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

搜索文档
外资增配资产(每日复盘5.6)
中国银行· 2024-05-06 21:12
业绩总结 - 国内国有企业1-3月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3.2%,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8%[1] - 4月财新中国通用服务业经营活动指数录得52.5,较3月下降0.2个百分点[1] - 美国4月非农就业人数为17.5万,预估为增加24万[1] 用户数据 - 中国成了第一个有能力生产全部类型透明质酸的国家[2] 未来展望 - 高盛表示,如果A股能够缩小与全球平均水平的差距,A股可能会上涨约20%[1] - 生物制造是新质生产力非常重要的新赛道和新业态[2] - 有望在近期出台的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行动计划中,"生物制造+"是其中的关键内容[2]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有望在近期出台的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行动计划中,"生物制造+"是其中的关键内容[2] 市场扩张和并购 - 工信部和科技部等国家部委正在联合研制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行动计划[2]
瑞银--投资者反馈与关键辩论
中国银行· 2024-05-05 21:18
投资者态度和市场趋势 - 投资者对积极的中国立场持开放态度,尽管仍被视为战术性举措[1] - 中国市场的估值水平较低,但投资者也认可股息/股份回购的高可见度作为估值支撑[1] - 美中地缘政治风险被视为关键风险,但外交互动频率的增加有助于改善对该问题的看法[1] 中国市场评估 - MSCI中国ROE预期正在赶上其他新兴市场,但估值持续下滑[4] - 中国相对估值已从溢价转为折扣,历史上类似ROE水平时,中国曾以13%的溢价交易,现在是40%的折扣[4] - 中国策略团队对H股市场略有偏好,认为H股股票ROE已大幅恢复,但估值仍保持35-40%的折扣[4] - 中国策略团队最偏爱的股票包括腾讯控股、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长江电力等[4] - 中国股市在过去15个月内与其他新兴市场的ROE差距逐渐缩小,但估值持续下滑[5] - 中国股市的12个月前PE和PB多个与新兴市场(不含中国)逐渐接近[6] - 中国股市的股息率已基本赶上其他新兴市场[6] - 中国市场的平均EM股票目前享受21%的折扣[8] 风险和警示 - 潜在的新兴市场相关风险包括货币的波动性、监管和社会政治风险,以及资本成本和经济增长前景的突然潜在变化[10] - 投资涉及风险,投资者应谨慎决策[43]
百胜20240430
中国银行· 2024-05-05 21:16
业绩总结 - 去年第一季度调整后的营业利润是分拆以来最高的[1] - 第一季度完成了4.6亿笔交易,同比增长15%,餐厅今年有更多的其他餐厅在假期开业[7] - 公司预计全年将开设1,500至1,700家新店,回报股东7.45亿美元,回购1660万股股票[25] - 今年实现了6%的系统销售增长,主要是TC增长[27] - 快递业务持续增长,外卖销售额增长14%[31] - 行业增长20%,公司系统销售增长6%[40] 市场扩张和并购 - 中国市场在未来几年将为公司提供空白空间,计划到2026年再增加5000家门店[2] - 今年大约30%的新店将开在新的城市或战略点,如交通要地和旅游要地[3] - 公司计划在2024年继续积极发展[53] - 公司强调咖啡店和炸鸡店的不同,共用厨房减少了资本支出[53] - 公司提到在低线城市和一线城市看到越来越多这样的门店开出[53] 产品和技术研发 - 肯德基的高价产品在第一季度卖得很好,牛肉汉堡和全鸡销量增长了两位数[8] - 外卖业务依然强劲,外卖销售额每年以两位数速度增长,降低了外卖费用并扩大了单人餐的选择[9] - K coffee杯销量增长了30%,推出了side-by-side KCOFFEE模式,已在80个城市开设了100家[10] - 必胜客推出价格低于50元的产品,销售额增长两位数[39] 其他有价值的信息 - 三分之二的新店都是小型店面,新店平均只需要120万到150万元的资本支出[4] - 交通和旅游景点在店铺组合中只占个位数,同店销售额在春节期间增长了约20%[5] - 肯德基的投资回收期为2年,必胜客的投资回收期从3年提高到2-3年[6] - 二线城市表现最好,低线城市表现强劲[29] - 购物中心销售额超过2019年水平,预计将有上百家购物中心开出[30] - 肯德基同店客流量增长8%[34] - 肯德基外卖业务占60%以上收入,外卖和外送业务持续增长[49]
BCG-医药行业:合成生物学产业白皮书2024-
中国银行· 2024-05-05 16:07
