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智能健康(00348)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智能健康(00348) - 独立非执行董事辞任及董事会委员会组成变更以及未能符合上市规则第3.1...
2025-08-04 16:31
人员变动 - 连伟雄2025年8月1日起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务[2] - 辞任后董事会剩8人,含6名执行董事和2名独立非执行董事[4] 合规问题 - 独立非执行董事及审计委员会成员数量未达上市规则要求[4][5] 应对措施 - 董事会3个月内尽力物色新独立非执行董事[5] - 必要时任命新成员加入相关委员会[5]
中国智能健康(00348) - 董事名单与其角色和职能
2025-08-01 17:25
CHINA HEALTHWISE HOLDINGS LIMITED 中 國 智 能 健 康 控 股 有 限 公 司 (於開曼群島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股份代號: 348) 董事名單與其角色和職能 黎學廉先生 曾展鵬先生 董事會設立三個委員會。各董事會成員在這些委員會中所擔任的職位載列如下: 審核委員會 曾展鵬先生(主席) 黎學廉先生 提名委員會 李雄偉先生(主席) 黎學廉先生 曾展鵬先生 勞明韵女士 薪酬委員會 中國智能健康控股有限公司董事(「董事」)會(「董事會」)成員載列如下: 執行董事 李雄偉先生(主席) 張國偉先生(副主席) 梁奕曦先生 勞明韵女士 袁輝霞先生 楊強勝先生 獨立非執行董事 黎學廉先生(主席) 李雄偉先生 曾展鵬先生 香港,二零二五年八月一日 ...
中国智能健康(00348) - 独立非执行董事辞任及董事会委员会组成变更以及未能符合上市规则第3.1...
2025-08-01 17:21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公告的內容概不負責,對其準確性或 完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對因本公告全部或任何部份內容而產生或因倚賴該 等內容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CHINA HEALTHWISE HOLDINGS LIMITED 中 國 智 能 健 康 控 股 有 限 公 司 (於開曼群島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股份代號: 348) - 1 - 此外,連先生辭任審計委員會職務後,該委員會的成員減至兩名,未能符合上市規則第 3.21 條的 規定,即審計委員會必須由至少三名非執行董事組成,且大多數為獨立非執行董事。 因此,董事會將按照上市規則的規定,在可行情況下盡快及無論如何於連先生辭任日期起計三個 月內盡力物色合適人選委任為獨立非執行董事,並在必要時任命為審計委員會、提名委員會和薪 酬委員會成員。本公司將於適當時候另行作出公告。 獨立非執行董事辭任 及 董事會委員會組成變更以 及 未能符合上市規則第 3.10(1)、3.10A 及 3.21 條之規定 獨立非執行董事辭任及董事委員會組成變動 中國智能健康控股有限公司(「本公司」)董事(「董事」)會(「董事會」)謹此 ...
中国智能健康(00348) - 截至2025年7月31日止月份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1 14:09
股份發行人及根據《上市規則》第十九B章上市的香港預託證券發行人的證券變動月報表 截至月份: 2025年7月31日 狀態: 新提交 致: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公司名稱: 中國智能健康控股有限公司 (於開曼群島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呈交日期: 2025年8月1日 I. 法定/註冊股本變動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 不適用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註1) | |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0348 | 說明 | | | | | | | | | | 法定/註冊股份數目 | | 面值 | | | 法定/註冊股本 | | | 上月底結存 | | | 150,000,000,000 | HKD | 0.01 | HKD | | 1,500,000,000 | | 增加 / 減少 (-) | | | | | | HKD | | | | 本月底結存 | | | 150,000,000,000 | HKD | 0.01 | HKD | | 1,500,000,000 | ...
中国智能健康(00348)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8 20:48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报告年度营业额下降22%至约1.14亿港元(FY23:1.46亿港元)[16][20]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4000万港元(FY23:1.35亿港元)[17][20] - 收入减少22%至约1.14亿港元(2023年:1.46亿港元)[82][87] - 股东应占亏损约4000万港元(2023财年:1.35亿港元)[97][101] - 公司总收入下降,主要由于投资金融工具分部收入从FY23约600万港元收益转为FY24净亏损少于100万港元,中药保健品分部收入从FY23约1.3亿港元降至FY24约1.13亿港元,放债分部收入从FY23约1100万港元降至FY24约100万港元[25] - 公司亏损减少,主要由于预期信贷亏损模型下减值亏损(扣除拨回)从FY23约1.07亿港元大幅降至FY24约200万港元[25]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毛利率下降至约33%(FY23:41%)[17][20] - 毛利率下降至33%(2023年:41%)[84][87] - 销售及分销开支增加至约2900万港元,较上年约2800万港元增长约4%[88] - 一般及行政费用减少至约2600万港元(2023财年:3800万港元),主要因实施节省成本措施[92][96] - 融资成本约为800万港元(2023财年:900万港元),主要来自可换股贷款票据、借贷及租赁负债利息[92][96] - 使用权资产减值亏损约100万港元(2023财年:少于100万港元),源于部分亏损店铺[97][101] 中国健康产品分部表现 - 中国健康产品分部收入下降至约1.13亿港元(FY23:1.30亿港元)[21][23] - 中国健康产品分部录得税前分部亏损约600万港元(FY23:利润300万港元)[23] - 南北行零售店铺数量维持10间(2023年:10间)[23] - 中药保健品分部FY24收入约1.13亿港元(FY23:1.3亿港元),分部亏损(税前)约600万港元(FY23:溢利300万港元),零售店数量维持10间[26] - 高端滋补品销售出现下滑,冬虫夏草、人参、燕窝、花胶和元贝等产品年同比下降约10%至34%[58] - 海参销售表现突出,年同比增长约28%[58] - 集团运营10家门店,通过直接采购保持成本竞争力[58] - 零售业务面临通胀、招聘困难、运营成本上升和租金上涨等挑战[59] - 集团采取成本控制措施,加强海外采购效率和员工培训以保持竞争力[59] - 中药保健品业务中冬虫夏草、人参、燕窝、花胶及元贝等高价值产品销售额同比下降10%至34%[61] - 海参销售额在2024财年显著增长,同比增长约28%[61] - 公司零售门店数量为10间[61] 放债分部表现 - 放债分部收入下降至约100万港元(FY23:1100万港元)[21] - 放债业务FY24利息收入约100万港元(FY23:1100万港元),分部亏损(税前)约1000万港元(FY23:1.16亿港元)[29][30] - FY24公司未向新客户授出新贷款,但延长了向一名主要股东提供的900万港元循环融资贷款最终还款日[32][33] - FY24客户偿还贷款本金及利息约1200万港元,主要股东提取循环贷款约400万港元[32][33] 金融工具投资分部表现 - 金融工具投资分部收入由FY23净收益约600万港元转为报告年度净亏损少于100万港元[21] - 金融工具投资业务2024年分部亏损约6百万港元,与2023年持平[47][48] - 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导致2024年亏损4百万港元(2023年:亏损10.344百万港元)[47][49] - 2024年处置上市股权实现亏损不足1百万港元(2023年:收益6百万港元)[47][48] - 金融工具投资账面价值从2023年初的40.420百万港元降至2024年末的35.591百万港元[49] - 欢喜传媒集团持股成本从2023年的3648.2万港元降至2024年的3205.7万港元,持股数量从2266万股减至1965万股,公允价值从1518.2万港元降至913.7万港元,公允价值亏损402.8万港元[51][54] - 