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迪卫康(02159)
搜索文档
麦迪卫康(02159) - 建议授出发行股份及购回股份的一般授权、重选董事及股东週年大会通告
2025-04-25 16:47
此 乃 要 件 請 即 處 理 閣 下 如 對 本 通 函 任 何 方 面 或 應 採 取 的 行 動 有 任 何 疑 問,應 諮 詢 閣 下 的 股 票 經 紀 或 其 他 註 冊 證 券 商、銀 行 經 理、律 師、專 業 會 計 師 或 其 他 專 業 顧 問。 閣 下 如 已 出 售 或 轉 讓 名 下 所 有 麥 迪 衛 康 健 康 醫 療 管 理 科 技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股 份,應 立 即 將 本 通 函 連 同 隨 附 的 代 表 委 任 表 格 送 交 買 主 或 承 讓 人、或 經 手 買 賣 或 轉 讓 的 銀 行、股 票 經 紀 或 其 他 代 理 商,以 便 轉 交 買 主 或 承 讓 人。 香 港 交 易 及 結 算 所 有 限 公 司 及 香 港 聯 合 交 易 所 有 限 公 司 對 本 通 函 的 內 容 概 不 負 責,對 其 準 確 性 或 完 整 性 亦 不 發 表 任 何 聲 明,並 明 確 表 示 概 不 就 因 本 通 函 全 部 或 任 何 部 分 內 容 而 產 生 或 因 依 賴 該 等 內 容 而 引 致 的 任 何 損 失 承 擔 任 何 責 任。 ...
麦迪卫康(02159)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5 16:46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4年公司收入为321,558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331,308千元人民币有所下降[6] - 2024年公司毛利为51,004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29,895千元人民币有所上升[6] - 2024年公司除税前亏损45,171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亏损的96,378千元人民币有所收窄[6] - 集团收入从2023年的约人民币331.3百万元减少约2.9%至2024年的约人民币321.6百万元[24] - 2024年医学会议服务收入约人民币158.7百万元,占比49.4%,较2023年减少约3.1%[24][25] - 2024年营销战略和咨询服务收入137,118千元,占比42.6%,2023年为136,801千元,占比41.3%[24] - 2024年数字营销解决方案服务收入10,108千元,占比3.1%,2023年为10,535千元,占比3.2%[24] - 2024年患者教育及自测服务收入7,112千元,占比2.2%,2023年为5,612千元,占比1.7%[24] - 2024年CRO服务收入5,386千元,占比1.7%,2023年为11,673千元,占比3.5%[24] - 2024年互联网医院服务收入3,154千元,占比1.0%,2023年为3,007千元,占比0.9%[24] - 营销战略和咨询服务收入从2023年约1.368亿元增至本年度约1.371亿元,增幅约0.2%[26] - 数字营销解决方案服务收入从2023年约1050万元降至本年度约1010万元,降幅约4.1%[27] - 患者教育及自测服务收入从2023年约560万元增至本年度约710万元,增幅约26.7%[28] - CRO服务收入从2023年约1170万元降至本年度约540万元,降幅约53.9%;互联网医院服务收入从2023年约300万元增至本年度约320万元,增幅约4.9%[29] - 整体毛利从2023年约2990万元增至本年度约5100万元;整体毛利率从2023年的9.0%增至本年度的15.9%[32] - 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从2023年约730万元降至本年度约380万元,降幅约47.8%[33] - 年内亏损从2023年约9610万元降至本年度约4690万元[40]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4年公司销售成本为270,554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301,413千元人民币有所下降[6] - 销售成本从2023年约3.014亿元降至本年度约2.706亿元,降幅约10.2%[30] - 销售开支从2023年约2230万元降至本年度约2070万元,降幅约7.5%[34] - 行政开支从2023年约5100万元降至本年度约3990万元,降幅约21.7%[35] - 员工成本从2023年约9640万元减至2024年约6690万元,减少约30.7%;2024年12月31日雇员311名,2023年12月31日为335名[57] 各条业务线表现 - 2024年公司注册医生达到53,926人,较2023年增加约6.6%[9] - 2024年公司注册患者达到320,696人,较2023年增加约15.2%[9] - 2024年公司在线咨询达到429,122次,较2023年增长约24.7%[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平台医生注册用户突破747,873人,举办在线医生教育活动66,645场、在线患者教育活动27,631场、在线直播21,049场,视频32,494条,总浏览量达14,038,024人,产生学术内容1,306,769条[1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互联网医院医生注册用户53,926人,较2023年增长6.6%;患者用户320,296人,较2023年增长15.2%[18]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2025年集团将深化智慧医疗与医疗市场数字化服务业务布局,拓展合作,推动技术应用与平台升级[19]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无未来作重大投资或购入资本资产的计划[61]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深入应用AIGC、数字人及web 3.0技术推动业务发展,提升学术推广效果和行业服务效率[1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应用良好企业管治原则,遵守企业管治守则第二部分所有适用守则条文[6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举行八次董事会会议及一次股东大会[71] - 董事长施炜先生负责制订集团整体业务战略,首席执行官王亮先生负责战略计划及监察集团业务日常运营[73] - 董事会任何时候均符合上市规则规定,委任至少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占董事会成员人数至少三分之一[75] - 每届股东周年大会上,当时三分之一的董事须轮流退任,每名董事最少每三年轮值退任及接受重选一次[76] - 执行董事施炜先生、杨为民先生、王亮先生及刘桂金女士与公司订立为期三年服务合约[76] - 非执行董事刘夏先生及独立非执行董事宋瑞霖先生、David Zheng Wang先生及杨晓曦先生与公司订立为期三年委任函[76] - 公司收到独立非执行董事各自发出的书面年度确认,认为所有独立非执行董事均为独立人士[75] - 董事会须由至少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占董事会人数至少三分之一[7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全体董事已遵守企业管治守则参加持续专业发展培训[83] - 刘桂金女士于2024年9月27日取得上市规则所述法律意见[8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审核委员会举行两次会议,成员出席率均为100%(2/2)[87][88] - 报告期内,薪酬委员会举行一次会议,David Zheng Wang先生和宋瑞霖先生出席率为100%(1/1)[90] - 2024年,薪酬在人民币1元至500,000元的高级管理人员有7人[91] - 2024年,薪酬在人民币500,001元至1,000,000元的高级管理人员有4人[91] - 王偉先生于2024年9月30日辞任董事[84] - 眭輝俊先生、Zhang Yitao女士、Fei John Xiang先生于2024年3月12日辞任董事[84] - David Zheng Wang先生于2024年3月12日获委任为审核委员会成员,调任为薪酬委员会主席[88][90] - 报告期内提名委员会举行1次会议,施煒、David Zheng Wang、杨晓曦出席率为100%,Fei John Xiang、刘桂金未参与会议[93] - 董事会成员按性别分,女性1人,男性7人,女性占比12.5%;按种族分,美国籍1人,中国籍7人;按年龄分,41 - 50岁5人,51 - 60岁1人,61 - 70岁2人;按服务年资分,1 - 3年1人,4 - 6年7人[97] - 公司员工性别比例从去年112名男性对100名女性,增至110名男性对103名女性[98] - 公司已采纳董事会多元政策,提名委员会将制定及检讨可计量目标并监察进度[95] - 提名委员会至少每年及适当时候检讨董事会多元政策及可计量目标[96] - 公司确保董事会获独立意见的机制包括提名委员会审查、收到独立非执行董事书面确认、相关董事放弃投票[99] - 董事会授权提名委员会评估及挑选董事,向董事会推荐,董事会负责任命[102] - 提名委员会挑选董事以公司需要及提升董事会能力为准则,考虑多方面条件[102][103] - 公司积极提名新董事不设性别限制,建立女性继任人管线[98] - 公司制定招聘及甄选行动,鼓励员工各层面多元化[98] - 审核委员会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检讨公司多项政策及常规情况[110] - 赵鲁阳和蔡少惠分别自2019年9月18日及2021年10月25日起任联席公司秘书[111] - 赵女士及蔡女士于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遵守上市规则第3.29条规定[114] - 