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物追索
icon
搜索文档
【环时深度】听各国人士讲述被掠夺文物的回家故事
环球时报· 2025-06-13 06:28
文物追索与保护现状 - 日本民间组织"中国文物返还运动推进会"自2021年成立以来持续敦促日本政府归还甲午战争、侵华战争期间掠夺的中国文物,包括现存于靖国神社外苑的两尊石狮及栃木县山县有朋纪念馆的一尊石狮,以及被日本皇室非公开保存的唐鸿胪井碑 [2][4] - 根据北京故宫博物院2012年统计,甲午战争后流入日本的中国文物达15245件,而1931-1945年间被掠夺文物据日方统计超360万件 [4] - 推进会通过每月例会、大型集会(年均2次)、讲座及出版书籍提升日本民众对文物掠夺历史的认知,2021年成立时仅少数学者关注,近年媒体关注度显著提升 [6] 埃及文物追索成果与挑战 - 埃及2014年以来成功追回超3万件流失文物,2023年5月从美国追回25件重要文物,2022年8月从荷兰追回包括希腊化时期木乃伊头颅在内的3件文物 [7][8] - 木乃伊头颅归还过程采用防弹恒温箱秘密空运,因荷兰化学分析证实其防腐剂成分与亚历山大港出土木乃伊一致,且头骨钻孔方式符合托勒密王朝医学记载 [8] - 追索面临三大挑战:早期流失文物缺乏记录、各国法律差异、私人收藏溯源困难,未来计划建立区块链文物数据库并加强国际合作 [9] 非洲国家追索行动与国际合作 - 尼日利亚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0年公约框架与西方国家签署谅解备忘录,已促成英美等国归还1897年英国掠夺的贝宁青铜器 [10][11] - 民间组织"开放归还非洲"2020年成立后系统整理文物掠夺档案,推动以非洲为中心的叙事,案例包括1997-2000年西班牙迫于国际压力归还1830年被盗掘的"班约莱斯黑人"遗骸 [11][12] - 尼日利亚要求西方国家除归还文物外还需支付历史收益补偿,因部分机构长期通过展览掠夺文物获利 [11]
“中国成功当选”,有利于构建流失文物追索新秩序
环球时报· 2025-05-26 07:06
作为主席国,中国将主持大会、引领议题设置,在《公约》框架下发出文物流失国的声音,推动双多边合作,积极参与文化遗产国际治理。"中国 此次当选将有利于构建流失文物追索返还领域的国际新秩序。"霍政欣表示。 近年来,中国在文物追索领域不断取得突破。今年3月1日生效的新文物保护法,首次在法律中明确了对流失境外中国文物的追索权和有关程序, 声明对于因被盗、非法出境等流失境外的文物,保留收回的权利,且该权利不受时效限制。 在国际规则制定方面,中国也积极作为。2014年主导通过的《关于保护和返还非法出境的被盗掘文化财产的敦煌宣言》是中国首次在文物返还领 域主导制定国际性规则;2024年,中国联合18个文物原属国联合发布《青岛建议书》,提出解决历史上流失文物追索返还这一国际性难题的原创 性中国方案,成为文物原属国对西方博物馆关于历史上流失文物返还新政策的首次集体公开回应。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李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0年《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简称《公 约》)第八届缔约国大会近日在巴黎召开,中国首次当选为《公约》缔约国大会主席国。 "此次成功当选,彰显了中国在文物保护和追索等相 ...
漂泊海外七十九载 战国帛书归故里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26 06:59
文物回归 - 战国帛书子弹库帛书的第二卷《五行令》和第三卷《攻守占》结束79年漂泊于2025年5月16日回归祖国 [6][13] - 此次回归的文物共计132件(组)包括《五行令》和《攻守占》残片 [9] - 1946年帛书流失美国《四时令》由赛克勒基金会收藏《五行令》《攻守占》由史密森尼学会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收藏 [10] 文物价值 - 子弹库帛书是目前出土的唯一战国帛书包含900余字是中国最早的帛书和首部典籍意义上的古书 [9] - 帛书内容涉及四时十二月宜忌、攻城守城宜忌对研究楚文字、历法、神话传说、天文历法等具有不可替代价值 [9][10] - 从文字学角度帛书奠定了战国楚文字研究基础是我国首次发现的用战国楚文字写成的长篇文献 [9] 追索过程 - 2023年底国家文物局基于北大李零教授研究成果形成完整证据链2024年4月正式启动追索 [12] - 2024年6月中国在青岛召开国际研讨会接收子弹库帛书在美国流转物证 [13] - 2025年5月通过多轮磋商美方依据《青岛建议书》原则同意返还文物 [13][14] 国际合作 - 此次返还是中美文化遗产保护合作的成功实践为增进两国人文交流注入正能量 [8] - 《青岛建议书》由中国联合18国发布为1970年公约无法适用的流失文物提供中国解决方案 [14][17] -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已促成59批次2180件/套流失文物回归2024年实现8批次213件/套回归 [14]
让国宝回家路更顺畅
人民日报· 2025-05-24 05:56