远航港口发展持股成本保持840万港元,持股数量保持3158.8万股,公允价值从1089.8万港元降至900.3万港元,公允价值亏损189.5万港元[51][54] - 云锋金融集团持股成本从3648.6万港元降至3495.9万港元,持股数量从752.6万股减至720.6万股,公允价值从752.6万港元微降至749.4万港元,实现公允价值收益28.8万港元[51][54] - 三只香港上市股票公允价值占集团总资产比例分别为7%、7%和6%[51] - 集团持有欢喜传媒0.54%股份,远航港口3.95%股份,云锋金融0.19%股份[51] - 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净额为亏损约1000万港元,主要包括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的公平值亏损约400万港元及可换股贷款票据重大修订亏损约600万港元[88] 预期信贷亏损和应收贷款状况 - 预期信贷损失模型下减值亏损大幅减少至约200万港元(FY23:1.07亿港元)[2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约3亿港元应收贷款被分类为第三阶段(信贷减值),占应收贷款总额97%(2023年12月31日:2.94亿港元,占95%)[29][30][34] - 预期信贷亏损占应收贷款总额比例从2023年12月31日的95%升至2024年12月31日的97%[31] - FY24确认预期信贷亏损模型下减值亏损净额约200万港元(FY23:1.07亿港元)[3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应收贷款净账面值为856.8万港元,其中第一阶段贷款余额893.2万港元,第三阶段贷款余额2997.23万港元但已全额计提减值[3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第三阶段(信贷减值)应收贷款总额为293.721百万港元,占总额311.313百万港元的94.3%[39] - 2024年,一笔总额约6百万港元的应收贷款从第一阶段重新分类至第三阶段,而2023年有四笔总额96百万港元进行同类重分类[40] - 2024年预期信贷亏损累计拨备增至约300百万港元,较2023年的294百万港元增加6百万港元[41][42] - 2024年确认减值亏损净额约2百万港元(2023年:107百万港元),贴现解除约4百万港元(2023年:零)[41][4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300百万港元拨备中超过99.7%针对第三阶段贷款,第一阶段拨备不足1百万港元[41][42] - 2024年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应收贷款合计占总额不足1%(2023年:3%)[43][44][45] - 预期信贷亏损模型下减值亏损(扣除拨回)大幅减少至约200万港元(2023财年:1.07亿港元)[93][96] - 第三阶段(信贷减值)应收贷款未偿还总额约3亿港元(2023年:2.94亿港元),占总应收贷款余额97%(2023年:95%)[93][96] 资产负债和流动性状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1000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400万港元下降[70] - 公司应收贷款及应收应计利息下降至约900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700万港元大幅减少[64] - 公司借款约为3300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2900万港元有所增加[70] - 可转换贷款票据约为1400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7200万港元显著下降[70] - 直接债券应付约为4900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0[70] - 2018年可转换债券剩余未偿还金额约为7200万港元[70] - 2024年发行新债券包括5500万港元8%直接债券和1700万港元6%可转换债券[70] - 现金及银行结余减少至约1000万港元(2023年:1400万港元)[73] - 借贷增加至约3300万港元(2023年:2900万港元)[73] - 可换股贷款票据减少至约1400万港元(2023年:7200万港元)[73] - 应付普通债券新增约4900万港元(2023年:零)[73] - 资产负债比率上升至79%(2023年:67%)[76][79] - 流动比率改善至1.6(2023年:1.0)[76][79] - 股东资金由净资产约400万港元恶化至净负债约1800万港元[76][79] - 非流动资产减少约12%至约900万港元(上年:1000万港元),主因使用权资产减值及应收贷款减少[100][104] - 存货减少约11%至约5000万港元(2023年:5600万港元),存货周转天数为253天(2023年:236天)[106][107] - 存货从2023年12月31日的55,121千港元减少至2024年12月31日的49,770千港元,降幅约9.7%[108] - 负债总额从2023年12月31日的149,010千港元减少至2024年12月31日的140,426千港元,降幅约5.8%[108] - 应收账款从2023年12月31日的600万港元减少至2024年12月31日的400万港元,降幅33.3%[109]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2023财年的14天增加至2024财年的15天[109] - 现金及银行结余从2023年12月31日的1,400万港元减少至2024年12月31日的1,000万港元,降幅28.6%[110] - 应付账款维持在3,300万港元水平[111] -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从2023财年的100天减少至2024财年的99天[111] - 总借款、可换股贷款票据及应付普通债券从2023年12月31日的10,100万港元减少至2024年12月31日的9,600万港元,降幅约5%[113] - 总资产从2023年12月31日的15,000万港元减少至2024年12月31日的12,200万港元,降幅18.7%[117] - 流动比率从2023年12月31日的1.55倍下降至2024年12月31日的0.98倍[11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流动资产约1.13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1.4亿港元下降19.3%[124][125] - 2024年12月31日流动负债约7300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1.43亿港元下降48.95%[124][125] - 流动比率从2023年0.98改善至2024年1.55,增幅58.16%[124][125] - 股东资金由2023年400万港元转为2024年净负债约1800万港元,主要因经营亏损导致[124][125] - 2024年发行5500万港元8%普通债券及1700万港元6%可换股债券,用于抵销2018年可换股债券未偿还本金7200万港元[123] - 可换股债券转换价格为每股0.088港元,到期日为2026年12月30日[123] - 2024年债券以附属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100%作为担保[123] - 2024年12月31日可换股贷款票据及应付债券分别约为1400万港元和4900万港元[123] - 公司确认无其他未披露的债务证券、定期贷款或重大或有负债[127][129] - 董事认为集团具备充足营运资金满足未来12个月需求[128][129] - 子公司金融资产约3500万港元被抵押用于集团约1900万港元的借款[141] - 约1400万港元的借款由子公司已发行股份的股份押记作抵押并由公司担保[141] - 子公司100%已发行股份被抵押作为公司付款义务的担保,相关可换股债券及普通债券本金额约7200万港元[142] - 报告年度内未使用任何集资活动所得款项,截至期末无未动用集资款项[143] 公司治理和董事会 - 董事会目前由6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73] - 独立非执行董事占董事会成员比例达三分之一[17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共举行16次董事会会议[179] - 董事每三年须轮席退任一次[180] - 公司为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购买责任保险[174] - 所有董事确认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要求[171] - 独立非执行董事具备多元化业务专长且其中一名拥有专业会计资格[177] - 主席与行政总裁角色明确区分以确保独立性[181] - 行政总裁职责由五名执行董事会成员分担[182] - 