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道集团(01188)

搜索文档
正道集团(01188)已与呈请人达成和解协议并已结清债务及相关费用
智通财经网· 2025-08-20 07:04
清盘呈请事件 - 公司于2025年8月6日被债权人李畅悦提交清盘呈请 涉及据称为未支付服务费用的债务17.11万港元 [1] - 清盘呈请已排期于2025年10月15日在香港高等法院进行聆讯 [1] - 公司董事会于2025年8月15日获悉呈请后立即采取行动 目前已与呈请人达成和解并结清债务及相关费用 [1] 债务处理进展 - 公司已与呈请人达成和解协议 结清债务及相关费用 [1] - 呈请人同意以同意传票方式撤回清盘呈请 但需经法院批准 [1]
正道集团(01188) - 有关清盘呈请之公佈
2025-08-20 06:05
清盘呈请事件 - 2025年8月6日公司因未结清171,130港元费用被呈请清盘,聆讯排期10月15日[3] - 8月15日董事会知悉后与呈请人达成和解并结清债务[4] 应对措施 - 8月19日实施更严格文件要求及程序,董事会与行政团队日常沟通[6] - 补救行动(i)委派员工每天检查信函并及时上报董事会[7] - 补救行动(ii)每年检讨集团内部监控系统,评估补救措施成效[7] 董事会构成 - 截至2025年8月19日,董事会由2名执行董事、2名非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0]
正道集团(01188.HK)将于8月29日召开董事会会议以审批中期业绩
格隆汇· 2025-08-18 19:29
公司财务安排 - 公司将于2025年8月29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1] - 会议将审议通过集团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业绩及其发布 [1] - 会议将审议派发中期股息的建议(如有) [1]
正道集团(01188) - 董事会召开日期
2025-08-18 18:53
会议安排 - 公司将于2025年8月29日举行董事会会议[3] - 会议将考虑及批准2025年上半年未经审核中期业绩及发布[3] - 会议将考虑派发中期股息(如有)[3] 董事会构成 - 截至2025年8月18日,董事会有2名执行董事[5] - 截至2025年8月18日,董事会有2名非执行董事[5] - 截至2025年8月18日,董事会有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5]
正道集团(01188) - 截至2025年7月31日止之股票发行人每月证券变动报表
2025-08-06 17:36
股本情况 - 本月底法定/注册股本总额为800亿港元,股份800亿股,面值0.1港元[1] - 上月底和本月底已发行股份总数均为203.52872747亿股[2] 期权情况 - 上月底4.25亿股份期权失效,本月变动 - 4亿,月底结存2500万[3] - 本月行使期权所得资金总额为0港元[3]
正道集团(01188) - 於二零二五年七月三十日举行之股东週年大会之投票结果
2025-07-30 21:11
投票结果 - 各普通决议案赞成票数65,592,000,赞成比例100%[4][5] - 股东周年大会所有决议案均获通过为普通决议案[6] 授权相关 - 董事获配、发及处理未发行股份授权,不超已发行股份20%[5] - 董事获回购股份授权,不超已发行股份10%[5] 公司数据 - 已发行股份总数为20,352,872,747股[10] 人事及机构 - 重选多名董事,授权董事会厘定董事薪酬[4] - 续聘中汇安达为2025年核数师,授权定酬金[5] - 宝信勤担任投票表决监票员[6] 董事会构成 - 截至公布日,董事会由2执董、2非执董和3独董组成[9]
正道集团(01188)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6-05 07:4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无任何收入及毛利,2023年亦为零港元[43][50][54] - 2024年经营开支降至约1380万港元,2023年为2240万港元[44][47][50][51][54] - 2024年雇员福利开支约660万港元,2023年为1320万港元[44][47][51][54] - 2024年集团亏损降至约1380万港元,2023年为2200万港元[48][53] - 2024年股东应占亏损约1370万港元,2023年为2190万港元[48][50][53][54] - 2024年亏损主要源于行政开支约1380万港元,2023年为2240万港元[50][54]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权益亏绌总额约2.127亿港元(2023年:2.008亿港元),资本负债比率约100.2%(2023年:101.9%)[112][116]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负债净额约2.127亿港元(2023年:2.011亿港元),现金及等价物0.2百万港元(2023年:0.8百万港元),股东贷款1.01亿港元(2023年:1.011亿港元)[113][116]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约有22名员工(2023年:55名),本年度员工成本约660万港元(2023年:约1320万港元)[120] - 集团本年度亏损1381.3万港元,2024年12月31日流动负债净额约2.12675亿港元,负债净额约2.12675亿港元[128][13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可供分配储备约为0港元(2023年:0港元)[198] 各条业务线表现 - 集团从事电动汽车开发超十年,具备生产电动汽车主要领域和组件的技术能力[40][59][60] - 自2017年起集团在国际车展推出系列原型车和概念车,获积极反馈并持续优化[60] - 