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晰医疗(01406)

搜索文档
清晰医疗(01406.HK)的停牌迷局
格隆汇· 2025-04-28 19:31
作为一家在香港上市且为数不多的专业眼科医疗服务提供商的清晰医疗(01406.HK),在2025年1月6 日、2月7日、4月15日多次宣布停牌,引发市场对其财务状况和公司治理的高度关注。 截至最新日期,公司仍未复盘及未公告其最后停牌的事由,而公司停牌日前收盘的股价已较其2022年2 月每股发行价1.60港元暴跌了78%,总市值随之缩水至1.88亿港元,低于其上市募集资金的2.18亿港 元。 值得一提的是,清晰医疗IPO前的股息分配操作。据公开资料,2019-2021年,公司累计发放1.48亿港元 股息,占同期总利润的140%。匿名邮件资料中的提交监管机构的报告显示,除了创始医生谢伟业外的 所有股东均放弃收取股息,转而将资金汇入谢所控制的Ultimate Bliss Limited等实体,用于抵扣历史借 款。 二、一个关键人物的浮出水面 根据匿名邮件资料,一个关键人物被扯出水面——莫赞生(英文名为:MOK TSAN SAN 或 Jason Mok),他被指出是清晰医疗IPO期间"非法IPO资金"的中介人。他不仅为谢伟业安排了签署由其个人担 保(部分未被披露)的过桥资金,其后还牵线本地富豪家族的郑某入局,让其为谢伟 ...
清晰医疗(01406) - 2025 - 中期财报
2024-12-19 17:05
收益与亏损 - 公司收益为87,201千港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01,610千港元下降了14,409千港元,降幅为14.2%[7] - 期内亏损为18,569千港元,相比去年同期的20,019千港元减少了1,450千港元,亏损有所收窄[7] - 除折旧及减值前经营亏损为4,016千港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5,922千港元减少了11,906千港元,改善明显[7] - 期内经调整亏损净额为11,272千港元,相比去年同期的20,019千港元减少了8,747千港元,调整后亏损显著减少[7] - 公司收益从2023年同期的101.6百万港元减少至2024年中期的87.2百万港元,降幅为14.2%[13] - 屈光治疗收益从2023年同期的58.0百万港元减少至2024年中期的52.0百万港元,降幅为10.3%[22] - SMILE手术收益从2023年同期的31.0百万港元减少至2024年中期的24.0百万港元,降幅为22.6%[22] - 多焦距人工晶体置换术收益从2023年同期的18.0百万港元减少至2024年中期的10.8百万港元,降幅为40%[22] - 植入式隐形眼镜植入术收益从2023年同期的7.8百万港元增加至2024年中期的16.9百万港元,增幅为9.1百万港元[15] - 植入式隐形眼镜植入术收益从7.8百万港元增加至16.9百万港元,增长116.7%[23] - 其他眼部问题治疗收益从30.1百万港元减少至22.5百万港元,下降25.2%[24] - 诊症及检查服务收益从6.1百万港元增加至6.7百万港元,增长9.8%[25] - 销售处方药物及其他收益从4.4百万港元减少至3.7百万港元[27] - 儿童近视防控收益从3.1百万港元减少至2.4百万港元,下降22.6%[28] - 其他收入从3.3百万港元减少至2.0百万港元[29]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收益为87,201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01,610千港元有所下降[73]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除所得税前亏损为17,669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23,295千港元有所减少[73]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期內亏损为18,569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20,019千港元有所减少[73]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3.5港仙,较2023年同期的3.8港仙有所减少[73]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18,569,000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20,019,000港元有所减少[109] - 公司收益在2024年上半年为87,201千港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101,610千港元有所下降[99] - 眼科服务收入在2024年上半年为82,305千港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95,832千港元有所减少[99] - 销售处方药物收入在2024年上半年为3,670千港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4,419千港元有所下降[99] - 销售视力产品收入在2024年上半年为1,226千港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1,359千港元有所减少[99] - 其他收入在2024年上半年为2,460千港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3,253千港元有所下降[102] - 其他亏损净额在2024年上半年为506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0千港元[102] - 期内税项支出在2024年上半年为900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276千港元[107] 成本与开支 - 已用存货从19.1百万港元减少至18.7百万港元,占收益比例从18.8%增加至21.4%[30] - 顾问费从41.1百万港元减少至30.2百万港元,占收益比例从40.5%下降至34.6%[32] - 僱员福利开支从29.2百万港元减少至24.0百万港元,占收益比例从28.7%下降至27.5%[33] - 使用权资产折旧从10.9百万港元减少至5.5百万港元,占收益比例从10.7%下降至6.3%[35] - 使用權資產的賬面值由44.4百萬港元減少至13.3百萬港元,導致折舊由10.9百萬港元減少至5.5百萬港元[37] - 廠房及設備以及使用權資產減值虧損約24.4百萬港元,廠房及設備減值虧損約2.5百萬港元及使用權資產減值虧損約4.8百萬港元[38] - 其他開支由20.6百萬港元減少至14.9百萬港元,佔收益比例由20.3%降至17.1%[39] - 業務發展開支由8.9百萬港元減少至2.8百萬港元[43] - 專業費用由0.8百萬港元增加至3.7百萬港元,增幅為362.5%[43] - 其他一般及行政開支由7.0百萬港元減少至4.9百萬港元[44] - 融資成本由1.2百萬港元減少至0.6百萬港元,減幅為50.0%[45] - 所得稅開支約0.9百萬港元,儘管公司錄得所得稅前虧損約17.7百萬港元[46] - 期內虧損約18.6百萬港元,相比去年同期虧損20.0百萬港元有所減少[48] - 資本開支由36.0百萬港元減少至8.3百萬港元[49]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确认了一笔非经常性厂房及设备以及使用权资产减值亏损,而去年同期无此类减值亏损[8]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存货成本为18,493,000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9,059,000港元略有减少[113]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贸易应收款项总额为2,813,000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2,647,000港元有所增加[115]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按金、预付款项及其他应收款项的流动部分为24,864,000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20,149,000港元有所增加[119]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贸易应付款项总额为6,673,000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4,767,000港元有所增加[124]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购买厂房及设备项目为8,329,000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35,997,000港元大幅减少[111]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出售/撇销账面净值为1,002,000港元的资产,导致出售/撇销亏损净额587,000港元[111]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确认减值亏损2,455,000港元,涉及账面净值为3,361,000港元的厂房及设备[111] - 租赁负债的利息开支在2024年上半年为635千港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1,211千港元有所减少[104] 现金流量与财务状况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22.4百万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141.4百万港元有所减少[67]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流动比率为3.84倍,较2024年3月31日的4.4倍有所下降[67]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流动资产净额为113.6百万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130.9百万港元有所减少[67]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1.9百万港元,而2023年同期为7.6百万港元[68]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投资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21.0百万港元,而2023年同期为34.3百万港元[68]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融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11.8百万港元,而2023年同期为11.9百万港元[69]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22,390千港元,相比2024年3月31日的141,431千港元有所减少[76] - 流动资产总额为153,612千港元,相比2024年3月31日的169,208千港元有所减少[76] - 流动负债总额为40,050千港元,相比2024年3月31日的38,333千港元有所增加[76] - 流动资产净额为113,562千港元,相比2024年3月31日的130,875千港元有所减少[76] - 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权益总额为174,027千港元,相比2024年3月31日的189,522千港元有所减少[79] - 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累计亏损为131,790千港元,相比2024年3月31日的113,221千港元有所增加[82] - 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1,881千港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7,639千港元有所改善[88] - 