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ko AI
搜索文档
拥抱智能浪潮 泳向变革深处——从2025中国新媒体大会看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如何更好“向新而行”
新华社· 2025-11-14 20:00
行业技术趋势 - 人工智能正驱动媒体行业从“AI辅助媒体”向“AI创造媒体”发生根本性转变,AI从“工具配角”跃升为“决策主角”[2][3] - 内容传播加速“空间更迭”,裸眼3D、LBE大空间、VR、虚拟拍摄等沉浸式体验技术在文旅、科普等场景中落地应用[3] - 高质量、可信赖、具有价值导向的语料资源已成为智能媒体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例如人民网已打造规模超300TB的“主流价值语料库”[4] 公司创新应用 - 湖南广电实施“人工智能+视听”行动,其自主研发的“芒果大模型”业务应用覆盖率超过93%,落地创新场景83余项,累计生成视频超18万条[2] - 新华社展示融合生产引擎“采编助手”,集成内容核查、热点发现、多模态生成等227项功能,带来新闻采编的“效率变革”[2] - 南方新闻网研发“AI破谣局”让公众自主求证信息,长江日报社打造武汉智慧健康服务平台“咋诊”提供智能问病功能,媒体正拓展功能边界介入社会治理与服务[3] 内容生产与传播 - 主流媒体在重大主题报道中注重将宏大叙事转化为个体可感可知的情感体验,认为原创是媒体传递主流声音的底气[7] - 在国际传播领域,AI交互创新产品如《问道孔子》、多语种数字人等爆款产品涌现,目标是让中国文化“被喜欢”而不仅是“被理解”[7] - 智能化传播的新姿态体现为生物人、数字人、机器人的通力配合,融合数字人的智慧、机器人的力量与生物人的同理心[11] 行业共识与未来方向 - 传播的影响力更依赖信任而非速度,信任被视为穿透信息杂音、沉淀持久价值的“定海神针”[8] - 技术需要彰显温度,例如商汤科技的“Seko AI”能根据用户简短需求生成高质量短视频,帮助用户跨越技术鸿沟实现创意落地[8][9] - 媒体人的价值在于在现场的勇气、共情的真心和热乎劲儿,智媒浪潮冲不走人的温度,人的因素与AI技术融合至关重要[10][11]
拥抱智能浪潮 泳向变革深处
新华网· 2025-11-14 10:17
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 人工智能正驱动媒体行业从“AI辅助媒体”向“AI创造媒体”发生根本性转变,AI从“工具配角”跃升为“决策主角”[2][3] - 内容传播加速“空间更迭”,裸眼3D、LBE大空间、VR、虚拟拍摄等沉浸式技术已在文旅、科普等场景中落地应用[3] - 媒体系统性变革正从“融媒”迈向“智媒”,智能技术从“锦上添花”变为重要“引擎”,技术元素在行业中更显浓郁和多元[6] 公司具体实践与成果 - 湖南广电实施“人工智能+视听”行动,其自主研发的“芒果大模型”业务应用覆盖率超过93%,落地创新场景83余项,累计生成视频超18万条[2] - 人民网已打造总体规模超300TB的“主流价值语料库”,高质量、可信赖的语料资源成为智能媒体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4] - 南方新闻网研发“AI破谣局”助力公众信息求证,长江日报社打造武汉智慧健康服务平台“咋诊”提供智能问病导诊,媒体功能边界持续拓展[3] 内容创新与价值导向 - 重大主题报道是主流媒体提升影响力的核心赛道,需将宏大叙事转化为个体可感可知的情感体验,原创内容是传递主流声音的底气[7] - 在国际传播领域,通过AI交互创新产品如《问道孔子》、多语种数字人等爆款产品,构建与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7] - 行业共识认为传播的影响力更依赖信任而非速度,信任是穿透信息杂音、沉淀持久价值的“定海神针”[8] 技术应用与人文关怀 - 商汤科技的创编一体视频创作智能体“Seko AI”能根据用户简短需求完成脚本到视频的全流程制作,体现了技术帮助用户跨越鸿沟的温情[8][9] - 在智能化浪潮中,媒体人的价值体现在现场的勇气、共情的真心以及人的温度,数字人的智慧、机器人的力量需与生物人的同理心融合[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