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同辐(01763)

搜索文档
中国同辐(01763)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1 18:47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成立于1983年,2018年7月6日上市,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有员工3367人[5][7] - 公司股份代号为1763,上市日期为2018年7月6日[25] - 投资者专线为86 10 68516810,传真为86 10 68512374,网站为www.circ.com.cn,电邮为ir@circ.com.cn[25] 公司业务布局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形成37家医药中心网络布局,拥有7个研发生生产基地[9][10] - 公司服务超1.8万家医疗机构,每年服务超6000万人,供应超4万台配套放射源设备[9][10] - 近年来国家卫健委批复配置许可的大型甲类放疗设备,公司占比近70%[9][10] - 2023年我国高端医疗领域首款国产新型双螺旋断层放疗产品Tomo C正式自主批量生产[9][10] - 2024年公司优化形成以6大业务为核心的「6+N」产业布局[31][34] 公司管理层变动 - 韩泳江于2024年9月25日获委任为董事长[12][14] - 张军旗于2024年9月25日辞任董事长职务,继续担任执行董事[12][14] - 霍颖颖于2024年12月30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12][14] - 许红超于2024年6月14日因工作变动辞任执行董事[12][14] - 范国民于2024年11月21日因工作变动辞任执行董事[12][14] - 陈赞先生于2024年6月14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等多个职务[15][17][18][19][20] - 陈首雷先生因工作变动于2024年6月14日辞任多个职务[15][17][18][19][20] - 刘修红女士因工作变动于2025年3月28日辞任多个职务[15][18][19][20] - 安锐先生于2024年9月25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等多个职务[16][19][21] - 田嘉禾先生于2024年7月21日因病不幸离世[16][19][21] - 汪尧先生于2024年6月14日获委任,因突发疾病于2024年6月29日不幸离世[19] - 范国民先生因工作变动于2024年11月21日辞任科技创新委员会职务[21] - 韩泳江先生于2024年9月25日获委任为战略、法治、科技创新委员会主席[19][20][21] 公司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75.75亿元,同比增长14.2%[30][33] - 2024年公司利润总额人民币10.45亿元,同比增长13.3%[30][33] - 2024年公司净利润人民币8.80亿元,同比增长13.3%[30][3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人民币147.67亿元,净资产人民币77.45亿元,资产负债率47.56%[30][33]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574.8百万元,同比增长14.2%;净利润879.5百万元,同比增长13.3%;归母净利润406.6百万元,同比增长9.6%[108][110] - 2024年公司毛利率为48.6%,2023年为52.5%;经营利润率为14.3%,2023年为14.2%;净利润率为11.6%,2023年为11.7%[106] - 2024年公司总资产为14767.361百万元,总负债为7022.766百万元,净资产为7744.595百万元[106]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核药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167.6百万元,同比增长0.9%[115][117] - 2024年公司核药业务中,显像诊断及治疗用放射性药物收入1751.5百万元,同比上升4.1%,鍀标药物收入同比增长8.7%[115][117] - 2024年公司核药业务中,呼气检测收入2349.5百万元,同比上升1.1%[115][117] - 2024年公司放射源产品实现营业收入716.1百万元,同比增长22.2%[120] - 2024年公司放射源产品中,辐照源实现营业收入234.3百万元,同比增长69.3%[120] - 2024年公司放射源产品中,启动中子源实现营业收入121.9百万元,同比增长65.6%[120] - 辐照相关业务全年营业收入为1.851亿元,同比上升8.4%[121][125] - 放射源产品收入为7.161亿元,同比增长22.2%,其中辐射源收入2.343亿元,同比增长69.3%,启动中子源收入1.219亿元,同比增长65.6%[122] - 核医疗设备及相关服务全年营业收入为12.23亿元,同比增长31.0%,年内智能化钴60锥束聚焦立体定向治疗系统销售3台[127][129] - 贸易服务及其他业务收入为12.83亿元,同比增长57.3%[131][132] - 2024年核药收益41.676亿元,占比55.0%;2023年为41.286亿元,占比62.2%[133] - 2024年放射源产品收益7.161亿元,占比9.5%;2023年为5.862亿元,占比8.8%[133] - 2024年辐照收益1.851亿元,占比2.4%;2023年为1.708亿元,占比2.6%[133] - 2024年核医疗装备及相关服务收益12.23亿元,占比16.1%;2023年为9.337亿元,占比14.1%[133] - 2024年其他业务收益12.83亿元,占比17.0%;2023年为8.157亿元,占比12.3%[133] 公司研发成果 - 2024年研发投入达6.6亿元,同比增长3.3%,投入强度达8.6%[35][36] - 2024年新获专利授权224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65项,全年新发布国家及行业标准4项[35][36] - 2024年国产伽马刀上市销售3台,Tomo C全年销售22台[36][37] - 2024年4月22日,中核高通国内首条年产万居里级无载体镥 - 177生产线、年产能千条级锗镓[68Ge - 68Ga]发生器生产线全面建成投产[46] - 2024年4月22日,中核同辐年产能10000居里无载体镥 - 177生产线和年产能1000套锗镓[68Ge - 68Ga]发生器生产线投产[48] - 2024年1月18日,中核海得威“高探测率14C幽门螺杆菌测试仪”获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58][59] - 2024年1月26日,中核海得威“海外13C幽门螺杆菌呼气检测仪”获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58][60] - 2024年3月1日,中核海得威新型尿素[¹³C]呼气试验药盒获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58][60] - 2024年4月,中核高能“国产双探头可变角诊断级SPECT/CT样机研制”通过验收获“优秀”[58][61] - 2024年6月5日,中核安科锐国产高端螺旋断层放疗系统Tomo C配套治疗计划系统Precision获医疗器械注册证[58][62] - 2024年7月8日,中核承影伽玛射束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获医疗器械注册证[63][65] - 2024年7月18日,中核海得威幽门螺杆菌诊断新技术闪烁采样瓶获广东药监局批准,取得市场准入资格[66] - 2024年9月9日,HTA新产品氟[18F]化钠注射液获国家药监局批准,填补国内骨显像PET诊断显像剂市场空白[67] - 2024年12月24日,HTA一类创新药氟[18F]吡酰胺注射液获国家药监局药物临床试验批准[68] - 2024年9月3日氟[18F]化钠注射液获批上市,填补我国骨显像领域PET诊断显像剂市场空白[141][143][148][149] - 2024年12月24日,氟[18F]吡酰胺注射液获批开展临床试验[141][14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氟[18F]贝他嗪注射液完成I期临床试验,多种药品处于III期临床试验、已批准开展临床试验或临床前研发阶段[141][143] - 