公司从事电动汽车开发超十年,掌握生产技术,参加车展反响强烈[63] - 公司计划2025年开展车载影音及短剧业务[12][14][56][62] - 公司拟于2025年开展车载影音及短剧业务[62]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2025年汽车行业向可持续发展深刻转变,电动汽车市场大幅扩张[17][18] - 董事会与私募股权公司等伙伴沟通,探索新的筹资之路[17][18] - 公司将在2025年弥补2023和2024年失去的时间[17][18] - 受新冠疫情影响,公司向工业化过渡无重大进展[64][69] - 中国摆脱疫情影响且有融资机会时,公司或开展工业化发展计划[65][69] - 除大股东支持,董事会积极探索股权融资等融资方案[74][78] - 尽管投资情绪谨慎,董事会积极探索股权融资、债务融资等筹资途径[136][139] - 审核委员会认为集团自本年度报告期结束起至少十二个月有足够营运资金,综合财务报表按持续经营基准编制[140] - 审核委员会和董事会相信公司能有足够营运资金,或恢复股份交易时有足够资金推进收购,避免持续经营范围限制问题延续到2025年财务报表[141] - 集团本年度综合财务报表按持续经营基准编制,有效性取决于股东持续财务支持和公司成功筹资能力[129][132] - 审核委员会和董事会有信心股东将持续支持集团,并已提供核数师要求的股东财务能力证明文件[134][135][138] - 审核委员会认为集团将有足够营运资金在本年度报告期末起至少十二个月内经营及发展业务,本年度综合财务报表按持续经营基准编制[143]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单传龙41岁,2025年3月被任命为执行董事[21] - 孔凡33岁,2025年3月被任命为执行董事[22] - 单传龙41岁,2025年3月获委任为执行董事,曾在天彩控股、暹羅航空等任职[24] - 孔凡33岁,2025年3月获委任为执行董事,现担任武汉秀生活副总经理[25] - 阮健44岁,2025年3月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自2018年11月起任湖北东星副总经理[26][29] - 郑宇37岁,2025年3月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自2020年6月起任武汉二厂饮料总经理[27][29] - 潘虹32岁,2025年5月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有会计领域经验[28] - 吴文昌44岁,2025年5月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有超20年旅游行业经验[31][33] - 袁伟强44岁,2025年5月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有约20年审计等相关工作经验[32][34] - 陈力36岁,2025年3月19日获委任为公司秘书及首席财务官,自2010年9月在湖北东星财务部工作[35] - 2024年4月9日,李祥悦和林咏彤辞任公司联席公司秘书,公司正按规定寻找合适人选[36] - 陈力女士36岁,2025年3月19日获委任为公司秘书兼首席财务官[37] - 2022年8月28日,公司拟收购Best Knob International Limited全部股权,收购未完成[68][71] - 收购事项或产生协同效应,扩大制造能力、扩展销售渠道等[72][76] - 2023年5月,公司就认购事项订立认购协议[75][78] - 公司曾与XALT有法律纠纷,现阶段决定暂不推进法律程序[81][82] - 公司正与XALT管理层协商追回预付款[84] - 2022年8月28日公司签订协议收购Best Knob International Limited全部股权,代价3.92亿港元,2024年2月1日修订代价为2.28亿港元,分别向卖方A和卖方B支付1.6245亿港元和0.6555亿港元[89][90][92][99] - 2023年5月29日公司与周祖安先生订立认购协议,发行本金1亿港元、年利率5%的两年期可换股债券,可转换为10亿股新普通股,初始转换价较收市价溢价约244.8%,净转换价约0.0995港元/股[95][97] - 2022年9月20日公司与M6 Investments L.L.C.订立认购协议,对方以0.1港元/股认购20亿股股份,截止日期延长至2025年6月30日[96][98] - 认购所得款项净额约9950万港元,50%用于收购事项票据结算,30%用于业务发展营运资金,20%用于一般营运资金[10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无重大或然负债[102] - 本年度集团无重大投资,截至报告日期无重大投资或资本资产计划[103] - 公司本年度无重大收购或出售资产,除上述提及外无未来重大投资或资本资产计划[88][92] - 公司就与XALT法律纠纷寻求法律意见,现阶段决定不再进行进一步法律程序,将继续磋商收回预付款项[85][86][87] - 截至报告日期,收购事项、2023年5月29日认购事项、2022年9月20日认购事项均未完成[89][92][96][98][99][100] - 除上述提及的集资活动外,公司本年度无其他集资活动及证券交易[101] - 集团绝大部分收入及支出以人民币、港元及/或美元计值,无重大外汇波动风险,未采用金融工具对冲[123] - 集团过去五个财政年度业绩、资产与负债概要列于年报第128页[14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Sun East LLC持有2,673,071,189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13.13%[14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发行股份数为20,352,872,747股[152][153] - 