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投资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20,976千港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34,329千港元有所改善[88] - 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02,390千港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50,657千港元有所增加[88]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22,390,000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41,431,000港元有所减少[122] 服务与产品价格 - 屈光治疗服务中,SMILE手术的平均价格为24,200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22,100港元有所增加[18] - 屈光治疗服务中,LASIK手术的平均价格为18,900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8,600港元有所增加[18] - 屈光治疗服务中,多焦距人工晶体置换术的平均价格为44,500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47,000港元有所减少[18] - 屈光治疗服务中,植入式隐形眼镜植入术的平均价格为68,800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70,600港元有所减少[18] 人力资源 - 公司医生人数从2023年同期的14名减少至2024年中期的11名[22] 股份奖励计划 - 公司于2022年11月23日采纳股份奖励计划,计划有效期为10年,可提前终止[128][134] - 股份奖励计划的总限额为已发行股份的10%,即52,177,500股,其中服务供应商的限额为5%,即26,088,750股[129] - 截至2024年4月1日,仍有28,472,805股奖励股份未归属[133][134] - 2023年7月4日,公司向若干合资格参与者授出合共35,456,240股奖励股份,无购买价格[134]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共有3,892,125股奖励股份获归属,无新授出或注销股份[139] - 2024年6月4日,公司按每股0.01港元发行及配发792,125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总额约0.15%[139] - 截至2024年9月30日,股份奖励计划有24,217,195股可供授出,占已发行股本总额约4.6%[140] - 奖励股份的公平值根据公司股份于授出日期的市场价格计算[141]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股份奖励计划确认的开支为3,082,000港元,分别计入“顾问费”及“僱员福利开支”[141]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受託人无持有任何股份[140] - 股份奖励计划于2022年11月23日采纳,计划有效期为10年,可授予的股份总数不超过已发行股份的10%,即52,177,500股[189] - 股份奖励计划中,可授予服务供应商的股份总数不超过已发行股份的5%,即26,088,750股[189] - 董事会在2023年7月4日决议授出合共35,456,240股奖励股份[190] - 股份奖励计划的合资格参与者包括集团员工及服务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需对集团的长期增长至关重要[186] - 股份奖励计划的奖励股份在选定参与者接納奖励之日起不少于12个月后方可归属[190] - 股份奖励计划的目的包括表彰和奖励合资格参与者对集团增长的贡献,以及吸引合适人才推动集团发展[186]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奖励股份总数为
清晰医疗(01406) - 2025 - 中期业绩
2024-11-27 21:36
财务表现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益为87,201千港元,同比下降14,409千港元[2] - 期内亏损为18,569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20,019千港元有所改善,减少1,450千港元[2] - 除折旧及减值前经营亏损为4,016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5,922千港元大幅改善,减少11,906千港元[2] - 期内经调整亏损净额为11,272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20,019千港元减少8,747千港元[2] - 公司2024年中期收益为87.2百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01.6百万港元下降14.2%[35] - 公司2024年中期经调整亏损净额为11.3百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20.0百万港元减少43.5%[35]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每股基本亏损为18,569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20,019千港元减少7.2%[23]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录得约18.6百万港元的亏损,较2023年同期的20.0百万港元有所减少[69] 现金流与资产负债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22,390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141,431千港元有所减少[7] - 公司流动负债总额为40,050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38,333千港元有所增加[7] - 公司资产净额为174,027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189,522千港元有所减少[7] - 公司股本为5,289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5,281千港元略有增加[9] - 公司储备为-137,677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118,679千港元有所减少[9]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拥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22.4百万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141.4百万港元有所减少[89]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流动比率为3.84倍,较2024年3月31日的4.4倍有所下降[89]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流动资产净值为113.6百万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130.9百万港元有所减少[89]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1.9百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7.6百万港元有所改善[90]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投资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21.0百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34.3百万港元有所改善[90]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融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11.8百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1.9百万港元略有减少[91] 收入与支出 - 眼科服务收入为82,305千港元,同比下降14.1%[17] - 销售处方药物收入为3,670千港元,同比下降16.9%[17] - 销售视力产品收入为1,226千港元,同比下降9.8%[17] - 其他收入及亏损净额为1,954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3,253千港元下降39.9%[17] - 业务发展开支为2,783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8,870千港元下降68.6%[19] - 租赁负债的利息开支为635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211千港元下降47.6%[19] - 屈光治疗收益为51,983千港元,占总收益的59.6%,较2023年同期的57,992千港元下降10.3%[38][44] - SMILE手术收益为23,957千港元,占总收益的27.5%,较2023年同期的30,987千港元下降22.6%[38][44] - 多焦距人工晶体置换术收益为10,765千港元,占总收益的12.3%,较2023年同期的17,982千港元下降40%[38][44] - 植入式隐形眼镜植入术收益为16,921千港元,占总收益的19.4%,较2023年同期的7,832千港元增长116%[38][44] - 公司2024年中期进行的SMILE手术数量为992宗,较2023年同期的1,404宗下降29.3%[41][44] - 公司2024年中期进行的多焦距人工晶体置换术数量为242宗,较2023年同期的383宗下降36.8%[41][44] - 植入式隐形眼镜植入术收益大幅增加,由7.8百万港元增至16.9百万港元,增幅116.7%[45] - 其他眼部问题治疗收益由30.1百万港元减少至22.5百万港元,降幅25.2%[46] - 诊症及检查服务收益由6.1百万港元增至6.7百万港元,增幅9.8%[48] - 儿童近视防控收益由3.1百万港元减少至2.4百万港元,降幅22.6%[50] - 其他收入净额由3.3百万港元减少至2.0百万港元,主要由于银行利息收入及杂项收入减少[51] - 已用存货由19.1百万港元减少至18.7百万港元,占收益比例由18.8%增至21.4%[53] - 顾问费由41.1百万港元减少至30.2百万港元,占收益比例由40.5%降至34.6%[54] - 雇员福利开支由29.2百万港元减少至24.0百万港元,占收益比例由28.7%降至27.5%[56] - 厂房及设备折旧开支由6.2百万港元减少至5.7百万港元,占收益比例由6.1%增至6.5%[57] - 使用权资产折旧开支由10.9百万港元减少至5.5百万港元,占收益比例由10.7%降至6.3%[58] - 业务发展开支由2023年同期的8.9百万港元减少至2024年的2.8百万港元,主要由于推广工作减少[64] - 专业费用由2023年同期的0.8百万港元增加362.5%至2024年的3.7百万港元,主要由于聘用额外专业服务[64] - 融资成本由2023年同期的1.2百万港元减少50.0%至2024年的0.6百万港元,主要由于租赁负债的账面值减少[66] 资产与负债 - 贸易应收款项总额为2,813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2,647千港元增长6.3%[27] - 