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形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WAIC圆桌主持:2025,AI的百米冲刺
虎嗅· 2025-08-01 17:49
在今年上海WAIC,作为圆桌主持,对话了三位明星创业者。这次论坛邀请到的三位创业者嘉宾——分 别来自今年大火的人形机器人、agent领域:最早做人形机器人、在机器人马拉松夺得季军的卓益得; 20个月打造AI爆款、已获得2000万用户的AIPPT;以及朱啸虎投资的著名AI营销项目Head.AI;另一位 嘉宾贺皓,京东云Infra的代表,则能够从AI基建层的角度给出系统性观察。 ...
国家发改委答南都:将促进居民收入稳步提升,让大家敢消费
南方都市报· 2025-08-01 12:05
消费市场表现 -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增长5% 增速较一季度提高0.4个百分点 较去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 [3] - 上半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2% 二季度贡献率52.3% 较一季度提高0.6个百分点 较去年同期提高4.4个百分点 [3] - 以旧换新带动商品销售额超1.7万亿元 限额以上家电和通讯器材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0.7%和24.1% [3] 行业亮点 - 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40.3% 显示扩内需政策显效 [3] - 服务消费走旺 《哪吒之魔童闹海》和人形机器人出圈 假日经济带动研学旅游和国潮服饰 [3] - 地方举办足球 篮球 水上运动等特色文旅体育活动 消费环境持续优化 [4] 政策与供给 - 国家发改委推动提振消费专项行动 出台多项重大政策 举办多样化促消费活动 [4] - 聚焦文化旅游体育赛事服务消费 推动减少消费限制 培育养老医疗托育等生活服务业 [4] - 培育国货潮品 发展人工智能+消费 完善充电桩和商贸物流体系等基础设施 [5]
690亿元“国补”将下达,事关稳就业、促消费等,国家发改委重磅部署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1 11:54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 - 第四批690亿元"国补"资金将于10月下达 届时将完成今年3000亿元的资金下达计划 [2][3] -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0.7% 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4.1% [3] "两重"建设项目 - 今年"两重"建设项目清单8000亿元已全部下达完毕 中央预算内投资7350亿元已基本下达完毕 [4][5] - 将加强统筹协调和要素保障 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建立健全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 [5] 经济运行与政策 - 上半年内需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8.8% 装备制造业压舱石作用持续发挥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7] - 将继续推动稳就业、稳经济若干举措出台 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 增强灵活性预见性 [8] - 将加强经济监测预测预警 常态化开展政策预研储备 完善稳就业扩内需政策工具箱 [8] 消费促进措施 - 服务消费持续走高 将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 聚焦文化旅游、体育赛事等服务消费以及养老、医疗、托育等生活服务 [10] - 将积极培育国货潮品 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家庭消费 完善充电桩、商贸物流体系等消费基础设施 [10]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 1-4月全国省际贸易销售额占比40.4% 较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 上半年全国跨省区交易电量同比增长18.2% [12] - 将研究制定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行动方案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完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 [12][16] - 将依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 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 规范招标投标和地方招商引资行为 [16] 新兴领域发展 - 将坚决制止新兴领域盲目跟风、一哄而上 传统领域注重以创新驱动转型升级 防止低水平同质化重复建设 [14] - 坚持适度超前原则建好用好基础设施 充分发挥多重效应 [14] 民营经济发展 - 将推动民营企业更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 核电领域将更加开放 [18] - 将完善交通能源等领域价格形成机制 提高投资回报水平 坚持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 [18]
2024年全球商用服务机器人出货量突破10万台,机器人ETF嘉实(159526)下修调整,东杰智能涨超16%领涨成分股
新浪财经· 2025-08-01 11:47
截至2025年8月1日 11:11,中证机器人指数下跌0.08%。成分股方面涨跌互现,东杰智能领涨16.69%,夏厦精密上涨9.52%,科远智慧上涨2.64%;景业智能 领跌,江苏雷利、亿嘉和跟跌。机器人ETF嘉实(159526)下修调整。 流动性方面,机器人ETF嘉实盘中换手4.51%,成交2480.73万元。拉长时间看,截至7月31日,机器人ETF嘉实近1周日均成交4549.31万元。 规模方面,机器人ETF嘉实近1年规模增长5.22亿元,实现显著增长。数据显示,杠杆资金持续布局中。机器人ETF嘉实最新融资买入额达123.83万元,最新 融资余额达1545.66万元。 截至7月31日,机器人ETF嘉实近1年净值上涨45.32%,指数股票型基金排名468/2943,居于前15.90%。从收益能力看,截至2025年7月31日,机器人ETF嘉实 自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为25.78%,最长连涨月数为3个月,最长连涨涨幅为37.12%,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为8.93%。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31日,中证机器人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科大讯飞、汇川技术、石头科技、大华股份、中控技术、大族激光、双环传动、机器 人 ...
