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Launch Edition
icon
搜索文档
国泰海通|产业:低空经济系列(八):从Joby和Archer看国内eVTOL产业
全球eVTOL产业发展复盘 - 2017-2024年全球eVTOL企业数量激增至400余家,概念机型超1000款,Joby和Archer通过SPAC上市融资超50亿美元,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2] - Joby累计融资27亿美元,股东包括丰田、SK电信、达美航空等,2025年Q1现金储备超9亿美元,FAA适航认证完成第四阶段逾50%,并在美英日韩阿联酋布局 [2] - Archer融资44亿美元,背靠Stellantis、波音、美联航,2025年Q1现金储备超10亿美元,适航进度紧随Joby,2025年启动"Launch Edition"计划覆盖阿布扎比、埃塞俄比亚、印尼等地 [2] 国内外eVTOL企业对比 - 国内企业分为四类:初创系(航空业背景)、传统通航系(通航制造商转型)、汽车系(车企切入)、学院系(高校技术孵化) [3] - 技术代差:海外技术收敛至倾转翼(Joby为全倾转旋翼),国内多为半倾转翼;海外采用有人驾驶,国内"有人+无人"双轨并行但以无人为主 [3] - 资源禀赋:国内企业融资体量与国际头部差距大,产业资源呈现"分散化、浅层次、阶段性"特征,除汽车系外产业链整合能力弱 [3] 商业化路径差异 - Joby和Archer通过快速认证输出全球标准,国内仍以CAAC认证为主,全球商业化尚处起步阶段 [4] - 国际适航认证与商业化紧密关联,国内企业需加速标准互认工作 [4] 国内eVTOL发展借鉴要点 - 强化产业链垂直整合,构建"技术+制造+场景"协同生态 [4] - 分阶段推进多旋翼、复合翼与倾转翼技术路线 [4] - 推动军民融合加速商业化进程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