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东曜药业-B(01875)
icon
搜索文档
东曜药业-B(01875) - 2020 - 中期财报
2020-09-21 17:0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公司2020上半年度收益为人民币13,030千元,较2019年同期的人民币24,606千元下降47.0%[37] - 公司2020上半年度净亏损为人民币129,183千元,较2019年同期的人民币115,686千元扩大11.7%[37] - 公司2020上半年度佣金收益为人民币10,111千元,较2019年同期的人民币15,003千元下降32.4%[38] - 公司2020上半年度CDMO及CMO等服务收益为人民币2,715千元,较2019年同期的人民币9,415千元下降71.2%[38] - 公司收益从2019年同期的24,606千元下降至13,030千元,同比下降47.0%[55] -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从2019年同期的115,686千元扩大至129,183千元,同比增长11.7%[55] - 2020年上半年公司累计亏损为人民币129,183千元[61] - 公司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益总额为人民币13,030千元,较2019年同期的24,606千元下降47.0%[107][110] - 佣金收益从2019年同期的15,003千元下降至10,111千元,降幅为32.6%[107] - CMO服务收益从2019年同期的6,465千元降至0千元[107] - CDMO服务收益从2019年同期的2,950千元微降至2,715千元,降幅为8.0%[107] - 公司除稅前虧損擴大,從2019年同期的115,686千元增至129,183千元,增幅11.7%[11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公司2020上半年度研发开支为人民币99,325千元,较2019年同期的人民币75,804千元增长31.0%[37] - 公司2020上半年度一般及行政开支为人民币24,118千元,较2019年同期的人民币35,055千元下降31.2%[37] - 公司2020上半年度销售开支为人民币13,726千元,较2019年同期的人民币16,848千元下降18.5%[37] - 公司2020上半年度临床试验开支(不包括雇员福利开支)为人民币23,880千元,较2019年同期的人民币17,620千元增长35.5%[40] - 公司2020上半年度雇员福利开支为人民币29,915千元,较2019年同期的人民币22,737千元增长31.6%[40] - 公司2020上半年度研发材料及消耗品开支为人民币17,252千元,较2019年同期的人民币9,772千元增长76.5%[40] - 2020上半年度一般及行政开支减少至人民币24,118千元,同比下降31.2%(减少10,937千元)[44] - 研发开支从2019年同期的75,804千元增加至99,325千元,同比增长31.0%[55] - 僱員福利開支從2019年同期的46,599千元增至54,927千元,增幅17.9%[111] - 臨床試驗開支(不包括僱員福利)從2019年同期的17,620千元增至23,880千元,增幅35.5%[111] - 研發材料及消耗品開支從2019年同期的10,586千元增至17,355千元,增幅63.9%[111] - 2020年上半年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为人民币10,774千元[6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现金流和资产 - 净资产从2019年底人民币858,277千元下降至2020年6月30日人民币744,089千元,减少13.3%[44]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至人民币113,509千元,较2019年底下降78.9%(减少425,671千元)[44] - 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增至人民币241,051千元,较2019年底增长650.0%(增加208,912千元)[44] - 经营现金净流出为人民币106,948千元,同比减少13.7%(减少17,018千元)[44] - 投资现金净流出为人民币235,791千元,同比增长746.8%(增加207,944千元)[44]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19年末的539,180千元大幅减少至113,509千元,下降78.9%[57] - 总资产从2019年末的1,017,362千元减少至813,932千元,下降20.0%[57][59] - 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从2019年末的32,139千元大幅增加至241,051千元,增长650.0%[57] - 流动负债从2019年末的146,786千元减少至63,646千元,下降56.6%[59] - 2020年6月30日公司总权益为人民币744,089千元[61] - 