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信资源(01205)
icon
搜索文档
中信资源(01205)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4 16:37
公司投资权益情况 - 公司在波特兰铝冶炼厂合资企业中有22.5%的参与权益,自2024年7月18日起持有美国铝业公司约3.03%的股权[6] - 公司在Coppabella和Moorvale煤矿合资企业中有14%的参与权益,并在澳大利亚多个煤炭勘探业务中有权益[9] - 公司完成持有Alumina Limited 9.6117%股权与Alcoa的换股交易,实现税后收益约1.1亿港元[20] - 截至2024年7月18日,公司持有AWC 278,900,000股普通股,占股9.6117%,年内应占联营公司收益约为1730万港元,2023年为应占亏损约1.125亿港元[47] - 自2024年7月18日起,公司持有Alcoa约3.03%股权,投资成本约为22.854亿港元,账面价值约占集团总资产18.1%,年内权益公允价值增加约429.9万港元,收取股息约1241.7万港元[50] - 公司通过持有CCEL的100,000股普通股拥有KBM的50%附投票权已发行股份,占KBM已发行股份总数47.3%,2024年12月31日,CCEL投资成本约为19.248亿港元,投资账面价值占集团资产总额约21.2%[53]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95亿港元,同比增长约148.3%[16] - 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约5.7亿港元,同比增长约3.8%[16] - 2024年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约7.4%[16] - 2024年公司派发每股2.5港分的股息[16] - 2024年公司收入9497808千港元,较2023年的3825577千港元增加148.3%[24] - 2024年公司EBITDA为1472083千港元,较2023年的1342906千港元增加9.6%[24] - 2024年公司经调整EBITDA为2091723千港元,较2023年的2056110千港元增加1.7%[24] - 2024年公司普通股股东应占溢利572581千港元,较2023年的551803千港元增加3.8%[24] - 2024年公司现金和存款2031447千港元,较2023年的1483816千港元增加36.9%[25] - 2024年公司资产总额12673143千港元,较2023年的11624391千港元增加9.0%[25] - 2024年公司总负债2011520千港元,较2023年的1830739千港元增加9.9%[25]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缴入盈余约为358,625,000港元,与2023年持平;保留溢利为5,935,180,000港元,2023年为6,123,144,000港元[150] - 2024年集团五大客户应占收入金额占年度总收入约67.3%,2023年为66.9%;最大客户应占收入金额占年度总收入约22.7%,2023年为36.8%[153] - 2024年来自集团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占年度总采购额约70.6%,2023年为37.9%;最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占年度总采购额约25.9%,2023年为16.8%[153] 公司业务战略与发展 - 公司以“投资 + 贸易”双轮驱动,油氣贸易体系搭建完成,业务规模快速增长[16] - 公司计划未来2 - 3年通过低风险贸易业务增强市场影响力,获取更多上游投资机会[18] - 公司投资业务聚焦铝等关键金属产业链,获取产品包销权益[18] - 公司推进绿电化改造、产业链延伸、尖端原铝制造等多领域产业升级[18]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油气贸易业务正式开展,全年实现贸易收入59.3亿港元[20] - 2024年公司通过销售约960万桶原油及石油产品,实现贸易收入约59.3亿港元[39] - 电解铝业务收入为13.637亿港元(2023年:12.396亿港元),增幅约10%,业绩为7150万港元(2023年:2.066亿港元),降幅65%[32] - 电解铝业务铝产品平均售价上涨约7%,销售量下降约6%,2024年因生产成本降低录得盈利毛利率[32] - 电解铝厂2024年产能提升至约80%(2023年:75%)[35] - 煤业务收入为7.871亿港元(2023年:11.112亿港元),降幅29%,业绩为3600万港元(2023年:3.764亿港元),降幅90%[35] - 煤炭平均实现售价比2023年下跌约19%,2024年毛利率较低因成本推高[35] - 商品贸易业务收入为59.306亿港元(2023年:50万港元),业绩为收益170万港元(2023年:亏损410万港元)[36] - 2024年电解铝业务澳元兑美元汇率波动产生汇兑净收益约3300万港元(2023年:270万港元)[35] - 2024年EHA3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约为1660万港元(2023年:亏损约3030万港元)[35] - 2024年煤业务澳元兑美元汇率波动产生汇兑净收益约560万港元(2023年:460万港元)[3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Seram区块核实石油储量约240万桶,较2023年的270万桶减少[40] - 2024年CITIC Seram分类业绩溢利约260万港元,较2023年的4340万港元下降[40] - 2024年Seram区块平均原油实现价格每桶59.3美元,较2023年上升2%,销量下降21%,收入下降19%[40] - 2024年Seram油田实现公司普通股股东应占净利润约170万港元,较2023年同比减少约95.9%[4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月东油田核实石油储量约2150万桶,较2023年的2430万桶减少[45] - 2024年,KBM油田实现归属公司普通股股东净溢利约2.396亿港元,同期下降约39.9%[54] - 2024年Urals Mediterranean原油平均基准收市价为每桶71.5美元,较2023年上涨15%;Dated Brent原油为每桶80.7美元,较2023年下降2%[55] - 2024年平均原油实现价格为每桶67.8美元,较2023年上涨1%,销量为659.6万桶,较2023年增加7%,收入为34.895亿港元,较2023年增加8%[55] - 2024年沥青平均售价为每吨315.6美元,较2023年上涨27%,销量为12.1万吨,较2023年减少32%,收入为2.982亿港元,较2023年下降14%[55] - 每桶销售成本较2023年增长约3%,其中直接营运成本上升约2%,折旧、损耗及摊销费用上升约9%[57] - 每桶销售和分销成本较2023年上升约10%,每桶出口关税和每桶出口税分别上升约7%和23%[57] - 2024年12月31日,Karazhanbas油田探明石油储量估计为1.215亿桶,较2023年的1.304亿桶减少[53] 公司法律诉讼相关 - 2024年7月30日,山东省法院裁定CACT无信用证欺诈行为,但基于公平原则需向威海银行支付约115万元补偿,双方8月上诉[37] - 威海银行2020年4月对CACT等提出三项索赔,涉及三张金额为2840万美元的信用证[39] - 2023年CITIC Seram转让石油分成合同10%参与权益,年内录得亏损约680万港元[44] - 2022年CITIC Seram收到税务评估函,涉及少缴税款及罚款共210万美元,诉讼仍在进行[44] 公司人员变动与治理 - 范仁达博士于2025年3月18日辞任董事[71] - 蔡晋博士于2024年12月19日获委任为董事[71] - 郝维宝先生2023年4月加入公司,任执行董事、主席兼行政总裁[71] - 王新利先生2007年加入公司,2023年12月获委任为执行董事[72] - 陈健先生2017年加入公司,任非执行董事[73] - 范仁達博士64岁,2000年加入公司任独立非执行董事,2025年3月18日辞任[74] - 陆东先生60岁,2015年加入公司任独立非执行董事,2025年3月18日起任审核委员会主席[75] - 吕德泉先生65岁,2023年12月加入公司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在石油化工及国际贸易方面有逾39年经验[76] - 蔡晋博士43岁,2024年12月加入公司任独立非执行董事,2025年3月18日获委任为审核委员会及提名委员会成员[77] - 赵红兵先生57岁,2017年加入公司附属公司,2021年任公司副总裁,在石油和天然气行业有超36年经验[79] - 2025年3月14日,董事會由七名成員組成,包括兩名執行董事、一名非執行董事和四名獨立非執行董事;2025年3月18日起,董事會由六名成員組成,包括兩名執行董事、一名非執行董事及三名獨立非執行董事[85][86] - 2024年12月31日,董事會由七名董事組成,其中包括一名女性董事[91] - 范仁达博士自2025年3月18日起不再担任薪酬委员会成员[102] - 范仁达博士自2025年3月18日起不再担任提名委员会成员,蔡晋博士同日获委任[106] - 范仁达博士自2025年3月18日起不再担任审核委员会主席,陆东先生同日获调任为主席,蔡晋博士获委任为成员[108] - 范仁达博士自2025年3月18日起不再担任风险管理委员会成员[111] - 蔡晋博士于2024年12月19日获委任为风险管理委员会成员[111] - 2024年12月19日下午五时起,蔡晋博士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及风险管理委员会成员[182] - 2025年3月18日起,范仁达博士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务[182] - 2025年3月18日起,陆东先生获调任为公司审核委员会主席[188] - 2025年3月18日起,蔡晋博士获委任为公司审核委员会及提名委员会成员[188] 