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26650电池
icon
搜索文档
中比新能源吹响大圆柱放量号角!
起点锂电· 2025-03-08 18:23
公司业绩与市场表现 - 2024年前三季度电池板块营收约1.13亿美元,同比增长18.4%,毛利率34.3%,同比增长15.2% [2] - 2024年全球圆柱电池出货量达151.2GWh,同比增长24%,主要受益于30-34系列、40系列、60系列大圆柱电池市场份额扩张 [2] - 公司32140大圆柱电池年度出货量跻身30-34系列TOP5,南京工厂32系电芯出货量超2000万只,占全球销量20% [2][8] 技术路线与产品布局 - 26系列圆柱电池(26700/26650)主打两轮车和户用储能市场,32系列(32140-15Ah)聚焦便携式储能领域,采用全极耳技术降低内阻至1毫欧 [4][5] - 2024年计划推出两款新品:32系列迭代产品(内阻下降20%)和40系列20Ah产品(针对户储和便携电源市场) [9] - 全极耳技术显著提升充放电性能,减少发热,适配小型储能和两轮车市场需求 [5][6] 产能与供应链管理 - 大连、南京、商丘三大生产基地产能利用率保持高位,南京工厂在建产能3GWh,预计2024年5月30日投产(提前1个月) [2][8] - 50%~60%电芯以pack形式出口海外终端市场,40%~50%电芯直接出口欧美(便携电源)及东南亚(高速电摩) [9] 行业趋势与竞争格局 - 圆柱电池优势:pack灵活性高(50Ah以下市场主导)、模块化设计、生产效率达120-200ppm,适配便携电源/户储/低空经济/机器人等领域 [12] - 换电市场兴起驱动因素:成本优势(共享电池降低初始购置成本)和安全性(集中管理充放电) [7] - 电池形态分化:方形电池主导新能源汽车/工商业储能,圆柱电池主导细分灵活市场 [12] 技术挑战与工艺创新 - 大圆柱量产痛点:良率和效率提升需依赖飞行焊等新技术,46系大圆柱需经历类似18650的技术迭代 [13] - 干法电极工艺:负极已成熟量产,正极因材料多样性(三元/磷酸铁锂等)存在适配难度 [14] - 设备端挑战:大圆柱对卷绕机(精度/效率)和注液机(钟罩式工艺)要求更高 [15][16] 材料与外壳选择 - 钢壳优势:强度高,适配膨胀类材料(三元/硅基负极)和快充场景;铝壳优势:重量轻,但强度较弱 [10][11] - 半固态电池对圆柱市场无冲击,氧化铝涂层技术可解决卷绕难题 [17] 研发与知识产权 - 研发团队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70%,拥有国内外核心专利143项(发明专利25项) [18] - 核心技术覆盖磷酸铁锂材料体系,产品线包括高能铁锂/高倍率/全极耳/耐低温系列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