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栢能集团(01263)
icon
搜索文档
栢能集团(01263)股东将股票存入广发证券香港 存仓市值4.05亿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8-12 08:13
股东持股变动 - 栢能集团股东于8月11日将股票存入广发证券香港,存仓市值达4.05亿港元,占公司股份14.19% [1] 上市地位变更 - 公司申请将新加坡交易所第二上市地位改为主要上市地位,新交所已于2025年8月8日原则上批准该转换 [1] - 建议转换将于2025年8月20日生效,届时公司将拥有港交所及新加坡交易所双重主要上市地位 [1]
栢能集团(01263.HK)建议将于新加坡交易所第二上市地位改为主要上市地位
格隆汇· 2025-08-08 22:02
上市地位转换 - 新加坡交易所于2025年8月8日原则上批准公司从第二上市转换为主要上市的申请 [1] - 建议转换将于2025年8月20日正式生效 [1] - 转换完成后公司将同时拥有港交所和新加坡交易所双重主要上市地位 [1]
栢能集团(01263)建议将于新加坡交易所的第二上市地位改为主要上市地位
智通财经网· 2025-08-08 22:00
上市地位转换 - 新加坡交易所已于2025年8月8日原则上批准公司将其第二上市地位改为主要上市地位的申请 须符合若干条件 [1] - 建议转换将于2025年8月20日起生效 届时公司将拥有港交所及新加坡交易所双重主要上市地位 [1] - 新加坡交易所已于2025年6月4日授予公司豁免遵守新交所自由流通量规定的申请 宽限期自转换日期起计为期九个月 [1]
栢能集团建议将于新加坡交易所的第二上市地位改为主要上市地位
智通财经· 2025-08-08 21:59
上市地位转换 - 新加坡交易所原则上批准公司从第二上市转换为主要上市地位的申请 转换将于2025年8月20日生效 [1] - 公司将在香港交易所和新加坡交易所获得双重主要上市地位 [1] - 新加坡交易所授予公司豁免遵守自由流通量规定的宽限期 自转换日起为期九个月 [1]
栢能集团(01263) - 内幕消息建议将於新加坡交易所之第二上市地位改為主要上市地位
2025-08-08 21:51
上市地位变更 - 公司建议将新加坡交易所第二上市地位改为主要上市地位,2025年8月8日获原则上批准,8月20日生效,届时拥有港交所及新加坡交易所双重主要上市地位[5][8][11] - 建议从港交所除牌仍有待股东及港交所批准,预计在宽限期内完成[20] 自由流通量豁免 - 公司2025年5月16日申请豁免遵守新交所自由流通量规定,6月4日获9个月宽限期豁免[5][12] - 豁免申请日期公司有205,007,103股新交所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约52.86%,其中公众新交所股份14,572,500股,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约3.76%[15] - 公布日期公众新交所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总数降至约3.22%[15] 股份相关 - 港交所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约47.14%,由公众股东持有[15] - 公司需维持不少于已发行股份总数25%的港交所公众持股量[15] - 建议从港交所除牌经确定进行后,未转移的港交所股份预计在取得股东批准约四个月后除牌并自动转移[17] - 建议转换完成后,预计需约六个月向相关股东寄发股票[19] 其他规定 - 公司须在初次出任董事完成强制培训时书面知会新交所[13] - 公司或其重大附属公司及联营公司申报会计师/核数师变动需事先征得新交所同意[13] - 公司需书面确认宽限期结束时已符合新交所自由流通量规定[14] 交易与架构 - 公布日期集团无价值超100,000新加坡元的利害关系人交易或重大交易,且无意在公布日至转换日期期间订立相关交易[23] - 公司无双重类别股权架构、无外资拥有权限制,集团无位于受制裁国家的主要运营等,也未受相关制裁[24][25][26] 审计与财务 - 公司委任BDO LLP为新增外聘核数师,负责审核2025财年综合财务报表,相关委任于2024年12月20日获股东批准[27] - 若从港交所除牌落实,香港立信德豪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将不会获续聘[28] - 建议从港交所除牌后,2025财年财务报表将根据新加坡财务报告准则(国际)编制,由BDO LLP按照新加坡审计准则审核[29] 企业管治 - 公司将参照2018年企业管治守则原则及条文,在转换日期后首份年报中申述企业管治常规[30] - 公司将遵守守则原则,若常规偏离守则条文,将在年报中陈述偏离条文、解释原因及说明所采纳常规如何贯彻原则原意[30]
栢能集团(01263) - 董事会会议延期举行
2025-08-07 18:48
业绩与派息 - 公司拟召开董事会审批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业绩及考虑派息[4] 会议安排 - 原定于2025年8月14日的董事会会议延至2025年8月19日,议程不变[4]
栢能集团(01263) - 董事会会议日期
2025-08-06 17:18
会议安排 - 公司将于2025年8月14日举行董事会会议[4] - 会议将审批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中期业绩及刊发[4] - 会议将考虑派发中期股息(如有)[4] 人员信息 - 截至公布日期,执行董事为王锡豪等5人[4] - 非执行董事为何黄美德[4] - 独立非执行董事为陈艳等7人[4]
栢能集团(01263) - 股份发行人及根据《上市规则》第十九B 章上市的香港预托证券发行人的证券变...