按金、预付款项及其他应收款项总额为25,753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28,041千港元下降8.2%[30]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贸易应付款项总额为6,673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4,767千港元增加40%[33] - 公司确认与一家业绩欠佳的儿童近视防控医疗中心相关的厂房及设备以及使用权资产减值亏损约24.4百万港元[60]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确认厂房及设备减值亏损约2.5百万港元及使用权资产减值亏损约4.8百万港元[60]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开支约为14.9百万港元,占收益约17.1%[61] 资本开支与投资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产生资本开支约8.3百万港元,主要用于医疗中心设备购买及租赁物业装修[70] - 公司已动用首次公开发售所得款项约79.6百万港元,剩余未动用款项净额为102.3百万港元[101] - 公司计划在香港成立两家新医疗中心,已动用9.4百万港元,剩余20.1百万港元预计在2027年3月31日前动用[101] - 公司计划收购大湾区内的眼科诊所或医院,尚未动用55.5百万港元,预计在2027年3月31日前动用[101] - 公司计划在中国设立眼科诊所,尚未动用26.7百万港元,预计在2027年3月31日前动用[101] - 公司已动用18.2百万港元用于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101] - 公司首次公开发售所得款项净额为181.9百万港元,低于招股章程披露的245.6百万港元,差额63.7百万港元已按相同比例调整[101] - 公司因业务运营挑战及市场不确定性,延长了动用未动用款项净额的预期时间表[102] 公司战略与发展 - 公司计划通过收购中国眼科诊所、门诊部或医院的股本权益,扩大在中国的“清晰”品牌业务[84] - 公司计划物色合适的合作伙伴进行合作及扩充[85] - 公司计划收购眼科相关业务的权益[86] 公司治理与公告 - 公司董事会审核委员会目前只有两名成员,正在积极物色合适人选填补空缺[104] - 公司中期业绩公告及中期报告将在联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刊登[105] 其他 - 公司未建议就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派付中期股息[80]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共有105名雇员,较2024年3月31日的110名有所减少[82] - 公司于2024年9月30日维持净现金状况,资产负债比率不适用[71]
清晰医疗(01406) - 2024 - 年度财报
2024-07-26 16:30
屈光治疗业务 - 屈光治疗占公司2024财年总收益的56.7%,主要包括SMILE手术、LASIK手术、多焦距人工晶體置換術及植入式隱形眼鏡植入術[10] - 屈光治疗收益从137.8百万港元减少至108.3百万港元,同比下降21.4%,主要由于SMILE手术收益减少[23] - SMILE手术收益从87.5百万港元减少至56.5百万港元,主要因市场竞争加剧导致手术次数减少[23] - 屈光治疗收益从2023年的137,758千港元下降至2024年的108,344千港元,降幅为29,414千港元,占比从64.4%降至56.7%[155] - SMILE手术收益从2023年的87,483千港元下降至2024年的56,536千港元,降幅为30,947千港元,占比从40.9%降至29.6%[155] 植入式隐形眼镜植入术 - 植入式隱形眼鏡植入術收益从2023财年的7.2百万港元增加至2024财年的21.8百万港元[11] - 植入式隐形眼镜植入术平均价格从79,500港元下降至63,800港元[28] - 植入式隐形眼镜植入术收益从2023年的7,153千港元增长至2024年的21,759千港元,增幅为14,606千港元,占比从3.4%增至11.4%[155] 其他眼部问题治疗 - 其他眼部問題治療收益从2023财年的58.4百万港元减少4.6%至2024财年的55.7百万港元[12] 診症及檢查服務 - 診症及檢查服務收益从2023财年的10.3百万港元增加13.6%至2024财年的11.7百万港元[12] - 兒童近視防控業務在2024财年产生診症及檢查服務收益3.2百万港元,銷售控制近視的視力產品收益4.2百万港元[13] 銷售處方藥物及其他收益 - 銷售處方藥物及其他收益从2023财年的7.3百万港元增加至2024财年的7.7百万港元[13] 僱員福利及開支 - 僱員福利開支从2023财年的52.6百万港元增加至2024财年的61.1百万港元,主要由于员工人数增加及股份獎勵計劃[16] - 其他開支从2023财年的31.8百万港元增加至2024财年的35.6百万港元[20] - 业务发展开支从2023年的7.5百万港元增加至2024年的12.9百万港元,主要由于新尖沙咀中心开业后的推广活动及植入式隐形眼镜植入术的开支增加[56] - 其他一般及行政开支从2023年的9.1百万港元增加至2024年的11.2百万港元,主要由于新尖沙咀中心的成立[57] 公司财务状况 - 公司2024财年收益约为1.909亿港元,较2023财年的2.138亿港元减少2290万港元,同比下降10.7%[153] - 公司2024年收益为190,933千港元,同比下降10.7%[130] - 公司2024年年内亏损为75,793千港元,同比增加2,275.2%[130] - 公司2024年经调整亏损净额为45,744千港元,同比增加1,333.5%[130] - 公司2024财年收益下降主要由于竞争加剧和消费者消费模式变化[137][153] - 公司2024财年收益下降10.7%,主要由于屈光治疗服务收益减少[153] - 公司2024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5.6百万港元,而2023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6.2百万港元[97] - 公司2024年除所得税前亏损约81.9百万港元,未计及非现金项目如股份付款、折旧及减值亏损等[97] - 公司2024年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主要来自已收利息约6.4百万港元及定期存款减少约53.0百万港元[98] - 公司2024年购买厂房及设备所支付的购买款项及按金约32.8百万港元[98] - 公司2024年未进行对附属公司、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的重大收购或出售[99] - 公司截至2024年3月31日拥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41.4百万港元,较2023年的207.5百万港元有所下降[94] - 公司截至2024年3月31日维持净现金状况,资产负债比率不适用[95] - 公司录得流动资产净值为130.9百万港元,较2023年的193.5百万港元有所减少[73]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录得亏损约75.8百万港元,较2023年的3.2百万港元亏损大幅增加[60] - 公司资本开支从2023年的22.4百万港元增加至2024年的39.7百万港元,主要用于医疗中心设备购买及物业装修[61] - 公司首次公开发售所得款项净额为181.9百万港元,低于招股章程披露的估计净额245.6百万港元,差额为63.7百万港元[158] 公司运营及策略 - 公司发现两家业绩欠佳的医疗中心,其中一家专注于儿童近视防控,另一家租赁协议即将结束[19] - 公司计划收购中国的眼科诊所、眼科门诊部或眼科医院的股本权益,以扩大在中国的业务[47] - 公司计划收购眼科相关业务的权益,以探索新的增长及扩张机遇[70] - 公司计划通过物色合适合作伙伴实现协作及扩张,以巩固在眼科服务市场的地位[93] - 公司计划将中环医疗中心从皇后大道中9号迁往新世界大厦,预计2024年下半年完成搬迁[134] - 公司采取措施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同时保持服务质量[134] - 公司计划继续专注于加强成本减省措施,同时保持服务质量,以推动可持续增长[148] - 公司致力于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并探索创新策略以提高价值主张和多元化收入来源[153] - 公司观察到新市场进入者加剧竞争,特别是在屈光治疗服务领域,导致SMILE手术收益受到影响[137] - 公司2024财年面临本地经济下行、通胀压力以及消费者消费模式变化的挑战[137] - 公司确认2024财年厂房及设备以及使用权资产减值亏损约3000万港元,主要由于尖沙咀新医疗中心的财务表现不佳[138] - 尖沙咀新医疗中心自2023年7月成立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公司已确认特别减值亏损[147] - 公司2024财年综合全面收益表中确认了特别减值亏损,主要由于尖沙咀新医疗中心的财务表现[147] 公司治理及董事会 - 谢伟业医生于2022年6月30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负责监察公司整体行政及协调[79] - 谢伟业医生拥有超过20年执业经验,并于2013年12月在中国取得医疗专业资格执照[79] - 胡先生曾担任华润医疗控股有限公司主席,并担任多家香港上市公司的独立非执行董事[83] - 赵玮女士于2019年3月20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负责公司整体策略规划[86] - 李恒健先生于2019年3月20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并担任审核委员会主席[87] - 何健先生于2015年3月加入公司出任财务总监,负责财务申报及财务策划[90] - 何健先生拥有超过16年审计、融资、会计及内部监控经验[90] - 董事会由九名成员组成,全体董事可充分获取公司资料及高级管理层的服务和建议[190][192] - 公司已取得各独立非执行董事的年度书面确认,确认其独立性符合上市规则[193] - 董事会已召开四次会议,讨论公司业务及批准年度和中期业绩[189] - 公司董事就其执行职务所蒙受的损失或负债有权自公司资产中获得弥偿保证[177] - 公司已遵守上市规则第十四A章项下的披露规定,并在年报中披露关联方交易[178] 员工激励及福利 - 公司采用购股权计划及股份奖励计划作为对董事及合资格雇员的奖励[176] - 公司已终止购股权计划,转而采用股份奖励计划以激励员工[162] - 股份奖励计划中,服务供应商的奖励股份将在2023年7月4日的第四个周年日起分三期等额归属[168] - 公司定期进行雇员工作绩效考核,以确定晋升前景及薪酬[176] - 公司根据盈利能力可能向雇员提供酌情花红作为奖励[176] - 公司已采取措施避免童工及强制劳工,并在发现违规情况时采取消除步骤[194] 资产及负债 - 公司于2024年3月31日无重大或然负债[41] - 公司于2024年3月31日无任何资产抵押[42]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使用权资产折旧开支为21.5百万港元,占收益的11.3%,主要由于旺角和尖沙咀额外物业租赁的全年影响[52] - 公司确认厂房及设备减值亏损18.3百万港元和使用权资产减值亏损11.7百万港元,导致综合全面收益表中出现亏损[53] - 已用存货成本从37.5百万港元减少至37.3百万港元,占收益比例从17.5%上升至19.5%[28] - 厂房及设备折旧开支从6.2百万港元增加至15.9百万港元,占收益比例从2.9%上升至8.3%,主要因新尖沙咀医疗中心开始运营[30] - 银行手续费从5.6百万港元减少至4.3百万港元[35] - 顾问费从74.8百万港元增加至75.8百万港元,占收益比例从35.0%上升至39.7%[50] - 公司录得税项抵免约6.1百万港元,主要由于确认除所得税前亏损约81.9百万港元及不可扣税开支约30百万港元[59] - 截至2024年3月31日,公司流动比率为4.4倍,较2023年的5.8倍有所下降[72] - 截至2024年3月31日,公司未发行任何股本证券以换取现金[169] - 公司已发行普通股数量为528,125,000股,用于计算股权百分比[181][184]
清晰医疗(01406) - 2024 - 年度业绩
2024-06-24 21:42