仰融(于2025年3月24日辞任)持有2,741,211,189股股份,股权概约百分比为13.47%[157] - 刘泉(于2025年3月19日辞任)持有279,760,000股股份,股权概约百分比为1.37%[157] - 陈晓(于2025年3月24日辞任)持有25,000,000股股份,股权概约百分比为0.12%[15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无董事或最高行政人员在公司购股权利益或淡仓[159][16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份为20,352,872,747股[162] - Sun East LLC持有公司股份,仰融博士拥有其35%权益,马文伟先生及王健先生拥有65%权益[162] - 公司现行购股计划于2013年6月13日采纳[165][167] - 202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董事未行使购股期权初始合计140,000,000股,期末为0股[166] - 202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雇员未行使购股期权初始合计136,000,000股,期末为25,000,000股[166] - 202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其他合资格人士未行使购股期权初始合计818,500,000股,期末为400,000,000股[166] - 202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未行使购股期权总计初始为1,094,500,000股,期末为425,000,000股[166] - 2013年9月6日授出的购股权,行使期10年(至2023年9月5日),认购价每股0.108港元[169] - 2014年7月29日授出的购股权,行使期10年(至2024年7月28日),认购价每股0.1136港元[169] - 2014年11月20日授出的购股权,行使期10年(至2024年11月19日),认购价每股0.201港元[169] - 2015年7月14日授出的购股权,行使期10年(至2025年7月13日),认购价每股0.395港元[169] - 2016年12月9日授出的购股权,行使期10年(至2026年12月8日),认购价每股0.228港元[169] - 2017年1月20日授出的购股权,行使期10年(至2027年1月19日),认购价每股0.1872港元[169] - 因计划及其他购股计划授出购股权获行使可发行股份总数不超批准计划当日已发行股份10%[173][174] - 2017年10月31日股东批准更新上限后,公司可发行不超2,033,787,274股股份,占当日已发行总股本10%[176][177] - 2023年1月1日和12月31日,购股计划可供授出购股数分别为2,033,787,274份和零[179] - 计划下每名参与者12个月内最高配额不超已发行股份1%[180] - 新上市规则17.03A条于2023年1月1日生效,公司将依规向合资格参与者授出购股期权[184][188] - 年末或年内,无董事或相关实体在集团重要交易、安排及合约中有重大权益[185][189] - 本年度及年报日期前,无董事在竞争业务中有权益[186][190] - 无董事与公司或附属公司签雇主一年内需赔偿(法定除外)的服务合约[187][191] - 股份计划于2023年6月12日届满[192] - 本年度无管理及行政合约(雇佣合约除外)[194][200] - 本年度集团收入、销售成本和毛利均为零,五大供应商和客户采购及收入占比不适用[195] - 无构成需披露的非豁免关连交易或非豁免持续关连交易[196] - 本年度集团无借款及利息资本化[199] - 公司核数师为中汇安达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6][7] - 公司主要往来银行为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和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6][7] - 公司香港主要营业地点为香港上环皇后大道中181号新纪元广场21楼[9][10]
正道集团(01188)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5-30 22:25
收入和利润(同比) - 2024年其他收入为2.7万港元,2023年为88.5万港元[4][16] - 2024年经营亏损为1379.8万港元,2023年为2189.6万港元[4] - 2024年除税前亏损为1381.3万港元,2023年为2197万港元[4]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本年度亏损为1372.5万港元,2023年为2190.9万港元[5] - 2024年非控股权益应占本年度亏损为8.8万港元,2023年为6.1万港元[5] - 2024年基本每股亏损为0.07仙,2023年为0.11仙[5] - 2024年可呈报分部亏损总额为4875000港元,2023年为4426000港元[19][20] - 2024年综合亏损为13813000港元,2023年为21970000港元[20]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基本亏损约为13725000港元,2023年为21909000港元,年内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股数均为20352873000股[2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产生亏损约1381.3万港元,拥有流动负债净额约2.12675亿港元及负债净额约2.12675亿港元[38] - 