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海医疗科技(02225)

搜索文档
今海国际(02225)股份简称更改为“今海医疗科技”
智通财经· 2024-02-09 08:24
公司更名及股份简称变更 - 今海国际(02225)公司于股东特别大会通过特别决议案后更名为Jinhai Medical Technology Limited[1] - 公司证券在联交所买卖的股份简称由“JINHAI INTL”更改为“JINHAI MED TECH”[2] - 更名及更改股份简称将于2024年2月16日上午9时正式生效[2]
今海医疗科技(02225)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25 12:04
财务状况 - 公司股份代号为2225,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入为11,982,837新加坡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8.6%[5] - 每股盈利基本及稀释为0.08分,较去年同期下降27.3%[5] - 公司非流动资产总额为7,654,359新加坡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9%[6] - 公司流动资产总额为39,340,316新加坡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8%[6] - 公司流动负债总额为20,250,653新加坡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4.7%[6] - 公司资产净值为25,442,652新加坡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5%[7] - 公司股本为2,142,414新加坡元,股份溢价为14,958,400新加坡元[8] - 公司期内溢利为584,393新加坡元,较去年同期下降56.1%[8] - 公司期内全面收益总额为383,275新加坡元,较去年同期下降62%[8] - 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约为21.0%,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63] 经营活动 - 公司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除税前溢利为590,165新加坡元[9] -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提供劳务派遣及配套服务、宿舍服务、资讯科技服务、建造配套服务以及微创手术解决方案及医疗产品[12] - 公司主要在新加坡经营业务,收入几乎全部来自新加坡,部分收入来自中国提供微创手术解决方案及医疗产品及相关服务[21] - 本集团截至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来自新加坡和中国的已确认收益分别为11,982,837新加坡元和396,000新加坡元[22] - 本集团截至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政府补助、股权投资股息收入、利息收入等其他收入总计为706,551新加坡元[23] - 勞務派遣及配套服务收益增加至约7.5百万新加坡元,主要受到復工步伐上升影响[40] - 宿舍服务收益增加至约3.6百万新加坡元,主要由入住率上升引起[41] 发展战略 - 董事会考虑将业务拓展至亚太地区,提供技能培训及增值服务[36] - 本集团考虑抓住市场机遇,提高竞争力,继续增强开发能力[37] - 本集团将持续扩大分销网络,推进资源整合,加强在医疗行业地位[38] - 董事会考虑在香港及其他地点探索不同资本市场的筹资方式[39] 其他信息 - 公司未发生任何影响集团的重大事项[90] - 公司及其任何附属公司未进行任何上市证券的购回、出售或贖回[91] - 公司已采纳标准守则作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行为守则,并确认董事遵守了该守则[92] - 董事及控股股东未在与公司业务竞争或可能竞争的业务中拥有权益,也不存在其他利益冲突[93] - 公司已遵守企业管治守则所載的所有適用守則條文[94]
今海医疗科技(02225)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30 20:35
财务表现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收益为11,982,837新加坡元,同比下降18.5%[2] - 公司2023年上半年除税后溢利为584,393新加坡元,同比下降56.2%[3]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每股盈利为0.08分,同比下降27.3%[4]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全面收益总额为383,275新加坡元,同比下降62.0%[4]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总收益为11,982,837新加坡元,同比下降18.5%,主要由于微创手术解决方案产品收益大幅下降至396,000新加坡元,同比下降91.5%[11]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录得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0.9百万新加坡元,较2022年上半年的1.4百万新加坡元有所下降[32]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为0.08新加坡分,同比下降27.3%,主要由于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下降至938,685新加坡元,同比下降33.1%[21] 