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和嘉控股(00704)
icon
搜索文档
和嘉控股(00704)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7-30 16:4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本报告期总收入约为34,230,000港元,较上一报告期的2,403,000港元大幅增长[24][29] - 毛利率维持在0.1%,与上一报告期持平[24][29] - 税后亏损为29,487,000港元,较上一报告期的35,739,000港元有所改善[24][29] - 每股基本亏损为0.10港元,较上一报告期的0.12港元减少[24][29] - 行政开支减少至17,943,000港元,主要由于汇兑亏损及专业费用减少[33][40] - 财务成本为31,144,000港元,与上一报告期的31,105,000港元基本持平[34][41] - 公司员工成本在本报告期约为9,711,000港元,较上一报告期的10,225,000港元有所下降[90][96] 业务线表现 - 焦炭贸易分类收入为34,230,000港元,分类业绩为45,000港元[26][30] - 煤炭相关附属分类连续两个报告期无收入,因业务自2021年起中断[27][31] - 焦炭生产分类无收入,因4.3米焦炉于2021年10月15日全部关停[28][32] - 公司主要业务为焦炭贸易、煤炭相关辅助业务及焦炭生产业务[123] - 公司收入大部分来自焦炭销售,价格受市场供需及钢铁行业需求影响波动较大[125] - 焦炭平均售价与市场价格趋势一致,存在不稳定性风险[125] 资产与负债 - 公司2025年3月31日的杠杆比率为47%,较2024年的45%有所上升[47] - 公司2025年3月31日的每股净资产为3.59港元,低于2024年的3.74港元[48] - 公司2025年3月31日的净流动负债为444,496,000港元,较2024年的337,091,000港元增加[49] - 公司2025年3月31日的流动比率为0.24,低于2024年的0.29[49] - 公司2025年3月31日的现金及银行结存为1,675,000港元,较2024年的2,448,000港元减少[49] - 公司2025年3月31日的其他借贷为218,188,000港元,与2024年持平[49] - 公司2025年3月31日的权益为874,664,000港元,较2024年的916,613,000港元下降[47]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预计将受益于宏观经济复苏及政府经济刺激政策,把握增长机遇[13][15] - 公司预计未来12个月将有足够营运资金,但需成功实施多项措施以缓解流动性压力[53] - 公司计划在能源科技融资后加快焦炉建设,争取早日投产并实现盈利[98] - 公司将投资焦化副产品尾气的深加工,以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98] - 公司积极寻求新能源和绿色能源领域的投资机会,响应国家“双碳”战略[98] - 新经营资产全面投入运营预计将为集团产生经营现金流[76] - 公司正积极寻找其他融资渠道以改善流动性[76] 融资与债务 - 山西金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Energy Technology)面临融资困难,导致公司焦炉资产配套建设进度延迟[16] - Energy Technology已完成90%的配套基础设施,剩余工作主要为设备采购及安装调试[17] - Energy Technology预计将于明年2月完成公司焦炉的配套设施建设[18] - 公司与中国信达(香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Cinda HK)就贷款清偿协议文本条款达成共识[19] - 配套设施基础建设已完成90%,预计首笔融资资金将于七月中旬落实[21] - 公司正积极与债权人谈判以撤销清盘呈请,目前已进入最后阶段[62] - 公司正积极与贷款人协商以撤销清盘呈请,目前已进入最后阶段[66] 行业与市场趋势 - 公司核心下游客户为钢铁企业,报告期内钢铁需求整体下降,导致焦炭需求持续低迷[10][14] - 炼焦煤价格虽呈下降趋势,但降幅不足以抵消焦炭行业整体利润率下降,行业利润空间严重压缩[11][14] - 行业落后产能加速出清,公司凭借先进产能优势有望巩固并提升市场份额[12][14] - 中国政府近年加强环保控制及去产能政策,可能对公司生产及运营产生不利影响[132] 技术与产能 - 公司拥有7.1米大型焦炉,具备规模效益、低能耗、环保达标能力强及产品品质稳定等核心优势[12][14] - 公司焦炉尚未正式投产,但预计在融资到位后很快开始运营[16][18] - 公司新焦炉资产设计年产能为不少于120万吨焦炭、6.5万吨煤焦油、1.5万吨粗苯及1.5万吨硫酸铵[139] - 公司计划利用新焦炉富氢气体开发液化天然气、氢气等清洁能源产品[140] 风险管理 - 公司焦炭生产业务面临价格波动风险,焦炭与焦煤价格变动趋势未必一致,可能影响业务及财务状况[130] - 公司业务涉及高度危险化学品,如苯、焦油、硫酸等,存在火灾、爆炸等安全隐患[134] - 公司维持借款固定利率以最小化公允价值利率风险[81] - 风险管理系统采用三级防御机制确保有效性[84][79] - 若持续经营计划失败,需调整资产账面值至可收回金额并重新分类负债[74][70] - 公司主要货币风险来自人民币、美元和港元的资产及负债,目前未使用对冲工具[87][93] - 公司采取审慎的财资政策,专注于风险管理和与业务直接相关的交易[89][95] 应收款项与法律事务 - 公司已收取不少于20%的应收款项还款,管理层认为最终可收回[59] - 公司已向吕梁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追回应收款,法律程序正在推进[73][69] - 过往年度该应收款已还款不少于20%,但收回速度缓慢[65] - 应收款减值不会对公司造成重大财务影响,因其不构成主要资产部分[75][71] 公司治理与董事信息 - 黄少雄先生拥有超过40年的银行、金融、商品贸易及项目开发经验[103][104] - 方敏女士拥有超过28年的企业融资交易经验,包括并购、首次公开招股及股票联合发行[105][107] - 游柏岳先生拥有超过30年的并购交易支持和财务尽职调查经验[108] - 黄少雄先生曾担任大昌微线集团有限公司(股份代号:567)执行董事,2024年4月1日起调任为非执行董事[103] - 方敏女士自2024年12月31日起担任公司非执行董事,2025年6月16日起担任提名委员会成员[105][107] - 游柏岳先生自2025年6月16日起担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并担任审计委员会主席及提名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成员[108] - 黄少雄先生曾担任五龙动力有限公司(已除牌,前股份代号:378)执行董事,该公司于2021年9月6日被清盘[104][106] - 游柏岳先生自2020年9月起担任大昌微线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号:567)非执行董事[108] - 方敏女士自2024年7月24日起担任International Genius Company(股份代号:33)独立非执行董事[105][107] - 游柏岳先生曾担任佳源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已清盘,2024年10月除牌,股份代号:2768)独立非执行董事[108] - 邱伯瑜先生于2025年6月16日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并担任审核委员会主席及提名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成员[110] - 邱伯瑜先生拥有逾30年并购交易支援及财务尽职审查经验[110] - 邱伯瑜先生曾担任广州市城发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知识官(2015年5月至2017年1月)[110] - 张新彬博士于2025年6月16日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并担任薪酬委员会主席及审核委员会和提名委员会成员[112] - 张新彬博士拥有超过38年的审计、财务报告、税务及内部控制经验[112] - 张新彬博士曾担任FDG Kinetic Limited独立非执行董事(2021年4月30日至2023年2月20日),该公司于2023年2月20日退市[114] - 张新彬博士曾担任Epicurean and Company Limited高级会计经理(2008年至2012年)[114] - 张新彬博士自2021年起为中国注册税务师(执业)[114] - 张新彬博士自2015年起为香港证券及投资学会资深会员[114] - 张新彬博士自2020年起为英国特许证券与投资协会特许会员[114] - 公司董事变动:黄文鑫于2025年6月9日辞世,方敏等4名董事于2024年12月至2025年6月期间新委任[172] - 独立非执行董事邱伯瑜等4人于2024年12月至2025年6月期间确认符合上市规则3.09D条规定的独立性要求[173] - 王义军将于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轮值退任并寻求连任[169] - 公司维持董事及高管责任保险以覆盖履职风险[177] - 公司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責任保險中的獲准許彌償條文在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已生效[182] 