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地产(00369)

搜索文档
永泰地产(00369) - 发佈公司通讯之新安排
2025-08-07 16:54
(Incorporated in Bermuda with limited liability) (於百慕達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Stock Code 股份代號:369) WING TAI PROPERTIES LIMITED 永泰地產有限公司 Dear Shareholders, New Arrangements on Dissemination of Corporate Communications Pursuant to the amended Rules Governing the Listing of Securities (the "Listing Rules") on The Stock Exchange of Hong Kong Limited (the "Stock Exchange") effective from 31 December 2023 and the second amended and restated bye-laws of Wing Tai Properties Limited (the "Company") adopted on 29 May 2025, the C ...
永泰地产(00369.HK)拟8月21日举行董事会会议批准中期业绩
格隆汇· 2025-08-06 17:04
公司财务活动 - 公司将于2025年8月21日举行董事会会议批准截至2025年8月6日止六个月的中期业绩公告及考虑宣派中期股息 [1] - 公司拟以4.52亿港元出售伦敦布鲁克街物业权益 [1]
永泰地产(00369) - 董事会会议召开日期
2025-08-06 16:49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公告的內容概不負責,對其準確性 或完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對因本公告全部或任何部份內容而產生或因倚 賴該等內容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WING TAI PROPERTIES LIMITED 永 泰 地 產 有 限 公 司 ( 於百慕達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 (股份代號: 369) 董事會會議召開日期 永泰地產有限公司(「本公司」)宣佈,本公司將於二零二五年八月二十一 日(星期四)舉行董事會會議,藉以(其中包括)批准本公司及其附屬公司 截至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之中期業績公告及其發佈,及考慮宣派 中期股息(如適用)。 永泰地產有限公司 公司秘書兼集團法律顧問 鍾少華 代行 香港,二零二五年八月六日 於本公告發表日期,本公司之董事如下: 執行董事: 鄭維志、鄭維新、鄭文彪、周偉偉及吳家煒 非執行董事: 郭炳聯(郭顥澧為其替任董事)、康百祥及陳周薇薇 獨立非執行董事: 楊傑聖、林健鋒、吳德偉及林天福 ...
永泰地产(00369) - 截至2025年7月31日止月份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1 16:48
股份發行人及根據《上市規則》第十九B章上市的香港預託證券發行人的證券變動月報表 | | | 致: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公司名稱: 永泰地產有限公司 呈交日期: 2025年8月1日 本月底法定/註冊股本總額: HKD 1,000,000,000 FF301 第 1 頁 共 10 頁 v 1.1.1 FF301 II. 已發行股份及/或庫存股份變動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 不適用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註1) |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0369 | 說明 | | | | | | | | | 已發行股份(不包括庫存股份)數目 | | 庫存股份數目 | | 已發行股份總數 | | | 上月底結存 | | | 1,366,512,779 | | 0 | | 1,366,512,779 | | 增加 / 減少 (-) | | | 0 | | 0 | | | | 本月底結存 | | | 1,366,512,779 | | 0 | | 1,366,512,779 | I ...
永泰地产(00369)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8 17:38
收入和利润表现 - 收入增加至10.311亿港元,同比增长17%[17] - 集团收入为10.31亿港元,较2023年的8.82亿港元增长16.9%[26] - 毛利为6.352亿港元,同比增长7%[17] - 股东应占核心综合溢利(撇除公平价值变动及减值)为9200万港元,同比下降53%[17] - 股东应占核心综合溢利为0.92亿港元,较2023年的1.97亿港元减少53.3%[20][26] - 除税前亏损扩大至25.216亿港元,同比增长228%[17] - 公司股东应占亏损为25.595亿港元,同比增长187%[17] - 股东应占综合亏损为25.6亿港元,较2023年的8.9亿港元增加187.6%[20][27] 成本和费用 - 投资物业及金融工具公平价值变动导致亏损13.579亿港元,同比扩大97%[17] - 香港物业组合估值亏损净额及减值拨备总额为25.49亿港元,较2023年的9.63亿港元增加164.7%[19] - 总非现金估值亏损净额(含合营企业)为26.52亿港元,较2023年的10.87亿港元增加144.0%[19][27] - 发展中物业计提减值拨备14.16亿港元,较2023年的2.74亿港元增加416.8%[30] - 金融工具估值亏损净额为1.03亿港元,较2023年的1.24亿港元减少16.9%[19][27] 物业发展业务表现 - 物业发展分部收入为3.25亿港元,较2023年的2.12亿港元增长53.3%[30] - 物业发展项目包括OMA OMA(100%权益)、OMA by the Sea(70%权益)等[16] - OMA by the Sea住宅项目已累计售出96%单位(517个中的约496个),2024年确认收入单位仅占4%(约21个)[32] 物业投资及管理业务表现 - 物业投资及管理分部2024年收入5.6亿港元(2023年:5.73亿),除税前后核心溢利均为3.2亿港元[35] - 投资物业组合总面积196.1万平方呎,公平估值190亿港元,其中香港占163.3万平方呎(83%),伦敦占32.8万平方呎(17%)[35] - Landmark East写字楼出租率维持约90%[22] - Landmark East写字楼出租率达90%,估值亏损净额106亿港元(2023年:77.2亿)[35][36] - 瑞兴中心工业物业出租率78%,已获重建许可并收到首次补地价[36] - 沙田九肚山住宅项目「澐瀚」出租率88%(16个单位中14个),「澐灃」出租率71%(34个单位中24个)[37] - 伦敦全资拥有物业平均出租率70%,合营企业物业平均出租率96%[38][40] 服务式公寓业务表现 - 服务式公寓分部2024年收入8600万港元(2023年:3700万),除税前后核心亏损1.04亿港元[41] - 逸兰铜锣湾酒店翻新后于2024年3月试业,估值亏损净额1.56亿港元[41] 其他业务表现 - 其他业务分部收入为6000万港元,与2023年持平[43] - 其他业务分部除税前核心溢利为3100万港元,同比增长24%(2023年:2500万港元)[43] - 其他业务分部除税前亏损为6800万港元,包含9900万港元估值亏损净额[43] 资产和负债状况 - 资产总值减少至310.855亿港元,同比下降9%[17] - 权益总额减少至233.208亿港元,同比下降11%[17] - 集团资产净值为233.21亿港元,同比下降10.6%(2023年:260.95亿港元)[45] - 集团银行及其他借款总额为68.26亿港元,其中62%在二至五年内到期[46] - 集团负债比率升至19.1%(2023年:16.0%),借款净额为44.64亿港元[46] - 银行结存及现金为23.62亿港元,未动用循环贷款融资为25.23亿港元[48] - 抵押资产总额包括37.86亿港元投资物业和27.41亿港元待出售物业[54] 合营企业和联营公司相关 - 向合营企业提供贷款总额43.11亿港元,同比增长7.7%(2023年:40.01亿港元)[51] - 为合营企业银行融资提供担保产生或然负债536.3亿港元[51] - 