2020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人民币106,948千元[63] - 2020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人民币235,791千元[63] - 2020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人民币79,399千元[63] - 2020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人民币422,138千元[63] - 2020年6月30日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113,509千元[63] - 2020年上半年投资于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为人民币343,000千元[63] - 公司非流動資產(金融資產除外)從2019年6月30日的379,838千元增至2020年6月30日的397,151千元,增幅4.6%[110] - 贸易应收款项从2019年末的人民币6741千元下降至2020年6月的人民币3816千元,降幅43.4%[123] - 其他应收款项从2019年末的人民币7665千元微增至2020年6月的人民币7684千元[127] - 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期末结余为人民币241051千元,较期初的人民币32139千元大幅增加650.1%[133] - 公司银行借款从2019年末的人民币60000千元降至2020年6月的0元,降幅100%[135] - 应计费用及其他应付款项从2019年末的人民币81418千元下降至2020年6月的人民币57532千元,降幅29.3%[138] - 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应付款项从人民币15879千元降至人民币5120千元,降幅67.8%[138] - 贸易应收款项中30日内账龄部分从人民币4727千元降至人民币1849千元,降幅60.9%[124] - 向供应商垫款从人民币2600千元增至人民币2690千元[127] - 向雇员垫款从人民币1393千元增至人民币1787千元,增幅28.3%[127] - 公司合約負債從2019年末的2,593千元增加至2020年6月30日的4,469千元,增幅72.3%[10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财务结构和融资 - 总负债对总资产比率降至0.1(2019年底:0.2)[45] - 未动用银行融资额度为人民币250,000千元(2019年底:122,000千元)[45] - 未动用银行融资为人民币250000千元,较2019年末的人民币122000千元增加104.9%[137] - 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从2019年同期的0.39元改善至0.23元,下降41.0%[55] - 公司累计亏损从2019年末的1,053,086千元扩大至1,182,269千元[57] - 公司非衍生金融负债合约未贴现现金流量总额为人民币57,612千元,其中一年内到期占比86.6% (人民币49,893千元)[81] - 租赁负债总额为人民币9,395千元,其中一年内到期占比17.8% (人民币1,676千元)[81] - 按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总额为人民币250,405千元,其中第三级金融工具占比96.3% (人民币241,051千元)[86] - 按公允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入的金融资产为人民币9,354千元,全部属于第一级计量[86] - 第三级金融工具估值采用贴现现金流量方法,回报率输入范围1.30%至5.70% (概率加权平均值2.88%)[92] - 回报率每上升1%,公司除所得税前亏损减少约人民币2,400.7千元[102] - 2019年末非衍生金融负债合约未贴现现金流量总额为人民币151,132千元,其中一年内到期占比89.7% (人民币135,595千元)[82] - 2019年末按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总额为人民币40,130千元,其中第三级金融工具占比80.1% (人民币32,139千元)[86] - 2019年第三级金融工具估值回报率输入范围为2.00%至3.57% (概率加权平均值2.29%)[97] - 2019年回报率每上升1%,除所得税前亏损减少约人民币279千元[102] -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人民币448,615千元[168] - 截至2020年6月30日尚未动用金额约为人民币321,656千元[168] 产品研发进展:ADC药物 - 公司HER2靶向ADC药物TAA013已进入III期临床,是中国首个以T-DM1为通用名的III期ADC产品[6] - ADC药物TAA013已进入临床III期,是中国市场首个以T-DM1为通用名的III期ADC产品[27] - 