董事会共设立三个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和提名委员会[18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执行董事李雄伟先生出席董事会会议16/16次(100%),薪酬委员会2/2次(100%),提名委员会2/2次(100%)[193] - 执行董事谢自强先生于2024年9月30日辞任,此前出席董事会会议8/8次(100%)[193] - 独立非执行董事黄德铨先生于2024年7月1日辞任,此前出席审计委员会会议2/2次(100%)[193] - 独立非执行董事黎学廉先生出席审计委员会会议4/4次(100%),薪酬委员会2/2次(100%),提名委员会2/2次(100%)[193] - 新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曾展鹏先生于2024年7月1日获委任,出席董事会会议11/11次(100%),审计委员会2/2次(100%)[193] - 公司董事会始终符合上市规则要求:至少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占比至少三分之一)[194] - 所有独立非执行董事均提交年度独立性书面确认[197] - 公司为新任董事提供香港法律规定的合规培训及法律咨询[199][200] - 董事参加由合格专业人士组织的外部研讨会等持续专业发展计划[200] - 公司确认已全年遵守企业管治守则所有条款[154] 风险管理和战略 - 流动性风险通过仅投资交易所上市证券进行限制[136] - 汇率风险使用远期外汇合约、外汇期权等金融工具进行对冲[136] - 公司采纳两项主要策略:增加经常性盈利/现金流/资本回报及吸引/保留人才[163] 其他重要事项 - 董事不建议派付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任何股息[17][20] - 员工数量约为90名(香港总部)[77][80] - 集团报告年度无重大投资、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事项[144][145] - 截至期末无其他重大投资或资本资产计划[146] - 法定股本为15亿港元,分为1500亿股每股面值0.01港元的股份,其中已发行股份数量为770,480,436股[139]
中国智能健康(00348)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31 22:44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年度收入为146,317千港元,2023年为113,575千港元,同比增长28.83%[2] - 2024年销售成本为76,226千港元,2023年为86,023千港元,同比下降11.39%[2] - 2024年毛利为37,349千港元,2023年为60,294千港元,同比下降38.05%[2] - 2024年其他收入及亏损净额为 - 10,481千港元,2023年为 - 10,167千港元,同比下降3.09%[2] - 2024年销售及分销支出为29,037千港元,2023年为27,874千港元,同比增长4.17%[2] - 2024年一般及行政费用为26,414千港元,2023年为37,529千港元,同比下降29.62%[2] - 2024年融资成本为8,993千港元,2023年为8,299千港元,同比增长8.36%[2] - 2024年预期信贷模型项下减值额为107,469千港元,2023年为2,350千港元,同比增长4473.15%[2] - 2024年除所得税前亏损为40,028千港元,2023年为132,059千港元,同比下降69.70%[2]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亏损为40,281千港元,2023年为134,558千港元,同比下降70.07%[4] - 2024年非流动资产为8796千港元,2023年为10015千港元,同比下降12.17%[5] - 2024年流动资产为113250千港元,2023年为139655千港元,同比下降18.91%[5] - 2024年流动负债为72998千港元,2023年为142953千港元,同比下降48.93%[5] - 2024年流动资产净值为40252千港元,2023年为 - 3298千港元,同比由负转正[5] - 2024年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49048千港元,2023年为6717千港元,同比增长629.91%[5] - 2024年非流动负债为67428千港元,2023年为2319千港元,同比增长2721.47%[6] - 2024年负债净值为 - 18380千港元,2023年为4398千港元,同比由正转负[6] - 2024年股本为7705千港元,与2023年持平[6] - 2024年储备为 - 26085千港元,2023年为 - 3307千港元,亏损同比扩大[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亏损净额约4028.1万港元,负债净额约1838万港元[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年度,公司外部客户收入为113,575千港元,2023年为146,317千港元,同比下降22.4%[2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年度,公司除所得税前综合亏损为40,028千港元,2023年为132,059千港元,同比收窄69.7%[20] - 2024年公司可报告分部亏损为22,621千港元,2023年为118,344千港元,同比收窄80.9%[20] - 2024年公司综合资产总值为122,046千港元,2023年为149,670千港元,同比下降18.5%[22] - 2024年公司综合负债总额为140,426千港元,2023年为145,272千港元,同比下降3.3%[2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年度,公司利息开支为8,299千港元[2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年度,公司雇员成本(包括董事酬金)为28,966千港元[23] - 2024年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之公平值亏损净额为4187千港元,2023年为10344千港元[26] - 2024年香港地区收入为113575千港元,2023年为146317千港元;2024年非流动资产为7371千港元,2023年为7984千港元[27] - 2024年已存货本销售成本为70759千港元,2023年为79374千港元[28] - 2024年融资成本总计8993千港元,2023年为8299千港元[29] - 2024年所得税开支为253千港元,2023年为2499千港元[31]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亏损40,281千港元,2023年为134,558千港元,亏损幅度收窄[32] - 2024财年集团营业额约1.14亿港元,较2023财年的约1.46亿港元减少约22%;2024财年毛利率约为33%,2023财年约为41%;2024财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4000万港元,2023财年为1.35亿港元[42] - 公司报告年度收入由2023年约1.46亿港元减少约22%至2024年约1.14亿港元[55] - 24财政年度销售成本约7600万港元,较23财政年度约8600万港元减少约11%[56] - 24财政年度毛利约3700万港元,毛利率降至约33%,23财政年度毛利约6000万港元,毛利率41%[5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净额亏损约1000万港元,23财政年度为1000万港元[5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销售及分销开支约2900万港元,较相应年度约2800万港元增加约4%[5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一般及行政费用约2600万港元,23财政年度为3800万港元[58] - 报告年度融资成本约800万港元,23财政年度约900万港元[59] - 报告年度预期信贷亏损模型项下减值亏损(扣除减值亏损拨回)约200万港元,23财政年度约1.07亿港元[60] - 报告年度股东应占亏损约4000万港元,23财政年度约1.35亿港元[6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应收贷款连同应收应计利息下跌至约900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1700万港元[6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1000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400万港元[7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借贷约为3300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900万港元[7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可换股贷款票据约为1400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7200万港元[7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应付普通债券为4900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零[70] - 