报告期内申请专利274项,获得专利授权224项,截至2024年12月31日拥有有效专利969项,其中发明专利196项[142][144] - 报告期内注册商标6项,登记著作权17项,发布国防工业标准4项、团体标准9项,在编国家标准3项、在编农业行业标准1项[142][144] - 《诊疗一体化关键核素64Cu制备技术及相关药物研究》获中核集团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甲状腺疾病核素诊疗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四川省医学科技三等奖[145][146] - 碘[131I]苄胍注射液完成III期临床试验病人入组,上市后将为罕见病患者提供新诊断方式[148][149] - 公司与韩国FutureChem合作获[18F]Florastamin注射液中国开发等独家权利,该产品正进行III期临床试验[150] - 公司硫胶体药盒及锝[99mTc]硫化胶体注射液正进行III期临床试验[150] - 氟[18F]吡酰胺注射液2024年12月24日获批开展临床试验,为一类创新药[150] - 公司镓[68Ga]多特安肽注射液等正进行III期临床试验,上市将提高神经内分泌肿瘤诊疗效率[152][153] - 公司氟[18F]贝他嗪注射液已完成I期临床试验,为国内I类创新药[154] - 公司6-[18F]氟 - L - 多巴注射液正进行III期临床试验准备工作,上市将填补国内PET帕金森药物空白[154] - 公司钯[103Pd]密封籽源已完成各项临床前研究工作[155][158] - 公司引进ITM集团技术建成年产万居里无载体氯化镥[177Lu]溶液生产线,30余家国内客户试用反馈良好[156][159] - 公司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伽马刀)2024年7月5日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157] - 公司伽马刀产品于2024年7月5日获医疗器械注册证[160] 公司市场拓展与荣誉 - 核医疗和辐照应用“中国方案”全球媒体传播量达1.7亿次[38][40] - 2024年秦山同位素生产基地钴 - 60放射源生产线产品交付200万居里[39][41] - 医药中心全国网络布局拓展,新增兰州正电子药物生产线,累计投产23条,新增福州锝药生产线,累计投产27条[39][41] - 2024年新增“创新型”企业12家、“专精特新”企业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单项冠军和企业技术中心各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42][43] - “科改行动”在国务院国资委考核中名次提升23名,跃升至“标杆”[42][43] - 公司ESG实践经验案例荣获“2024年中国企业ESG可持续发展优秀案例”[42][43] - 2024年10月25日,中国同辐成功发行首期5亿元三年期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票面利率2.25%[53][55] - 2024年11月28日,中核秦同顺利生产出合格钴源[53][57] - 2024年12月26日,中核同兴组织实施、中核秦同生产的首批一百余万居里钴源起运[63] - 2024年7月10日,中核海得威13C呼气试验产品获俄罗斯市场准入资格;7月20日,14C呼气试验产品获马来西亚市场准入资格[74][75] - 2024年11月20日,原子高科首批出口泰国的冷药盒产品顺利交付当地医院,正式进入泰国市场[82] - 2024年2月8日,中核安科锐获天津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称号[89] - 2024年3月15 - 17日,中核海得威获2023年度中国医疗设备“民族品牌金奖”和“优秀民族品牌奖”[89] - 2024年7月25日,中核海得威获“广东省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称号[89] - 2024年9月6日,中核海得威及中核高通通过工信部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评审[90] - 中核安科锐于2024年12月9日入选“2024年度天津市服务业创新发展骨干企业”[94][96] - 中国同辐《聚焦核技术应用产业构建绿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ESG案例于2024年12月21日荣获“2024中国企业ESG优秀案例”[94][97] - 中和华瑞和中广核技于2024年9月6日成功通过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评估[95] - 中广核技于2024年9月10日获四川省企业技术中心(医疗健康类)认定[95] - 中核安科锐于2024年10月31日获2024年天津市第七批科技领军企业称号[95] - 公司出口呼气检测试剂盒等产品至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出口收入6.265亿元[135][138] - 2024年签约孟加拉核农业研究院辐照站项目和尼日利亚核医疗设备整体供应项目,放药配套冷药成功出口泰国,出口营收实现新增长[139][140] 行业政策与市场规模 - 国家原子能机构等十二部门于2024年10月印发《核技术应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 – 2026年)》,提出7大行動、20项具体任务[98][99] - 国家八部委联合发布《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 - 2035
中国同辐(01763):四〇四成都及成都核总拟向四川同源进行增资
智通财经网· 2025-03-29 00:24
文章核心观点 中国同辐附属公司中核高通与四〇四成都、成都核总及四川同源订立《增资协议》,引入战略投资者筹集资金用于四川同源项目建设及经营,利于其保持合理资产负债结构并发挥产业协同效应 [1][2] 分组1:增资协议情况 - 2025年3月28日中核高通与四〇四成都、成都核总及四川同源订立《增资协议》 [1] - 四〇四成都及成都核总分别对四川同源增资1234.57万元及1111.11万元 [1] - 增资完成后四川同源注册资本由1亿元增至1.23亿元,中核高通、四〇四成都及成都核总分别持股81%、10%及9%,仍为中核高通附属公司 [1] 分组2:四川同源情况 - 四川同源成立于2019年5月,是中核高通出资建设的对标国际一流的放射源研发生产基地 [1] - 目前处于项目建设和经营布局初期,生产经营未完全开展,需融资扩大产品线和技术能力等 [1] 分组3:订立协议意义 - 所募集资金用于补充四川同源放射源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建设及经营资金,利于保持合理资产负债结构 [1] - 有助于利用股东研发和生产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加速推动放射源原料国产化,构建稳定原料供应渠道 [2] - 有助于发挥四〇四成都及成都核总的产业协同发展效应,符合公司及股东整体利益 [2]
中国同辐(01763)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8 22:30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益为75.75亿元,较2023年的66.35亿元增长14.16%[4] - 2024年公司年内利润为8.80亿元,较2023年的7.76亿元增长13.32%[4] - 2024年公司基本及摊薄每股盈利为1.27元,较2023年的1.16元增长9.48%[4] - 2024年公司全面收入总额为8.75亿元,较2023年的7.70亿元增长13.65%[5] - 2024年末公司非流动资产为58.49亿元,较2023年末的49.97亿元增长17.05%[6] - 2024年末公司流动资产为89.18亿元,较2023年末的81.94亿元增长8.84%[6] - 2024年末公司流动负债为50.23亿元,较2023年末的42.54亿元增长18.00%[6] - 2024年末公司非流动负债为19.99亿元,较2023年末的17.98亿元增长11.17%[7] - 2024年末公司资产净值为77.45亿元,较2023年末的71.39亿元增长8.49%[7] - 2024年末公司权益总额为77.45亿元,较2023年末的71.39亿元增长8.49%[7]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5.748亿元,同比增长14.2%;净利润8.795亿元,同比增长13.3%;归母净利润4.066亿元,同比增长9.6%[36] - 