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MCU 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纳芯微(688052):1Q25业绩超预期,持续发力汽车电子业务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5-15 11:4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公司营收再创新高,1Q25营收创单季度历史新高且超市场预期,随着未来汽车电子领域需求增长以及汽车芯片国产化催化,公司将实现营收快速增长,调整盈利预测后维持“买入”评级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数据 - 2025年5月14日收盘价179.48元,一年内最高/最低为214.00/80.48元,市净率4.3,流通A股市值255.81亿元,上证指数3403.95,深证成指10354.22 [3] 基础数据 - 2025年3月31日每股净资产41.50元,资产负债率21.21%,总股本/流通A股均为1.43亿股 [3] 财务数据及盈利预测 |项目|2024|2025Q1|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1960|717|2930|4094|5359| |同比增长率(%)|49.5|97.8|49.5|39.7|30.9|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403|-51|-91|53|186| |同比增长率(%)|-|-|-|-|251.8| |每股收益(元/股)|-2.86|-0.36|-0.64|0.37|1.30| |毛利率(%)|32.7|34.4|34.2|35.1|35.7| |ROE(%)|-6.8|-0.9|-1.6|0.9|3.1| |市盈率|-63| |-280|484|138| [7]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9.6亿,同比增长49.5%;归母净利润-4.0亿,同比下降32.0%;扣非归母净利润-4.6亿,同比下降16.2%。1Q25公司营收达7.2亿,同比增长97.8%;归母净利润-0.5亿,同比增长65.8%;扣非归母净利润-0.6亿,同比增长60.0% [8] 营收增长原因 - 2024年以来营收逐季增加,1Q25营业收入同比增速超97%,主要系公司汽车电子产品持续放量、下游泛能源领域需求逐步恢复、1Q25麦歌恩对外实现营业收入1亿元 [8] 业务布局 - 深耕高端模拟芯片市场,2024年料号达3300 + 款,麦歌恩可供销售产品型号达1000 + 款。信号链方面持续丰富隔离产品品类,通用接口方向新一代CAN芯片EMC性能达国内领先水平;传感器方面完成收购麦歌恩强化磁传感器布局;加速高端控制芯片研发突破,2024年11月推出NS800RT系列实时控制MCU产品 [8] 汽车电子业务 - 2024年汽车电子领域营收占比超36%,出货量达3.63亿颗,累计出货量超6.68亿颗。推出适配汽车电子场景新产品,在汽车三电系统核心领域市场份额进一步突破,多通道尾灯驱动芯片等进入稳定量产阶段,马达驱动类芯片等预计2025年陆续规模量产 [8] 盈利预测调整 - 调整25 - 26年营业收入预测至29、41亿元(原预测29、38亿元),新增27年营收预测为54亿元。下调2025 - 2026年归母净利润至 - 0.9、0.5亿元(原预测 - 0.6、1.6亿元) [8] 估值与评级 - 参考可比公司2025年平均PS估值,给予纳芯微11X PS,对应市值314亿元,相较于当前市值有23%的上升空间,维持“买入”评级 [8] 财务摘要 |项目(百万元,百万股)|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1311|1960|2930|4094|5359| |营业成本|805|1319|1927|2656|3448| |税金及附加|1|5|8|11|15| |主营业务利润|505|636|995|1427|1896| |销售费用|117|189|205|266|322| |管理费用|244|281|293|389|482| |研发费用|522|540|659|778|965| |财务费用|-34|-21|14|5|10| |经营性利润|-344|-353|-176|-11|117| |信用减值损失|-1|-13|-7|-9|-5| |资产减值损失|-66|-93|13|-7|3| |投资收益及其他|109|54|79|80|71| |营业利润|-296|-403|-91|53|186| |营业外净收入|-1|-2|0|0|0| |利润总额|-297|-404|-91|53|186| |所得税|8|-1|0|0|0| |净利润|-305|-403|-91|53|186| |少数股东损益|0|0|0|0|0|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05|-403|-91|53|186| [10]
