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黎明号小行星探测器
icon
搜索文档
时隔一年多后,这颗矮行星又要冲日了
新华社· 2025-10-06 16:55
谷神星今年冲日是在10月8日,位于鲸鱼座,最大亮度7.6等。"冲日前后几天,太阳落下以后,谷神星 就会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直到第二天太阳升起后,它才从西边落下,因此整夜均可观测。"赖迪辉 说。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赖迪辉介绍,绝大多数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 星带内。本次冲日的主角谷神星是人类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随着矮行星定义的公布,谷神星被归类为 矮行星,于是它就成为现在太阳系中最小的、也是唯一位于小行星带中的矮行星。 这张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2014年1月22日提供的概念图显示的是谷神星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间的小行 星带中。新华社/路透 谷神星的公转周期4.6年,会合周期467天,也就是大约1年又3个多月冲日一次。谷神星冲日是指谷神 星、地球与太阳呈近似一条直线,地球位于两者之间。此时,谷神星被太阳照亮的一面会完全朝向地 球,其亮度会达到最高值。 太阳系中最小的矮行星——谷神星将于10月8日冲日,迎来观测良机。天文科普专家表示,冲日前后几 天,感兴趣的公众借助小型天文望远镜或双筒望远镜,有望在秋季夜空中找到谷神星的身影。 这是2015年3月1日从"黎明"号小行星探测器上拍摄的谷神星 ...
人类“拜访”过这些小行星
环球网资讯· 2025-05-30 11:21
小行星探测技术发展历程 - 早期天文学家仅能通过望远镜观测小行星,但分辨率极低,只能看到针尖大小的光点 [1] - 航天技术发展后,科学家开始利用空间探测器在路过小行星时进行附带探测,如美国伽利略号1991年飞掠盖斯普拉小行星并拍摄特写镜头 [1] - 中国嫦娥二号2012年对图塔蒂斯小行星进行光学成像,实现国际上首次对该小行星的近距离探测 [1] 专用小行星探测器发展 - 1996年美国发射尼尔号小行星探测器,主要目标是研究爱神星的物理和地质特性 [1] - 尼尔号2000年进入环绕轨道,通过6台仪器获取爱神星尺寸、质量、密度等数据,并于2001年成功着陆,成为首个在小行星表面着陆的探测器 [1] - 2003年日本发射隼鸟号探测器,飞向丝川小行星并采集约1500颗微粒样品,总质量约0.0018克 [2] 灶神星与谷神星探测 - 美国黎明号探测器2007年发射,2011年飞抵灶神星并环绕运行14个月,采集数据和图像 [2] - 2015年黎明号进入谷神星轨道完成探测任务,直至2018年燃料耗尽与地球失联 [2] - 灶神星为岩状天体,谷神星为冰雪天体,两者同处小行星带的现象引起科学家极大兴趣 [2] 现代小行星探测技术 - 近20年国际发射了隼鸟2号等多个小行星探测器 [2] - 现代探测方式包括伴飞、附着、取样返回、撞击等多种形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