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LA(02051)

搜索文档
51信用卡(02051)更名为“Vala Inc.”
智通财经网· 2025-08-05 16:45
公司名称变更 - 公司英文名称由"51 Credit Card Inc"更改为"Vala Inc",中文名称"51信用卡有限公司"不再使用 [1] - 公司在联交所的英文股份简称将由"51 CREDIT CARD"更改为"VALA",中文简称"51信用卡"将不再使用 [1] - 名称变更将于2025年8月8日上午9点生效,公司股份代号"2051"保持不变 [1]
51信用卡更名为“Vala Inc.”
智通财经· 2025-08-05 16:43
公司名称变更 - 公司英文名称由"51Credit Card Inc"更改为"Vala Inc" [1] - 中文双重外文名称"51信用卡有限公司"不再采纳 且不采纳任何新中文名称 [1] - 联交所英文股份简称由"51CREDIT CARD"更改为"VALA" 中文股份简称"51信用卡"自2025年8月8日9时起停用 [1] - 公司股份代号"2051"维持不变 [1]
51信用卡(02051.HK)英文名称已由"51 Credit Card Inc."更改为"ValaInc."
格隆汇· 2025-08-05 16:41
公司名称变更 - 公司英文名称由「51 Credit Card Inc」更改为「Vala Inc」[1] - 公司中文双重外文名称「51信用卡有限公司」已不再采纳且无替代名称[1] - 联交所英文股份简称由「51 CREDIT CARD」变更为「VALA」[1] 股份交易安排 - 自2025年8月8日上午九时正起取消中文股份简称「51信用卡」[1] - 公司股份代号「2051」维持不变[1] - 本次变更仅涉及名称标识,不涉及证券代码调整[1]
VALA(02051) - 第四次经修订和重述的组织章程大纲及细则
2025-08-05 16:35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名称为Vala Inc.[8] - 公司注册办事处位于Tricor Services (Cayman Islands) Limited相关地址或董事决定的其他地点[8] - 公司设立宗旨不受限制,享有实现不被开曼群岛法律禁止目标的全面权力[8] - 股东法律责任限于所持股份未缴款额[8] - 公司股本为50,000美元,分为5,000,000,000股每股面值0.00001美元的股份[8][35] 组织章程相关 - 第四次修订和重述的组织章程大纲及细则于2025年6月5日通过特别决议有条件采纳,6月11日生效[3][6][8][11][15] - 细则中对多个词汇赋予特定含义[16][17][18][19][20][21][22][23][24] - 组织章程细则涵盖股本和权利变更、股东名册等多方面内容[13] 决议相关 - 普通决议需公司有投票权的股东在股东大会以简单多数票数通过[28] - 特别决议所需大多数票数不少于公司有投票权股东票数的四分之三[30] 股份相关 - 公司可购买或收购本身股份,可持有购回、赎回或交回股份为库存股份[36] - 公司可在股东大会通过普通决议以增设新股份方式增加股本[36] - 变更已发行类别股份权利需获至少该类别已发行股份投票权四分之三持有人书面同意或该类别股份持有人会议上至少四分之三投票权通过[35] - 类别股份持有人会议法定人数为两名合共持有至少该类别已发行股份(不包括库存股份)三分之一的人士[35] 股东名册相关 - 董事会应令股东名册主册放置于合适地点,包含股东详情等[39] - 公司可在合适地点设置并保存股东名册分册或股东名册[39] - 公司暂停办理过户登记手续需提前10个营业日通知(配售新股提前6个营业日),每年暂停期不超30日(股东决议可延长但不超60日)[40] - 每个营业日股东查阅股东名册时间不少于两小时[40] - 公司应尽快并定期将股东名册分册股份转让记录于主册[40] 股票相关 - 公司股票、债权或其他证券证书须加盖印章,印章经董事会授权或官员签字执行[43] - 污损、遗失或销毁的股票可在缴费并符合条件后更换,污损或磨损需提交原股票注销[45] 留置权相关 - 公司对未缴足股份有第一及最优先留置权和押记权[45] - 公司对股份的留置权适用于该股份宣派的全部股息及红利[45] - 公司出售享有留置权股份需书面通知相关人士14日期满后进行[47] 催缴股款相关 - 催缴股款应至少提前14天通知各股东[47] - 未缴付催缴股款需支付不超过15%年息的利息[48] 董事相关 - 董事人数不少于两人[81] - 董事会可委任人士填补临时空缺或增加董事,任期至获委任后公司第一次股东周年大会召开时,可膺选连任[81] - 公司可通过普通决议增加或减少董事人数,董事人数不少于两人[83] - 参选董事需经提名委员会推荐、董事会建议,且满足相关通知要求[83] - 每年股东大会上,当时三分之一董事须轮值退任,每位董事最少每三年轮值退任一次[87] 会议相关 - 公司须在每个财政年度举行一次股东大会作为股东周年大会,需在财政年度完结后六个月内举行[60] - 