环保与安全 - 公司强调环保与生产安全,计划升级生产设备以提高环保标准[141] - 山西省主要业务运营严格遵循环境法规,详情载于ESG报告[152][155] - 公司确认截至2025年3月31日遵守中国及香港所有适用法律法规[153][156] 其他重要事项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共有15名员工,其中14名驻香港[90][96] - 公司未持有任何库存股份,且报告期内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92][97] - 公司无重大或然负债,2024年和2025年3月31日均未记录[88][94]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主要子公司业务详情见合并财务报表附注1[123] - 公司截至2025年3月31日的年度审计合并财务报表已与董事会报告、公司治理报告及ESG报告一并提交[122] - 公司2025财年未建议派发末期股息(2024年同期:无)[161][165] - 公司2025财年未发生股东放弃股息安排的情况[163][167] - 2025财年综合财务报表涵盖第109至180页[154][157] - 公司股本變動詳情載於綜合財務報表附註25[183] - 公司未在報告期內訂立任何股票掛鈎協議[185][192] - 公司細則或百慕達法例均無優先購買權條文[186][193] - 公司為所有香港僱員推行界定供款強制性公積金退休福利計劃[188][19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無重大交易涉及董事或控股股東的實質利益[189][19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無董事擁有與公司業務競爭的權益[190][19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董事及行政總裁在公司股份及相關證券的權益已按規定記錄[199] - 公司未设立任何购股权计划或未行使的购股权[91][96]
智通港股52周新高、新低统计|7月23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7-23 16:42
52周新高股票表现 - 截至7月23日收盘 共有176只股票创52周新高 其中和嘉控股(00704)以74.79%创高率位居榜首 CLASSIFIED GP(08232)和长城微光(08286)分别以58.73%和49.61%位列第二和第三 [1] - 创高率超过40%的股票包括飞尚无烟煤(01738)达45.00% 奥星生命科技(06118)达40.00% [1] - 创高率在30%至40%区间的股票有LFG投资控股(03938)39.34% 飞鱼科技(01022)37.31% 雅仕维(01993)34.68% [1] - 创高率在20%至30%区间的股票包括安域亚洲(00645)29.55% 首都金融控股(08239)25.26% 天机控股(01520)19.59% [1] - 创高率在10%至20%区间的股票有优矩控股(01948)16.84% 北青传媒(01000)14.67% 广骏集团控股(08516)12.67% 达芙妮国际(00210)12.24% 永丰集团控股(01549)12.00% [1] - 创高率在5%至10%区间的股票包括四川成渝高速公路(00107)10.85% 华夏控股(01981)10.56% 药明合联(02268)10.02% 复锐医疗科技(01696)9.91% 四川能投发展(01713)9.69% [1] 大型企业及蓝筹股表现 - 腾讯控股(00700)创高率为1.75% 收盘价552.000港元 [3] - 快手-W(01024)创高率6.41% 收盘价77.900港元 [1] - 中国人寿(02628)创高率5.71% 收盘价21.650港元 [1] - 香港交易所(00388)创高率1.47% 收盘价439.800港元 [3] - 中国神华(01088)创高率1.69% 收盘价34.900港元 [3] - 紫金矿业(02899)创高率1.32% 收盘价22.700港元 [3] 生物医药板块表现 - 金斯瑞生物科技(01548)创高率6.64% 收盘价18.160港元 [1] - 药明生物(02269)创高率2.73% 收盘价28.750港元 [2] - 三叶草生物-B(02197)创高率6.90% 收盘价0.580港元 [1] - 昭衍新药(06127)创高率1.11% 收盘价21.350港元 [3] - 德琪医药-B(06996)创高率1.27% 收盘价4.670港元 [3] 新能源及材料板块表现 - 赣锋锂业(01772)创高率2.08% 收盘价27.900港元 [2] - 天齐锂业(09696)创高率1.24% 收盘价34.750港元 [3] - 宁德时代(03750)创高率1.20% 收盘价434.000港元 [3] - 中国宏桥(01378)创高率1.19% 收盘价20.700港元 [3] - 五矿资源(01208)创高率3.65% 收盘价4.110港元 [2] 金融板块表现 - 广发证券(01776)创高率2.93% 收盘价17.380港元 [2] - 中国银河(06881)创高率2.04% 收盘价10.840港元 [2] - 新华保险(01336)创高率2.69% 收盘价47.650港元 [2] - 招商局中国基金(00133)创高率4.57% 收盘价16.920港元 [2] - 中信股份(00267)创高率2.27% 收盘价11.700港元 [2] 52周新低股票表现 - 翼辰实业(01596)创低率-15.71% 收盘价1.190港元 [5] - 纳泉能源科技(01597)创低率-9.77% 收盘价2.360港元 [5] - 恒泰裕集团(08081)创低率-6.45% 收盘价0.031港元 [5] - 世界华文媒体(00685)创低率-6.17% 收盘价0.196港元 [5] - FI二南方日经(07515)创低率-4.74% 收盘价52.360港元 [5]
和嘉控股(00704.HK)7月23日收盘上涨60.0%,成交15.02万港元
金融界· 2025-07-23 16:27
市场表现 - 7月23日港股收盘恒生指数上涨1.62%至25538.07点,和嘉控股股价单日上涨60.0%至0.16港元/股,成交量99.89万股,成交额15.02万港元,振幅达110.0% [1] - 公司最近一个月累计涨幅为0%,年内累计涨幅14.94%,跑输恒生指数同期25.27%的涨幅 [1] 财务数据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营业总收入3158.85万元,同比大幅增长1324.47%,归母净利润亏损收窄至-2720.87万元,同比增长17.49% [1] - 毛利率为0.13%,资产负债率42.5% [1] 行业估值 - 煤炭行业市盈率(TTM)平均值为3.79倍,行业中值为2.98倍 [1] - 和嘉控股市盈率为-0.98倍,行业排名第19位,低于同业公司如南戈壁(1.82倍)、南南资源(2.85倍)、汇力资源(2.93倍)及久泰邦达能源(3.03倍) [1] 公司背景 - 和嘉控股1991年5月27日在港交所上市,主营业务包括焦炭生产与贸易、焦炉气转化LNG、合成氨及尿素等精细化工产品,技术符合国家绿色环保标准 [2]
和嘉控股(00704) - 2025 - 年度业绩
2025-06-30 22:53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5年实现收入3423万港元,上一年度为240.3万港元,同比增长约1324.47%[3] - 2025年毛利为4.5万港元,上一年度为0.3万港元,同比增长约1400%[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亏损为2948.7万港元,上一年度为3573.9万港元,亏损幅度收窄约17.5%[2][3]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2948.4万港元,上一年度为3573.2万港元,亏损幅度收窄约17.5%[2][4] - 每股基本亏损为0.10港元,上一年度为0.12港元,亏损幅度收窄约16.7%[2][4] - 2025年公司分类收入总计34,230千港元,分类业绩45千港元,除税前亏损29,487千港元,本年度亏损29,487千港元[15]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分类收入总计2,403千港元,分类业绩3千港元,除税前亏损35,739千港元,本年度亏损35,739千港元[16] - 2025年客户A收入贡献14,967千港元,客户B为14,765千港元,客户C为4,498千港元;2024年客户B收入贡献1,533千港元,客户C为870千港元[19] - 2025年销售中煤及焦炭收入34,230千港元,2024年为2,403千港元[20] - 2025年补偿收入19,554千港元,2024年为22,416千港元[20] - 本报告期集团总收入约3423万港元,上一报告期约240.3万港元;本报告期毛利约4.5万港元,上一报告期约3000港元;本报告期毛利率约0.1%,与上一报告期持平;本报告期除税后亏损约2948.7万港元,上一报告期约3573.9万港元;本报告期每股基本亏损0.10港元,上一报告期0.12港元[36] - 焦炭贸易分类本报告期收入约3423万港元,业绩约4.5万港元,上一报告期无收入及业绩[3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及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已确认来自该债务人应收赔偿的其他收入及收益分别约1955.4万港元及2241.6万港元[77]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5年存货成本34,185千港元,2024年为2,400千港元[22] - 