临床I期设置5个剂量组(0.6mg/kg至4.8mg/kg),最终确定3.6mg/kg为临床III期推荐剂量[27] - TAA013于2020年7月完成III期首例临床患者给药[18] - TAA013项目分配20.0%资金约89,723千元,已动用40,005千元,剩余49,718千元预计2020年12月31日前用完[168] 产品研发进展:单抗药物 - 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TAB008在中国获批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和转移性结直肠癌[17] - TAB008的III期临床试验于2020年4月达到主要终点并准备提交NDA申请[18] - TAB008项目分配22.5%资金约100,939千元,已动用46,447千元,剩余54,492千元预计2020年12月31日前用完[168] - 贝伐珠单抗眼科制剂TAB014已授权在中国大陆、香港及澳门商业化[17] - TAB014与李氏大药厂达成战略合作涉及临床及商业发展权利[18] 产品研发进展:化学药物及其他 - 化学药物TOZ309(替莫唑胺)针对恶性脑质瘤,TOM312(醋酸甲地孕酮)针对癌症相关恶病质[12][13] - TOZ309已提交ANDA申请并申请处方工艺专利[21] - TOM312于2020年1月完成生物等效性预实验并于7月完成工艺验证[22] - 其他在研药物分配30.0%资金约134,585千元,已动用32,155千元,剩余102,430千元预计2021年3月31日前用完[168] 生产与产能建设 - ADC原液生产车间预计2020年下半年投入使用[18][19] - ADC原液生产车间基础建设已完成,计划2020年9月投入使用[28] - 生物药生产基地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配备两条2,000升一次性生产线,总规划产能16,000升[28] - 采用PB-Hybrid细胞扩增技术,可在25升生物反应器中直接扩展到2,000升,跳过多级中间反应器[28] - 公司拥有符合GMP标准的ADC药物生产能力并开发三种在研药物[24] - 公司具备mAb及ADC商业化生产能力[25] - 生产基地依据ICH标准建设质量管理体系,涵盖研发至商业化全周期[28] - 非项目特定资本开支分配15.0%资金约67,292千元,已动用8,352千元,剩余58,940千元预计2021年3月31日前用完[168] 技术平台与知识产权 - 公司建立"二链四平台"体系,涵盖创新技术平台、临床研究平台、商业化生产平台及营销商务平台[5] - 已建立三大综合技术平台包括治疗性单抗及ADC技术平台[24][26] - 公司已获授权20项国内外发明专利,并提交TAB014、TAA013等药物的专利申请[28] - 产品管线包含12个经过优化梳理的核心产品,涵盖单抗、重组蛋白、溶瘤病毒等领域[15][16] 商业合作与授权 - 贝伐珠单抗眼科制剂TAB014已授权在中国大陆、香港及澳门商业化[17] - TAB014与李氏大药厂达成战略合作涉及临床及商业发展权利[18] - 与苏州开拓药业合作开展1.1类靶向新药研发生产合作[34] - 公司聚焦ADC平台优势,通过拓展CDMO及CMO业务创造新收入增长点[8] 公司治理与股东结构 - 董事黄纯莹女士直接持有7,115,700股,占总股本1.25%[155] - 董事刘军博士通过股本衍生工具持有1,100,000股,占总股本0.19%[155] - 晟德大药厂股份有限公司为最大股东,直接持有179,561,700股,占总股本31.50%[159] - Vivo Capital Fund VIII, L.P.持有90,718,100股,占总股本15.92%[159] - Vivo Capital Surplus Fund VIII, L.P.持有12,526,900股[160] - Advantech Capital Investment V Limited持有49,136,800股,占总股本8.62%[159] - 钧信国际有限公司直接持有公司股份56,573,500股[164] - 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权计划下截至2020年6月30日尚未行使购股权总计12,604,000股[165] - 受限制股份奖励计划向84名承授人授予31,413,796股限制性奖励股份[167] - 授予董事黄纯莹女士2,897,383股限制性奖励股份[167] - 授予董事刘军博士2,741,609股限制性奖励股份[167] - 授予82名非董事承授人25,774,804股限制性奖励股份[167] - 所有购股权及限制性奖励股份行使价均为每股约0.286美元[165][167] - 董事黄纯莹女士持有1,162,500股已归属购股权[165] - 董事刘军博士持有1,100,000股已归属购股权[165] - 公司于2013年2月20日采纳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权计划,并于2017年12月11日、2018年12月20日、2019年3月12日、2019年4月16日及2019年7月22日修订[175] - 公司于2020年5月29日采纳受限制股份奖励计划,并于2020年7月29日修订[175] - 招股章程发布日期为2019年10月29日[175] - 受限制股份奖励计划详情载于公司2020年8月3日通函第8至14页[175] - 