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三小平台
icon
搜索文档
为海淀AI教育把脉,专家学者共议如何推进人工智能教育生态建设
新京报· 2025-09-15 10:28
人工智能教育战略与模式 - 海淀区致力于汇聚各方力量形成人工智能教育新生态,打造人工智能教育的"海淀模式" [1] - 推进人工智能教育被视为新时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选命题,包括面向全学段的普及性教育和为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服务 [2] - 海淀教科院整合区域内中小学校、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资源,开发适合不同学段的融合课程,构建K12人工智能教育课程体系 [2] 人工智能素养与课程体系 - 人工智能素养被定义为包括人工智能的意识和思维能力、应用和创新能力、伦理与社会责任三个方面 [2] - 培养目标要求学生从基本了解人工智能,到合理使用,再到可以创新应用 [2] - 清华附中联合多方成立公益性质的人工智能实验班,自主设计涵盖数学思维、科学素养、人文社科等类别的"21天课程" [5] - 课程体系鼓励学生跨学科融合与实践,助力学生实现"认识AI—实践AI—原创AI"的能力提升 [5] 教师队伍建设与赋能 - 人工智能教育的推进有赖于建设理念新、敢于实践的卓越教师队伍,将教师视为学校的源头活水 [3] - 清华附中成立覆盖初高中所有学科的AI未来教育训练营,由19位教师组成数智时代教育创新先锋队 [3] - 通过纵向上发挥清华大学大中贯通优势,横向上发挥校企合作联动优势来提升教师人工智能素养 [3] - 面向集团所有教师开展人工智能通识课工作坊,该课程已被全国130余所中小学引入使用 [4] 技术应用与教学创新 - 中关村三小坚持"比较的思想"和"增值的评价"原则,确保技术应用服务于育人本质并带来教学质量实质性提升 [6] - 学校上线"AI三小平台",集成104个自研智能体和16个外部工具,将课堂评价转型为量化加质化混合评价模式 [7] - 构建"四维探索+三重守护"教学模式,四维探索包括个性化指导、及时性评价等,三重守护为价值观、审美和科学观守护 [7] - 清华附中利用附中集团网校和嵌入其中的大模型,满足每个人的个性化需求 [5] 未来发展方向与生态构建 - 未来将拓展智慧食堂、AI+美育、AI+劳动教育等新型应用场景,探索AI辅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8] - 建议加快人工智能产业融合基地建设,探索建立全市AI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促进优质资源流动 [9] - 需要持续优化教师AI素养提升,打造懂技术、会教学、善创新的专业化队伍 [9] - 发展的核心是技术理性与教育初心的深度互动,目标是让技术解放人而非让机器模仿人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