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Bentley Copilot
icon
搜索文档
AI改造最难啃的行业,万亿基建求解“效率”与“可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4 09:51
行业宏观背景 - 全球基础设施行业面临变革,预计到2025年建设支出将达到10万亿美元,但行业生产率数十年来几乎未有改善 [1] - 人工智能被视为破解行业困局的关键契机,能提升效率并改变工作方式 [1] - 与消费互联网领域不同,AI在基础设施领域的融合相对艰巨,对信任、数据、安全和人才要求极高 [1] AI应用现状与价值 - 约一半的基础设施领域受访者已在试点或实施AI,并计划推广至全组织 [4] - 约三分之一的机构预测,三年内AI将应用于其超过一半的设计与工程项目 [4] - AI的价值在于自动化复杂任务、优化决策流程,并推动数据驱动的工作方式 [4] - 案例显示AI可实现显著效率提升:中国工程公司使变电站运行效率提升超过60%,土耳其项目将开发周期从五年压缩到一年,成本降低超过75% [4] 具体AI产品与应用场景 - Bentley软件推出AI助手Bentley Copilot,具备上下文感知能力,能引导用户操作、调用文档和修改模型 [5] - OpenSite+软件帮助项目交付速度提升10倍 [5] - Open Utilities Substation+支持多设计师实时协同建模,减少施工错误和返工 [5] - SYNCHRO+通过AI快速探索施工序列,生成效率更高的可操作结果 [5] - 计划2025年11月为Open Roads、Open Rail设计软件加入可自动生成图纸标注的AI智能体 [6] - 在中国市场推出生成式AI设计产品iPID,可将工作效率提升10倍以上 [6] AI战略核心与数据基础 - AI战略核心是"可信AI",根植于基建场景的专业智能,而非通用大模型 [7] - 训练AI模型的数据取自真实的项目数据、地理信息数据、企业历史数据及工程数据,且均经过企业授权 [7] - 基础设施人工智能必须立足于现实世界环境,以实现AI赋能人类工程师 [2] 行业挑战与解决方案 - 数据孤岛是首要难题,解决方案在于开放、统一的数据基座 [8] - 工程逻辑的严谨性是第二重挑战,破局方法在于将工程逻辑嵌入AI [8] - 场景适配的复杂性是第三重考验,需应对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独特因素 [9] - 企业与Bentley的深度共创,如"基础设施AI共创计划",让用户参与AI工作流设计 [10] 未来趋势与愿景 - 基建AI已从"单点技术突破"进入"全周期生态协同"新阶段 [10] - AI将帮助工程师在时间、成本、质量的铁三角中实现多重目标 [10] - 在可预见的未来,AI是人机协作过程,愿景是赋能工程师而非取代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