公司治理相关政策与制度 - 公司设立供款退休福利计划,包括澳大利亚和香港的界定计划[69] - 公司设立购股计划,为合资格人士提供激励和奖励[7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除偏離企業管治守則的守則條文C.2.1外,已採用和遵守企業管治守則的原則和適用守則條文[82] - 公司已採納董事買賣其證券的行為守則,全體董事本年度內遵守該守則要求標準[83][84] - 每名董事重選後最少每三年輪值告退一次,每一屆股東週年大會上三分之一的董事需輪值告退[87] - 新任董事接受全面、正式及量身定制的入職培訓,公司秘書向所有董事提供更新的上市規則和其他法律及監管規定[87] - 董事會保留長期目標及策略、擴大業務、委任事宜、年度預算案等重要事項的決定權[89] - 公司建立機制讓董事會獲得獨立意見及輸入數據,並每年檢討機制實施情況及有效性[89] - 董事會採納多元化政策,甄選人選按客觀標準及多元化範疇為基準,公司及提名委員會每年檢討該政策[90] - 公司承諾保持良好合理的企業管治架構,以「化解風險、提質增效、優化管理」為核心業務,爭取回報股東和投資者[8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及公告日,主席与行政总裁由郝维宝先生兼任,董事会认为偏离企业管治守则条文C.2.1并非不恰当[93] - 非执行董事人数占董事会成员一半,能有效作出独立判断[94] - 非执行董事初步任期为一年,后续按年继任,需在股东大会接受重选[94] - 年内主席与独立非执行董事举行一次会议,其他执行董事未列席[95] - 年内所有现任董事参与持续专业发展培训,涵盖法律等更新及董事职责[96] - 董事会每年至少举行四次会议,定期会议至少提前14天预定时间[97] - 2024年共举行五次董事会会议,会议出席率令人满意[98] - 董事会设立薪酬、提名、审核和风险管理委员会,各有书面职权范围[99] - 薪酬委员会就集团董事和高管薪酬政策等向董事会提供建议[100] - 集团薪酬政策提供公平市场薪酬,酬金根据个人情况及集团业绩厘定[101] - 薪酬委员会年内举行三次会议,批准应付董事薪酬、董事袍金及薪金[102] - 提名委员会年内举行两次会议,认为董事会具备多元化,为重新委任董事提供推荐建议[106] - 审核委员会每个财政年度最少举行两次会议,年内举行两次,推荐毕马威为公司2025年度外聘核数师[109] - 审核委员会与高级管理人员和外聘核数师审阅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和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财务报表等事项[109] - 公司现任核数师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在应届股东周年大会结束时退任,不再寻求续聘[109] - 风险管理委员会年内举行了2次会议[112] - 执行董事郝维宝、王新利出席董事会会议次数为5/5,出席风险管理委员会会议次数为2/2
中信资源(01205)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14 21:26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收入为94.97808亿港元,较2023年的38.25577亿港元增长148.3%[3][7] - 2024年EBITDA为14.721亿港元,较2023年的13.429亿港元增长9.6%[3] - 2024年经调整EBITDA为20.844亿港元,较2023年的20.561亿港元增长1.4%[3] - 2024年公司普通股股东应占溢利为5.72581亿港元,较2023年的5.51803亿港元增加3.8%[3][5][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存款约为20.31447亿港元,2023年为14.83816亿港元[5][9] - 转让AWC全部股权使公司除税后溢利增加约1.144亿港元[6] - 2024年公司基本及摊薄每股盈利均为7.29港仙,2023年为7.02港仙[7] - 2024年公司全面收入总额为5.68093亿港元,2023年为5.47198亿港元[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净额为82.13073亿港元,2023年为78.41423亿港元[1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分类收入总计95.99558亿港元[1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分类业绩总计6.30268亿港元[1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除税前溢利为8.20757亿港元[1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资产总额为126.73143亿港元[1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负债总额为44.6007亿港元[1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折旧和摊销总计5.60187亿港元[1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资本开支总计3.80977亿港元[17] - 2024年其他收入、收益和亏损净额为296325千港元,2023年为102656千港元[23] - 2024年融资成本为96069千港元,2023年为162763千港元[25] - 2024年除税前溢利经扣除已售存货成本8767291千港元等,2023年为2824203千港元等[26] - 2024年公司普通股股东应占本年度溢利5.73亿港元,2023年为5.52亿港元;年内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股数78.58亿股,与2023年相同[31] - 2024年建议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2.60港仙,2023年为2.50港仙;对应金额分别为2.04亿港元和1.96亿港元[32] - 2024年一个月内应收贸易账款为6.90亿港元,2023年为2.34亿港元;2024年应收贸易账款总额为6.90亿港元,2023年为2.40亿港元[33] - 2024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为9.43亿港元,2023年为7.59亿港元;2024年现金和存款为20.31亿港元,2023年为14.84亿港元[35] - 2024年一个月内应付账款为7.31亿港元,2023年为2.43亿港元;2024年应付账款总额为7.46亿港元,2023年为2.43亿港元[35]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95亿港元,同比增长约148.3%;归母净利润约5.7亿港元,同比增长约3.8%[3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净债务与净总资本比率为零(2023年12月31日:4.2%),约1,027.0百万港元债务须在一年内偿还[5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存款结余约2,031.4百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1,483.8百万港元)[5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债务约2,011.5百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1,830.7百万港元),总债务逾97.9%以人民币计值(2023年12月31日:逾78.7%以美元计值)[55] - 公司债务总额增加约180.8百万港元,主要因年内银行及其他借款净额约178.9百万港元[5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无抵押银行借贷约1,011.0百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1,009.9百万港元),无抵押其他借贷约957.8百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780.0百万港元),租赁负债约42.7百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40.8百万港元)[5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C贷款未偿还结余为人民币950.0百万元(约1,010.9百万港元),E贷款及F贷款未偿还结余共约957.8百万港元[58][5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融资租赁产生的租赁负债为约720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1320万港元)[6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净债务与净总资本比率为零(2023年12月31日:4.2%)[62] - 集团总债务中约10.27亿港元须在一年内偿还[62] 原油价格情况 - 2024年第一季布伦特原油价格创每桶78.0美元新高,第四季每桶均价75.0美元[5] 2023年分类财务数据 - 2023年分类收入中,销售予外界客户总计3825577千港元,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净额总计45516千港元[18] - 2023年分类业绩总计1512834千港元,除税前溢利为696760千港元[18] - 2023年分类资产总计5295046千港元,资产总额为11624391千港元[18] - 2023年分类负债总计1352550千港元,负债总额为3782968千港元[18] 