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权计划详情披露于招股章程第V-36至V-47页[175] 人力资源 - 雇员总数332人,其中研发人员占比56.6%(188人)[50] - 总经理黄纯莹月薪自2020年3月起由人民币32,000元调整至63,000元[169] - 副总经理刘军月薪自2020年3月起由人民币58,000元调整至74,000元[169] 市场与行业背景 - 中国肿瘤患者五年生存率约40.5%(2012-2015年),显著低于美国的67.1%(2009-2015年)[5] - 中国抗VEGF mAb治疗wAMD市场规模预计2024年达人民币80亿元[18] - 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及非鳞状NSCLC(nsNSCLC)为业务涉及的治疗领域[175] - 湿性年龄相关黄斑变性(wAMD)为业务涉及的治疗领域[175] - 新药申请(NDA)为业务相关监管流程[175] 公司运营与资金用途 - 公司总部位于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拥有贯穿肿瘤药物产业全价值链的研发能力[5] - 营销网络覆盖中国20多个省市区,450多家医院[34] - 公司于2020年2月10日全面恢复运营,并实施疫情防控措施[33] - 2020年上半年公司未宣派任何中期股息[167] - 产品组合扩展分配2.0%资金约8,972千元,未动用,预计2021年3月31日前用完[168] - 营运资金分配3.0%资金约13,458千元,未动用,预计2021年3月31日前用完[168] - 业务涉及人民币、新台币及美元三种货币结算[175] - 证券及期货条例指香港法例第571章[175] 关联方交易 - 应付承包成本中晟德大药厂2020年6月30日余额为人民币367千元,较2019年12月31日697千
东曜药业-B(01875) - 2019 - 年度财报
2020-04-29 06:39
财务表现 - 公司2019年多元化收益为人民币45,308千元,较2018年增长约16%[5] - 研发费用为人民币191,078千元,较2018年增长约1%[5] - 公司2019年收益总额约为人民币45,308千元,包含CMO及CDMO费用以及营销佣金等多元化收益[22] - 2019年公司营业收入为45,308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67] - 2019年公司营业成本为11,316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9%[67] - 2019年公司研发费用为191,078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7] - 2019年公司销售费用为31,544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9%[67] - 2019年公司一般及行政开支为95,091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4%[67] - 2019年公司经营亏损为269,604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67] - 2019年公司净亏损及全面亏损总额为313,230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67] - 2019年公司净亏损为人民币299,300千元,较2018年的268,263千元增加31,037千元[73][86] - 2019年公司经调整净亏损为人民币206,739千元,较2018年的194,973千元增加11,766千元[72] - 2019年公司收益为人民币45,308千元,较2018年的39,219千元增加6,089千元[73] - 2019年公司研发开支为人民币191,078千元,较2018年的188,651千元增加2,427千元[73][75] - 2019年公司一般及行政开支为人民币95,091千元,较2018年的54,638千元增加40,453千元[73][79] - 2019年公司销售开支为人民币31,544千元,较2018年的38,935千元减少7,391千元[73][78] - 2019年公司佣金收益为人民币29,822千元,较2018年的26,111千元增加3,711千元[74] - 2019年公司CMO及CDMO服务收益为人民币14,566千元,较2018年的12,474千元增加2,092千元[74] - 2019年公司政府补助为人民币13,390千元,较2018年的12,514千元增加876千元[80] - 2019年公司外币汇兑收益为人民币2,396千元,较2018年的亏损1,191千元增加3,587千元[81] - 公司截至2019年末的净资产为人民币858,277千元,相较2018年末的净负债人民币184,478千元增加了人民币1,042,755千元,主要由于IPO融资及可转换优先股转股本[87] - 公司2019年末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539,180千元,较2018年末的人民币256,751千元增加了人民币282,429千元,主要由于IPO融资及银行借款[88] - 