2025年雇员福利开支总额9,711千港元,2024年为10,225千港元[22] - 2025年财务费用31,144千港元,2024年为31,105千港元[15][16] - 本报告期集团管理费用约1794.3万港元,上一报告期约2732.7万港元,费用减少因汇兑亏损及专业费用减少[40] - 本报告期集团财务费用约3114.4万港元,上一报告期约3110.5万港元[41] - 本报告期集团员工成本约为971.1万港元,上一报告期约为1022.5万港元,员工成本下降约5.03%[56]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及其附属公司业务包括焦炭贸易业务、煤炭相关附属业务及焦炭生产业务[7] - 煤炭相关附属分类两个报告期均无收入及业绩,自2021年起业务中断[38] - 焦炭生产分类本报告期无收入及业绩,2021年10月15日4.3米焦炉全部关停[39]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行业内落后产能加速出清,公司拥有7.1米大型焦炉,将巩固并提升市场份额[32] - 中国政府推出经济刺激政策,公司预计受益于宏观经济复苏[33] - 焦炉配套设施基础建设已完成90%,预计首笔融资资金7月中旬落实,明年2月可完成焦炉投产配套[34] - 公司管理层预计明年二月可完成集团焦炉投产所需配套,届时新经营资产将全面投入运作[79] - 管理层及董事信纳公司将有充足营运资金供自2025年3月31日起计不少于12个月期间使用[79]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2025年3月31日,资产净额达10.4119亿港元,上一年度为10.85063亿港元,减少约4.04%[2][6] - 每股净资产为3.59港元[2] - 2025年贸易应收账款为5.4万港元,上一年度为171.9万港元,减少约96.86%[5] - 2025年流动负债净额为4.44496亿港元,上一年度为3.37091亿港元,增加约31.86%[5] - 2025年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290,373,235股,2024年为289,895,093股[24] - 2025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总计1,673,559千港元,2024年为1,692,764千港元[27] - 2025年贸易应收账款为54千港元,2024年为1,719千港元[28] - 2025年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账款为141,028千港元,2024年为134,174千港元[29] - 2025年其他应付账款、应计款项及已收按金以及递延收入非即期部分为39,002千港元,2024年为47,656千港元[30] - 2025年3月31日杠杆比率为47%,2024年为45%[45] - 2025年3月31日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约8.74664亿港元,2024年约9.16613亿港元;2025年3月31日每股净资产3.59港元,2024年3.74港元[46] - 2025年3月31日流动负债净额约4.44496亿港元,2024年约3.37091亿港元;流动比率2025年为0.24,2024年为0.29;现金及银行结存约167.5万港元,2024年约244.8万港元;其他借贷约2.18188亿港元,与2024年持平[47] - 2025年3月31日,集团旗下员工15人,留驻香港员工14人[56]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2024年:无)[58] - 赵旭光出任董事会主席同时兼任公司行政总裁,偏离企业管治守则但有利于集团决策[62] - 报告期内公司全体董事均已遵守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63] - 报告期内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64] - 2025年3月31日,集团无持有库存股份[65] - 公司正与呈请人和解,和解协议待各方签署,清盘呈请聆讯延期至2025年8月25日[66][67] - 2025年3月31日,集团无未于财务报表中拨备的重大或然负债(2024年:无)[54] - 集团风险管理框架按三级风险管理方法指引,设三道防线[51] - 公司已接获主要债权人法定要求偿债书及清盘呈请[72] - 公司管理层就清偿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账款向债务人采取法律行动,法律程序仍在进行中[77] - 公司股东周年大会将于2025年9月26日举行[82] - 公司将在2025年9月23日至9月26日暂停股份过户登记[83] - 末期业绩公告已在联交所披露易网站及公司网站刊登[84] - 2024/2025财政年度年报将在联交所及公司网站刊登,印刷本将寄发给选择接收的股东[84] - 公司鼓励股东选择以电子方式接收股东文件[85] - 股东可书面通知公司香港股份过户登记分处更改收取股东文件的语言或方式[85] - 董事会感谢股东、董事、员工、业务伙伴、客户、供应商及银行企业的支持[86] - 公告日期为2025年6月30日[87] - 董事会包括执行董事赵旭光(主席)及王义军,非执行董事黄少雄及方敏,独立非执行董事邱伯瑜、张新彬及蔡伟康[87] - 2025年3月31日及2024年3月31日,公司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账款分别约1.37588亿港元及1.19709亿港元[76] - 综合财务报表按持续经营基准编制,其有效性取决于与债权人达成和解撤销清盘呈请等多项措施结果[80]
和嘉控股(00704) - 2025 - 中期财报
2024-12-19 16:44
收入与亏损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入为34,436千港元,毛利为45千港元[16]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期内亏损为15,974千港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21,768千港元有所减少[16]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除税前亏损为15,974千港元[68]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期內虧損为15,974千港元[68]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補償收入为9,978千港元[81]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補償收入为11,270千港元[81]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未分配財務費用为17,653千港元[68]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未分配財務費用为15,560千港元[74] - 公司除税前亏损为15,973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21,763千港元有所减少[91][93][106]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每股基本亏损为5.50港仙,较2023年同期的7.49港仙有所减少[102][105]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折旧费用为748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493千港元有所减少[93]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员工福利开支为4,031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4,649千港元有所减少[93] - 报告期内,公司总收入为约34,436,000港元,主要来自焦炭加工生产安排业务[173][176] - 报告期内,公司毛利为约45,000港元,去年同期无毛利[174][177] - 报告期内,焦炭贸易分类收入为约34,436,000港元,分类业绩为约45,000港元[180][183] - 报告期内,煤炭相关附属分类和焦炭生产分类均无收入和分类业绩[182][187] - 报告期内,公司管理费用为约8,345,000港元,较前期减少[188][191] - 报告期内,公司财务费用为约17,653,000港元,较前期增加[189][192] - 报告期内,公司期內虧損为约15,974,000港元,较前期减少[194][198] 