集团为联属公司提供财务支持及担保总额达970.9亿港元,超资产比率8%[152] - 联属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显示非流动资产87.978亿港元,流动资产136.73亿港元[153] - 联属公司流动负债95.714亿港元,非流动负债16.357亿港元[153] - 集团在联属公司应占权益为54.67亿港元[153] - 联属公司应收股东款项及贷款5.983亿港元,应付股东款项及贷款100.431亿港元[153] 股息和股东回报 - 每股股息合计为7.0港仙,同比下降50%[17] - 全年派发总股息每股7.0港仙,其中末期股息4.0港仙及中期股息3.0港仙[20] - 公司派发中期股息每股3.0港仙,总额约40,700,000港元[89] - 公司建议派发末期股息每股4.0港仙,总额约95,200,000港元[89] - 公司中期股息较去年同期每股6.0港仙下降50%[89] - 公司末期股息较去年同期每股8.0港仙下降50%[89] - 公司可供分配储备为4,203,000,000港元[91] - 公司可供分配储备较去年4,351,000,000港元减少3.4%[91] 管理层和董事会构成 - 郑文彪先生72岁自1991年起担任公司执行董事[70] - 周伟伟先生75岁自2007年起担任公司执行董事[71] - 吴家炜先生69岁自2015年1月起担任公司执行董事[72] - 郭炳联先生71岁自1991年起担任公司非执行董事[73] - 郭顥澧先生44岁自2015年4月起担任郭炳联替任董事[76] - 康百祥先生70岁自2002年起担任公司非执行董事[76] - 陈周薇薇女士75岁自2012年起担任公司非执行董事[77] - 马世民先生85岁自1994年起担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79] - 杨杰圣先生75岁自2004年起担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80] - 鲍文先生81岁自2012年起担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80] - 董事会由5名执行董事、3名非执行董事和5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共13名成员[166] 股权结构和主要股东 - 董事郑维志持有公司股份总权益486,715,751股,占已发行股本约35.86%[99] - 董事郑维新持有公司股份总权益484,648,416股,占已发行股本约35.71%[99] - 董事郑文彪持有公司股份总权益462,488,185股,占已发行股本约34.08%[99] - 董事周伟伟持有公司股份总权益13,367,915股,占已发行股本约0.98%[99] - 董事吴家炜持有公司股份总权益5,690,000股,占已发行股本约0.42%[99] - 董事郭炳联持有公司股份总权益9,224,566股,占已发行股本约0.68%[99] - 董事郭颢澧持有公司股份总权益9,736,566股,占已发行股本约0.72%[99] - 董事陈周薇薇持有公司股份总权益157,478股,占已发行股本约0.01%[99] - 董事吴德伟持有公司股份总权益1,608,057股,占已发行股本约0.12%[99] - 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357,200,279股[104] - 主要股东持股权益:Brave Dragon Limited持股141,794,482股(10.45%),Crossbrook Group Limited持股270,411,036股(19.92%)[121] - Wing Tai Holdings Limited通过受控法团持股462,488,185股(34.08%)[121] - 永泰出口商有限公司及雄声发展有限公司各持股186,280,826股(13.73%)[121] - 永泰(郑氏)控股有限公司持股203,604,783股(15%)[121] - 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受控法团持股183,612,533股(13.53%)[121] - 华大置业有限公司持股101,579,467股(7.48%),Farnham Group Limited等关联方同比例持股[122] - 郑氏家族持有公司36.10%实益股权[151] 认股权和股份奖励计划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董事郑维志持有尚未行使的认股权总计4,025,000份[105] - 董事郑维新持有尚未行使的认股权总计4,025,000份[105] - 2024年度内公司未授出任何新认股权[105] - 2024年度内无认股权被行使或注销/失效[105] - 认股权行使价范围介于3.60港元至6.10港元[105] - 最新授出认股权日期为2023年1月10日,行使价3.60港元[105] - 单次最大授出认股权数量为762,500份(2023年1月10日)[105] - 认股权行使期最长跨度达10年(2023-2033年)[105] - 所有认股权均依据2015年认股权计划授予[105] - 认股权授予当日股份收市价与行使价完全一致[10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未行使的雇员认股权总数共计21,192,750份[107] - 2024年内,公司未授出任何新的认股权(年內授出列为“–”)[106][107] - 2024年内,没有任何认股权被行使或註銷╱失效(年內行使及註銷╱失效均列为“–”)[106][107] - 2023年1月10日授出的认股权行使价为每股3.60港元,与授出日期前股份收市价持平[106][107] - 2022年1月18日授出的认股权行使价为每股4.342港元,略低于授出日期前股份收市价4.36港元[106][107] - 2021年1月19日授出的认股权行使价为每股3.69港元,略高于授出日期前股份收市价3.67港元[106][107] - 周伟伟持有的未行使认股权共计1,012,500份[106] - 吴家炜持有的未行使认股权共计2,219,500份[106] - 部分认股权(如周伟伟的40,000份及吴家炜的10,250份)的行使权利已被不可撤销地放弃[106][108] - 2023年认股权计划下授予董事认股权总计4,439,000份,行使价均为2.64港元[115] - 2023年股份奖励计划下授予股份奖励总计10,656,500份,认购价均为0.50港元[117] - 股份奖励授予日公司股票收盘价为2.58港元[117] - 郑维志获授认股权1,914,000份(分三期归属)[115] - 郑维新获授认股权1,914,000份(分三期归属)[115] - 吴家炜获授认股权611,000份(分三期归属)[115] - 郑维志获授股份奖励1,350,000份(12个月归属期)[117] - 郑维新获授股份奖励1,350,000份(12个月归属期)[117] - 周伟伟获授股份奖励1,206,750份(分三期归属)[117] - 雇员获授股份奖励总计5,399,750份(分三期归属)[117] - 2023年认股权计划及股份奖励计划可供授出股份数:2024年1月1日为135,720,027股,2024年12月31日为120,624,527股[118] - 年内授出认股权及股份奖励可发行股份数:认股权4,439,000股(占加权平均已发行股份0.33%),股份奖励10,656,500股(占0.79%)[118] 公司治理和委员会运作 - 董事会年内举行4次会议[174] - 独立非执行董事中有4名任期超过9年,占比为80%[171] - 董事培训类型A为出席培训会议/研讨会/简报会/论坛研讨会/工作坊/讨论会,类型B为阅读材料或参与线上培训[179] - 执行董事中1人参加类型A和B培训,4人仅参加类型B培训[179] - 非执行董事中3人参加类型A和B培训,1人仅参加类型B培训[179] - 独立非执行董事中2人参加类型A和B培训,3人仅参加类型B培训[179] - 公司已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3的证券交易标准守则[165] - 所有董事确认2024年度完全遵守标准守则[165] - 董事会设立机制确保获取独立意见并每年检讨实施成效[166] - 公司企业管治委员会于2022年8月25日成立,由最少3名成员组成,包括执行董事、财务总监及公司秘书[182] - 薪酬委员会于2024年举行1次会议,负责审核执行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薪酬福利[185][187] - 提名委员会于2024年举行1次会议,负责董事提名政策及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192] - 提名委员会检阅董事会架构、独立非执行董事独立性及2024股东周年大会董事重选事宜[195] - 