文物回归实践 - 子弹库帛书第二卷《五行令》和第三卷《攻守占》在79年后回归祖国 这是中国首次通过溯源及流转历史研究主动追索国际公法无法适用的"历史上流失文物"并成功实现回归的实践 [2] - 子弹库帛书是中国最早的帛书 1942年出土于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墓 1946年被非法带离中国 北京大学教授李零的研究形成了该文物流失扎实完整的证据链 [2] - 国家文物局于2023年底完成证据链 2024年4月30日向美国史密森尼学会提交要求返还备忘录 最终实现文物回归 [6] 文物流失历史 -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和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仅圆明园被劫掠文物就达150万件 [3] - 1937年至1945年 日本劫掠中国文物超过360万件 [3] - 20世纪以来 英国 法国 俄国等国学者通过盗窃 盗掘等手段将大量珍贵文物非法转移至欧美各国 [3] 国际公约与双边合作 - 中国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54年 1970年和国际统一私法协会1995年关于文物返还的公约 [2] - 1997年中国加入《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时声明保留收回公约生效前被盗或非法出口文物的权利 [4] - 中国与秘鲁 意大利 美国等27个国家签署了防止文物非法进出境的双边协定 [4] 国际社会新进展 - 2017年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返还国家博物馆系统收藏的殖民时期从撒哈拉以南非洲移走的所有文物 [5] - 德国博物馆协会要求公开殖民背景文物目录并开展来源调查 [5] - 2022年美国史密森尼学会发布《基于道德返还的价值和原则声明》提出按道德标准处理收藏品 [5] 中国近期成果 - 党的十八大以来已有59批次2310件(套)流失海外中国文物艺术品回归祖国 [4] - 2024年6月《青岛建议书》发布 为破解文物追索返还世界难题贡献中国智慧 [5] - 中方在子弹库帛书追索过程中将文物返还与推动中美博物馆长期合作相结合 [6]
国宝回家 完璧有时(感知文化里的中国)
人民日报· 2025-05-20 06:01
文物回归背景 - 子弹库帛书1942年出土于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墓,是目前出土的唯一战国帛书,也是中国最早的帛书和首部典籍意义上的古书[4] - 帛书分为《四时令》《五行令》《攻守占》3卷共900余字,年代约在公元前300年前后,比西方"死海文书"早100多年[4] - 此次美国史密森尼学会返还的是第二卷《五行令》和第三卷《攻守占》共计132件(组)[4] 文物内容价值 - 《五行令》为残片,由"月名图"和文字组成,内容是按五行讲四时十二月的宜忌[4] - 《攻守占》为残片,文字按顺时针圆圈排列,内容是关于攻城守城方向、日期和时辰的宜忌[5] - 尚未回归的第一卷《四时令》相对完整,写在一块长47厘米、宽38.7厘米的丝绸上[5] 追索过程 - 1946年子弹库帛书被非法带离中国,分拆流转至美国多个机构[6] - 2022年国家文物局抓住美国史密森尼学会发布道德返还声明的时机启动追索工作[7] - 2023年底形成完整证据链,2024年4月30日正式提交返还备忘录[7] - 2024年6月20日在青岛国际研讨会上接收关键流转物证[8] 国际影响 - 中国联合18个文物原属国发布《青岛建议书》,提出解决历史上流失文物追索返还的中国方案[10] - 党的十八大以来已有59批次2310件/套流失文物回归,2024年实现8批次213件/套文物回归[11] - 此次返还为国际流失文物追索返还贡献了中国智慧[9][10]
流失79载的子弹库帛书回归中国,专家:我国首个就历史上流失文物启动主动追索案例
环球时报· 2025-05-19 06:26
文物返还背景 - 子弹库帛书第二卷《五行令》和第三卷《攻守占》结束在美国79年的漂泊,于5月18日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1] - 此次返还是中国探索通过"溯源研究+主动追索"方式推动历史上流失文物回归的新尝试和新成就 [1] - 子弹库帛书1942年于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墓遭盗掘出土,1946年非法出境流失 [1] - 帛书分为《四时令》《五行令》《攻守占》三卷,多达900余字,是目前出土的唯一战国帛书和中国最早的帛书 [1] 文物内容与价值 - 此次返还的《五行令》《攻守占》共计132件(组) [1] - 《五行令》由月名图和文字组成,内容是按五行讲述四时十二月的宜忌 [1] - 《攻守占》上文字按顺时针方向以圆圈状排列,内容是关于攻城守城的方向、日期和时辰的宜忌 [1] - 帛书对于中国古文字、古文献研究以及学术史、思想史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1] 返还过程 - 《五行令》《攻守占》在返还前由美国史密森学会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收藏,1992年被捐赠给该博物馆 [2] - 史密森学会2022年4月发布声明,对非道德方式获取的馆藏文物实施道德性返还 [2] - 国家文物局2023年底形成完整证据链,2024年4月提交要求返还的备忘录 [2] - 2024年中国联合18个文物原属国发布《青岛建议书》,提出解决流失文物追索返还的中国方案 [2] - 5月16日国家文物局在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接收返还的帛书 [2] 国际影响 - 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表示返还"建立在与中国研究人员数十年合作的基础上" [3] - 此次返还是《青岛建议书》以对话与合作推动流失文物保护与返还理念的成功实践 [3] - 子弹库帛书返还是中国就历史上流失文物启动主动追索的第一个成功案例 [3] - 《青岛建议书》聚焦殖民背景下流失文物的保护和返还问题,反映了国际社会共识 [4] 未来计划 - 子弹库帛书第一卷《四时令》由美国赛克勒基金会收藏,国家文物局将继续推动该卷回归 [5]
