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园(01448)

搜索文档
福寿园(01448)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9 22:32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收益总额为人民币6.109亿元,同比大幅下降44.5%[3] - 公司总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1,099,991千元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610,850千元,同比下降44.5%[17] - 公司总收益为人民币6.109亿元,同比下降44.5%[63][64] - 公司总收益从去年同期人民币1,090,165千元下降至人民币599,248千元,降幅达45.0%[74]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人民币2.614亿元[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261,411千元,而2024年同期为盈利298,801千元[20]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人民币2.614亿元,同比减少187.5%[63]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达人民币2.614亿元[41]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人民币261.4百万元同比减少187.5%[87] - 经营亏损达人民币2.292亿元,去年同期为经营利润人民币5.122亿元[4] - 经营利润减少人民币741.5百万元或144.8%[81] - 墓园服务经营利润率从54.4%降至-44.9%[81]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员工成本为人民币1.803亿元,同比下降29.5%[4] - 材料和物资消耗成本为人民币5518万元,同比下降28.5%[4] - 员工成本总额下降29.5%,从255,647千元降至180,310千元[19] - 材料和物资消耗减少人民币22.1百万元或28.6%[78] - 员工成本减少人民币75.3百万元或29.5%,主要因薪酬奖金随收入下降而减少[77] - 产品工程成本减少人民币12.7百万元或32.8%,主要因建设数量随销量下降而减少[77] - 市场营销和销售渠道成本减少人民币3.7百万元或17.9%[79] - 其他一般经营费用增加人民币145.4百万元或194.4%[79] - 经营性开支增加人民币252.3百万元或42.9%,主要因资产减值和应收款项坏账准备计提增加人民币206.0百万元[77] - 企业所得税开支大幅下降82.5%,从179,602千元降至31,503千元[19] - 所得税开支减少人民币148.1百万元或82.5%[86]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墓园服务收益同比下降47.3%,从906,082千元降至477,375千元[17] - 殡仪服务收益同比下降33.8%,从184,083千元降至121,873千元[17] - 墓园服务收益为人民币4.774亿元,占总收益78.1%,同比下降47.3%[64] - 殡仪服务收益为人民币1.219亿元,占总收益20.0%,同比下降33.8%[64] - 经营性墓穴销售数量6,253个,收益3.962亿元,同比下降51.0%[65] - 公益性墓穴销售数量1,055个,收益263万元,同比下降62.7%[65] - 墓穴销售总量7,308个,同比下降20.8%[65] - 其他墓园服务收益7,858万元,同比下降12.9%[65] - 经营性墓穴销售服务收益同比下降人民币412.7百万元或51.0%,其中销售数量减少451座或6.7%,平均销售单价下降人民币5.7万元/座或47.5%[66] - 可比较墓园经营性墓穴销售收益同比下降人民币415.5百万元或51.4%,其中销售数量减少520座或7.8%,平均销售单价同比下降47.3%[69] - 新收购或新建墓园贡献经营性墓穴销售收益人民币2.9百万元,平均销售单价低于可比较墓园[69] - 殡仪服务收益同比下降人民币62.2百万元或33.8%,服务量减少8,884户或25.5%,平均销售单价下降人民币590元或11.2%[72] - 公司累计签订生前契约10,252份合约,较2024年同期11,923份下降约14%[58] 各地区表现 - 上海地区收益大幅下降54.2%,从526,143千元降至240,970千元[18] - 上海地区收益占比从48.3%下降至40.2%,收益额下降人民币285,173千元[74] - 福建地区收益从去年同期人民币30,686千元降至零,因殡仪子公司合作到期不再纳入合并报表[75] - 业务覆盖全国19个省区的40余座城市[60]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坚持扩张型战略目标以整合高度分散的中国殡葬行业资源[104] - 公司推动从殡葬服务提供商向殡葬及生命科技服务提供的转型[104] - 