财务费用与负债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财务费用为17,653千港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15,560千港元有所增加[16]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非流动负债总额为272,920千港元,去年同期为266,690千港元[30]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资产净额为1,096,034千港元,去年同期为1,085,063千港元[30]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权益总额为1,096,034千港元,去年同期为1,085,063千港元[30]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其他借贷为218,188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218,188千港元无变化[139]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应付利息为91,385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75,203千港元增加21.5%[135]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应付一间前附屬公司款項为60,832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58,123千港元增加4.7%[135] - 截至2024年9月30日,贸易应付账款为5,991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1,715千港元增加249.3%[133] - 公司未能支付200,000,000港元的合约利息,该借贷于2022年到期[141]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其他借贷包括前任董事的贷款1,751,000港元及一名董事的贷款3,195,000港元[142]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按摊销成本列账的金融负债为407,180千港元[154]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按摊销成本列账的金融负债为379,348千港元[156] 资产与负债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1,368,954千港元,去年同期为1,351,753千港元[26]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总额为1,724,211千港元,去年同期为1,688,844千港元[27]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总额为149,935千港元,去年同期为138,341千港元[27]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总额为505,192千港元,去年同期为475,432千港元[27]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净额为-355,257千港元,去年同期为-337,091千港元[27]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分類資產总额为1,874,146千港元[71]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分類負債总额为778,112千港元[71] - 截至2024年3月31日,公司分類資產总额为1,827,185千港元[79] - 截至2024年9月30日,贸易应收账款为136,672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132,826千港元增加2.9%[121] - 截至2024年9月30日,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账款为138,528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134,174千港元增加3.2%[129]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其他应付账款及应计款项为29,017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23,347千港元增加24.3%[135]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应收第三方之贸易应收账款为10,703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975千港元增加997.4%[125]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应收能源科技之贸易按金及其他应收账款为170,988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166,398千港元增加2.7%[129]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应收一间附屬公司非控股股东款項为0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744千港元减少100%[125] 现金流量与现金状况 - 截至2024年9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704,000千港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487,000千港元有所增加[39] - 截至2024年9月30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11,000千港元,而2023年同期为-4,146,000千港元[36]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投资活动使用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000千港元,而2023年同期为271,000千港元[36] - 截至2024年9月30日,融资活动使用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90,000千港元,而2023年同期为447,000千港元[36] - 截至2024年9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283,000千港元,而2023年同期为-3,428,000千港元[36] - 截至2024年9月30日,现金及银行结存为704,000千港元,而2023年同期为487,000千港元[39]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汇率变动的影响净额为-1,461,000千港元,而2023年同期为3,314,000千港元[36]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按摊销成本列账的金融资产(包括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49,729千港元,按公允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为1,508千港元[154]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按摊销成本列账的金融资产(包括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38,299千港元,按公允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为1,508千港元[156] 其他全面收益与全面收益总额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其他全面收益为26,945千港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77,610千港元有所改善[19]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全面收益总额为10,971千港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99,378千港元有所提升[21]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应占全面收益总额为10,971千港元,去年同期为-99,378千港元[23] 股息与股份 - 公司不建议派发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98][100] - 公司已发行及缴足的普通股为290,373,235股,每股面值0.10港元[144]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并无任何潜在摊薄普通股,因此未呈列每股摊薄亏损[107][108] 税务与政策 - 公司在中国业务的所得税拨备按照25%的适用税率计算[97][99]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并无就香港利得税计提拨备[97][99] - 公司预计中国政府的经济政策将促进钢铁等大宗商品的稳定和复苏,焦炭市场将恢复势头[161] - 公司计划在市场触底反弹时加速主要资产的运营,并寻求新的利润增长机会[162] - 公司预计中国政府的政策将促进钢材等大宗商品的稳定和复苏,焦炭市场将随需求恢复而重新步入正轨[169][171] - 公司计划抓住市场触底反弹的窗口期,尽快促使主要资产投产,并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170][171] 其他事项 - 公司于2019年向山西金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支付了22,000,000美元的贸易押金,但由于国际焦炭价格下跌,双方同意终止计划,并由对方分期退回押金及补偿[83][84]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已收到主要债权人提出的清盘呈请[45] - 公司焦炉资产因生产配套公辅设施建设进度缓慢,尚未投入生产[163] - 报告期内,公司无重大收购或出售,也无价值超过总资产5%的重大投资[195][199][200]