机器人产业跟踪系列2025第16期
2025-05-06 10:27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机器人产业 - **公司**:瑞芯微、风华微电子、地平线、和赛科技、均胜电子、瑞可达、杭叉集团、成天科技、三花、拓普、明志、兆威、蓝思科技、领益智造、安培龙、心动联科、宇树、智元、小鹏、华为、香山股份、特斯拉、金阳股份、赛力斯、豪能股份、浙江荣泰、恒立液压、兆捷科技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电子板块机器人相关公司表现亮眼**:一季度在控制芯片、传感器和组装结构件三个环节表现突出,瑞芯微等在电机驱动及算力芯片领域布局进展显著,安培龙等在激光雷达和 IMU 领域业绩良好,蓝思科技等消费电子产业链公司卡位并兑现业绩[1][2] 2. **芯片领域部分公司潜力大**:端侧 SoC 板块公司受国家补贴及关税影响表现亮眼,瑞芯微芯片在汽车座舱等领域定点落地,风华微电子市场份额提升,地平线发布智能驾驶芯片并分拆机器人部门,虽估值高但成长空间有潜力[1][3][4] 3. **传感器领域激光雷达潜力大**:激光雷达和 IMU 是机器人关键组件,和赛科技低价激光雷达刺激移动机器人量产,获 30 万台割草机机器人订单[1][5] 4. **部分公司业绩表现良好**:均胜电子一季度业绩符合预期,整体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约 10%;瑞可达一季度业绩超预期,收入同比增速超 60%,预计全年利润近 3 亿元[9][11] 5. **产业链主企业推动行业发展**:特斯拉、小鹏、华为等产业链主企业通过演绎与催化作用推动机器人行业发展,大模型发展或带动产业链进步[12] 6. **低估值公司有补涨潜力**:人形机器人技术进步使低估值公司如杭叉集团等入局,AGV 车辆运控能力和效率提升,低估值公司股票可能补涨[14][15] 7. **新兴产业影响供应链和成本**:人形机器人零部件成本降低且标准化,使更多企业能进入该领域,家底殷实的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减少[16][17] 8. **人形机器人市场前景好**:成本降低使更多企业布局,虽部分难题未解决,但可提高生产效率、替代部分人工,板块潜力大[18] 9. **机械公司股价上涨有驱动因素**:由预期修复、业绩兑现和估值提升驱动,建议关注低估值且布局人形机器人的公司[19] 10.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前景佳**:除链主企业外,工艺方案变化和泛人形机器人板块有潜力,小鹏第三代人形机器人将推动产业链行情[20] 11. **外骨骼技术市场需求旺**:外骨骼技术用于协助人类,成天科技低价消费级外骨骼机器人被抢购,该领域可能迎来结构性行情[22] 12. **T 链核心公司业绩及预期**:三花业绩略超预期,拓普符合预期,市场分歧减小,短期波动预计减少,看好 T 链主产业链修复行情[23] 13. **T 链灵巧手方案带来变化**:在微型丝杠等增量环节有变化,零部件供应商清晰,高分子聚乙烯材料尝试进行中,可能带来市值弹性和增量机会[24] 14. **国产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好**:关键零部件供应商进展显著,开始释放订单,高分子聚乙烯材料尝试进行中,关注相关领域公司表现[25] 15. **产业链格局清晰带来业务机会**:PEEK 材料应用确定并拓展,兆捷科技获订单,该领域有持续性和发展潜力[26] 16. **国内国产产业链发展现状及趋势**:处于供应链磨合阶段,小米二季度推样机,供应链方案清晰,赛力斯发布二代机型,与豪能股份等合作值得关注[29] 17. **国产人形机器人前景广阔**:二季度多家本体公司推样机、敲定应用场景,供应链格局清晰,带来价值定价机会,华为云大模型推动应用场景拓展[30] 18. **当前国内人形机器人投资机会**:集中在小米、小鹏等本体公司,关注高本体价值量零部件环节企业[32]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PEEK 材料应用难点**:用于包覆型材料有散热问题,用于核心结构件或承重件承重能力弱,需探讨解决方法和降低成本[13] - **激光雷达和毫米波技术应用**:已广泛用于机器人精确避障和移动操控,激光雷达降价将使更多机器人搭载[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