资产与负债 - 公司2023年上半年非流动资产为7,654,359新加坡元,同比增长9.8%[5]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流动资产为39,340,316新加坡元,同比增长18.1%[5]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流动负债为20,250,653新加坡元,同比增长44.7%[5] - 公司2023年上半年资产净值为25,442,652新加坡元,同比增长3.5%[5] - 公司非流动资产总额为7,495,599新加坡元,同比增长10.1%,其中中国地区非流动资产为4,631,428新加坡元,占比61.8%[14] - 公司2023年上半年贸易应收款项为9,590,456新加坡元,同比增长201.7%,主要由于业务扩张导致应收款项增加[22] - 公司2023年上半年贸易应收款项总额为8,623,294新加坡元,较2022年底的2,211,612新加坡元大幅增加[24] - 公司2023年上半年贸易应付款项总额为8,730,909新加坡元,较2022年底的476,557新加坡元大幅增加[24] - 公司资产负债率从2022年12月31日的18.1%上升至2023年6月30日的21.0%[45] - 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租赁负债约为3.5百万新加坡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5百万新加坡元有所增加[45] 收益与成本 - 2023年上半年毛利为5,048,441新加坡元,同比增长0.4%[2]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入为706,551新加坡元,同比增长54.4%,主要由于政府补助(122,711新加坡元)和其他收入(345,723新加坡元)增长[15] - 公司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1,713,154新加坡元,同比增长76.5%,主要由于投资物业租金收入增长至3,649,302新加坡元,同比增长27.7%[18]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毛利为5.1百万新加坡元,毛利率从34.2%上升至42.1%,主要由于宿舍服务恢复[29] - 公司2023年上半年资本开支约为142,423新加坡元,主要用于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48]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员工成本为630万新加坡元,较2022年同期的480万新加坡元有所增加[50] 市场与业务 -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劳务派遣及配套服务、宿舍服务、信息技术服务及建造配套服务[6] - 公司主要收益来源为新加坡市场,2023年上半年新加坡市场收益为11,586,837新加坡元,同比增长15.2%,占总收益的96.7%[13] - 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收益大幅下降至396,000新加坡元,同比下降91.5%,主要由于微创手术解决方案产品收益下降[13] - 公司预计2023年建造业经营状况仍将面临挑战,并考虑将业务扩展至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25] - 公司计划通过提供技能培训和提升劳工素质等增值服务来增强竞争力[25] - 公司预计2023年下半年中国医疗部门的收益将大幅提升[28] - 公司已实施更严格的成本管理措施,并考虑在中国开展新业务线以管理业务风险[32] 投资与融资 - 公司上市后所得款项净额约为82.6百万港元(约14.1百万新加坡元),主要用于增购外籍工人宿舍、增购卡车、投资证券及偿还贷款等[36][37]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12.9百万新加坡元,其中78.7%以新加坡元计值,7.4%以人民币计值,13.4%以港元计值[44] - 公司计划在2024年6月前完成增购外籍工人宿舍及增购卡车的资金使用[37] - 公司已向今海医疗投资人民币17.5百万元,作为其部分股本[43] - 公司持有的上市股票投资公平值在2023年6月30日为730万新加坡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760万新加坡元略有下降[49] 风险管理 - 公司面临利率风险,但目前没有利率对冲政策,管理层会监控并在必要时考虑对冲[51] - 公司面临外币风险,主要通过密切监控汇率变动来管理[52] - 公司通过设定信贷限额和审批程序来减少信贷风险,并定期审查贸易债务的可收回金额[53] - 公司管理流动资金风险,通过监控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水平来确保运营需求[54] - 公司面临股本价格风险,通过多元化投资组合来管理[55] 公司治理 - 公司已遵守企业管治守则的所有适用条款,除独立非执行董事李雲平因个人原因未出席股东周年大会[56] - 公司审核委员会已审阅并确认中期业绩按适用会计准则和上市规则编制[57] 其他 - 公司决定不派发2022年上半年的中期股息,金额为0新加坡元[33]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录得未变现汇兑收益约0.1百万新加坡元,主要由于港元兑新加坡元升值[46] - 公司2023年6月30日无重大或然负债[47] - 公司员工数量从2022年12月31日的520名增加到2023年6月30日的630名[50]