董事于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遵守标准守则[118] - 公司对可能管有未发布股价敏感资料雇员证券交易采纳不比标准守则宽松的书面指引,未发现雇员不符合规定[118] - 董事会至少每年检讨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有效性[119] - 2024年内部监控检讨未识别到重大监控缺陷[122] - 管理层确认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有效[123] - 公司聘请外聘内部监控顾问,确认内部监控系统无重大缺陷[123] - 董事会于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检讨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认为系统有效及足够[123] - 董事负责编制公司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综合财务报表[12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就审核服务已向外聘核数师大华马施云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支付酬金1111千元人民币[132] - 持有公司不少于十分之一附带表决权的缴足股本的股东或身为认可结算所的股东可要求召开股东特别大会[135] - 若要求书递交后21日内董事会未否定或落实召开,代表不多于一半总表决权的股东可自行召开,但不得晚于要求书递交日起三个月[136] - 股东欲在股东大会提呈建议,须在大会日期前不少于15个营业日书面邮寄至公司[137] - 公司网站为http://www.mediwelcome.com,会登载财务等资料的最新消息[141] - 公司订有股东通讯政策,确保回应股东意见并定期检讨[145] - 公司通过财务报告、股东大会等向股东传递资料[147] - 股东可随时要求取得公司可供公众查阅的资料[148] - 公司须向股东提供指定联络人、电邮地址及查询热线[14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认为股东通讯政策有效[150] - 施炜先生49岁,2019年2月21日获委任为董事,9月18日调任为执行董事,亦为董事长[152] - 杨为民先生58岁,2019年9月18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亦为副董事长,宁夏附属公司为北京麦迪卫康拥有80%权益的中国运营实体[153] - 王亮先生49岁,2019年9月18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亦为首席执行官,北京海策为外商独资企业拥有51%权益的中国运营实体[155] - 刘桂金女士45岁,2024年9月30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亦为首席财务官[156] - 刘夏先生44岁,2019年9月18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158] - 宋瑞霖先生62岁,2020年12月21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60] - 宋先生自2017年3月起担任绿叶制药集团非执行董事,自2019年9月起担任上海复宏汉霖生物技术独立非执行董事,自2019年11月19日起担任先声药业集团独立非执行董事,自2020年12月21日起担任加科思药业集团独立非执行董事,自2018年8月起担任深圳微芯生物科技独立董事[161] - 宋先生于2017年3月至2021年3月担任博雅生物制药集团独立董事,于2015年8月至2021年8月担任西藏易明西雅医药科技独立董事,于2015年6月至2021年6月担任山西振东制药股份独立董事,于2009年7月至2014年1月担任浙江佐力药业股份独立董事,于2008年11月至2014年11月担任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独立董事[162] - 公司已采纳股息政策,但无固定股息支付率,董事可能派付中期股息[150] - 公司呈交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及董事会报告[172]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集团主要提供医学会议、患者教育及自测、营销战略和咨询服务,2019年底开始提供CRO及互联网医院服务[17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无重大职业健康、安全及环境事故[17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及报告日期,集团遵守开曼群岛、中国及香港有关法律及规例[176] - 集团设法建立公平薪酬制度,每年对雇员进行绩效评估,雇员酬金包括基本薪金及绩效花红[177] - 集团主要客户包括全球领先制药公司、医疗协会及基金会,业务关系年期介乎7至21年,信贷期约为90日[179]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主要客户占贸易应收款项的28%[179] - 直至报告日期,应收主要客户的贸易应收款项约74%已结清[179] - 主要供应商与公司业务关系年期介乎9至21年,授予信贷期约为90日,占2024年12月31日贸易应付款项的1%,截至报告日期100%贸易应付款项已结付[180] - 公司尚未取得视听许可证,通过持有许可证的网络视频平台提供视频,不确定未来能否继续[181] - 报告期内公司与主要供应商无重大纠纷[182] - 董事会决定不建议就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派发现金股息,2023年也无[188] - 公司拟于2025年6月25日召开股东周年大会[190] - 为确定股东出席及投票资格,2025年6月19日至25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过户文件最后递交时间为6月18日下午4时30分[19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未发行债券[194] - 报告期后至报告日期无重大事件发生[195]
麦迪卫康(02159) - 董事名单及其角色和职能
2025-03-26 22:26
公司信息 - 麦迪卫康于开曼群岛注册成立,股份代号2159[2] 董事会构成 - 有4名执行董事、1名非执行董事、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3] 委员会设置 - 董事会设审核、薪酬、提名三个委员会[4] 人员任职 - 刘桂金为提名委员会成员[4] - 宋瑞霖为审核和薪酬委员会成员[4] - David Zheng Wang为薪酬和提名委员会主席、审核委员会成员[4] - 杨晓曦为审核委员会主席、提名委员会成员[4] 公告信息 - 公告于2025年3月26日发布于香港[4]
麦迪卫康(02159)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6 22:24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为321,558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331,308千元人民币,收入有所下降[3] - 2024年销售成本为270,554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301,413千元人民币,成本有所降低[3] - 2024年毛利为51,004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29,895千元人民币,毛利有所增加[3] - 2024年除税前亏损为45,171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96,378千元人民币,亏损大幅减少[3] - 2024年年内亏损为46,947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96,091千元人民币,亏损明显降低[3] - 2024年年内全面亏损总额为46,688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80,192千元人民币,全面亏损减少[3]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亏损为45,245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94,096千元人民币,拥有人亏损减少[3] - 2024年非控股权益应占年内亏损为1,702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995千元人民币,非控股权益亏损减少[3] - 2024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23.63人民币分,2023年为49.15人民币分,每股亏损降低[3] - 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股本工具的公平值变动,2024年为259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5,899千元人民币,变动幅度减小[3] - 2024年资产总值为19.4088亿元,2023年为21.4318亿元,同比下降9.44%[4]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为5.0394亿元,2023年为5.6864亿元,同比下降11.38%[4] - 2024年银行结余及现金为7.1656亿元,2023年为8.0352亿元,同比下降10.82%[4] - 2024年贸易应付款项为3.7602亿元,2023年为3.2297亿元,同比增长16.42%[4] - 2024年借款为3.9027亿元,2023年为2.1507亿元,同比增长81.46%[4] - 2024年流动资产净值为4.3814亿元,2023年为8.8798亿元,同比下降50.66%[4] - 