公司收益由2023年的人民币6,635.0百万元增加14.2%至2024年的人民币7,574.8百万元[85] - 公司销售成本由2023年的人民币3,152.8百万元增加23.4%至2024年的人民币3,891.9百万元[86] - 公司毛利由2023年的人民币3,482.2百万元增加5.8%至2024年的人民币3,682.8百万元,毛利率由52.5%降低至48.6%[86] - 公司其他收入由2023年的人民币240.9百万元降低67.8%至2024年的人民币77.5百万元[87] - 公司销售及分销开支由2023年的人民币1,768.4百万元降低8.2%至2024年的人民币1,623.6百万元[88] - 公司销售及分销开支占收益的百分比由2023年的26.7%降低至2024年的21.4%[89] - 行政开支、研发成本及信用减值损失从2023年的10.132亿元增加3.7%至2024年的10.503亿元,占收益百分比从2023年的15.3%降至2024年的13.9%[90] - 财务费用从2023年的3610万元增长34.0%至2024年的4840万元[91] - 分占联营公司亏损从2023年的1430万元下降1.5%至2024年的1410万元,分占合资公司利润从2023年的3130万元降低31.7%至2024年的2140万元[92] - 除税前利润从2023年的9.224亿元增加13.3%至2024年的10.452亿元[93] - 所得税费用从2023年的1.463亿元增长13.2%至2024年的1.657亿元,2023年及2024年实际税率均为15.9%[94] - 年内利润从2023年的7.761亿元增加13.3%至2024年的8.795亿元[9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总资产为147.674亿元,负债总额为70.228亿元,总权益为77.446亿元[96] - 流动资产净值从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39.405亿元下降1.2%至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38.949亿元[9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及2024年12月31日,经调整净杠杆比率分别为25.5%及34.9%,速动比率分别为1.7倍及1.6倍[99] - 2024年资本支出为10.44亿元[104] 各业务线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核药销售收益为4167606千元,2023年为4017476千元;放射源产品销售2024年为632822千元,2023年为532567千元等[14] - 2024年客户合同总收益为7574756千元,2023年为6634992千元[14] - 2024年12月31日,分配至公司现有合约项下余下履约责任的交易价格总额约为31550000元,2023年为19862000元[15] - 2024年指定时点确认的客户合同收益为7065518千元,随时间确认的为509238千元;2023年指定时点为6303697千元,随时间为331295千元[20] - 2024年外部客户收益为7574756千元,分部间收益为79670千元,可呈报分部收益为7654426千元[20] - 2024年可呈报分部利润(毛利)为3702524千元,2023年为3512583千元[20] - 2024年核药可呈报分部收益为4171068千元,利润(毛利)为2919778千元;2023年收益为4132264千元,利润(毛利)为2892901千元[20] - 2024年放射源产品可呈报分部收益为745812千元,利润(毛利)为318962千元;2023年收益为638076千元,利润(毛利)为276405千元[20] - 2024年辐照可呈报分部收益为200333千元,利润(毛利)为101774千元;2023年收益为178555千元,利润(毛利)为91433千元[20] - 2024年合并毛利为3682832千元,2023年为3482239千元[21] - 2024年核药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1.676亿元,同比增长0.9%,其中显像诊断及治疗用放射性药物收入17.515亿元,同比上升4.1%,呼气检测收入23.495亿元,同比上升1.1%[38] - 2024年放射源产品实现营业收入7.161亿元,同比增长22.2%,其中辐照源营业收入2.343亿元,同比增长69.3%;启动中子源营业收入1.219亿元,同比增长65.6%[39] - 2024年辐照相关业务营业收入1.851亿元,同比上升8.4%[40] - 2024年核医疗设备及相关服务营业收入12.23亿元,同比增长31.0%[41] - 2024年贸易服务及其他业务收入12.83亿元,同比增长57.3%[42] - 2024年核药业务收入占比55.0%,放射源产品占比9.5%,辐照占比2.4%,核医疗装备及相关服务占比16.1%,其他业务占比17.0%[43] 财务准则应用情况 - 公司于2024年首次应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颁布的多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修订本,应用部分准则修订本对公司财务状况及表现无重大影响[10] 其他财务收支及成本数据变化 - 2024年银行利息收入29617千元,政府补助50592千元;2023年银行利息收入30973千元,政府补助32626千元[23] - 2024年除税前财务费用48423千元,2023年为36142千元;借贷成本资本化年利率2024年为2.82%,2023年为3.57%[24] - 2024年员工成本886024千元,2023年为867378千元[25] - 2024年存货成本3687920千元,2023年为2960107千元[26] - 2024年所得税165687千元,2023年为146307千元[27] - 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基于利润约406645000元,2023年基于利润约370967000元,普通股加权平均股数均为319874900股[28] - 2024年建议末期股息98841千元,中期股息23159千元;2023年建议末期股息100153千元[29]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总额5155122千元,扣除亏损拨备后为4922128千元;2023年总额4080997千元,扣除亏损拨备后为3876341千元[30] - 2024年贸易应付款项791481千元,2023年为626668千元[33] - 2024年末贸易应付款项1 - 2年为1.70032亿元,较2023年的0.37684亿元大幅增加;2 - 3年为0.15281亿元,较2023年的0.02803亿元增加;3年以上为0.08854亿元,较2023年的0.12744亿元减少;1年以内为5.97314亿元,较2023年的5.73437亿元增加[34] 业务发展与项目建设情况 - 2024年9月公司取得氟[18F]化钠注射液药品注册证书,本年度治疗用碘[131I]化钠胶囊正式执行国家医保谈判价格[37] - 2024年公司附属公司承担中国同辐孟加拉BINA辐照中心项目建设,全球首台螺旋断层放疗系统Tomo C装机并入选相关推广应用项目和目录[40][41] - 报告期内完成11家基层医院核医学示范项目建设启动[44] - 报告期内出口收入达6.265亿元人民币[45] - 2024年9月3日氟[18F]化钠注射液获批上市,填补国内骨显像领域PET诊断显像剂市场空白[47][50] - 2024年12月24日,氟[18F]吡酰胺注射液获批开展临床试验[47][50] - 公司建成国内首条年产万居里无载体氯化镥[177Lu]溶液生产线,国内30余家客户试用反馈良好[54] - 公司在研产品氟[18F]贝他嗪注射液已完成I期临床试验研究[55] - 公司在研产品6-[18F]氟-L-多巴注射液正在进行III期临床试验研究准备工作[55] - 公司伽马刀产品于2024年7月5日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56] - 2024年福州医药中心建成投产,累计投产数量达27家;兰州正电子生产线建成投产,累计可供正电子药物数量达23家;5家医药中心取证,3家建设,6家前期[63] - 华北、华东医药基地项目完工并通过竣工验收,华南医药基地项目完成土地获取及地勘,进入可研阶段[63] - 高丰度13CO气体富集建设项目(一期)完成验收,使我国成全球第二个具备百公斤级以上产能国家[64] - 夹江放射源研发生产基地项目一期完成工艺设备安装,二期完成主体结构封顶[64] - 中核高通年产能万居里级无载体镥[177Lu]生产线、千条级锗镓[68Ge - 68Ga]发生器生产线全面投产[64] - 秦山同位素生产基地项目完成工艺设备安装,通过验收,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钴 - 60放射源生产线交付产品200万居里[64] - 天津辐照项目取得施工许可证,建成后完善环渤海地区辐照产业布局[64] - 秦山同位素基地全面投产,夹江放射源基地一期实现投产,二期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75] - 华北医药基地一期取得生产许可证,启动试生产,实现新疆、贵阳等2条锝药生产线和福州、贵阳、新疆等3条正电子药物生产线投产[75] 知识产权与科研成果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有效专利969项,其中发明专利196项[48] - 报告期内申请专利274项,获得专利授权224项[48] - 报告期内注册商标6项,登记著作权17项[48] - 报告期内发布国防工业标准4项、团体标准9项,在编国家标准3项、在编农业行业标准1项[48] - 《诊疗一体化关键核素64Cu制备技术及相关药物研究》获中核集团科学技术奖二等奖[49] - 《甲状腺疾病核素诊疗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四川省医学科技三等奖[49] 人才与团队建设情况 - 公司拥有外籍高端人才1人,国家级人才9人,省部级人才11人,首席专家2人、技术带头人10人,研发团队由507名研发人员组成[58] 企业管理与系统建设情况 - 公司完成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系统(GSP)系统二期项目验收上线,并推广附属5家单位[59] - 中核高通完成60%二类探伤源运输换源器的智能监测终端推广[59] 企业组织架构与股权情况 - 报告期内,公司新设立4家附属公司,1家联营公司[60] - 公司持有中核(江苏)辐照技术有限公司100%股权,注册资本2亿元;持有中核(玉林)辐照有限公司51%股权,注册资本5000万元;持有中同银龙(天津)灭菌技术有限公司35%股权,注册资本6000万元;持有中核(吉林)新材料有限公司67%股权,注册资本5800万元;成都中核高通同位素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甘肃弘业核技术有限公司10%股权,注册资本9500万元[6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对同辐基金实缴金额4.10亿元,基金实缴总额9.10亿元,公司占比45.08%;同辐基金净资产10.0717亿元,公司持有的净资产份额价值4.328亿元,占集团资产总额2.93%;2024年度投资收益124万元,收到股息分红480万元[61] - 2024年4月3日,公司与
中国同辐(01763)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16 16:32
公司概况 - 公司主要从事诊断及治疗用放射性药品、医用和工业用放射源产品的研究、开发、制造及销售[9] - 公司提供辐照灭菌服务及伽马射线辐照装置的设计、制造及安装的工程、采购及建设(「EPC」)服务[9] - 公司向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提供核医疗设备等服务[9] - 公司62.91%的收入、80.99%的毛利来源于药品板块,属于核医药行业[8] - 公司是国内最大的显像诊断及治疗用放射性药品、尿素呼吸试验药盒及测试仪制造商[8] - 公司是国内放射源研究和应用领域唯一具备产业化、规模化研发生产能力的核心企业[8] - 公司是中国第三大辐照加工服务提供商,是中国唯一一家提供辐照装置上游生产及下游设计安装服务的供货商[8] - 公司作为中核集团在核技术应用领域的重要成员单位,将与中核集团旗下其他公司进一步深入合作[8] - 公司未来发展将受益于中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核技术应用市场需求持续增长[8] - 公司是国内核医药行业的领军企业,属于高潜力、高门槛、高收益的行业[8] 财务业绩 - 公司实现收益人民币2,810.3百万元,同比增长2.6%[10] - 实现净利润人民币306.7百万元,同比增长8.7%[10] - 归属于本公司权益股东净利润人民币154.5百万元,同比增长23.2%[10] - 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增长2.6%至人民币2,810.3百万元[42] - 公司销售成本增加7.3%至人民币1,346.1百万元,主要随销售收入增长[43] - 公司毛利下降1.4%至人民币1,464.2百万元,毛利率下降2.1%至52.1%,主要是由于公司放药产品毛利有所下降[43] - 公司其他收入下降15.1%至人民币26.0百万元,主要由于报告期内的政府补助减少[44] - 公司销售及分销开支下降13.0%至人民币678.2百万元,占收益的百分比由28.5%降低至24.1%,主要由于报告期销售结构有所改变[45] - 公司行政开支、研发成本、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信贷虧損總額增加1.5%至人民幣402.6百萬元,其中行政開支增加11.6%至人民幣277.2百萬元,研發成本下降17.6%至人民幣111.6百萬元[46] - 公司財務費用增長53.3%至人民幣24.1百萬元,主要由於報告期內向銀行借款增加,利息支出增長[47] - 公司分佔聯營公司利潤減分佔聯營公司虧損及分佔合資公司利潤下降,主要由於聯營企業和合資公司的利潤減少[48] - 公司除稅前利潤增長12.4%至人民幣392.3百萬元,所得稅增長27.9%至人民幣85.6百萬元[49] - 公司期間利潤增長8.7%至人民幣306.7百萬元[50] 业务发展 - 通过整合旗下公司的碘[125I]密封籽源产品销售业务,與合作伙伴達成獨家戰略合作,提高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11] - 公司國內首條產能萬居里級、GMP級的無載體鋁[177Lu]生產線、釩[68Ga]生產線(鈦釩[68Ge-68Ga]發生器)全面建成,標誌著這兩款醫用核素即將實現國產化、規模化生產供應[11] - 公司放射源產品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256.9百萬元,同比增長15.0%,主要是中子源作為核反應堆啟動的關鍵部件需求增加[13] - 公司智能化鈷60錐束聚焦立體定向治療系統完成產品註冊獲得醫療器械註冊證,國產高端伽馬刀設備產研成功落地[15] - 公司全球首台螺旋斷層放射治療系統Tomo C完成首台交付[15] - 公司國產高端螺旋斷層放療系統(Tomo C)配套的治療計劃系統(Precision)獲得醫療器械註冊證[15] - 公司推出業內首個智慧核醫學整體解決方案,在新疆、四川等地建立示範中心[18] - 公司在研的多種放射性診斷和治療藥物處於臨床試驗階段,包括氟[18F]化鈉注射液、碘[131I]-MIBG注射液等[19][20][21][22] - 本集團研製的伽瑪射線立體定向放射治療系統(伽馬刀)於2024年7月5日成功獲批醫療器械註冊證[24] - 累計投產醫藥中心數量達到26家,累計可供應正電子藥物數量達22家[29] - 中核秦山同位素生產基地項目建設有序推進,將成為國內最大的同位素生產基地[29] 研發及创新 - 本集團擁有有效專利897項,其中發明專利162項,科技實力不斷增強[26] - 本集團積極同多家產業優勢科研院所、高校和醫院建立科研合作關係,實現科技創新全面合作[26] - 本集團現擁有外籍高端人才1人,國家級人才10人,省部級人才10人,首席專家4人、技術帶頭人14人,研發團隊專注於新產品開發及現有產品的安全和功效升級[26] 国际业务 - 本集團共向數十個國家和地區出口產品,實現出口收入人民幣213.87百萬元[27] - 本集團成功中標並簽約孟加拉核農業研究院設計裝源量百萬居里伽馬輻照
