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na智能吊坠
搜索文档
很遗憾,“AI不会成为治疗者” 生成式AI让心理健康服务更普惠,但暂时难堪大任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5 21:23
至少60年前,人类就已经尝到了与"数字心理医生"对话的滋味。 每经记者|可杨 每经编辑|董兴生 20世纪60年代,麻省理工学院的约瑟夫•魏泽鲍姆(Joseph Weizenbaum)教授模拟了一个心理医生ELIZA,通过简 单的语言模式与用户对话,让患者自己暴露内心、获得情感抚慰。不过,ELIZA并不能真正理解情绪,而是通过 算法将对话引向特定模式。 时光荏苒,人工智能浪潮几起几落,"数字心理医生"也从最初的算法规则匹配,发展到如今大模型和智能体的多 模态应用,人们致力于让机器与人类"共情"。 AI正从实验室走向真实个体的心灵。然而,如何平衡普惠化应用与伦理安全,成为摆在科技与医疗交叉口的一道 时代命题。 近日,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士(IEEE Fellow)、美国计算机学会会士(ACM Fellow)邢 国良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AI要真正成为"心理健康的基础设施",仍需跨越伦理、安全与技 术等多重挑战。他直言,AI不会成为治疗者,但可以成为陪伴者。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临床实践中,更深层的挑战并不在于"陪伴"的缺口,而在于"诊断"的复杂性。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副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