2024年资产净值为7.3279亿元,2023年为11.9967亿元,同比下降38.92%[5] - 2024年集团除税前亏损45,171千元,2023年为96,378千元[17] - 2024年呈报予运营决策者的运营亏损103,665千元,2023年为48,975千元[17] - 2024年总收321,558千元,2023年为331,308千元[18] - 2024年客户A贡献收入占比14%,2023年为12%[18] - 2024年1年内未确认收入450,379千元,2023年为458,336千元[18] - 2024年汇兑收益净额731千元,2023年为476千元[20] - 2024年出售物业、厂房及设备亏损58千元,2023年为54千元[20] - 2024年银行利息收入264千元,2023年为415千元[20] - 2024年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公平值变动收益463千元,2023年为2,194千元[20] - 2024年财务成本1,087千元,2023年为1,304千元[21] - 2024年核数师酬金为111.1万元,2023年为125.1万元[22] - 2024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160.8万元,2023年为259.5万元[22] - 2024年使用权资产折旧为834万元,2023年为763.8万元[22] - 2024年无形资产摊销为40.2万元,2023年为1031.6万元[22] - 2024年无形资产减值亏损为1167.9万元,2023年为2044.6万元[22][23] - 2024年员工成本为6684.5万元,2023年为9642.5万元[22] - 2024年所得税开支为 - 28.7万元,2023年为177.6万元[24]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45,245千元,2023年为94,096千元[30] - 2024年和2023年计算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的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均为191,442千股[30] - 2024年来自第三方的应收款项为70,724千元,信贷亏损拨备为20,330千元,净额为50,394千元;2023年对应数据分别为69,396千元、12,532千元、56,864千元[31] - 2023年1月1日,来自客户合约的贸易应收款项(扣除信贷亏损拨备)为76,690,000元[31] - 2024年贸易应付款项为37,602千元,2023年为32,297千元[34] - 公司本年度收入约为人民币32160万元,较2023年度的约人民币33130万元减少约2.9%[46] - 公司本年度销售成本约为人民币27060万元,较2023年度的约人民币30140万元减少约10.2%[53] - 公司本年度整体毛利约为人民币5100万元,较2023年度的约人民币2990万元增加约人民币2110万元[54] - 公司本年度整体毛利率为15.9%,较2023年度的9.0%有所增加[54] - 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从2023年约730万元减少47.8%至本年度约380万元[55] - 销售开支从2023年约2230万元减少7.5%至本年度约2070万元[56] - 行政开支从2023年约5100万元减少21.7%至本年度约3990万元[57] - 研发开支从2023年约3270万元减少42.8%至本年度约1870万元[58] - 无形资产减值拨备从2023年2040万元降至本年度1170万元[59] - 财务成本从2023年约130万元减少16.6%至本年度约110万元[60] - 本年度所得税开支约180万元,2023年为所得税抵免约30万元[61] - 本年度年内亏损约4690万元,2023年为约9610万元[62] - 贸易应收款项从2023年约5690万元降至2024年约5040万元[64] - 贸易应付款项从2023年约3230万元增至2024年约3760万元[65] - 2024年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公平值变动收益约为人民币0.5百万元,较2023年约人民币2.2百万元减少约78.9%[66]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净值约为人民币43.8百万元,2023年为约人民币88.8百万元[68]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结余及现金约为人民币71.7百万元,较2023年约人民币80.4百万元减少约10.8%[69]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未偿还流动及非流动租赁负债约为人民币8.7百万元,2023年为约人民币9.6百万元[70]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贷款约为人民币39.0百万元,2023年为人民币21.5百万元[70]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手头有银行融资约人民币6.5百万元未动用,2023年为人民币3.5百万元[71]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负债比率为53.3%,2023年为17.9%[71] - 2024年度集团资本开支减少至约人民币12.7百万元,2023年约为人民币1.6百万元[72] - 2024年集团确认的员工成本约为人民币66.9百万元,较2023年约人民币96.4百万元减少约30.7%[78]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上海柏慧康19.41%股权,公平值约为1510万元,占公司总资产约7.8%;2023年12月31日分别为19.41%、1420万元、6.6%[81] - 本年度上海柏慧康股权公平值变动约80万元计入其他全面收益,2023年为230万元[82] 公司股权及控制情况 - 公司由施炜先生、杨为民先生、Zhang Yitao女士及王亮先生最终控制[6] 财报编制相关情况 - 公司编制2024年财报运用的会计政策与2023年一致[7] - 综合财务报表根据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及香港公认会计原则编制[8] - 本年度集团首次应用2024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年度期间强制生效的新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及准则修订,对财务业绩、状况及报表披露无重大影响[9] - 综合财务报表包括公司及所控制实体、附属公司报表,取得控制权开始综合账目,失去则终止[10] - 附属公司全面收益总额归属公司拥有人及非控股权益,必要时调整附属公司报表会计政策[11] - 集团内成员公司交易相关资产、负债等在综合时全额抵销,非控股权益与集团权益分开列示[11] - 集团在附属公司权益变动未致失去控制权,按权益交易入账,调整相关权益及非控股权益账面价值[12] - 调整非控股权益金额与已付或已收代价公平值差额,直接在权益确认并归属公司拥有人[14] - 集团失去附属公司控制权,终止确认其资产、负债及非控股权益,计算损益[15] 公司业务运营及市场分布情况 - 集团仅有一个可呈报分部,主要在中国运营业务,绝大部分收入来自中国外部客户[16] - 报告期末集团绝大部分非流动资产位于中国,未呈列地理分部[16] - 主要运营决策者决策及评估集团表现未用分部资产或负债分析,未呈列该分析[16]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医学会议服务收入约为人民币15870万元,较2023年度的约人民币16370万元减少约3.1%[46][47] - 营销战略和咨询服务收入约为人民币13710万元,较2023年度的约人民币13680万元增加约0.2%[46][48] - 数字营销解决方案服务收入约为人民币1010万元,较2023年度的约人民币1050万元减少约4.1%[46][49] - 患者教育及自测服务收入约为人民币710万元,较2023年度的约人民币560万元增加约26.7%[46][50] - CRO服务收入约为人民币540万元,较2023年度的约人民币1170万元减少约53.9%[46][51] - 互联网医院服务收入约为人民币320万元,较2023年度的约人民币300万元增加约4.9%[46][52] 公司业务技术应用及发展规划 - 2024年公司紧抓机遇,推进主营业务,应用AIGC、数字人及web 3.0技术推动业务发展[35] - 2024年AIGC技术应用取得显著进展,增强多个平台功能[36] - 2024年6月开始,公司基于web 3.0推出全新平台助力医生管理数字资产[3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平台医生注册用户突破747,873人[3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举办在线医生教育活动66,645场,在线患者教育活动27,631场,在线直播21,049场,视频32,494条,总浏览量达14,038,024人,产生学术内容1,306,769条[3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医生注册用户数量达53,926人,较2023年12月31日增长6.6%[4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患者用户数量达320,296人,较2023年12月31日增长15.2%[40] - 2025年公司将深化智慧医疗与医疗市场数字化服务业务布局,拓展全球合作[41] - 2025年长颈鹿智慧医学平台将基于AIGC技术创新,提供数字化医学传播解决方案[42] - 2025年长颈鹿医加互联网医院平台与医阵营平台融合,优化数字化内容[42] - 2025年公司将优化数字化医疗服务模式,提升个性化医患互动功能[42] - 2025年公司将参与产学研协同行动,助力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42] - 2025年公司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探索AI技术与web 3.0应用[43] - 2024下半年公司将深化AIGC技术与临床医生结合场景探索[45] - 2024下半年公司将通过AIGC技术驱动工具和平台与医生合作,驱动业务增长[45] 公司税务相关情况 - 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部分高新技术企业2022 - 2024年及2024 - 2026年享15%优惠税率[25] - 2024年和2023年符合资格研发开支享100%加计税项扣除,九家实体符合小微企业资格,首100万元应税收入减免95%[26] 公司股息分配情况 - 公司董事不建议就2024年度派发任何股息,2023年也无股息派发[28] - 董事会未建议就2024年度派发末期股息,2023年亦无[91] 公司股权交易及投资计划情况 - 2018年5月17日公司向上海柏慧康注入新资本515万元,持有其9%股权[8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无未来重大投资或购入资本资产计划[8