2024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率约为79%,2023年12月31日为67%[71] - 2024年12月31日流动资产总值约1.13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4亿港元[71] - 2024年12月31日流动负债总额约7300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43亿港元[71] - 2024年12月31日流动比率约为1.6,2023年12月31日为1.0[71] - 股东资金从2023年12月31日约400万港元减少至2024年12月31日负债净额约1800万港元[71] 各业务线收入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中药保健品买卖收入为112,832千港元,2023年为129,523千港元[16] - 2024年放债业务收入为1,131千港元,2023年为10,656千港元[16] - 2024年投资金融工具收入为 - 388千港元,2023年为6,138千港元[16] - 2024年其他来源收入合计743千港元,2023年为16,794千港元[16] - 2024年来自客户合约收入总计113,575千港元,2023年为146,317千港元[16] - 确认来自客户合约收入于一定时间点,2024年为112,832千港元,2023年为129,523千港元[17] - 投资金融工具分部收入从2023财年收益净额约600万港元减至2024财年亏损净额少于100万港元[43] - 中药保健品分部收入从2023财年约1.3亿港元减至2024财年约1.13亿港元[43] - 放债分部收入从2023财年约1100万港元减至2024财年约100万港元[43] - 2024财年中药保健品分部贡献收入约1.13亿港元(2023财年1.3亿港元),分部亏损(除税前)约600万港元(2023财年溢利300万港元)[44] - 24财政年度放债业务贷款利息收入约100万港元,23财政年度为1100万港元;分部亏损(除税前)约1000万港元,23财政年度为1.16亿港元[46] - 24财政年度投资金融工具业务分部亏损(除税前)约600万港元,23财政年度为600万港元[52] - 投资金融工具分部收入由2023财年收益净额约600万港元减少至报告年度亏损净额少于100万港元[55] - 中药保健品分部收入由2023财年约1.3亿港元减少至报告年度约1.13亿港元[55] - 放债分部收入由2023财年约1100万港元减少至报告年度约100万港元[55] 各业务线资产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中药保健品资产为75,206千港元,2023年为88,690千港元,同比下降15.2%[22] - 2024年放债业务资产为8,760千港元,2023年为17,647千港元,同比下降50.4%[22] - 2024年投资金融工具资产为35,591千港元,2023年为40,441千港元,同比下降12%[22] - 2024年末持有上市及非上市股本为3559.1万港元,2023年末为4042万港元[52] 应收贷款相关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应收贷款减值亏损净额为107469千港元,来自放债业务[24] - 2024年自放债业务产生的应收贷款账面值308,655千港元,2023年为311,313千港元[33] - 2024年预期信贷亏损拨备净额300,087千港元,2023年为294,218千港元[33] - 2024年应收贷款(扣除预期信贷亏损拨备)8,568千港元,2023年为17,095千港元[33][34] - 2024年一年内到期应收贷款7,719千港元,逾一年到期为849千港元;2023年分别为15,623千港元和1,472千港元[34] - 2024年12月31日,未偿还总额约3亿港元应收贷款已分类为第三阶段,占应收贷款未偿还结余总额约97%,2023年12月31日分别为2.94亿港元和95%[46] - 24财政年度进一步确认预期信贷亏损模型项下减值亏损(扣除减值亏损拨回)200万港元,23财政年度为1.07亿港元[4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600万港元应收贷款由第一阶段重新分类至第三阶段,23财政年度为9600万港元;24财政年度无应收贷款由第二阶段重新分类至第三阶段,23财政年度为3100万港元[49] - 2024年12月31日,应收贷款预期信贷亏损累计拨备约3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2.94亿港元[50] - 2024年12月31日,应收贷款连同应收应计利息(计入预期信贷亏损累计拨备后)约为900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1700万港元[51] - 2024年12月31日,第三阶段应收贷款未偿还总额约3亿港元,占应收贷款结余总额97%,2023年12月31日分别为2.94亿港元和95%[60] 贸易账款及其他款项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应收贸易账款4,680千港元,扣除预期信贷亏损拨备后为4,064千港元;2023年分别为6,137千港元和5,521千港元[35] - 2024年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3,434千港元,2023年为4,880千港元[35] - 2024年预付款项1,347千港元,2023年为3,326千港元[35] - 2024年零至九十日应收贸易账款(扣除预期信贷亏损拨备)4,060千港元,2023年为5
中国智能健康(00348)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13 17:15
财务业绩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60,932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未明确给出的对应值[4] - 2024年上半年毛利为19,661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 - 28,239千港元[4] - 2024年上半年除所得税前亏损为28,834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 - 29,260千港元[4] - 2024年上半年期内亏损为28,663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 - 31,862千港元[4][5] - 2024年上半年每股亏损(基本及摊薄)为3.72港仙,2023年同期为4.14港仙[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药保健品买卖收入为60,426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70,259千港元[3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来源收入中利息收入为611千港元,股息收入及出售金融工具净亏损为105千港元[3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公平值净亏损、应收贷款减值亏损等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净额为10,989千港元[3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可报告分部总外部客户收入为60,932,000港元,除所得税前可报告分部亏损为22,150,000港元[34] - 2024年上半年,中药保健品业务收入60,426,000港元,除所得税前亏损1,996,000港元;放债业务收入611,000港元,除所得税前亏损13,739,000港元;金融工具投资业务收入 - 105,000港元,除所得税前亏损6,415,000港元[3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可报告分部总外部客户收入为80,826,000港元,除所得税前可报告分部亏损为23,903,000港元[41] - 2023年上半年,中药保健品业务收入70,259,000港元,除所得税前盈利3,192,000港元;放债业务收入5,695,000港元,除所得税前亏损31,270,000港元;金融工具投资业务收入4,872,000港元,除所得税前盈利4,175,000港元[41] - 