今海医疗科技(02225)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8 12:02
公司业务及发展 - 公司考虑扩展业务至亚太地区,提供技能培训和增值服务[8][16] - 公司计划拓宽产品线、提高研发能力以应对市场竞争[9] - 公司将继续扩大分销网络、开发新产品、推进资源整合[9] - 公司感谢股东、客户、业务伙伴、管理层和员工的支持[10] - 公司主要在新加坡向建筑及建造承包商提供劳务派遣及配套服务,同时在中国销售医疗设备[153] 财务表现 - 2022年度财报已提交[1] - 2022财年毛利增长30.9%,达到约10.1百万新加坡元[6] - 本集团二零二二财年收益约为22.3百万新加坡元,较二零二一财年增加约383.7万新加坡元[18] - 毛利由二零二一财年的7.7百万新加坡元增加至10.1百万新加坡元,毛利率上升至45.4%[23] - 本集团于2022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率约为18.1%,较2021年同期的7.8%有所增长[43]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15.4百万新加坡元,存放于新加坡、中国和香港的大型持牌银行[44] 资金运用 - 上市之所得款项淨额约为82.6百万港元,用途包括增购外籍工人宿舍、购买卡车、投资证券和償還贷款[34] - 本公司重新分配约10.0百万港元用于公开市场收购上市证券,以提高短期收益和利率[34] - 未动用所得款项淨额将用于增购外籍工人宿舍和償還贷款,预计在2023年六月前完成[38] - 由于业务表现下滑,额外卡车需求减少,未动用所得款项淨额的预期时间延至2023年六月前[40] 风险管理 - 本集团面临利率风险和外币风险,目前尚无利率对冲政策,但管理层会在必要时考虑对冲[55][56] - 本集团设定信贷限额、审批政策以减少信贷风险,管理层认为信贷风险已大幅减少[57][58] - 管理层会监控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水平以管理流动资金风险[59] - 本集团面临公平值风险和股本价格风险,已采取多元化组合来管理风险[60][61] 公司治理 - 公司董事会负责监督和监管公司的业务管理和整体表现,确保公司拥有必要的财务和人力资源支持[85] - 公司董事会由7名董事组成,包括执行董事、非执行董事和独立非执行董事[87] - 公司有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符合上市规则的要求[89] - 公司已接收各独立非执行董事发出的独立性确认函,确认他们具有独立性[90] - 各独立非执行董事和非执行董事的任期为一年,需要在股东大会上轮值退任和重选[91]
今海医疗科技(02225)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31 06:09
财务数据对比(2022财年与2021财年) - 2022财年公司收益为2227.96万新加坡元,较2021年的2189.58万新加坡元有所增长[2] - 2022财年公司毛利为1011.59万新加坡元,2021年为772.67万新加坡元[2] - 2022财年公司除所得税前溢利为78.40万新加坡元,2021年亏损6.24万新加坡元[2] - 2022财年公司年度溢利为11.57万新加坡元,2021年亏损49.78万新加坡元[2] - 2022财年公司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0.04新加坡分,2021年亏损0.02新加坡分[4]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4027.18万新加坡元,2021年为3376.95万新加坡元[5]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权益总额为2459.22万新加坡元,2021年为2402.42万新加坡元[5]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总负债为1567.96万新加坡元,2021年为974.53万新加坡元[6] - 2021年收益先前呈报为2141.6453万新加坡元,经重列后为2189.5836万新加坡元,增加47.9383万新加坡元[11] - 2021年销售及服务成本先前呈报为1365.6186万新加坡元,经重列后为1416.9126万新加坡元,增加51.294万新加坡元[11] - 2021年年内亏损先前呈报为46.3647万新加坡元,经重列后为49.783万新加坡元,增加3.4183万新加坡元[11] - 2021年12月31日其他应收款项、按金及预付款项过往报告金额为486.6142万新加坡元,经重列后为333.0736万新加坡元,减少153.5406万新加坡元[12] - 2021年12月31日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过往报告金额为498.6789万新加坡元,经重列后为622.0218万新加坡元,增加123.3429万新加坡元[12] - 2021年1月1日其他应收款项、按金及预付款项过往报告金额为442.5544万新加坡元,经重列后为286.2696万新加坡元,减少156.2848万新加坡元[13] - 2021年1月1日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过往报告金额为755.1236万新加坡元,经重列后为875.0482万新加坡元,增加119.9246万新加坡元[13] - 2021年1月1日保留盈利过往报告金额为701.4643万新加坡元,经重列后为589.9548万新加坡元,减少111.5095万新加坡元[13] - 