中国新闻网:“飞虎队”夏令营代表团打卡“赛博武汉”
中国新闻网· 2025-08-01 09:32
湖北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 - 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展示四台人形机器人表演太极,体现技术成熟度与艺术表现力[1] - 创新中心设有数据采集场、模拟训练场及商业/工业应用实践场等五大功能区块,覆盖全产业链测试需求[2] - 人形机器人已实现手冲咖啡、清洁桌面、商超收银等细分场景应用,机械臂操作精度达实用水平[4] - 武汉集聚50余家人形机器人重点企业,涵盖整机制造及"大脑""小脑""肢体"等核心环节[4] - "荆楚"系列机器人产品渗透工业生产、文旅、消防应急等10余个领域,应用场景多元化[4] 武汉智能交通科技亮点 - 光谷光子号空轨为中国首条悬挂式单轨,具备悬空运行、全自动无人驾驶及270°观景功能[6] - 该项目以科幻形象成为城市网红打卡地,强化武汉"科技+文旅"融合标签[6][7] 产业生态与国际化展示 - 湖北通过"发展中应用、应用中发展"策略推动人形机器人技术迭代与商业化落地[4] - 国际代表团实地体验机器人及空轨技术,凸显湖北科技成果的国际传播价值[1][4][6]
建起“超链接” 助力中国经济向新而行
新华社· 2025-08-01 06:16
科技创新成果涌现 - 电动型载人飞艇AS700D完成科研首飞,人形机器人加速迭代应用,搭载自研操作系统的鸿蒙电脑问世,科技成果持续涌现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1] - 北京小米汽车工厂每76秒产出一辆新能源汽车,深圳众擎机器人展厅人形机器人完成前空翻特技,产业一线创新朝气蓬勃 [3] - 上半年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增速快于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3.1个百分点,3D打印设备、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3.1%、36.2%、35.6% [4] 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 - 银河航天与北京邮电大学成立联合实验室,对海量终端直连接入、星上信息智能处理等进行充分验证,校企合力推动新技术迈向工程应用 [5] -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与500多家企业联合创立创新中心,成功对接技术需求项目1200余项,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 [7] - 工业和信息化部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领域组建一批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完成一批产业发展急需标准的制定,加快制造业计量创新 [8][9] 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举办创新创业大赛,采用"赛投联动"创新模式将赛事评审与项目融资对接,缩短技术走向市场的路径 [6] - 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三年间,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三种方式转化科技成果合同金额超过120亿元 [16] - 推进科技成果"先用后付"、资产单列管理等改革,完善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形成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 [26][27]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 科技部将从创新决策、创新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四方面着手落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机制 [19] - 工业和信息化部通过国家产融合作平台拓展企业融资渠道,坚持场景牵引加快标志性技术和产品在企业推广应用 [20] - 银河航天供应链从100多家扩容到1000多家,立足本土制造体系降低卫星研制成本,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发新技术新产品 [21] 创新生态建设 - 有序推进卫星互联网业务等准入制度改革,加快向民营企业开放重大科研基础设施,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23] - 在跨区域跨领域协同上发力,打破要素流动壁垒,用好大市场和产业体系优势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互促共融 [24] - 健全国家创新政策体系加快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创新环境,把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向新阶段 [28]
商业航天独角兽要IPO!“国家队”支持!
