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工智能教育
icon
搜索文档
培养AI技能“童子功”,中小学要这样做
科技日报· 2025-06-04 04:41
政策导向与战略意义 - 教育部发布《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2025年版)》和《中小学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2025年版)》,旨在科学规范推进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 [1] - 人工智能被定位为战略性技术,基础教育阶段发展人工智能教育是顺应全球科技趋势、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举措 [1] - 教育部2024年11月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2025年4月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明确大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一体化路径 [2] 教育体系设计与实施挑战 -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采用分层递进模式:小学培养兴趣与基础认知,初中强化技术原理与应用,高中注重系统思维与创新实践 [3] - 当前存在课程断层问题,表现为"小学玩积木、中学低年级编程序、高年级无衔接",且教学内容滞后于技术迭代 [3] - 师资短缺是核心瓶颈,教师难以跟上技术更新速度,前沿问题探讨深度不足 [3] - 专家建议在信息科技课程中动态调整人工智能内容比重,学前教育增设"人工智能和生活礼仪",义务教育加入"人工智能与智能社会"模块,高中通过选修课衔接高校课程 [4] 企业参与与资源整合 - 社会企业可通过健全融合机制、共享优质资源、优化产品服务和开放实践基地支持人工智能教育发展 [6] - 企业角色定位为解决方案提供者,需构建体系化、高质量、易普及的课程体系,贴合学生认知规律分层设计教学内容 [7] - 课程设计需融合前沿技术工具,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并通过"智能双师"模式降低硬件门槛,促进教育公平 [7] - 上海市张江高科实验小学通过家校社资源整合,构建智慧教育生态圈,开展特色活动发掘创新潜质学生 [5] 教育理念与风险防范 - 需避免数字化应用误区,如机械应试、人工智能拔苗助长或增加学习负担,应坚守立德树人本质 [8] - 小学阶段禁止学生独立使用生成式AI开放式内容功能,教师不得以AI替代教学主体 [8] - 专家提出"认知外包"风险警示,基础教育阶段需加强深度教学,防止认知惰性和信息茧房 [9] - 教育改革需聚焦课程生态重构、教学组织创新(教师主导+AI辅助)、评价体系转型三大方向 [8]
教育部新规:虚拟伙伴进校园,是减负还是增负?
36氪· 2025-05-13 08:26
政策导向与目标 - 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目标为普及技术原理、应用场景和伦理安全,培养创新思维和核心素养,反映AI技术渗透各行业及职场需求井喷的趋势 [2] - 教育体系需适应智能社会需求,培养"新质人才",强调技术与社会关系的理解,而非单纯编程教学 [2] - 《指南》分为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培养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体系五部分,后两部分占比超50%,建议校方及校外机构重点研读 [2] 实施原则与资源分配 - 基本原则包括"主动引领,公平普惠",通过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免费提供优质课程和实验资源,覆盖城乡及偏远地区学生 [2] - "多方参与,融合创新"原则要求学校主导、家庭协同、产业联动,形成产研学一体化模式 [3] - 资源分配聚焦基建、师资、试点和城乡统筹,分批设立人工智能教育基地,依托国家平台实现资源下沉 [6] 企业参与方向与边界 - 企业可开放实验室、组织科技研学活动,开发低代码编程等适龄工具降低学习门槛 [3][7] - 鼓励企业参与课程开发,整合产业前沿技术,但需确保资源开放普惠性,避免变相营销或技术噱头 [7] - 腾讯青少年人工智能进校项目与《指南》路径契合,体现企业参与教育实践的可行性 [7] 课程设计与教学重点 - 小学阶段侧重体验式学习与可视化工具,培养兴趣和安全意识 [5] - 初中阶段转向解决实际问题,如环保、健康等社会议题的AI应用 [5] - 高中阶段强调系统思维与社会责任,关注技术伦理及国家发展影响 [5] - 课程需平衡工具使用与思维训练,设计"AI+传统"结合模式,如数据分析与动手验证的结合 [6] 教师能力建设 - 将AI教学能力纳入教师培训体系,分层开展通识培训与专项研修 [7] - 鼓励跨学科教研,通过企业工程师进课堂、AI工具辅助备课等方式提升教师数字化素养 [7] - 教师需从"技术使用者"转型为"AI引导者",具备技术管理能力 [7] 社会争议与应对 - 争议包括AI工具可能削弱独立思考能力、城乡教育资源差距扩大及伦理教育有效性 [4] - 解决方案包括分阶段教学目标设定、伦理安全课程强化及批判性思维培养 [5][6] - 通过国家平台资源调配和多方参与机制缓解教育资源不均问题 [2][6]
文娱玩出新花样 课堂迎来新助教
科技日报· 2025-04-30 09:18
朝阳区场景驱动科技创新 - 朝阳区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打造了27个应用场景项目,覆盖文旅、商业、金融、教育、工业、科研等领域,并筛选出17个优秀场景进行跟进 [1] - 朝阳区互联网3 0应用场景研究院通过闭环模式探索技术系统新形态和商业落地新业态,已组织4次"揭榜挂帅"活动,挖掘47家企业和101个解决方案 [1] - 工体元宇宙应用场景集成了分离式渲染技术、AIGC技术等前沿数字技术,突破了时空限制,重新定义传统娱乐消费方式 [1][2] 工体元宇宙应用场景 - 工体元宇宙是全球首个基于大型体育、文化和商业实体项目的元宇宙应用场景,提供AR足球游戏、虚拟观赛体验和数字人互动等功能 [1] - 该场景通过多样化的游戏玩法带给用户前所未有的感官体验,精准"复刻"现实场景到数字世界 [2] AI教育场景创新 - 飞象星球打造"智能'双师'"模式,采用"线上专业老师授课+线下校内老师组织课堂"的创新教学方式,实现五维互动 [2] - "双师"课堂采用裸眼3D、数字建模等技术提升课堂品质,已在朝阳区16万名学生中常态化使用,并引入内蒙古和新疆等地学校,惠及3万余名乡村学生 [3] 场景驱动创新模式 - 朝阳区通过聚焦实际需求反向促进技术突破及产业落地,有效整合人才、资本、技术及政策,突破传统科技创新壁垒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