2021年1月1日保留盈利经重列后为5,899,548新加坡元,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24,375,330新加坡元,权益总额为24,375,330新加坡元[14] - 2021年年内亏损经重列后为246,205新加坡元,年内全面开支总额经重列后为351,092新加坡元[14] - 2021年12月31日保留盈利经重列后为5,653,343新加坡元,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24,275,311新加坡元,权益总额为24,024,238新加坡元[14] - 2021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中,除所得税前亏损经重列后为62,370新加坡元,出售物业、厂房及设备的收益净额经重列后为297,535新加坡元[14] - 2021年12月31日应收货品及服务税及增值税低估84,151新加坡元,应付货品及服务税及增值税低估1,233,429新加坡元[15] - 2021年1月1日应收货品及服务税及增值税低估84,151新加坡元,应付货品及服务税及增值税低估1,199,246新加坡元[15] - 2022年提供劳务派遣及配套服务收益为15,017,819新加坡元,2021年为14,306,931新加坡元[17] - 2022年提供宿舍服务收益为5,787,235新加坡元,2021年为4,789,450新加坡元[17] - 2022年提供资讯科技服务收益为417,150新加坡元,2021年为567,035新加坡元[17] - 2022年提供建造配套服务收益为401,838新加坡元,2021年为674,137新加坡元[17] - 2022年总收益为22279572新加坡元,2021年为21895836新加坡元,同比增长1.75%[18][21] - 2022年年度溢利为115726新加坡元,2021年为亏损497830新加坡元[18] - 2022年新加坡地区收益为21624042新加坡元,中国内地为655530新加坡元;2021年新加坡为20337553新加坡元,中国内地为1558283新加坡元[21] - 2022年分部资产为40271827新加坡元,2021年为33769497新加坡元,同比增长19.25%[18] - 2022年添置非流动资产业务中,物业、厂房及设备为1882914新加坡元,使用权资产为1404670新加坡元,投资物业为3076505新加坡元;2021年分别为607079新加坡元、232483新加坡元、1513032新加坡元[18] - 2022年分部负债为15679621新加坡元,2021年为9745259新加坡元,同比增长60.89%[18] - 2022年其他收入为6809492新加坡元,2021年为2838864新加坡元,同比增长139.86%[22] - 2022年政府补助为267930新加坡元,2021年为1358331新加坡元,同比下降80.30%[22] - 2022年融资成本为85288新加坡元,2021年为132312新加坡元,同比下降35.54%[24] - 2022年除所得税前溢利为784042新加坡元,2021年为亏损62370新加坡元[18] - 2022年公司所得税开支为66.8316万新加坡元,2021年为43.546万新加坡元[26] - 2022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溢利为46.8086万新加坡元,2021年亏损24.6205万新加坡元[28] - 2022年贸易应收款项为221.1612万新加坡元,2021年为146.4816万新加坡元[29] - 2022年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为844.1657万新加坡元,2021年为622.0218万新加坡元[30] - 2022年公司收益约2230万新加坡元,较2021年上升约1.8%[33] - 劳务派遣及配套服务收益从2021财年约1430万新加坡元增至2022财年约150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5.0%[34] - 宿舍服务收益从2021财年约480万新加坡元升至2022财年约580万新加坡元,建造配套服务收益减少约30万新加坡元,资讯科技服务收益从约57万新加坡元降至约40万新加坡元[35] - 2022财年销售医疗设备服务费收益约66万新加坡元,来自中国附属公司[36] - 毛利从2021财年约770万新加坡元增至2022财年约1010万新加坡元,毛利率从约35.3%升至约45.4%[37] - 其他收入从2021财年约190万新加坡元减至2022财年约150万新加坡元,行政开支增加约150万新加坡元[38] - 2022财年其他亏损约60万新加坡元,2021财年约40万新加坡元[39] - 融资成本因租赁负债减少而减少,2022财年所得税开支约70万新加坡元,2021财年约40万新加坡元[40] - 2022财年溢利约10万新加坡元,2021财年亏损约50万新加坡元,每股基本盈利0.04新加坡分,2021财年每股亏损0.02新加坡分[41][42]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即期及非即期借款及租赁负债共约450万新加坡元,较2021年的190万新加坡元增长,因2022财年提取借款约200万新加坡元[52]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负债率约为18.1%,2021年12月31日约为7.8%[52]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1540万新加坡元,66.3%以新加坡元计值、12.4%以人民币计值、8.6%以美元计值、12.6%以港元计值[53] - 2022财年集团以人民币及港元计值的交易贡献已确认汇兑收益约11万新加坡元[54] - 