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电池

搜索文档
动力电池“出海”,如何避开雷区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04 18:28
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全球竞争格局 - 中国在全球动力电池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凭借产业链与制造优势[2] - 2024年中国电动汽车产业链企业海外投资约160亿美元 首次超越国内150亿美元的投资规模 动力电池领域成为海外投资核心力量 占比高达74%[3] - 2025年上半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企业中 中国企业占据6席 装车量总计346.7GWh 市场份额达68.7% 宁德时代与比亚迪合计占比55.7%[4] 中国企业海外布局进展 - 宁德时代2019年开启海外征程 在德国 匈牙利 泰国 印尼等地规划产能 德国图林根工厂2022年投产 初期产能14GWh 匈牙利工厂规划产能100GWh[3] - 欣旺达在匈牙利 摩洛哥 越南 泰国建设海外工厂 匈牙利基地2024年10月动工 预计2026年下半年投产 泰国基地投资逾14亿美元 计划2025年投产[3] - 亿纬锂能重点布局东南亚与欧洲 马来西亚工厂总投资超30亿元 规划产能20GWh 泰国拟建合资电池生产基地 2024年5月宣布在匈牙利建设电池工厂[4] 技术竞争力分析 - 国内企业凭借完整产业链与成本控制优势 产品性价比突出 在中低端市场具备强大竞争力[5] - 国际老牌企业在高端技术 品牌认知度及早期客户资源积累上有优势 LG新能源在圆柱电池技术突出 松下长期服务特斯拉 在电池一致性 安全性方面技术口碑良好[5] - 宁德时代在高镍三元 磷酸铁锂等技术领域不断突破[5] 出海面临的主要挑战 - 面临政策壁垒与知识产权风险两大核心困境[8] - 美国市场通过"大而美法案"针对中国供应链 收缩补贴并明确规避中国供货商参与[8] - 欧洲市场政策平稳但与美国协同 对中国企业布局持观望态度[8] - 欣旺达与LG新能源专利纠纷败诉 暴露海外专利布局与风险应对短板[2][8] 未来发展策略 - 国家层面需通过WTO等国际平台对不平等政策进行申诉 为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环境[11] - 企业应避免强行抱团以防反垄断风险 可转向政策友好的东南亚和"一带一路"国家[12] - 需持续加码技术革新 掌握固态电池等下一代核心技术 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13]
亿纬锂能披露六大关键信息
起点锂电· 2025-08-25 18:24
行业活动信息 - 第八届起点钠电高峰论坛将于2025年8月28日在深圳举行 主题聚焦全链条技术产能跃升和GWH级出货元年 规模600+人 [3] - 活动由金钠科技总冠名 天能钠电协办 赞助及演讲单位包括维科技术、众钠能源、易事特钠电等超20家企业 [3] 亿纬锂能业务表现 - 动力电池板块上半年营收127.48亿元 同比增长41.75% 出货量21.48GWh 同比增长58.58% 毛利率17.60% 同比提升6.15个百分点 [7] - 储能电池板块上半年营收102.97亿元 同比增长32.47% 出货量28.71GWh 同比增长37.02% 毛利率12.03% [7] - 消费电池板块营收50.79亿元 同比增长4.75% 毛利率26.68% [7] - 行业预估2025年公司动力与储能合计出货量将超130GWh 其中储能80GWh 动力50GWh [7] 动力电池业务进展 - 二季度对国际车企交付起量 带动毛利率提升 预计三季度保持稳定交付 [4] - 产线改造后于7月陆续投产 预计下半年盈利能力呈稳定向上趋势 [4] 储能业务规划 - 荆门60GWh超级工厂二期设计产能43GWh 8月主体封顶 预计明年交付将带动30%以上增长 [4] - 海外储能订单正常推进 美国市场仍有新增需求 客户涵盖美国前五储能企业 大批量交付预计从2026年开始 [4] 新技术与产能布局 - 大圆柱电池三季度开始量产 2026年荆门工厂预计满产 沈阳工厂第二条产线规划中 [5] - 固态电池MWh产线规划在成都投建 Ah级软包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样品已开发 计划2026年推出能量密度350Wh/kg和800Wh/L的1.0版本 2028年推出1000Wh/L以上的2.0版本 [5] 海外工厂进展 - 马来西亚一期小圆柱电池已量产 二期储能工厂预计年底建成明年初交付 三期项目进行可研 [5] - 匈牙利项目已获建筑许可 预计2027年投产 [5] - 港股二次上市募集资金将重点投向匈牙利30GWh大圆柱电池和马来西亚储能三期项目 [7]