集团本年度亏损减少至约1380万港元(2023年:2200万港元),股东应占亏损约1370万港元(2023年:2190万港元)[42] - 集团本年度收入及毛利约为零港元(2023年:零港元),亏损主要来自行政开支约1380万港元(2023年:2240万港元)[45]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权益亏损总额约为2.127亿港元,2023年为2.008亿港元[67] 成本和费用(同比) - 2024年行政开支为1382.5万港元,2023年为2235.4万港元[4] - 2024年融资成本为1.5万港元,2023年为7.4万港元[4] - 2024年租赁利息为15000港元,2023年为74000港元[23] - 2024年核数师酬金为1200000港元,2023年为1300000港元[26] - 2024年员工成本(包括董事酬金)为6578000港元,2023年为13157000港元[26] - 2024年其他应收款为143000港元,2023年为2638000港元[33] - 2024年应付贸易款项中超过360天账龄的为523.4万港元,2023年为541.2万港元[35] - 集团本年度经营开支减少至约1380万港元(2023年:2240万港元),雇员福利开支减少至约660万港元(2023年:1320万港元)[41] - 行政开支减少主要由于雇员福利开支由2023年约1320万港元减至本年度660万港元[45] - 本年度员工成本(包括董事酬金)约为660万港元,2023年约为1320万港元[71] 其他财务数据(同比) - 2024年流动负债净值为2.12675亿港元,2023年为2.01133亿港元[6] - 2024年负债净值为2.12675亿港元,2023年为2.00818亿港元[6] - 2024年综合资产总值为345000港元,2023年为3827000港元[20] - 2024年综合负债总额为213020000港元,2023年为204645000港元[20]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资本负债比率约为100.2%,2023年为101.9%[67]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负债净额约为2.127亿港元,2023年为2.011亿港元[67]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0万港元,2023年为80万港元[67]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有尚未偿还股东贷款1.01亿港元,2023年为1.011亿港元[67]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董事认为已向核数师提供所有可得审核凭证,对股东持续支持充满信心[46] - 本年度公司物色到多名潜在业务伙伴或投资者,但受疫情影响磋商进度严重拖累[47] - 董事相信公司将拥有足够营运资金,使核数师能就2025年度财务报表表示意见[47] - 公司将适时就潜在集资、合作及/或投资机会另行公布并遵守上市规则[48] - 审核委员会赞同董事立场,认为董事会应提升集团流动资金状况,于下一个财政年度移除无法表示意见[49] - 董事会积极探索股权融资、债务融资等融资方案为业务发展提供资金[56] - 全体董事确认本年度遵守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77] 业务发展相关 - 公司拟于2025年开展车载影音及短剧业务[51] - 公司从事电动汽车开发超10年,自2017年起参加多个国际车展推出原型及概念车[52] - 公司持续探索进入电动汽车产品及制造工艺开发、工业化及生产阶段的契机,受疫情等影响进展缓慢,中国摆脱疫情影响后若有融资机会可能启动工业化发展计划[53] - 公司继续物色潜在合作或收购机会以促进电动汽车发展及扩大零部件制造能力[54] - 公司认为收购Best Knob International Limited可产生协同效应,带动扩大电动汽车工业化制造能力等[55] - 2022年8月28日,公司订立买卖协议,拟收购Best Knob International Limited全部股权,收购事项尚未完成,原代价3.92亿港元,经修订后为2.28亿港元[54][57][60] - 2023年5月29日,公司与周祖安先生订立认购协议,发行本金1亿港元、年利率5%的两年期可换股债券,可转换为10亿股本公司新普通股,初始转换价每股0.10港元,较认购协议日期收市价溢价约244.8%,净转换价约每股0.0995港元[59] - 认购事项所得款项净额约为9950万港元,50%用于结算承兑票据,30%用作业务发展营运资金,20%用作一般营运资金[61] - 本年度公司除上述收购事项外无重大收购或出售资产及未来重大投资或资本资产计划[57] 公司治理及合规 - 前独立非执行董事安嘉成出席2024年6月6日股东大会,其他董事因先前事务未出席[75] - 2024年3月5日冯锐辞任后行政总裁职位空缺,执行董事监督业务日常管理及运营[75] - 2025年2月17日安嘉成、3月19日朱国斌和李建勇辞任后公司未遵守多项上市规则,5月重新符合规定[76] - 2024年4月9日李畅悦和林颖彤辞任后公司秘书职位悬空,将尽快物色合适人选[76] - 截至2025年5月30日,董事会由2名执行董事、2名非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85] 其他重要事项 - 核数师确认初步公布数字与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数额一致,但未作鉴证[78] - 2025年7月25 - 30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过户文件需7月24日下午4时30分前送交[79] - 2024年全年业绩公布及年报在联交所和公司网站登载[80] - 2025年4月1日上午9时起公司股份暂停买卖,将继续暂停直至另行通知[82][83] - 董事会不建议公司就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派付任何末期股息(2023年:无)[65]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并无重大或然负债、重大投资、质押资产及作出借款[62][63][68][6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持有吉林美来5%股权,与2023年相同[32]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共有约22名雇员,2023年为55名[71]