2022财年及2021财年集团资本开支分别约为330万新加坡元及80万新加坡元[56] - 2022年及2021年12月31日集团持有上市权益股份投资公平值分别约为760万新加坡元及870万新加坡元[56]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约有520名雇员,2021年12月31日为551名[57] - 2022财年及2021财年集团工人及员工成本分别约为1320万新加坡元及1360万新加坡元[57] 公司业务情况 - 公司经营附属公司主要业务包括提供劳务派遣及配套服务等多项业务[7] - 集团劳务派遣及配套服务业务自2019年起下滑,延迟动用余下所得款项净额预期时间至2023年6月结束前[51] 财务准则应用 - 本年度集团应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多项修订,未致会计政策重大变动及对金额重大影响,预计应用新订及修订准则也无重大影响[8] 税务相关情况 - 集团申请新加坡税务局辅助合规保证计划,被指出多项货品及服务税会计错误[9] 公司未来规划 - 预计新加坡2023年经济增长将放缓至0.5% - 2.5%,建筑行业持续复苏但仍面临挑战[33] - 公司将采取严格成本管理措施节约现金[33] - 董事会考虑将业务扩展至亚太地区,为劳动力提供增值服务[33] - 公司将在2023年加强医疗业务发展,拓宽产品线,提升研发能力[33] - 公司希望未来12个月觅得合适物业,但视市况而定[35] - 公司预计今海医疗资本支出在2021年4月起30个月内逐步支付,视营业证明进度及业务状况而定[51] 股息分配 - 董事会不建议2022财年派付股息[43] 上市所得款项 - 上市所得款项净额约8260万港元(约1410万新加坡元),有多项拟议用途[45] 公司治理与审核 - 公司本年度应用企业管治守则原则并采纳适用条文,遵守所有适用守则条文[65] - 审核委员会审阅本年度经审核年度业绩,认为综合财务报表按规定编制且披露充足[66] - 集团核数师将初步公告数字与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数字比较,结果相符但不发出核证[67] 上市相关情况 - 董事确认公司本年度维持上市规则规定的充足公众持股量[68] 信息披露 - 业绩公告于联交所网站和公司网站刊出,年报将适时寄发股东并在上述网站刊出[68] 董事会构成 - 公告日期董事会由七名董事组成,含两名执行董事、两名非执行董事和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69]
今海医疗科技(02225) - 2022 - 中期财报
2022-09-20 16:38
财务收益情况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14,707,178新加坡元,较2021年同期的9,646,384新加坡元增长52.46%[10] - 2022年上半年提供劳务派遣及配套服务收益为6,782,648新加坡元,2021年同期为6,830,862新加坡元[21] - 2022年上半年提供宿舍服务收益为2,857,954新加坡元,2021年同期为2,169,864新加坡元[21] - 2022年上半年提供建造配套服务收益为201,134新加坡元,2021年同期为455,907新加坡元[21] - 2022年上半年提供信息技术服务收益为214,350新加坡元,2021年同期为169,950新加坡元[21] - 2022年上半年提供微创手术解决方案产品收益为4,651,092新加坡元,2021年同期为19,801新加坡元[2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来自新加坡和中国的已确认收益为1470.72万新加坡元,2021年为964.64万新加坡元[23] - 公司2022年上半年收益约1470万新加坡元,较2021年上半年增加约52.5%,主要因中国的微创手术解决方案产品分部业务增长[37][39] - 2022年上半年劳务派遣及配套服务收益约680万新加坡元,与2021年上半年基本持平,因人力短缺复工慢[40] - 2022年上半年宿舍服务收益约290万新加坡元,较2021年上半年增加约69万新加坡元,因入住率上升[40][41] - 2022年上半年建造配套服务收益较2021年上半年减少约30万新加坡元,因已租出工业空间减少[40][41] - 2022年上半年资讯科技服务收益增加,因唯一客户所需维护及支持日数上升[41] - 2022年上半年微创手术解决方案产品收益增加约460万新加坡元,源于业务分散至中国市场[41] 利润情况 - 期内除税后溢利为1,332,972新加坡元,较2021年同期的737,081新加坡元增长80.84%[10] - 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0.11分,较2021年同期的0.06分增长83.33%[10] - 2022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1,632,634新加坡元,2021年同期为775,513新加坡元[1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除税前溢利为140.2136万新加坡元,2021年为73.7081万新加坡元[2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0.11新加坡分,2021年为0.06新加坡分[29] - 2022年上半年毛利约500万新加坡元,毛利率约34.2%,较2021年同期的约290万新加坡元和约29.6%上升,因医疗产品活动增加和宿舍服务恢复[42] - 2022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约30万新加坡元,较2021年上半年增加,因应课税溢利增加[45] 