2024年上半年除所得税前综合亏损为28,834,000港元,2023年上半年为29,260,000港元[4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在香港和中国内地收入为60932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80826千港元[53] - 截至2024年和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无外部客户对公司收入贡献达10%或以上[54][5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借贷利息为1535千港元,租赁负债利息为334千港元,可换股贷款票据之利息为2789千港元,2023年同期分别为1411千港元、348千港元、2728千港元[5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递延税项抵免为171千港元,2023年同期无相关数据[6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除所得税前亏损已扣除已售存货成本41271千港元、使用权资产折旧3357千港元、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183千港元、撤销物业厂房及设备亏损2千港元,2023年同期分别为47172千港元、2465千港元、213千港元[67] - 董事不建议派付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之中期股息,2023年同期亦无[69][7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用以计算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之亏损为28663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1862千港元[74] - 截至2024年和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用以计算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之普通股加权平均数目均为770480836股[74] - 2024年上半年收入约610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约8100万港元减少约25%[111] - 2024年上半年毛利率约32%,去年同期约42%[11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2900万港元,去年同期约3200万港元[111] - 中药保健品分部收入由去年同期约7000万港元减至本期约6000万港元[111] - 放债分部收入由去年同期约600万港元减至本期约100万港元[111] - 投资金融工具分部由去年同期收益约500万港元变为本期亏损约10万港元[111] - 应收贷款减值亏损由去年同期约2800万港元减至本期约600万港元[113] - 中药保健品分部本期亏损约200万港元,去年同期溢利约300万港元[114] - 放债业务贷款利息收入约100万港元,较2023年的600万港元减少[115] - 放债业务分部亏损(除税前)约1400万港元,较2023年的3100万港元减少[115] - 应计贷款减值亏损减少至约600万港元,2023年为2800万港元[115] - 本期投资金融工具业务录得约600万港元亏损,2023年为约400万港元溢利[122][123] - 本期确认已变现亏损净额约500万港元,相应期间为已变现收益净额及股息收入约500万港元[122][123] 资产负债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7,886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0,015千港元[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101,550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39,655千港元[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132,791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42,953千港元[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净额为 - 31,241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 - 3,298千港元[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负债)/资产净值为 - 24,262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4,398千港元[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综合资产总值为109,436,000港元,综合负债总额为133,698,000港元[47][4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综合资产总值为149,670,000港元,综合负债总额为145,272,000港元[47][49] - 2024年6月30日,中药保健品业务分部资产66,129,000港元,负债28,702,000港元;放债业务分部资产7,333,000港元,负债4,644,000港元;金融工具投资业务分部资产35,650,000港元,负债21,719,000港元[47][49] - 2023年12月31日,中药保健品业务分部资产88,690,000港元,负债50,070,000港元;放债业务分部资产17,647,000港元,负债1,290,000港元;金融工具投资业务分部资产40,441,000港元,负债17,883,000港元[47][49] - 未分配公司资产包括现金及现金等价物75,000港元和其他249,000港元;未分配公司负债包括可换股贷款票据75,028,000港元和其他3,605,000港元[47][4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放债业务产生之应收贷款为306,908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11,313千港元;扣除预期信贷亏损拨备后为7,133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7,095千港元[79] - 应收贷款年利率介乎8% - 13%,与2023年12月31日相同;一年内到期的应收贷款(扣除拨备)为5,966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5,623千港元;一年以上到期的为1,167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472千港元[81] - 应收贷款中向公司一名主要股东的最终控股公司提供的贷款为476.1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885.8万港元[81][8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中,香港上市之股本证券(流动)为35,057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9,861千港元;非上市股本证券(非流动)为584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559千港元[8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应收贸易账款为4,963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6,137千港元;扣除预期信贷亏损拨备后为4,347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5,521千港元[87] - 0 - 90天账龄的应收贸易账款,2024年6月30日为2,311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5,517千港元;91 - 180天账龄的,2024年6月30日为2,036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4千港元[8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应付贸易账款为8,601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3,268千港元;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为11,934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0,159千港元[90] - 