力诺药包(301188):股权激励指引方向 持续回购增强信心
新浪财经· 2025-04-09 17:14
股份回购 - 2024年公司累计回购股份352.5万股,占总股本1.52% [1] - 2025年2月公司拟回购金额不低于5000万元不超过1亿元 [1] - 截至2025年3月末累计回购116.8万股占总股本0.50%,成交金额1875万元 [1] 中硼硅模制瓶业务 - 2024年4月通过国家药监局技术评审,可批量上市销售 [1] - 2025年2月新型全电熔炉窑炉成功点火,达产后年产1万余吨I类药用模制玻璃瓶 [1] - 国内中硼硅模制瓶供不应求,盈利能力较好,客户开拓推进中 [1] 股权激励计划 - 2024年8月发布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拟授予352.5万股占总股本1.52% [2] - 业绩考核触发值:2024/2025年营收较2023年增长30%/60%,利润总额同步增长 [2] - 业绩考核目标值:2024/2025年营收较2023年增长50%/100%,利润总额增长60%/100% [2] 财务预测调整 - 下调2024-2026年EPS预测至0.44、0.62、0.78元(原预测2024-2025年0.70、0.92元) [2] - 下调原因:中硼硅模制瓶放量不及预期,药用玻璃收入毛利率预测下调 [2] - 给予公司30X PE估值,对应目标价18.60元 [2]
正道集团(01188)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20 20:2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上半年对比)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入为33,000港元,2023年同期为8,000港元[5] - 2024年上半年分销成本及一般经营开支为5,887,000港元,2023年同期为9,586,000港元[5] - 2024年上半年经营亏损为5,854,000港元,2023年同期为9,578,000港元[5]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成本为14,000港元,2023年同期为32,000港元[5]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为5,868,000港元,2023年同期为9,610,000港元[5] - 2024年上半年换算海外业务之汇兑差额为1,377,000港元,2023年同期为1,506,000港元[5] - 2024年上半年期内全面亏损总额为4,491,000港元,2023年同期为8,104,000港元[5] - 2024年上半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为5,842,000港元,2023年同期为9,580,000港元[5] - 2024年上半年非控股权益应占期内亏损为26,000港元,2023年同期为30,000港元[5] - 2024年上半年每股亏损(基本及摊薄)为0.03港仙,2023年同期为0.05港仙[5] - 2024年上半年全面收入/(亏损)总额为443.2万港元,较2023年上半年的800.2万港元减少约44.61%[7] - 2024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得/(所用)现金净额为11.9万港元,较2023年上半年的263.5万港元增加约104.52%[9]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64.4万港元,较2023年上半年的87.2万港元减少约26.15%[9] - 2024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52.5万港元,较2023年上半年的350.7万港元减少约84.99%[9] - 2024年上半年综合亏损为5868000港元,2023年为9610000港元[15] - 2024年上半年租赁利息为14000港元,2023年为32000港元[16] - 2024年上半年折旧为54000港元,与2023年持平[20] - 2024年上半年员工成本(含董事酬金)为2836000港元,2023年为7412000港元[20]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约5842000港元,2023年约9580000港元[23][24]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无收益及毛利,去年同期亦无[37] - 2024年上半年分销成本及一般经营开支减至约590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960万港元;雇员福利开支减至约280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740万港元;折旧开支约5万港元,与2023年同期持平[37] - 2024年上半年公司亏损减至约590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960万港元;股东应占亏损约580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960万港元[38][42] - 