客户收入及非流动资产地区分布 - 2024年来自外部客户收入中,中国内地为1406152千港元,澳大利亚为868725千港元等,2023年总计9497808千港元[19] - 2024年非流动资产中,香港为13744千港元,中国内地为2916397千港元等,2023年总计9194522千港元[20] 主要客户销售额 - 2024年有两名进出口商品分类客户销售额分别为2151366000港元和1433034000港元,一名原油分类客户销售额为1323391000港元[22] 油气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油气业务作业产量约1765万桶,权益产量约948万桶,分别比上年同期上升约3.2%和约3.0%;营业收入约14.2亿港元,同比下降约3.9%;贡献归母净利润约3.4亿港元,同比下降约50.7%[40] - 2024年月东油田权益产量约217万桶,同比增长约0.9%;实现归母净利润约3.4亿港元,同比下降约47.8%[42] - 2024年KBM油田权益产量为719.4万桶,同比增长约4.9%;实现公司普通股股东应占溢利约2.4亿港元,同比下降约39.8%[42] 非油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非油业务实现全年营业收入约21.5亿港元,同比下降约8.5%;贡献归母净利润约2亿港元,同比实现扭亏[45] 电解铝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权益电解铝销量约6.3万吨,同比下降约6.0%,平均售价约2,763.5美元/吨,同比增幅约17.1%,归母净利润约0.5亿港元,同比降幅约66.0%[47] 煤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CMJV平均煤炭售价约168.6美元/吨,同比下降约22.1%,煤炭销量59.9万吨,同比下降约8.8%,公司煤业务归母净利润约0.3亿港元,同比减少约88.6%[48] 股权交易情况 - 2024年公司推进持有AWC的9.6117%股权换股交易,实现税后收益约1.1亿港元[47] 公司未来计划 - 公司计划未来2 - 3年扩大油气贸易版图,投资聚焦铝等关键金属产业链[52] 银行贸易信贷情况 - 集团正常贸易业务获2.8亿美元(约22.23亿港元)银行贸易信贷,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动用约78.9%[61] 集团雇员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有193名全职雇员(2023年12月31日:195名)[66] - 集团分摊外包商酬金涉及雇员约1522名(2023年:1529名),分摊酬金约3.371亿港元(2023年:3.452亿港元)[66] 股息及股份过户登记情况 - 董事会建议派发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2.60港仙[67] - 公司将在2025年6月20日至2025年6月24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67] 集团资产抵押及或然负债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无资产抵押[7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无重大或然负债[76] 财务报表涵盖范围及准则影响 - 综合财务报表涵盖集团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财务报表[12] - 本年度采用新订及经修订HKFRS对集团无重大影响[15] 集团报告经营分类 - 集团有电解铝、煤、进出口商品、原油四类报告经营分类[16]
中信资源(01205)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8-22 16:30
财务数据对比(2024年上半年与2023年同期)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入3944594千港元,销售成本3535237千港元,毛利409357千港元;2023年同期收入2043222千港元,销售成本1615721千港元,毛利427501千港元[14]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457206千港元,所得税支出82710千港元,期间溢利374496千港元;2023年同期除税前溢利474059千港元,所得税支出64071千港元,期间溢利409988千港元[14] - 2024年上半年本公司普通股股东应占每股盈利基本和摊薄均为4.49港仙;2023年同期为4.88港仙[14] - 2024年上半年期间全面收入总额280332千港元,其中归属于本公司普通股股东264832千港元,非控股股东权益15500千港元;2023年同期分别为302920千港元、287503千港元、15417千港元[15] - 2024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为441,953千港元,2023年为530,876千港元[28] - 2024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85,392千港元,2023年为131,743千港元[28]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 - 495,156千港元,2023年为 - 856,362千港元[28] - 2024年上半年现金和现金等值项目增加净额为32,189千港元,2023年减少193,743千港元[28] - 2024年上半年期末现金和现金等值项目为765,429千港元,2023年为775,167千港元[28] - 2024年上半年集团总分类收入为3,990,316千港元,2023年为2,083,828千港元[36][37]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457,206千港元,2023年为474,059千港元[36][37] - 2024年上半年与客户合约产生收入3944594千港元,较2023年上半年的2043222千港元大幅增长[39]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入、收益和亏损净额为49295千港元,低于2023年上半年的65938千港元[41]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成本为52678千港元,低于2023年上半年的89951千港元[42]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经扣除或计入相关项目后计算得出,与2023年上半年有不同数据表现[43] - 2024年上半年所得税总支出为82710千港元,2023年上半年为64071千港元[44] - 2024年上半年本公司普通股股东应占每股盈利根据约353113000港元溢利和7857727149股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股数计算,2023年上半年溢利约为383207000港元[46]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39.4亿港元,同比增长约19.0亿港元,增幅约93.1%;归母净利润约3.5亿港元,同比减少约0.3亿港元,降幅约7.9%[7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油气业务实现权益产量472.2万桶,同比增产1.1%;油气产销业务营业收入约7.3亿港元,同比基本持平,贡献归母净利润约3.4亿港元[72] - 2024年上半年公司非油气业务实现归母净利润约5,476万港元,同比下降约11.8%;油气贸易业务营业收入约22.1亿港元,贸易量约335万桶[73]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入39.45亿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93.1%;EBITDA为7.96亿千港元,下降4.5%;经调整EBITDA为11.0亿千港元,下降3.8%;公司普通股股东应占溢利3.53亿千港元,下降7.9%[7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电解铝业务收入6.02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22%;分类业绩3980万港元,增长5586%;平均售价和销售量分别减少约1%和21%[77] - 煤业务收入4.052亿港元,较2023年上半年下降25%,分类业绩2700万港元,下降62%,平均售价下降约26%[80] - 进出口商品业务收入22.068亿港元,2023年上半年无此业务,分类业绩70万港元,较2023年上半年下降82%[80] - 公司持有AWC 2.789亿股普通股,占9.6117%股权,应占溢利1730万港元,较2023年上半年增长48%[82] - 原油业务CITIC Seram分类业绩录得溢利约870万港元,较2023年上半年增加约64%[84] - 2024年上半年Seram区块平均原油实现价格每桶62.3美元,较2023年上半年增长22%,销量6.17万桶,下降19%[85] - 2024年上半年Seram油田实现公司普通股股东应占净利润约880万港元,较2023年上半年增加约57.1%[86] - 2024年上半年中信海月分类业绩溢利约3.179亿港元,同比下降约4%,收入下降约0.4%,产量增加约1%[88][89] - 2024年上半年KBM油田实现公司普通股股东应占净利润约1.447亿港元,同比减少约19.0%[91] - 2024年上半年Karazhanbas油田原油收入17.482亿港元,同比增长11%,沥青收入1.65亿港元,同比增长28%[92] - 2024年上半年月东油田平均原油实现价格每桶82.7美元,同比上涨6%,销量108.73万桶,同比减少5%[89] - 2024年上半年Karazhanbas油田平均原油实现价格每桶70.9美元,同比上涨9%,销量316万桶,同比增长1%[92] - 