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倍率显微镜

搜索文档
抗战烽火中的科学仪器:从破庙里走出的"战时仪器厂"
仪器信息网· 2025-09-06 11:58
抗战时期科学仪器研发背景 - 日军侵华导致沿海工业区被占领 科研机构被迫迁往西南西北偏远地区 精密仪器设备严重短缺 国际进口渠道被切断[3] - 中央研究院在抗战期间损失大量设备 包括物理研究所精密仪器和化学研究所实验设备[4] - 科研机构迁移过程艰难 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迁至昆明黑龙潭龙泉观 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将精密仪器拆解装箱 历经半年辗转抵达昆明[4] 战时仪器研发关键成果 - 严济慈团队在昆明龙泉观利用民间工艺切割水晶 研制中国第一台高倍率显微镜镜头 制造500架1500倍显微镜 300多套五角测距镜与望远镜 1000多具石英振荡器[7] - 同一团队自主研制200架水平经纬仪 用于滇缅公路修建 水利工程测量和军事测绘[8][10] - 赵忠尧保护50毫克镭元素徒步南下1400公里 为战后中国核物理研究奠定基础[12] 国际援助与技术支持 - 美国通过驼峰航线运送X射线机 示波器等仪器 航线全长500英里 最高海拔7000米[11] - 苏联在1937-1941年向中国提供基础实验器材和科学技术文献 并通过合作机构培养技术人员[11] - 钱临照在英国留学期间研究晶体范性形变 为战后中国材料科学和精密仪器制造提供理论基础[12] 技术传承与人才培养 - 抗战时期光学仪器技术为新中国光学产业奠定基础 钱临照开发"自准直法"被全国光学厂沿用至改革开放初期[13] - 西南联大物理系培养杨振宁 李政道 邓稼先 朱光亚等杰出科学家[13] - 严济慈举办光学仪器制造科短期职业训练班 培养新中国光学仪器和精密仪器制造骨干力量[13] 战后仪器行业发展历程 - 1953年中国第一埚光学玻璃在长春熔炼成功 结束光学玻璃依赖进口历史[13][15] - 1958年中国第一台回旋加速器建成 标志高能物理研究进入新阶段[13][15] -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和1965年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均依赖精密仪器自主研发[15] - 1986年863计划设立科学仪器专项 支持场发射电镜 光谱仪等高端仪器研发[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