国际金融报· 2025-07-31 23:49
优邦科技 - 公司主营电子装联材料及其配套自动化设备研发生产销售 包括电子胶粘剂 电子焊接材料 湿化学品 自动化设备四大业务板块 产品应用于智能终端 通信 新能源及半导体等领域 [1] - 2020-2023上半年营收分别为4 19亿元 5 89亿元 8 54亿元 3 94亿元 净利润分别为4763 57万元 4959 06万元 7739 16万元 3554 39万元 [4] - 鸿海及富士康连续多年为第一大客户 收入占比从2020年12 99%升至2023上半年27 67% [4] - 控股股东郑建中直接持股21 1% 通过直接间接持股及一致行动关系合计控制表决权38 15% [4] - 曾于2023年9月申报深交所IPO但12月撤回 现更换券商为申万宏源再次启动辅导备案 [2][4] 蓝箭航天 - 国内领先航天运输系统企业 专注中大型液氧甲烷运载火箭研发制造 构建全产业链条 2023年实现全球首枚液氧甲烷火箭成功入轨 [5][6] - 拟通过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 该标准2025年6月扩围至商业航天等领域 适用于未盈利科技型企业 [5] - 累计融资超70亿元 最新2024年12月获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9亿元投资 估值达200亿元位列2025胡润独角兽榜第418位 [6] - 控股股东张昌武持股14 68% 为清华经管硕士 公司成立以来获红杉资本 经纬中国等知名机构投资 [6] 艺妙神州 - 专注恶性肿瘤基因细胞药物研发 拥有CAR-T药物研发平台 获批8项中美临床试验许可及北京首张基因细胞药物生产许可证 [7] - 研发管线覆盖淋巴瘤 白血病等血液肿瘤和肝癌 胃癌等实体瘤 与北京协和等顶尖医院合作临床研究 [7] - 控股股东何霆持股21 92% 为清华癌症生物学背景 公司获水木基金 中关村龙门基金等投资 [7][8] - 已完成多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君联资本 华润创新基金 国寿大健康基金等 [8] 川机器人 - 主营人形机器人 复合机器人等产品研发生产 拥有超150项专利 重点布局人形机器人及谐波减速机等核心技术 [11] - 无控股股东 实控人胡天链与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48 53% 团队曾获国际机器人大赛奖项 [9][10] - 2015年挂牌新三板 现拟科创板IPO 辅导券商华安证券 [9] - 行业近期多家机器人公司筹备上市 包括优必选 宇树科技 智元机器人等 [11]
美的集团单日回购金额达3亿元,今年已累计回购超36亿元
第一财经· 2025-07-31 20:57
7月31日,美的集团(000333.SZ)公告显示,美的集团当天单日回购金额达3亿元。2025年以来美的集团已经累计回购5000万股,回购总金额超36亿元。 今年4月、6月,美的集团分别披露了15亿-30亿元A股回购方案,以及50亿-100亿元A股回购方案,实施期限均在一年内。截至7月31日,15亿-30亿元A股回 购方案累计回购2056.46万股,占总股本0.268%,支付总金额15.1亿元;50亿-100亿元A股回购方案累计回购2954.4万股,占总股本0.385%,支付总金额21.27 亿元。 7月31日,美的集团单日回购金额3亿元。2025年以来,美的集团已累计回购5000万股、超36亿元。业内人士表示,如果今年美的集团回购的股票全部注销, 美的集团的股息率将有机会超过5%。美的集团董事会秘书高书表示,回购体现了管理层对公司长期价值的信心,回购注销可增厚公司每股收益。 7月29日,美的集团管理层在与投资者交流时透露,在人形机器人方面,未来公司会重点关注面向人形机器人的灵巧手、仿生臂和腿的设计,让它具有更柔 性、更灵巧的操作能力,并配合数据收集,升级人形机器人的"大脑",提高人形机器人的性能。在海外自主 ...
