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CBS添加剂
icon
搜索文档
突破高压极限!新宙邦独家推出CBS添加剂,打造高能量密度锂电池王牌解决方案
鑫椤锂电· 2025-09-01 16:08
核心观点 - 新宙邦开发出创新型电解液添加剂CBS 通过双结构融合设计有效解决高电压锂电池的界面稳定性问题 显著提升电池循环寿命 高温性能和安全性 该技术已在国际期刊发表并获得学术界与产业界双重认可 在多个电池体系中展现出卓越的普适性和应用前景 [1][2][21] 技术原理 - CBS分子融合碳酸酯与硫酸酯结构优势 具有更低LUMO能级(-0.6eV) 能优先于传统电解液组分在电极表面形成致密富硫无机界面膜 [2] - 在正极侧有效抑制4.4V高电压下晶格氧析出和过渡金属溶解 在负极侧形成稳定SEI膜防止电解液溶剂分子嵌入石墨层间 从源头阻断衰减链式反应 [2][4] 性能表现 - NCM613体系25℃循环600次后容量保持率94% 45℃高温循环1000次仍保持90%容量 阻抗仅增长45.4% [7] - 60℃满电(4.4V)存储30天容量保持率90% 体积膨胀仅3% 活性锂损失仅8% [8] - SEI分解温度从124.89℃提升至139.98℃ CEI分解温度从93.11℃提升至121.42℃ 显著延缓热失控风险 [9] 普适性应用 - LCO体系在3.0-4.5V电压区间25℃循环800次容量保持率超80% 45℃循环250次达62% [16] - LMFP体系在45℃高温下因有效抑制Mn²+溶解 循环稳定性显著优于基础电解液 [17] - 技术已获行业头部企业关注跟进 在ICT产业链广泛应用 并与动力及储能头部企业展开合作探讨 [21][22] 研发实力 - 公司研发团队近千人 年度研发投入超4亿元 在含硫新型添加剂领域累计布局专利超百项 [23] - 该成果由新宙邦与南方科技大学联合攻关 依托多年紧密科研合作完成 形成深厚的协同创新基础 [25]
新宙邦CBS添加剂登上《Small》:高压电解液难题的新解法
高工锂电· 2025-08-26 19:01
电池材料升级趋势 - 2025年电池行业推动高镍正极、硅碳负极等高性能材料加速应用,以满足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和超快充需求及消费电子轻薄与长续航追求[2] - 高压正极(4.5V–4.7V)成为行业重要方向,可提升能量密度和快充平台电压,但存在电解液氧化分解产气、过渡金属离子溶解等问题制约电池寿命和安全性[2] 新宙邦电解液添加剂CBS技术突破 - 新宙邦联合南方科技大学在《Small》期刊发表新型电解液添加剂CBS研究成果,为高压电池体系稳定性提供新思路[2] - CBS采用碳酸酯与硫酸酯结构融合的多环分子设计,具有更低LUMO能级(-0.6eV),优先于EC在负极表面还原形成致密富硫无机SEI膜,同时参与正极CEI膜构建[4] - CBS在正极侧抑制高电压下晶格氧析出与过渡金属离子溶解,在负极侧形成稳定SEI膜防止电解液溶剂分子嵌入石墨层间,从源头避免金属离子穿梭效应和电解液耗竭[4][5] CBS性能优势 - NCM613软包电池测试显示:25℃循环600次后容量保持率94%,45℃高温循环1000次容量保持90%,阻抗仅增长45.4%(基础电解液阻抗增长>900%)[6] - 60℃满电(4.4V)存储30天,容量保持率90%,体积膨胀仅3%(基础电解液容量保持13%,体积膨胀34%),活性锂损失仅8%[7] - DSC测试显示CBS形成的SEI分解温度从124.8℃提升至140℃,CEI分解温度从93.1℃提升至121.4℃,有效延缓热失控风险[8] 跨体系适配性 - LCO体系在3.0-4.5V电压区间25℃循环800次容量保持率超80%(基础电解液37%),45℃循环250次容量保持62%(基础电解液29%)[11] - LMFP体系在45℃高温下因有效抑制Mn²+溶解,循环稳定性显著优于基础电解液与PS电解液[12] 研发与产业化进展 - 新宙邦在含硫新型添加剂领域累计布局专利超百项,具备从分子设计、合成工艺到应用验证的研发能力[13] - 技术由新宙邦研发团队与南方科技大学邓永红教授、王军教授团队合作突破,已获行业头部企业关注并开展应用探索[16][17] - 该技术目前在ICT产业链广泛应用,并与动力及储能行业头部企业展开合作探讨,推动向更广阔能源应用场景延伸[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