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K签证
icon
搜索文档
狄薇薇:特朗普的工签闹剧,是美国对外来劳工“毒瘾”的再一次发作
观察者网· 2025-10-11 08:23
文章核心观点 - 特朗普政府近期针对H-1B等工作签证采取了一系列收紧措施,包括停止卡车司机签证申请、扫荡工厂、提出“十万美元担保”新政、以及按工资加权调整H-1B抽签概率等 [1] - H-1B签证政策已从其设立初衷——吸引全球精英,演变为一种大规模、单向的“人口外包”工具,其本质是收割外国社会成本差价,并对美国本土劳动力市场和美国自身的长远发展产生深刻的负面影响 [18][23][33] - 工作签证引发的根本矛盾在于,美国既依赖外国劳动力维持经济增长,又无法在文化和社会层面真正接纳这些移民,这种双重标准源于其历史形成的种族化社会分工结构 [6][7][33] H-1B签证的政策演变与现状 - H-1B签证源于1952年的《麦卡伦-沃尔特法案》,1990年老布什签署新《移民法》将其正式定义为“需要学士或更高学位的职业”工作签证 [11] - H-1B签证设有年度抽签上限,其资格与“学士学位”这一由美国社会自身演进决定的指标绑定 [16] - 政策演变显示,H-1B签证的申请附加成本持续增加,例如“再培训费”从1998年的500美元经多次提高,至2016年对特定雇主还需额外支付4000美元惩罚性附加费 [29] - 当前超过80%的H-1B首次获批者之前的身份是F-1(学生)、F-2(学生家属)或J签证(访问学者),表明美国留学后转工签已成为主流途径 [24] H-1B签证的经济影响分析 - H-1B工人的涌入压低了相关行业工资,美国经济政策研究所数据显示60%的H-1B职位薪酬低于当地工资中位数 [21] - 这种薪酬优势使雇主倾向于用H-1B工人替代本土员工,2006至2016年间美国IT行业年均裁员9.7万人,超过了该期间引进的H-1B工人总数(7.4万) [27] - 政策导致对美国本土STEM人才的逆向淘汰,拥有STEM本科学位的美国人仅约一半毕业后从事对口工作,十年后仍留在该领域的比例降至约8% [27] - H-1B签证高度集中于IT和教育行业,间接促进了这些领域及所在地区(如加州、得州部分城市)政治倾向的“蓝移”,加剧了美国政治极化 [28] 历史背景与结构性问题 - 美国历史上依赖少数族裔(黑奴、华工、墨西哥裔)进行基础建设与体力劳动,导致白人盎格鲁-撒克逊新教徒群体缺乏从事此类“普通”工作的“自我文化同意” [5][6] - 1885年《外国人合同劳工法》确立了“美国人”工作优先权低于“具有特殊能力精英外国人”的价值观,此原则被后续工签立法继承 [10] - H-1A护士签证的演变史是H-1B的预演,它作为“国家应急方案”设立,虽经多次反复试图限制,但因社会需求(护士学历要求普遍提升至本科)而实质上未能关闭,最终被合并入H-1B [13][15] 数据与趋势分析 - 美国学士学位授予数量大幅增长,从1990年的约101.3万个增至2019-2020学年的约203.9万个 [16][17] - 同期,获授学士学位的国际学生数量增长近三倍,从约8.15万个增至约31.46万个,其占全美学士学位授予总数的比例从7.44%翻倍至15.43% [16][17] - 满足H-1B最低门槛的“学士”已从“知识分子”变为“普通工人”,其不可替代性大大降低 [18] - 美国劳工部估计,从2024年起至2034年,美国每年将空缺近24万重卡和拖挂卡车司机,凸显了低端技术劳动力的持续短缺 [5]
印媒对比中美“人才签证”
环球时报· 2025-09-23 06:37
中国签证政策调整 - 中国将于10月1日起生效K签证 为全球人才提供更便利的入境次数 有效期和停留期限 [1][3] - K签证是中国简化签证规则以促进国际交流努力的一部分 与人才强国战略相契合 [3] - 中国欢迎全球各行业各领域的优秀人才来到中国扎根中国 共同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 [4] 国际人才流动趋势 - 美国H-1B签证费用暴涨至10万美元 引发恐慌和混乱 [1][3] - 美国政策将全球STEM人才推入中国怀抱 中国投资长期能力建设 美国为短期收益毁掉长期能力 [3] - 印度STEM人才及学生面临严酷现实 美国日渐敌视 中国大门更加敞开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