和嘉控股(00704) - 2025 - 中期业绩
2024-11-28 19:14
财务表现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入为34,436千港元,销售成本为34,391千港元,毛利为45千港元[2]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期内亏损为15,974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21,768千港元有所减少[2]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全面收益总额为10,971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99,378千港元亏损有所改善[9]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每股基本亏损为5.50港仙,较去年同期的7.49港仙有所改善[53]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为15,973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21,763千港元减少[53]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总收入为34,436,000港元,主要来自焦炭加工贸易业务[70] - 公司毛利为45,000港元,整体毛利率为0.1%[71][72] - 焦炭贸易分类收入为34,436,000港元,分类业绩为45,000港元[75] - 期内亏损减少至15,974,000港元,主要由于管理费用减少[82] 资产负债情况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非流动资产总额为1,724,211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1,688,844千港元有所增加[20]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流动负债净额为355,257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337,091千港元有所增加[20]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资产净额为1,096,034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1,085,063千港元有所增加[22]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流动负债总额为505,192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475,432千港元有所增加[20]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非流动负债总额为272,920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266,690千港元有所增加[22]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现金及银行结存为704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2,448千港元大幅减少[20]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贸易应收账款为10,703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1,719千港元大幅增加[20]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1,874,146千港元,总负债为778,112千港元[40]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贸易应收账款为10,703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1,719千港元大幅增加[59]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其他应付账款及应计款项为29,017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23,347千港元有所增加[64]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值为1,722,703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1,687,336千港元有所增加[57] - 公司杠杆比率保持在45%[87] - 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923,973,000港元,每股资产净额为3.77港元[88] - 公司现金及银行结存为704,000港元,其他借贷为218,188,000港元[90] 费用与成本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财务费用为17,653千港元,较去年同期15,560千港元有所增加[46]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雇员福利开支总额为4,031千港元,较去年同期4,649千港元有所下降[46] - 管理费用减少至8,345,000港元,主要由于汇兑亏损减少及专业费用减少[80] - 财务费用增加至17,653,000港元,主要由于利息支出的复利计算[81] - 公司员工成本为4,031,000港元,员工人数为15人[97] 业务与市场展望 - 公司预计中国政府的政策将促进钢材等大宗商品止跌回稳,焦炭市场将随着需求恢复而重新步入正轨[67] - 公司计划抓住市场触底反弹的窗口期,尽快促使主要资产投产,并继续优化加工贸易业务[69]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焦炭贸易分类收入为34,436千港元,分类业绩为45千港元[36] 公司治理与合规 - 公司已采纳自2024年4月1日起生效的所有新订及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但未对会计政策和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28]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一名非执行董事组成[103] - 公司已遵守企业管治守则,除主席与行政总裁由同一人兼任外[105][108] - 非执行董事姜建生因工作安排缺席2024年9月30日的股东周年大会[106] - 公司鼓励股东选择以电子方式接收股东文件[112] - 中期业绩公告已在联交所及公司网站刊登[110] - 公司将继续审视并考虑在适当时候将董事会主席和行政总裁角色分开[108] 其他事项 - 公司无重大收购、出售或投资活动[83][84] - 清盘呈请聆讯延期至2024年12月11日[100] - 公司与呈请人已初步达成和解方案共识[102]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补偿收入为9,978千港元,较去年同期11,270千港元有所下降[44]
和嘉控股(00704) - 2024 - 年度业绩
2024-07-02 08:07
公司业绩公告延迟 - 公司延迟发布2023/2024年全年业绩公告[2] - 公司核数师中止審計工作,导致年度业绩公告延迟发布[7] 贸易应收账款及预付款项审计问题 - 公司对贸易应收账款及预付款项的可收回程度保留意见,涉及金额约1.7亿港元[8] - 核数师暂时仍对公司贸易应收账款及持续经营存在审计意见[12] 诉讼及款项退还要求 - 公司已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能源科技按期退还款项[9] 财务报表审计进展 - 公司完成編制綜合財務報表,但需待收回款项及支付審計費用后核数师才能继续審計工作[11] - 公司与核数师讨论刊发年度业绩公告的预计日期[13]
和嘉控股(00704) - 2024 - 年度业绩
2024-06-28 22:57