公司注重平衡短期利益与长期价值以更平稳可持续的节奏推动业务发展[104] - 公司开发多价位段墓园产品以提升市场占有率[54] - 全面升级公墓业务系统并对接线上服务平台[54] - 推出AI追思服务并已服务数百个家庭[56] - 推动与保险公司多险种合作探索业务增长[58] - 强调殡葬设施设计需兼顾生态、智能及低成本策略[57] 资产减值和损失 - 不动产及设备、无形资产、墓园资产和商誉确认的减值损失达人民币2.176亿元[4] - 商誉减值165,153千元,使账面价值从1,106,076千元降至940,923千元[21] - 墓园资产减值拨备增加43,967千元,从36,137千元增至80,104千元[22] - 商誉和资产减值损失为人民币217.6百万元[80] 现金流和资金状况 - 银行结余及现金为人民币16.227亿元,较2024年末减少21.1%[6] - 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为人民币63.7百万元,同比下降人民币291.5百万元或82.1%[89] - 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入人民币63.7百万元同比减少82.1%[88] - 公司投资活动收回现金净额为人民币224.6百万元,主要来自定期存款等金融资产净收回人民币295.2百万元[89] - 公司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人民币695.6百万元,包括支付股东股息及向非控股股东支付股息人民币116.1百万元[89] - 公司银行结余及现金为人民币1,622.7百万元,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2,056.6百万元下降[90] - 银行结余及现金总额为人民币32.219亿元,较2024年末的56.8317亿元下降43.3%[26] - 人民币定期存款金额为人民币3.81824亿元,年利率区间为1.15%至4.13%[31] - 结构性存款及现金管理产品总额为人民币3.11892亿元,预期收益率区间为1.25%至2.80%[29] - 公司定期存款余额为人民币171.2百万元,非上市现金管理产品为人民币311.9百万元[90] - 港元计值银行结余利率区间为0.01%-3.60%,较2024年末收窄14个基点[26] - 美元计值银行结余大幅减少至人民币89.5万元,降幅达88.6%[26] - 公司货币资产中人民币占比84.7%,港币占比13.6%,美元占比1.4%[94] - 特别股息及末期股息合计派付人民币5.734亿元[39] 股息信息 - 宣派中期股息每股7.00港仙[3] - 拟派发中期股息每股7.00港仙[41] - 公司宣派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股息每股7.00港仙[105] - 中期股息将于2025年11月28日派付予股东[105] - 股份过户登记手续将于2025年11月11日至11月14日暂停办理[106] 资产负债和权益 - 总权益为人民币48.656亿元,较2024年末减少21.0%[7][8] - 存货总额从576,326千元降至558,421千元,减少17,905千元[24] - 贸易应付款项总额为人民币3.00124亿元,其中账龄365天以上的占比61.2%[32] - 合约负债总额为人民币6.29655亿元,其中墓园维护服务占比92.1%[34] - 递延所得税资产净额为人民币-821.4万元,较2024年末改善72.6%[38] - 应付工资、福利及花红为人民币4992.3万元,较2024年末下降61.8%[32] - 公司资产负债比率为0.6%,较2024年末的0.5%略有上升[93] - 公司可用墓园土地面积为2.82百万平方米,较2024年末的2.83百万平方米略有减少[101] - 公司资本开支承诺约为人民币51.4百万元,涉及土地使用权及墓园资产收购[100] 人力资源 - 公司全职雇员1,998人,较2024年末的2,198人减少200人[99] ESG和品牌价值 - 公司品牌价值达29.16亿美元[42] - MSCI ESG评级跃升至AAA级[43] - 恒生可持续发展基准指数最新得分提升至65.20分[43] - 公司保持A+评级[43] - 公司连续四年被纳入恒生可持续发展基准指数成分股[43] - 公司跻身MSCI中国可投资市场指数成分股前1%[43] - 公司品牌指数达492.45分[42] - 清明期间全网涉及公司信息量23,295条,同比增长18%[62] 行业和宏观环境 - 2024年末城镇常住人口94,350万人,较2023年增加1,083万人,城镇化率达67.0%同比提升0.84个百分点[47] - 2024年末60岁及以上人口31,031万人占比22.0%,同比增加1,334万人且比重上升0.9个百分点[47] - 2021年全国火化遗体596.6万具,火化率达58.8%[47] - 2025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660,536亿元,同比增长5.3%[48] - 2025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44元,名义增长4.7%[48] - 2025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6,504元增长4.9%,占消费支出比重45.5%[48] - 