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ecial Treasury Bonds

搜索文档
【债市观察】股市、商品联袂走强 债市逆风因素增加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14 11:51
市场行情回顾 - 上周"股债跷跷板"效应显著,沪指站上3500点,债市收益率整体走高,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2.2BP至1.665%,短端涨幅更大(1年期涨3.4BP,2年期涨4.61BP),曲线趋向熊平 [1][2] - 国债期货震荡下跌,30年期主力合约全周下跌0.49%,10年期主力合约下跌0.26%,5年期下跌0.24% [5] - 中证转债指数续创10年新高,全周上涨0.76%至452.27 [6] 利率债发行情况 - 上周利率债合计发行6900亿元(国债2932.1亿元、政策性银行债1650亿元、地方债2317.9亿元) [6] - 本周计划发行5001.83亿元(国债2130亿元、政策性银行债360亿元、地方债2511.83亿元),7月或为地方债发行高点 [1][6] 资金面与公开市场操作 - 央行上周净回笼2265亿元(逆回购操作4257亿元,到期6522亿元),DR001加权从1.31%上抬至1.34% [12] - 本周有4257亿元逆回购和1000亿元MLF到期,资金面扰动因素增加 [1][12] 海外市场动态 - 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周涨6BP至4.41%,30年期涨9BP,曲线趋向熊陡 [7] - 特朗普宣布对14国加征25%-40%关税,并对加拿大、欧盟、墨西哥分别征收35%/30%/30%关税,引发多国抗议 [9][10] - 美联储内部对降息分歧加大,多数官员担忧关税推高通胀,6月核心CPI预计环比涨0.3% [10][11] 国内政策与数据 - 6月外汇储备环比增加322亿美元至33174亿美元,升幅0.98% [14] - 债券通扩容:南向通新增券商、保险等机构,优化离岸人民币债券回购业务 [14] - 国务院提高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中小微企业最高90%,大型企业50%) [15] 机构观点 - 国金证券认为商品上涨对债市冲击有限,但市场或维持偏弱震荡 [16] - 财通证券预计三季度地方债发行更平滑,央行将护航债市 [16] - 兴业证券建议坚守票息策略,7月底-8月初或现做多窗口 [16]
(经济观察)中国5月金融数据传递三大关键信息
中国新闻网· 2025-06-13 22:16
中新社北京6月13日电 (记者 夏宾)中国央行13日公布的5月金融数据显示出金融总量合理增长,有力支 持实体经济。 具体看,5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8.7%,比上年同期高0.3个百分点;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 7.9%,比上年同期高0.9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1%......这组最新金融数据传递出三大关键 信号。 其一,政府债成拉动社融增长"主引擎"。 5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2.29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多增2247亿元,主要是受到政府债券和企业债 券等直接融资的拉动。 降息落地有助于支撑贷款需求增长。有银行客户经理反映,现在银行客户普遍都对利率调整比较关注, 5月份央行降低政策利率,作为贷款市场定价基准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也随之下行,很多企业感到利率 更划算,提款意愿明显增加。 外部环境变化也对信贷形势产生边际影响。市场人士表示,4月以来,很多外贸企业积极应对关税冲 击,加快实现多元化发展,相关信贷需求有所增加。5月中旬,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达成了90天内互相 大幅降低关税的协议,一些外贸企业紧抓豁免期抢出口,信贷需求加快落地,也对贷款增长有所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个人贷款增长反映了经 ...
2025政府工作报告评述:金融支持、政策协同与改革深化的可持续发展路径|聚焦两会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3-10 18:30
通过优化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提振消费以及民营、小微企业等的 支持,是金融支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 通过创设支持提振消费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对发放消 费信贷的金融机构给予更低成本的资金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合理调整消费信贷的实际利率和费率,有效 激发消费市场活力。在绿色发展领域,设立专项再贷款,为环保企业提供低成本资金,有助于推动绿色 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些工具的创新与运用,能够精准地将金融资源导向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 节,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资本市场改革着力中长期资金与市场生态优化。 报告提出"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推动中长 期资金入市,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和稳市机制建设。2024年通过优化股票发行制度、加快多层次债券市 场发展,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2025年或将进一步放宽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长期资本参与权益市场的 限制,同时完善退市机制与投资者保护制度,形成"进退有序"的市场环境。 绿色金融与科技金融突出标准体系建设与资源配置完善。 报告首次将"数字金融"纳入五大金融标准体 系,强调完善绿色金融、科技金融的基础设施。例如,2024年可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