麦迪卫康(02159) - 董事会会议召开日期
2025-03-14 17:02
董事会会议 - 麦迪卫康将于2025年3月26日举行董事会会议[3] - 会议将审议及批准集团2024年度业绩及发布[3] - 会议将考虑建议派发末期股息(如有)[3] 公司人员 - 公告日期公司执行董事为施炜等四人[4] - 公告日期公司非执行董事为刘夏先生[4] - 公告日期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为宋瑞霖等三人[4]
麦迪卫康(02159) - 内幕消息
2024-12-31 16:33
公司业务 - 公司从事心脑血管疾病综合医疗营销,通过北京麦迪卫康提供互联网医院服务[4] 股东变动 - 罗先生和铜陵励志于2024年12月25日退出北京麦迪卫康,分别持股1.48%和1.47%[5] - 股东退出后施炜等股东股权有相应占比[6] 财务与合约 - 北京麦迪卫康财务业绩继续在公司报表综合入账[6] - 股东退出未使现有合约安排等变动,持续关连交易适用首次公开发售豁免[7] 其他 - 铜陵励志由高高丽和黄志国分别拥有70%和30%权益[15]
麦迪卫康(02159)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8-28 19:35
数字服务平台业务数据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数字服务平台医生注册用户达767,345人,在线医生教育活动举办60,935场,在线患者教育活动26,612场,在线直播13,665场,视频33,150条,总浏览量5,261,980人,产出学术内容947,230条[5] 互联网医疗平台业务数据 - 截至2024年6月30日,互联网医疗平台医生注册用户51,883人,较2023年6月30日增长约5.2%;患者用户298,856人,较2023年6月30日增长约13.3%[5] 各业务线收入数据及占比变化 - 2024年上半年医学会议服务收入76,133千元,占比54.1%;2023年为71,592千元,占比48.7%[7] - 2024年上半年营销战略和咨询服务收入53,096千元,占比37.8%;2023年为58,927千元,占比40.1%[7] - 2024年上半年数字营销解决方案服务收入7,496千元,占比5.3%;2023年为6,102千元,占比4.2%[7] - 2024年上半年CRO服务收入1,666千元,占比1.2%;2023年为5,908千元,占比4.0%[7] - 2024年上半年患者教育及自测服务收入1,706千元,占比1.2%;2023年为2,781千元,占比1.9%[7] - 2024年上半年互联网医院服务收入573千元,占比0.4%;2023年为1,613千元,占比1.1%[7] 公司总收入变化 - 2024年上半年总收入140,670千元;2023年为146,923千元[7] - 公司收入从2023年上半年约1.469亿人民币降至报告期约1.407亿人民币,降幅约4.3%[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140670千元,2023年同期为146923千元[3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总收入140,670千元,2023年同期为146,923千元[44] 各业务线收入金额变化 - 医学会议服务收入从2023年上半年约7160万人民币增至报告期约7610万人民币,增幅约6.3%[8] - 营销战略和咨询服务收入从2023年上半年约5890万人民币降至报告期约5310万人民币,降幅约9.9%[9] - 数字营销解决方案服务收入从2023年上半年约610万人民币增至报告期约750万人民币,增幅约22.8%[10] - 患者教育及自测服务收入从2023年上半年约280万人民币降至报告期约170万人民币,降幅约38.7%[11] - CRO服务收入从2023年上半年约590万人民币降至报告期约170万人民币,降幅约71.8%[12] - 互联网医院服务收入从2023年上半年约160万人民币降至报告期约60万人民币,降幅约64.5%[12] 销售成本变化 - 销售成本从2023年上半年约1.28亿人民币降至报告期约1.2亿人民币,降幅约6.3%[13] 毛利及毛利率变化 - 整体毛利从2023年上半年约1890万人民币增至报告期约2070万人民币,毛利率从12.9%微升至14.7%[14] 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变化 - 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从2023年上半年约320万人民币降至报告期约80万人民币,降幅约74.9%[15]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净额791千元,2023年同期为3,150千元[44] 财务成本变化 - 财务成本从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约0.8百万元降至报告期约0.5百万元,减少约29.7%[19] - 2024年上半年财务成本529千元,2023年同期为752千元[49] 所得税开支变化 - 所得税开支从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约0.1百万元增至报告期约0.6百万元[19] 期内亏损变化 - 期内亏损从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约38.0百万元降至报告期约23.0百万元,减少约39.7%[19] - 2024年1月1日至6月30日期内全面亏损总额为19,102千元,2023年同期为39,653千元[34][3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除税前亏损22,348千元,2023年同期为38,031千元[44]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22,213千元,2023年为35,611千元;每股基本亏损2024年为11.60分,2023年为18.60分[58] 贸易应收款项变化 - 贸易应收款项从2023年12月31日约56.9百万元降至2024年6月30日约49.3百万元[19] - 2024年6月30日来自第三方的应收款项为57,052千元,信贷亏损拨备7,776千元,扣除后为49,276千元;2023年12月31日对应数据分别为69,396千元、12,532千元、56,864千元[64] - 贸易应收款项(扣除信贷亏损拨备)中,未逾期亦未减值的2024年为42,346千元,2023年为47,665千元;逾期0 - 90天的2024年为6,930千元,2023年为9,199千元[65] 贸易应付款项变化 - 贸易应付款项从2023年12月31日约32.3百万元降至2024年6月30日约26.5百万元[20] - 贸易应付款项中,向第三方支付的应付款项2024年6月30日为26,548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32,297千元;90天内的2024年为13,743千元,2023年为23,248千元;91 - 180天的2024年为2,013千元,2023年为1,161千元;181 - 360天的2024年为7,085千元,2023年为2,700千元;360天以上的2024年为3,707千元,2023年为5,188千元[66]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公平值变动收益变化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公平值变动收益从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约0.4百万元降至报告期约0.2百万元,减少约31.8%[21] 银行结余及现金变化 - 银行结余及现金从2023年12月31日约80.4百万元增至2024年6月30日约82.4百万元,增加约2.6%[23] 资产负债率变化 - 资产负债率从2023年12月31日17.9%增至2024年6月30日21.3%[24] 资本开支变化 - 资本开支从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约364,000元增至报告期约939,000元[25] 员工成本变化 - 员工成本从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约48.7百万元降至报告期约35.6百万元,减少约26.9%[28] - 2024年上半年员工袍金及薪金29,977千元,2023年同期为38,317千元[51] 上海柏慧康股权情况 - 2018年5月17日公司向上海柏慧康注资515万元,持有其9%股权[29]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持有上海柏慧康19.41%股权,公平值约2020万元,占公司总资产约9.5%;2023年12月31日公平值约1420万元,占比约6.6%[29] - 报告期内上海柏慧康股权公平值变动约600万元计入其他全面收益,2023年6月30日为其他全面亏损约160万元[30] 公司资产、负债及权益变化 - 