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450

搜索文档
交通领域最新技术亮相北京国际展会 “中国速度”持续惊艳世界
央视网· 2025-07-09 09:48
央视网消息: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现代化铁路技术装备展7月8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展。 与这个展位相隔不远,这个"大家伙"是国产首台高原高寒大直径硬岩掘进机"雪域先锋号"模型。它按1∶100等比例缩小,原机型直 径10.33米,整机长245米,重2500吨,目前正在西部高原铁路作业。它的一个新功能是超前地质预报,可以在不停机的情况下,对隧 道前方100米的不良地质,比如岩爆、变形、涌水等进行实时精准探测,最大程度降低隧道掘进中的安全风险。 在"雪域先锋号"模型的旁边是全球最大塔式起重机模型,它可以把重量600吨的材料提升到92.5米的高空作业,在工程建设领域创 下了10项世界纪录,目前已经在一些重大铁路桥梁建设项目中应用。 据了解,本届展会有来自中国、德国、法国、美国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521家企业参展,展览总面积4万平方米,西门子、阿尔斯 通、西屋等轨道交通领域国际巨头云集,展现了世界铁路装备制造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 展会现场最亮眼的就是CR450的模型,它是复兴号家族的新车型,按1:160等比例缩小。这款车型在去年底下线,半年时间里,这 款车正在进行系列速度试验,目前试验速度已经达到450公里,这意味着给未来时 ...
“Whoosh”!看中国高铁一路飞驰
新华社· 2025-07-08 20:53
新华财经北京7月8日电(记者樊曦、姜赛)"'Whoosh'是一列高铁列车,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今年,是世界铁路诞生200周年。7月8日在北京开幕的第十二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上,印尼-中国高速铁 路公司董事长德维亚纳·斯拉梅·里亚迪点赞"Whoosh"(雅万高铁动车组的昵称)。 这列采用中国标准设计、建造,融合了印尼文化特色的高速列车,飞驰在雅加达与万隆之间,全程只需 40多分钟。雅万高铁是东南亚首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也是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标志性成果。 在北京,这场由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与国际铁路联盟(UIC)联合主办的全球高铁盛会,吸引了 包括中国、法国、土耳其、意大利、日本、印尼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余位嘉宾参会,共话"高速 铁路:创新发展让生活更美好"。 中国高铁,再一次站上世界舞台中央。 国铁集团负责人用一组数字,展现中国高铁发展成就—— 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现代化水平最高、运营场景最丰富的高铁网,高铁营业总里程达4.8万公里,占 世界高铁总里程70%以上,覆盖全国97%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 形成了完备成套的高铁技术体系,覆盖高铁工程建设、装备制造、运营管理等各个领域,研发了以复兴 ...
国铁集团、港铁公司等签署铁路基础研究联合基金增资扩容协议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05 15:41
铁路科技创新联盟工作成果 - "复兴号高速列车"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高铁技术树起国际标杆 [1] - CR450动车组样车完成设计制造并成功发布 [1] - 3万吨级重载列车实现常态化开行 [1] - 移动装备、工务工程、通信信号、运输组织等领域技术创新深入推进 [1] - 铁路数智化技术创新持续深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铁路各业务领域广泛应用 [1] 未来铁路科技创新重点方向 - 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提升铁路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2] - 聚焦关键核心技术,集中优势资源合力开展重大科技攻关 [2] - 加快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落地,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 [2] - 不断完善铁路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提升铁路科技和人才工作水平 [2] - 设立标准国际化工作委员会,提升中国铁路标准国际化水平 [2][3] 铁路科技创新合作与平台建设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铁集团、香港铁路有限公司签署铁路基础研究联合基金增资扩容协议 [3] - 扩大铁路基础研究联合基金规模,提升香港与内地铁路科技合作深度和广度 [3] - 联盟将辐射更多铁路相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吸引多方力量参与铁路科学技术研究 [3] - 设立标准国际化工作委员会,推动中国铁路与重点国家标准双边合作 [3]