股东周年大会需提前至少21天书面通知,股东特别大会需提前至少14天书面通知[62] - 股东大会法定人数一般由两名亲身出席的股东或其代理人构成,若公司仅一名登记在册股东,法定人数为该股东或其代理人[64] 股息相关 - 公司可在股东大会宣派以任何货币发放的股息,但不得超过董事会建议金额[106] - 董事会可在公司利润允许时派发中期股息,也可按半年或其选定期间按固定比率支付股息,还可宣派及派付特别股息[106] - 宣派后一年仍未获认领的股息或红利可由董事会用作投资或其他用途,宣派后六年仍未获认领的可由董事会没收[114] 财务相关 - 审计师每年审计公司账目并编制报告,在股东周年大会呈交[121] - 董事会须编制损益账目、资产负债表等文件在股东周年大会呈交[122] - 呈交股东周年大会的文件副本须在大会前不少于21日发送给股东和债权证持有人[122] 其他 - 公司财政年度截止于每年12月31日或董事厘定的其他日期[132] - 公司可随时以特别决议更改或修订大纲及细则[133] - 公司经特别决议批准,有权以存续方式迁址[134] - 公司经特别决议批准,有权与成员公司兼并或合并[135]
VALA(02051) - 更改公司名称、股份简称、公司标誌及公司网址
2025-08-05 16:34
公司更名 - 公司英文名改为「Vala Inc.」,2025年6月11日生效[3][8] - 股份英文简称改为「VALA」,2025年8月8日上午九时正生效[4][9] 其他变更 - 采用新公司标志,自公告日期起生效[5][10] - 公司网址改为「www.vala.life」,自公告日期起生效[6][11] 权益说明 - 更改公司名称及标志不影响股东权利,新股份证书2025年8月8日起以新名称及标志发行[12]
VALA(02051) - 截至2025年7月31日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4 17:00
股本情况 - 截至2025年7月底,公司法定/注册股本总额为50,000美元[1] - 法定/注册股份数目为5,000,000,000股,面值为0.00001美元[1] 股份发行情况 - 上月底及本月底已发行股份(不包括库存股份)数目均为1,629,984,225股[2] - 上月底及本月底库存股份数目均为0股[2] - 上月底及本月底已发行股份总数均为1,629,984,225股[2]
51信用卡(02051.HK)第二季度向订购客户批量交付Vala汽车126辆 环比增长约27.3%
格隆汇· 2025-07-01 19:59
交付与产能 - 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向客户批量交付Vala汽车126辆,环比增长约27.3% [1] - 公司正与合作方协同提升产能规模并优化交付流程,以加快车辆交付进度 [1] 共创人计划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已招募131名优质共创人,通过其亲身体验和社交影响力推广Vala汽车 [1] - 共创人模式推动移动门店初步形成规模,截至同期全国累计开设13家Vala体验中心,依托共创人自有场地低成本灵活布局 [1] 数字化与用户增长 - 公司推出微信小程序「valalife」,截至2025年6月30日注册用户达6.7万名 [2] - Vala在社交媒体粉丝总数约212万名,相关视频累计播放量超5.8亿次 [2] 产品定位与场景创新 - Vala为行业首创原厂升顶新能源多功能车型,定位「重新定义汽车生活方式」 [2] - 产品覆盖办公、商务、亲子、休闲等多元场景,开创城市生活方式延伸的无限可能 [2]
从增持到落地,51信用卡“新能源+共创人”战略释放增长信号
搜狐网· 2025-06-04 14:26
管理层增持 - 51信用卡董事会主席孙海涛自2025年1月以来累计增持20次,最新持股308,082,736股,持股比例升至18 9% [1] - 执行董事吴珊数次增持后持股153 977万股,持股比例从0 08%升至0 09% [1] - 增持动作被市场解读为管理层对公司长期价值的战略判断信号 [1][3][4] 业务转型与多元化布局 - 公司重点推进新能源智能出行与新生活方式领域,其中"百变大电车"Vala成为转型核心支点 [1] - Vala定位"可移动生活方式",融合新能源、旅居文化与移动商业空间,主打Z世代与新中产群体 [1] - 新能源摩托车品牌TinyCase获2025年德国iF设计奖金奖,体现工业设计与国际环保技术认可 [3] Vala业务进展 - 2025年上半年与国家级文旅IP合作,包括宁波宁海营地、武夷山国家公园等场景落地 [3] - 启动"千城计划"覆盖26省100+城市,通过县域市场轻量化部署搭建文旅生态网络 [3] - 产品采用斜升顶、模块化结构、电地暖等创新设计,在20万元级市场提供高端旅居车体验 [4] - 支持咖啡车、移动书店等商业用途,形成"以车为单位"的创业模式技术基础 [4] 战略价值与市场定位 - 管理层增持发生在市场未充分定价潜力业务前,凸显对新能源场景消费的长期看好 [4] - 公司通过Vala切入消费升级、新能源普及与文旅经济转型的交汇点,构建新增长曲线 [4] - Vala业务拓宽营收边界并精准匹配年轻消费趋势,战略转型路径日益清晰 [3][4]