企业管治委员会成员包括吴家炜(主席)、冯静雯及钟少华[182] - 薪酬委员会成员包括马世民(主席)、郑维志及杨杰圣[185] - 提名委员会评估独立非执行董事候选人独立性并考虑其能否投入充足时间若担任7间或以上上市公司董事职位[196] - 提名委员会通过外部机构或顾问协助物色潜在董事候选人[196] - 公司秘书需向提名委员会提供候选人履历、技能经验、董事职位及时间投入等六类详细资料[196] - 董事须按公司章程及管治守则轮值退任并可自愿参加重选连任[198] - 提名委员会需根据提名政策和多元化政策评估重选董事适合性[198] - 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涵盖性别年龄文化教育种族专业经验技能知识及服务年期等多维度[199] - 董事会主席需与薪酬委员会及提名委员会主席商议拟定董事委任函条款[200] - 董事会多元化目标为提升公司业绩达成策略目标及实现可持续发展[199] - 提名委员会须参照上市规则标准评估候选人性格技能知识经验及适合性[196] - 董事会需根据提名委员会推荐意见向股东提供重选董事推荐意见[198] 高级管理人员薪酬 - 4名高级管理人员2024年酬金范围在400万港元以上,其中1人介于400-500万港元,3人超过500万港元[190] - 执行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薪酬包含基本薪金和酌情花红(现金/认股权/股份奖励),由薪酬委员会批准[188] - 薪酬委员会审核批准2023年度花红及2024年度基本薪金,并采纳2024年度董事袍金建议[187] - 2023年认股权计划及股份奖励计划未设定表现目标和退扣机制,因奖励与股份价格挂钩且设最短归属期[186] 关联方交易和风险 - 2024年根据经营及特许使用权协议收取费用合计380万港元[139] - 2024年租赁交易向永泰出口商收取代价190万港元[139] - 2024年新租赁要约向永泰出口商收取代价310万港元[140] - 五大客户收入总额占集团总收入百分比少于30%[145] - 五大供应商采购总额占集团采购总值百分比少于30%[145] - 应付Southwater集团款项及贷款担保总额达58.25亿港元,占资产比率超8%[147][148] - 对Southwater集团贷款担保额为34.5亿港元,应收款项为23.75亿港元[148] - 融资协议规定郑氏家族持股低于30%将触发贷款提前偿还条款[149] - 集团提供190亿港元定期及循环贷款融资,最终到期日为2025年11月[148] 市场环境和风险因素 - 香港写字楼市场租金和出租率面临下行压力[56] - 伦敦写字楼市场符合ESG标准楼宇租金持续增长[56] - 香港租金收入预计略为下调[56] - 伦敦租金收入预计保持稳健[56] - 逸兰铜锣湾酒店出租率预计随旅游业复苏逐步改善[56] - 公司大多数资产和收入集中在香港市场[58] - 物业发展需获得政府许可并受楼市降温措施影响[58] - 租金下降或租户续约困难可能对财务表现造成重大不利影响[59] 雇员和公司基本信息 -
永泰地产(00369)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8 19:2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香港物业组合估值亏损净额及减值拨备总额为25.49亿港元,2023年为9.63亿港元;金融工具估值亏损净额为1.03亿港元,2023年为1.24亿港元;非现金估值亏损净额合共为26.52亿港元,2023年为10.87亿港元[3] - 撇除非现金估值亏损净额,股东应占核心综合溢利为9200万港元,2023年为1.97亿港元;每股核心盈利为0.07港元,2023年为0.15港元;包括非现金估值亏损净额,股东应占综合亏损为25.6亿港元,2023年为8.9亿港元;每股亏损为1.89港元,2023年为0.66港元[5] - 2024年公司收入为10.311亿港元,2023年为8.824亿港元;销售成本为3.959亿港元,2023年为2.017亿港元;毛利为6.352亿港元,2023年为6.807亿港元[10] - 2024年经营亏损为19.003亿港元,2023年为4.615亿港元;除税前亏损为25.216亿港元,2023年为7.686亿港元;本年度亏损为25.76亿港元,2023年为8.124亿港元[10] - 2024年公司本年度亏损25.76亿港元,2023年为8.124亿港元[11] - 2024年公司其他全面亏损940万港元,2023年为收益40万港元[11] - 2024年公司本年度全面亏损总额25.854亿港元,2023年为8.12亿港元[11] - 2024年非流动资产为244.183亿港元,2023年为259.99亿港元[12] - 2024年流动资产为66.672亿港元,2023年为79.891亿港元[12] - 2024年流动负债为27.855亿港元,2023年为36.367亿港元[12] - 2024年非流动负债为49.792亿港元,2023年为42.568亿港元[13] - 2024年资产净值为233.208亿港元,2023年为260.946亿港元[13] - 2024年股东资金为217.493亿港元,2023年为244.401亿港元[13] - 2024年权益总额为233.208亿港元,2023年为260.946亿港元[13] - 2024年公司收入为10.311亿港元,2023年为8.824亿港元,同比增长16.85%[23] - 2024年物业销售及项目管理收入为3.157亿港元,2023年为1.905亿港元,同比增长65.72%[23] - 2024年租金收入及物业管理收入为6.459亿港元,2023年为6.114亿港元,同比增长5.64%[23] - 2024年金融投资利息收入为4510万港元,2023年为4330万港元,同比增长4.16%[23] - 2024年应收按揭贷款利息收入为920万港元,2023年为2100万港元,同比下降56.19%[23] - 2024年金融投资股息收入为1520万港元,2023年为1620万港元,同比下降6.17%[23] - 2024年公司经营亏损为19.003亿港元,除税前亏损为25.216亿港元,本年度亏损为25.76亿港元[24] - 2023年公司总收入8.824亿港元,其中物业发展外部销售2.124亿港元,物业投资及管理外部销售5.729亿港元[25] - 2023年公司经营亏损4.615亿港元,除税前亏损7.686亿港元,本年度亏损8.124亿港元[25]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综合资产总值31.0855亿港元,综合负债总值7.7647亿港元[26]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综合资产总值33.9881亿港元,综合负债总值7.8935亿港元[26] - 2024年公司非流动资添置6440万港元,2023年为3.016亿港元[26][28] - 2024年公司收入10.311亿港元,其中香港地区9.37亿港元,英国2200万港元[27] - 2023年公司收入8.824亿港元,其中香港地区7.84亿港元,英国2050万港元[27]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非流动资产18.5221亿港元,其中香港17.7669亿港元,英国7274万港元[28]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非流动资产19.7582亿港元,其中香港18.9895亿港元,英国7397万港元[28] - 2024年公司折旧及摊销460万港元,待出售物业及按摊销成本记账之金融投资的减值拨备1.298亿港元[25] - 2024年其他(亏损)/收益净额为 - 0.2百万港元,2023年为1.8百万港元[29] - 2024年金融工具公平价值变更亏损为120.7百万港元,2023年为58.5百万港元[30] - 2024年员工成本总额为301.1百万港元,2023年为268.4百万港元[32] - 2024年所得税开支为54.4百万港元,2023年为43.8百万港元[35] - 2024年每股基本亏损为1.89港元,2023年为0.66港元[37] - 2024年每股摊薄亏损为1.89港元,2023年为0.66港元[39] - 2024年拟派中期股息40.7百万港元,2023年为81.4百万港元;建议末期股息54.5百万港元,2023年为108.6百万港元[39] - 2024年应收货款及其他应收款项等总计261.8百万港元,2023年为561.4百万港元[40] - 2024年本公司股东应占亏损为2559.5百万港元,2023年为890.4百万港元[37][39] - 2024年应付货款及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为5.684亿港元,2023年为6.93亿港元[41] - 