财务表现 - 公司2024年收益为190,933千港元,同比下降10.7%[1] - 公司2024年年内亏损为75,793千港元,同比增加2,275.2%[1] - 公司2024年经调整亏损净额为45,744千港元,同比增加1,333.5%[1] - 公司2024年经营亏损为79,872千港元,相比2023年的1,392千港元大幅增加[2] - 公司2024年每股亏损为14.4港仙,相比2023年的0.6港仙大幅增加[2] - 公司2024年总收入为190,933千港元,较2023年的213,847千港元下降10.7%[11] - 公司2024年业务发展开支为12,900千港元,较2023年的7,497千港元增长72.1%[12] - 公司2024年确认厂房及设备以及使用权资产减值亏损约30.0百万港元[23] - 公司2024年每股基本亏损以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除以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计算[14] - 公司2024年未派付任何股息[13] - 公司截至2024年3月31日年度录得亏损约7580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320万港元亏损大幅增加[52] - 公司2024年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出为1560万港元,而2023年为现金净流入1620万港元[77] - 公司2024年投资活动的现金净流入为2660万港元,而2023年为现金净流出1.438亿港元[78] - 公司2024年融资活动的现金净流出为2410万港元,较2023年的920万港元增加161.9%[80] - 公司未建议派发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98] 资产与负债 - 公司2024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41,431千港元,相比2023年的207,496千港元减少31.8%[3] - 公司2024年非流动资产总额为66,955千港元,相比2023年的93,597千港元减少28.5%[3] - 公司2024年流动负债总额为38,333千港元,相比2023年的40,199千港元减少4.6%[3] - 公司2024年资产净额为189,522千港元,相比2023年的259,284千港元减少26.9%[3] - 公司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总额为2,647千港元,较2023年的1,960千港元增长35.1%[17] - 公司2024年贸易应付款项总额为4,767千港元,较2023年的7,166千港元下降33.5%[20] - 公司2024年3月31日的流动比率为4.4倍,较2023年的5.8倍下降24.1%[75] - 公司2024年3月31日的流动资产净值为1.309亿港元,较2023年的1.935亿港元下降32.3%[76] - 公司截至2024年3月31日维持净现金状况,资产负债比率不适用[55] - 公司2024年3月31日无重大或然负债及资产抵押[56][57] 业务收入 - 公司2024年眼科服务收入为179,070千港元,较2023年的206,519千港元下降13.3%[11] - 公司2024年销售处方药物收入为7,694千港元,较2023年的7,328千港元增长5%[11] - 公司2024年销售视力产品收入为4,169千港元,2023年无此项收入[11] - 屈光治疗收益从2023年的137.8百万港元减少至2024年的108.3百万港元,下降21.4%,主要由于SMILE手术收益减少[29] - SMILE手术收益从2023年的87.5百万港元减少至2024年的56.5百万港元,下降30.9百万港元,原因是市场竞争加剧导致手术次数减少[29] - 植入式隐形眼镜植入术收益从2023年的7.2百万港元增加至2024年的21.8百万港元,增长14.6百万港元,公司策略性转移业务重心至该领域[30] - 其他眼部问题治疗收益从2023年的58.4百万港元减少至2024年的55.7百万港元,下降4.6%,主要由于标准白内障手术、激光治疗程序及玻璃体切除术收益减少[31] - 诊症及检查服务收益从2023年的10.3百万港元增加至2024年的11.7百万港元,增长13.6%[32] - 销售处方药物及其他收益从2023年的7.3百万港元增加至2024年的7.7百万港元,增长5.5%[33] - 儿童近视防控业务在2024年新开展,产生诊症及检查服务收益3.2百万港元,销售视力产品收益4.2百万港元[34] 成本与开支 - 已用存货在2023年和2024年分别为37.5百万港元和37.3百万港元,占收益的17.5%和19.5%[36] - 顾问费在2023年和2024年分别为74.8百万港元和75.8百万港元,占收益的35.0%和39.7%[37] - 雇员福利开支在2023年和2024年分别为52.6百万港元和61.1百万港元,占收益的24.6%和32.0%[38] - 厂房及设备折旧开支在2023年和2024年分别为6.2百万港元和15.9百万港元,占收益的2.9%和8.3%[40] - 使用权资产折旧开支在2023年和2024年分别为18.7百万港元和21.5百万港元,占收益的8.7%和11.3%[41] - 厂房及设备减值亏损和使用权资产减值亏损在2024年分别为18.3百万港元和11.7百万港元[43] - 其他开支在2023年和2024年分别为31.8百万港元和35.6百万港元,占收益的14.9%和18.6%[44] - 业务发展开支在2023年和2024年分别为7.5百万港元和12.9百万港元[45] - 融资成本在2023年和2024年分别为1.5百万港元和2.0百万港元,增加33.3%[48] - 所得税开支在2023年为274,000港元,尽管公司录得除所得税前亏损约2.9百万港元[50] - 公司截至2024年3月31日年度录得税项抵免约610万港元,主要由于确认除所得税前亏损约8190万港元,扣除不可扣税项目后以16.5%的税率计算得出[51] 资本开支与投资 - 公司2024年资本开支约3970万港元,主要用于医疗中心设备采购及物业装修,较2023年的2240万港元有所增加[53] - 公司2024年3月31日已签约但未确认的资本开支约26万港元,主要用于旺角中心项目[54] - 公司首次公开发售所得款项净额为1.819亿港元,截至2024年3月31日已动用7020万港元[88][90] - 公司计划在香港成立两家新医疗中心,预计动用1.1亿港元,截至2024年3月31日已动用4310万港元[90] - 公司计划收购大湾区内的眼科诊所或医院,预计动用7500万港元,截至2024年3月31日尚未动用[90] - 公司计划在中国设立眼科诊所,预计动用3600万港元,截至2024年3月31日尚未动用[90] - 公司延长动用未动用所得款项净额的时间表,预计不会对现有业务及营运造成重大不利影响[92] - 公司动用余下所得款项净额的时间表可能会根据未来市场情况的变化而调整[93] 业务扩展与战略 - 公司计划通过收购中国眼科诊所、门诊部或医院的股本权益,扩大在中国的"清晰"品牌业务[70] - 公司计划探索开发儿童近视防控业务,以巩固在香港的市场地位[69] - 公司计划通过收购眼科相关业务权益及物色合适合作伙伴,实现业务扩张[70] 公司治理与股东事务 - 公司将于2024年8月30日举行股东周年大会,股东需在2024年8月26日前完成股份过户登记手续以享有投票权[100] - 公司2024年年报及股东周年大会通告将适时寄发给股东,并可在联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浏览[103] - 公司董事会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负责审阅会计原则、风险管理及财务报告事宜[94] - 公司核数师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确认初步公告中的财务数据与年度综合财务报表相符[95] - 公司董事已确认在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内遵守了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96] - 公司及其附属公司在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内未进行任何上市证券的购买、出售或赎回[97] 其他收入与支出 - 其他收入净额在2024年增加77,000港元,增长1.2%,主要由于银行存款及其他应收款项的利息收入增加[35]
清晰医疗(01406) - 2024 - 中期财报
2023-12-22 17:29
收益情况 - 公司2023年中期收益为101.6百万港元,同比下降5.6%[5] - 屈光治疗收益为57.992百万港元,占总收益的57.1%,同比下降13.104百万港元[21] - SMILE手术收益为30.987百万港元,占总收益的30.5%,同比下降15.815百万港元[21] - 多焦距人工晶体置换术收益为17.982百万港元,占总收益的17.7%,同比下降929千港元[21] - 其他眼部问题治疗收益为30.060百万港元,占总收益的29.6%,同比增加2.205百万港元[21] - 儿童近视防控服务收益为3.080百万港元,占总收益的3.0%,为新增业务[21] - 屈光治疗在2023年中期期间为公司最大收益来源,占总收益的57.1%,其中SMILE手术占比71.5%,LASIK手术占比3.3%,多焦距人工晶体置换术占比19.5%,植入式隐形眼镜植入术占比5.7%[23] - SMILE手术收益从2022年同期的46.8百万港元减少33.8%至2023年同期的31.0百万港元,主要由于手术次数从2,073次减少至1,404次[25] - 多焦距人工晶体置换术及植入式隐形眼镜植入术收益从2022年同期的22.4百万港元增加15.2%至2023年同期的25.8百万港元,主要由于植入式隐形眼镜植入术的疗程次数增加[25] - 儿童近视防控业务在2023年中期期间产生约1.7百万港元收益,销售控制近视的视力产品产生约1.4百万港元收益[26] - 屈光治疗收益从2022年同期的71.1百万港元减少18.4%至2023年同期的58.0百万港元,主要由于经济衰退及竞争加剧[31] - 其他眼部问题治疗收益从2022年同期的27.9百万港元增加7.9%至2023年同期的30.1百万港元,主要由于玻璃体切除术及其他疗程序收益增加[32] - 销售处方药物及其他收益从3.5百万港元增至4.4百万港元,占收益比例从3.3%升至4.3%,与诊断及检查服务增加一致[44] 经营开支 - 公司经营开支因扩展和新中心开业而增加,但仍致力于维持财务纪律和优化成本结构[9] - 已用存货在2023年中期期间为19.1百万港元,占收益的18.8%,较2022年同期的18.0%有所增加,主要由于部分屈光治疗价格下降[27] - 雇员福利开支从2022年同期的23.7百万港元增加至2023年同期的29.2百万港元,占收益的28.7%,主要由于新尖沙咀中心开始运营,雇员总数从111名增加至135名[28] - 顾问费从2022年同期的31.1百万港元增加至2023年同期的41.1百万港元,占收益的40.5%,主要由于医生团队扩大,医生人数从12名增加至14名[35] - 使用权资产折旧开支从7.3百万港元增至10.9百万港元,占收益比例从6.8%升至10.7%,主要由于医疗中心网络扩大[37] - 其他开支从15.8百万港元增至20.6百万港元,占收益比例从14.7%升至20.3%,业务发展开支从3.5百万港元增至8.9百万港元[37] - 融资成本从0.4百万港元增至1.2百万港元,增长200.0%,主要由于旺角及尖沙咀租赁物业租金增加[53] - 业务发展开支从2022年的3490千港元增加到2023年的8870千港元,增长154%[128] - 维修及保养开支从2022年的1685千港元减少到2023年的1653千港元,下降1.9%[128] - 银行手续费从2022年的2800千港元减少到2023年的2281千港元,下降18.5%[128] - 租赁负债的利息开支从2022年的419千港元增加到2023年的1211千港元,增长189%[128] - 公司支付给WIT Limited的顾问费为1,488千港元[200] - 公司支付给关联方的雇员福利开支为149千港元[200] 现金流及财务状况 - 公司录得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亏损20.0百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税后溢利7.9百万港元减少27.9百万港元[56] - 资本开支从3.0百万港元增至36.0百万港元,主要用于医疗中心设备购买及租赁物业装修[57]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拥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60.8百万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207.5百万港元减少[64] - 