VALA(02051)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9 17:01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票代码为2051,网址为www.u51.com[13][14] 各业务线发展情况 - 2024年公司小蓝本To B SaaS业务实现突破性增长,平台形成六大行业垂直解决方案[16][20] - 受金融监管政策调整影响,2024年信贷撮合业务规模同比收缩,历史逾期资产回收率表现符合预期[17][21] - 2024年公司推出国内首款原厂升顶式新能源多功能汽车Vala,开创全新需求场景[18][21] - Vala汽车采用轻资产协作模式,与传统主机厂合作实现生产组装一体化[19][21] - Vala汽车营销主要输出生活方式短视频内容,结合自媒体矩阵运营,通过共创者模式完成销售[22] - Vala汽车基于共创者模式推出“移动商店”计划,拓展销售场景,降低成本并提高销售效率[22] - Vala汽车依托OEM授权经销商服务网点,拥有覆盖全国的标准化售后服务体系[23] - 未来公司将推出更多车型,丰富场景满足用户需求,Vala有望为公司带来新的收入增长空间[24] - 2024年公司优化露营业务,清退部分表现欠佳营地,扩展汽车业务并创立Valalife业务[34][36] - Vala开创轻资产运营模式,在造车、营销、渠道和展销环节节约成本[35][37] 各业务线用户数据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51信用卡管家注册用户约8880万名,与2023年基本持平,累计管理信用卡数量从约1.519亿张增至约1.524亿张[29][3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小蓝本注册用户约690万名,与2023年基本持平[29][3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Valalife”微信小程序累计吸引约3.7万名注册用户[29][3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Vala在各社交平台粉丝总数约114万,相关视频累计播放量约2.1亿次,累计取得274笔购车订单[35][37] 公司未来战略规划 - 2025年公司将聚焦提升运营效率,深化业务协同,严控运营风险[24] - 公司未来将推出更多车型,拓展场景满足用户需求[27] - 2025年公司将提升运营能效,深化业务协同,管控经营风险,为股东创造回报[2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益约为2.246亿元,较2023年的约2.172亿元上升约3.4%[39][41][42] - 2024年公司经营亏损约为6110万元,而2023年经营溢利约2260万元[39][41][42] - 2024年公司净亏损约为6900万元,较2023年的约310万元大幅增加[39][41][42] - 2024年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经营亏损约为4310万元,2023年为溢利约2310万元[40][41][42] - 2024年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亏损约为4080万元,2023年为溢利约2340万元[40][41][42] - 2024年信贷撮合业务总量约为11.093亿元,较2023年的约19.387亿元减少约42.8%[49][50] - 2024年信贷撮合业务资产首日逾期率低于4.5%,逾期资产30日催回比率约为78.0%[49][50] - 贷款平均期限从2023年的约9.1个月降至2024年的约8.9个月,2024年平均贷款金额约7500元,与2023年基本持平[49][50] - 2024年SaaS业务收入约为7500万元,较2023年的约5780万元增加约29.7%[51] - 2024年信贷撮合及服务费用为5860.7万元,较2023年的7022.7万元下降16.5%;信用卡科技服务及介绍服务费用为159.4万元,较2023年的2197.7万元下降92.7%;Valalife业务收入为1636.7万元,较2023年的3394.1万元下降51.8%;其他收益为4161万元,较2023年的3318万元增加25.4%[42] - 公司总收益由2023年的约2.172亿元增加3.4%至2024年的约2.246亿元[58][63] - 信贷撮合及服务费由2023年的约7020万元减少16.5%至2024年的约5860万元[59][63] - 