原油收入较2023年上半年上升约11%,产量上升约1%;沥青收入上升约28%,销量下降约6%,产量下降约4%[93] - 每桶销售成本较2023年上半年上升约11%,销售和分销成本上升约26%[93]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全职雇员195名,2023年6月30日为202名;全职雇员酬金约4890万港元,2023年6月30日为6910万港元[100] - 2024年6月30日分摊外包商雇员约1750名,2023年6月30日为1800名;分摊酬金约1.397亿港元,2023年6月30日为1.462亿港元[100] 资产负债情况(2024年6月30日与2023年12月31日对比)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额为9262902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9288025千港元略有下降[17]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额为3811824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336366千港元有所增长[17]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额为2909524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358236千港元大幅增加[17]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净额为902300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978130千港元有所减少[17] - 2024年6月30日资产总额减流动负债为10165202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0266155千港元略有下降[18]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总额为2239890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424732千港元有所减少[18] - 2024年6月30日资产净额为7925312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7841423千港元有所增加[18] - 2024年6月30日本公司普通股股东应占权益为7830172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7761783千港元有所增加[18] - 2024年6月30日非控股股东权益为95140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79640千港元有所增加[18] - 2024年6月30日权益总额为7925312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7841423千港元有所增加[18] - 2024年6月30日未经审核分类资产总计6903336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5295046千港元有所增长;分类负债总计2933523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352550千港元增长明显[38] - 2024年6月30日存货总计439025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35861千港元略有增长[50]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贸易账款为1961593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39688千港元大幅增加[51] - 2024年6月30日衍生金融工具(电力合约三)资产为89253千港元,高于2023年12月31日的72691千港元[53] - 2024年6月30日现金和存款为1221375千港元,低于2023年12月31日的1483816千港元[54] - 2024年6月30日应付账款为1772562千港元,远高于2023年12月31日的242729千港元[55] - 2024年6月30日银行和其他借贷总额为1358355千港元,低于2023年12月31日的1789880千港元[56][57]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已签约但未拨备的基建等资本开支为34270千港元,低于2023年12月31日的121496千港元[6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和存款12.21亿千港元,较2023年末下降17.7%;资产总额130.75亿千港元,增长12.5%;总债务14.21亿千港元,下降22.4%;净债务1.997亿千港元,下降42.4%[76] - 2024年6月30日,现金和存款结余约为1221.4百万港元,低于2023年12月31日的1483.8百万港元[94] - 2024年6月30日,总债务为约1421.0百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减少约409.7百万港元[95] - 2024年6月30日,D、E、F贷款未偿还结余分别约为792.1、216.2、150.0百万港元[97] - 2024年6月30日,租赁负债为10.8百万港元,低于2023年12月31日的13.2百万港元[97] - 2024年6月30日,净债务与净总资本比率为2.5%,低于2023年12月31日的4.2%[97] 公司业务布局 - 公司在哈萨克斯坦、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的油田稳定生产和开发,石油是主要收入驱动因素[3] - 公司持有波特兰铝冶炼厂合资企业22.5%的参与权益,截至2024年8月1日,持有美国铝业公司约3.03%股权,不再持有氧化铝有限公司股权[4][6] - 公司持有Coppabella和Moorvale煤矿合资企业14%的参与权益,并在澳大利亚多个有重大资源潜力的煤炭勘探业务中有权益[5] - 公司有基于强大专业知识和既定营销网络的商品进出口业务,专注于国际贸易[6] - 集团业务分为电解铝、煤、进出口商品、原油四类报告经营分类[33] - 中信海月持有天时集团能源有限公司90%权益[115] 准则应用情况 - 集团已采纳HKAS 1、HKFRS 16等新订和经修订准则,部分修订无财务报表影响[30][31] - 集团未应用HKAS 21、HKFRS 10等已颁布未生效准则,正评估影响[32] 股息分配情况 - 董事会决议2024年不派发中期股息,2023年也无中期股息;2023年末期股息每股2.50港仙,共约196443000港元于2024年7月18日派发[47] 资产购置与出售情况 - 2024年上半年集团购置物业、厂房和设备总成本约167864000港元,高于2023年的118267000港元,并出售账面总值1346000港元的相关资产,2023年无出售情况[48] 诉讼情况 - 威海市商业银行对公司全资附属公司索赔总金额为31742190美元,案件可能于2024年下半年判决[59] - 2022年7月CITIC Seram收到税务评估函,涉及少缴税款及罚款共210万美元,已偿付并提出异议,诉讼仍在进行[86] 利息支出情况 - 2024年上半年同系附属公司租赁负债利息支出为126千港元,银行和其他借贷利息支出为22000千港元[62] 管理层薪酬情况 - 2024年上半年已付集团主要管理层成员薪酬为2591千港元,低于2023年同期的3158千港元[64] 市场价格情况 - 2024年上半年布伦特油价平均为84.0美元/桶,同比上涨约5.1%;LME铝锭平均价格为2,415.0美元/吨,同比下降约1.2%;喷吹
中信资源(01205)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7-26 16:31
财务表现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收入为39.446亿港元,同比增长93.1%[2] - 公司2024年上半年EBITDA为7.955亿港元,同比下降4.5%[2]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普通股股东应占溢利为3.531亿港元,同比下降7.9%[2]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总分类收入为3,944,594千港元,其中电解铝分类收入为601,642千港元,煤分类收入为405,245千港元,进出口商品分类收入为2,206,755千港元,原油分类收入为730,952千港元[13]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分类业绩为394,041千港元,其中电解铝分类业绩为39,797千港元,煤分类业绩为26,963千港元,进出口商品分类业绩为733千港元,原油分类业绩为326,548千港元[13] - 2024年上半年公司除税前溢利为457,206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474,059千港元有所下降[13]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39.4亿港元,同比增长约19.0亿港元,增幅约93.1%[29] - 