2023年出售附属公司收益为4100万港元[43] - 2024年末期股息每股4港仙,2023年为8港仙;2024年股息派发共每股7港仙,2023年为14港仙[45] - 2024年集团收入为10.31亿港元,2023年为8.82亿港元[47] - 撇除非现金估值亏损净额及减值拨备,2024年股东应占核心综合溢利为9200万港元,较2023年减少1.05亿港元[47] - 扣除非控股权益后,2024年总非现金估值亏损净额为26.52亿港元,2023年为10.87亿港元[48] - 2024年股东应占综合亏损为26.5亿港元,较2023年增加16.7亿港元[48] - 2024年股东应占每股亏损为1.89港元,2023年为0.66港元[49]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净值为233.21亿港元,较2023年的260.95亿港元减少27.74亿港元[69]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银行及其他借款为68.26亿港元,2023年为68.08亿港元;其中一年内偿还占比31%(20.89亿港元),一至二年内占比7%(4.73亿港元),二至五年内占比62%(42.64亿港元)[69]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负债比率为19.1%,2023年为16.0%;借款净额为44.64亿港元,2023年为41.66亿港元[69]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银行结存及现金为23.62亿港元,未动用循环贷款融资为25.23亿港元,总计48.85亿港元;2023年分别为26.42亿港元、25.51亿港元,总计51.93亿港元[70] 股息派发情况 - 董事会建议派发末期股息每股4.0港仙,连同中期股息每股3.0港仙,2024年全年派息为每股7.0港仙[5] 项目进展情况 - 公司位于上水港铁站附近的“云向”及大围及显径港铁站附近的合营企业住宅项目已取得预售楼花同意书,正筹备预售[6] - 公司中环威灵顿街118号发展项目自2023年8月起开始上盖建筑工程,营销和预租工作正进行[6] - 逸兰铜锣湾酒店2024年3月重新开业,9月推出六间顶层公寓,并签订一笔为期三年的可持续发展表现挂钩贷款融资[8] - 逸兰品牌2024年4月马尼拉酒店及服务式公寓开业,6月签订深圳西丽区长租公寓项目管理合约,项目有1610间公寓[8] - 公司拥有“云向”项目85%权益,总楼面面约284,000平方呎,2024年10月取得预售楼花同意书[54] - 公司拥有中环综合商业用地50%权益,总楼面面达433,500平方呎;拥有沙田住宅用地50%权益,总楼面面约89,000平方呎,2025年3月取得预售楼花同意书[55] 物业出租情况 - 公司香港的Landmark East双子塔写字楼出租率约90%,伦敦写字楼物业维持出租率和租金水平[6] - Landmark East总楼面面约133.8万平方呎,2024年12月31日出租率约90%[57] - 瑞兴中心总楼面面约18.7万平方呎,2024年12月31日出租率约78%;“澐瀚”实用面积约3.6万平方呎,2024年12月31日住宅单位出租率约88%;“澐灃”实用面积约7.2万平方呎,2024年12月31日住宅单位出租率约71%[58] - 2024年12月31日,伦敦三个全资拥有物业平均出租率约70%[61] - 2024年12月31日,伦敦四个合营企业物业平均出租率约96%[64]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相关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将于2027年1月1日生效,公司将自该日期起应用该准则,2026年12月31日止财政年度的比较资料将按此准则重列[21] - 采纳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不影响集团溢利净额,但会影响经营溢利计算及报告方式[20] - 应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后,已付利息将呈报为融资现金流量,已收利息将呈报为投资现金流量[21]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物业发展分部收入为3.25亿港元,2023年为2.12亿港元;除税前核心亏损为1500万港元,2023年为除税前核心溢利3600万港元[51] - 2024年物业投资及管理分部收入为5.6亿港元,2023年为5.73亿港元;除税前核心溢利为3.2亿港元,与2023年持平;除税前亏损为7.4亿港元,2023年为4.11亿港元[56]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投资物业组合总面积约196.1万平方呎,总应占市场公平价值约190亿港元,其中香港占163.3万平方呎,伦敦占32.8万平方呎[56] - 2024年服务式公寓投资及管理分部收入为8600万港元,2023年为3700万港元;除税前核心亏损为1.04亿港元,2023年为7200万港元;除税前亏损为2.6亿港元,2023年为8100万港元[65] - 2024年其他业务分部收入为6000万港元,与2023年持平;除税前核心溢利为3100万港元,2023年为2500万港元;除税前亏损为6800万港元,2023年除税前溢利为1300万港元[67] 物业销售情况 - “OMA OMA”截至2024年末累计售出约95%住宅单位;“OMA by the Sea”2024年售出约4%住宅单位,截至年末累计售出约96% [52][53] 借款及或然负债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借款85%为港元,15%为英镑[71]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向合营企业提供贷款总计43.11亿港元,2023年为40.01亿港元[7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因合营企业银行融资担保产生或然负债53.63亿港元,2023年为53.98亿港元[7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向合营企业提供的39亿港元垫款已转让,相关合营企业股份已抵押;为取得信贷融资已抵押投资物业等账面价值总计71.9亿港元[74] 市场前景及公司展望 - 2025年香港经济前景不明朗,虽美联储减息或提供支持,但仍需审慎[75] - 住宅物业市场或因需求复苏受惠,但大量未售单位或阻碍楼价短期显著增长[75] - 公司“云向”项目和沙田住宅项目筹备预售,有望满足首次置业人士需求[77] - 香港写字楼市场租金和出租率预计面临下行压力,伦敦写字楼市场持续改善[77] - 预计香港租金收入略下调,伦敦租金收入保持稳健[77] - 政府推广大型盛事或提高逸兰铜锣湾酒店出租率,预计出租率逐步改善[77] 公司员工及计划情况 - 截至2024年12
永泰地产(00369)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19 16:49
财务表现 - 收入为560.3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7.4%[1] - 除税前亏损为1,323.2百万港元[1] - 本期亏损为1,361.6百万港元[1] - 二零二三年上半年收入为477.3百万港元[1] - 二零二三年上半年亏损为334.0百万港元[1] - 二零二三年全年收入为882.4百万港元,亏损为812.4百万港元[1] - 二零二二年全年收入为4,096.7百万港元,亏损为323.9百万港元[1] - 二零二一年全年收入为3,423.2百万港元,溢利为917.6百万港元[1] - 集团上半年收入为560,000,000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3] - 集团录得非现金估值虽损净额849,000,000港元,包括投资物业832,000,000港元和金融工具17,000,000港元[13] - 集团发展中物业计提减值撥備586,000,000港元[13,14] - 集团股东應佔綜合虧損為1,337,000,000港元,每股虧損0.99港元[13] - 撇除非現金估值虧損及減值撥備,集團股東應佔核心綜合溢利為32,000,000港元[13] - 公司上半年總收入為5.603億港元,同比增長17.4%[64] - 物業銷售及項目管理收入為2.15億港元,同比增長64.1%[64] - 租金收入及物業管理收入為3.094億港元,同比增長4.0%[64] - 金融投資利息收入為2.26億港元,同比增長18.9%[64] - 應收按揭貸款利息收入為560萬港元,同比下降53.7%[64] - 金融投資股息收入為770萬港元,同比下降8.3%[64] - 