2024年6月30日公司资产总值为211543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214318千元[32]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为109719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92271千元[33]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净资产为66824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88798千元[33] - 2024年6月30日公司资产净值为100865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119967千元[33] - 2024年6月30日公司股本为1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1千元[33] - 2024年6月30日公司储备为97738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116124千元[33] 现金流量变化 - 2024年上半年运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4,952千元,2023年同期为8,264千元[36] - 2024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1,485千元,2023年同期所用现金净额为45,896千元[36]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4,449千元,2023年同期所得现金净额为10,112千元[36] - 2024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2,084千元,2023年同期减少净额为44,048千元[36] - 2024年6月30日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82,436千元,2023年同期为94,523千元[36] - 2024年上半年购买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为32,500千元,2023年同期为117,396千元[36] - 2024年上半年出售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所得款项为32,740千元,2023年同期为75,246千元[36] - 2024年上半年收购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股本工具为3,000千元,2023年同期无此项[36] - 2024年上半年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股本工具所得款项为15,000千元,2023年同期无此项[36] 客户收入贡献变化 - 2024年客户A、B分别贡献总收入的21%、17%,2023年同期分别为23%、11%[45] 预期收入变化 - 2024年预期1年内确认与未满足履约责任有关的收入为626,967千元,2023年同期为623,098千元[46] 物业、厂房及设备相关变化 - 2024年上半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704千元,2023年同期为1,624千元[51] - 2024年中期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花费939,000元,2023年同期为364,000元;2024年出售物业、厂房及设备89,000元,2023年同期无[59] 税务相关情况 - 企业所得税率为25%,两家实体分别于2018 - 2024年、2019 - 2025年享有15%优惠税率,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合资格研发开支享100%税务减免,九家实体合乎小微企业资格按20%税率获减免75%[54] - 中国成立公司向外国投资者分派2008年1月1日后溢利股息一般缴10%预扣税,符合条件香港投资者税率减至5%,公司无计划分派保留盈利,未计提递延所得税负债拨备[55] - 2024年上半年过往年度税项拨备不足203千元,递延税项开支378千元[52] 股息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无派付、宣派或拟派股息,董事决定不派付[57] - 董事会决定不宣派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任何中期股息(2023年:无)[99] 非上市股本证券投资变化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对北京策知易、上海柏慧康等公司的非上市股本证券投资共24,950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17,046千元[61] 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变化 - 2024年6月30日计入非流动资产的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为1,236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3,283千元;计入流动资产的相关款项2024年为5,833千元,2023年为16,470千元[62] 出售股权现金代价情况 - 2023年12月31日应收出售领创医谷2.2255%股权现金代价15,000,000元,已于2024年上半年收取[63] 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变化 - 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中,2024年6月30日员工报销为894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2,194千元;应计社会保障成本2024年为967千元,2023年为1,082千元;应计上市开支2023年为314千元;应计核数师服务费用2024年和2023年均为1,269千元;其他应付税项2024年为5,132千元,2023年为3,056千元;应付薪金2024年为4,323千元,2023年为3,971千元;其他2024年为2,638千元,2023年为284千元;总计2024年为15,223千元,2023年为12,170千元[67] - 2024年
麦迪卫康(02159)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8 19:22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140,670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的146,923千元人民币下降4.25%[1] - 2024年上半年毛利为20,685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18,906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41%[1]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为22,348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的38,031千元人民币收窄41.24%[1] - 2024年上半年期内亏损为22,929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的38,045千元人民币收窄39.73%[1] - 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亏损和摊薄亏损均为11.60分人民币,2023年同期均为18.60分人民币,同比收窄37.63%[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除税前亏损22,348千元,2023年同期为38,031千元[1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益为140,670千元,2023年同期为146,923千元[1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汇兑收益净额238千元,低于2023年同期的1,055千元[1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银行利息收入184千元,低于2023年同期的306千元[1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公平值变动收益240千元,低于2023年同期的352千元[1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无政府补助,2023年同期为90千元[1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财务成本为52.9万元,2023年同期为75.2万元[1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员工成本为3562.4万元,2023年同期为4870.9万元[1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所得税开支为58.1万元,2023年同期为1.4万元[1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2221.3万元,每股基本亏损11.60分[20] - 公司收入从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人民币1.469亿元减少约4.3%至报告期的约人民币1.407亿元[28] - 销售成本从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人民币1.28亿元减少约6.3%至报告期的约人民币1.2亿元[35] - 整体毛利从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人民币1890万元增加约人民币180万元至报告期的约人民币2070万元,毛利率从12.9%微升至14.7%[36] - 