★沪深上市公司2024年超七成实现盈利 经济"压舱石"地位进一步凸显
上海证券报· 2025-07-03 09:56
上市公司整体表现 - 沪深两市5100多家上市公司披露2024年年报,74%实现盈利,48%盈利正增长 [1] - 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占GDP的56%,实体上市公司利润总额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54.9% [1] - 金融业净利润2.7万亿元同比增长10.3%,增速较三季报提升 [1] 行业表现 - 农林牧渔、电子、交通运输、汽车、商贸零售等行业增幅靠前 [1] - 半导体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13.2%,消费电子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12.9% [2] - 家用电器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7.1%,汽车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11.1% [3] - 交通运输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11.5%,机场和航空公司净利润分别增长75.6%和69.3% [4] - 快递行业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增长11.7%和22.7%,航运港口行业净利润增长31.0% [4] - 券商和保险公司全年净利润分别增长16%和110% [5] - 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1个基点至1.15%,净利润同比增长2.3% [5] 科技创新 - 超半数上市公司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上市公司中超八成集中在八大新兴行业 [2] - 实体上市公司研发费用合计1.6万亿元同比增长3.1%,研发强度2.6% [2] - 科创板研发强度保持在10.8%,半导体行业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7.2% [2] - 海光信息净利润同比增长52.9%,浪潮信息净利润同比增长28.5% [3] - 兆易创新净利润同比增长584.2%,恒玄科技净利润同比增长272.5% [3] 消费与出口 - 食品饮料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5.6% [3] - 实体上市公司境外业务收入占营收比重达14.3%,较2023年提升1.2个百分点 [4] - 通信、汽车、电子、计算机、医药生物行业境外业务收入增速在10%到30%之间 [4] - 63%的上市公司布局海外业务或产能,较年中增长2.1个百分点 [4] 企业效能与回报 - 实体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由53.0天降低至50.4天 [6] - 3472家上市公司宣告年报现金分红合计1.66万亿元,全年分红金额2.39万亿元同比增长7.2% [7] - 沪深300股息率3.59%创历史新高,近五年累计分红超10万亿元 [7] - 2024年披露1470单回购计划金额合计2123亿元,分别是2023年的2.1倍和1.5倍 [7] - 985家上市公司公告中期分红6994.7亿元,家数和金额为2023年的4.3倍和2.7倍 [7] 退市与质量提升 - 2024年55家上市公司退市,2025年22家公司确定退市 [8] - 重大违法类退市2家,财务类退市9家,交易类退市8家,主动退市3家 [8] - 预计32家公司将在5月底前撤销风险警示 [8]
中国高铁的“超级大脑”,太厉害了,世界都震惊
新浪财经· 2025-06-22 06:23