中国同辐(01763)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30 18:30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益为28.10279亿元,2023年同期为27.39483亿元[2]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毛利为14.6415亿元,2023年同期为14.85483亿元[2]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所得利润为4.09429亿元,2023年同期为3.39708亿元[2]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期间利润为3.06673亿元,2023年同期为2.82183亿元[2]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每股盈利(基本及摊薄)为0.48元,2023年同期为0.39元[2] - 2024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为52.62997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49.97241亿元[4]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为84.79589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81.94469亿元[4]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为44.14399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42.53921亿元[4] - 2024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负债为20.03183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17.98461亿元[5] - 2024年6月30日公司资产净额为73.25004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71.39328亿元[5] - 应用会计政策修订本后,本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期内全面收入总额增加552千元,非控股权益增加177千元[1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调整前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0.398元,对租赁交易的递延税项影响净调整0.002元,呈报之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0.400元[1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所得税费用减少729千元,期间利润增加729千元[12] - 2023年1月1日,递延税项资产原先呈列221,484千元,调整976千元,经重列222,460千元;递延税项负债原先呈列(18,242)千元,调整(798)千元,经重列(19,040)千元[13] - 2023年1月1日,对净资产总影响为178千元,储备原先为4,145,412千元,调整225千元,经重列4,145,637千元[13] - 2023年1月1日,非控股权益原先为2,087,996千元,调整(47)千元,经重列2,087,949千元;对权益总影响原先为6,553,283千元,调整178千元,经重列6,553,461千元[13] - 2024年中期每股基本盈利基于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期间利润约154,496,000元及普通股加权平均股数319,874,900股计算,2023年同期利润为125,413,000元[25] - 2024年已批准有关过往财政年度的末期股息为100,153千元,每股31.31分;拟派中期股息23,159千元,每股7.24分[2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收购楼宇等项目成本为351,983,000元,2023年同期为235,279,000元[27] - 2024年6月30日租赁负债账面价值为41,482,000元,2023年12月31日为52,201,000元[27] - 2024年上半年使用权资产折旧开支为13,213千元,2023年同期为17,256千元;租赁负债利息为1,044千元,2023年同期为1,601千元[2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租赁现金流出总额为11,004,000元,2023年同期为14,744,000元[29] - 2024年6月30日银行及手头现金为2,723,263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2,891,624千元[34]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益28.103亿元,同比增长2.6%;净利润3.067亿元,同比增长8.7%;归属公司权益股东净利润1.545亿元,同比增长23.2%[37] - 公司收益从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27.395亿元增长2.6%至报告期内的28.103亿元[73] - 销售成本从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12.54亿元增加7.3%至报告期内的13.461亿元[73] - 毛利从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14.855亿元下降1.4%至报告期内的14.642亿元,毛利率由54.2%降低2.1%至52.1%[73] - 其他收入从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3060万元降低15.1%至报告期内的2600万元[74] - 销售及分销开支从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7.796亿元下降13.0%至报告期内的6.782亿元,占收益百分比从28.5%降至24.1%[75] - 除税前利润从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3.491亿元增长12.4%至报告期内的3.923亿元[78] - 所得税从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6690万元增长27.9%至报告期内的8560万元,实际税率分别为21.8%及19.2%[78] - 期间利润从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2.822亿元增长8.7%至报告期内的3.067亿元[78] - 流动资产净值从2023年12月31日的39.405亿元增长3.2%至2024年6月30日的40.652亿元[79] - 2023年12月31日及2024年6月30日,经调整净杠杆比率分别为25.5%及28.4%,速动比率均为1.7倍[8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银行贷款总额为人民币20.027亿元[8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无抵押长期银行贷款中,集团贷款余额本金6.23亿元,利率2.7%;附属公司贷款余额本金分别为1.235亿元、0.561亿元、2.22亿元、1.983亿元、1.2亿元,利率分别为3.0%、3.0%、2.7%、2.88%、3.03%[83][8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有抵押长期银行贷款中,附属公司贷款余额本金分别为0.15亿元、0.056亿元,利率分别为3.75%、4.99%,抵押物账面总额分别为0.15亿元、0.074亿元[8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无抵押短期银行贷款中,附属公司贷款余额本金分别为2.016亿元、0.3亿元、0.666亿元,利率分别为2.40%、3%、2.95%[8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有抵押短期银行贷款中,附属公司贷款余额本金0.1亿元,利率3.45%,抵押物账面总额0.131亿元[84] - 报告期内,公司资本支出为人民币4.188亿元[8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并无任何重大或有负债[86] - 董事会建议宣派2024年中期股息,每股派发现金股息人民币0.0724元(含税),共派发现金股息人民币2315.894275万元(含税)[90] - 公司向非居民企业股東派發2024年中期股息前须代扣代缴10%的企业所得税[90] - 个人H股持有人符合条件时,公司将按10%的税率代表其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90] - 