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从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人民币320万元减少约74.9%至报告期的约人民币80万元[37] - 销售开支从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1150万元减少约36.9%至报告期的约730万元[38] - 行政开支从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3000万元减少约4.5%至报告期的约2860万元[39] - 研发开支从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1960万元减少约38.5%至报告期的约1210万元[40] - 财务成本从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80万元减少约29.7%至报告期的约50万元[41] - 所得税开支从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10万元增加至报告期的约60万元[42] - 期内亏损从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3800万元减少约39.7%至报告期的约2300万元[43]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公平值变动收益从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40万元减少约31.8%至报告期的约20万元[47] - 报告期内集团资本开支增加至约人民币93.9万元,2023年同期约为人民币36.4万元[53]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有280名雇员,2023年6月30日为419名;报告期员工成本约为人民币3560万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约26.9%[57] 公司资产负债相关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值为35,000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33,249千元人民币增长5.26%[3]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值为176,543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181,069千元人民币下降2.49%[3]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值为109,719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92,271千元人民币增长18.91%[4]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为66,824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88,798千元人民币下降24.74%[4] - 2024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100,865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119,967千元人民币下降15.92%[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为4927.6万元,2023年12月31日为5686.4万元[21] - 按发票日期划分,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扣除信贷亏损拨备)90天内为42,346千元,91天至180天为6,930千元,总计49,276千元;2023年12月31日对应分别为47,665千元、9,199千元、56,864千元[22] - 按发票日期划分,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向第三方支付的为26,548千元,其中90天内为13,743千元,91天至180天为2,013千元,181 - 360天为7,085千元,360天以上为3,707千元;2023年12月31日对应分别为32,297千元、23,248千元、1,161千元、2,700千元、5,188千元[23] - 贸易应收款项从2023年12月31日的约5690万元减少至2024年6月30日的约4930万元[45] - 贸易应付款项从2023年12月31日的约3230万元减少至2024年6月30日的约2650万元[46] - 银行结余及现金从2023年12月31日的约8040万元增加约2.6%至2024年6月30日的约8240万元[50]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未偿还流动及非流动租赁负债约为人民币550万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人民币960万元[51]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未偿还银行借款约为人民币2150万元,与2023年12月31日持平,借款须于12个月内偿还[51]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手头无尚未动用的银行融资,2023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350万元[52] - 2024年6月30日集团资产负债比率为21.3%,2023年12月31日为17.9%[52]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上半年医学会议服务收入76,133千元,高于2023年同期的71,592千元[11] - 2024年上半年营销战略和咨询服务收入53,096千元,低于2023年同期的58,927千元[11] - 医学会议服务收入从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人民币7160万元增加约6.3%至报告期的约人民币7610万元[29] - 营销战略和咨询服务收入从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人民币5890万元减少约9.9%至报告期的约人民币5310万元[30] - 数字营销解决方案服务收入从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人民币610万元增加约22.8%至报告期的约人民币750万元[31] - 患者教育及自测服务收入从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人民币280万元减少约38.7%至报告期的约人民币170万元[32] - CRO服务收入从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人民币590万元减少约71.8%至报告期的约人民币170万元[33] - 互联网医院服务收入从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人民币160万元减少约64.5%至报告期的约人民币60万元[34] 税务相关情况 - 两个期间企业所得税率为25%,两家实体分别在对应时间段享受15%优惠税率[1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九家实体符合小微企业资格获税务减免,按20%税率减免75% [17] - 2024年及2023年6月30日,未就预扣税计提递延所得税负债拨备[18] 平台用户及活动数据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数字服务平台医生注册用户达767,345人,在线医生教育活动举办60,935场,在线患者教育活动达26,612场,在线直播场次共13,665场,视频数量达33,150条,总浏览量达5,261,980人,产出学术内容947,230条[2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互联网医疗平台医生注册用户数量达51,883人,较2023年6月30日增长约5.2%;患者用户数量达298,856人,较2023年6月30日增长约13.3%[25] 公司未来规划 - 2024年下半年公司将继续深化AIGC技术与临床医生结合的场景探索,提供精准数字化医学传播方案及服务[26]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无未来作重大投资或购入资本资产的计划[59] 公司股权相关情况 - 2018年5月17日集团注资人民币515万元后持有上海柏慧康9%股权[57]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持有上海柏慧康19.41%股权,与2023年12月31日持平,其公平值约为人民币2020万元,占集团总资产约9.5%[58] - 2023年12月31日上海柏慧康公平值约为人民币1420万元,占集团总资产约6.6%[58] - 报告期内上海柏慧康股权公平值变动约人民币600万元计入其他全面收益,2023年6月30日为其他全面亏损约人民币160万元[59] - 报告期内未收到上海柏慧康股权的股息收益,2023年6月30日也无[59] 公司治理及公告相关情况 - 公司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已审阅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的未经审核中期业绩及公司的中期报告[61] - 公司已根据企业管治守则采纳企业管治惯例,报告期内谨守良好企业管治原则,遵守相关适用守则条文[62] - 公司已采纳标准守则作为董事证券交易行为守则,报告期内董事确认遵守该守则[63] - 公司就雇员证券交易采纳不比标准守则宽松的书面指引,报告期内不知悉有雇员不符合规定[63] - 董事会决定不宣派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任何中期股息,2023年也无[64] - 本中期业绩公告在联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登载,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报告可于适当时候在上述网站阅览[65] - 公告日期,执行董事为施炜先生等4人,非执行董事为刘夏先生,独立非执行董事为宋瑞霖先生等3人[65] 贸易信贷政策 - 公司一般允许客户90天的信贷期[21] 股份相关情况 - 2024年6月30日已发行股份总数为2亿股,公司无库存股份[54]
