附加重疾险的寿险产品

搜索文档
解密与警惕非法代理退保陷阱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7 15:20
非法代理退保黑灰产定义 - 指保险领域利用非法手段谋取利益 行走在法律边缘或违反法律法规的产业链 通过诱骗消费者签订代理退保协议 采取虚构销售违规情形或虚假材料等手段向保险公司施压获取超额退保金额 [2] - 代理机构以曝光隐私或骚扰亲友等方式胁迫消费者继续配合 得手后收取高额服务费 导致消费者实际获得金额低于正常退保且面临财产损失 保障缺失及个人信息泄露等风险 [2] 运作模式与渠道 - 通过微信 微博 抖音等平台发布"全额退保"等煽动性虚假广告 利用消费者贪心与恐惧心理诱导上钩 [7] - 采用社群运营模式 将用户拉入微信群或QQ群 以保单体检或技巧分享为名进行洗脑 要求支付定金或购买代理服务 [7] - 提供格式化投诉模板 教唆消费者伪造凭证并向监管机构发起虚假投诉 通过高频次投诉或集体投诉制造监管压力 [8] - 通过贴吧 知乎等社交平台散布虚假信息 雇佣水军刷评转发 剪辑片面维权视频误导公众 迫使保险公司妥协 [8] - 对试图退出的消费者实施人身威胁 以曝光隐私或司法追责等方式强迫继续配合 [8] 危害与案例 - 消费者支付高额代理费用同时失去保险保障 案例中客户退保后确诊乳腺癌 自付治疗费用导致家庭因病返贫 [4][5] - 黑产团伙非法获取保单信息并伪造投诉材料 案例中团伙非法获利13余万元 被判处拘役5个月至有期徒刑3年10个月不等 [5] - 导致消费者信息泄露风险 个人信息可能被用于诈骗或盗刷银行卡等非法活动 [6] - 消费者可能因伪造证据或恶意投诉等行为触犯法律 [6] - 严重扰乱保险市场正常秩序 破坏公平竞争环境并损害正规保险公司声誉 [6] 监管应对措施 - 2020年4月原银保监会首次发布风险提示 警惕代理退保三种风险隐患 [9] - 2021年7月将误导或怂恿非正常退保列入黑恶势力范畴 要求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 [9] - 2022年10月三部门联合部署专项整治行动 首次专门针对代理退保进行专项治理 [10] - 2024年3月施行《保险销售行为管理办法》 明确禁止违法违规开展退保业务推介等活动 [10] - 2024年9月国务院文件强调加大市场整治力度 坚决打击保险欺诈及违规代理退保行为 [10] - 2025年3月公安部与金融监管总局联合部署集群打击工作 聚焦非法代理退保等重点方向依法严打各类犯罪 [10] 保险公司防范策略 - 定期组织员工法律法规培训 提升风险意识和识别能力 精准辨别违规行为模式 [11] - 完善退保全流程审核机制 整合人脸识别与资料核验等多重验证手段 构建全方位审核体系 [11] - 建立行业共享黑名单 对确认非法中介进行通报 压缩其违法犯罪空间 [11] - 与监管部门及公安司法机关加强协同联动 配合开展调查和打击行动 [11] - 通过官方渠道发布警示信息和典型案例 提升消费者识别和防范能力 [12] 消费者识别与防范建议 - 警惕宣称100%全额退或不成功不收费的机构 正规退保严格依据合同及保险法执行不存在无条件退保 [12] - 谨防教唆采取恶意投诉或伪造病历等虚假材料的激进方式 避免因骗保被列入黑名单 [12] - 认清违法团伙常伴随诈骗与侵犯个人信息等多项犯罪 案例显示涉案金额较为庞大 [13] - 保护个人信息 不随意提供身份证或保险合同等敏感信息给不明机构 [13] - 通过保险公司或正规中介机构办理退保 不轻信第三方全额退保承诺 [13] - 及时向保险公司咨询或向监管部门投诉 不轻信教唆恶意投诉的黑产机构 [14] - 增强法律意识与防范意识 遵守法律法规及保险合同约定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