特写:国宝回家!帛书归来
新华社· 2025-05-18 18:35
文物回归事件 - 流失美国79年的战国时期子弹库帛书《五行令》《攻守占》于5月18日通过CA818航班从华盛顿运抵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1] - 文物由国家文物局工作组全程护送 经过16小时飞行跨越11000多公里路程 [1][3] - 文物在机场要客区完成海关查验后 被运送至国家文物局回归文物库房 [3] 文物历史价值 - 子弹库帛书是目前出土的唯一战国帛书 包含《四时令》《五行令》《攻守占》三卷 总字数达900余字 [2] - 该帛书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帛书和典籍意义古书 比西方"死海文书"年代早100多年 [2] - 《五行令》记载五行四时十二月宜忌 《攻守占》记录攻城守城时空方位宜忌 反映战国时期宇宙观 [2] 文物流转过程 - 1942年出土于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墓 1946年非法流失海外 [5] - 《四时令》由赛克勒基金会收藏 《五行令》《攻守占》由史密森尼学会亚洲艺术博物馆收藏 [5] - 2023年底国家文物局完成非法流失证据链 2024年4月正式启动追索程序 [5] 国际合作进展 - 2024年6月青岛研讨会上 中国联合18国发布《青岛建议书》 首次集体回应流失文物返还政策 [5] - 通过多轮磋商谈判 最终促成亚洲艺术博物馆返还两卷帛书 [6] - 党的十八大以来已有59批次2310件/套流失文物回归祖国 [6] 后续计划 - 回归帛书将于7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万里同归"展览亮相 [6] - 专业机构将对文物开展系统性保护研究 [6] - 继续推动子弹库帛书《四时令》回归工作 [6]
帛书归来之路|为让帛书回家 从个人到国家付出了哪些努力?
央视网· 2025-05-18 06:29
文物追索背景 - 子弹库帛书在抗日战争时期出土后被古董商蔡季襄收购 [1] - 1946年美国人柯强以拍摄红外线照片为由将帛书带至美国 [1] - 帛书第一卷曾借存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二、三卷借存于哈佛大学福格博物馆 [1] - 1964年柯强出售第一卷 1966年赛克勒医生购得 [1] - 柯强匿名将二、三卷"捐赠"给弗利尔-赛克勒美术馆 [1][2] 赛克勒医生的归还努力 - 赛克勒医生清楚帛书来路不正并多次提出归还中国 [2] - 1987年赛克勒美术馆开馆时杂志记载其归还遗愿 [2] - 赛克勒医生原计划在北京大学赛克勒博物馆开幕时归还帛书 但因去世未实现 [2] - 1987年后第一卷归赛克勒基金会持有 二、三卷归美国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 [2] 追索过程与成果 - 李零教授研究帛书45年 1990年起参与溯源调查并闭合证据链 [3] - 2022年美国史密森尼学会发布返还非道德获取文物的政策文件 [3] - 基于完整证据链和中美共识 美方同意返还帛书二、三卷 [3] - 国家文物局表示正在推进第一卷"四时令"的回归工作 [3]
子弹库帛书《五行令》《攻守占》回归祖国
新华社· 2025-05-17 00:35
文物返还事件 - 美国史密森学会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向中国返还子弹库帛书《五行令》《攻守占》,彰显其在文化遗产保护合作中恪守博物馆伦理的努力 [1] - 此次返还是中国主导制定的《青岛建议书》以对话与合作推动历史上流失文物保护与返还理念的成功实践 [1] - 返还协议为亚洲艺术博物馆开辟了新的研究途径,博物馆与中国合作伙伴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对话 [2] 文物历史与价值 - 子弹库帛书1942年出土于长沙子弹库楚墓,是目前出土的唯一战国帛书,也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帛书和首个典籍意义上的古书 [2] - 子弹库帛书分三卷,此次回归的《五行令》和《攻守占》为第二卷、第三卷,对于中国古文字、古文献研究以及学术史、思想史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2] - 子弹库帛书1946年非法流失美国,国家文物局基于溯源及流转历史研究形成的扎实、完整证据链启动追索工作 [2] 后续计划与影响 - 《五行令》《攻守占》将于2025年7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万里同归——新时代文物追索返还成果展"上首次面向公众展出 [3] - 国家文物局将继续推动子弹库帛书《四时令》早日回归 [4] - 此次返还是中美文化遗产保护合作的又一次成功实践,为增进中美人文交流和两国人民友谊注入了正能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