合成生物学产业概况 - 合成生物学产业可被定义为以生物基材料替代化石基材料、以生物技术路线替代传统化工技术路线的科技产业[3] - 合成生物学产业链环环相扣,上游企业聚焦于使能技术开发,中游企业提供赋能型技术平台,下游企业为各垂直行业带来创新产品[3] - 中国合成生物学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各主要省份加紧布局合成生物学产业集群[4] 合成生物学应用领域 - 合成生物学子行业主要应用包括生物医药、农业、食品与营养、消费个护、高性能材料、大宗化学品和生物能源[21] - 合成生物学在治疗药物研发上的应用包括细菌工程化改造、人工病毒/噬菌体、基因治疗等[50] - 合成生物学在食品及营养领域应用的另一大方向为替代蛋白,植物基蛋白商业化进程较快[59] 合成生物学市场前景 - 全球合成生物学产业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53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超过170亿美元,预计在2028年将达到近500亿美元[28] - 全球原料药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0年的1873亿美元增至2025年的2483亿美元,全球中间体市场规模在2028年将达到约374亿美元[70] - 全球化妆品市场规模在2022年达到约3780亿美元,市场增速维持在5.8%左右[55] 合成生物学技术发展 - 未来无细胞合成体系作为一种基于细胞体外酶促体系的合成系统,有望成为破除小分子合成难题的关键点[26] - 酶法技术可简化多步合成为一步合成,提高生产效率、减排控污、节能降耗[72] - 基因编辑在新作物开发、性状开发等方面具有目标明确、成本更低、耗时更短等明显优势[76]
交建深度汇报
中国银行· 2024-05-05 13:57
公司业绩目标 - 公司24年经营目标再次提升,分红率提升到20%以上[2] - 公司24年新签合同额目标同比增速不低于13.5%,收入目标同比增速不低于8.2%[3] - 公司净利率从2020年的3.08%提升到2023年的3.98%[6] - 公司23年营业收入增速为5.1%,规模净利润同比增长23.61%[6] - 公司2024年收入目标计划同比增速不低于8.2%[6] 市场扩张和并购 - 公司公路投资预计会有一定回落,但高速公路新增增速有望达到10%[7] - 公司公路市占率在四大央企中处于首位,市占率有望提升[8] - 公司铁路行业市场份额为3.77%,未来两年铁路投资有望加速[8] - 公司目前水运投资负荷增长率达到13.9%[9] 城市更新和海外业务 - 公司2023年的城市更新和海外工厂板块有望带来主要增量[10] - 公司在城市建设订单上的开拓成果显著,2023年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16.8%[13] - 公司2023年海外工程新签订单同比增长47.5%[14] - 公司海外业务受益于全球经济恢复和一带一路合作密切[15] - 公司海外业务毛利率有望提升,海外优先战略有望持续拓展[16] 投资类项目和特许经营权 - 公司投资类项目规模约为2000亿元,主要包括特许经营权征付费和城市综合开发[18] - 公司持有31个特许经营权类资产,累计投资额达到1808亿元,2023年净收入为-19.45亿元[18] - 公司手中成熟的特许运营权资产每年可达到145亿元营运收入和120亿元现金流[19] 财务状况和资产管理 - 公司成功发行华夏中交建REIT,账面价值增值率为12.4%,REIT市场生态有望改善[20] - 公司管理费用率和财务费用率持续压降,2023年财务费用体现为正收益[22] - 公司2023年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下滑31.4亿元,但预计24年有改善趋势[23] - 公司资产加信用减值损失占比合理,风险逐步缩减,质量控制项目实施有效[24] - 公司2024年基建资金充足,特许经营最长期限延长至40年,ROE和营业信金比率有望提升[25] - 公司运营资产投运和运营年限延长将提升营业现金比率,公司分红提升动力和能力增强[26] 未来展望 - 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目标增长至8.2%[27] - 公司2024年至2026年的EPS分别为1.57元、1.71元和1.84元[28] - 公司2024年至2026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5亿元、278亿元和299.8亿元[28]
铁建2023年报&2024一季报深度点评
中国银行· 2024-05-05 13:57
业绩总结 - 公司2023年房建新签合同同比增长23.61%和2024年QE增长43.06%[2] - 公司2023年毛利率同比上升至10.4%[2] - 公司2023年分红比例提升至20%[3] - 公司2023年新签合同额超过3万亿元,同比增长1.5%[4] - 公司2023年工程承包业务增长8%,绿色环保业务增长30%[4] - 公司2023年销售额同比增长3.8%,主要受地产交付推动[8] - 公司2023年海外业务同比增速达11.5%[9] - 公司2023年期末在手订单总额为5亿元,订单量稳定[9] - 公司23年的规模净利润同比减少了2.19%但扣非后同比增长1.88%[12] - 公司23年的毛利率同比上升了0.3个百分点,达到了10.4%[11] - 公司23年的净利率同比小幅下降了0.06%,达到了2.84%[13] - 