0 - 90天账龄的应付贸易账款,2024年6月30日为7,525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3,129千港元;365天以上账龄的,2024年6月30日为1,076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39千港元[9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来自证券经纪的保证金贷款为1894.4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510.8万港元,年利率8% - 10%,以账面价值3505.7万港元的上市股本证券组合抵押[95][9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其他贷款为1043.4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361.4万港元,年利率12%,以附属公司已发行股份的股份押记作抵押并由公司担保,全部未偿还余额归类为流动负债[96][9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中,上市股本证券公平值为3505.7万港元,非上市股本证券公平值为584万港元,总计3564.1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上市股本证券公平值为3986.1万港元,总计4042万港元[101] - 2024年1月1日,按公平值計入損益之金融資產公平值為559千港元,公平值收益為25千港元;6月30日公平值為584千港元[10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及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第一层次及第二层次之间并无转移,亦无转入或转出第三层次[104][105] - 2024年6月30日及2023年12月31日,按摊销成本列账之金融资产及金融负债之账面价值与公平值并无重大差异[107] - 2024年6月30日及2023年12月31日,集团并无或然负债[10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700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约1400万港元减少[13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总借贷及可换股贷款票据约为1.04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1.01亿港元[13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资产负债比率约为95%,2023年12月31日约为67%[13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总值约为1.02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1.4亿港元[13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总额为1.33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43亿港元[13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比率约为0.77,2023年12月31日约为0.98[13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股东资金从2023年12月31日的约400万港元减少至负债净额状况约2400万港元[136] - 存货较截至2023年12月31日减少约23%,库存存货价值从约5600万港元降至约4300万港元[13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应收贸易账款约为500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600万港元[136] 现金流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业务现金流出净额2556000港元,投资业务现金流出净额141000港元,融资活动现金流出净额4722000港元[11] - 2024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7419000港元,期初为14421000港元
中国智能健康(00348)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6 20:19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60,932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80,826千港元下降约24.61%[1] - 2024年上半年毛利为19,661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33,653千港元下降约41.58%[1] - 2024年上半年除所得税前亏损为28,834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9,260千港元,亏损幅度略有收窄[2] - 2024年上半年期内亏损为28,663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31,862千港元下降约10.04%[2] - 2024年上半年每股亏损为3.72港仙,2023年同期为4.14港仙[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为7,886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0,015千港元下降约21.26%[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为101,550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39,655千港元下降约27.30%[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净额为 -31,241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 -3,298千港元[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负债为907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319千港元下降约60.97%[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负债)/资产净值为 -24,262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4,398千港元[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产生亏损约2866.3万港元,负债净额约为2426.2万港元[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可报告分部亏损22150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3903千港元[1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除所得税前综合亏损28834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9260千港元[1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综合资产总值109436千港元,2023年为149670千港元[1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综合负债总额133698千港元,2023年为145272千港元[1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香港地区收入60932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80773千港元[19]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之公平值(亏损)╱收益为 -5431千港元,2023年为90千港元[12] - 应收贷款减值亏损,净额为 -5557千港元,2023年为 -28334千港元[1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借贷利息为1535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411千港元;租赁负债利息为334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48千港元;可换股贷款票据之利息为2789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728千港元;融资成本总计4658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4487千港元[2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递延税项抵免为171千港元,2023年同期开支为2602千港元[2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已售存货成本为41271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47172千港元;使用权资产折旧为3357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465千港元;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183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13千港元;撇销物业、厂房及设备亏损为2千港元,2023年同期无此项[2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用以计算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之亏损为28663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1862千港元;用以计算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之普通股加权平均数目均为770480836股[2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成本为1410000港元,2023年同期为9000港元;确认额外使用权资产约1552000港元,2023年同期为5807000港元[27] - 董事不建议派发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之中期股息,2023年同期亦无[25] - 香港利得税按估计应课税溢利最多2000000港元之8.25%及超过部分之16.5%计算;中国附属公司税率为25%,但截至2024年及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香港及中国附属公司未产生应课税溢利,未作相关所得税拨备[22][2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与有关连人士利息收入为380千港元,有关短期租赁的开支为796千港元;2023年同期分别为140千港元和828千港元[4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收入约6100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约8100万港元减少约25%;毛利率约为32%,2023年同期约为42%;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2900万港元,2023年同期约为3200万港元[42] - 集团本期亏损约2900万港元,2023年同期约3200万港元,亏损减少主要因毛利由约3400万港元减至约2000万港元、应收贷款减值亏损由约2800万港元减至约600万港元、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之公平值亏损由收益约500万港元增至亏损约10万港元[44] - 董事不建议派发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2023年:无)[4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股本年初为40,420千港元,年末为35,641千港元;2023年年初为57,313千港元,年末为40,420千港元[58] - 2024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700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1400万港元[67]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总借贷及可换股贷款票据约为1.04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1.01亿港元[67] - 2024年6月30日,集团资产负债比率约为95%,2023年12月31日约为67%[67]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资产总值约为1.02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1.4亿港元[67]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负债总额约为1.33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43亿港元[67]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流动比率约为0.77倍,2023年12月31日约为0.98倍[67] - 集团股东资金由2023年12月31日约400万港元减少至2024年6月30日负债净额状况约2400万港元[67] - 存货较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上一年度减少约23%,库存存货价值由2023年12月31日约5600万港元减少至2024年6月30日约4300万港元[67]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贸易账款为约500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则为约600万港元[68]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上半年中药保健品买卖客户合约收入为60426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70259千港元[10][11] - 2024年上半年利息收入为611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5695千港元[11] - 2024年上半年股息收入为0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505千港元[11] - 2024年上半年出售金融工具的净额亏损为105千港元,2023年同期收益为3367千港元[11] - 2024年上半年已确认收入及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净额为60932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80826千港元[1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药保健品外部客户收入60426千港元,除所得税前分部亏损1996千港元[1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放债业务外部客户收入611千港元,除所得税前分部亏损13739千港元[1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投资金融工具外部客户收入 -105千港元,除所得税前分部亏损6415千港元[15] - 中药保健品分部收入由2023年同期约7000万港元减少至本期约6000万港元;放债分部收入由约600万港元减少至约100万港元;投资金融工具分部收入由收益约500万港元减少至亏损约10万港元[43] - 中药保健品分部本期贡献收入约6000万港元(2023年约7000万港元),亏损约200万港元(2023年溢利约300万港元)[45] - 中药保健品分部毛利率由2023年同期约33%轻微减少至本期约32%,销售开支由约1400万港元微升至约1500万港元[4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有十间南北行零售店,与2023年数量相同[45] - 本期放债业务贷款利息收入约100万港元,2023年为600万港元;分部亏损(除税前)约1400万港元,2023年为3100万港元[46] - 本期应收贷款减值亏损减少至约600万港元,2023年为2800万港元[46] - 本期未授出新贷款,仅向一名客户延长本金约900万港元贷款的最后偿还日期,客户偿还约400万港元[46] - 2024年6月30日,两笔应收贷款余额共约700万港元分类为第一阶段,九笔应收贷款余额共约3亿港元分类为第三阶段[46] - 