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友智造科技(00726)

搜索文档
日元贬值提振汽车出口,日股刷新历史新高
凤凰网· 2025-08-18 13:17
日本股市表现 - 日经225指数上涨0 95%至43789 19点创历史新高 [1] - 东证指数上涨0 68%至3128 89点同样创历史新高 [1] - 年初至今日本股市反弹市场对国内企业前景乐观情绪重燃 [3] 行业及公司表现 - 汽车行业集体上涨丰田汽车和本田汽车分别上涨1 58%和1 22% [4] - 迅销(优衣库母公司)上涨1 44%是对日经指数提振最大的单个股票 [3] - 银行类股集体下跌日股银行类股指数下跌1 45%三菱UFJ金融集团跌1 96%三井住友金融集团跌1 78% [5] 影响因素 - 日元兑美元下跌0 2%走软提振出口型股票海外利润汇回价值增加 [5] - 美国道琼斯指数上周五创盘中新高提振市场风险偏好支撑日本股市 [5] - 外国投资者预计将继续购买日本股票 [3]
筑友智造科技(00726) - 补充公告
2025-08-15 19:04
香 港 交易 及 結 算 所 有限 公 司 及 香港 聯 合 交 易 所有 限 公 司 對 本公 告 之 內 容概 不 負 責, 對 其 準 確 性或 完 整 性 亦不 發 表 任 何 聲明 , 並 明 確 表示 概 不 對 因本 公 告 全部 或 任 何 部 分內 容 而 產 生或 因 倚 賴 該 等內 容 而 引 致 之任 何 損 失 承擔 任何責任。 DIT GROUP LIMITED 築 友 智 造 科 技 集 團 有 限 公 司 ( 於百慕達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 (股份代號:726) 築友智造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主席兼執行董事 郭衛強 香港,二零二五年八月十五日 茲 提 述 本 公 司 截 至 二 零 二 四 年 十 二 月 三 十 一 日 止 年 度 的 年 報(「年 報」)。 除 文義另有所指外,本公告所用詞彙具有年報所界定之相同涵義。 誠 如 年 報 所 披 露 , 認 購 事 項 的 未 動 用 所 得 款 項 約 為 83.3 百 萬 港 元 。 就 於 二 零 二 三 年 十 二 月 三 十 一 日 的 認 購 事 項 未 動 用 所 得 款 項 淨 額 83.9 百 萬 港 元 而 言 ...
筑友智造科技发盈警,预期中期股东应占净亏损约2.69亿港元 同比增加
智通财经· 2025-08-12 19:05
财务表现 - 公司预期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拥有人应占净亏损约2.69亿港元 较2024年同期净亏损1.705亿港元扩大57.8% [1] - 亏损扩大主要因收入减少约78%及各项业务毛利率下降 [1] - 坏账准备增加进一步加剧亏损 [1] 业务运营 - 销售预製装配式建筑组件与装饰及园林景观服务收入大幅减少约78% [1] - 工厂产能利用率下降导致单位固定成本上升 [1] - 装饰及园林业务已暂停承接新订单 [1] 市场环境 - 严峻市场环境持续对上半年业绩带来压力 [1] - 不同业务活动毛利率普遍下降 [1]
筑友智造科技(00726.HK)预期中期拥有人应占净亏损约2.69亿港元
新浪财经· 2025-08-12 19:05
财务表现 - 公司预期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公司拥有人应占净亏损约269,000,000港元 较上年同期净亏损170,487,000港元扩大57.8% [1] - 净亏损主要归因于收入减少及毛利率下降 同时坏账准备增加 [1] 收入与业务 - 预制装配式建筑组件与装饰及园林景观服务的收入减少约78% [1] - 因装饰及园林业务调整 公司暂停承接新订单 [1] 经营环境与成本 - 严峻的市场环境导致各项业务的毛利率下降 [1] - 工厂产能利用率下降 营收下降及单位固定成本上升 [1]
筑友智造科技(00726)发盈警,预期中期股东应占净亏损约2.69亿港元 同比增加
智通财经网· 2025-08-12 19:03
业绩预期 - 公司预期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拥有人应占净亏损约2.69亿港元 较2024年同期净亏损1.705亿港元扩大57.8% [1] - 预期净亏损主要归因于收入减少及毛利率下降 [1] 收入表现 - 预制装配式建筑组件与装饰及园林景观服务收入减少约78% [1] - 工厂产能利用率下降导致营收下降及单位固定成本上升 [1] - 装饰及园林业务调整暂停承接新订单 [1] 盈利能力 - 不同业务活动产生的毛利率减少 [1] - 严峻市场环境导致各项业务毛利率下降 [1] 资产质量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坏账准备增加 [1]
筑友智造科技(00726) - 盈利警告
2025-08-12 18:51
香 港 交易 及 結 算 所 有限 公 司 及 香港 聯 合 交 易 所有 限 公 司 對 本公 告 之 內 容概 不 負 責, 對 其 準 確 性或 完 整 性 亦不 發 表 任 何 聲明 , 並 明 確 表示 概 不 對 因本 公 告 全部 或 任 何 部 分內 容 而 產 生或 因 倚 賴 該 等內 容 而 引 致 之任 何 損 失 承擔 任何責任。 DIT GROUP LIMITED 本 公 告 由 築 友 智 造 科 技 集 團 有 限 公 司(「 本 公 司 」, 連 同 其 附 屬 公 司 統 稱 為 「 本 集 團」)根 據 香 港 聯 合 交 易 所 有 限 公 司 證 券 上 市 規 則 第 13.09 條 及 香 港 法 例第571章證券及期貨條例第XIVA部項下之內幕消息條文而刊發。 本公司董事會(「董事會」)謹此通知本公司股東(「股東」)及有意投資者,基 於 對 本集 團 於 截 至 二零 二 五 年 六月 三 十 日 止 六個 月 之 未 經 審核 綜 合 管 理賬 目 之 初步 評 估 及 審 閱, 與 截 至 二零 二 四 年 六 月三 十 日 止 六 個月 本 公 司 擁有 ...
筑友智造科技(00726) - 截至二零二五年七月三十一日止月份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4 16:31
股份發行人及根據《上市規則》第十九B章上市的香港預託證券發行人的證券變動月報表 截至月份: 2025年7月31日 狀態: 新提交 致: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公司名稱: 築友智造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呈交日期: 2025年8月4日 I. 法定/註冊股本變動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 不適用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註1) | |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0726 | 說明 | | | | | | | | | | 法定/註冊股份數目 | | | 面值 | | 法定/註冊股本 | | | 上月底結存 | | | 6,250,000,000 | HKD | | 0.4 HKD | | 2,500,000,000 | | 增加 / 減少 (-) | | | 0 | | | HKD | | 0 | | 本月底結存 | | | 6,250,000,000 | HKD | | 0.4 HKD | | 2,500,000,000 | 本月底法定/註冊股本總額: HKD ...