2024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约3.5亿港元,同比减少约0.3亿港元,降幅约7.9%[29]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总资产约130.7亿港元,归母净资产约78.3亿港元[29]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有息负债率下降至约10.4%,年化净资产收益率达到约9.1%[29]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油氣業務實現權益產量472.2萬桶,同比增產1.1%[30]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油氣產銷業務實現營業收入約7.3億港元,同比基本持平[30]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油氣業務貢獻歸母淨利潤約3.4億港元[30] - 非油氣業務實現歸母淨利潤約5,476萬港元,同比下降約11.8%[31] - 油氣貿易業務實現營業收入約22.1億港元,貿易量約335萬桶[3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利息收入为27,568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39,130千港元有所下降[1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融资成本为52,678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89,951千港元有所下降[17]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物业、厂房和设备折旧为254,238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240,760千港元有所增加[1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期间税项总支出为82,710千港元,较2023年的64,071千港元有所增加[19]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每股基本盈利为0.045港元,较2023年的0.049港元有所下降[2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应收贸易账款总额为1,961,593千港元,较2023年的239,688千港元大幅增加[23] 资产负债情况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持有现金和存款约12.214亿港元[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偿还银行及其他借贷约4.315亿港元[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非流动资产总额为92.629亿港元[7]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流动资产总额为38.118亿港元[7]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流动负债总额为29.095亿港元[7]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资产净额为79.253亿港元[8]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总分类资产为6,903,336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5,295,046千港元有所增加[14]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总分类负债为2,933,523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352,550千港元大幅增加[14] - 現金和存款結餘約為1,221.4百萬港元,總債務為約1,421.0百萬港元[33] - 債務總額減少約409.7百萬港元,主要由於償還銀行及其他借貸淨額約431.5百萬港元[33] - 淨債務與淨總資本比率為2.5%,較2023年12月31日的4.2%有所下降[35] 业务表现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布伦特油价平均为每桶84.0美元[3] - 油氣貿易業務目標穩步走向年貿易量千萬桶水平[32] 公司治理 - 公司董事会不建议派发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38] - 公司董事会主席郝维宝先生自2023年4月18日起兼任行政总裁职务[38] - 董事会认为郝维宝先生兼任主席和行政总裁有助于业务战略规划及执行[39] - 董事会结构合理,包括一名执行董事、一名非执行董事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39] - 公司全体董事在本期间内遵守了证券交易守则的要求标准[40] - 公司或其附属公司在本期间内未购买、赎回或出售任何上市证券[41] - 审核委员会已与公司高级管理层审阅未审核中期业绩[41] - 从2024年7月1日起至公告日期,公司无其他重大事项或交易需披露[42] - 公司执行董事为郝维宝先生及王新利先生,非执行董事为陈健先生,独立非执行董事为范仁达博士、陆东先生及吕德泉先生[43] 人力资源 - 全職僱員酬金為約48.9百萬港元,外包商酬金約139.7百萬港元[37] 财务规划 - 公司计划维持现金和存款在325.1百万美元及未动用信贷额在人民币80.0百万元的合理水平[33]
中信资源(01205)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5 16:32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为原油,主要生产地点位于哈萨克斯坦、中国和印度尼西亚[2] - 公司在2023年努力推动业务布局优化,加快搭建和提升核心竞争力[13] - 油气业务方面,公司取得了一些成绩,如油田储量提升、印尼油田试气工作成功等[14] - 公司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不懈追求,通过业务布局、技术创新和精细管理助力经济、环境与社会效益协同发展[15] 资产持有情况 - 公司拥有对Coppabella和Moorvale煤矿联合企业的14%参与权,以及在澳大利亚多个煤炭勘探项目中的利益[3] - 公司拥有22.5%的参与权在全球最大和最高效的铝冶炼厂之一的Portland铝业务中,以及对澳大利亚领先的铝业公司Alumina Limited的9.6117%股权[3] 财务表现 - 公司在2023年的财务表现呈下滑趋势,收入、EBITDA等指标均有所减少[18] - 本集团普通股股东应占溢利同比减少,主要由于原油售价下跌和联营公司溢利大幅减少[19] - 本集团在电解铝业务方面收入下降,主要受全球物流供应链中断和生产成本上升影响[21] - 电解铝业务因设备不稳定导致部分削减产量,出现亏损[21] - 煤业务收入下降,受疫后全球经济复苏减弱和成本上升影响[28] 其他业务及投资情况 - 本集团处理了去年年底终止鋼材贸易业务的后续问题,收回了所有贸易应收款项及退税款[32] - 管理层正与外部各方就开发新的贸易产品线进行深入磋商,专注于2024年原油贸易的发展[33] - 本集团的进口商品业务收入下降至0.5百万港元,分类业绩亏损4.1百万港元[34] 子公司业绩 - 本公司的间接全资附属公司Seram在2023年实现本公司普通股股东应占净利润约40.6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21.9%[39] - CITIC Seram的分類業績录得溢利约43.3百万港元,收入下降约12%[38] 风险管理及财务状况 - 公司现金及存款结余在2023年12月31日为1,483.8百万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130.2百万港元有所下降[69] - 公司债务在2023年12月31日为1,830.7百万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644.4百万港元有所减少[70] - 公司的淨债务与净资本比率为4.2%[75] 公司治理 - 公司承诺保持良好和合理的企业治理架构,确保管理层的操守和保障股东利益[93] - 董事会由6名成员组成,其中2名为执行董事、1名为非执行董事和3名为独立非执行董事[96] - 董事会成员具备能源资源、投资管理、会计和银行业的多元化专门管理知识[99] 董事会委员会 - 公司设立了薪酬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和风险管理委员会[119] - 薪酬委员会负责制定全体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政策和架构,并向董事会提供建议[122] - 提名委员会负责挑选董事人选,并提名候选人供董事会考虑[127] - 审计委员会负责审查财务报告、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原则的应用[131] - 风险管理委员会协助监督整体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审阅风险管理政策和规定[137]
中信资源(01205)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6 19:05
