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L2级别驾驶辅助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对话汽车检测行业专家:智能驾驶L2国标出台的影响解读
2025-07-16 23:25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行业:汽车检测行业 - 公司:中汽中心、中国汽研、上汽检、招商车研、襄阳达安、长春所、宝马、奥迪等 [15][16][10]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市场规模与检测情况 - 中国汽车强制性检测市场规模约为 80 - 100 亿元,每年约 3000 个车型需检测,市场规模约 90 亿元,车型检测费用约 300 万元/个 [1][4][5] - 非强制性检验市场是强制性检验的 1.5 倍左右,新能源和智能网联领域增量明显,传统领域下滑 [1][6] - 随着排放标准升级和电动化转型,单车检测价值量提升,市场规模保持稳定 [1] - L2 国标带来的增量市场规模保守估计可达数十亿元,考虑 OTA 升级和研发性测试,总体体量将超强制性检测部分 [12] - 强制性检测市场规模保守估计约三四十亿元,加上 L2 级别研发性测试,整体市场空间可能接近百亿元 [13] L2 级别驾驶辅助系统国标 - 国标《驾驶辅助汽车技术要求和技术规范》旨在提升 L2 功能安全性,测试项目涵盖变道、人机交互及各种复杂场景,参考欧盟 UNECE R171 标准 [1][7][9] - 适用于乘用车(M 类),包括部分皮卡车型,合资品牌也需符合新标准 [1][10] - 是中国智能网联历史上第一个针对所有 L2 功能进行完整测试项覆盖的强制性标准,内容多达 130 多页 [1][11] - 对试验场和测试场提出更高要求,一套完整智驾系统单车费用预计约两三百万元 [2][12] - 新车需在 13 个月内通过法规,已上市车型需在 25 个月内完成检测,存量老车型检测量会显著增加 [2][14] 检测机构情况 - 中汽中心和中国汽研是头部检测机构,合计占据约 60% - 70%的市场份额 [2][16] - L2 国标落地后,自动驾驶测试对实验能力和场景搭建能力要求较高,大规模实验场资源稀缺且有价值 [2][16] - 目前主要扩产的机构包括天津、重庆所和招商车研,但更多服务于内部需求,尚未有显著动作 [17] 产能与应对措施 - L2 国标实施后可能出现产能紧张情况,因全国大型智能网联测试场相对较少,且各企业多方案并行加剧测试需求 [19] - 一些企业已开始采取预措施,但处于标准立项阶段,许多企业意见较大,更多是评估自身功能后决定开发策略 [20]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汽车强制性检测必须由国家认可的具备 CNAS 和 CMA 资质的机构进行,研发性测试可由企业内部或第三方完成 [2][3] - 传统检测车型根据配置、性能、排放标准等判定,相同内容无需重复检测 [4] - 改款车型变化不大只需小范围公告拓展检测,涉及关键部件更换视为新型号需相应检测 [5] - 企业无法将研发测试完全交给第三方机构,需自行整改后重新测试才能获强制性检测认证 [22] - 2019 - 2020 年国 V 切换到国 VI 标准时,检测项目增加,检测机构和企业工作量增大 [23] - 国 VII 标准由环保部门牵头研究,预计最快 2027 年出台,进展缓慢会推迟 [24]
Momenta与Uber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将在国际市场投放自动驾驶车辆
证券日报网· 2025-05-05 16:50
战略合作 - Momenta与Uber达成战略合作 拟将自动驾驶车辆引入Uber平台并配备车载安全员 [1] - 首批合作项目计划于2026年初在欧洲商业化落地 [1] - 合作采用与Momenta L2级别驾驶辅助系统一致的软硬件平台 实现技术通用与数据共享 [1] 公司技术 - Momenta专注自动驾驶技术研发 产品涵盖不同级别自动驾驶方案 [1] - 公司L2级别驾驶辅助系统已搭载约30万辆车辆 [1] - 公司正持续迭代算法和学习机制 并与全球算力平台及整车厂商建立稳固合作 [1] 市场布局 - Momenta CEO称此次合作补全了实现全球规模化自动驾驶的关键拼图 [1] - 公司计划将自动驾驶技术高效集成于量产车平台并推向全球市场 [1] - Uber CEO表示合作结合了Uber全球出行业务与Momenta的AI自动驾驶技术 [2] 商业目标 - 双方旨在为全球用户提供更可靠且价格亲民的自动驾驶出行体验 [2] - 未来将继续推动自动驾驶技术与产品的商业化落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