筑友智造科技(00726)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2 17:06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已发行普通股3,101,095,730股,每股面值0.40港元[13][14] - 公司定位为领袖型智慧建筑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及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创新型高科技企业[19][20] -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装配式混凝土制造、智能园林服务和智能装饰服务[19][20] - 公司在全国拥有19家自营装配式建筑工厂及数家加盟工厂[19][20] - 公司致力于全国战略布局,推动建筑工业化、信息化和技术化[21] - 公司目标是打造中国最大的建筑行业现代化运营平台[22] - 公司目前为中国约600万平方米在建项目提供服务[22] - 公司已服务全国工程项目施工面积约600万平方米[23] 重要日期安排 - 2024年全年业绩公布日期为2025年3月26日[14][15] - 2025年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期间为5月15日至5月20日[14][15] - 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于5月20日举行[14][15] 公司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约3.74亿港元,同比减少约56.9%;毛利约950万港元,同比减少约81.0%;归属母公司净亏损4.645亿港元[34][38] - 2024年公司收入373,990千港元,较2023年的867,161千港元下降56.9%;毛利9,461千港元,较2023年的49,872千港元下降81.0%;净亏损494,158千港元,较2023年的330,234千港元增加49.6%[5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现金33,254千港元,较2023年的34,007千港元下降2.2%;总资产5,489,993千港元,较2023年的6,334,141千港元下降13.3%;总负债3,471,457千港元,较2023年的3,778,499千港元下降8.1%[59] - 2024年集团销售收入约3.74亿港元,同比减少约56.9%;毛利约950万港元,同比减少约81.0%;归属母公司净亏损约4.645亿港元,同比增加约47.1%[66][69] - 2024年销售成本约3.645亿港元,较2023年的约8.173亿港元下降[130][133] - 2024年毛利约950万港元,较2023年的约4990万港元减少约4040万港元,毛利率从2023年的5.8%降至2.5%[134][138] - 2024年其他收入约50万港元,较2023年的约220万港元减少约170万港元[135][139] - 2024年其他亏损净额约4730万港元,主要包括出售物业等亏损约2870万港元、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亏损约1480万港元和逾期利息约160万港元[136][140] - 2024年销售及分销开支约3790万港元,较2023年的约6740万港元下降[137][141] - 2024年行政开支约2.063亿港元,较2023年的约1.67亿港元增加23.6%[143][147] - 2024年融资成本约8790万港元,主要为借贷利息开支[144][148] - 2024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640万港元,较2023年的约930万港元减少,流动比率为0.7(2023年为0.8),借贷约16.797亿港元(2023年约17.275亿港元),净借贷比率为86.0%(2023年为67.9%)[145][14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银行借贷一年内到期9.59656亿港元,一年以上但未超两年3.22556亿港元,两年以上但未超五年3.97438亿港元[15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租赁负债一年内到期为0,一年以上但未超两年为0,两年以上但未超五年为0[15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债务总额16.7965亿港元,应付利息6197.2万港元,净债务17.35187亿港元,权益总额20.18536亿港元,净借贷比率86.0%[156]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任何股息(2023年:无)[158][16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雇员总数为321人(2023年:493人),其中318人(2023年:489人)在内地工作,3人(2023年:4人)在香港工作[168][17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面临诉讼索偿总额约为人民币5.73612亿元(相当于6.19425亿港元),2023年为人民币2.65393亿元(相当于2.92863亿港元)[179][182]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全年新签转型升级和新业务订单1.5亿元,占比30%,同比增加23个百分点[37][39] - 风电塔筒领域签订合同7432万元[37][39] - 海外业务承接首单海外MIC业务,总金额4200万元;获得海外直供PC构件项目首单1363万港元[40][43] - 全国布局19家PC工厂及1家装配式装饰产业园,设计总产能达134万立方米[41][43] - 过去一年全品类销售合同额约为5亿元[41][43] - PC构件产量约14.5万立方米,销量约16.7万立方米[41][43] - 2024年累计新签合同5.0亿元,新签转型升级和新业务订单1.5亿元,占比30%,同比增加23个百分点;新签央国企订单金额1.6亿元,占比32%,同比增加1个百分点[68][71] - 