物業發展分部錄得4.904億港元虧損,主要由於投資物業和金融工具公允價值下降[66] - 物業投資及管理分部錄得5.653億港元虧損,主要由於投資物業公允價值下降[66] - 服務式公寓投資及管理分部錄得1.201億港元虧損,主要由於投資物業公允價值下降[66] 资产负债情况 - 資產總值為32,519.3百萬港元,負債總值為7,927.4百萬港元[1] - 本公司股東應佔權益為22,994.7百萬港元[1] - 集團資產淨值為24,592百萬港元,較去年末下降5.8%[26] - 集團銀行及其他借款總額為6,912百萬港元,其中46%將於一年內到期[27] - 集團負債比率為16.7%,借款淨額為4,109百萬港元[28] - 集團銀行結存及現金以及未動用循環貸款融資合計為5,293百萬港元[29] - 集團向合營企業提供的貸款總額為4,196百萬港元[31] - 集團因為合營企業銀行融資提供的擔保金額為5,384百萬港元[33] - 非流動資產總額為25,328.6百萬港元,流動資產總額為7,190.7百萬港元[44] - 非流動負債總額為3,984.5百萬港元,流動負債總額為3,942.9百萬港元[45] - 於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股東資金總額為22,994.7百萬港元,永續資本證券為1,491.4百萬港元,非控股權益為105.8百萬港元[45] - 經營活動所用現金淨額為41.6百萬港元[48] - 投資活動所得現金淨額為319.2百萬港元[48] - 融資活動所用現金淨額為74.9百萬港元[48] - 期末現金及等值現金為1,544.6百萬港元[48] 物业投资及管理 - 集團位於香港的Landmark East寫字樓出租率維持約90%[11] - 集團位於中環的綜合用途開發項目正在進行上蓋建築工程[11] - 集團逸蘭品牌拓展至中國大灣區和菲律賓的服務式公寓管理[11] - 集團位於上水和大圍的住宅項目正在進行建設[11] - 「OMA OMA」項目已累計售出約95%的住宅單位[15] - 「OMA by the Sea」項目已累計售出約96%的住宅單位[16] - 位於新界粉嶺的住宅項目正在進行上蓋建築工程並已提交預售同意書申請[18] - 位於中環的綜合商業項目正在進行上蓋建築工程[19] - 位於沙田的住宅項目即將完成地基工程並開始上蓋建築[19] - 物業投資及管理分部收入為282,000,000港元,除稅前核心溢利為179,000,000港元[20] - 集團在香港和英國的投資物業總面積約為1,961,000平方呎,總市值約為19,100,000,000港元[20] - Landmark East物業出租率約為90%[21] - 集團在沙田持有的低密度住宅項目「澐瀚」和「澐灃」出租率分別為81%和71%[21] - 集團在英國的合營企業物業平均出租率約為94%[22] - 集團全資擁有的高端海濱公寓逸蘭蘇豪東服務式公寓出租率超過80%[23] - 集團擁有位於吉隆坡的逸蘭武吉西蘭服務式公寓50%權益,出租率及業績保持穩定[23] - 預料香港經濟在二零二四年下半年繼續緩慢復甦,住宅物業需求將保持韌性[35] - 正在籌備上水和沙田住宅項目的預售工作,主打一房至兩房的小戶型單位[35] - 預計在今年內,出租率將保持穩定,租金跌幅將受到控制[35] - 展望逸蘭銅鑼灣酒店的入住率將逐步提升[35] 其他业务 - 其他業務分部收入為3,000萬港元,較上年同期增加11.1%[24] - 其他業務分部除稅前核心溢利為900萬港元,主要由於解除其他長期負債收益1,500萬港元[24] 会计政策变更 - 公司於二零二四年一月一日起變更借款分類的會計政策,除非公司有權將負債結算日期遲延至報告期結束後至少十二個月,否則借款將被分類為流動負債[53] - 公司於二零二五年一月一日起採用香港會計準則第21號及香港財務報告準則第1號的修訂,涉及缺乏可兌換性[54] - 公司於二零二六年一月一日起採用香港財務報告準則第9號及香港財務報告準則第7號的修訂,涉及金融工具的分類和計量[54] - 公司於二零二七年一月一日起採用香港財務報告準則第18號及香港財務報告準則第19號,涉及財務報表的呈報及披露和非公共受託責任附屬公司的披露[54] - 公司於二零二七年一月一日起採用香港詮釋第5號的修訂,涉及財務報表之呈報-借款人對載有按要求還款條款的定期貸款之分類[54] 金融工具公允价值 - 公司持有的上市證券及債券投資以市價列賬,屬於第一層級金融工具[59] - 公司持有的非上市基金投資、衍生金融工具等以估值方法計算公允價值,屬於第二層級金融工具[59] - 公司持有的按公允價值計入損益的應收按揭貸款以折現現金流預測確定公允價值,屬於第三層級金融工具[60,61] - 公司於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持有的按公允價值計入損益的金融資產合計10.534億港元[57] - 公司於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持有的衍生金融負債合計0.78億港元[57] 股权激励计划 - 公司於二零二三年五月二十三日舉行股東週年大會上通過普通決議案批准及採納新認股權計劃和新股份獎勵計劃,有效期為十年[101] - 公司終止了二零一五年十月二十七日採納的認股權計劃,但根據該計劃授出且尚未行使的認股權仍將有效[101] - 截至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內,根據二零一五年認股權計劃授出的認股權詳情及尚未行使的認股權變動情況[103] - 公司董事鄭維志和鄭維新分別獲授多批認股權,行使期分別為二零二零年至二零三三年不等[103] - 公司董事於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持有的尚未行使認股權數目分別為鄭維志3,987,750份,鄭維新3,987,750份[103] - 公司于二零二四年一月一日至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期間共授出1,533,000份認股權[104] - 公司於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共有1,533,000份未行使的認股權[104] - 認股權的行使價介乎每份3.60港元至6.10港元之間[104] - 認股權的行使期介乎二零二零年一月二十二日至二零三三年一月九日之間[104] - 公司於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內並無任何認股權獲行使、註銷或失效[104] - 根據二零二三年認股權計劃,董事會或薪酬委員會可全權酌情向本集團成員公司的董事、僱員或獲重新委聘顧問授出認股權[107] - 二零二三年認股權計劃及二零二三年股份獎勵計劃旨在表彰、激勵及提供獎勵予對本集團有貢獻的人士[107] - 於二零二四年一月一日及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根據二零二三年認股權計劃及二零二三年股份獎勵計劃可供授出的股份數目分別為135,720,027股及120,624,527股[107] - 於二零二四年一月一日及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獲重新委聘顧問分項限額為27,144,005股,佔本公司已發行股份的2%[107] - 截至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內,根據二零二三年認股權計劃授出的認股權的詳情及尚未行使的認股權的變動[10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个月内,根据2023年认股权计划授出的认股权数目为4,439,000股[11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个月内,根据2023年股份奖励计划授出的股份奖励数目为10,656,500股[115] - 认股权的每份估计公平价值为0.16港元[114] - 股份奖励的每份估计公平价值为1.81港元[114] - 认股权的无风险利率为3.60%,预计股息率为7.23%,股份市价之预期波幅为20.30%[114] - 认股权的预計年期為自授出日期起計十年[114] 关联交易 - 公司擁有Brave Dragon Limited 10.45%股權[1] - 公司擁有Crossbrook Group Limited 19.92%股權[2] - 公司擁有Wing Tai Holdings Limited 34.08%股權[3] - 公司擁有永泰出口商有限公司 13.45%股權[6][7] - 公司擁有永泰(鄭氏)控股有限公司 14.73%股權[8] - 公司擁有新鴻基地產發展有限公司 13.53%股權[9][10] - 公司為Southwater集團提供3,450百萬港元的貸款融資擔保,並有2,271百萬港元的應收款項[124][125] - 公司與關聯方有多項重大交易,包括支付管理層薪酬、收取合營企業貸款利息收入、支付非控股權益貸款利息支出等[96][97] - 董事及高管持有本公司股份及相關股份權益,其中鄭維志、鄭維新及鄭文彪合計持有約35.86%的股權[