整体财务业绩 - 2023年公司收入38.26亿港元,较2022年的58.66亿港元减少34.8%[2] - 2023年EBITDA为13.43亿港元,较2022年的25.04亿港元减少46.4%[2] - 2023年经调整EBITDA为20.56亿港元,较2022年的31.23亿港元减少34.2%[2] - 2023年普通股股东应占溢利5.52亿港元,较2022年的13.36亿港元减少58.7%[2] - 2023年公司基本每股盈利7.02港仙,2022年为17.00港仙[5] - 2023年除税前溢利为6.9676亿千港元[18] - 2022年全年总部分部收入为58.66亿港元,其中电解铝、煤、进出口商品、原油分别为13.56亿、13.69亿、12.87亿、18.54亿港元[20] - 2022年除税前溢利为18.75亿港元[20] - 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约38.3亿港元,同比下降约34.8%;归母净利润约5.5亿港元,同比下降约58.7%[37] 资产与负债情况 - 2023年公司偿还银行借款净额约8.02亿港元,年末现金及存款约为14.84亿港元(2022年:21.30亿港元)[3] - 2023年非流动资产总额92.88亿港元,较2022年的92.43亿港元略有增加[9] - 2023年流动资产总额23.36亿港元,较2022年的31.96亿港元减少[9] - 2023年流动负债总额13.58亿港元,较2022年的12.04亿港元增加[9] - 2023年权益总额78.41亿港元,较2022年的77.66亿港元增加[10] - 2023年非流动负债总额为24.24732亿千港元,较2022年的34.70134亿千港元有所下降;资产净额为78.41423亿千港元,较2022年的77.65688亿千港元略有上升[11] - 2023年资产总额为116.24391亿千港元,负债总额为37.82968亿千港元[18] - 2023年非流动资产总额为91.12亿港元,较2022年的91.86亿港元略有下降[2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116.2亿港元,归母净资产约77.6亿港元;资产负债率和有息负债率分别下降到约32.5%和15.4%;净资产收益率约7.9%[37]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存款结余约14.838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21.302亿港元)[46]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总债务约18.307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26.444亿港元),债务总额减少约8.137亿港元[47] - 2023年A贷款未偿还结余为1亿美元(约7.8亿港元),B贷款未偿还结余为8460万美元(约6.599亿港元),C贷款未偿还结余为3.5亿港元[48][49]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来自融资租赁的租赁负债约1320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1420万港元)[49] - 2023年集团总债务中约3.747亿港元须在一年内偿还,包括贸易融资和租赁负债[49] 经营分部情况 - 公司按产品和服务划分四个报告经营分部,分别为电解铝、煤、原油和进出口商品分部[16] - 2023年各经营分部销售予外界客户的收入分别为:电解铝12.39638亿千港元、煤11.11179亿千港元、进出口商品51.9万千港元、原油14.74241亿千港元,总计38.25577亿千港元[18] - 2023年各经营分部业绩分别为:电解铝2.06566亿千港元、煤3.76364亿千港元、进出口商品 - 412.7万千港元、原油9.34031亿千港元,总计15.12834亿千港元[18] - 2023年来自原油分部一名客户的收入为14.06亿港元,占集团全年收入10%以上;来自电解铝分部一名客户的收入为6.16亿港元,占集团全年收入10%以上[24] - 2023年公司油气业务作业产量约1710万桶,权益产量约920万桶,分别同比下降约5.0%;营业收入约14.7亿港元,同比下降约20.5%;贡献归母净利润约6.9亿港元,同比上升约12.0%[38] - 2023年KBM油田权益产量690万桶,实现公司普通股股东应占溢利约4.0亿港元,同比增加约24.5%[38] - 2023年月东油田权益产量约210万桶,实现归母净利润约6.4亿港元,同比增加约8.6%[38] - 2023年印尼Seram油田权益产量约14.9万桶,贡献归母净利润约4060万港元,同比上升约121.9%[38] - 2023年公司非油业务实现归母净亏损约2.6亿港元,同比下降约137.0%[39] - 2023年公司电解铝厂电解铝销量约67000吨,同比增加约9.8%;平均售价约2359.6美元/吨,同比降幅约17.4%;实现归母净利润约1.4亿港元,同比降幅约13.7%[40] - 2023年CMJV平均实现煤炭售价约216.3美元/公吨,同比下降约24.5%,煤生产成本约155.9美元/吨,同比上升约4.9%,煤业务归母净利润约2.7亿港元,同比减少约40.5%[42] 地区收入情况 - 2023年来自中国内地的收入为14.06亿港元,较2022年的17.44亿港元有所下降;澳大利亚为2141.4万港元,较2022年的12.57亿港元大幅下降[22] 其他财务指标 - 2023年综合利润表的减值拨备为8.44724亿千港元,减值拨回为 - 6.4808亿千港元[18] - 2023年资本开支为3.70249亿千港元[18] - 2023年利息收入为7391.7万港元,较2022年的4248.9万港元有所增加[25] - 2023年融资成本为1.63亿港元,较2022年的1.42亿港元有所增加[27] - 2023年已售存货成本为28.24亿港元,较2022年的40.31亿港元有所下降[28] - 2023年税项总支出为7792.7万港元,较2022年的4.75亿港元有所下降[29] - 集团在不同地区适用不同税率,如澳大利亚30%、印尼25%、中国内地25%、哈萨克斯坦20%[29][30] 业务调整与发展 - 2022年下半年终止钢材产品进口和分销安排,最后一次交易为2022年11月,未对盈利能力造成重大影响[16] - 公司已建立贸易市场团队,专注于2024年原油贸易发展[16] - 2023年公司终止钢材贸易业务,收回全部应收账款及退税,结清未偿还负债,并建立贸易市场团队专注原油贸易[43] - 2024年集团将加强风控合规管理,推动新技术应用,探索新能源、新材料业务布局,拓展石油天然气及铝产品贸易等[45] 股息分配 - 2023年公司拟派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2.50港仙,2022年为6.00港仙[32][37] - 董事会建议派发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2.50港仙[53] 人员情况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全职雇员195名,2022年为206名[52] - 2023年分摊外包商酬金涉及雇员约1529名,2022年为1548名;分摊酬金约3.452亿港元,2022年为3.252亿港元[52] 管理层与公司治理 - 2023年1月1日至4月18日主席及行政总裁由孙玉峰担任,自4月18日起由郝维宝担任[54] - 公司已采纳董事买卖本公司证券的行为守则,全体董事在2023年度遵守该守则要求[55] - 公司或附属公司在2023年度无购买、赎回或出售本公司上市证券行为[56] - 审核委员会由三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已审阅集团2023年度业绩[57] - 核数师罗兵咸永道确认初步公告中数字与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数额一致[57] - 公告日期公司执行董事为郝维宝及王新利,非执行董事为陈健,独立非执行董事为范仁达、陆东及吕德泉[59] 其他事项 - 2024年1月1日至公告日期,除盈利预告及综合财务报表附注披露外无其他重要事件或交易[58] - 董事会认为集团有充足资源满足可预见的营运资金需求[51] - 2023年集团净债务与净总资本比率降至约4.2%(2022年:6.2%),财务状况和流动性保持强劲[44] - 2023年公司因AWC股票下跌对所持AWC的投资计提拨备约8.4亿港元[41]
中信资源(01205)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8-17 16:37
主要业务 - 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于位于哈萨克斯坦、中国和印尼的油田,稳定生产和开发[2] - 拥有14%参与权益的Coppabella和Moorvale煤矿合资项目,在国际海运市场是低挥发性喷吹煤的主要生产商[4] - 重点关注进出口商品业务,基于强大专业知识和建立的营销网络,专注于国际贸易[6] - 拥有22.5%参与权益的波特兰铝业合资项目,是世界上最大和最高效的铝冶炼业务之一[8] - 拥有9.6117%的股权投资于澳大利亚Alumina Limited(ASX: AWC),在铝土矿开采、氧化铝精炼和铝冶炼领域具有重要全球利益[8] 财务表现 - 公司未经审计的截至六个月的综合中期业绩表现良好,期间溢利为383,207千港元[13] - 公司期间溢利归属于本公司普通股股东为26,781千港元,基本每股盈利为4.88港仙[13] - 未经审计的截至六个月的综合全面利润表显示期间溢利为409,988千港元,期间全面收入总额为302,920千港元[14] - 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约20.4亿港元,同比下降36.7%,归母净利润约为何亿港元,同比下降约何[52] 资产负债 - 2023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总额为3,371,980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3,601,304千港元有所下降[15] - 公司流动资产净额为351,498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560,457千港元有所下降[15] - 公司资产总额减去流动负债后为10,341,737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1,235,822千港元有所下降[16] 业务分配 - 未经审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本集团各经营分配的收入分别为770,240千港元、539,350千港元、733,632千港元和2,043,222千港元[26] - 未经审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本集团各经营分配的除税前溢利分别为11,700千港元、178,569千港元、474,059千港元和2,043,222千港元[26] 财务状况 - 2023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和存款为516,793千港元,定期存款为886,100千港元,现金和现金等值项目为857,300千港元[34] - 公司银行借贷无抵押为656,760千港元,其他借贷无抵押为1,170,000千港元[35] - 2023年6月30日,公司应付账款为84,323千港元,其中超过三个月的为88,024千港元[34] 风险管理 - 公司的多元化业务承受多类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贷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管理风险的政策和程序已被证实有效[110]