公司将按不同税率为个人H股股东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居住国与中国税收协议规定股息税率低于等于10%按10%,高于10%低于20%按实际税率,为20%或无协议按20%[9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投资显像诊断及治疗用放射性药品生产及研发基地已动用460百万元,剩余0百万元[9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建立生产及分销附属公司已动用0百万元,剩余0百万元[9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建立新生产设施已动用50百万元,剩余0百万元[9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投资研发多种显像诊断及治疗用相关产品已动用105.5百万元,剩余12.8百万元,预计2024年动用剩余金额[9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共聘用3132名雇员,较2023年6月30日的3264名减少[9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员工成本约为人民币378.5百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361.0百万元增加[95]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药品销售收益为1767944千元,2023年为1787803千元[15] - 2024年放射源产品销售收益为233247千元,2023年为203321千元[15] - 2024年放疗设备销售收益为123020千元,2023年为291845千元[15] - 2024年医疗器械销售收益为247644千元,2023年为163944千元[15] - 2024年可呈報分部利潤(毛利)为1467131千元,2023年为1493928千元[18] - 2024年政府补助为15016千元,2023年为19519千元[20] - 2024年利息收入为11512千元,2023年为12858千元[20] - 2024年外汇亏损净额为6685千元,2023年为3905千元[20] - 2024年财务费用为24091千元,2023年为15713千元[21] - 2024年借贷成本按年利率3.01%资本化,2023年为3.90%[2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112,820千元,2023年同期为106,321千元[22] - 2024年上半年即期税项-中国税项期间拨备79,409千元,2023年同期为67,101千元;递延税项为103,298千元,2023年同期为73,888千元[23] - 报告期内药品实现营业收入17.679亿元,同比下降1.1%;其中显像诊断及治疗用放射性药物收入8.64亿元,同比增长5.8%;呼气检测收入8.886亿元,同比下降3.9%[39] - 报告期内放射源产品实现营业收入2.569亿元,同比增长15.0%[41] - 报告期内辐照相关业务全年营业收入8650万元,同比增长7.7%[43] - 放疗设备及相关服务全年营收2.738亿元,同比下降31.9%,因新产品Tomo C取證晚、旧产品迭代销售额降低[44] - 贸易服务及其他业务收入4.252亿元,同比增长72.8%,因新收购工业检测服务业务及同位素销售、出口医疗设备增加[45] - 2024年上半年药品收益17.679亿元,占比62.9%;2023年上半年为17.878亿元,占比65.3%[46] - 2024年上半年放射源产品收益2.569亿元,占比9.1%;2023年上半年为2.233亿元,占比8.1%[46] - 2024年上半年辐照收益8650万元,占比3.1%;2023年上半年为8030万元,占比2.9%[46] - 2024年上半年放疗设备及相关服务收益2.738亿元,占比9.8%;2023年上半年为4.021亿元,占比14.7%[46] - 2024年上半年其他业务收益4.252亿元,占比15.1%;2023年上半年为2.46亿元,占比9.0%[46] - 2024年上半年总收益28.103亿元;2023年上半年为27.395亿元[46] 公司业务发展与战略举措 - 2023年12月20日公司与中核秦山其他股东订立一致行动协议,公司及其他股东持有中核秦山已发行股本的55%,董事会9名董事中提名5名[8] - 2023年12月28日公司收购核工业大连应用技术研究所持有的大连辐射100%股权,总代价为人民币4,611,000元[9] - 公司整合碘[125I]密封籽源产品销售业务,与供应商达成独家战略合作[38] - 公司建成无载体镥[177Lu]生产线、镓[68Ga]生产线,具备两款核素供应能力[38] - 中核海得威新型尿素13C呼气试验药盒取得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38] - 伽玛刀源、探伤源市场占有率保持高位,启动中子源业务增长趋势高,“源+”业务探索有进展[41] - 公司在长三角和环渤海区域布局辐照灭菌基地,推进区域化管理平台建设[43] - 公司推出智慧核医学整体解决方案和管理系统,6月底在北京协和医院上线验收,建成全球首个国家级智慧核医学示范中心[4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有多款显像诊断及治疗用放射性药品处于不同研发阶段,如氟[18F]化钠注射液已提交上市注册申请[48] - 公司在研产品氟[18F]贝他嗪注射液于2023年3月8日获临床试验批准,已完成I期临床试验[5
中国同辐(01763)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6 20:22
公司业绩 - 2023年截至12月31日,中國同輻股份有限公司收入为6634992千元,毛利为3482239千元,经营所得利润为941598千元,除税前利润为922437千元,本公司权益股东应占利润为370967千元[5] - 公司2023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66.3亿元,同比增长7.8%[11] - 公司2023年净利润人民币7.8亿元,同比增长2.8%[11] - 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66.35亿元,同比增长7.82%[20] - 公司净利润人民币7.76亿元,同比增长2.77%[20] - 公司归母净利润人民币3.71亿元,同比下降5.43%[20] - 公司是中国领先的诊断及治疗用放射性药品制造商,主要从事各种显像诊断及治疗用放射性药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1] - 药品业务部门在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4,128.6百万元,同比增长5.2%,其中显像诊断及治疗用放射性药物收入同比上升15.3%[24] - 放射源产品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586.2百万元,同比增长0.9%,伽马刀源和探伤源持续保持高市场占有率[26] 公司发展战略 - 公司成功收购西安展实检测公司,放射源业务向下游延伸取得实质进展[13] - 公司与无锡爱邦组建合资公司,加快推进辐射固化产业应用[13] - 公司实施投控源头、做强核心、下游延伸的併購策略,主要投资于核素製造、放射源、核藥應用等领域[64] 公司研发及专利 - 公司研发投入强度超过9%,全年申请专利近300项,同比增长55%[12] - 公司在2023年12月31日拥有多种处于各种研发阶段的放射性药品,包括已完成临床试验并提交上市注册申请的氟[18F]化钠注射液[39] - 公司研发的氟[18F]司他明注射液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安全性,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并正在进行I期临床试验研究[42] - 公司在2023年12月31日拥有有效专利945项,其中包括149项发明专利,科技实力不断增强[48] 公司战略合作 - 公司与中華醫學會核醫學分會合作,共建全国核醫學診療工作示範基地,推动基层醫院高质量发展[71] - 公司联合浙江省13家醫院成立「浙江省核素治療專科聯盟」,推动核素治療在浙江全省的普及和覆盖[72] - 公司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等14家醫院共同成立新疆「一帶一路」核醫學發展委員會,推动核醫學在新疆的发展[73] 公司财务状况 - 公司流动资产净值由2022年的3512.4百万元增长至2023年的3940.5百万元,增长12.2%[126] - 公司经调整净杠杆比率分别为2022年的16.2%和2023年的25.5%[127] - 公司速动比率分别为2022年的1.7倍和2023年的1.7倍[129] - 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并无任何重大或有负债[140] 公司治理及员工福利 - 公司董事会包含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占董事会成员的三分之一[180] - 公司已收到独立非执行董事根据上市规则的独立指引所作的年度书面确认[181] - 公司已制定董事会独立性评估机制,以确保董事会有强大的独立元素[182] - 公司员工数量为3,105人,员工成本约为867.4百万元[154] - 公司向员工提供薪酬、福利及培训,以激励和挽留优秀员工[154]