麦迪卫康(02159)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5 16:38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份代號为2159[3] - 公司网址为www.mediwelcome.com[3] - 施炜为公司董事长,王伟为首席执行官[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公司收入为331,308千元人民币,销售成本为301,413千元人民币,毛利为29,895千元人民币,除税前亏损96,378千元人民币[4] - 2023年公司资产总值为214,318千元人民币,负债总额为94,351千元人民币,权益总额为119,967千元人民币[4] - 公司收入从2022年约3.234亿元增加2.5%至2023年约3.313亿元[27] - 销售成本从2022年约2.908亿元增加3.6%至2023年约3.014亿元[36] - 整体毛利从2022年约3260万元减少约270万元至2023年约2990万元,毛利率从10.1%降至9.0%[37] - 研发开支从2022年约5060万元减少35.4%至2023年约3270万元[41] - 公司财务成本从2022年约120万元增加4.7%至2023年约130万元[44] - 2023年公司所得税抵免约30万元,2022年所得税开支约270万元[45] - 公司2023年亏损约9610万元,2022年亏损约9370万元[46] - 2023年公司其他全面收益约1590万元,2022年其他全面亏损约580万元[48] - 公司贸易应收款项从2022年约7670万元减至2023年约5690万元[49] - 公司贸易应付款项从2022年约3400万元减至2023年约3230万元[50] - 2023年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公平值变动收益约220万元,较2022年约130万元增加73.0%[51] - 公司银行结余及现金从2022年约1.386亿元减少42.0%至2023年约8040万元[55] - 2023年公司资产负债率为17.9%,2022年为4.5%[59] - 公司2023年资本开支减至约160万元,2022年约430万元[61]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有335名雇员,较2022年12月31日的427名增加;2023年员工成本约9640万元,较2022年的约9460万元增加约1.9%[67] - 2023年9月30日,投资者认购领创医谷注册资本总代价5250万元,收购经认购扩大后7.7893%股权总代价5250万元;北京麦迪卫康出售2.2255%股权代价1500万元[70][71] - 出售事项完成后,公司确认公平值收益约1400万元[73] - 2018年5月17日集团注资515万元后持有上海柏慧康9%股权[74]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持有上海柏慧康19.41%股权,公平值约1420万元,占集团总资产约6.6%;2022年12月31日公平值约1190万元,占比约3.7%[76] - 本年度上海柏慧康股权公平值变动约230万元计入其他全面亏损,2022年为约520万元[77]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无质押资产,2022年12月31日也无[66] - 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本年度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81]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无未来重大投资或购入资本资产计划[8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就审核服务已向外聘核数师大华马施云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支付酬金1251千元人民币[162] 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注册医生数量达到66,573,较2022年增加约44.1%[5] - 2023年注册患者数量达到278,471,较2022年增加约14.4%[5] - 2023年在线咨询数量达到344,121,较2022年增长约27.4%[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数字化服务平台医生注册用户达449,480人,举办在线医生教育活动57,125场等[1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互联网医疗平台医生注册用户数量达66,573人,较2022年增长44.13%;患者用户数量达278,471人,较2022年增长14.4%[18] - 2023年公司收入主要来自综合医疗营销解决方案,还发展CRO及互联网医院服务并产生收入[26] - 医学会议服务收入从2022年约1.668亿元减少1.8%至2023年约1.637亿元[28] - 营销战略和咨询服务收入从2022年约1.03亿元增加32.8%至2023年约1.368亿元[29] - 数字营销解决方案服务收入从2022年约1460万元减少28.1%至2023年约1050万元[30] - 患者教育及自测服务收入从2022年约2860万元减少80.3%至2023年约560万元[31] - CRO服务收入从2022年约640万元增加81.4%至2023年约1170万元[33] - 互联网医院服务收入从2022年约400万元减少24.9%至2023年约300万元[34] 业务创新与发展战略 - 2023年公司将AI和web 3.0数字技术融入业务创新,拓展创新医疗服务和升级数字化医药市场服务[7][12] - 公司将持续创新数字化医疗服务模式,参与健康中国行动 -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2023–2030实施方案[8] - 2023年AIGC技术成功应用于长颈鹿智慧医学等平台,公司制作专属虚拟数字人用于患教视频[13] - 2023年11月,公司基于web 3.0的数字技术正式上线,助力医生建立数字资产[14] - 2024年公司将扩大创新智慧医疗和医疗市场数字化服务业务板块[19] - 长颈鹿智慧医学平台将深度融合AIGC技术,提供精准数字化医学传播解决方案[20] - 长颈鹿医加互联网医院平台与医阵营平台结合,提供数字化内容等[21] - 2024年公司将创新数字化医疗服务模式,参与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22] - 公司将探索医疗新需求,融合AI和web 3.0技术推动创新医疗服务[23] 公司治理与合规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应用良好企业管治原则,遵守企业管治守则第二部分所有适用守则条文[8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举行四次董事会会议及一次股东大会[91] - 施炜、杨为民、王亮等董事在2023年度董事会会议出席率为100%(4/4),股东大会出席率为100%(1/1)[92] - 董事会须每年至少举行四次定期会议[91] - 自上市日期以来,董事会任何时候均委任至少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占董事会成员人数至少三分之一[94] - 每届股东大会上,当时三分之一的董事(若董事人数不是三或三的倍数,则为最接近但不少于三分之一的董事人数)须轮流退任,每名董事最少每三年轮值退任及接受重选一次[96] - 执行董事施炜、杨为民、王亮及王伟与公司订立为期三年的服务合约,任何一方发出不少于三个月书面通知可终止[97] - 非执行董事刘夏及独立非执行董事宋瑞霖、David Zheng Wang、杨晓曦与公司订立为期三年的委任函,任何一方发出不少于三个月书面通知可终止[98] - 董事会主席至少每年与独立非执行董事举行一次无其他董事出席的会议[104] - 新委任董事首次获委任时获正式而全面的就任须知[107] - 公司安排各类培训课程,鼓励董事参加,费用由公司承担[108][11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全体董事遵守企业管治守则C.1.4条并参加持续专业发展培训[111] - 2023年审核委员会举行两次会议,分别审阅2022年全年业绩和2023年中期业绩[116] - 审核委员会成员杨晓曦先生、宋瑞霖先生出席率为100%(2/2),Fei John Xiang先生出席率为100%(2/2),David Zheng Wang先生出席率为0%(0/0)[117] - 2023年薪酬委员会举行一次会议,未审阅或批准公司股份计划重大事宜[120] - 薪酬委员会成员David Zheng Wang先生、宋瑞霖先生、Fei John Xiang先生出席率均为100%(1/1)[120] - 高级管理层薪酬在1元至50万元的有7人,50.0001万元至100万元的有3人,100.0001万元至150万元的有1人,150.0001万元至200万元的有1人[120] - 2023年提名委员会举行一次会议,对董事相关事宜提出推荐建议[125] - 提名委员会成员施炜先生、David Zheng Wang先生、Fei John Xiang先生出席率均为100%(1/1),杨晓曦先生出席率为0%(0/0)[125] - 董事会已设立审核、薪酬、提名三个委员会并制定书面职权范围[113]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薪酬委员会由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提名委员会由三名成员组成[114][118][121] - 