2024年装配式PC构件销售合同额约4.29亿元,同比减少约73%;产量约14.5万立方米,同比减少约51.4%;销量约16.7万立方米,同比减少约43.1%[73][75] - 2024年筑友集团承接首单海外FULL - MIC业务0.42亿元,获得海外直供PC构件项目首单1363万港元[72][74] - 2024年全年签订风电塔筒合同7432万元[72][7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在全国布局19家PC工厂及一家装配式装饰产业园,设计产能达134万立方米[73][75] 行业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建筑行业建筑面积13,680百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0%;房地产开发企业住房建筑面积7,330百万平方米,下降12.7%;住宅建筑面积5,130百万平方米,下降13.1%;新住房建筑面积740百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3.0%[60] - 2024年全国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约750百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60][61] - 2024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970百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2.9%;新住房建筑面积740百万平方米,下降23%[61] - 2023年中国交通建设新签海外合同额319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7.5%;2024年为3597亿元,同比增长12.5%;海外收入占比逐渐提升至约20%[62] - 2023年中国建筑新签海外合同额1860亿元,2024年为2110亿元;海外基础设施新签合同额14149亿元,同比增长21.1%[62] - 2024年中国交建海外业务新签合同3597亿元,同比增长12.5%;海外收入占比逐步提升至约20%[64] - 2024年中国建筑境外新签合同额为2110亿元,境外基础设施新签合同额为14149亿元,同比增长21.1%[64] 公司未来发展策略 - 2025年公司将紧扣技术集成应用服务企业定位,发挥专利优势,打造设计施工一体化标杆,推广RIFF体系,形成“交钥匙”产业链体系[50] - 2025年公司将以订单增长为核心,海外业务探索为第二增长极,深化战略客户合作,探索多元化市场[51][54] - 2025年公司将强化财务安全与内部管理,推动转型升级与新业务拓展,应对成本挑战,稳固并提升市场地位[52][54] - 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需达30%,2030年提升至40%,建筑行业碳排放占全国总量的51.3%,行业规模有望突破万亿级[88][89] - 2025年陆上风电装机目标60GW,公司与金风科技等合作开发「混塔EPC」模式,提升单项目利润率至18%[91][94] - 针对深圳等城市装配率强制要求,推广产品包降低综合成本20%[92][95] - 联合安徽水利院开发模块,降低河道治理成本30%[93][96] - 依托40万业主资源推出套餐,目标转化率5%[97][100] - 推广装配式农房产品包,单套成本降低20%[98][101] - 拓展新基建领域,提升产能利用率至80%[98][102] - 东南亚聚焦印尼500万套保障房需求,输出MIC技术[116][118] - 非洲响应30%装配式化政策,布局肯尼亚“游牧式移动工厂”[116][118] - 公司绑定央企资源,深化与中建、中核建等合作承接大型基建项目[114][117] - 公司引入中能建、铁建投等战略投资者,优化资产负债率[114][117] - 公司采用“国内工厂+海外工厂”双生产模式,海外出口以MIC组装房屋为主[122][126] - 公司通过“技术入股+本地代工”模式降低重资产投入[122][126] - 公司将继续联合广联达研发数字化产品SaaS软件,打造装配式建筑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110][112] 公司荣誉与资质 - 惠州工厂获“绿色和可持续贡献”和“宜居城市建设”两项奖[42] - 南京工厂获“南京智能建造试点企业”称号[42] - 筑友集团连续7年上榜「2024年中国房地产产业链战略诚信供应商TOP10」[87] - 筑友智能获评湖南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6] 公司研发与技术成果 - 公司研发的RIFF体系等产品获国家专利,将加速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105][107] - 构件生产误差率控制在<0.5mm,可降低返工成本[109][111] - 公司依托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核心环节科技创新和集成,实现建筑质量、工期和成本全面升级[109][111] 公司资金使用情况 - 2021年11月19日公司向广联达(香港)软件有限公司发行3亿股新股,每股认购价0.96港元,较认购协议日期收市价溢价约33.33%,所得款项净额约2.875亿港元,9000万港元用于建筑业数字化及软件开发,其余用于营运资金等[151] - 数字化及软件开发所得款项净额9000万港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动用670万港元,未动用8330万港元,预期2025年12月31日动用[152] - 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所得款项净额1.975亿港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全部动用[152] 公司其他情况 - 2024年整体经营费用较年初平均减少335万/月,采购降本率2.63%[78][84] - 完成5个项目资产盘活,佛山工厂签订股权架构协议[77][8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并无持有重大投资,年内亦无重大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事项[167][17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无重大或然负债[176][18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无重大资产抵押予银行作担保,除综合财务报表附注28所披露者[177][181] - 