永泰地产(00369)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6 19:37
财务业绩 - 二零二四年上半年期内亏损13.616亿港元二零二三年同期为3.34亿港元[7] - 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投资物业为188.925亿港元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为196.934亿港元[8] - 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其他物业厂房及设备为52.189亿港元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为50.861亿港元[8] - 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按摊销成本记账之金融投资为3.433亿港元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为2.958亿港元[8] - 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按公平价值透过损益记账之金融投资为5.619亿港元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为5.931亿港元[8] - 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衍生金融工具为1.975亿港元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为2.13亿港元[8] - 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待出售物业为34.623亿港元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为38.343亿港元[8] - 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应收货款及其他应收款项按金及预付款项为2.195亿港元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为5.614亿港元[8] - 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按公平价值透过损益记账之金融投资为1.964亿港元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为0.493亿港元[8] - 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其他流动资产为0.62亿港元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为2.421亿港元[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总营收560.3百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477.3百万港元[17] - 2024年上半年公司除税前亏损1323.2百万港元[19]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期内亏损1361.6百万港元[19] - 2024年上半年汇兑净亏损0.9百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收益2.6百万港元[21] - 2024年上半年待出售物业减值拨备461.2百万港元[21] - 二零二四年衍生金融工具之公平价值亏损净额为1930万港元二零二三年为480万港元[22] - 二零二四年按公平价值透过损益记账之金融投资之亏损为2590万港元二零二三年为1650万港元[22] - 二零二四年员工成本(包括董事酬金)为1.65亿港元二零二三年为1.327亿港元[22] - 二零二四年计入销售成本之物业成本为1.695亿港元二零二三年为8290万港元[22] - 香港利得税税率二零二四年和二零二三年均为16.5%[23] - 二零二四年本公司股东应占亏损为13.371亿港元二零二三年为3.742亿港元[25] - 二零二四年每股基本亏损为0.99港元二零二三年为0.28港元[25] - 2024年上半年集团收入为5.6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4.77亿港元收入增长源于OMA by the Sea余下单位销售增加[33] - 2024年上半年综合亏损为13.62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3.34亿港元增加亏损10.28亿港元[33] - 2024年上半年股东应占综合亏损为13.37亿港元较2023年3.74亿港元增加亏损9.63亿港元[33] - 2024年上半年股东应占每股亏损为0.99港元2023年为0.28港元[33] - 撇除非现金估值亏损净额及减值拨备2024年股东应占核心综合溢利为3200万港元较2023年6300万港元减少3100万港元[34] - 2024年上半年物业发展分部收入为2.21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1.43亿港元[35] - 2024年上半年物业投资及管理分部收入为2.82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2.88亿港元[40] - 2024年上半年服务式公寓投资及管理分部收入为2700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1900万港元[43] - 2024年上半年其他业务分部收入为3000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2700万港元[45] 物业项目进展 - 公司邻近上水港铁站的中等密度住宅用地2024年5月展开上盖建筑工程[2] - 公司位于大围和显径港铁站附近住宅用地的合营企业项目地基工程即将完成下月展开上盖建筑工程[2] - 公司位于香港的Landmark East双子塔写字楼出租率维持在约90%[2] - 公司位于中环核心的开发项目正在进行上盖建筑工程[2] - 公司逸兰铜锣湾酒店2024年3月重新开始试业[2] - 屯门扫管笏路OMA OMA项目已累计售出约95%住宅单位[36] - 屯门大榄OMA by the Sea项目已累计售出约96%住宅单位[37] - 2024年6月30日Landmark East出租率约为90%[4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在伦敦的三项全资拥有物业平均出租率约为84%[4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四项合营企业物业平均出租率约为94%[42] 业务拓展 - 逸兰品牌拓展在大湾区和菲律宾的服务式公寓管理组合[3] - 公司签约管理逸兰首个位于深圳的长租公寓项目拥有1610间公寓[3] 股息情况 - 董事会建议派中期股息每股3.0港仙总额为0.41亿港元[2] - 二零二四年中期股息每股普通股为3.0港仙二零二三年为6.0港仙[27] 公司财务状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资产净值为245.92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减少15.03亿港元[4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银行及其他借款共69.12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68.08亿港元[4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一年内需偿还借款占比46%一至二年内为5%二至五年内为49%[4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负债比率为16.7%2023年12月31日为16.0%[4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银行结存及现金为28.03亿港元未动用循环贷款融资为24.9亿港元[5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向合营企业提供的贷款总计41.96亿港元[5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因担保录得或然负债53.84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53.98亿港元有所减少[5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向合营企业提供的垫款为37.79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5.51亿港元有所增加[5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为取得信贷融资抵押多种资产包括账面价值40.52亿港元投资物业等[55] 