财务状况 - 本公司截至二零二四年三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的虧損为35,528,000港元,每股基本虧損为0.12港元[1] - 本公司截至二零二四年三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的收入为2,403千港元,銷售成本为2,400千港元,毛利为3千港元[2] - 本公司截至二零二四年三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的资产净额达1,085,274,000港元,每股净资产为3.74港元[1] - 本公司擁有人應佔本年度虧損為35,521,000港元,每股基本虧損為0.12港元[3] - 本公司擁有人應佔本年度全面開支總額為95,243,000港元[3] - 本公司擁有人應佔股權為916,824千港元,非控股權益為168,450千港元[5] - 流动负债净额约为326,413,000港元,流动比率为0.30[78] - 现金及银行存款为2,448,000港元,银行及其他借贷为218,188,000港元[79] - 槓桿比率为45%[76] 业务范围 - 本公司及其附屬公司涉及焦炭貿易業務、煤炭相關附属業務和焦炭生產業務[8] - 公司根据产品和服务组织业务单位进行经营分類,包括焦炭贸易、煤炭相关附属和焦炭生产[16] - 公司主要客户收入全部来自中国,地区资产主要集中在中国[22][23] - 公司收入主要来自销售电及热和销售中煤、焦炭及副产品,收入于单一时间点确认[25] 财务报表 - 綜合財務報表以港元呈報,所有價值約整至最接近的千位[9] - 綜合財務報表已按照香港會計師公會頒佈之香港財務報告準則編製[11] - 公司已审慎考虑未来流动资金,认为能够应付未来到期的财务责任,因此按持续经营基准编制财务报表[13] - 公司已採納香港財務報告準則,并未对会计政策和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变动[14] - 公司未应用已颁布但尚未生效的新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正在评估其影响[15] 合作协议 - 公司与金岩和嘉、金岩电力、孝义市爱路恩济天然气制造有限公司及能源科技签订債務轉讓協議,金岩和嘉、金岩电力将金岩电力之贸易及其他应收账款约人民币365,826,000元转让予債務受讓人[37] - 公司与金岩和嘉、能源科技、金岩电力及爱路恩济签订建设合作协议,金岩和嘉委托能源科技建设一座新焦炉,总投资约为人民币600,000,000元[45] - 公司与金岩和嘉、能源科技、金岩电力及爱路恩济签订协议及債務轉讓協議,能源科技同意承担金岩电力及其关联方所欠金岩和嘉的所有应收账款及利息[46] 公司发展 - 公司在报告期内试开展了焦炭加工贸易业务,部分收入已经录入,余下收入将在下一年度结算[60] - 下一年度,公司焦炉资产将全面投入生产,同时探索焦化企业下游新能源、新材料和节能环保领域[91] 风险管理 - 集团的风险管理框架包括风险识别、评估、处理以及检讨有效性[83] - 利率风险主要为公允值利率风险和现金流量利率风险[84] - 集团将借贷维持固定利率以减低公允值利率风险[85] - 集团需承受外幣资产、负债及交易的外幣风险[86]
和嘉控股(00704) - 2024 - 中期财报
2023-12-28 17:13
财务表现 - 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内,公司收入为0港元,而2022年同期为15,662千港元[10] - 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毛损为0港元,而2022年同期为115,868千港元[10] - 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为11,543千港元,而2022年同期为187,185千港元[10] - 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除税前亏损为21,768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35,103千港元有所改善[10] - 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期內亏损为21,768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35,103千港元有所减少[10]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全面亏损总额为99,378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31,056千港元大幅增加[14]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产生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21,763,000港元[30]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内,除税前的亏损为21,768千港元[55]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内,未分配财务费用为15,560千港元[55]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内,公司管理费用为17,751千港元[55]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内,补偿收入为11,270千港元[55]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内,未分配其他收入为273千港元[55] - 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从2022年的187,185千港元下降至2023年的11,543千港元,降幅达93.8%[70] - 财务费用从2022年的52,534千港元减少至2023年的15,560千港元,降幅为70.4%[75] - 销售存货成本在2022年为131,530千港元,2023年无此项成本[78] - 雇员福利开支从2022年的12,407千港元减少至2023年的4,649千港元,降幅为62.5%[78] - 公司未就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香港利得税计提拨备,因无应课税溢利[80] - 中国业务的所得税拨备按25%的适用税率计算[82] - 公司不建议派发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83] - 每股基本亏损从2022年的10.93港仙减少至2023年的7.49港仙[89] - 本报告期间销售及分销成本为0港元,前期间为655,000港元[178][180] - 本报告期间管理费用为17,751,000港元,前期间为53,231,000港元[182][185] - 本报告期间财务费用为15,560,000港元,前期间为52,534,000港元[183][186] - 本报告期间录得期内亏损21,768,000港元,前期间为35,103,000港元[184][187] 资产负债情况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非流动资产总额为1,675,728千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1,780,421千港元有所减少[17]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流动负债净额为240,793千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226,939千港元有所增加[17]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资产净额为1,090,304千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1,188,982千港元有所减少[19]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股本为29,037千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28,707千港元有所增加[19]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累计亏损为1,115,043千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1,093,280千港元有所增加[22]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非控股权益为167,290千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177,615千港元有所减少[19]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现金及银行结存为487千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601千港元有所减少[17]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应付款项及应计款项为78,890千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59,199千港元有所增加[17]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其他借贷为218,188千港元,与2023年3月31日的218,188千港元持平[17]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内,焦炭生产分类的资产为1,672,967千港元[60]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内,公司及未分配分类的资产为132,350千港元[60]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内,公司及未分配分类的负债为715,013千港元[60]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内,总资产为1,805,317千港元[60]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内,总负债为715,013千港元[60]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净值为1,674,220千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1,778,913千港元有所下降[92] - 