期间内,员工成本约为283.6万港元,2023年6月30日约为740万港元[87][9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6月30日对比2023年12月31日)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26.1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1.5万港元减少约17.14%[6]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20809.3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0464.5万港元增加约1.68%[6]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净值为20557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0113.3万港元增加约2.20%[6] - 2024年6月30日负债净值为20530.9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0081.8万港元增加约2.23%[6]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20661.9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0218.7万港元增加约2.19%[6] - 2024年6月30日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6.5万港元,较期初的87.4万港元减少约58.24%[9] - 2024年6月30日综合资产总值为2784000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827000港元[15] - 2024年6月30日综合负债总额为208093000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04645000港元[15] - 2024年6月30日预付款项及其他应收款净值为2158000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638000港元[27] - 2024年6月30日应付贸易款项及其他应付款为106847000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02718000港元[2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权益亏损总额约为2.053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00818亿港元[8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资本负债比率约为101.4%,2023年12月31日为101.9%[82][8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负债净值约为2.0557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01133亿港元[82][8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6.5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80万港元[82][8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有尚未偿还股东贷款1.01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011亿港元[82][8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并无质押资产,2023年12月31日为无[8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共有约40名雇员,2023年12月31日为55名雇员[87][90]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上半年对比) - 2024年上半年,高科技电动车分部亏损199.3万港元,电池管理系统及备件分部亏损19.4万港元,先进电池材料分部亏损6.6万港元,总计亏损225.3万港元[14] - 2023年上半年,高科技电动车分部亏损186.4万港元,电池管理系统及备件分部亏损18万港元,先进电池材料分部亏损7.6万港元,总计亏损212万港元[14]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6月30日对比2023年12月31日)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高科技电动车分部资产为11万港元,负债为903.4万港元;电池管理系统及备件分部资产为121.1万港元,负债为535.8万港元;先进电池材料分部资产为1.2万港元,负债为0.1万港元;总计资产为133.3万港元,负债为1439.3万港元[1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高科技电动车分部资产为26.9万港元,负债为122.9万港元;电池管理系统及备件分部资产为8.7万港元,负债为15.85万港元;先进电池材料分部资产为686.5万港元,负债为549.4万港元;总计资产为1236万港元[14] 公司业务概述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主要业务为开发高科技电动车、开发及销售电池管理系统及备品备件以及开发先进电池材料[10] 