人员与报告 - 2024年6月30日集团聘有约480名雇员[57] - 2024年中期报告将于9月20日前后寄发给股东[61] 香港经济与公司展望 - 公司预计香港经济2024下半年缓慢复苏但物业市场持续受压[56] - 中长期住宅物业需求预计保持韧性受多种因素支持[56] - 公司筹备上水和沙田住宅项目预售主打小户型[56] - 预计香港写字楼租金持续调整但公司出租率稳定租金跌幅可控[56] - 展望逸兰铜锣湾酒店入住率逐步提升[56] 非现金估值与亏损 - 受多种因素拖累香港经济复苏乏力房地产市场低迷公司录得香港物业投资组合估值亏损净额及减值拨备13.52亿港元金融工具估值亏损净额0.17亿港元非现金估值亏损净额共13.69亿港元[1] - 撇除非现金估值亏损净额股东应占核心综合溢利为0.32亿港元每股核心盈利为0.02港元计入非现金估值亏损净额后股东应占综合亏损总额为13.37亿港元每股亏损为0.99港元[1]
永泰地产(00369)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2 16:52
财务业绩 - 撇除特定项目,股东应占核心综合溢利19706.58万港元,同比增长70%[8] - 2023年公司收入8.824亿港元,同比增长78%;毛利6.807亿港元,同比增长57%[9] - 2023年投资物业及金融工具公平价值变更为 -6.9亿港元,同比增长29%[9] - 2023年除税前亏损7.686亿港元,同比增长406%;股东应占亏损8.904亿港元,同比增长65%[9] - 2023年末期股息8港仙,同比增长62%;合计股息14港仙,同比增长48%[1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资产总值339.881亿港元,同比增长4%;权益总额260.946亿港元,同比增长5%[10] - 2023年全年派發總股息為每股14.0港仙,約佔今年核心溢利96%[15] - 2023年物業估值虧損淨額及減值撥備總額為9.63億港元,2022年為17億港元[15] - 2023年金融工具估值虧損淨額1.24億港元,2022年收益淨額為5.02億港元[15] - 2023年非現金估值淨虧損總額為10.87億港元,去年為11.98億港元[15] - 撇除非現金估值虧損淨額,2023年集團股東應佔核心綜合溢利為1.97億港元,去年為6.58億港元[15] - 2023年每股核心盈利為0.15港元,2022年為0.49港元[15] - 包括非現金估值虧損淨額,2023年集團股東應佔綜合虧損為8.9億港元,去年虧損5.4億港元[15] - 2023年每股虧損為0.66港元,2022年為0.40港元[15] - 2023年公司将旗艦物業Landmark East雙子塔的出租率維持在約90%以上水平[16] - 2023年11月,公司完成出售位處北京的投資物業,帶來約3.4億港元現金流入,實現投資收益2.5億港元,出售收益4100萬港元[16] - 2023年公司收入为8.82亿港元,2022年为40.97亿港元,收入减少主要因市场疲软及物业销售缓慢[17] - 2023年综合亏损为8.12亿港元,较2022年的3.24亿港元增加亏损4.88亿港元[17] - 2023年股东应占综合亏损为8.9亿港元,较2022年的5400万港元增加3.5亿港元[17] - 2023年股东应占每股亏损为0.66港元,2022年为0.40港元[17] - 2023年撇除非现金估值亏损净额及减值拨备,股东应占核心综合溢利为1.97亿港元,较2022年的6.58亿港元减少4.61亿港元[17] - “OMA OMA”截至2023年12月31日已累计售出约95%住宅单位,2023年未售出住宅单位[17] - “OMA by the Sea”2023年已售出约2%住宅单位,截至2023年12月31日已累计售出约92%住宅单位,约3%已交付[18] - 2023年物业发展分部收入为2.12亿港元,2022年为33.42亿港元[17] - 2023年物业投资及管理分部收入为5.73亿港元,2022年为5.89亿港元[1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投资物业组合总面积约为196.1万平方呎,总应占市场公平价值约为20亿港元[18] - 香港Landmark East物业总楼面面积约133.8万平方呎,2023年底出租率约91%[19] - 香港瑞兴中心物业总楼面面积约18.7万平方呎,2023年底出租率约86%[19] - 英国伦敦三项全资拥有物业2023年底平均出租率约87%[19] - 香港“澐瀚”项目已租出约88%住宅单位,“澐灃”项目已租出约71%住宅单位[19] - 英国伦敦四项合营企业物业2023年底平均出租率约93%[20] - 2023年9月公司出售北京新城国际公寓33个住宅单位等,代价约4.18亿港元,确认出售收益4100万港元[20] - 2023年服务式公寓投资及管理分部收入为3700万港元,除税前亏损8100万港元[20] - 2023年其他业务分部收入为6000万港元,除税前溢利为1300万港元[20] - 2023年底公司资产净值为260.95亿港元,较2022年底减少12.32亿港元[22] - 2023年底公司银行及其他借款合共为68.08亿港元,较2022年底增加8000万港元[22]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负债比率为16.0%,较2022年的16.4%有所下降,借款净额为41.66亿港元,较2022年的44.87亿港元减少[23] - 2023年12月31日银行结存及现金为26.42亿港元,未动用循环贷款融资为25.51亿港元,总计51.93亿港元,较2022年的56.34亿港元减少[2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借款87%为港元,13%为其他货币(主要为英镑)[25]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向合营企业提供贷款总计40.01亿港元,较2022年的38.2亿港元增加[2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因合营企业银行融资担保录得或然负债53.98亿港元,较2022年的49.44亿港元增加[2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向合营企业提供的垫款35.51亿港元已作为后偿贷款转让,合营企业股份已抵押[2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为取得信贷融资已抵押账面价值分别为41.58亿、29.68亿、5.86亿、0.34亿及0.27亿港元的相关资产[29] - 2023年10月6日公司派发中期股息每股6.0港仙,合共约8140万港元[50] - 董事会建议派发2023年末期股息每股8.0港仙,连同中期股息合共约1.9亿港元,待股东大会通过后于2024年6月20日前后派发[50]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可供分配储备为43.51亿港元,2022年为47.2亿港元[51] - 本年度集团慈善及其他捐款约10万港元[52] - 2023年公司收入8.824亿港元,较2022年的40.967亿港元大幅下降;本年度亏损8.124亿港元,较2022年的3.239亿港元有所扩大[154] - 2023年本公司股东应占每股亏损基本及摊薄均为0.66港元,2022年为0.40港元[154] - 2023年扣除税项后年内其他全面收益为0.4百万港元,2022年为亏损73.5百万港元;本年度全面亏损总额为8.12亿港元,2022年为3.974亿港元[156] - 2023年非流动资产为259.99亿港元,较2022年的277.158亿港元有所减少[158] - 2023年投资物业为196.934亿港元,较2022年的204.679亿港元有所下降[158] - 2023年合营企业权益为50.861亿港元,较2022年的53.374亿港元有所减少[158] - 