流动比率从2023年3月31日的5.8倍降至2023年9月30日的5.1倍[65] - 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34.3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205.4百万港元大幅减少,主要用于购买厂房及设备约30.2百万港元[67]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7,496千港元减少至160,825千港元,流动负债总额从40,199千港元减少至37,855千港元[70] - 公司经营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7.6百万港元,去年同期为17.7百万港元,主要由于除所得税前亏损[84] - 公司已签约但尚未确认的资本开支为1.3百万港元,主要用于设立新旺角中心及新尖沙咀中心[75] - 公司非流动资产总额从93,597千港元增加至105,137千港元,主要由于厂房及设备增加[70] - 公司资产净额从259,284千港元减少至241,252千港元[70] - 公司未持有任何重大投资,除对附属公司的投资外[68] - 公司未建议派付中期股息[79] - 公司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净额为7,639千港元,相比去年同期的现金流入净额17,707千港元,现金流状况显著恶化[94] - 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净额为34,329千港元,主要用于购买厂房及设备,相比去年同期的205,410千港元大幅减少[94] - 融资活动的现金流出净额为11,871千港元,主要用于偿还租赁负债,相比去年同期的现金流入净额67千港元,融资活动现金流状况恶化[94] - 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50,657千港元,相比去年同期的53,634千港元略有下降[94] - 公司利息收入为2,990千港元,相比去年同期的671千港元大幅增加[104] - 公司杂项收入为263千港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2千港元显著增加[104] - 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溢利为7912千港元,每股摊薄盈利为1.5港仙[132] - 公司购买厂房及设备项目支出从2022年的3005千港元增加到2023年的35997千港元,增长1098%[132] - 公司未派付或建议派付任何股息[130] - 公司所有活动均在香港进行,所有资产及负债均位于香港[126]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即期所得税支出为3,276千港元,相比2022年同期的1,983千港元有所增加[154]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每股基本亏损为20,019,000港元,相比2022年同期的每股基本盈利7,912,000港元有所下降[155]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账面值以港元计值[164] - 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从23,490千港元增至50,657千港元[184] - 无抵押定期存款总额从184,006千港元增至110,168千港元[184] - 公司已发行及缴足普通股总数为528,125,000股,面值为5,281千港元[186] 业务扩展与收购 - 公司新开设的尖沙咀中心占地13,674平方呎,配备最新型医疗器材,专注于发展新业务分部如儿童近视防控服务[8] - 公司计划收购中国眼科诊所、门诊部或医院的股本权益,以扩大“清晰”品牌业务[63] - 公司计划收购眼科相关业务的权益,以巩固在眼科服务市场的地位[81] 员工激励与股份奖励 - 公司股份奖励的公平值为1,987,000港元,相比去年同期的无记录,显示出公司对员工的激励措施有所增加[111] - 公司持有的股份奖励计划中,执行董事、行政总裁许勇先生的奖励股份为5,000,000股,占总奖励股份的较大比例[109]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购股权计划已终止,已授出购股权的公平值为2,055,000港元,每股行使价为33,506港元[169]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购股权计划已终止,归属条件并无改变,修改后亦无产生重大增量成本[168] - 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521,775,000股,奖励股份不得超过其1%[173][174] - 100%奖励股份将于2023年7月4日的第二个周年日归属[175] - 公司向8名承授人授出750份购股权,相当于已发行股份的7.5%[187] - 购股权的公平值为每股3,980港元,使用二项式期权定价模型计算[188] 应收款项与信贷风险 - 贸易应收款项最大信贷风险敞口为账面值,公司未持有任何抵押品作为担保[136] - 其他应收款项从2023年3月31日的34490千港元减少到2023年9月30日的26246千港元,下降23.9%[137]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贸易应收款项账龄分析显示,0至30日的应收款项为2,928千港元,31至60日的应收款项为1,032千港元[165]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贸易应收款项预期亏损拨备评估为微不足道[160]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应收一名医生款项为1,500,000港元,相比2023年3月31日的2,200,000港元有所减少[163] 其他 - 公司对未来行业前景充满信心,基于人口老龄化和电子设备使用量增加等因素[8]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益由主要经营决策人进行分析,仅有一个单一的经营分部,并无独立的经营分部财务资料[148]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股息及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盈利计算基于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525,025,000股[155]
清晰医疗(01406) - 2024 - 中期业绩
2023-11-28 22:47
财务表现 - 公司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益为101,610千港元,同比下降5.6%[1] - 公司期内亏损20,019千港元,去年同期为盈利7,912千港元[1] - 公司纯利率为不适用,去年同期为7.3%[1] - 公司经营亏损22,084千港元,去年同期为盈利10,631千港元[2] - 公司除所得税前亏损23,295千港元,去年同期为盈利10,212千港元[2] - 公司所得税抵免3,276千港元,去年同期为所得税开支2,300千港元[2] - 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20,019千港元,去年同期为盈利7,912千港元[2] - 公司每股基本亏损3.8港仙,去年同期为盈利1.5港仙[2] - 公司2023年中期每股基本亏损为20,019千港元,去年同期为盈利7,912千港元[13]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益为101.6百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07.7百万港元减少5.6%[25] - 公司2023年录得约20.0百万港元的亏损,而2022年同期为税后溢利7.9百万港元[48] 现金流与资产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60,825千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207,496千港元减少[3] - 公司资产净额为241,252千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259,284千港元减少[4] - 公司2023年中期贸易应收款项为1,929千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下降1.6%[17] - 公司2023年中期按金、预付款项及其他应收款项为26,246千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下降23.9%[18] - 公司2023年中期贸易应付款项为4,616千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下降35.6%[19]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608亿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2.075亿港元有所下降[64]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流动比率为5.1倍,较2023年3月31日的5.8倍有所下降[67]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流动资产净值为1.539亿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1.935亿港元有所下降[68]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经营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760万港元,与2022年同期的1770万港元形成对比[69]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3430万港元,主要来自购买厂房及设备约3020万港元[70]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190万港元,主要来自租赁付款[71] 业务收入 - 公司2023年中期眼科服务收入为95,832千港元,同比下降8%[11] - 公司2023年中期销售处方药物收入为4,419千港元,同比增长25.5%[11] - 屈光治疗收益从2022年的71.1百万港元减少至2023年的58.0百万港元,降幅为18.4%[29] - SMILE手术收益从2022年的46.8百万港元减少至2023年的31.0百万港元,降幅为33.8%[30] - 多焦距人工晶體置換術及植入式隱形眼鏡植入術收益从2022年的22.4百万港元增加至2023年的25.8百万港元,增幅为15.2%[30] - 其他眼部問題治療收益从2022年的27.9百万港元增加至2023年的30.1百万港元,增幅为7.9%[31] - 診症及檢查服務收益从2022年的5.2百万港元增加至2023年的6.1百万港元,增幅为17.3%[32] - 銷售處方藥物及其他收益从2022年的3.5百万港元增加至2023年的4.4百万港元,增幅为25.7%[33] - 兒童近視防控业务在2023年中期期间产生约1.7百万港元的診症及檢查服務收益和1.4百万港元的視力產品銷售收益[34] - 公司其他收入从2022年同期的2.8百万港元增加至2023年的3.3百万港元,主要由于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增加2.3百万港元[35] 成本与开支 - 公司2023年中期业务发展开支为8,870千港元,同比增长154.2%[12] - 已用存货从2022年的19.4百万港元略微下降至2023年的19.1百万港元,占收益比例从18.0%上升至18.8%[36] - 顾问费从2022年的31.1百万港元增加至2023年的41.1百万港元,占收益比例从28.9%上升至40.5%,主要由于医生团队从12名增加至14名[37] - 