亿纬锂能(300014):坏账减值影响业绩 大圆柱起量改善动力电池盈利
新浪财经· 2025-08-24 14:38
财务表现 - 25H1营业收入282亿元同比增长30% [1] - 25H1归母净利润16.05亿元同比下降25% 剔除股权激励及坏账影响后归母净利润22.2亿元同比增长3.78% [1] - 25Q2收入154亿元同比增长25%环比增长20% 归母净利润5.04亿元同比下降53%环比下降54% [1] 动力电池业务 - 25H1收入127亿元同比增长42% 出货量21.48GWh同比增长59% [1] - 均价0.59元/Wh环比下降2% 毛利率17.60%环比提升0.96个百分点 [1] - 海内外布局超70GWh大圆柱产能 25H1已装车超6万台 24年大圆柱电池出货量全球第二国内第一 [1] 储能电池业务 - 25H1收入103亿元同比增长32% 出货量28.71GWh同比增长37% [2] - 均价0.36元/Wh环比下降6% 毛利率12.03%环比下降2.93个百分点 [2] - 率先量产600Ah+电芯 25H1储能电池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二 [2] 消费电池业务 - 25H1收入51亿元同比增长5% 毛利率26.68%环比下降0.25个百分点 [2] - 小圆柱电池出货量显著增长 产销量突破1亿只/月 [2] 技术创新与布局 - 成功开发Ah级硫化物基固态电池原型 百MWh中试线预计2025年投入运行 [2] - 锂金属电池系统适配低空无人飞行器 圆柱电池能量密度显著提升 [2] - 创新智能浸没式液冷技术保障用户安全 [2] 业绩展望 - 下调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11%至47.10亿元 上调26-27年预测2%/8%至69.26/86.42亿元 [3] - 当前股价对应PE为21/14/11倍 [3] - 储能产品竞争力强 动力电池上量带来盈利弹性 消费电池需求向好 [3]
亿纬锂能H1实现营收281.7亿元,动力电池出货量同比增长58.58%
巨潮资讯· 2025-08-22 16:58
核心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281.7亿元 同比增长30.06% 主要受益于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出货量增长 [1][3] - 归母净利润16.05亿元 同比下降24.90% 扣非净利润11.57亿元 同比下降22.82% [1][3]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3.73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660.72% 显示现金流状况显著改善 [1] - 基本每股收益0.78元/股 同比下降25%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20% 同比下降1.77个百分点 [1] 业务运营数据 - 动力电池出货量21.48GWh 同比增长58.58% 储能电池出货量28.71GWh 同比增长37.02% [1] - 大圆柱电池工厂实现量产 成为国际头部车企下一代电动车型首发电池供应商 [2] - 第30万颗储能专用大方形Mr.Big电池下线 标志储能产业进入超大容量电芯规模化应用阶段 [2] 技术研发进展 - 开发Ah级硫化物基固态电池原型 百MWh中试线预计2025年投入运行 [2] - 计划2026年推出能量密度350Wh/kg和800Wh/L的全固态电池1.0 