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模型

搜索文档
生财有道丨粉嫩可爱的龙头,你肯定没见过!80后匠人让顺德容桂龙舟破圈
搜狐财经· 2025-06-03 15:31
(央视财经《生财有道》)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的容桂街道,端午临近,人们聚在一起,举行传统的祈福仪式。此刻,藏身于河底淤泥中的"巨龙",马上 就要出水。 容桂的龙舟,大多以坤甸木为材料制作,沉在河泥中保存才能经久耐用。 "比比谁更美",这是顺德容桂龙舟的最大特点之一。每年临近端午节,一条条色彩缤纷的龙舟挤满每一条河,水花与旗帜共舞,游龙与城市同欢。 80后的杨敬和,是容桂龙舟装饰件制作行业里小有名气的人物。 杨敬和对色彩有自己的理解,尤其是一套紫色与粉色搭配的龙头龙尾,是他的代表作,也是他第一次以"龙母、地母、天后"三位女性角色为基础创作的作 品。 2007年,杨敬和奔赴海外攻读艺术管理硕士,学习了西方艺术流派的风格、特点。有了广阔的艺术视野,杨敬和基于当地传统,对龙头龙尾的配色进行了大 胆的创新。 今年69岁的梁海英,从父亲手里接过龙头制作的衣钵,而这间工作室的精彩之处,绝不仅限于传统手艺。 年轻的匠人勇于创新,而容桂老一辈的工匠也毫不逊色。 能自己"动"的龙舟模型,是这间工作室最独特的作品。而这些灵动精美的作品,都是梁海英和他的父亲共同完成的。 坚守、奋进、不拘一格,让顺德容桂的每一个端午节精彩纷呈。 10 ...
节日热→常态火 龙舟“划”出节日消费新赛道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01 06:44
广州市番禺区上漖村龙舟模型手艺人卢志棠:放到家里,旗开得胜、龙马精神、身体健康,所以送礼也 很好。 如今龙舟不仅在水上"划",更在消费场景当中"火"。从手工模型到文旅路线,从传统赛事到龙舟美食, 龙舟文化正以更多样的方式融入生活,激活市场。 在广州市番禺区上漖村的一家龙舟模型工作室里,手艺人卢志棠正在给客户交付刚刚做好的龙舟模型。 从年初到现在,卢志棠已经做了200多条龙舟模型,端午节前更是每天从早忙到晚。 卢志棠表示这些纯手工制作的龙舟模型从30厘米到3米长不等,尺寸虽小但"五脏"俱全,因为寓意好, 受到很多单位、企业的喜爱,除了珠三角的客户,还有来自香港的订单。 广州市南沙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吴家亮:线下观看比赛的观众已经超过6万人,今年特别设立 了"龙船饭"传统环节,有效联动了周边的所有文旅体资源。 旅游平台数据显示,今年5月1日以来,"龙舟基地"搜索量同比上涨216%,"龙舟文化园"搜索量同比上 涨147%,此外,端午特色传统美食"龙船饭"搜索量同比上涨183%,广州、东莞、佛山、江门、杭州、 深圳等地成"龙船饭"热门搜索目的地。(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不仅是龙舟周边产品,记者走访了解到,全国 ...