雇员福利开支从2022年的23.7百万港元增加至2023年的29.2百万港元,占收益比例从22.0%上升至28.7%,雇员总数从111名增加至135名[38] - 使用权资产折旧开支从2022年的7.3百万港元增加至2023年的10.9百万港元,占收益比例从6.8%上升至10.7%,主要由于新增旺角及尖沙咀的租赁物业[40] - 业务发展开支从2022年的3.5百万港元大幅增加至2023年的8.9百万港元,主要由于新尖沙咀中心开业后的推广工作[42] - 融资成本从2022年的0.4百万港元增加200.0%至2023年的1.2百万港元,主要由于旺角及尖沙咀租赁物业的租金增加[45] - 资本开支从2022年的3.0百万港元大幅增加至2023年的36.0百万港元,主要由于医疗中心设备购买及租赁物业装修[49] 业务扩展与计划 - 公司在香港高级购物商场The ONE设立新医疗中心,占地13,674平方呎,配备最新型医疗器材[22] - 公司2023年中期经营开支因新尖沙咀中心开业而增加[23] - 公司计划通过收购中国眼科诊所、门诊部或医院的股本权益,扩大在中国的“清晰”品牌业务[62] - 公司计划探索新的增长和扩张机会,如开拓儿童近视防控业务[61] - 公司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为181.9百万港元[78] - 公司已动用34.2百万港元用于成立新尖沙咀中心[79] - 公司计划使用44.8%的所得款项净额(110.0百万港元)在香港成立两家新医疗中心以提供眼科服务[80] - 公司计划使用30.5%的所得款项净额(75.0百万港元)收购大湾区内的眼科诊所或医院[80] - 公司计划使用14.7%的所得款项净额(36.0百万港元)在中国设立眼科诊所[80] - 公司计划使用10.0%的所得款项净额(24.6百万港元)作为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80] 其他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并无采用任何金融工具、货币借款或其他对冲工具进行对冲[65]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并无派付中期股息[58]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未审核简明综合中期财务资料已由独立核数师审阅[82] - 公司中期业绩公告及中期报告将在联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刊登[83]
清晰医疗(01406) - 2023 - 年度财报
2023-07-28 16:43
财务表现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拥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207.5百万港元,较2022年的241.3百万港元有所下降[30] - 公司2023年所得税开支为0.3百万港元,较2022年的5.6百万港元大幅减少,主要由于税前亏损约2.9百万港元[137] - 公司2023年资本开支为22.4百万港元,较2022年的0.2百万港元大幅增加,主要用于购买设备及租赁物业装修[140] - 公司已签约但尚未确认的资本开支约为36.0百万港元,主要用于成立新旺角中心及新尖沙咀中心[140] - 公司2022年经调整除税后溢利为30.9百万港元,而2023年录得亏损3.2百万港元[138] - 公司收益从2022年的225.2百万港元下降至2023年的213.8百万港元,同比下降5.1%[168] - 公司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录得亏损约3.2百万港元,而2022年同期为税后溢利13.5百万港元[138] - 公司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流動比率為5.8倍,較2022年同期的10.3倍有所下降[130] - 公司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並無未償還銀行貸款、透支或其他借款,且處於淨現金狀況[130] - 公司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融資活動所用現金淨額為9.2百萬港元,主要來自租賃付款約16.3百萬港元及支付信託項下為股份獎勵計劃購買股份的款項約3.5百萬港元,部分被行使購股權時發行購股權所得款項約10.5百萬港元所抵銷[132] - 公司2023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6.2百万港元,较2022年的27.6百万港元减少41.3%,主要由于税前亏损2.9百万港元[107] - 公司2023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43.8百万港元,主要用于添置机器及设备(30.2百万港元)和增加定期存款(103.0百万港元)[107] - 公司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流动资产净值为193.5百万港元,较2022年的225.4百万港元减少14.2%[107] - 公司专业费用从2022年的1.1百万港元增加至2023年的5.3百万港元,增幅达381.8%,主要由于公司上市后产生的更高费用[105] - 公司其他一般及行政开支从7.3百万港元增加至9.1百万港元[69] - 公司融资成本从0.8百万港元增加至1.5百万港元,主要由于租金增加导致租赁负债利息支出增加[70] - 公司业务发展开支从2022年的6.0百万港元增加25.0%至2023年的7.5百万港元,反映公司在品牌建设方面的努力[187] - 公司顾问费在2022年和2023年分别为63.0百万港元和74.8百万港元,占收益的28.0%和35.0%,增加主要由于医生人数从11名增至13名[185] - 公司使用权资产折旧开支在2022年和2023年分别为14.4百万港元和18.7百万港元,占收益的6.4%和8.7%,增加因扩展医疗中心网络[186] - 公司其他开支在2022年和2023年分别为24.2百万港元和31.8百万港元,占收益的10.7%和14.9%[186] - 公司其他收入淨額增加4.6百萬港元或270.6%,主要由於銀行存款利息收入增加及政府補貼[197] - 銀行存款利息收入約3.9百萬港元,政府補貼約2.3百萬港元[197] 环境、社会及管治(ESG) - 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概述了将可持续发展融入业务的策略、常规及愿景,并涵盖所有潜在环境、社会及管治事宜的年度评估[22] - 公司职能部门负责执行环境、社会及管治相关策略及目标[41] - 公司持份者包括政府及监管机构、投资者、媒体及公众、供应商、客户、雇员及社区[43] - 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事宜优先次序根据对持份者及业务的影响进行排序[45] - 公司董事会将继续检评环境、社会及管治目标进展[40] - 公司评估了气候相关风险,包括实体风险(如极端天气和持续高温)和过渡风险(如环境法规变化),并制定了相应的缓解策略[87] - 公司通过实施节能措施,如安装更节能的电力设备,以应对气候相关风险[87] - 公司通过实施节约用水措施,如定期检查水龙头和放置节水标志,致力于节约用水[86] - 公司车辆定期维护检查以提高燃料消耗效率,减少废气排放量[46] - 公司于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内,氮氧化物排放量为1.01公斤,硫氧化物排放量为0.03公斤,颗粒物排放量为0.07公斤[27] - 公司报告期内产生173.9公斤医疗废物,密度为每千元收益0.00081公斤[31] - 公司报告期内产生120.0公斤有害废物,密度为每千元收益0.00056公斤[31] - 公司总废物密度为每千元收益0.00137公斤,略微偏离之前订定目标[31] - 公司报告期内产生2,462.5公斤纸张废物,密度为每千元收益0.012公斤[59] - 公司报告期内总能源消耗为213,110千瓦时,密度为每千元收益1.00千瓦时[64] - 公司报告期内能源消耗密度为每千元收益1.00千瓦时,目标为维持在该水平或以下[77] - 公司报告期内产生的医疗废物数量较上一年为多,主要由于COVID-19疫情导致使用一次性医疗仪器[58] 公司治理 - 公司董事会由一名女性董事和七名男性董事组成,符合至少委任一名不同性别董事的要求[6] - 公司董事会全权负责评估及厘定达成策略目标所愿意承担的风险性质及程度,并建立及维持适当及有效的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8] - 公司已建立清晰的书面政策及程序,并定期检讨主要职能及运作,同时设立内部审核职能以持续对主要营运进行独立评估[10] - 公司审核委员会在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内举行了五次会议,其中四次与外聘核数师召开会议[1] - 公司薪酬委员会在年度内完成的主要工作包括厘定并批准执行董事的薪酬及花红,以及建议非执行董事及独立非执行董事的薪酬[4] - 公司股东周年大会为股东与董事会交流意见的平台,董事会成员与外聘核数师将出席大会[17] - 公司年度审计服务费用为950千港元,非审计服务费用总额为300千港元,其中包括审阅中期财务资料250千港元和税务合规服务50千港元[2] - 公司已制定投訴處理政策,並每月由高級管理層審閱投訴記錄表以提出潛在改進措施[119] - 公司根據ISO 9001:2015實施高標準質量管理系統,並成立由7名高級管理層成員組成的質量管理委員會[118] - 公司每月進行藥物及藥房用品的存貨檢查,每日進行植入式人工晶體的存貨檢查,確保材料數量、到期日及儲存條件符合要求[118] 员工与培训 - 公司2023年3月31日共有136名员工,其中男性114人,女性22人[93] - 公司员工按年龄划分,25岁以下12人,25至29岁40人,30至39岁46人,40至49岁25人,50岁以上13人[93] - 公司2023年整体员工流失率为44%,其中女性流失率为49%,男性流失率为18%[95] - 公司按年龄划分的流失率中,25岁以下为42%,25至29岁为38%,30至39岁为41%,40至49岁为28%,50岁以上为108%[95] - 公司通过提供感染控制、紧急情况处理等培训,营造安全的工作环境[98] - 公司为新员工提供入职培训,包括员工福利、职责和背景资料,并评估3个月试用期内的表现[98] - 公司通过提供具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和福利,吸引优秀人才,并资助员工考取专业资格和持续进修[89]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雇员福利开支为52.6百万港元,占收益的24.6%,较2022年的42.0百万港元增加25.2%[104] - 公司整体已受训雇员百分比为85%,其中女性占86%,男性占14%[112] - 每名雇员已完成培训整体平均时数为28.25小时,其中女性为31.46小时,男性为11.59小时[112] - 公司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僱員總數為123名,較2022年的99名有所增加[123] 业务发展与市场策略 - 公司計劃收購在中國的眼科診所、眼科門診部或眼科醫院的股本權益,以擴大在中國的「清晰」品牌業務[127] - 公司計劃通過保持SMILE手術的市場領先地位並推廣植入式隱形眼鏡植入術,進一步鞏固在香港的市場地位[127] - 公司計劃探索開發兒童近視預防及控制業務,作為新的增長及擴張機遇[127] - 公司計劃开拓大湾区市场,探索合并及收购机遇或与商业伙伴建立医务中心[149] - 公司新尖沙咀中心预计于2023年7月开展营运,新旺角中心已于2022年底开始营运[148] - 公司医务中心总楼面面积由约16,936平方呎增加至约36,576平方呎[148] - 公司计划在2023年7月初开始运营位于尖沙咀的新医务中心,总楼面面积为13,674平方呎[153] - 新旺角中心自2022年底开始运营,总楼面面积为5,966平方呎,专注于屈光治疗服务[175] - 公司医务中心的总楼面面积将从16,936平方呎增加至36,576平方呎,以加强香港服务网络[176] 收益与业务表现 - SMILE手术在2023年占总收益的77.5%,较2022年的72.7%有所增加[157] - 屈光治疗服务在2023年占总收益的64.4%,是公司最大的收益来源[158] - 植入式隐形眼镜植入术的收益从2022年的11.1百万港元降至2023年的7.2百万港元,主要由于治疗次数减少[181] - 诊症及检查服务的收益从2022年的10.2百万港元微增至2023年的10.3百万港元,增长1%[183] - 