中信资源(01205)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7-27 17:20
财务数据对比(2023年上半年与2022年同期或2022年12月31日)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收入20.432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32.284亿港元减少36.7%[2] - 2023年上半年EBITDA为8.328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6.545亿港元减少49.7%[2] - 2023年上半年经调整EBITDA为11.402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9.473亿港元减少41.4%[2]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普通股股东应占溢利3.832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8.933亿港元减少57.1%[2] - 2023年上半年毛利4.275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10.605亿港元[4]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4.741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13.594亿港元[4]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额91.697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92.431亿港元[7]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额26.543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1.965亿港元[7] - 2023年6月30日资产净额75.971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77.657亿港元[8]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474059千港元,2022年为1359414千港元[13] - 2023年上半年分类收入总计2083828千港元,2022年为3322669千港元[13] - 2023年6月30日分类资产总计4740693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5037515千港元[14] - 2023年6月30日分类负债总计1360891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448970千港元[14] - 2023年其他收入、收益和亏损净额为65938千港元,2022年为102486千港元[15] - 2023年融资成本为89951千港元,2022年为55122千港元[16] - 2023年物业、厂房和设备折旧为240760千港元,2022年为223568千港元[17] - 2023年所得税期间税项总支出64,071千港元,2022年为430,942千港元[18] - 2023年6月30日应收贸易账款413,828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97,358千港元[22] - 2023年6月30日应付账款88,024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06,899千港元[23] - 2023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约20.4亿港元,同比下降约36.7%;归母净利润约3.8亿港元,同比下降约57.1%[26] - 2023年上半年布伦特油价平均为79.9美元/桶,同比下降约25.8%;LME铝锭平均价格为2,443.3美元/吨,同比下降约24.4%;煤炭平均价格为249.5美元/吨,同比下降约25.5%[24]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油气业务作业产量874.0万桶,权益产量467.2万桶,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1.9%和2.8%;营业收入约7.3亿港元,同比下降约23.2%,贡献归母净利润约4.3亿港元[27] - 2023年上半年公司非油气业务实现归母净利润约6,594.2万港元,同比下降约83.4%,主要因铝、煤价格下降[28] 资金与债务情况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偿还银行借贷约7.616亿港元,6月30日持有现金和存款约16.325亿港元[3]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未动用银行信贷额约17.16亿港元,现金和存款总额约16.325亿港元[30]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总债务约18.789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6.444亿港元大幅减少[31] - 2023年集团用盈余现金提前偿还银行贷款8500万美元,相当于约6.63亿港元[32]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净债务与净总资本之比为3.2%,低于2022年12月31日的6.2%[33]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总债务中约2500万港元须在一年内偿还,低于2022年12月31日的1.269亿港元[33] 业务经营情况 - 公司业务分为电解铝、煤、进出口商品和原油四类经营分类[12] - 2022年下半年终止钢材产品进口和分销安排,最后一次交易为2022年11月[12] - 公司正推进与外界各方磋商开发新贸易品种,积极争取原油和铝销售权[12] 股息分配情况 - 董事会决议2023年不派发中期股息,2022年年度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6.00港仙,合共471,464,000港元于2023年7月18日派发[21] - 董事会不建议就本期派发现金中期股息[37] 每股盈利计算 - 2023年每股基本盈利根据公司普通股股东应占本期溢利约383,207,000港元和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股数7,857,727,149股计算[20] 人员情况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有202名全职雇员,较2022年6月30日的199名有所增加[35] - 2023年上半年全职雇员酬金约7700万港元,低于2022年6月30日的8170万港元[35] - 2023年集团分摊外包商酬金约1.462亿港元,高于2022年6月30日的1.028亿港元[35] 企业管治情况 - 自2023年1月1日至公告日,公司主席与行政总裁职务由同一人兼任,偏离企业管治守则[37] 公告相关信息 - 公告日期为2023年7月27日[40] 公司人员构成 - 公司执行董事为郝维宝先生[40] - 公司非执行董事为陈健先生[40]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为范仁达博士、高培基先生和陆东先生[40]
中信资源(01205)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7 16:30