公司在2023年9月30日的在建工程账面净值为1,672,967千港元,占物业、厂房及设备总账面净值的99.9%[92] - 公司应收一附属公司非控股股东款项为127,606千港元,全部为即期部分[95] - 截至2023年9月30日,集团确认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账款的亏损拨备为60,079,000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58,314,000港元有所增加[122][125] - 2023年9月30日,集团的其他应付账款及应计款项为78,890,000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59,199,000港元有所增加[130] - 截至2023年9月30日,集团的无抵押其他借贷总额为218,188,000港元,其中包括200,000,000港元的未支付合约利息[134] - 2023年9月30日,集团的其他借贷包括一名前任董事的贷款1,751,000港元及金岩和嘉一名董事的贷款3,195,000港元[135] - 公司于2023年9月30日的金融资产总额为130,888千港元,其中按摊销成本列账的金融资产为129,380千港元,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为1,508千港元[141] - 公司于2023年9月30日的金融负债总额为354,742千港元,全部为按摊销成本列账的金融负债[141] - 公司于2023年3月31日的金融资产总额为129,472千港元,其中按摊销成本列账的金融资产为127,964千港元,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为1,508千港元[143] - 公司于2023年3月31日的金融负债总额为338,608千港元,全部为按摊销成本列账的金融负债[143] - 公司于2023年9月30日的普通股数量为290,373,235股,较2023年3月31日的287,071,349股有所增加[137] - 公司于2023年9月30日的租赁负债付款为603千港元,较2022年6月30日的1,081千港元有所减少[140]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没有重大投资,且没有资产抵押[190][191][196]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资本负债率为44%,2023年3月31日为42%[200] 现金流情况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经营业务现金流出净额为4,146,000港元,而去年同期为现金流入1,612,000港元[25]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融资业务现金流入净额为447,000港元,而去年同期为现金流出2,205,000港元[25]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3,428,000港元,而去年同期为减少657,000港元[25] 业务运营 - 公司新经营资产至今未产生收入,对集团运营具重大影响[30] - 公司焦炉资产年产能不少于120万吨焦炭,但由于环保配套及副产品加工设施未完成,未能投入生产[153][155] - 报告期内公司未产生任何收入,前期收入为15,662,000港元,收入减少主要由于出售山西金岩和嘉能源有限公司[163][165] - 报告期内公司未录得毛损,前期间毛损为115,868,000港元,整体毛损率为739.8%[164][167] - 公司预计焦炉资产将在配套设施就绪后投入生产并恢复焦炭生产及经营业务[157][160] - 公司正在探讨过渡性经营安排,以满足客户短期供货需求,直至焦炉资产正式投产[159][161] - 报告期内公司焦炭贸易分类未产生收入,主要由于自2021年起焦炭贸易业务中断[170][174] - 公司煤炭相关附属分类报告期内未产生外部销售,前期间外部销售为15,662,000港元[172] - 煤炭相关附属分类在本报告期间没有外部销售,前期间外部销售为15,662,000港元[175] - 焦炭生产分类在本报告期间没有收入,主要由于金岩和嘉已于2023年3月30日完成出售[177][179] 会计准则与政策 - 公司已采纳所有与运营相关且自2023年4月1日起生效的新订及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36] - 公司尚未应用已颁布但尚未生效的新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并已开始评估其影响[37] - 公司于2022年12月19日决定将财年结束日期从12月31日更改为3月31日,2023年3月31日为新的财年结束日期[149] - 公司财政年度结算日由12月31日更改为3月31日,新结算日为2023年3月31日[151] 股东与股权 - 公司于2022年10月14日发行了3,301,886股普通股,每股发行价为0.212港元,用于结算财务顾问的部分专业费用[138] - 公司的购股期权计划于2023年3月28日到期,报告期内未授予新的期权[145][146] 债务与协议 - 公司于2018年12月31日与金岩电力、爱路恩济及能源科技签订债务转让协议,涉及金额约人民币365,826,000元(约411,627,000港元)[97] - 债务转让协议中,已转让债务按每年5%计息,债务受让方需在一年内偿还债务及应计利息[97] - 公司于2019年11月5日签订新框架协议,计划通过收购或认购能源科技的股份,持有其扩大后股本的50%以上[100] - 根据新框架协议,金岩电力、能源科技及GRG Huscoke计划将已转让债务金额从2018年6月30日的人民币402,303,000元更新至2019年6月30日的人民币448,087,000元[101] - 公司计划通过直接投资或并购基金收购能源科技超过50%的经扩大股本[105][106][107][108] - 能源科技将无条件转让目标公司不少于90%的股权给公司,目标公司拥有两座高7.1米、年产能合计不少于120万吨焦炭的焦炉[114][115] - 公司与能源科技及金岩电力签订建设合作协议,投资约6亿元人民币建设一座高7.1米、年产能至少60万吨的新焦炉[110][112] - 能源科技同意承担金岩电力及其关联方所欠金岩和嘉的所有应收款项及应收利息[111][112] - 公司预计在交易完成后将持有能源科技超过50%的经扩大股本[106][108] - 公司通过债务转移协议修改并补充了建设合作协议的条款,包括因事件采取的补救及赔偿行动[111][112] - 公司新子公司与金岩和嘉签订豁免协议,金岩和嘉将豁免新子公司剩余6000万元人民币的未偿余额[118] - 公司应收附属公司非控股股东的款项被分类为非流动资产,预计将通过其他非流动资产结算[114][115] - 山西和嘉国际能源有限公司通过抵销应付金岩和嘉的应收账款总额,获得能源嘉润的股权,导致新附属公司产生一笔应付金岩和嘉的未偿清结余,最终豁免至剩余人民币60,000,000元[119] 其他 - 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海外业务折算产生的兑换差额为77,610千港元,而2022年同期为4,047千港元[12] - 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全面收益/(开支)总额为99,378千港元,而2022年同期为31,056千港元[12] - 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应占期內亏损中,本公司拥有人为21,763千港元,非控股权益为5千港元[12]
和嘉控股(00704) - 2024 - 中期业绩
2023-11-30 19:04