财务报表编制相关 - 简明财务报表按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香港会计准则第34号及联交所证券上市规则编制,会计政策及计算方法与2023年年度财务报表一致[10] - 本期集团已采用2024年1月1日开始生效的新订及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未导致会计政策等出现重大变动[12] - 集团未应用已颁布但未生效的新订及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已开始评估影响但无法说明是否有重大影响[13] - 简明综合财务报表按持续经营基准编制,有效性取决于主要股东财政支持、认购新股及可换股债券情况[10] 公司业务发展相关 - 公司从事电动汽车开发超十年,掌握生产主要领域及零部件技术能力,自2017年车展推出原型及概念车后持续优化[40][44] - 因新冠疫情,公司向工业化过渡无重大进展,国际研发团队协作受限,与伙伴及当局磋商暂停[41][44] - 若中国疫情影响渐消且融资机会实现,公司或开展工业化发展计划[45] - 为发展电动汽车及扩大零部件制造能力,公司持续寻找潜在合作或收购机会[46] - 2022年8月28日,公司签订协议拟收购Best Knob International Limited及其子公司全部股权[46] - 2022年8月28日公司订立买卖协议,收购Best Knob International Limited全部股权,原代价为3.92亿港元,将通过发行承兑票据偿付,截至报告日未完成[55][56][60][61] - 2024年2月1日公司订立补充协议,将收购代价修订为2.28亿港元,其中向卖方A支付1.6245亿港元,向卖方B支付6555万港元[57] - 公司认为收购事项可产生协同效应,包括扩大电动汽车工业化制造能力、扩展产品销售渠道、整合传动零部件与电池组系统、加快电池及电动汽车技术研发[47][49] - 若融资机会出现或落实,公司有信心实施业务发展计划发展电动车业务[54][55] - 除主要股东持续财务支持外,董事会积极探索股权融资、债务融资等融资方案为业务发展提供资金[52][53] - 中国逐步摆脱疫情影响后,若有融资机会,集团可能开展工业化发展计划,包括翻新设施、采购机械臂等[48] - 收购事项详情披露于公司2022年10月17日、2023年3月8日、2023年8月31日、2023年11月30日及2024年2月1日的公布[49][58][60] - 本期集团无重大收购或出售资产,也无未来重大投资或资本资产计划(除已披露收购事项)[55] - 认购事项所得款项净额约为9950万港元,公司拟将50%用于结算收购项下公司将发行的本票,30%用作公司业务发展的营运资金,20%用作公司一般营运资金[62] 股权及股东相关 - 截至2024年6月30日,Sun East LLC持有公司2,673,071,189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的13.13%,仰融博士及其配偶被视为拥有相关权益[6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仰融持有公司2,741,211,189股股份,概约持股百分比为13.47%[6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刘泉持有公司291,760,000股股份,概约持股百分比为1.43%[6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陈晓持有公司25,000,000股股份,概约持股百分比为0.12%[66] - 持股百分比按2024年6月30日已发行的20,352,872,747股股份计算,未计及因公司已授出购股权所附认购权获行使而可能发行的股份[63][6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股份为20,352,872,747股,持股百分比以此计算[71][74] - 刘泉于2013年9月6日获授购股权,可行使期至2023年9月5日,行使价0.108港元,涉及股份10,000,000股,概约持股0.05%[72] - 陈晓于2014年11月20日获授购股权,可行使期至2024年11月19日,行使价0.201港元,涉及股份50,000,000股,概约持股0.25%[72] - 朱国斌于2013年9月6日获授购股权,可行使期至2023年9月5日,行使价0.108港元,涉及股份10,000,000股;2014年11月20日再次获授,可行使期至2024年11月19日,行使价0.201港元,涉及股份20,000,000股,概约持股0.10%[73] - 李建勇于2013年9月6日获授购股权,可行使期至2023年9月5日,行使价0.108港元,涉及股份10,000,000股;2014年11月20日再次获授,可行使期至2024年11月19日,行使价0.201港元,涉及股份20,000,000股,另有30,000,000股,概约持股0.15%[74] - Sun East LLC持有公司股份,仰融博士拥有其35%权益,马文伟先生及王健先生作为共同受托人拥有65%权益[71] 股份期权计划相关 - 公司现行股份期权计划于2013年6月13日通过普通决议案采纳[78] - 除已披露情况外,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董事或最高行政人员无相关权益或淡仓[77][79] - 2024年1月1日根据计划授权可供授出的购股权数目为2,033,787,274份,本期无授出购股权[8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无购股根据计划进一步授出,但参与者仍可在相关行使期内行使已授出购股权[81] - 本期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81] - 2024年1月1日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