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智能打磨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中车、中航工业等供应商,AI智能打磨机器人公司获数千万元A轮融资|早起看早期
36氪· 2025-07-11 23:25
公司融资与背景 - 公司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 投资方为云时资本 远山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资金将用于研发投入 团队建设和运营补充 [4] - 公司此前已完成商汤科技投资的天使轮融资 [4] - 公司成立于2016年 是解决工业生产中打磨自动化难题的高新技术企业 [4] - 公司前身是原德国费斯托工具集团的顶尖成建制团队 长期聚焦打磨工具领域 [10] - 现有团队30余人 研发团队占比70%以上 核心技术团队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 [10] 产品与技术 - 核心产品为AI智能打磨机器人 包含TS柔性恒力打磨装置 TS多单元自适应打磨工具 TS耗材自动更换模块等 [4] - 产品组合可应用于轨道交通 航空航天 风电 汽车等领域 [4] - 拥有全栈自研AI缺陷识别检测 在线路径规划 实时智能柔性力控等软硬件技术 [8] - AI缺陷识别检测技术在高反光场景下检出率≥98% 误检率≤2% 缺陷检出精度0.15mm [9] - 产品有两种形态:复合打磨机器人(带AMR移动底座)和固定式打磨工作站 [7] 市场与行业 - 打磨工艺自动化率不足10% 主要依赖人工操作 [7] - 轨道交通 乘用车 民航客机 风电等领域的潜在需求空间超350亿元 [7] - 已与中国中车 中国航发 中航工业 中国航天 中国中材等行业头部企业建立合作 [10] - 今年计划实现亿元级订单目标 [10] - 行业痛点包括人工打磨效率低 质量不稳定 招人难 成本高 危害健康等 [7] 应用案例与效率 - 一架小飞机脱漆作业 传统需14人打磨两天 使用公司产品仅需4台机器两天完成 [10] - 产品可实现异型及曲面自适应0~3° 自主生成最优打磨路径 [9][10] - 已形成金属表面 复合材料 油漆涂料等多行业自动化打磨解决方案 [8]
快讯|宁波政策加码发展人形机器人产业;优必选机器人单腿跳跃控制方法专利获授权;香港大学开发新型自动化无人机飞控技术等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6-17 20:21
宁波市人形机器人产业政策 - 宁波市发布《促进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通过政策组合拳支持产业发展 [1] - 支持建设创新中心、产业技术工程化中心等科技创新载体 [1] - 鼓励"人形机器人+"在智能制造、文旅教娱、医疗康养等五大领域应用示范 [1] - 创新设立人形机器人应用险,对费率≤3%的投保企业给予最高80%保费补助(上限200万元) [1] - 政策覆盖创新主体建设、关键技术攻关、人才引进等七大板块 [1] 优必选单腿跳跃技术突破 - 优必选获"单腿跳跃运动控制方法"专利授权,涉及机器人运动控制领域 [2][4] - 技术通过分阶段任务规划实现位置控制,结合运动学方程和二次规划求解确保稳定性 [4][5] - 系统能根据关节控制量完成平稳跳跃落地动作 [5] 香港大学无人机飞控创新 - 港大团队开发SUPER LiDAR技术,结合3D激光雷达与云端AI实现高速避障 [7][9] - 系统同步生成探索路径(提速)和安全路径(避障),飞行效率提升显著 [9] - 技术适用于快递配送、电力巡检、森林监测及灾后搜救等场景 [9] 图速科技融资进展 - 图速科技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由云时资本投资,远山资本担任财务顾问 [10][12] - 资金将用于AI智能打磨机器人的研发迭代,覆盖TS柔性恒力装置等核心模块 [12] - 产品已应用于轨道交通、航空航天、风电三大领域 [12] 触觉机器人技术进展 - 伦敦国王学院团队发布RoTipBot,首创可旋转触觉传感器多层物体抓取技术 [14][16] - RoTip传感器能感知全向接触信息,通过滚动操作实现薄柔物体精准计数与抓取 [16] - 技术为复杂物体操控开辟新方向,联合北京理工大学等机构共同研发 [16] 机器人行业生态 - 工业机器人领域涵盖埃斯顿、节卡机器人等12家代表企业 [23] - 人形机器人赛道聚集优必选、宇树科技等21家厂商 [24][25] - 具身智能企业包括跨维智能、科大讯飞等17家创新主体 [26]
中国中车、中航工业等供应商,AI智能打磨机器人「图速科技」获数千万元A轮融资 | 36氪首发
36氪· 2025-06-17 09:37
融资情况 - 公司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 投资方为云时资本 远山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1] - 资金将主要用于研发投入、团队建设以及运营补充 [1] - 此前已完成商汤科技投资的天使轮融资 [1] 公司概况 - 成立于2016年 专注于AI智能打磨机器人及自动化打磨解决方案 [1] - 核心自研产品模块包括TS柔性恒力打磨装置、多单元自适应打磨工具、耗材自动更换模块、AI专用打磨工艺模块及光学检测系统 [1] - 产品应用于轨道交通、航空航天、风电、汽车等领域 [1] - 团队30余人 研发人员占比超70% 核心成员来自德国费斯托工具集团及国内外顶尖高校 [8] 行业需求与痛点 - 工业打磨自动化率不足10% 主要依赖人工操作 [3] - 人工打磨存在效率低、质量不稳定、招工难、成本高及健康危害等问题 [3] - 传统打磨机器人因编程复杂、缺乏精准力控等难以满足多样化需求 [3] - 轨道交通、汽车、风电等领域潜在市场规模超350亿元且持续增长 [3] 技术优势 - 全栈自研AI缺陷识别技术 检出率≥98% 误检率≤2% 精度达0.15mm [7] - TS柔性恒力打磨装置可实现智能力控打磨 多单元工具支持0~5°曲面自适应 [4] - 光学检测与路径规划技术实现异型曲面0~3°自适应 [7] - 复合打磨机器人带AMR移动底座 固定式工作站适用于独立工件 [3] 商业化进展 - 合作客户包括中国中车、中国航发、中航工业等头部企业 [7] - 在汽车、船舶、金属加工领域与多家知名厂商合作 [7] - 2024年目标实现亿元级订单 [7] - 案例显示AI机器人效率提升显著 4台机器可替代14名工人两天工作量 [7] 投资方观点 - 云时资本认为公司解决方案在精细化打磨领域具有稀缺性 已进入商业化爆发阶段 [9] - 标杆客户订单验证产品力 跨行业拓展支撑中长期发展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