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生对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的诉讼、仲裁[178][182] - 公司已采纳购股期权计划激励董事及合资格雇员[170][174] - 董事及五名最高薪酬人士酬金详情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12及10[170][175] 公司管理层信息 - 郭卫强47岁,2019年9月17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在CCRE集团服务超20年[184][185][189] - 王玉平50岁,2025年3月10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有超25年财务管理经验[192][193][196] - 王俊44岁,2019年9月17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有逾20年房地产及资本市场经验[194][197] - 郭建峰44岁,2022年1月7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有超16年数字建造经验[198] - 郭卫强2001年获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士学位,2009年获武汉大学硕士学位,2011年获香港大学深造文凭[186][190] - 王俊2002年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士学位,2011年获香港科技大学硕士学位[198]
筑友智造科技(00726)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6 22:0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1991年2月28日在百慕达注册成立,1991年7月25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8] - 公司最终控股股东为胡葆森先生(截至2024年12月31日)[10]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为8.67161亿港元,较2023年的3.7399亿港元下降56.9%[2] - 2024年公司毛利为946.1万港元,较2023年的4987.2万港元下降81.0%[2] - 2024年公司年度亏损为4.94158亿港元,较2023年的3.30234亿港元增加49.6%[2] - 2024年公司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3.15733亿港元,较2023年的4.64536亿港元减少47.1%[2] - 2024年公司非控股权益应占亏损为145.01万港元,较2023年的296.22万港元增加104.3%[2] - 2024年公司经营亏损为4.06502亿港元,较2023年的3.0022亿港元增加[3] - 2024年公司融资成本为8793.5万港元,较2023年的6553万港元增加[3] - 2024年公司年度全面亏损总额为5.39149亿港元,较2023年的3.66563亿港元增加[5] - 2024年公司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亏损为14.98港仙,较2023年的10.18港仙增加[5] - 2024年公司资产净值为20.18536亿港元,较2023年的25.55642亿港元减少[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产生亏损4.94158亿港元[13]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负债超出流动资产7.93249亿港元[13]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借贷为9.59656亿港元,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仅为643.5万港元[1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未能偿还商业银行借贷共1.98108亿港元及应付利息2067.9万港元[14] - 2024年12月31日,因违约事件,借贷3.6008亿港元须贷款人要求时即时偿还[14] - 2024年12月31日,预定还款日期一年内的银行借贷为1.52278亿港元,原到期日超2024年12月31日的非流动部分2.0781亿港元重新分类为流动负债[14] - 2024年12月31日,供应商及银行就约6.19425亿港元逾期应付款项及借款向集团提起多项诉讼[15] - 2024年12月31日后,集团已偿还108万港元[15] - 2024年公司收入为373,990千港元,2023年为867,161千港元,同比下降56.87%[20] - 2024年融资成本为87,935千港元,2023年为65,530千港元,同比增长34.19%[21] - 2024年年度所得税抵免总额为(279)千港元,2023年为(35,516)千港元,同比减少99.21%[23] - 2024年本公司拥有人所占综合亏损为(464,536)千港元,2023年为(315,733)千港元,同比扩大47.13%[28] - 2024年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3,101,096千股,2023年为3,101,207千股[28] - 2024年每股基本亏损为(14.98)港仙,2023年为(10.18)港仙,同比扩大47.15%[28] - 2024年和2023年每股摊薄亏损等于各自的每股基本亏损,计算未考虑购股权影响[29] - 2024年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及预付款项账面值20.15042亿港元,减值拨备后为17.22876亿港元,2023年分别为24.04069亿港元和21.65866亿港元[30] - 2024年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账面值16.12263亿港元,2023年为18.47914亿港元[3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销售收入约3.74亿港元,同比减少约56.9%[3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毛利约950万港元,同比减少约81.0%,归属母公司净亏损约4.645亿港元,同比增加约47.1%[37] - 2024年公司收入约374.0百万港元,较2023年的约867.2百万港元减少约56.9%[61] - 