2025年清明期间全国开通1,576个网络祭扫平台,累计服务92.75万人次[51] - 预计2035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突破4亿人占比超30%,2050年达5亿人占比近40%[47] - 殡葬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强化行业公益属性并完善服务管理制度[49][50] - 民政部2025年发布10项殡葬服务推荐性行业标准推动标准化建设[50] -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人民币660,536亿元,同比增长5.3%[53]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人民币28,844元,实际同比增长4.7%[53] -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人民币17,545元,实际同比增长4.6%[53] 其他经营数据 - 重庆安乐生命纪念馆占地面积达3,500多平方米,设有8个数字礼厅[56] - 利息收入和非上市现金管理收益合计人民币27.5百万元减少28.3%[85] - 公司及附属公司在本期间内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110]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本期间会计原则政策及简明综合财务报表[111] - 中期业绩公告已刊登于联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112] - 中期报告将于适当时候刊登于联交所及公司网站[112]
殡葬生意下滑了
36氪· 2025-08-27 21:35
行业需求与市场现状 - 中国60岁以上人口达3.1亿 2024年死亡人数约1093万 较4年前增长10% [7][16] - 殡葬专业就业率近100% 录取分数线连续四年超本科线 [5][6] - 五大上市殡葬企业2024年总营收同比下降19.3% [9][17] 商业模式与盈利结构 - 行业毛利率超80% 接近贵州茅台92%的水平 [12][27] - 墓地销售占殡葬费用50%-70% 是行业主要收入来源 [21] - 福寿园墓地服务收入占比80% 2024年墓穴销量同比下降23.2% [22][23] 价格机制与消费行为 - 福寿园经营性墓地平均客单价12.12万元 每平米均价达24.2万元 [29][30] - 中国丧葬费用占年平均工资45.4% 全球第二高 [46] - 殡仪服务客单价从2019年6000元降至2024年5200元 [38] 竞争格局与市场分流 - 行业高度分散 除福寿园5.8%市占率外 无企业超1% [17] - 生态葬/土葬分流需求 公益性海葬可获千元补贴 [24] - "骨灰房"现象出现 反映传统商业模式失灵 [39] 增长挑战与转型方向 - 福寿园2024年营收20.78亿元(-20.9%) 净利润3.73亿元(-52.8%) [20] - 提价策略难持续 墓穴单价从2020年10.78万涨至2024年12.12万 [43] - 尝试AI数字人等新业务 但尚未形成明显差异化 [54][55] 政策与监管环境 - 基础殡仪服务政府统一定价 4项单项收费低于300元 [51] - 经营性墓地面临潜在限价管制风险 [49] - 城市公益性墓地严重供不应求 北京万安公墓年批1亩地仅100墓位 [34]
20万/平米!“殡葬第一股”宣布首亏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8-19 19:16
公司业绩表现 - 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录得应占亏损2.35亿至2.65亿元,而去年同期为净利润2.99亿元,出现大幅转亏 [2][3] - 公司2024年营收为20.78亿元,同比减少21%,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3.73亿元,同比减少52.8% [7] - 公司上市十年间营收从2013年6.12亿元增长至2023年26.28亿元,涨了三倍有余 [2][6][7] 盈利能力变化 - 公司毛利率从2015年77.60%攀升至2024年85.85% [7] - 2013年净利润1.67亿元,2017年突破4亿元,2018-2023年平均净利润达6.7亿元,平均净利率超过30% [7] - 2024年墓园服务收入从2023年21.65亿元减少至17.09亿元,殡仪服务收入从3.98亿元降至3.39亿元 [7] 业务覆盖与产品定价 - 业务覆盖上海、河南、重庆等十九个省、自治区或直辖市,在全国40余座城市开展业务 [4][5] - 墓穴产品价格从每座数万元到四五十万元不等,个性化定制价格更高 [5] - 经营性墓穴平均销售单价从2017年10.24万元/个涨至2024年12.2万元/个,按每个墓穴0.6平方米计算,每平方米单价高达20万元 [5] 业绩下滑原因 - 受到宏观经济及客户谨慎消费影响,短期内业绩承压 [4] - 部分附属公司因不同税务因素导致成本上升 [4][10] - 对部分附属公司录得的商誉和相关资产进行减值拨备 [4] 行业监管环境变化 - 民政部2023年11月将《殡葬管理条例》纳入立法工作计划,2024年4月发布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 [9][10] - 征求意见稿规定加强对公墓经营行为监管,必要时开展成本调查,遏制过高收费 [10] - 部分省份推出新政强化公墓公益属性,要求经营性公墓以供应中、低档价位墓穴为主 [10] 同业税务问题 - 同业公司中国万桐园附属公司被要求补缴增值税,适用税率6%,应补缴税款1160万元 [11] - 税务政策变化导致多家经营性墓园企业面临成本上升压力 [10][11] 公司应对策略 - 从市场和产品双重维度持续关注,满足墓园客户多元化、差异化消费需求 [12] - 通过科技赋能打造智能服务生态,发展数字礼祭、数字人文纪念馆等新业态 [12]
20万/平米,“殡葬第一股”宣布首亏
第一财经· 2025-08-19 18:34
核心观点 - 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录得2.35亿至2.65亿元应占亏损 较去年同期2.99亿元净利润大幅转亏 反映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 [2][4] - 亏损主因包括宏观经济影响 客户消费谨慎 税务成本上升 及商誉和资产减值拨备 [5] - 行业面临法规政策调整 税务监管趋严 及消费行为转变等挑战 [13][15][17] 财务表现 - 公司2013年营收6.12亿元 2023年达26.28亿元 十年增长超三倍 [2][9] - 2024年营收20.78亿元 同比减少21% 净利润3.73亿元 同比减少52.8% [10] - 毛利率从2015年77.60%攀升至2024年85.85% [10] - 墓园服务收入2023年21.65亿元 2024年降至17.09亿元 殡仪服务收入从3.98亿元降至3.39亿元 [10] - 全国17个省份业务布局中 16省收益全面下滑 上海市场营收从12.62亿元降至9.98亿元 [11] 产品与定价 - 墓穴产品价格从2333元/座至42.18万元/座不等 [6] - 经营性墓穴平均售价从2017年10.24万元/个涨至2024年12.2万元/个 [7] - 按每座墓占地0.6平方米计算 每平方米单价高达20万元 超越上海顶级豪宅单价 [6][7] 行业环境与政策 - 民政部2023年将《殡葬管理条例》纳入立法计划 2024年发布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 [13][14] - 新规要求加强公墓经营监管 开展成本调查 设置参考区间遏制过高收费 [14] - 部分地方推行新政 如海南省要求经营性公墓以中低档墓穴为主 限制高档墓穴比例 配建公益性墓穴 [15] - 税务政策调整 部分公司如中国万桐园需补缴增值税 税率6% 额外税款达1160万元 [16] 公司应对策略 - 公司计划从市场和产品维度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 发展数字礼祭 数字人文纪念馆等新业态 [17] - 通过科技赋能 打造智能服务生态以巩固行业地位 [17]
20万/平米!“殡葬第一股”宣布首亏
第一财经· 2025-08-19 18:13
核心观点 - 公司作为殡葬行业标志性企业 在上市后十年间呈现高增长和高毛利率特征 但2025年上半年预计出现大幅亏损 反映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 主要受消费行为转变 政策监管趋严及税务因素影响 [3][5][17] 财务表现 - 公司上市十年营收从2013年6.12亿元增长至2023年26.28亿元 涨幅超三倍 但2024年营收降至20.78亿元 同比减少21% 净利润同比腰斩至3.73亿元 [3][10][11][12]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录得应占亏损2.35亿至2.65亿元 而去年同期为净利润2.99亿元 出现大幅转亏 [3][5][6] - 毛利率从2015年77.60%攀升至2024年85.85% 2018-2023年平均净利润达6.7亿元 平均净利率超30% [11][12] 业务结构 - 墓园服务为绝对收入主力 2023年收入21.65亿元 但2024年降至17.09亿元 殡仪服务收入同期从3.98亿元降至3.39亿元 [12] - 全国40余城墓穴平均售价从2017年10.24万元/个涨至2024年12.2万元/个 按0.6平方米折算单价达20万元/平方米 上海部分产品单价超顶级豪宅3倍 [8] 亏损原因 - 宏观经济及客户消费谨慎导致短期需求不足 消费决策周期延长 [7][14] - 部分附属公司因税务因素成本上升 同期行业其他企业如中国万桐园需补缴增值税1160万元 [7][16][17] - 会计准则下对商誉及相关资产计提减值拨备 [7] 行业变革 - 民政部2023年将《殡葬管理条例》修订纳入立法计划 2024年征求意见稿提出加强价格监管 遏制过高收费 部分省份如海南明确强化公墓公益属性 限制高价墓穴比例 [14][15][16] - 行业面临法规转向 地方政策调整及税务政策变化挑战 公司计划发展数字礼祭 智能服务生态等新业态应对 [17]
20万/平米的墓穴“刺痛”市场,“殡葬第一股”上市十余年宣布首亏
第一财经· 2025-08-19 17:06