中国同辐(01763)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7 20:21
财务数据 - 公司2023年度收入为6634992千元,较2022年增长7.8%[2] - 公司2023年度毛利为3482239千元,较2022年持平[2] - 公司2023年度净利润为776130千元,较2022年增长2.8%[3] - 公司每股盈利为1.16元[2] - 公司资产净值为7,139,328千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7.5%[5] 资产负债 - 公司非流动资产总额为4,997,241千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17.7%[4] - 公司流动资产总额为8,194,469千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8.9%[4] - 公司流动负债总额为4,253,921千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5.6%[4] - 公司非流动负债总额为1,798,461千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56.6%[5] 业务情况 - 公司2023年总收入为6634.99亿元,较2022年的6153.55亿元有所增长[23] - 公司各分部收入情况显示藥品部门、放射源產品部门、輻照部门、放射治療設備及相關服務部门、獨立醫學檢驗實驗室服務及其他業務部门的收入情况[31] 投资与并购 - 公司以4,611,000元收购大连中核辐射100%股权[14] - 公司对同輻基金的实缴总额为9.70亿人民币,公司持有的同輻基金的净资产份额价值为454.58百万人民币[88] 研发与创新 - 公司在研发领域取得多项进展,包括氟[18F]化钠注射液、碘[131I]苄胍注射液等产品的研发情况[66][67][68] 员工与管理 - 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共聘用3,105名员工,较上一年减少了271名[176] - 公司加强品牌宣传引领,通过新媒体矩阵开展立体式宣传,创造国有企业品牌建设典型案例[103]
中国同辐(01763)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11 16:40
公司基本信息 - 中國同輻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在中國注册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1] - 公司英文名稱为China Isotope & Radiation Corporation[3] - 公司注册办事处位于中国北京市海淀区厂窪中街66号1号楼四层南部418室[3] - 香港主要营业地点位于香港九龙观塘道348号宏利广场5楼[3] - 公司董事会成员包括董事长王锁会先生、执行董事许红超先生、非执行董事陈首雷先生等[3]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包括潘昭国先生、田嘉禾先生等[3] 业绩总结 - 公司在2023年的中期报告中取得了令人骄傲的业绩[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中國同輻股份有限公司收益为2740.6百万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2619.6百万人民币有所增长[5] - 公司毛利率从2022年的58.5%下降至2023年的54.2%[5] - 本公司權益股東應佔利潤从112.0百万人民币增长至126.9百万人民币[5] - 每股基本盈利从0.35元增长至0.40元[5] 公司业务 - 公司主要从事诊断及治疗用放射性药品、尿素呼气试验药盒及测试仪,以及体外诊断试剂及药盒的研究、开发、制造及销售[10] - 公司是中国领先的诊断及治疗用放射性药品制造商,在国内市场主要从事各种影像诊断及治疗用放射性药品的研究、开发、制造及销售[12] - 公司稳定向国内医疗机构提供放射性药物,加强核医学诊疗技术向临床科室推广等市场开发工作[13] 研发及新产品 - 公司拥有多种处于各种研发阶段的显示诊断及治疗用放射性药品[26] - 氟[18F]化钠注射液已完成临床试验并提交上市注册申请[26] - 碘[131I]-MIBG注射液正在进行III期临床试验[27] - 氟[18F]司他明注射液、鍀[99mTc]硫化膠體注射液、氟[18F]貝他嗪注射液、氟[18F]-L多巴注射液、68Ga-Dotatate注射液、鑥[177Lu]氧奧曲肽注射液等药物已获批开展临床试验[26] 财务状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的总资产为人民币11,796.8百万元,负债总额为人民币5,301.3百万元,总权益为人民币6,495.5百万元[8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的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人民币292.0百万元,较2022年同期的87.3百万元有较大增加[93] - 公司的速動比率为1.6倍[92] 风险管理 - 公司的信用风险主要受客户的个人特点而非客户经营所在行业的影响[107] - 公司的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112] 公司治理 - 公司已根據《上市規則》的规定委任足夠數目、並具備適當的專業資格、或具備適當的會計或相關財務管理專長的獨立非執行董事[12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本公司董事、監事及最高行政人員未持有根据《證券及期貨條例》第XV部第7及第8分部須知会本公司及聯交所的權益及淡倉,或根据《證券及期貨條例》第352條須登記於該條所指登記冊的權益及淡倉[135]
中国同辐(01763)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29 20:17
财务数据 - 2023年上半年收益为27.4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6%[1] - 2023年上半年毛利为14.85亿人民币,毛利率为54.2%[1] - 2023年上半年经营利润为3.4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5.2%[1] - 2023年上半年归属于本公司权益股东的利润为1.2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3.3%[2]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净额为33.83亿人民币[4] - 2023年6月30日资产总额为72.97亿人民币[4] - 2023年6月30日银行现金为21.99亿人民币[4]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为12.41亿人民币[5] - 2023年6月30日权益总额为64.96亿人民币[5] - 2023年6月30日本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权益总额为44.53亿人民币[5] - 公司上半年总收入为27.99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9%[22] - 药品业务收入为18.078亿元人民币,占总收入64.5%[22] - 放射源产品业务收入为2.342亿元人民币,占总收入8.4%[22] - 放疗设备及相关服务业务收入为4.038亿元人民币,占总收入14.4%[22] - 公司毛利为14.848亿元人民币,毛利率为54.2%[22,23] - 公司政府补助收入为1.951亿元人民币[24] - 公司期内资本性支出为2.353亿元人民币[27] - 公司期末商誉账面价值为3.076亿元人民币[29] - 公司期末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净额为35.915亿元人民币[30] - 公司期末1年以内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占比84.6%[30] - 