资产负债情况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2,103,585新加坡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3,061,431新加坡元减少31.29%[1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37,616,478新加坡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30,623,915新加坡元增长22.83%[1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13,412,066新加坡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8,232,768新加坡元增长62.91%[1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为24,204,412新加坡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22,391,147新加坡元增长8.09%[1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为127,343新加坡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279,062新加坡元减少54.36%[1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26,180,654新加坡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25,173,516新加坡元增长4.00%[1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为574.0553万新加坡元,2021年12月31日为146.4816万新加坡元[3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为582.2877万新加坡元,2021年12月31日为26.3732万新加坡元[3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集团即期及非即期租赁负债共约150万新加坡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约190万新加坡元减少[58] - 2022年6月30日集团资产负债率约为5.8%,2021年12月31日约为7.4%[58] 现金流量情况 - 2022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1,543,180新加坡元,2021年同期为2,416,456新加坡元[15] - 2022年上半年投资活动产生/(所用)现金净额为 - 899,223新加坡元,2021年同期为2,000,059新加坡元[16] - 2022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 - 372,353新加坡元,2021年同期为 - 2,770,371新加坡元[16] - 2022年上半年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4,261,423新加坡元,2021年同期为20,087,768新加坡元[1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1430万新加坡元,其中约54.3%以新加坡元计值、约31.2%以人民币计值、约14.5%以港元计值[57] 其他收支情况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位于新加坡和中国的物业、厂房及设备为42.9961万新加坡元,2021年为104.4941万新加坡元[2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收入为45.7682万新加坡元,2021年为101.6013万新加坡元[2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收益为21.9162万新加坡元,2021年为81.0018万新加坡元[27] - 2022年上半年其他收入约50万新加坡元,较2021年上半年减少约50万新加坡元,因政府补助减少[43] 税务与股息情况 - 新加坡企业所得税按自新加坡产生的估计应课税溢利的17%计提拨备[30] - 截至2022年及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并无派付或宣派股息[30] 上市与资金运用情况 - 上市所得款项净额约为8260万港元(约1410万新加坡元)[49] - 集团重新分配约1000万港元用于公开市场收购上市证券以提高闲置现金收益率[51] 集团其他财务指标情况 - 2022年上半年集团因港元兑新加坡元升值录得未变现汇兑收益约50万新加坡元[59] - 2022年上半年及2021年上半年集团资本开支分别约为1.9万新加坡元及0新加坡元[6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及2021年12月31日,集团持有上市股票投资公平值分别约为840万新加坡元及870万新加坡元[6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集团拥有约360名雇员,2021年12月31日为445名[63] - 2022年上半年及2021年上半年集团工人及员工成本分别约为370万新加坡元及410万新加坡元[63] 公司股份与交易情况 - 公司股份代号为2225,每手买卖单位为5,000股股份[9] 公司业务预期情况 - 公司预期2022年建造业经营状况仍面临挑战,希望未来12个月觅得合适物业[37][41] 公司风险管理情况 - 