2024年销售成本约364.5百万港元,2023年约817.3百万港元[62] - 2024年毛利约9.5百万港元,较2023年的约49.9百万港元减少约40.4百万港元,毛利率从2023年的5.8%降至2024年的2.5%[63] - 2024年其他收入约0.5百万港元,较2023年的约2.2百万港元下降约1.7百万港元[64] - 2024年其他亏损净额约为47.3百万港元[65] - 2024年销售及分销开支约为37.9百万港元,2023年约67.4百万港元[66] - 2024年行政开支约206.3百万港元,较2023年的约167.0百万港元增加23.6%[67] - 2024年融资成本约87.9百万港元[68] - 2024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项目约为6.4百万港元,流动比率为0.7;借贷约1,679.7百万港元,净借贷比率为86.0%[6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产生亏损4.94158亿港元,流动负债超出流动资产7.93249亿港元[80]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借贷为9.59656亿港元,现金及现金等价项目仅为643.5万港元[8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未能偿还商业银行借贷共1.83456亿元人民币(相当于1.98108亿港元)及应付利息共1915万元人民币(相当于2067.9万港元)[80] - 2024年12月31日,因违约事件,公司借贷3.33456亿元人民币(相当于3.6008亿港元)须贷款人要求时即时偿还,其中1.41016亿元人民币(相当于1.52278亿港元)为一年内银行借贷,1.9244亿元人民币(相当于2.0781亿港元)重新分类为流动负债[80] - 2024年12月31日,供应商及银行就约5.73612亿元人民币(相当于6.19425亿港元)逾期应付款项及借贷向公司提起诉讼[81] 税收相关信息 - 中国内地附属公司适用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部分附属公司适用15%优惠税率[24] - 香港合资格集团实体首200万港元溢利按8.25%缴税,超过部分按16.5%缴税[25] 股息分配情况 - 董事不建议派发2024年及2023年股息[26]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2024年及2023年年度股息[70] 行业市场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建筑业施工面积136.8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0%,房屋新开工面积7.4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3%[35] - 2024年全国装配式建筑新开工面积约7.5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35] - 2024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9.7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2.9%[35] - 中国交建2023年海外业务新签合同3197亿元,同比增长47.5%,2024年增长至3597亿元,同比增长12.5%,海外收入占比约20%[36] - 中国建筑2023年海外业务新签合同1860亿元,2024年境外新签合同额为2110亿元,境外基础设施新签合同额为14149亿元,同比增长21.1%[36] 公司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累计新签合同5.0亿元,全部为外部订单;新签转型升级和新业务订单1.5亿元,占比30%,同比增加23个百分点;新签央国企订单金额1.6亿元,占比32%,同比增加1个百分点[38] - 2024年承接首单海外FULL - MIC业务0.42亿元,获得海外直供PC构件项目首单1363万港元,全年签订风电塔筒合同7432万元,新签长沙嘉园美宅项目乡墅业务订单2个[3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全国布局19家PC工厂及一家装配式装饰产业园,设计产能达134万立方米;2024年装配式PC构件销售合同额约4.29亿元,同比减少约73%;产量约14.5万立方米,同比减少约51.4%;销量约16.7万立方米,同比减少约43.1%[40] 公司经营管理成果 - 2024年完成海控筑友等5个项目资产盘活,佛山工厂签订股权架构协议;整体经营费用较年初平均减少335万/月[41] - 2024年完成15项制度的修订和新增,实现采购降本率2.63%;梳理11类三级授权428项关键事项[41] - 惠州工厂获“绿色和可持续贡献”及“宜居城市建筑”两项大奖;南京工厂获“南京市智能建造试点企业”称号;筑友智能获评湖南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集团连续7年上榜“2024年中国房地产产业链战略诚信供应商TOP10”[41][42][43] 公司业务发展策略 - 2025年风电混塔业务与金风科技等合作,提升单项目利润率至18%[45] - 工业上楼业务推广标准化产品包,复制长沙项目经验,降低综合成本20%[46] - 水利工程业务联合安徽水利院开发模块,突破技术,降低河道治理成本30%[46] - 存量改造业务依托40万业主资源,推出套餐,目标转化率5%;装配式农房单套成本降低20%;新基建布局提升产能利用率至80%[47] - 集团构件生产误差率控制在<0.5mm,降低返工成本[51] - 东南亚地区聚焦印尼500万套保障房需求,输出MIC技术[55] - 非洲地区响应30%装配式化政策,布局肯尼亚“游牧式移动工厂”[55] - 集团坚持“科技领先”,注重研发投入,加强装配式建筑前沿技术研究[48] - 集团主持国家级重点研发项目,研发RIFF体系等产品并获国家专利[49] - 集团拥有数字化管理系统,实践“家智造”战略,升级建筑质量、工期和成本[51] - 国内市场绑定国央企资源,通过EPC联合体模式承接大型基建项目,引入战略投资者[53] - 国际市场产品定位为别墅等低多层技术产品,采用产品聚焦战略,开展海外贸易业务[54] - 已有中核建、中国电建、中建二局与公司对接,希望进行全方位装配式建筑技术输出[57] - 公司采用“国内工厂+海外工厂”双重生产模式,通过“技术入股+本地代工”降低重资产投入[58] 公司证券交易及业绩披露相关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7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后,无重大事件[77] - 公司已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3所载标准守则作为董事证券交易行为守则,全体董事确认该年度全面遵守规定标准[75]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已审阅公司2024年度经审核年度业绩,认为业绩根据相关会计准则编制[82] - 公司2024年经审核年度业绩公告已在联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刊发,2024年年报将适时寄发股东并在两网站刊发[83] 公司债务协商情况 - 公司正与供应商磋商修订逾期应付款项还款时间表,并积极开展和解安排[17]