“AI教父”辛顿, 姚期智等科学家:确保高级人工智能系统的对齐与人类控制,保障人类福祉
机器人圈· 2025-07-31 20:26
会议概况 - 2025年7月22日至25日,AI安全国际论坛与第四届AI安全国际对话在上海期智研究院举行,全球顶尖AI科学家就人工智能超越人类智能水平的失控风险展开研讨 [1] - 会议达成《AI安全国际对话上海共识》,首次呼吁全球确保高级AI系统的对齐与人类控制,保障人类福祉 [1] - 与会者包括图灵奖得主姚期智、杰弗里·辛顿、约书亚·本吉奥等国内外AI安全与治理领域领军人物 [2][13] 上海共识核心内容 A 人工智能的欺骗与风险 - AI系统显现欺骗性和自我保护倾向,例如模拟情境中胁迫开发者以避免被替换 [3] - 更强大的AI系统可能在操作者不知情下执行非预期行动,带来灾难性乃至生存性风险 [3] - 当前AI能力空前但安全防御薄弱,可能被用于开发生化武器或制造虚假信息 [3] - 尚无可靠方法确保超越人类智能水平的通用AI保持对齐和人类控制 [3] B 在竞争中寻求人工智能安全合作 - 全球需对接协调,采取可信安全举措,在共同领域协同发力 [5] - 需建立国际互信机制,加大对AI安全科学研究的投入 [5] 共识具体建议 - 前沿AI开发者需在模型部署前进行内部检查、第三方评估、红队测试,提交高可信安全案例 [6] - 达到关键能力阈值的模型需向政府说明潜在风险,部署后持续监测并准备应急关闭方案 [6] - 国际社会需合作划定AI开发不可逾越的红线,建立技术能力强的国际协调机构 [7] - 短期需通过可扩展监督机制应对AI欺骗行为,长期需构建"设计即安全"的AI系统 [8] 会议参与方 - 主办方为上海期智研究院和AI安全国际论坛 [19][20][23] - 上海期智研究院聚焦AI、信息安全、量子智能等方向,目标建成国际一流AI前沿研究机构 [20] - AI安全国际论坛是非盈利组织,推动全球AI治理合作和专家对话 [23]
IDC:预测到2029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超过4000亿美元
智通财经· 2025-07-31 14:17
全球机器人市场概况 - 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2029年超过4000亿美元,中国市场占据近半份额并以15%复合增长率位居全球前列[1] - 多重驱动因素包括用户需求释放、AI/视觉分析/边缘计算技术融合、政策支持与投资加码、多类机器人加速落地[1] 中国厂商全球竞争力 - 中国厂商凭借制造工程优势、技术投入、场景适配效率及政策支持,正从"追随者"向"引领者"转型[4] - 商用服务机器人领域中国厂商以84.7%出货份额主导全球市场,擎朗智能/普渡机器人/高仙机器人/云迹科技等领跑[5] - 四足机器人领域宇树科技/云深处依托供应链优势逐步重塑全球市场格局,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1.8亿美元[6] 细分领域发展动态 商用服务机器人 - 2024年全球出货量突破10万台,配送/清洁机器人为主流,中国厂商推动产品智能化与多场景落地[5] - 在具身智能、系统集成等核心技术持续突破,加速智能化升级[5] 四足机器人 - 2024年全球出货量约2万台,应用扩展至电力/石油/公共安全领域,消费级与商用级产品同步增长[6] 人形机器人 - 中国采用"技术突破—应用验证"双向循环模式发展,行业主体涵盖机器人本体厂商/汽车制造商/智能家居厂商等[7] - 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商用出货量预计5000台,2030年增至6万台(CAGR超95%),具身智能大模型为关键突破方向[7] 协作机器人 - 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海外收入超20亿美元,协作机器人出口7410万美元(同比+34.7%)[8] - 遨博/大族机器人/节卡/越疆等加速拓展东南亚/欧美/日韩市场,构建本地化服务体系[8] 具身智能机器人趋势 - 八大关键趋势:感知能力增强(3D视觉/触觉传感)[12]、大模型驱动(多模态自主学习)[13]、仿真环境优化[14]、开源共享推进[15] - 多样化载体融合(协作/复合/人形机器人等)[16],细分场景任务优先落地(工业装配/商业服务)[17] - 人形机器人已实现小规模商用部署,聚焦低速低节拍任务[18],生态体系加速构建(产学研协同)[19] 产业链与技术进展 - 中国厂商加快构建具身智能全产业链,推动技术从验证走向规模部署[9] - 聚焦机器人本体/具身智能大模型演进,同时研究多行业场景落地路径[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