技术创新 - 复兴号动车组采用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84%,整体设计及关键技术均为自主研发,软件全部自主开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2] - 复兴号通过3000多次隔音试验实现时速350公里运行时车厢噪声最低65分贝,气动阻力降低14%,人均百公里能耗降低20% [2] - CR450动车组试验速度达450公里/小时,运营速度400公里/小时,采用永磁牵引电机使转换效率提升3%以上,整车运行阻力降低22%,通过新材料应用减重10%以上 [3] - CR450配备4000多个监测点实现自感知、自诊断、自决策功能,采用时间敏感网使信号实时传输性能提升10倍 [3] 规模与网络 - 截至2024年底中国高铁营业里程达4.8万公里,占全球总里程三分之二以上,覆盖全国96%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 [4] - "八纵八横"高铁网促进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城市群资源共享与产业协同,成为经济增长极 [4] 安全体系 - 复兴号配备碰撞吸能系统和前端防护结构,实车碰撞试验验证司乘空间安全性(如时速76公里对撞测试) [5] - 通过1600多个传感器实时监测动车组关键部位,高铁线路配备检测车及传感装置(如济郑黄河大桥634个监测点)实现阈值预警 [5] 国际合作 - 雅万高铁采用全中国设计、施工、装备及标准,带动印尼本土就业与技术人才培养 [7] - 中老铁路促进农产品贸易(如榴莲出口中国),蒙内铁路激活东非区域经济 [7] 标准制定 - 中国铁路累计主持参与UIC、ISO、IEC国际标准300余项,高铁领域13项系统级国际标准均由中国主持制定 [8]
持续擦亮中国高铁“金名片”(权威发布)
人民日报· 2025-06-20 05:51
中国高铁,复兴道路上的亮丽名片。截至2024年底,我国高铁里程达4.8万公里,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 路运营里程最长、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6月1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 外记者见面会,邀请中国高铁领域5位从业者代表围绕"新征程上的高铁先锋力量"与中外记者交流。 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冯江华,30多年潜心攻关,他和团队开展了上万次试验研究,推动我 国轨道交通关键技术不断迭代升级。 去年底,CR450动车组样车正式下线,创新应用了冯江华和团队研制的高铁永磁牵引动力技术。"与现 有的复兴号动车组列车相比,CR450动车组样车牵引功率提升20%,重量反而下降20%,巩固了我国高 铁技术持续领跑的优势。"冯江华说。 见面会现场,马小利带来了他制作的一个小工具,用来给工字钢腹板割孔。"只要把枪头插在这个孔 里,以它为中心点进行割孔,就能割得又圆又快。"马小利说。 初中毕业后,马小利在建筑工地学会电气焊、机械加工等手艺,先后参与了国内多条重点铁路项目建 设。"我非常庆幸,赶上了好时代,让我从一名农民工成长为新时代的产业工人。"马小利说。 孔祥配是国铁济南局济南机务段的一名动车组司机,是复兴号 ...
中国高铁成功的密码是什么?高铁先锋回应每经:是自主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是完整的产业链优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9 22:30
中国高铁发展成就 - 中国已成为全球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商业运营速度最快的国家 [1] - 山东省高铁通车里程超3000公里 济南至青岛最短发车间隔15分钟 最快1小时21分钟可达 [1] - 深圳北站单日旅客发送量从不足2万人次增长至35万人次 接近中等城市人口规模 [4] 技术升级与创新 - 高铁速度从时速200公里跃升至400公里(CR450动车组) [4] - CR450采用高效永磁牵引系统 节能效率较异步牵引技术提升4% [4] - 融合北斗导航、5G通信、智能驾驶技术 实现超视距线路感知能力 [5] - 整车装配4000多个监测点实时监控运行状态 [5] 运营效率提升 - 电子客票覆盖全国3000多个车站 检票速度从每人3秒缩短至1.3秒 [4] - 深圳北站实现高铁、地铁、公交、的士无缝换乘 [4] - BIM三维设计与"天空地一体化"勘测技术使勘测效率提升数十倍 原需几十人数月的工作现仅需几人一月完成 [8] 自主创新体系 - 形成牵引动力、网络控制等关键核心技术自主体系 涉及2000余家单位、2万余名技术人员联合攻关 [7] - 技术标准适应雪原(哈大高铁)、热带(海南环岛高铁)、沙漠(兰新高铁)等极端环境 [7] - 设计理念转向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全产业链协同实现从技术引进到全球引领的跨越 [7][8]
中国高铁的成功密码是什么?铁路设计者这么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9 19:37