本期一笔余额约600万港元应收贷款由第一阶段转移至第三阶段[46] - 2024年6月30日,对应收贷款预期信贷亏损计提累计拨备约3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增加约600万港元[47] - 分类为第三阶段的应收贷款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从2023年12月31日约2.93亿港元增至2024年6月30日约2.99亿港元[47][48] - 客户J在2023年3月支付240万港元,8月支付500万港元[51] - 客户L在2024年7月29日支付首期60万港元,其应收贷款由第一阶段转移至第三阶段[56] - 报告期末,对应收贷款确认预期信贷亏损累计拨备约3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94亿港元[57] - 投资金融工具业务本期录得约600万港元分部亏损,2023年为约400万港元分部溢利[58] - 本期确认已变现亏损净额约500万港元,相应期间录得已变现收益净额及股息收入约500万港元[58] 财务报表相关事项 - 集团于2024年首次应用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多项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本,对财务状况及业绩无重大影响[9] - 编制未经审核简明综合中期财务报表时,管理层作出的重大判断及估计不确定因素来源与2023年全年财务报表相同[10] - 公司董事认为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编制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综合财务报表恰当[7] 债券发行相关 - 公司将发行本金额为1680万港元的可换股债券及本金额为5500万港元的普通债券,抵销2024年10月10日到期的约7230万港元现有可换股贷款票据[6] - 2024年8月19日,公司与认购人订立认购协议,将发行总额7230万港元的可换股债券和普通债券,其中可换股债券本金1680万港元,可转换为190,909,090股换股股份,相当于公司现有已发行股本约24.78%;普通债券本金5550万港元[41] - 发行债券旨在抵销本金总额1.2亿港元的可换股债券,其中7230万港元于公告日期尚未偿还[41] 资产及负债项目明细变化 - 2024年6月30日,上市股本证券(流动)为35,057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9,861千港元;非上市股本证券(非流动)为584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559千港元[30]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贸易账款为4,963千港元,扣除预期信贷亏损拨备后为4,347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分别为6,137千港元和5,521千港元[32] - 2024年6月30日,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为1,840千港元,预付款项为4,104千港元,总计10,291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分别为4,880千港元、3,326千港元和13,727千港元[32] - 2024年6月30日,应付贸易账款为8,601千港元,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为11,934千港元,总计20,535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分别为23,268千港元、10,159千港元和33,427千港元[34] - 2024年6月30日,来自证券经纪的保证金贷款为18,944千港元,其他贷款为10,434千港元,总计29,378千港元;2023年12月3
中国智能健康(00348) - 2024 - 年度业绩
2024-08-23 17:18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为中国智能健康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号348 [1] 公司股权持有情况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欢喜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股权百分比为0.62% [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远航港口发展有限公司股权百分比为3.95% [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云峰金融集团有限公司股权百分比为0.19% [1] 公告日期信息 - 公告日期为2024年8月23日 [2] 公司董事信息 - 公告日期时,执行董事有李雄伟、张国伟、梁奕曦、劳明韵、谢自强、袁辉霞 [2] - 公告日期时,独立非执行董事有黎学廉、连伟雄、曾展鹏 [2]
中国智能健康(00348)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5 18:27
公司业绩 - 公司主席向股东介绍了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年度业绩[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年度,集团营业额约增长了3%,达到约1.46亿港元[7] - 毛利率从相应年度的37%增加到了41%[8] - 公司的擁有人虧損从相应年度的5,400万港元增加到了1.35亿港元[8] - 公司不建议派发任何股息[8] 中国保健产品业务 - 中国保健产品业务在报告年度贡献了约1.3亿港元的收入和约300万港元的分部利润[12] - 中国保健产品业务主要从事向批发商和零售商销售中药、保健品、人参和干制海产品[11] - 该业务在香港和华南地区享有很高的知名度[11] - 中国保健产品业务在报告年度的收入略有增加,达到约1.3亿港元[12] - 中国保健产品业务在报告年度的分部利润略有增加,达到约300万港元[12] - 二零二三年报告期间,中国保健产品的收入增长主要归因于香港政府推出的消费券计划和旅行限制放宽,刺激了消费者支出[14] 放贷业务 - 报告年度内,集团的放贷业务产生了约1.1亿港元的贷款利息收入,并录得约1.16亿港元的分部虧損(除税前)[16] - 二三财政年度,集团向1名客户授出约900万港元的新贷款,延长了1笔约700万港元的贷款的最后偿还日期[17] - 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集团的贷款余额约为1.7亿港元,较二零二二年底的约13.4亿港元有所减少[19] - 根据独立专业估值师编制的估值报告,对集团的贷款应收账款进行了减值评估,计提了约2.94亿港元的预期信贷损失撥備[22] 投资金融工具业务 - 报告年度内,集团的投资金融工具业务产生了约6百万港元的股息收入和出售金融工具的已变现收益,净收益约为6百万港元[25] - 二零二三年截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本集团持有的上市和非上市股本变动为:年初57313千港元,收购5104千港元,公平值变动产生的亏损为10344千港元,出售11653千港元,年末40420千港元[26] - 本集团于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持有的香港上市股本包括:歡喜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公平值为15182千港元,遠航港口發展有限公司的公平值为10898千港元,雲鋒金融集团有限公司的公平值为7526千港元[27] 公司财务状况 - 公司现金及银行结存为1,400万港元,总借贷及可转换贷款票据分别约为2,900万港元和7,200万港元[44] - 公司在2023年录得约140万港元的流动资产和约143万港元的流动负债,流动比率约为0.98[44] - 公司在2023年录得约60万港元的毛利,毛利率约为41%,主要受益于投资金融工具分部的已变现收益[48] - 公司销货成本较2022年减少约3%,主要由于调整中藥保健品分部的产品结构以提高毛利率[49] 公司风险管理和治理 - 主要风险包括战略风险、经济风险、信贷风险、流动性风险、价格风险、汇兑风险、人事风险和法律及监管风险[70][73][76][80][86][88][91][96] - 公司将股票交易的每手买卖单位从5万股调整为1万股,以提高流动性和吸引更多投资者[99] - 公司认识到建立正确的文化和价值观对追求公司目标至关重要,董事会一直致力于推动这些价值观[107] - 公司采取了两项主要策略,即增加盈利、现金流和资本回报,以及吸引、挽留和发展有才能的员工[112] - 董事会不断监督公司文化,确保公司政策、实践和行为与公司目标和策略一致[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