公司2019年的经营现金净流出为人民币251,329千元,较2018年的人民币176,832千元增加了人民币74,497千元,主要由于员工福利开支及上市费用增加[88] - 公司2019年的融资现金净流入为人民币583,022千元,较2018年的人民币457,601千元增加了人民币125,421千元,主要由于IPO融资及新银行借款[88] - 公司2019年末的银行借款为人民币60,000,000元,按加权平均实际利率4.788%计息[89] - 公司2019年的流动比率为4.2,速动比率为4.1,总负债对总资产比率为0.2,相较2018年的1.3显著下降,主要由于可转换优先股转为股本及IPO融资[90][92] - 公司2019年的员工福利开支为人民币101,067千元,较2018年的人民币85,826千元增加了人民币15,241千元[98] 研发进展 - 公司拥有12种在研药物,其中7种为生物药,5种为化学药物,覆盖中国发病率最高的前10大癌症中的9种[7] - TAB014获得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的认可,并获得中央财政经费拨款[8] - TAB008(抗VEGF mAb)预计于2020年底至2021年初推出[10] - TAD011已进入I期临床试验[10] - TAA013计划于2020年启动III期临床试验[8] - 公司是中国第一家成熟运用PB-Hybrid Technology的药企,并在年内完成了生产工艺和产能的升级[11] - 公司看好ADC药物未来发展前景,具备成为该领域佼佼者的能力[16] - 公司TAA013是一种在研ADC药物,旨在成为Kadcyla的实惠替代药物,用于治疗乳腺癌,计划于2020年启动III期临床研究,预计2023年推出[18] - 公司TAA013于2019年9月完成I期临床数据发布,是中国市场第一个公布I期临床数据的以T-DM1作为通用名称的ADC产品[18] - 公司预计于2022年底前完成TAA013的III期临床试验[18] - 公司具备ADC药物研发和生产能力,是中國少數同時擁有ADC藥物研發和生產能力的生物製藥公司之一[16] - 公司计划于2023年推出TAA013药物,预计将成为集团的重点成长新动力[18] - 公司自主开发的PB-Hybrid Technology技术,从25L直接扩大到2,000L规模,省去了中间步骤,简化工艺流程并缩短生产周期[20] - 公司拥有总规模达16,000L的生物药生产车间,已进行多批次临床用药的规模验证,为未来产品上市奠定基础[20] - 公司产品管线覆盖中国发病率最高的前10大癌症中的9种,满足患者对综合癌症治疗方案的需求[20] - TOZ309和TOM218已递交ANDA并获得受理,TAB008预计在2020年底至2021年初获得上市许可[20] - TAA013计划在2020年启动III期临床试验,TAD011按计划进入I期临床[20] - 公司计划在2020年继续推进TAB008的NDA,确保产品如期获批上市[22] - 公司将加快研发步伐,重点推进TAB008、TAA013、TAB014等药物的临床研究[22] - 公司拥有7种在研生物药及5种在研化学药物,其中11种为自主研发的药物[26] - TAB008(抗VEGF mAb)III期临床合計548例病人入组完成,NDA准备如期开展[28] - TAA013(抗HER2 ADC)于2019年9月完成I期临床数据发布,2020年计划启动III期临床试验[28] - TAD011(抗EGFR mAb)进入I期临床,并按计划推进中[28] - 公司建设符合GMP标准的生物药商业化生产基地,设计产能达16,000升,目前已有4,000升产能实际运行[33] - 公司自主开发的PB-Hybrid Technology技术已用于TAB008、TAB014和TAA013的生产,为TAA013 III期临床样品生产奠定基础[33] - TAA013预计于2022年底前完成III期临床试验,并计划于2023年推出该药物[33] - 公司启动建设ADC商业化生产车间,建成的ADC车间将是国内为数不多的ADC商业化生产厂房之一[34] - TAB008预计于2020年底至2021年初推出,预计2024年中国贝伐珠单抗市场规模将达约人民币142亿元[36] - TAB014预计于2022年前完成III期临床试验,并计划于2023年推出该产品,预计2024年中国抗VEGF mAb治疗wAMD市场规模将达约人民币80亿元[39] - TOZ309已于2019年7月提交ANDA,预计2024年中国替莫唑胺胶囊市场规模将达约人民币25亿元[40] - TOM312预计2024年中国醋酸甲地孕酮口服混悬液市场规模将达约人民币25亿元[42] - TAD011预计于2023年前完成III期临床试验,并计划于2024年推出该产品,预计2024年中国尼妥珠单抗市场规模将达约人民币25亿元[35] - 公司自主开发的TAA013已完成I期临床数据全球发布,这是中国市场上第一个公布I期临床数据的以T-DM1作为通用名的ADC产品[45] - 公司已建立三大综合技术平台,包括治疗性单抗及抗体偶联药物(ADC)技术平台,设计产能达到16,000升[45] - 公司已启动建设符合GMP及国际标准的ADC商业化生产厂房,预计2020年内完成原液生产车间建设[46] - 公司自主开发的PB-Hybrid Technology技术在TAT014单抗的生产中成功应用,已完成多批2,000升反应器的生产[47] - 