董事会成员中女性0人,男性8人;美国籍1人,中国籍7人;41 - 50岁5人,51 - 60岁1人,61 - 70岁2人;服务年资1 - 3年的8人[130] - 公司目标在2024年12月31日前使董事会达成性別均等,至少有一名女性董事代表[131] - 公司员工(包括高级管理层)性别比例从去年90名男性对100名女性,增至112名男性对100名女性[132] - 提名委员会每年审查董事会组成及独立非执行董事的独立性,包括比例及任职九年以上的独立性[133] - 董事会主席须与独立非执行董事至少每年举行一次会议[135] - 提名委员会评估及挑选可担任董事的人士,向董事会推荐,董事会负责最终任命[137] - 董事提名政策旨在任命能带领公司持续发展的高素质董事,平衡董事经验及技能[138] - 提名委员会挑选董事时应考虑被委任人的技能、经验、对董事会贡献等条件[139] - 董事提名政策对董事个人要求包括拥有相关学位、管理经验等[140] - 执行董事需花更多时间管理日常运营,独立非执行董事须满足上市规则确保独立性[140] - 审核委员会于2023年检讨公司企业管治政策及常规等多项内容[144] - 赵鲁阳和蔡少惠分别自2019年9月18日及2021年10月25日起任公司联席公司秘书,二人在2023年遵守上市规则第3.29条规定[145] - 董事确认在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遵守有关董事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146] - 公司不知悉有雇员不符合证券交易雇员书面指引规定[147] - 董事会至少每年检讨一次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有效性[148] - 2023年内部监控检讨未识别到重大监控缺陷[153] - 管理层确认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有效[155] - 外聘内部监控顾问确认公司内部监控系统并无重大缺陷[156] - 董事会在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检讨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认为系统有效及足够[157] - 公司设有举报程序和平台接收雇员相关投诉及举报[158] - 公司董事负责编制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综合财务报表,且不知悉有重大不明朗事件或情况严重影响公司持续经营能力[161] - 持有公司不少于十分之一附带有表决权的缴足股本的股东或认可结算所(或其代名人)有权要求董事会召开股东特别大会[165] - 若要求书递交后21日内董事会未否定或落实召开股东特别大会,代表不多于一半总表决权的合资格股东可自行召开,但不得晚于要求书递交日期起计三个月[169] - 股东欲于股东大会上提呈建议,须于股东大会日期前不少于15个营业日书面邮寄至公司香港主要营业地点[170] - 2023年4月18日,董事会建议修订公司组织章程细则以符合上市规则核心股东保障标准[176] - 2023年6月28日,公司股东周年大会批准修订并采纳第二份经修订及重列组织章程大纲及细则[177] - 公司设有股东通讯政策,旨在向股东和有意投资者提供及时、平衡且易懂的资料[180] - 董事会应与股东保持对话,并定时审视股东通讯政策以确保其有效性[181] - 公司制定披露政策,实施监控程序,严禁未经授权存取及使用内幕消息[16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认为股东通讯政策行之有效[185] 公司管理层信息 - 施炜先生48岁,2019年2月21日获委任为董事,2019年9月18日获调任为执行董事,亦为董事长[188] - 杨为民先生57岁,2019年9月18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亦为副董事长,宁夏附属公司为北京麦迪卫康拥有80%权益的中国运营实体之一[190][191] - 王亮先生48岁,2019年9月18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亦为公司首席执行官,北京海策为外商独资企业拥有51%权益的中国运营实体之一[192][193] - 王伟先生47岁,2019年9月18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亦为公司副总裁[194] - 刘夏先生43岁,2019年9月18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197] - 施炜先生于2001年5月至2016年4月担任北京麦迪卫康总经理[189] - 杨为民先生于2000年9月至2016年3月担任北京麦迪卫康副总经理[191] - 王亮先生自北京麦迪卫康成立至2006年4月担任其监事[193] - 王伟先生自2002年3月加入集团起,一直担任北京麦迪卫康副总经理[195]
麦迪卫康(02159)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7 22:36
财务状况 - 2023年度收入为331,308千元,较2022年的323,374千元有所增长[2] - 毛利为29,895千元,较上年的32,552千元有所下降[2] - 研发开支从2022年的50,612千元减少至32,685千元[2] - 财务成本为1,304千元,较上年的1,246千元有所增加[2] - 贸易应收款项减值损失为5,776千元,较上年的3,412千元增加[2] - 本集团除税前虧損为96,378千元,较上年91,035千元有所增长[23] - 醫學會議服務收入为163,680千元,占总收入的49.4%[24] - 其他收入中,政府補助为1,090千元,较上年增长约960%[25] - 租赁负债产生的利息开支为732千元,较上年1,175千元有所下降[26] - 企业所得税撥備不足为821千元,较上年2,730千元有所下降[28] - 2023年,公司按照合资格研发开支享有100%加计税项扣除[30] - 年度应课税收入首人民币1百万元合资格获减免95.0%[31] - 本集团未就香港税项作出拨备,因无收入来自香港[32] - 在中国成立的公司向外国投资者分派股息一般需缴纳10%的预扣税[33] - 本集团无计划要求中国附属公司分派保留盈利,因此未就预扣税计提递延所得税负债拨备[34] - 2023年所得税开支为人民币千元96,378,按中国法定税率25%计算的税额为人民币千元24,094[35] - 公司董事不建议派发任何股息[35] - 公司每股基本虧損按年內本公司擁有人應佔虧損除以普通股加權平均數計算[35] - 来自第三方的应收款项为人民币千元69,396,信贷虧損拨备为人民币千元12,532[36] - 向第三方支付的应付款项为人民币千元32,297,90天内的应付款项为人民币千元23,248[38] 业务发展 - 公司2023年12月31日的数字化服务平台医生注册用户达到449,480人,在线医生教育活动举办了57,125场[44] - 2023年12月31日,互联网医疗平台的医生注册用户数量达到66,573人,患者用户数量达到278,471人,较2022年同期分别增长了44.13%和14.4%[45] - 公司2023年收入为人民币331.3百万元,其中醫學會議服務占比最大,为163,680千元[53] - 營銷戰略和諮詢服務收入由2022年的103.0百万元增加至2023年的136.8百万元,增长约32.8%[55] - 数字營銷解決方案服務收入由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約14.6百萬港元減少約28.1%至本年度的約10.5百萬港元[56] - 患者教育及自測服務收入由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約人民幣28.6百萬元減少約80.3%至本年度的約人民幣5.6百萬元[57] - CRO服務收入由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約人民幣6.4百萬元增加約81.4%至本年度的約人民幣11.7百萬元[59] - 互聯網醫院服務收入由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約人民幣4.0百萬元減少約24.9%至本年度的約人民幣3.0百萬元[60] 资产负债情况 - 其他全面收益约人民币15.9百万元,主要来自出售北京领创醫谷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权益产生的公平值收益[73] - 贸易应收款项由2022年底的76.7百万元减少至2023年底的56.9百万元,主要因更有效信贷控制措施[74] - 贸易应付款项由2022年底的34.0百万元减少至2023年底的32.3百万元,主要因更有效现金流管理[75]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全数贖回,公平值变动收益约为2.2百万元,增加73.0%[76] - 流动资产净值由2022年底的143.2百万元减少至2023年底的88.8百万元[78] - 银行结余及现金由2022年底的138.6百万元减少至2023年底的80.4百万元,减少42.0%[79] - 未償还租赁负债由2022年底的17.4百万元减少至2023年底的9.6百万元[82] - 资本开支由2022年底的4.3百万元减少至2023年底的1.6百万元,主要用于购买物业和研发活动[85] - 资产负债比率由2022年底的4.5%增至2023年底的17.9%[84] 公司治理 - 公司员工人数为335名,较上一年度增加92名[92] - 公司确认的员工成本约为96.4百万人民币,较上一年度增加1.9%[92] - 公司设立公平的薪酬制度,每年对员工进行绩效评估[93] - 公司已采纳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和购股权计划[94] - 公司完成了对领创医谷股权的收购和出售交易[95] - 公司确认出售事项的公平值收益约为14.0百万人民币[98] - 公司持有上海柏慧康19.41%股权,公平值约为14.2百万人民币[101] - 公司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指定的股权投资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