2028年推出1000Wh/L以上的全固态电池2.0 [2] - 锂金属电池系统适配低空无人飞行器 圆柱电池能量密度通过纳米硅基材料技术显著提升 [2] 全球化战略布局 - 马来西亚电池生产基地实现海外量产交付 覆盖消费电池、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全系列产品 [4] - 马来西亚工厂2025年2月完成产线调试 首颗小圆柱电池产品成功下线 [4] - 马来西亚储能项目按规划推进 预计2026年初部分产能实现量产 支持全球海外交付 [4] - 海外产能布局提升东南亚、欧洲、北美等国际市场影响力 在贸易摩擦背景下显现先发优势 [4]
蔚蓝锂芯(002245):业绩超预期,锂电池量利齐升,LED恢复
招商证券· 2025-08-20 22:31
投资评级与估值 - 报告维持蔚蓝锂芯"增持"评级,目标估值区间21.00-24.00元,当前股价18.05元[3] - 2025年预测PE为27.4倍,PB为2.7倍,2026年PE将进一步下降至20.3倍[2] - 总市值20.8十亿元,流通市值19.6十亿元,每股净资产6.3元,ROE(TTM)9.0%[3]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37.27亿元(+21.59% YoY),归母净利润3.3亿元(+99% YoY),扣非净利润3.56亿元(+186% YoY)[1][7] - Q2归母净利润1.91亿元(环比+35%),扣非净利润2.08亿元(环比+41%),超业绩预告中值[6][7] - 毛利率显著提升至20.8%(+5.78pct YoY),扣非净利率达9.5%(+5.5pct YoY)[8] 锂电池业务 - 上半年电池出货3.1亿颗(Q2单季1.77亿颗,+70% YoY),单颗归母利润恢复至0.6元(环比翻倍)[11][14] - 海外客户占比提升至50%以上,Q2电池业务贡献利润超1亿元,预计Q3单位盈利继续提升[6][11] - 拓展BBU(数据中心后备电源)新场景,全极耳圆柱产品已开始送样,单价达2美元/颗(普通电芯5元)[6][12] LED与金属物流业务 - LED业务Q2贡献净利润超0.5亿元,上半年毛利率25.6%(+6pct YoY)[6][12] - 金属物流业务保持稳定,Q2与LED合计贡献上市公司净利润超0.9亿元[6] - LED业务2025年营收预计19.88亿元(+30% YoY),毛利率21%[17] 财务预测与运营指标 - 2025年营收预计82.01亿元(+21%),归母净利润7.59亿元(+56%)[2][17] - 资产负债率34.58%(环比-1.3pct),短期借款6.38亿元(-36.26% YoY)[10] - 经营现金流净额/税后净利润达379.09%,存货营收比56.79%(-10.23pct YoY)[10]
中比能源上涨6.26%,报1.05美元/股,总市值9331.07万美元
金融界· 2025-08-18 22:00
股价表现 - 8月18日盘中股价上涨6.26%至1.05美元/股,成交额4.59万美元,总市值9331.07万美元 [1] 财务数据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收入总额3493.89万美元,同比减少40.6% [1] - 同期归母净利润-157.92万美元,同比下滑116.05% [1] 公司基本信息 - 成立于1999年10月4日,是全球领先的锂离子电池研发、生产、销售高新技术企业 [2] - 产品涵盖方形铝壳电池、聚合物电池及圆柱电池,应用领域包括轻型电动车、电动乘用车、电动巴士、储能电源、电动工具等 [2] 信息披露 - 预计于8月15日披露2025财年中报(实际日期以公司公告为准) [2]
中比能源上涨3.23%,报1.02美元/股,总市值9064.47万美元
金融界· 2025-08-18 21:53
股价表现 - 8月18日开盘上涨3.23%至1.02美元/股 成交额1.72万美元 总市值9064.47万美元 [1] 财务数据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收入总额3493.89万美元 同比下降40.6% [1] - 同期归母净利润-157.92万美元 同比下降116.05% [1] 公司概况 - 成立于1999年10月4日 是全球领先的锂离子电池研发生产企业 [2] - 产品涵盖方形铝壳电池/聚合物电池/圆柱电池 应用领域包括轻型电动车/电动乘用车/电动巴士/储能/电动工具等 [2] 信息披露 - 预计8月15日披露2025财年中报(实际日期以公司公告为准) [2]