公司23年的应收账款信用减值比例达到了历史最高位10.38%[14] - 公司23年的每股现金流同比减少了2.63元,为1.5元[15] - 公司23年的分红率达到了20%,较去年提升了四个点[16] - 公司23年的毛利率继续上行,信用减值损失和投资净亏损减少[16] - 公司23年的财报显示转向高质量发展,风险场口有所释放[17] - 公司24年的基建资金同比增速预计在5%到6%之间,基建业务职业收入有望保持稳定增长[17] - 公司24年铁路固投同比增速为13%[19] - 公司铁路业务毛利率逐步提升,有望进一步提高3个百分点[18] - 公司房间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3%,订单同比增长24%[21] - 公司减值损失有望缓解,预计24年减值借题增长约10%[22] - 公司已提升分红率至20%,具备提升分红水平的能力[24]
rgan anley Fixed-Asia Economics The Viewpot 亚洲经济研究:观点脱离通缩之路—本轮周期更具挑战性-
中国银行· 2024-05-01 21:18
经济形势 - 中国经济自2022年第四季度以来第五个季度处于通缩状态[4] - 中国GDP平减指数2024年一季度将保持同比-0.7%的通缩水平[4] - 中国总债务占GDP的比重为302%,高于2014-15年的250%和1998年的120%[5] - 中国人口增速大幅放缓,2023年起人口开始下降[5] - 根据联合国预测,中国人口将继续减少,预计人口增长率为-0.8%[6] 房地产市场 - 中国房地产需求出现结构性下降,房地产销售已比峰值水平下降47%[6] - 2024-2025年房地产投资将处于负增长区间,预计较2021年下降26%[7] - 住宅销售面积增速加快,2014年同比增长22%[16] - 住宅销售面积增长疲软,2023年同比下降17%[17] 出口和贸易 - 1998-99年经济下行期间,中国出口表现强劲,复苏态势持续到2008年[8] - 2016年四季度开始的出口复苏帮助中国GDP平减指数走出通缩区间[8] - 中国的出口市场份额在贸易紧张局势下表现坚挺,但未来扩大市场份额面临挑战[9] 货币政策 - 中国需要转向消费再平衡以实现温和通胀,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和工资增速[10] - 当前政策可能导致通缩压力持续,需关注出口复苏是否具有持续性[10] - 中国GDP平减指数在1998-1999年、2009年、2015年和2020年进入负值区间[11] - 中国一年期贷款利率和7天逆回购利率在不同时间段有所降低[12] - 存款准备金率在不同时间段也有所下降,反映相应的货币政策调整[13] 全球行业标准 - 摩根士丹利研究报告中提到的全球行业分类标准(GICS)是由MSCI和标普开发并拥有的[33] - 摩根士丹利研究报告中的信息由摩根士丹利国际有限公司(DIFC分公司)传达,受迪拜金融服务管理局(DFSA)监管,仅针对专业客户[34] - 摩根士丹利研究报告中的信息由摩根士丹利国际有限公司(QFC分公司)传达,受卡塔尔金融中心监管局(QFCRA)监管,仅针对商业客户和市场对手,不针对零售客户[35]
职业教育20240429
中国银行· 2024-04-30 09:17
业绩总结 - 集团2024财年中期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约17%[1] - 学费收入占总收入的91.8%,同比增长约15.4%[1] - 集团主营业务成本为2.9亿人民币,占比约为31%[2] - 集团有息负债率从37%降至本年的32.6%[4] - 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4.2亿人民币[4] 未来展望 - 集团持续加大教育教学活动和实验设备投入[6] - 学校持续优化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新增多个区域重点产业发展相关专业[5] - 集团将继续加大对学校的办学投入,拓展办学空间,强化品牌知名度[14]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学校与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建立合作机制,推动科技创新[8] 市场扩张和并购 - 集团与100余家上市公司和全球500强企业展开深度合作[9] - 集团共接待156家房企,开拓实训就业岗位超过1000个[9] 其他新策略和有价值的信息 - 集团积极为港澳台青年及海外华侨华人提供高端创业创新平台[11] - 集团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农村经济发展[11]
利润结构或向中上游集中,消费者适应力较强,黄金上涨行情可能尚未结束---W16国内宏观脱水-华尔街见闻更多纪要加V:YFQH
中国银行· 2024-04-29 10:07
财报总结 - 公司在第四季度实现了营收创纪录,达到了96.77亿美元[110] - 公司在中国市场取得了iPhone销售收入的增长[110] - 公司在财报电话会议中提到了市场份额的增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