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Model C电动车型
icon
搜索文档
27亿元甩卖美国工厂,这家巨头为何屡屡冲刺造车却铩羽而归?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8-07 10:54
鸿海集团美国造车项目折戟 - 鸿海集团以3.75亿美元出售美国俄亥俄州汽车工厂 较两年前2.3亿美元收购价亏损1.45亿美元 [2] - 工厂占地55.7万平方米 原属通用汽车 后由Lordstown Motors获得 鸿海2022年收购时视为进军电动汽车制造关键落子 [3] - 出售协议包含售后回租条款 鸿海保留使用权生产"符合战略重点的产品" 从所有者转变为租户 [3] 合作方连续破产事件 - 与Lordstown Motors合作生产Endurance电动皮卡 因质量控制纠纷对簿公堂 后者2023年6月破产并指控鸿海"断资毁约" [3][5] - 原计划在该厂生产电动SUV的IndiEV于2023年10月破产 银行存款不足300万美元 [5] - 合作意向方Fisker Inc于2024年6月资金链断裂破产清算 [5] 工厂运营与产能状况 - 具备年产能60万辆电动汽车的超级工厂 在鸿海手中仅维系三年即易主 [4] - 被当地媒体称为"电动车坟场" 实际产能与宏伟梦想背道而驰 [6] - 将厂房土地与生产设备分别卖给注册仅12天的神秘公司 [4] 战略失误与行业认知偏差 - 试图将手机代工模式复制到汽车领域 忽略汽车产业对品控毫秒级精度要求 [8] - 汽车供应链涉及电池/电机/电控等复杂体系 技术门槛和标准要求远高于手机 [8] - 在"自有品牌"与"纯代工"战略间摇摆不定 缺乏明确战略定位 [9] - 依赖外部技术支持 缺乏核心整车研发能力 与合作伙伴形成"弱弱相加"局面 [9] 美国市场环境挑战 - 面临特斯拉行业巨头和传统车企电动化转型的双重竞争压力 [6] - 美国各州环保标准与补贴政策差异导致合规成本高昂 [6] - 对美国市场生态和政策法规存在严重误判 [6] 战略转型方向调整 - 出售工厂表面理由为重心转向AI和数据领域 [2] - 通过轻资产操作缓解重资本投入压力 为后续转型预留空间 [3] - 特别强调"保持美国汽车客户服务能力"以履行法律义务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