已用存货在2022年和2023年分别为38.5百万港元和37.5百万港元,占收益的17.1%和17.5%,保持相对稳定[185] - 屈光治疗收益在2023年为137,758千港元,占收益的64.4%,较2022年的152,611千港元下降14,853千港元[193] - SMILE手术收益在2023年为87,483千港元,占收益的40.9%,较2022年的87,686千港元下降203千港元[193] - 多焦距人工晶体置换术收益在2023年为40,273千港元,占收益的18.8%,较2022年的50,730千港元下降10,457千港元[193] - 标准白内障手术收益在2023年为29,134千港元,占收益的13.6%,较2022年的21,081千港元增加8,053千港元[193] - 植入式隐形眼镜植入术收益在2023年为79,500港元,较2022年的78,800港元增加700港元[195] - 屈光治療收益由152.6百萬港元減少14.8百萬港元或9.7%至137.8百萬港元,主要由於多焦距人工晶體置換術收益減少[196] - 多焦距人工晶體置換術收益由50.7百萬港元減少至40.3百萬港元,原因是治療次數減少[196] - 其他眼部問題治療收益由55.1百萬港元增加3.3百萬港元或6.0%至58.4百萬港元,主要由於標準白內障手術收益增加[196] - 標準白內障手術收益增加8.1百萬港元,抵銷激光治療程序及玻璃體切除術收益的減少[196] - 銷售處方藥物及其他收益由7.4百萬港元減少至7.3百萬港元,佔總收益約3.4%[197]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 - 公司董事会全权负责评估及厘定达成策略目标所愿意承担的风险性质及程度,并建立及维持适当及有效的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8] - 公司主要金融工具包括贸易应收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租赁负债、贸易应付款项、应计费用及其他应付款项[48] - 公司收入及经营现金流量基本不受市场外汇汇率变化的影响,因公司主要在香港经营,大部分交易以港元结算[49] - 公司收入及经营现金流量基本不受市场利率变动的影响,预期利率的合理潜在变动不会造成重大影响[50] - 公司公平值利率风险主要来自固定利率的租赁负债[51] - 公司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並無識別有關貿易應收款項的特定信貸風險集中,主要為應收信貸公司的款項[120] 其他 - 公司於2023年6月27日終止購股權計劃,即時生效[126] - 公司截至2023年3月31日已与33名位于香港的认可供应商建立联系[113]
清晰医疗(01406) - 2023 - 年度业绩
2023-06-27 22:30
财务表现 - 公司2023年收益为213,847千港元,同比下降5.1%[1] - 公司2023年年内亏损为3,191千港元,而2022年溢利为13,491千港元[1] - 公司2023年经调整亏损净额为3,191千港元,而2022年经调整溢利净额为30,885千港元[1] - 公司2023年经营亏损为1,392千港元,而2022年经营溢利为19,823千港元[2] - 公司2023年除所得税前亏损为2,917千港元,而2022年除所得税前溢利为19,046千港元[2] - 公司截至2023年3月31日的年度总收益为213,847千港元,较2022年的225,237千港元下降5.1%[13] - 公司2023年度的每股基本亏损为0.6港仙,而2022年度的每股基本盈利为3.5港仙[18] - 公司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录得亏损约3.2百万港元,而2022年同期为税后溢利13.5百万港元[50] - 公司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的所得税开支为0.3百万港元,较2022年的5.6百万港元大幅减少,主要由于税前亏损[49] 现金流与资产负债 - 公司2023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07,496千港元,较2022年的241,270千港元有所下降[3] - 公司2023年非流动资产总额为93,597千港元,较2022年的40,552千港元大幅增加[3] - 公司2023年流动负债总额为40,199千港元,较2022年的24,196千港元有所增加[3] - 公司2023年资产净额为259,284千港元,较2022年的255,451千港元略有增加[3] - 公司2023年股本为5,281千港元,较2022年的5,097千港元有所增加[4] - 公司于2023年3月31日拥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207.5百万港元,较2022年的241.3百万港元有所下降[71] - 公司于2023年3月31日的流动比率为5.8倍,较2022年的10.3倍有所下降[74] - 公司于2023年3月31日录得流动资产净值193.5百万港元,较2022年的225.4百万港元有所下降[75] - 公司于2023年3月31日维持净现金状况,资产负债比率不适用[64] - 公司于2023年3月31日无采用任何金融工具、货币借款或其他对冲工具进行对冲[72] 收入与支出 - 眼科服务收入为206,519千港元,同比下降5.2%[13] - 销售处方药物收入为7,328千港元,同比下降0.3%[13] - 公司获得政府补贴2,303千港元,用于COVID-19防疫抗疫基金[14] - 公司2023年度的其他收入净额为6,330千港元,较2022年的1,731千港元大幅增加265.7%[13] - 公司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的其他收入净额增加约4.6百万港元,同比增长270.6%,主要由于银行利息收入增加和政府补贴[37] - 已用存货在2022年和2023年分别为38.5百万港元和37.5百万港元,占收益的17.1%和17.5%,波动与治疗次数减少一致[38] - 顾问费在2022年和2023年分别为63.0百万港元和74.8百万港元,占收益的28.0%和35.0%,增加主要由于医生人数增加[39] - 雇员福利开支在2022年和2023年分别为42.0百万港元和52.6百万港元,占收益的18.7%和24.6%,增加主要由于雇员人数增加[40] - 使用权资产折旧开支在2022年和2023年分别为14.4百万港元和18.7百万港元,占收益的6.4%和8.7%,增加主要由于扩展医疗中心网络[41] - 公司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的其他开支为31.8百万港元,占收益的14.9%,业务发展开支增加约1.5百万港元或25.0%[43] - 专业费用在2023年为5.3百万港元,较2022年增加约4.2百万港元或381.8%,主要由于上市后产生更高的专业费用[44] - 公司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的资本开支为22.4百万港元,主要用于购买设备和租赁物业装修[52] 业务扩展与投资 - 新旺角中心和新尖沙咀中心的成立将使公司医务中心的建筑面积从16,936平方呎增加至36,576平方呎[28] - 新旺角中心自2022年底开始运营,新尖沙咀中心预计于2023年7月初开始运营[26][27] - 公司计划通过收购中国眼科诊所、门诊部或医院的股本权益,扩大在中国的“清晰”品牌业务[69] - 公司计划探索开发儿童近视预防及控制业务,以巩固在香港的市场地位[68] - 公司首次公开发售所得款项净额为181.9百万港元,已动用8.9百万港元用于成立两家新医疗中心,剩余款项按招股章程建议分配[87][89] - 公司计划在香港成立两家新医疗中心,预计动用110.0百万港元,已动用8.9百万港元,剩余72.6百万港元[89] - 公司计划收购大湾区内的眼科诊所或医院,预计动用75.0百万港元,目前尚未动用[89] - 公司计划在中国设立眼科诊所,预计动用36.0百万港元,目前尚未动用[89] - 公司剩余未动用首次公开发售所得款项净额为173.0百万港元,存放于银行并按招股章程建议分配[88][89] 公司治理与股东事务 - 公司董事会已召开四次会议,讨论业务及事务,并批准年度及中期业绩[84] - 公司审核委员会已与核数师召开四次会议,讨论审计策略及批准年度及中期业绩[84] - 公司不建議派付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94] - 公司或集團其他成員公司在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未派付或宣派股息[95] - 公司將於2023年9月15日至9月20日暫停辦理股份過戶登記手續[96] - 股東週年大會將於2023年9月20日舉行[97] - 業績公告將於聯交所網站及公司網站刊登[98] - 2023年年報及股東週年大會通告將寄發予股東並可於聯交所網站及公司網站瀏覽[99] - 公司於2023年6月27日終止購股權計劃,即時生效[102] - 公司已於2022年11月23日採納股份獎勵計劃,該計劃將繼續有效[102] 经营活动与现金流 - 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6.2百万港元,较去年减少11.4百万港元,主要由于税前亏损2.9百万港元,而去年为税前溢利19.0百万港元[76] - 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43.8百万港元,主要用于添置机器及设备支付按金30.2百万港元,增加定期存款103.0百万港元,以及预付医生贷款14.2百万港元[77][78] - 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9.2百万港元,主要用于租赁付款16.3百万港元和支付股份奖励计划购买股份3.5百万港元,部分被行使购股权所得款项10.5百万港元所抵销[79] 其他 - 公司于2023年3月31日无重大或然负债[55] - 公司于2023年3月31日无任何资产抵押[56] - 公司于2023年3月31日共雇用123名雇员,较2022年的99名有所增加[65]
清晰医疗(01406) - 2023 - 中期财报
2022-12-19 16:45
财务表现 - 公司2022年中期收益为107.7百万港元,同比下降8.4%[11] - 期内溢利为7.9百万港元,同比下降24.5%[11] - 经调整期内纯利为7.9百万港元,同比下降59.9%[11] - 纯利率为7.3%,较去年同期的8.9%有所下降[11] - 2022年中期期间纯利由2021年的10.5百万港元减少至7.9百万港元,减幅为2.6百万港元或24.8%[46] - 公司2022年中期收益为107,691千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117,509千港元有所下降[72] - 公司2022年中期除所得税前溢利为10,212千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14,323千港元有所下降[72] - 公司2022年中期每股基本盈利为0.015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0.028港元有所下降[72] - 公司擁有人於期內應佔溢利為7,912千港元,每股基本盈利為0.015港元[112] 业务扩展与合作协议 - 公司与仁安医院签订谅解备忘录,计划在香港提供眼科及医疗辅助服务合作[15] - 公司扩展旺角惠丰中心医务中心,新增5,966平方呎面积,预计年底开始运营[16] - 公司计划在尖沙咀The ONE购物商场设立新医务中心,面积约13,674平方呎,预计2023年第一或第二季度开始运营[16] - 扩展后公司医疗中心总楼面面积将从16,936平方呎增加至36,576平方呎[16] - 公司计划通过成立新医疗中心和收购来巩固在香港的市场地位,并计划在中国收购眼科诊所或医院以扩大业务[62] 收入与支出 - 屈光治疗收益为71.1百万港元,占总收益的66.0%,同比下降7.9%[20][25] - SMILE手术收益为46.8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1.7%,手术次数从1,749次增加至2,073次[20][27] - 多焦距人工晶体置换术收益为18.9百万港元,同比下降31.4%,手术次数从628次减少至413次[20][23][27] - 植入式隐形眼镜植入术收益为3.5百万港元,同比下降43.7%,手术次数从75次减少至41次[20][23][27] - 其他眼部问题治疗收益为27.9百万港元,同比下降9.1%,主要由于激光治疗程序和玻璃体切除术收益减少[20][28] - 