筑友智造科技(00726)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16 17:30
财务表现 - 公司2024年上半年销售收入约为2.353亿港元,同比减少约54.7%[1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毛利约为300万港元[1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净亏损约为1.705亿港元[1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销售收入约为2.353亿港元,同比减少约54.7%[1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毛利约为300万港元,归属于母公司净亏损约为1.705亿港元[1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装配式PC构件的销售合同额约为人民币3.24亿元,同比减少约37.8%[1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PC构件产量约为7.97万立方米,同比减少约49%[1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PC构件销量约为9.29万立方米,同比减少约40%[1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已签订第三方预制构件销售合同额共计约人民币659.2百万元,总体积155,794立方米[25] - 公司2024年上半年预制装配式建筑组件销售收入按地区划分,合肥和淮安地区收入最高,分别为63,428千港元和25,948千港元[25]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来自第三方的销售收入为173,072千港元,来自关联方的销售收入为28,021千港元,合计201,093千港元[26] - 公司收入从2023年上半年的519,600,000港元减少至2024年上半年的235,300,000港元,降幅达54.7%[36] - 预制装配式建筑组件销售收入从2023年上半年的393,700,000港元减少至2024年上半年的201,100,000港元,降幅达48.9%[36] - 装饰和园林服务收入从2023年上半年的110,800,000港元减少至2024年上半年的25,900,000港元,降幅达76.6%[36]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录得亏损185,100,000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06,000,000港元亏损增加74.6%[4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收入为235,289千港元,同比下降54.7%[126] - 2024年上半年经营亏损为141,663千港元,同比扩大135.3%[126] - 2024年上半年期间亏损为185,064千港元,同比扩大74.5%[126]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毛利率为1.3%,同比下降11.9个百分点[126] - 公司2024年上半年销售及分销开支为22,185千港元,同比下降41.1%[126]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行政开支为91,281千港元,同比增加31.6%[126] - 公司2024年上半年金融资产减值亏损为23,554千港元,同比增加86.9%[126]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期间亏损为185,064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06,033千港元有所增加[127]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的全面亏损总额为195,932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201,481千港元略有减少[127]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总收入为235,289千港元,同比下降54.7%,其中预制装配式建筑组件收入为201,093千港元,同比下降48.9%[147] - 装饰和园林绿化服务收入为25,932千港元,同比下降76.6%[147] - 租金收入为4,124千港元,同比下降49.3%[147]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入为493千港元,同比下降34.3%,其中银行存款利息收入为39千港元,同比下降87.5%[148]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融资成本为43,041千港元,同比增加0.2%[15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为360千港元,同比下降87.4%[156]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亏损为5.50港仙,同比扩大71.3%[16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费用为58,009千港元,同比下降5.5%[164] 订单与市场拓展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央国企订单增加额1.52亿元,占订单总额42%[1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新签风电塔筒订单0.74亿元,占订单总额20%[1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与央企签署香港Full-MiC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深耕香港市场[1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与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地企业加强交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拓展海外市场[10] - 