高铁网络扩展与客运优化 - 全国铁路7月1日起实行新运行图,首次在北京至成都、北京至贵阳、上海至成都、上海至宜宾、太原至深圳间开行夕发朝至动卧列车各2列,实现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国家级城市群高铁动卧连接 [1] - 铁路部门在部分线路增开旅客列车、增加停站,提升路网通达性和辐射范围 [1] - 深圳北站单日旅客发送量从开通时不足2万人次增长至突破35万人次,接近中等城市人口规模 [2] 技术创新与效率提升 - 中国中车株洲所攻克永磁牵引动力技术高温失磁难题,累计完成150G试验数据,牵引功率提升20%且重量下降20%,应用于全球最快时速400公里动车组样车 [3] - CR450AF动车组采用新一代高效永磁牵引系统,节能效率较现有复兴号异步牵引技术提升4% [4] - 电子客票覆盖全国3000多个车站,检票速度从3秒/人提升至1.3秒/人,通行效率提高2.5倍 [2] 设计理念与勘察技术革新 - 铁路设计从手绘图纸升级为全流程BIM三维设计,勘测手段采用"天空地一体化"技术,几十人数月工作量缩减至几人一个月完成 [3] - 中国高铁技术标准体系适应多样环境,包括哈大高铁(雪原)、海南环岛高铁(热带)、兰新高铁(大漠)、合福高铁(水乡)等复杂条件 [4] 高铁技术四大核心突破 - 更高速:时速从200公里跃升至350公里,CR450AF样车达400公里 [4] - 更智能:融合北斗导航、5G通信、智能驾驶技术 [4] - 更安全:CR450AF配备4000多个监测点及超视距系统,实时感知线路突发状况 [4] 用户体验与基础设施升级 - 深圳北站实现高铁、地铁、公交、的士无缝换乘 [2] - 菏泽至北京车程从12小时绿皮火车缩短至3小时高铁,购票方式从人工排队升级为手机APP下单 [1]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丨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央广网· 2025-06-13 10:37
制造业发展政策导向 - 制造业被定位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 [1] - 各地区各部门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 [1] - 国家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方向发展 [1] 轴承行业转型升级 - 洛轴集团作为"一五"期间重点项目 70多年深耕轴承制造 近年产品应用于航天 盾构 风电等领域 [2] - 公司通过科技创新将"卡脖子"技术短板转化为国际竞争力 向高附加值 高可靠性转型 [2] - 智能工厂采用机械臂精细作业 实现参数实时监控 总书记曾实地考察 [1][2] 钢铁行业智能化实践 - 鞍钢本钢板材冷轧厂实现工艺参数 检测数据 设备状态的实时传输与集中控制 [2] - 公司构建智能本钢平台基座 重点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据价值化 [2] - 汽车板智能工厂实现全流程精细化管控 有效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 [2] 机器人产业创新突破 - 智元机器人自主研发新一代人形机器人 可完成平衡车操控 骑自行车等复杂动作 [3] - 企业突破多模态交互 复杂任务作业等关键技术 通过开源吸引全球开发者共建生态 [3] - 产品预计下半年规模化量产 带动相关零部件产业链能力提升 [3] 制造业整体发展态势 - 全国已建成3万多家智能工厂 覆盖超过80%制造业行业大类 [3] - 1-4月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9% 增速高于工业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 [4] - 多个领域取得突破:CR450动车组试验 国产大型邮轮建造 高铁盾构机技术等 [4] 数字化转型政策支持 - 天津推进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3] - 加快企业"智改数转网联"步伐 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 [3] - 打造智能工厂等数字化转型标杆项目 [3]
2025年高考试卷中的科技元素
科技日报· 2025-06-11 16:18
6月10日,2025年高考正式落下帷幕。 过去4天里,高考试卷频频登上热搜。科技日报记者整理发现,和往年一样,今年的试题中同样出 现不少科技元素。 英语阅读介绍中国学者的科研发现,物理试题展示我国的"世界首个",语文试卷以"令人惊艳"的方 式应对人工智能热潮……前沿科技和人文关怀融合,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并重,在强调基础能力的同 时,试题还注重情境设计,加强对创新能力的考查。 原标题:2025年高考试卷中的科技元素 编者按 2025年高考落下帷幕,然而对于广大考生而言,人生新征程才刚刚拉开序幕。本报推出专 题策划,深入解析高考试卷里的科技元素,感受科技魅力;分享院士的高考故事,汲取奋进力量;送上 实用小贴士,助考生规划假期生活。 中国方案彰显责任担当 科学界约定俗成地把5毫米以下的塑料称为"微塑料"。如今,它已经无处不在。 2021年,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环境科学家阿尔伯特·库尔曼斯发表论文称,儿童和成人每天可能摄入 10到10万颗微塑料颗粒。在最严重的情况下,人体一年摄入的微塑料总量大概相当于一张信用卡的重 量。 此次高考英语全国一卷阅读D篇聚焦微塑料污染这一全球性环境问题,特别介绍中国科研人员提出 的解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