诊断及检查服务收益为5.2百万港元,同比下降7.1%,主要由于病人到诊人次下降[20][29] - 销售处方药物及其他收益为3.5百万港元,同比下降11.3%,与诊断及检查服务减少一致[20][30] - 眼科服务收入在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为104,169千港元,同比下降8.25%[101] - 销售处方药物收入在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为3,522千港元,同比下降11.31%[101] - 已用存货在2021年和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分别为19.0百万港元和19.4百万港元,占收益的16.1%和18.0%[34] - 顾问费在2021年和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分别为32.9百万港元和31.1百万港元,占收益的28.0%和28.9%[35] - 雇员福利开支在2021年和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分别为19.2百万港元和23.7百万港元,占收益的16.3%和22.0%[36] - 使用权资产折旧开支在2021年和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分别为7.8百万港元和7.3百万港元,占收益的6.6%和6.8%[37] - 上市产生的开支在2021年和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分别为9.3百万港元和0港元[38] - 其他开支在2021年和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分别为11.8百万港元和15.8百万港元,占收益的10.0%和14.7%[40] - 融资成本在2021年和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分别为0.3百万港元和0.4百万港元[42] - 所得税开支在2021年和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分别为3.8百万港元和2.3百万港元,实际税率分别为26.8%和22.5%[43] - 业务发展开支在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为3,490千港元,同比下降7.29%[105] - 维修及保养开支在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为1,685千港元,同比上升37.10%[105] - 专业费用在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为3,222千港元,同比大幅上升669.45%[105] - 租赁负债的利息开支在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为419千港元,同比上升23.24%[106] - 香港利得稅開支為2,300千港元,其中即期所得稅為1,983千港元,遞延所得稅為317千港元[110] - 公司支付予欣城有限公司的顾问费为2,026千港元[141] - 公司自关联方收取的赔偿费为2,400千港元[141] - 公司支付予谢医生的顾问费为1,463千港元[141] - 主要管理人员薪酬总额从649千港元增至2,754千港元,同比增长324%[148] 现金流与资本开支 - 公司2022年中期经营活动的现金净额为17.7百万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25.4百万港元有所减少[66] - 公司2022年中期投资活动的现金净额为205.4百万港元,主要用于添置设备、增加定期存款及贷款垫款[68] - 公司2022年中期融资活动的现金净额为67,000港元,主要来自行使购股权和租赁付款[68] - 公司截至2022年9月30日拥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233.6百万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241.3百万港元略有下降[65] - 公司2022年9月30日的流动比率为7.7倍,较2022年3月31日的10.3倍有所下降[65] - 公司2022年9月30日的流动资产净值为223.2百万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225.4百万港元略有下降[65] - 公司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17,707千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25,439千港元减少30.4%[85] - 公司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205,410千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192千港元大幅增加[85] - 公司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融资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67千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25,355千港元显著改善[85] - 公司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187,636千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108千港元大幅增加[85] - 资本开支在2021年和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分别为206,000港元和3,005,000港元[47] - 公司購買廠房及設備項目為3,005,000港元,較去年同期的206,000港元大幅增加[116] 资产与负债 - 公司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非流动资产总额为68,593千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40,552千港元增长69.2%[74] - 公司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流动资产总额为256,295千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249,592千港元增长2.7%[74] - 公司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33,634千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241,270千港元减少3.2%[74] - 公司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流动负债总额为33,103千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24,196千港元增长36.8%[74] - 公司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资产净额为270,236千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255,451千港元增长5.8%[74] - 公司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权益总额为270,236千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255,451千港元增长5.8%[77] - 贸易应付款项总額為6,344千港元,其中0至30日的應付款項為2,504千港元[126] - 公司贸易应收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为22,769千港元[137] - 按金非流动部分的账面值从2,144千港元增至3,566千港元,同比增长66%[148] - 按金非流动部分的公平值从1,964千港元增至3,166千港元,同比增长61%[148] 股东与股权 - 公司已发行及繳足的普通股總數為521,775,000股,面值為5,218千港元[127] - 公司向8名承授人授出750份购股权,相当于尚方已发行股份的7.5%[130] - 购股权的公平值为每股3,980港元,总公平值为2,985,000港元[130] - 修改后的购股权行使价降低至每股33,506港元,公平值增加1,876,000港元[133] - 公司已授予28,125,000份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权,占已发行股本的5.40%[174] - 已行使的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权为21,775,000股,占已发行股本的4.17%[174] - 尚未行使的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权为6,350,000股,占已发行股本的1.22%[174] - 每份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权的行使价为每股0.57港元[174] - 黄棣彰先生行使了11,557,000份购股权,行使价格为1.304港元[183] - 其他人士行使了500,000份购股权,行使价格为1.387港元[183] - 公司采纳了购股权计划,旨在奖励合资格参与者,使其利益与公司目标一致[185] - 购股权计划的股份认购价不得低于授出日期联交所每日报价表所列股份收市价[191] - 购股权计划可发行的股份总数不得超过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0%[192] - 购股权的行使期限为授出日期起计十年内[193] - 购股权不可转让,承授人不得向第三方出售、转让、抵押或按揭[196] - 承授人退休后,购股权的归属时间表仍适用[198(b)] - 承授人停薪休假超过183天,未归属购股权的归属期限将延长12个月[198(c)] - 承授人身故后,所有未归属购股权将在身故之日或购股权授出日期归属[198(d)] - 承授人因工伤致残终止受雇,所有未归属购股权将在授出日或终止日归属[198(e)] - 承授人违反合约,董事会可没收未归属购股权[199(f)] - 董事及主要行政人员在公司股份及购股权中的权益显示,胡定旭和谢伟业医生分别持有公司股权的0.72%和20.61%[161] - 公司已发行普通股数量为521,775,000股,用于计算股权百分比[164][172] - Ultimate Bliss Limited实益拥有107,505,880股,占公司股权的20.61%[164][169] - Clear Lead Ventures Limited实益拥有165,775,126股,占公司股权的31.77%[169] - 药明康德(香港)有限公司实益拥有78,125,196股,占公司股权的14.97%[169] 其他 - 公司获得政府防疫抗疫基金保就业计划补贴2.1百万港元,以及银行存款利息收入0.7百万港元[31] - 政府补贴在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为2,072千港元,去年同期无此项收入[103] - 公司所有活动均在香港进行,所有资产及负债均位于香港[101] - 公司无单一客户贡献超过总收益的10%[101] - 公司提前应用了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3号、第16号和第37号的修订本,但对财务状况和表现无影响[94][95] - 黄棣彰先生于2022年6月30日辞任执行董事并不再担任行政总裁[182] - 晖星(大中华)有限公司由Lam Yow Torng, Ivy女士全资拥有[183] - 公司通过了股份奖励计划,旨在表彰和奖励合资格参与者对集团增长及发展的贡献[153] - 股份奖励计划于2022年11月23日获得独立股东通过[154] - 中期财务资料于2022年11月28日由董事会通过及授权刊发[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