油气业务 - 2022年,公司油气业务实现作业产量179.61万桶,权益产量96.63万桶,同比增加约1.6%和1.6%[18] - 公司油气业务全年營業收入约1854.2百万港元,同比增加约37.5%,贡献本公司普通股股东应占净利润约611.8百万港元,同比增加约32.0%[18] - 2022年,本集團收入同比增加约21.1%,主要原因是油气业务和煤分部的经营业绩显著改善[25] - Seram油田在2022年核实的石油储量为260万桶,较2021年的300万桶有所下降[40] - 2022年,Seram油田实现净利润约18.3百万港元,同比减少52.8%[43] - 月东油田在2022年实现的分配业绩录得溢利为903.1百万港元,同比增长51%[48] - 2022年,月东油田实现本公司普通股股东应占净利润约593.5百万港元,同比增加39.7%[49] 非油气业务 - 公司非油气业务全年实现营业收入约4012.0百万港元,同比增加约33.7%,贡献本公司普通股股东应占净利润约705.2百万港元,同比增加约12.6%[19] - 电解铝业务收入同比增加8%,但由于生产成本增加,毛利率和业绩有所下降[27] - 电解铝业务的公允价值变动在综合利润表中确认为损益,公允价值收益约为18.6百万港元[28] - 煤业务收入同比增加85%,主要受全球经济复苏和煤炭售价上升影响,但销量下降[33] - 本集团的煤业务以澳元计价,但大部分成本以美元支付,澳元兑美元的汇率波动产生汇兑净收益[34] - 進口商品业务收入同比增加28%,主要由于销量和售价上升,但由于行政成本增加,业绩下跌[35] - 本集团的進口商品业务以澳元计价,但部分成本以美元支付,澳元兑美元的汇率波动产生汇兑净虧損[36] 公司治理 - 公司酬金政策旨在提供公平市场薪酬,吸引、保留和激励高质量员工[81] - 公司为员工设立澳大利亚和香港的退休福利计划,供款金额按员工基本薪金的百分比计算[83] - 公司设立购股权计划,为合格人士提供激励和奖励[84] - 孙玉峰先生担任公司主席、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具有超过35年的业务管理和投资经验[86] - 委员会负责檢討董事會的架构、规模及成员的多元化[131] - 委员会甄选和推荐董事候选人的标准包括候选人的诚信、资历、技能及知识、经验及可投放时间、独立性及性别多元化[132] - 公司已举行董事会、董事会轄下委员会会议和股东週年大会,确保管理层和董事的出席记录[143] - 董事会负责制定和檢討企业管治政策和慣例,监察法律及監管規定的遵守情况[145]
中信资源(01205)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29 20:31
财务整体表现 - 2022年公司收入为58.662亿港元,较2021年的43.494亿港元增长34.9%[2] - 2022年EBITDA为25.035亿港元,较2021年的18.526亿港元增长35.1%[2] - 2022年经调整EBITDA为31.232亿港元,较2021年的24.269亿港元增长28.7%[2] - 2022年普通股股东应占溢利为13.355亿港元,较2021年的11.034亿港元增长21.0%[2] - 2022年总部分收入为5866160千港元,2021年为4458943千港元,同比增长约31.56%[15][17] - 2022年除税前溢利为1875310千港元,2021年为1336323千港元,同比增长约40.33%[15][17] - 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5866.2百万港元,同比上升约34.9%;股东应占净利润约1335.5百万港元,同比上升约21.0%[34] 市场价格变动 - 2022年布伦特现货原油和乌拉尔油平均价格分别上升约42.4%及约10%至每桶100.9美元和每桶76美元[3] - 2022年布伦特油价全年平均为100.9美元/桶,同比上升约42.4%[33] - 2022年LME铝锭全年平均价格为2858.1美元/吨,同比上升4.3%[33] - 2022年煤炭全年平均价格为286.5美元/吨,同比上升114%[33] 业务板块盈利情况 - 2022年公司油气业务Karazhanbas油田应占溢利约3.201亿港元,2021年为3.063亿港元[3] - 2022年公司油气业务中国海南月东区块普通股股东应占溢利约5.935亿港元,2021年为4.248亿港元[3] - 2022年公司煤分部录得澳洲电力对冲衍生金融工具重大公允价值收益约9610万港元[3] - 2022年油气业务作业产量1796.1万桶,权益产量966.3万桶,同比增加约1.6%;营业收入约1854.2百万港元,同比增加约37.5%[35] - 2022年KBM油田权益产量约715.4万桶,实现股东应占溢利约320.1百万港元[36] - 2022年月东油田权益产量约234万桶,实现股东应占净利润约593.5百万港元,同比增加约39.7%[37] - 2022年印尼Seram油田权益产量约17万桶,实现股东应占净利润约18.3百万港元,同比减少约52.8%[37] - 2022年非油气业务实现股东应占净利润约705.2百万港元,同比增加约12.6%[38] - 2022年电解铝业务铝平均售价上升4.3%,销量约61000吨,同比增加3.5%;收入同比增加约7.9%,股东应占净利润同比降低约37.4%[39] - 2022年煤炭业务CMJV平均实现煤炭售价约286.5美元/公吨,同比上升1.1倍;股东应占净利润同比上升约361.7%[39] 资产与负债情况 - 2022年非流动资产总额为92.43085亿港元,2021年为94.53299亿港元[7] - 2022年流动资产总额为31.96482亿港元,2021年为32.50441亿港元[7] - 2022年非流动负债总额为34.70134亿港元,较2021年的43.5535亿港元有所下降[8] - 2022年资产净额为77.65688亿港元,较2021年的69.23324亿港元有所增长[8] - 2022年本公司普通股股东应占权益为77.45431亿港元,较2021年的69.44417亿港元有所增长[8] - 2022年非控股股东权益为2025.7万港元,较2021年的 - 2109.3万港元由负转正[8] - 2022年资产总额为12439567千港元,2021年为12703740千港元,同比下降约2.08%[15][17] - 2022年负债总额为4673879千港元,2021年为5780416千港元,同比下降约19.14%[15][17] - 2022年非流动资总额为9186262千港元,2021年为9265467千港元,同比下降约0.85%[19] - 2022年公司净债务与净总资本比率降至约6.2%(2021年:20.6%)[40]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总债务约26.444亿港元,较2021年的37.267亿港元大幅减少[43]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净债务与净总资本比率为6.2%,较2021年的20.6%大幅下降[45] - 2022年集团总债务中约1.269亿港元须在一年内偿还,包括贸易融资和租赁负债[45] 会计政策与准则 - 公司于2022年1月1日开始的会计期间采纳新订及经修订HKFRS,对集团无重大影响[12] 业务结构与调整 - 公司按产品和服务划分有电解铝、煤、进出口商品、原油四类报告经营分部[13] - 2022年下半年公司终止钢材产品进口和分销安排,最后交易于11月完成[13] - 钢材业务终止未对集团盈利能力造成影响,其他贸易活动仍继续进行[13] - 管理层正推进与外界各方磋商,以开发新的贸易品种[13] - 分部资产和负债不包括按集团基准管理的相关资产和负债[13] 地区收入情况 - 2022年中国内地、澳大利亚、欧洲等地区来自外部客户的收入均有增长,其中中国内地从1247524千港元增至1743743千港元,增长约39.77%[18] - 2022年来自原油分部一名客户的收入为1743743000港元,占集团全年收入10%以上,2021年为1247524000港元[20] 其他收支情况 - 2022年其他收入、收益和亏损净额为174958千港元,2021年为188531千港元,同比下降约7.19%[21] - 2022年融资成本为141816千港元,2021年为83822千港元,同比增长约69.19%[23] - 2022年资本开支为421474千港元,2021年为666984千港元,同比下降约36.81%[15][17] - 2022年已售存货成本4031373千港元,较2021年的3162643千港元有所增加[24] - 2022年本年度税项总支出475188千港元,高于2021年的222176千港元[25] 每股指标与股息分配 - 2022年每股基本盈利根据公司普通股股东应占本年度溢利1335537000港元计算,2021年为1103366000港元[27] - 2022年建议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6.00港仙,金额为471464千港元,2021年为4.50港仙[28] - 董事会建议派发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6港仙[48] - 公司将在2023年6月23日至27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48] - 为确定股东收取末期股息权利,所有股份过户文件须在2023年6月21日下午4时30分前交回公司在香港的股份过户登记分处[48] 运营相关指标 - 2022年应收贸易账款297358千港元,较2021年的704889千港元减少[29] - 2022年现金和存款2130203千港元,2021年为1925573千港元[30] 未来业务规划 - 2023年公司将围绕“化解风险、提质增效、优化管理”目标,探索新能源、新材料业务机会[41] 债务偿还与融资 - 2022年集团盈余现金自愿提前偿还银行贷款1.3亿美元(约10.14亿港元),并向中信财务再融资A贷款1.5亿美元(约11.7亿港元)[43] 股本与雇员情况 - 2022年公司股本无变动[46]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有206名全职雇员,较2021年的179名有所增加[47] - 2022年集团分摊外包商酬金约2.011亿港元,涉及雇员约1548名,较2021年的1778万港元和1519名有所增加[47] 企业管治与合规 - 公司在2022年度采用和遵守企业管治守则原则和适用条文,仅偏离守则条文C.2.1 [49] - 自2022年9月30日起,执行董事兼主席孙玉峰额外担任行政总裁角色 [49] - 公司采纳董事买卖本公司证券的行为守则,全体董事在2022年度遵守该守则 [50] - 公司及其附属公司在2022年度未购买、赎回或出售本公司上市证券 [51] - 公司遵照规定设有审核委员会,由三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 [51] - 审核委员会连同公司高层和外聘核数师审阅2022年度业绩 [51] - 核数师罗兵咸永道确认初步业绩公告数字与综合财务报表草稿一致 [51] 后续重要事件与人员构成 - 2023年1月1日至公告日期,除特定公告披露外无其他重要事件或交易 [52] - 2023年3月15日,公司持有22.5%权益的Portland Aluminium Smelter将减产至年产能358000公吨的约75%[32] - 公告日期,公司执行董事为孙玉峰,非执行董事为陈健,独立非执行董事为范仁达、高培基和陆东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