公司与国资企业累计签约13个项目,合同总额达人民币1.52亿元[15] - 新开拓的风电塔筒业务成功签约2个新项目,合同额总计约人民币0.74亿元[15] - 新开拓的海外MIC业务成功签约1个项目,合同额总计约人民币0.09亿元[15] - 新开拓的光伏发电基座业务成功签约1个项目,合同额总计约人民币0.09亿元[15] - 公司计划加速转型升级,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加快海外MIC订单落地,并深入挖掘农村自建房市场潜力[12] - 公司将继续深化技术创新与业务转型,完成MIC房屋技术的全面积累,提升海外独立供应能力[21] - 公司计划探索设备+技术输出的轻资产业务模式,以全螺栓连接等新技术为突破口,进入自建房市场[21] 技术创新与研发 - 公司成功立项自主研发的密拼预应力双向叠合楼盖碳减排技术研究项目,并入选2023年河南省住房城乡建设科技计划项目[11] - 公司联合东南大学编制的CECS规程《边缘叠合机板技术规程》正式发布,标志着边缘叠合楼板技术从研发走向规模化工程应用阶段[11] - 公司受邀参加第二十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展示在RIFF体系、智能建造、绿色低碳等方面的创新成果[11] - 公司将持续推动RIFF技术体系的集成与应用,通过技术创新加速战略转型进程[12] - 公司自主研发的“密拼预应力双向叠合楼盖碳减排技术研究项目”成功立项,入选河南省住房城乡建设科技计划项目[18] - 公司联合东南大学编制的CECS规程《边缘叠合楼板技术规程》正式发布,标志着边缘叠合楼板技术从研发走向规模化的工程应用阶段[18] - 公司计划2024年下半年全面推行新型大跨度预应力送合楼盖及干湿混合连接高效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RIFF体系)的落地应用[22] - 公司通过优化制造管理平台与线上采购商城,构建产品分析模型以强化数据驱动的决策能力[22] 资产与负债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流动比率为0.7,较2023年12月31日的0.8有所下降[44]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净负债权益比率为73.8%,较2023年12月31日的67.9%有所上升[44]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0,500,000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9,300,000港元有所增加[44]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市值为555,100,000港元,基于每股0.179港元的收盘价[45] - 公司净借贷比率为73.80%[81],较去年同期的67.9%有所上升[82] - 公司贷款及租赁负债的还款年期分布:一年内1,336,729千港元,一年以上但未超过两年267,235千港元,两年以上但未超过五年113,794千港元[83]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非流动资产总额为3,870,129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995,766千港元有所下降[131]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流动负债净值为-1,036,201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500,194千港元有所恶化[131]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资产净值为2,355,182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555,642千港元有所减少[132]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0,479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9,286千港元有所增加[131]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存货为113,543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38,502千港元有所减少[131]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为1,888,602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165,866千港元有所减少[131]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借贷为1,336,729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886,224千港元有所增加[131]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经营所得现金为31,274千港元,同比下降12.7%[136] - 公司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58,057千港元,主要由于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支出增加至68,315千港元[136] - 公司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6,935千港元,主要由于借贷款项增加至177,352千港元[136] - 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2,950千港元,较期初减少11,323千港元[136]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产生亏损185,064千港元,流动负债超出流动资产1,036,201千港元[139] - 公司未能按期偿还银行借贷108,293千港元,导致598,497千港元借贷需在贷款人要求时即时偿还[139] - 公司成功延长288,843千港元借款的还款时间,并正与银行及金融机构磋商重续或延长现有借贷[139] - 公司正与供应商磋商修订还款时间表,以解决313,069千港元的逾期应付款项诉讼[139] - 