2025-08-01 16:40
股本信息 - 本月底法定/注册股本总额为1亿港元,法定/注册股份数目为10亿股,每股面值0.1港元[1] 股份情况 - 上月底和本月底已发行股份(不包括库存股份)数目均为3.87883668亿股,库存股份数目均为0,已发行股份总数均为3.87883668亿股[2] 其他 - 股份期权(根据发行人的股份期权计划)不适用[3] - 有关香港预托证券(预托证券)的资料不适用[4]
英伟达RTX 50系列需求爆发 栢能集团(01263)或成核心受益标的
智通财经网· 2025-05-15 14:54
英伟达RTX 50系列显卡市场表现 - 新一代GeForce RTX 50系列显卡市场需求远超供应 终端售价较官方指导价溢价高达50% [1] - RTX 5090渠道行情可达3000美元以上 仍维持高溢价 官方建议零售价为1999美元 实际市场成交价已突破2999美元 [1][2] - 2025年RTX 50系列显卡出货量预计达3500-4000万片 较上一代RTX 40系列2024年出货量2500-3000万片增长30%以上 [2] 栢能集团业务与财务表现 - 栢能集团为全球第二大GPU显卡生产厂 英伟达全球核心AIC合作伙伴 旗下索泰品牌为知名电脑品牌提供产品制造服务 [2] - 集团2024年全年收入100.82亿元 同比增加10% 全年纯利2.62亿元 同比增长331% 每股盈利68仙 [2] - 盈利增长主要由于新系列图像显示卡需求强劲 自有品牌业务促销及市场推广开支减少令毛利率改善 [2] 栢能集团增长潜力与估值 - 广发证券测算显示 若RTX 5090占RTX 50系列出货量5%(约175-200万片)且栢能市场份额达12.5% 单卡净利润约300元人民币 则该业务可贡献约5.12亿港元净利润 较2024年全年净利润增长近200% [3] - 公司与服务器大厂Supermicro达成合作 切入中国云服务商供应链 服务器业务有望成为新增长点 [3] - 公司股价对应2025年PE仅4倍 远低于同业华硕12倍和微星13倍 也低于自身历史平均PE7.5倍 估值修复空间巨大 [3] RTX 50系列技术特性 - RTX 5090采用最新Ada Lovelace架构 拥有更高图形处理能力和更快刷新率 支持超高分辨率 [1] - 显卡VRAM提升至24GB 配合先进光线追踪技术 使游戏画质与流畅度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1] - GPU核心在游戏场景、图形渲染和人工智能推理等领域均具备强大应用潜力 [1]
栢能集团(01263)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3-28 17:28
公司业务范围 - 公司主要产品为图像显示卡、主机板及迷你个人电脑,也提供一站式电子制造服务[3] 公司财务整体表现 - 2024年公司销售收入增长,盈利能力强劲反弹,资产负债表持续稳健,流动资金逐步改善[18] - 公司2024财年收入增加91470万港元,增幅为10.0%,从2023财年的916.72亿港元增至1008.19亿港元[29] - 公司2024财年收入为10081.9百万港元,较2023财年的9167.2百万港元增加914.7百万港元,增幅为10.0%[56] - 公司净利润率从2023财年的0.7%显著改善至2024财年的2.6%[30] - 原材料成本从2023财年的82.253亿港元增至2024财年的89.065亿港元,增幅8.3%,占销售百分比从89.7%降至88.3%[65] - 集团2024财年毛利为9.555亿港元,较2023财年增加2.548亿港元,增幅36.4%,毛利率从7.6%升至9.5%[66] - 其他收入以及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从2023财年的3080万港元增至2024财年的5100万港元,增幅65.6%[67] - 销售及分销费用从2023财年的1.382亿港元减至2024财年的1.296亿港元,减幅6.2%[69] - 行政费用从2023财年的4.428亿港元增至2024财年的5.32亿港元,增幅20.1%[70] - 融资成本从2023财年的5930万港元减至2024财年的3680万港元,减幅37.9%[72] - 2024财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2.621亿港元,2023财年为6080万港元,董事会建议派发末期股息每股0.15港元,估计共5820万港元[74][75] - 2024财年经营业务产生的净现金为19.548亿港元,远少于2023财年的35.751亿港元[92] - 净现金权益比率从2023年12月31日的50.8%下降至2024年12月31日的49.0%[98] - 本年度资本开支为14950万港元,用于购买租赁物业装修等,资金来自内部[99] - 本年度退出投资共1690万港元,主要为报废厂房及机器项目[100]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已订立资本承担合约总值700万港元,将用内部资金拨付[101] - 