信用卡科技服务费由2023年的约2200万元减少92.7%至2024年的约160万元[60][63] - SaaS服务费由2023年的约5780万元增加29.7%至2024年的约7500万元,其中小蓝本订阅收入增长55.8%,从约2330万元增至约3630万元[61][64] - Valalife服务费由2023年的约3390万元减少51.8%至2024年的约1640万元[53][55][62][64] - 儿童游艺业务2024年收益约3140万元,自筹建以来已稳定运营[54][56][65][70] - 其他收益由2023年的约3320万元增加25.4%至2024年的约4160万元,转介贷款介绍服务收入增长92.7%,从约1200万元增至约2310万元[66][70] - 总运营费用由2023年的约1.946亿元增加46.9%至2024年的约2.858亿元[67] - 发起和服务费用由2023年的约2.043亿元增加2.4%至2024年的约2.091亿元[68] - 一般及行政费用由2023年的约5290万元增加6.4%至2024年的约5630万元[69] - 经营开支总额从2023年的约1.946亿元增加46.9%至2024年的约2.858亿元[71] - 研发开支从2023年的约1830万元增加124.9%至2024年的约4120万元[74][78] - 销售及营销开支从2023年的约2740万元增加88.1%至2024年的约5150万元[75][78] - 预期信用损失净额从2023年的约2320万元增加78.8%至2024年的约4140万元[76][79] - 其他收益净额从2023年的约1.315亿元下降13.5%至2024年的约1.138亿元[77][80] - 分占联营公司亏损净额从2023年的约1320万元减少97.7%至2024年的约30万元[82][88] - 金融负债公允价值亏损从2023年的约2600万元减少60.8%至2024年的约1020万元[83][89] - 财务收益净额从2023年的约330万元减少26.1%至2024年的约250万元[84][90] - 所得税抵免从2023年的约1020万元减少99.0%至2024年的约10万元[85][91] - 年度亏损从2023年的约310万元增加2092.4%至2024年的约6900万元[86] - 公司年内亏损由2023年的约310万元增加2092.4%至2024年的约6900万元[92] - 2024年折旧摊销与租赁成本总额由2023年的约2410万元增加110.4%至约5070万元[92] - Vala直接研发支出由2023年的零增加至2024年的约1990万元[92] - 信贷撮合业务净溢利由2023年的约5840万元下降39.7%至2024年的约3520万元[94] - 2024年经营亏损为61125千元,2023年经营收益为22562千元[101] - 2024年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为3071千元,2023年为1109千元[101] - 2024年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亏损为4192千元,2023年收益为1157千元[101] - 2024年出售物业、厂房及设备的亏损为3709千元,2023年为576千元[101] - 2024年净亏损为69018千元,2023年为3148千元[103] - 2024年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负债公允价值亏损为10170千元,2023年为25999千元[103] 贷款相关数据 - 客户贷款总额为473,388千元,预期信用损失为279,616千元,净额为193,772千元[111] - 持续活动产生的贷款客户贷款余额为182,688千元,预期信用损失为68,380千元,净额为114,308千元,期限6至12个月,利率4.37%至10.66%[111] - 终止活动产生的贷款中,P2P业务退出时购入信用不良贷款客户贷款余额为73,797千元,期限3至24个月,利率3.24%至8.14%[111] - 终止活动产生的贷款中,综合信托计划客户贷款余额为171,267千元,预期信用损失为165,600千元,净额为5,667千元,期限6至18个月,利率5.53%至21.90%[111] - 终止活动产生的贷款中,小额贷款客户贷款余额为45,636千元,预期信用损失为45,636千元,期限24个月内,利率5.53%至33.86%[111] - 2024年12月31日,前五大客户贷款的借款人占客户贷款总额不超30%,信贷撮合业务下未还客户贷款对应目标借款人总数为348,870名,2023年12月31日为346,481名[112][114] 贸易应收款项数据 - 贸易应收款项总额为269,163千元,预期信用损失为217,780千元,净额为51,383千元[116] - 2024年12月31日,前五大贸易应收款项的借款人占贸易应收款项总额不超30%[117][118] 现金及借款数据 - 2024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80百万元,借款为60百万元,净现金为220百万元;2023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49百万元,借款为160百万元,净现金为189百万元[120] - 