公司计划通过增加预制装配式建筑构配件及装饰服务销售、加快贸易应收款项回收等措施改善财务状况[141] - 公司预计在未来12个月内将有足够营运资金履行到期财务责任,但实现计划仍存在重大不确定性[141]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净值为5.06亿港元,作为3.30亿港元借贷的抵押品[16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使用权资产余额为845,214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865,938千港元下降2.4%[166] - 公司投资性房地产余额为15,689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6,063千港元下降2.3%[167] - 公司对联营公司的投资净值为183,101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92,974千港元下降5.1%[167] - 公司持有的非上市权益工具公允价值为40,004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0,289千港元下降0.7%[17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存货总额为113,543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38,502千港元下降18.0%[175] - 公司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及预付款项总额为2,142,283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404,069千港元下降10.9%[176]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额为10,479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9,286千港元增长12.8%[182] - 受限制现金因诉讼冻结,截至2024年6月30日为27.5百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4.7百万港元有所增加[183] - 贸易应付款项总额在2024年6月30日为1,847,914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651,126千港元有所增加[186] - 银行借贷总额在2024年6月30日为1,628,626千港元,其中非即期借贷的即期部分为330,424千港元[191] - 公司未能按预定还款日期偿还多项商业银行借贷,总额为人民币98,337,000元(相当于108,293,000港元),导致部分借贷需在贷款人要求时即时偿还[194] - 递延所得税资产在2024年6月30日的结余为112,868千港元,较2023年6月30日的76,419千港元有所增加[196] - 递延所得税负债在2024年6月30日的结余为14,755千港元,较2023年6月30日的13,443千港元有所增加[197] 员工与组织 - 公司员工总数为450人,较去年同期的493人有所减少,离职率约为9%[86] - 员工年龄分布:31-40岁245人,41-50岁81人,51岁或以上46人[86] - 员工学历分布:学士164人,大专130人,中学或以下142人[87] 股东与股权 - 郭衛強先生持有公司股份2,930,000股,占已發行股本的0.77%[107] - 嘉耀(國際)投資有限公司持有公司股份1,468,835,000股,占已發行股本的47.37%[110] - 嘉峰(國際)投資有限公司持有公司股份1,778,335,000股,占已發行股本的57.34%[110] - 胡葆森先生持有公司股份2,023,902,425股,占已發行股本的65.27%[111] - 有道發展國際(香港)有限公司持有公司股份1,624,345,000股,占已發行股本的52.38%[111] - 廣聯達(香港)軟件有限公司持有公司股份300,000,000股,占已發行股本的9.67%[111] - 公司法定股份数目在2024年1月1日及2024年6月30日均为6,250,000,000股,已发行股份数目为3,101,095,730股[200] 其他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房地产新开工面积3.8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3.7%[1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5.25万亿元,同比下降10.1%[10] - 公司累计专利授权1,973项,已投产厂房年预计产能合计860亩,厂房面积合计1,922平方米[30] - 公司计划将287,500,000港元的认购款项净额用于建筑相关数字化及软件开发(90,000,000港元)和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197,500,000港元)[52] - 公司未进行任何重大投资、收购或出售[98] - 公司未发行任何股本证券以取得现金[96] - 公司未清偿资本承擔及或然负债[95] - 公司未宣派中期股息[105] - 公司未进行任何重大资产抵押[94] - 公司及其附屬公司在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六個月內未進行任何上市證券的購買、出售或贖回[11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可供授出的购股权数目为105,613,405份[12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未授出任何购股权[124] - 公司新购股权计划将于2030年7月16日届满[12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的汇兑差额为-89,899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6,417千港元大幅增加[127] - 公司在香港品质保证局主办的专题研讨会上荣获“绿色和可持续贡献”及“宜居城市建筑”两项大奖[18]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获得政府补贴5,470千港元,主要得益于国家对装配式建筑行业的支持[32] - 公司与广联达合作开发了针对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的智能工地数字化管理平台(PMS),并在EMPC总承包项目上成功应用[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