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制陪葬小雕像

搜索文档
【环时深度】听各国人士讲述被掠夺文物的回家故事
环球时报· 2025-06-13 06:28
文物追索与保护现状 - 日本民间组织"中国文物返还运动推进会"自2021年成立以来持续敦促日本政府归还甲午战争、侵华战争期间掠夺的中国文物,包括现存于靖国神社外苑的两尊石狮及栃木县山县有朋纪念馆的一尊石狮,以及被日本皇室非公开保存的唐鸿胪井碑 [2][4] - 根据北京故宫博物院2012年统计,甲午战争后流入日本的中国文物达15245件,而1931-1945年间被掠夺文物据日方统计超360万件 [4] - 推进会通过每月例会、大型集会(年均2次)、讲座及出版书籍提升日本民众对文物掠夺历史的认知,2021年成立时仅少数学者关注,近年媒体关注度显著提升 [6] 埃及文物追索成果与挑战 - 埃及2014年以来成功追回超3万件流失文物,2023年5月从美国追回25件重要文物,2022年8月从荷兰追回包括希腊化时期木乃伊头颅在内的3件文物 [7][8] - 木乃伊头颅归还过程采用防弹恒温箱秘密空运,因荷兰化学分析证实其防腐剂成分与亚历山大港出土木乃伊一致,且头骨钻孔方式符合托勒密王朝医学记载 [8] - 追索面临三大挑战:早期流失文物缺乏记录、各国法律差异、私人收藏溯源困难,未来计划建立区块链文物数据库并加强国际合作 [9] 非洲国家追索行动与国际合作 - 尼日利亚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0年公约框架与西方国家签署谅解备忘录,已促成英美等国归还1897年英国掠夺的贝宁青铜器 [10][11] - 民间组织"开放归还非洲"2020年成立后系统整理文物掠夺档案,推动以非洲为中心的叙事,案例包括1997-2000年西班牙迫于国际压力归还1830年被盗掘的"班约莱斯黑人"遗骸 [11][12] - 尼日利亚要求西方国家除归还文物外还需支付历史收益补偿,因部分机构长期通过展览掠夺文物获利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