公司业绩表现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录得应占亏损2.35亿至2.65亿元 较去年同期2.99亿元净利润大幅转亏 [1][2] - 2024年营收20.78亿元 同比减少21%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3.73亿元 同比减少52.8% [6] - 上市十年间营收从6亿元涨至26亿元 涨幅超三倍 2023年营收达26.28亿元为十年前4倍有余 [1][4][5] 主营业务结构 - 墓园服务为绝对收入大头 2023年墓园服务收入21.65亿元 2024年降至17.09亿元 [6] - 殡仪服务收入从2023年3.98亿元降至2024年3.39亿元 [6] - 业务覆盖19个省区直辖市 2024年17个省份中16省收益全面下滑 最重要上海市场营收从12.62亿元降至9.98亿元 [2][6] 产品定价特征 - 上海墓园产品价格每座数万元至四五十万元 个性化定制价格更高 [3] - 按每座墓占地0.6平方米计算 较贵产品每平方米单价约为上海顶级豪宅单价3倍 [3] - 全国墓穴平均销售单价从2017年10.24万元/个涨至2024年12.2万元/个 每平方米单价高达20万元 [3] 盈利能力指标 - 毛利率从2015年77.60%攀升至2024年85.85% [5] - 2013年净利润1.67亿元 2018-2023年平均净利润达6.7亿元 平均净利率超过30% [6] 行业政策环境 - 民政部2023年11月将《殡葬管理条例》纳入立法工作计划 2024年4月发布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 [7][8] - 征求意见稿规定加强对公墓经营行为监管 通过成本调查和设置参考区间遏制过高收费 [8] - 海南省2024年7月新规要求经营性公墓以供应中低档价位墓穴为主 限制高档墓穴比例并配建公益性墓穴 [8] 税务影响因素 - 部分附属公司因不同税务因素导致成本上升 [2] - 廊坊万桐公墓被要求按6%税率补缴增值税 额外税款达1160万元 [9][10] - 税务政策调整导致行业企业面临增值税减免政策适用条件变化 [9][10] 市场需求变化 - 受宏观经济及客户谨慎消费影响 短期内业绩承压 [2] - 殡葬情景中客户消费行为趋向谨慎 消费决定前考虑周期拉长 [7] - 高价经营性墓地引发社会关注 业内专家建议通过税收调节等法制监管程序解决价格问题 [7] 公司战略调整 - 从市场和产品双重维度满足墓园客户多元化差异化消费需求 [10] - 通过科技赋能打造智能服务生态 发展数字礼祭、数字人文纪念馆等新业态 [10]
福寿园(01448.HK)拟8月29日举行董事会会议批准中期业绩
格隆汇· 2025-08-15 18:21
公司财务安排 - 公司董事会会议将于2025年8月29日举行 [1] - 会议将审议批准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业绩及其发布 [1] - 会议将考虑派发中期股息(如有) [1]
福寿园(01448) - 董事会会议日期
2025-08-15 18:06
会议安排 - 董事会会议将于2025年8月29日举行[3] - 会议将考虑及批准公司2025年上半年中期业绩及其发布[3] - 会议将考虑派发中期股息(如有)[3] 人员信息 - 公告日期执行董事为白晓江、谈理安及王计生[3] - 公告日期非执行董事为陆鹤生、Huang James Chih - Cheng及周立杰[3] - 公告日期独立非执行董事为罗祝平、何敏、梁艳君及陈欣[3]
比海淀房价还贵!12万/个的墓地滞销,福寿园业绩爆雷!
搜狐财经· 2025-08-14 17:02
核心业绩表现 - 公司2023年净利润约3亿元 但半年内转为亏损超2亿元 股价单日下跌9% [1] - 墓地销售量同比下降24% 从约1.66万个降至1.26万个 减少近4000个 [2] 产品定价策略 - 墓地均价达12.12万元/穴 较2017年9.54万元上涨27% [1] - 单价相当于北京市二手房均价的1.76倍 超过普通消费者年收入水平 [1][2] 市场反应与挑战 - 价格上涨未能抵消销量下滑影响 消费者对高价墓地接受度降低 [2][3] - 公司业绩波动被归因于宏观经济因素导致消费者决策更谨慎 [2] 行业消费趋势 - 高价殡葬产品面临需求阻力 消费者价格敏感度显著提升 [2][3][4] - 资产价格持续上涨预期被打破 消费行为趋于理性化 [3][4]
比学区房价格还贵!12万/个的墓地滞销,福寿园业绩爆雷
搜狐财经· 2025-08-13 19:23
业绩表现 - 公司2023年实现盈利约3亿元 但半年后转为亏损超过2亿元 股价单日下跌9% [1] - 公司墓地销量显著下滑 去年仅售出1.26万个 较前年减少近4000个 [2] 产品定价 - 墓地均价达12.12万元/穴 较2017年的9.54万元/穴持续上涨 [1] - 当前墓地单价达到北京市二手房挂牌均价(6.9万元/平方米)的1.76倍 [1] 市场反应 - 消费者对高价墓地的接受度降低 销量下滑导致涨价策略失效 [2][3] - 公司认为宏观经济因素导致消费者决策更谨慎 [2] 行业趋势 - 高价殡葬产品面临需求阻力 消费者价格敏感度提升 [2][4] - 墓地作为资产类产品的持续上涨预期被市场现实打破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