集团在间隙期间进口图像显示卡被征收25%中国301条款关税,潜在估计金额约2500万美元(约1.96亿港元),公司正要求退款[103][104] - 2024年产品生产成本为7733.99百万港元,2023年为6886.23百万港元[196] 公司业务战略布局 - 公司完成业务运营分散至大中华以外的策略行动,总部迁往新加坡,在新加坡交易所第二上市,在印度尼西亚巴淡设立新制造设施[18] - 公司将总部迁至新加坡,以新加坡交易所作第二上市,在印尼巴淡建立新制造设施[28] - 公司自2024年11月15日起于新加坡交易所上市,计划于2025财年撤销于联交所上市地位[107] 公司新产品动态 - 新一代Blackwell游戏GPU于2025年1月推出,配备该技术的新图像显示卡将提升游戏表现和玩家体验[20] - 公司于去年推出手提个人电脑、医疗级电脑和GPU伺服器新产品线,将继续钻研新产品开发机会[20] 公司组织架构及人员变动 - 2024年11月5日多名新董事获委任加入董事会及董事委员会,同时部分董事辞任[7][8][16] - 投资委员会于2024年11月5日解散,执行委员会于2024年11月20日新成立[9][10] - 授权代表于2024年12月20日新委任[12]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雇员总数达2536名,2023年为2490名[160]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171名、2154名及211名雇员分别驻于香港、中国及世界其他地区[160] 公司财务报表审核安排 - 2024年财务报表仅由香港立信德豪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审核,该公司及BDO LLP将共同负责公司在新加坡交易所更改上市地位为主要上市财政年度的财务报表[16] 各业务线销售数据变化 - 自有品牌及ODM/OEM图像显示卡业务销售增长12.157亿港元,增幅为16.7%,从2023财年的726.61亿港元增至2024财年的848.18亿港元[29] - 品牌业务销售反弹6.267亿港元,增幅为10.8%,从2023财年的581.56亿港元增至2024财年的644.23亿港元[29] - 非品牌业务分部增长2.88亿港元,增幅为8.6%,从2023财年的335.16亿港元增至2024财年的363.96亿港元[29] - 图像显示卡分部2024财年为8481.8百万港元,较2023财年的7266.1百万港元增加1215.7百万港元,增幅为16.7%[56] - 自有品牌图像显示卡2024财年销售为6318.1百万港元,较2023财年的5661.2百万港元增加656.9百万港元,增幅为11.6%[56] - ODM/OEM图像显示卡2024财年销售为2163.7百万港元,较2023财年的1604.9百万港元增加558.8百万港元,增幅为34.8%[57] - EMS业务2024财年为676.4百万港元,较2023财年的739.0百万港元减少62.6百万港元,减幅为8.5%[57] - 其他个人电脑相关产品及零件销售2024财年为923.7百万港元,较2023财年的1162.1百万港元减少238.4百万港元,减幅为20.5%[57] - 品牌业务收入2024财年为6442.3百万港元,较2023财年的5815.6百万港元增加626.7百万港元,增幅为10.8%[59] - 非品牌业务收入2024财年为3639.6百万港元,较2023财年的3351.6百万港元增加288.0百万港元,增幅为8.6%[59] 各地区收入数据变化 - 亚太区收入2024财年为4355.0百万港元,较2023财年的3274.2百万港元增加1080.8百万港元,增幅为33.0%[61] - 中国地区收入增加6.4%,北美洲及拉丁美洲地区收入下跌0.5%,欧洲、中东、非洲及印度地区收入下跌11.9%[60] - NALA地区2024财年收入为12.756亿港元,较2023财年减少670万港元,减幅0.5%[62] - 中国地区2024财年收入为22.631亿港元,较2023财年增加1.358亿港元,增幅6.4%[63] - EMEAI地区2024财年收入为21.882亿港元,较2023财年减少2.952亿港元,减幅11.9%[64] 公司资产负债数据变化 - 公司总非流动资产从2023年12月31日的66750万港元增加10880万港元至2024年12月31日的77630万港元,增幅16.3%[76] - 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价值从2023年12月31日的55740万港元上升7960万港元至2024年12月31日的63700万港元,升幅14.3%[76] - 使用权资产从2023年12月31日的9260万港元增加1660万港元至2024年12月31日的10920万港元,增幅17.9%[76] - 公司总流动资产从2023年12月31日的462.79亿港元减少38900万港元至2024年12月31日的423.89亿港元,减幅8.4%[79] - 2024年12月31日存货价值为84230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1.355亿港元减少29320万港元,减幅25.8%[79] - 