2024年全年公司净现金流出约7220万元人民币,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入约540万元人民币,投资活动净现金流出约8010万元人民币,融资活动净现金流入约260万元人民币[123]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负债比率约为5.6%,2023年12月31日约为13.8%[124] - 2024年12月31日借款总额为5982万元人民币,2023年12月31日为1.60488亿元人民币;2024年借款年利率介于3.00%至6.50%,2023年介于3.30%至8.04%[127] 集资及款项使用情况 - 2024年公司集资所得款项总额约3966万港元,2024年配售所得款项净额约3873万港元[129][130] - 2024年配售股份总数为2.71664037亿股,配售价格为每股0.146港元,净价格约为每股0.143港元,总面值约为2716.6美元[130] - 公司拟将2024年配售所得款项净额的45.0%(约1743万港元)用于加强现有业务,45.0%(约1743万港元)用于发展Vala,10.0%(约387万港元)用于补充营运资金[13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2024年配售所得款项净额已动用44.3万港元,未动用结余为3828.7万港元,预计2027年12月31日前全部动用[135] 汇率影响 - 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变动5%,2024年和2023年所得税前损失将分别变动约30.5万元人民币和44.1万元人民币[138] - 若港元兑人民币汇率变动5%,2024年和2023年所得税前损失将分别变动约1.3万元人民币和2.3万元人民币[139] - 美元兑人民币升值/贬值5%,2024年除所得税前亏损将增加/减少约30.5万元,2023年增加/减少约44.1万元;港元兑人民币升值/贬值5%,2024年除所得税前亏损将减少/增加约1.3万元,2023年减少/增加约2.3万元[143] 抵押及投资情况 - 2024年公司以杭州房产抵押获得温州银行杭州分行6930万元人民币抵押贷款[14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将杭州房产抵押给温州银行获6930万元抵押贷款[14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无重大投资及相关具体计划(2023年:无)[146] - 2024年公司无重大收购或出售子公司、联营公司或合营企业(2023年:无)[148][152] 其他事项 - 公司附属恩牛网络与温州银行联名信用卡业务资金结算分配有争议,未作拨备涉资约4200万元[149][153] - 董事会不建议2024年宣派末期股息(2023年:无)[150][154] - 2024年末公司约有373名雇员(2023年:360名),员工成本约1.172亿元(2023年:约1.377亿元)[151][155] - 2025年
51信用卡 CEO孙海涛柏林领奖 TinyCase电动折叠摩托车斩获iF设计金奖
搜狐网· 2025-04-29 11:47
公司获奖与产品创新 - 51信用卡集团旗下杭州瓦啦网络科技凭借TinyCase电动折叠摩托车荣获2025年iF设计奖金奖,是国内交通工具领域唯一获奖产品[1] - TinyCase是公司大户外业务板块Vala的创新科技产品,主打小巧轻便、折叠方便,在海外市场备受欢迎[1] - 产品历经200多个日夜研发,采用压铸结构和零焊接车架系统,整体重量精确控制在23.5kg[3] - 通过模块化结构实现50秒快速折叠,折叠后体积相当于20寸登机箱[3] - 设计团队由8位专业机械工程设计师组成,体现了精密工程与人性化设计的平衡[5] 产品技术特点 - 产品重量分布:车架组件7.2kg、电机控制组件2.4kg、电池模块2.8kg、车轮组件3.6kg[3] - 评委评价该产品"不只是一辆交通工具,更是一位出行伙伴"[3] - 产品从全球超过11000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5][8] - 设计理念强调"精准解决用户痛点"而非功能叠加[6] 品牌战略与行业影响 - TinyCase代表Vala品牌"重新定义汽车生活方式"的理念[6] - 产品体现了中国企业从"制造"向"智造"的转型[8] - 获奖标志着中国工业设计获得全球认可[1] - iF设计奖由131位专家从创新性、功能性等九大维度评选[8] 市场表现与定位 - 产品定位轻量级电动折叠摩托车市场[3] - 主要聚焦户外市场,通过创新快速打开局面[6] - 社交媒体反响火爆,验证了产品逻辑的成功[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