2023年按摊销成本记账之金融投资为8.277亿港元,较2022年的7.404亿港元有所增加[158] - 2023年流动资产为79.891亿港元,较2022年的77.834亿港元有所增加[158] - 2023年待出售物业为38.343亿港元,较2022年的37.394亿港元有所增加[158] - 2023年流动负债为36.367亿港元,较2022年的36.049亿港元有所增加[158] - 2023年银行及其他借款为4000.3百万港元,2022年为4177.1百万港元[159] - 2023年其他长期负债为16.2百万港元,2022年为11.0百万港元[159] - 2023年递延税项负债为240.3百万港元,2022年为378.9百万港元[159] - 2023年资产净值为26094.6百万港元,2022年为27327.3百万港元[159] - 2023年股东资金为24440.1百万港元,2022年为25684.8百万港元[160] - 2023年永续资本证券为1491.4百万港元,与2022年持平[160] - 2023年非控股权益为163.1百万港元,2022年为151.1百万港元[160] - 2023年权益总额为26094.6百万港元,2022年为27327.3百万港元[160] - 2023年公司股东应占本年度亏损890.4百万港元[162] - 2023年全面收益╱(亏损)总额为亏损812.0百万港元[162] - 2022年1月1日权益总额为281.658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73.273亿港元[163] - 2023年经营亏损4.615亿港元,2022年为2090万港元[164] - 2023年投资物业公平价值变更为6.315亿港元,2022年为11.988亿港元[164] - 2023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5.121亿港元,2022年为5.69亿港元[165] - 2023年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7240万港元,2022年为 -4.353亿港元[168] - 2023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3.559亿港元,2022年为4.859亿港元[168] - 2023年末现金及等值现金为13.419亿港元,2022年末为11.133亿港元[168] - 2023年添置投资物业支出2.346亿港元,2022年为1550万港元[167] - 2023年购买按摊销成本记账的金融投资支出1.979亿港元,2022年为3.9亿港元[167] - 2023年已付银行及其他借款利息3.633亿港元,2022年为2.152亿港元[165] 业务项目 - 公司物业发展项目OMA OMA权益占比100%,OMA by the Sea占比70%等[7] - 公司物业投资及管理项目Landmark East权益占比100%,瑞兴中心占比100%等[7] - 公司服务式公寓投资及管理项目香港逸兰铜锣湾酒店权益占比100%,香港逸兰苏豪东服务式公寓占比100%等[7] - Landmark East在2023年获得LEED和BEAM Plus白金评级[2] 未来发展规划 - 2024年公司将继续推售“Upper Gold Coast”系列余下单位,寻找时机推售九肚山豪宅单位,准备推出上水及沙田住宅项目预售[30] - 公司商业物业经常性收入预计在目前出租率水平上保持相对稳定,伦敦商业物业估值有望在减息周期改善[30] - 逸兰铜锣湾酒店重新开业,加上马尼拉和墨尔本物业开业,将提升酒店和服务式公寓业务表现[30] 风险因素 - 公司多数资产和收入来自香港,香港物业市场、利率、政治司法形势及相关法规或影响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33] - 租金或出租水平下降、续约或找新租户困难,可能对财务表现造成重大不利影响[34] 员工与激励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约有450名雇员[35] - 公司雇员(包括董事)可参加认股期权计划及股份奖励计划,认股期权及/或股份奖励一般可在十年内分期行使[35] - 2023年5月23日公司股东大会通过普通决议案批准及采纳2023年认股权计划和2023年股份奖励计划,有效期为十年[60] - 2023年认股权计划获采纳后,公司终止2015年认股计划,但已授出未行使认股权仍有效[60] - 2015年认股计划旨在激励及挽留公司成员公司的相关人员[61] - 2023年1月10日,董事郑维志获授行使价为3.60港元的认股权,数量分别为381,250、381,250、762,500[62] - 2023年1月10日,董事郑维新获授行使价为3.60港元的认股权,数量分别为381,250、381,250、762,500[62] - 董事郑维志于2021年1月19日获授的部分认股权355,250在2023年行使,行使前股份加权平均收市价为3.61港元[62] - 董事郑维新于2021年1月19日获授的部分认股权355,250在2023年行使,行使前股份加权平均收市价为3.61港元[62] - 2023年1月10日授出周伟伟行使价3.60港元的认股权,2024 - 2026年对应数量分别为68,750、68,750、137,500[63] - 2023年
永泰地产(00369)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1 21:36
财务表现 - 2023年物业估值亏损净额和减值准备总额为963,000,000港元,较去年的1,700,000,000港元减少[2] - 本年度虧損为8.1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3.24亿港元有所增加[16] - 集团2023年股东应占核心综合溢利为197,000,000港元,较去年的658,000,000港元减少,主要由于住宅物业销售下跌[4] - 公司股东应占虧損为890.4百万港元,较上年度的540.0百万港元增加[37] - 每股攤薄虧損为0.66港元,较上年度的0.40港元增加[37] - 本年度綜合虧損为812,000,000港元,较二零二二年增加虧損488,000,000港元[49] - 股东应占綜合虧損为890,000,000港元,较二零二二年增加350,000,000港元[51] - 股东应占每股虧損为0.66港元,较二零二二年增加0.26港元[51] 资产负债表 - 非流动资产总额为259.99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277.16亿港元有所下降[17] - 流动资产总额为79.89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77.83亿港元有所增加[17] - 流动负债总额为36.37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36.05亿港元有所增加[17] - 非流动负债总额为42.57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45.67亿港元有所下降[18] - 股东资金总额为264.94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273.27亿港元有所下降[18] 收入情况 - 本集团截至二零二三年的香港收入为7.84亿港元,较上一年度下降至3.99亿港元[29] - 英国收入为2050万港元,较上一年度略有下降至2320万港元[29] - 中国收入为1270万港元,较上一年度下降至1890万港元[29] 业务表现 - 物业销售及项目管理收入为1.90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33.04亿港元有所下降[23] - 租金收入及物业管理收入为6.11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6.96亿港元有所下降[23] - 金融投资利息收入为4.3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4.09亿港元有所增加[23] - 應收按揭贷款利息收入为2.10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3.81亿港元有所下降[23] 项目表现 - 2023年物业发展外部销售收入为234.1百万港元,较2022年的3,342.5百万港元有所下降[25] - 2023年物业投资及管理外部销售收入为586.5百万港元,较2022年的589.2百万港元略有下降[25] - 2023年服务式公寓投资及管理外部销售收入为37.6百万港元,较2022年的105.5百万港元有所下降[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