财务表现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入为0港元,而去年同期为15,662,000港元[1] - 公司期内亏损为21,768,000港元,较去年同期的35,103,000港元有所减少[1]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流动负债净额为240,793,000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226,939,000港元有所增加[3]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非流动资产总额为1,675,728,000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1,780,421,000港元有所减少[3]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资产净额为1,090,304,000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1,188,982,000港元有所减少[4]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流动负债总额为370,382,000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356,604,000港元有所增加[3]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非流动负债总额为344,631,000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364,500,000港元有所减少[4]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现金及银行结存为487,000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601,000港元有所减少[3]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亏损为7.49港仙,较去年同期的10.93港仙有所减少[2]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全面亏损总额为99,378,000港元,较去年同期的31,056,000港元有所增加[2]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除税前的亏损为21,768千港元[18]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分类资产总计1,805,317千港元,分类负债总计715,013千港元[1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除税前的亏损为35,103千港元[1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分类资产总计1,910,086千港元,分类负债总计721,104千港元[19]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为11,543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87,185千港元大幅下降[20]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财务费用总计15,560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52,534千港元有所下降[22]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每股基本亏损为7.49港仙,较2022年同期的10.93港仙有所改善[26]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为21,763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31,370千港元减少[26]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净值为1,674,220千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1,778,913千港元有所下降[28]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应收一附属公司非控股股东款项为127,606千港元,与2023年3月31日的127,363千港元基本持平[29]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未派发任何中期股息[25]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无任何潜在摊薄普通股[27]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其他应付帐款及应计款项为78,890千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59,199千港元有所增加[43] - 公司于2023年9月30日的资产负债比率为44%,2023年3月31日为42%[72] - 公司于2023年9月30日的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达约923,014,000港元,2023年3月31日为1,011,367,000港元,每股资产净额约为每股股份3.75港元,2023年3月31日为每股股份4.14港元[73] - 公司于2023年9月30日的现金及银行结存约为487,000港元,2023年3月31日为601,000港元,其他借贷约为218,188,000港元,2023年3月31日为218,188,000港元[75] - 公司员工成本从12,407,000港元降至4,649,000港元,其中金岩和嘉部分占7,511,000港元[83]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员工人数从20人减少至16人,其中14人留驻香港[83] 会计政策与准则 - 公司已采纳自2023年4月1日起生效的所有新订及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但未对会计政策和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变动[12] - 公司尚未应用已颁布但尚未生效的新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正在评估其影响[13] 业务分类与运营 - 公司业务分为焦炭贸易、煤炭相关附属和焦炭生产三个分类,管理层独立监控各分类业绩以进行资源分配和表现评估[15]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未产生任何收入,主要由于山西金岩和嘉能源有限公司已于2023年3月30日完成出售[52] - 公司焦炉资产因未完成环保配套及副产品加工设施的建设,尚未开始投入生产,导致报告期间内未录得任何收入[48] - 公司预计焦炉资产将在配套设施就绪后开始投入生产并恢复原有焦炭生产及经营业务[49] - 公司展望下半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期向好,房地产及基建需求改善有助提振焦炭需求,焦炭行业有望走出下行周期低谷[50] - 公司在本报告期间没有焦炭贸易分类收入,且连续两个报告期间没有焦炭贸易的分类业绩,主要由于自2021年起焦炭贸易业务中断[56] - 公司在本报告期间没有外部销售,前期间为15,662,000港元,且本报告期间没有产生分类业绩,前期间为分类亏损约69,640,000港元,减少主要由于金岩和嘉已于2023年3月30日完成出售[58] - 公司在本报告期间没有焦炭生产分类的收入和业绩,主要由于金岩和嘉已于2023年3月30日完成出售,且新焦炉资产仍未开始投入生产[59] - 公司在本报告期间的管理费用约为17,751,000港元,前期间为53,231,000港元,减少与收入减少一致[61] - 公司在本报告期间的财务费用约为15,560,000港元,前期间为52,534,000港元,减幅主要由于金岩和嘉已于2023年3月30日完成出售[62] - 公司在本报告期间录得期内亏损约为21,768,000港元,前期间为35,103,000港元,减少主要由于金岩和嘉已于2023年3月30日完成出售[63] 并购与合作协议 - 公司计划通过并购框架协议收购能源科技超过50%的扩大后股本[36] - 公司计划通过建设合作协议委托能源科技建设一座年产至少60万吨的新焦炉,总投资金额约为712,560,000港元[38] - 公司通过债务转移协议,能源科技承担金岩电力及其关联方所欠金岩和嘉的所有应收帐款及应收利息[39] - 能源科技将无条件转让目标公司不少于90%股权予公司,目标公司拥有两座高7.1米,年产能合共不少于120万吨焦炭的顶装式焦炉[40] - 山西和嘉将以抵销应付金岩和嘉的应收帐款总额的代价,获得能源嘉润的股权[41] - 新附属公司与金岩和嘉订立豁免协议,金岩和嘉将豁免新附属公司未偿清结余至剩余人民币60,000,000元[42] 税务与股息 - 公司与中国业务相关的所得税拨备按25%的适用税率计算[24]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未派发任何中期股息[25] 财务年度变更 - 公司财政年度结算日由12月31日更改为3月31日,紧随后财政年度结算日为2023年3月31日[44] 融资计划 - 公司计划通过公开发售筹集约121,700,000港元,但最终决定终止该计划[86][87] - 公司与华亨投资有限公司签订可换股债券协议,计划发行本金总额为154,000,000港元的可换股债券,但最终终止[88][89] - 公司与华亨投资有限公司再次签订可换股债券协议,计划发行本金总额为200,000,000港元的可换股债券,但未获股东批准[90][91] 董事会与管理层 - 公司董事会主席赵旭光先生同时兼任行政总裁,董事会认为此安排有利于确保领导一致性和决策效率[94][95] - 公司董事会感谢股东、业务伙伴、客户、供应商及银行企业的支持[101] - 公司董事会感谢全体员工的努力和贡献[101] - 公司提醒股东及有意投资者在买卖公司证券时需审慎行事[101] - 公司董事会成员包括执行董事赵旭光(主席)及王义军,非执行董事黄少雄、黄文鑫、姜建生及滕佂辉,以及独立非执行董事林开利、杜永添及王维新博士[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