公司在苏州总部建设了占地约50,000平方米的癌症药品研发生产基地,二号园区生物药单抗生产基地设计产能为16,000升,目前已有4,000升产能实际运行[48] - PB-Hybrid Technology在细胞扩增阶段至少节约了三个逐次扩增的环节,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和风险[53] - 公司如期递交TOZ309和TOM312两个药品的ANDA并被受理[59] - 公司与美国FDA就TAB014的临床实施策略进行了pre-IND会议,并获得建设性意见[59] - 公司自主开发的PB-Hybrid Technology技术已用于TAB008、TAB014和TAA013的生产,为TAA013 III期临床样品生产奠定基础[33] - TAA013预计于2022年底前完成III期临床试验,并计划于2023年推出该药物[33] - 公司启动建设ADC商业化生产车间,建成的ADC车间将是国内为数不多的ADC商业化生产厂房之一[34] - TAB008预计于2020年底至2021年初推出,预计2024年中国贝伐珠单抗市场规模将达约人民币142亿元[36] - TAB014预计于2022年前完成III期临床试验,并计划于2023年推出该产品,预计2024年中国抗VEGF mAb治疗wAMD市场规模将达约人民币80亿元[39] - TOZ309已于2019年7月提交ANDA,预计2024年中国替莫唑胺胶囊市场规模将达约人民币25亿元[40] - TOM312预计2024年中国醋酸甲地孕酮口服混悬液市场规模将达约人民币25亿元[42] - TAD011预计于2023年前完成III期临床试验,并计划于2024年推出该产品,预计2024年中国尼妥珠单抗市场规模将达约人民币25亿元[35] - 公司自主开发的TAA013已完成I期临床数据全球发布,这是中国市场上第一个公布I期临床数据的以T-DM1作为通用名的ADC产品[45] - 公司已建立三大综合技术平台,包括治疗性单抗及抗体偶联药物(ADC)技术平台,设计产能达到16,000升[45] - 公司已启动建设符合GMP及国际标准的ADC商业化生产厂房,预计2020年内完成原液生产车间建设[46] - 公司自主开发的PB-Hybrid Technology技术在TAT014单抗的生产中成功应用,已完成多批2,000升反应器的生产[47] - 公司在苏州总部建设了占地约50,000平方米的癌症药品研发生产基地,二号园区生物药单抗生产基地设计产能为16,000升,目前已有4,000升产能实际运行[48] - PB-Hybrid Technology在细胞扩增阶段至少节约了三个逐次扩增的环节,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和风险[53] - 公司如期递交TOZ309和TOM312两个药品的ANDA并被受理[59] - 公司与美国FDA就TAB014的临床实施策略进行了pre-IND会议,并获得建设性意见[59] 市场前景 - 中国肿瘤药物市场销售规模从2014年的150亿美元增至2018年的24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2.8%,预计2023年将达到48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5.0%[5] - 公司成功登陆联交所主板,多项具备市场前景的药物研发取得重大进展[17] - 公司产品管线包括TAB008(抗VEGF mAb)预计2020年全球市场规模为142亿人民币[26] - TAD011(抗EGFR mAb)预计2023年全球市场规模为25亿人民币[26] - TAB014(抗VEGF mAb)预计2022年全球市场规模为80亿人民币[26] - TAA013(抗HER2 ADC)预计2022年全球市场规模为15亿人民币[26] - TOZ309(替莫唑胺)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为25亿人民币[26] - TOM312(醋酸甲地孕酮)预计2021年市场规模为8.43亿人民币[26] - TAB008预计于2020年底至2021年初推出,预计2024年中国贝伐珠单抗市场规模将达约人民币142亿元[36] - TAB014预计于2022年前完成III期临床试验,并计划于2023年推出该产品,预计2024年中国抗VEGF mAb治疗wAMD市场规模将达约人民币80亿元[39] - TOZ309已于2019年7月提交ANDA,预计2024年中国替莫唑胺胶囊市场规模将达约人民币25亿元[40] - TOM312预计2024年中国醋酸甲地孕酮口服混悬液市场规模将达约人民币25亿元[42] - TAD011预计于2023年前完成III期临床试验,并计划于2024年推出该产品,预计2024年中国尼妥珠单抗市场规模将达约人民币25亿元[35] 生产与技术 - 生物药商业化生产车间和脂质体注射剂车间建设已完成[10] - 公司是中国第一家成熟运用PB-Hybrid Technology的药企,并在年内完成了生产工艺和产能的升级[11] - 公司自主开发的PB-Hybrid Technology技术,从25L直接扩大到2,000L规模,省去了中间步骤,简化工艺流程并缩短生产周期[20] - 公司拥有总规模达16,000L的生物药生产车间,已进行多批次临床用药的规模验证,为未来产品上市奠定基础[20] - 公司建设符合GMP标准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