流动资产业项下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从2023年12月31日的89410万港元增加8680万港元至2024年12月31日的98090万港元,增幅9.7%[80] - 2025年2月14日,公司已收回66.87亿港元,占2024年12月31日贸易应收款项账面总额的60.8%[81] - 公司总流动负债从2023年12月31日的24.522亿港元减少37830万港元至2024年12月31日的20.739亿港元,减幅15.4%[84] - 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从2023年12月31日的12.801亿港元减少20370万港元至2024年12月31日的10.764亿港元,减幅15.9%[84] - 贸易应付款项从2023年12月31日的10.469亿港元减少23070万港元至2024年12月31日的8.162亿港元,减幅22.0%[84] - 退款负债从2023年12月31日的4880万港元减少1320万港元至2024年12月31日的3560万港元,减幅27.0%[85] - 合约负债从2023年12月31日的6100万港元减少920万港元至2024年12月31日的5180万港元,减幅15.1%[85] - 银行借贷从2023年12月31日的9.824亿港元减少1.629亿港元至2024年12月31日的8.195亿港元,减幅16.6%[85] - 产品保修及退货拨备从2023年12月31日的4110万港元减少60万港元至2024年12月31日的4050万港元,减幅1.5%[87] - 流动租赁负债从2023年12月31日的3020万港元增加730万港元至2024年12月31日的3750万港元,增幅24.2%[87] - 当期所得税负债从2023年12月31日的860万港元增加400万港元至2024年12月31日的1260万港元,增幅46.5%[87] - 非流动负债从2023年12月31日的6900万港元增加1030万港元至2024年12月31日的7930万港元,增幅14.9%[88] - 2024年12月31日存货价值为8.423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1.355亿港元减少2.932亿港元,减幅25.8%[91] 公司运营资金使用情况 - 公司动用1.233亿港元设立新加坡总部及为印尼巴淡新制造设施作资本开支[30] - 公司动用2140万港元于新加坡交易所进行上市活动[30] - 2024财年,集团为设立新加坡总部及印尼巴淡新制造设施收购物业、厂房或设备价值共1.233亿港元[111] 公司采购情况 - 多年来从NVIDIA采购占公司总采购约67.9%[33] - 产品所用主要原材料及零件占公司总材料成本超90%[42] 公司业务风险 - 公司所处行业竞争激烈,适应市场动态迟缓会落后于对手,可能流失市场份额和收入[39] - 公司表现依赖执行董事及主要行政人员服务,人员离职可能损害运营能力和业务策略执行[40] - 制造设施及生产过程受干扰会影响产能,导致成本上升、生产延误,可能损失收入[41] - 原材料及零件成本上升会影响公司制造成本和财务表现,若无法转嫁升幅会损害盈利能力[42] - 图像显示卡销售占大部分收入,业务集中有风险,需求减少会影响公司业务和财务状况[44] - 贸易关税、进出口限制等贸易壁垒威胁持续或升级会对公司业务造成重大不利影响[45] - 《先进计算集成电路之贸易限制》可能使美国科技公司禁止向公司出口先进集成电路[46] - 电脑电子制造业技术变化快,公司需通过研发推出新产品,适应技术转变[47] - 开发新产品开支可能先于销售额增加,若运营效率低或未能适应技术转变,业务会受不利影响[48] 公司购股权利计划 - 2024年7月18日公司终止二零一六年购股权利计划,终止前可授出购股权涉及股份最高数目为7961866股,相当于已发行股份总数约2.05%[110] 公司重大附属公司等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无重大附属公司、联营公司及合营公司收购及出售[106] 报告期后重大事项情况 - 报告期后至报告日期,无重大事项发生[108] 公司ESG管治架构 - 公司设有两级制管治架构,包括董事会与ESG工作团队,ESG工作团队至少每年一次举行会议商议事宜[116] - 公司董事会负责集团ESG策略,确保集团有有效的ESG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116] - 公司ESG工作团队负责收集、分析并核实ESG数据,协助董事会处理ESG相关事宜[116] 公司ESG报告编制情况 - 报告参照2021年国际报告倡议组织(GRI)报告准则编制,所用数据主要来源于集团内部政策及文件和关键持份者提供的资料[117] - 报告编制应用重要性、量化、平衡、一致性原则,与上一汇报期(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财政年度)相比,汇报方针及方法无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