“乐趣端午”文娱盛宴聚客来 “龙舟+”花样上新打造新顶流燃动消费新热潮
央视网· 2025-05-31 11:07
佛山叠滘龙舟漂移大赛 - 2024年端午假期佛山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67% 酒店和机票订单量同比均增长一倍多 [1] - 当地创新推出"游龙汇百家米 齐吃龙舟饭"文旅活动 将传统游旱龙民俗与游客互动结合 [3] - 开发沉浸式"龙舟+"体验项目 包括划龙舟 打龙舟鼓 手工制作龙舟鼓等环节 [5] - 推出新式龙舟主题手办 如萌趣醒狮龙舟摆件 成为端午爆款产品 [8] - 顺德容桂新建岭南文化综合体 定位为龙舟文化传承与运动推广的"一站式"文旅目的地 [10] 龙舟赛事经济效应 - 赛事带动周边饮料店 民宿等业态 部分商家2025年2月已收到预订咨询 [10] - 各地打造"龙舟+"消费新场景 如"龙舟上河图"市集 龙舟主题集市等 [11][14][21] - 上海苏州河市集设置60余个摊点 融合漕运文化与现代商业 形成古今交融的消费场景 [14] - 四川南充嘉陵江活动展示蜀绘 竹编等非遗文化 吸引国内外游客参与 [18] - 湖南株洲端午农产品集市日均吸引超3万人次 汇集22个特色产业村产品 [22] 跨区域龙舟文旅联动 - 上海苏州河活动包含58支海内外龙舟队竞赛 配套投壶 江南丝竹 汉服表演等传统文化体验 [14][16] - 江西临川等地推出龙舟模型DIY 香囊制作等体验活动 同步举办厨王争霸赛引流 [21] - 夜间经济被激活 苏州河两岸灯光工程与民俗市集形成景观联动 提升游客停留时长 [19]
一桨划过两千载
人民日报· 2025-05-31 06:22
夏日傍晚,长江南岸,余热尚存。湖北秭归县郭家坝镇童庄河水域,几条趸船静静靠在岸边。突然间, 伴随着一连串急促有力的鼓点,一条仿佛从趸船上分离出的、载有12人的小龙舟划破水面,向远方疾 驰。中间的10名划手奋力划桨,节奏速率高度一致,黝黑宽厚的臂膀随木桨起落,劈开三峡平湖的碧 波。鼓手坐船首,不划船,却是整条船的灵魂——划手们划水的节奏快慢、发力大小、体能分配等全听 他指挥。舵手站船尾,也称为拖艄,主要负责掌控方向。 这是郭家坝镇龙舟队日常训练的一幕。"我们从4月上旬就开始集中训练,为今年端午节期间的屈原故里 传统龙舟赛,以及后面的湖北省龙舟巡回赛等比赛做准备。"龙舟队划手、53岁的卜庄河社区党总支书 记郭坤说,这支40多人的龙舟队于2023年成立,队员有农民、工人、教师等,年龄最大的55岁,最小的 28岁。不少人白天工作,集中训练的时间定在每天下午5点后。 秭归是屈原的家乡,在这里,端午赛龙舟、祭屈原的民俗延续至今。各乡镇龙舟队在端午前一两个月便 投入训练,甚至有"宁荒一年田,不输一年船"的说法。 秭归人为何对龙舟比赛如此执着?在秭归,"端午比年大""一个端午三次过",从五月初五"头端午",到 五月十五"大端 ...
佛山南海以艺术为媒激发乡村文旅新活力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5-16 16:30
文旅融合与艺术节效应 - 佛山南海区通过连续举办两届大地艺术节,以艺术为媒介盘活乡村资源,吸引游客277万人次,培育30余家咖啡店、甜品店、民宿和茶楼餐厅,并落地多个艺术设计工作室 [1] - 第二届大地艺术节以"水係南海"为主题,覆盖西樵镇和九江镇,194位全球艺术家创作超200件作品,形成全域性文旅消费场景 [2] - 艺术节带动乡村基础设施和创新氛围改善,如儒溪村集聚5间茶啡饮品店,平沙岛吸引艺术家设立工作室并长期定居 [4] 商业机会与创业案例 - 咖啡店主苏敬谊在烟桥古村的店铺日均销售500杯咖啡,营业额达8000元,新开西樵山分店客流量超预期,春节假期单日销量激增至1000杯,3个月回本 [1][2] - 返乡青年吴恺宁创办"鹭舍"主题民宿,因艺术节流量经常爆满,拓展私房菜、咖啡等服务,形成多元消费场景 [3] - 罗行艺术墟通过百年建筑改造火爆出圈,"五一"期间北江吾舞国际舞蹈节吸引游客15万人次,实现艺术与在地文化深度交融 [5] 文化赋能与可持续发展 - 大地艺术节强调在地性,村民深度参与创作与运营,如儒溪村成立文旅公司,推动返乡致富 [4] - 艺术节唤醒历史文化印记,如"水上南海"游线重现桑园围船运场景,串联10个艺术片区 [4] - 本土文化商业化案例涌现,如苏敬谊将龙舟文化转化为钥匙扣、模型等文创产品,提升品牌附加值 [5] 区域经济联动 - 佛山市提出建设环西江—北江区镇村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艺术乡建"成为片区发展新叙事方式 [5] - 九江烟南社区通过艺术节盘活闲置资源,带动文旅产业破圈升级,形成"艺术+青年+村民"协同模式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