报告期内实现收益人民币2,740.6百万元,同比增长4.6%[35] - 实现净利润人民币283.7百万元,同比增长17.9%[35] - 归属于本公司权益股东净利润人民币126.9百万元,同比增长13.3%[35] 业务情况 - 本集团主要从事药品、放射源产品、放疗设备、辐照服务等业务[17][18][20] - 本集团按业务线划分为五个可呈报分部,分别为药品、放射源产品、辐照、放疗设备及相关服务等[19][21] - 顯像診斷及治療用放射性藥物收入人民幣816.6百萬元,同比上升15.9%[38] - 呼吸檢測產品收入人民幣924.6百萬元,同比下降7.3%[38] - 放射源產品實現收入人民幣226.5百萬元,同比增長31.7%[41] - 輻照相關業務全年營業收入人民幣76.7百萬元,同比增長3.7%[46] - 放射治療設備及相關服務全年營業收入實現人民幣402.1百萬元,同比增長49.3%[48] - 貿易服務及其他業務實現收入為人民幣247.5百萬元,同比下降27.3%[50] 研发情况 - 與科研院所及用戶密切合作,多項研發有序推進[40] - 為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研製的配套放射源為飛船成功回收做出貢獻[40] - 加速推進高端放療設備國產化,智能化鈷60錐束聚焦立體定向治療系統研製取得重大進展[47] - 氟[18F]化鈉注射液已完成臨床試驗並提交上市註冊申請[53] - 碘[131I]-MIBG注射液正在開展III期臨床試驗[53] - 氟[18F]司他明注射液等多種藥物已獲批開展臨床試驗[53] - 氟[18F]化鈉注射液註冊申報已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受理通知書[54] - 碘[131I]苄胍注射液目前正在進行III期臨床試驗研究[55] - 氟[18F]司他明注射液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核准簽發臨床試驗批准通知書[56] - 99mTc-硫膠體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核准簽發臨床試驗批准通知書[57] - 公司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6-[18F]氟-L-多巴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59] - 公司在研产品钯[103Pd]密封籽源已完成临床前研究工作[60] - 公司在研产品镓[68Ga]多特安肽注射液、注射用多特安肽药盒和镥[177Lu]氧奥曲肽注射液获得临床试验批准[61] - 公司研制的伽马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伽马刀)获得型式检验报告[62] - 公司研制的螺旋放射治疗系统(Tomo Therapy C)已通过注册体系核查[63] - 公司拥有多个内部和外部研发平台,涉及体外诊断、放射性药物等领域[64] - 公司在标准制修订方面取得进展,发布和待发布多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65] 人才及合作 - 公司與多家科研院所和高校建立合作關係,加強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66] - 公司擁有多名國家級和省部級人才,組建了527人的研發團隊[67] 战略及发展 - 公司以「做大做強做優」為戰略目標,堅持「產業化、國際化」發展理念[70] - 公司聯合同輻創新產業投資基金在核藥、醫療器械等領域開展投資[70] - 公司加快推進醫藥中心全國布局,新增多家醫藥中心投產[73] - 公司大力推進同位素及其製品的研發生產基地建設[74] - 公司扎實推進「科改示範行動」,考核成績位列科改示範企業「優秀」等級第3名[75] -
中国同辐(01763)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6 18:08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法定名稱为中國同輻股份有限公司[3] - 公司英文名稱为China Isotope & Radiation Corporation[3] - 公司注册办事处位于中国北京市海淀区厂窪中街66号1号楼四层南部418室[3] - 公司注册办事处主席为许云辉先生[3] - 公司总办事处位于中国北京市海淀区厂窪中街66号[3] - 公司香港主要营业地点位于九龙观塘道348号宏利广场5楼[3] - 公司董事会执行董事为刘修红女士[3] - 公司董事会主席为盧闖先生[3] - 公司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席为王锁会先生[3] - 公司董事会法治委员会主席为王锁会先生[3] 公司财务数据 - 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中國同輻股份有限公司收入为6,146,172千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19.5%[5] - 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中國同輻毛利率为57.2%,较2021年同期下降5.8%[5] - 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中國同輻經營利潤率为14.9%,较2021年同期下降0.2%[5] - 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中國同輻净利润率为12.3%,较2021年同期下降0.8%[5] - 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中國同輻总资产为11,685,540千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11.6%[5] - 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中國同輻总负债为5,132,257千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15.5%[5] - 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中國同輻净资产为6,553,283千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8.6%[5] 公司业务及发展 - 公司核醫藥行業收入占比63.83%,毛利占比79.55%[7] - 公司2022年全年營業收入達人民幣61.46億元,同比增長19.49%[10] - 公司2022年全年淨利潤達人民幣7.55億元,同比增長12.11%[10] - 公司成功入选国务院国企改革办公室“科改示范企业”扩容序列[13] - 公司加速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多个项目实现开工和投产[14] - 公司持续深化精益管理,成功打造精益标杆车间,质量管理工作取得国际认可[15] - 公司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智慧工厂项目入选数字化转型试点,财务共享中心全面建成运行[16] 公司产品及业务拓展 - 药品业务部分,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23.3百万元,同比增长4.5%;其中,顯像診斷及治療用放射性藥物收入1459.3百万元,同比增长0.4%;呼氣檢測收入2346.7百万元,同比增长9.0%[22] - 公司是中国领先的诊断及治疗用放射性药品制造商,在国内市场主要从事各种放射性药品的研发、制造及销售[20][21] - 伽瑪刀源創近5年最好業績,放射源產品營業收入达到580.9百萬元,同比增长11.7%[24] - 輻照新產品銷售收入达到27百萬元以上,輻照相關業務全年營業收入实现164.7百萬元,同比增长14.3%[26] - 放射治療設備及相關服務全年營業收入实现732.2百萬元,同比增长87.7%[27] 公司未来展望 - 公司将在2023年全力以赴稳定增长,力争创造新的经营指标高[57] - 公司将继续推动科技创新,加大科研投入,提升研发平台科技创新能力[58] - 公司将坚定改革信念,深化改革释放创新活力,打造国有科技型企业改革榜样[59] - 公司将加快推动“一县一科”中核方案落地,创新市场营销模式,多渠道推动重点产品销量提升[60] - 公司力争在2023年累计投产医药中心数量达到25家,全力推动醫用同位素、放射性藥物、放射源研发生产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