中比能源上涨5.21%,报1.01美元/股,总市值9083.91万美元
金融界· 2025-08-13 04:08
股价表现 - 8月13日盘中上涨5.21%至1.01美元/股 [1] - 当日成交额7.27万美元 [1] - 总市值9083.91万美元 [1] 财务数据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收入总额3493.89万美元 [1] - 收入同比减少40.6% [1] - 归母净利润-157.92万美元 [1] - 净利润同比减少116.05% [1] 公司概况 - 成立于1999年10月4日 [1] - 全球领先锂离子电池研发生产企业 [1] - 产品涵盖方形铝壳电池/聚合物电池/圆柱电池 [1] - 解决方案覆盖轻型电动车/电动乘用车/电动巴士/储能/电动工具等领域 [1]
中比能源上涨2.08%,报0.98美元/股,总市值8814.09万美元
金融界· 2025-08-13 00:28
公司股价表现 - 8月13日盘中上涨2.08%至0.98美元/股 [1] - 当日成交额1.51万美元 [1] - 总市值8814.09万美元 [1] 财务数据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收入总额3493.89万美元 [1] - 收入同比减少40.6% [1] - 归母净利润-157.92万美元 [1] - 净利润同比减少116.05% [1] 公司背景 - 成立于1999年10月4日 [1] - 全球领先的锂离子电池研发生产企业 [1] - 产品包括方形铝壳电池/聚合物电池/圆柱电池 [1] - 解决方案覆盖电动车/储能/电动工具等领域 [1]
蔚蓝锂芯(002245):经营向好,在AI领域的BBU业务有望带来优异回报
招商证券· 2025-08-10 13:33
投资评级与估值 - 报告维持蔚蓝锂芯"增持"评级,目标估值区间19-22元,当前股价15.89元[3] - 2025年预测PE为24.1倍,PB为2.4倍,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CAGR达39%[2][38] - 总市值183亿元,流通市值172亿元,每股净资产6.1元,ROE(TTM)7.9%[3] 经营业绩与财务表现 - 2025H1归母净利润3-3.6亿元(同比+79%-115%),扣非净利润3.18-3.78亿元(同比+156%-204%)[1] - Q2单季度归母/扣非净利润中值1.88/2亿元,环比增长32%/35%,圆柱电池单颗利润从Q1的0.3元恢复至0.6元[7][10] - LED业务Q2贡献超0.5亿元盈利,2024年毛利率提升至近20%[11][12] - 2025E营收82亿元(同比+21%),营业利润9.54亿元(同比+60%),毛利率提升至21%[2][38] 核心业务进展 **锂电池业务** - 2025H1出货3.1亿颗(Q2达1.7-1.8亿颗,同比+70%),海外收入占比超50%[10][11] - 全极耳圆柱新品21700-58HE/M65A已量产,适用于BBU、eVTOL等高功率场景[27] - 电动工具领域海外客户占比过半,单颗扣非利润从2023年的-0.19元恢复至2025E的0.65元[12][13] **BBU业务突破** - AI算力需求推动BBU市场,英伟达GB200/GB300中PSU功率达5.5kW,未来Rubin架构或升至12kW[17][23] - BBU电芯单价约2美元/颗(普通圆柱电芯5元),具备毫秒级响应、DC-DC高效转换等优势[17][21] - 公司已向台达、施耐德等电源厂商送样,潜在终端客户包括英伟达、AWS、谷歌等AI巨头[28] 技术优势与行业趋势 - 全极耳X系列电芯具备高倍率(100A持续放电)、低温升(ΔT<15℃)等性能,适配AI服务器供电需求[27][28] - BBU较传统UPS节省50-70%体积,能量转换效率提升20%,充电速度快5倍[19][21] - 算力升级驱动单机柜BBU电芯用量增长,Rubin架构可能将BBU从选配转为标配[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