公司面临外币、信贷、流动资金、公平值等风险,通过密切监察汇率变动、设信贷管理政策、维持现金水平、多元化组合等方式管理风险[65][66][67][68] 公司股权结构情况 - 截至2022年6月30日,董事陈国宝先生通过受控制法团权益持有6.325亿股公司股份,占公司权益约51.42%[7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股东宝莱、陈国宝先生、蒋霞宏女士分别以实益拥有人、受控制法团权益、配偶权益持有6.325亿股公司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份约51.42%[73] 公司董事与管理层变动情况 - 柴志敏先生于2022年1月31日辞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务,杨美华女士同日获委任[75] - 杨福康先生于2022年7月29日辞任公司非执行董事及审核委员成员[75] 公司重大事项情况 - 2022年6月30日后至中期报告日期无影响集团的重大事项,期内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回、出售或赎回上市证券[76] 公司守则与合规情况 - 公司采纳标准守则作为董事证券交易行为守则,所有董事期内遵守守则,守则也适用于集团特定高级管理人员[77] - 期内董事及控股股东无在与集团业务竞争业务中拥有权益,无利益冲突[78] - 期内公司应用企业管治守则原则并采纳适用条文[79] - 期内公司遵守企业管治守则所有适用条文[79] 公司业绩审核情况 - 审核委员会审阅期内未经审核中期业绩,认为按规定编制且无异议[80] 公司购股权计划情况 - 公司未采纳任何购股权计划,期内也无安排使董事或其联系人通过购买股份或债权证获利,董事及其配偶或子女无认购公司证券权利及行使记录[74]
今海国际(02225) - 2021 Q4 - 年度财报
2022-05-24 16:31
业绩公告及年报刊发日期更正 - 公司刊發更正公告以更正手民之誤,反映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業績公告變更[2] - 年報第4頁主席報告刊發日期應更正為2022年4月25日[2] - 年報第46頁董事會報告刊發日期應更正為2022年4月25日[2] - 年報第64頁獨立核數師報告刊發日期應更正為2022年4月25日[2] 公告日期董事会组成情况 - 公告日期董事會由8名董事組成,其中2名執行董事、3名非執行董事、3名獨立非執行董事[2]
今海医疗科技(02225) - 2021 - 年度财报
2022-04-29 07:59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份代号为2225,每手买卖单位为5,000股股份[7] - 公司于2017年2月14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9月29日在香港注册为非香港公司,10月17日起股份在港交所主板上市[185] - 公司经营附属公司主要业务为提供劳务派遣及配套服务、宿舍服务、资讯科技服务及建造配套服务、微创外科解决方案产品[185] - 公司功能货币及呈列货币为新加坡元[18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财年公司收益较去年下滑约4.7%[10] - 2021财年公司毛利减少12.4%,至约8780万新加坡元[10] - 2021财年公司收益约2140万新加坡元,较2020财年的约2250万新加坡元下跌约4.7%[14][16] - 公司毛利从2020财年约890万新加坡元减至2021财年约780万新加坡元,毛利率从约39.4%跌至约36.2%[20] - 其他收入从2020财年约320万新加坡元减至2021财年约190万新加坡元[21] - 行政开支减少约190万新加坡元,2021财年录得其他亏损约40万新加坡元,2020财年为其他收益约40万新加坡元[22] - 2021财年公司录得亏损约46万新加坡元,2020财年为溢利126万新加坡元[24] - 本年度每股亏损为0.02新加坡分,2020财年每股盈利0.10新加坡分,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0.46百万新加坡元,2020财年溢利1.26百万新加坡元,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12.3亿股[25] - 上市所得款项净额约为8260万港元,相当于约1410万新加坡元[27] - 截至2021年12月,上市所得款项净额总计8260万港元,已动用8080万港元,未动用5880万港元[28]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即期及非即期租赁负债共约190万新加坡元,2020年12月31日约为550万新加坡元[33]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负债率约为7.4%,2020年12月31日约为21.6%[33]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有可供支取现金的尚未动用银行融资额度527,639新加坡元,与2020年12月31日相同[33]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1460万新加坡元,36.9%以新加坡元计值、33.1%以人民币计值、30.0%以港元计值[34] - 2021财年,因港元兑新加坡元升值,集团产生未变现汇兑收益约0.18百万新加坡元[35] - 2021年12月31日,若干租赁负债以总账面净值约为0.22百万新加坡元的租赁资产质押作抵押,2020年12月31日为0.36百万新加坡元[36] - 2021财年和2020财年,集团资本开支分别约为0.84百万新加坡元和0.74百万新加坡元,2021年12月31日资本承担为0.5百万新加坡元,2020年12月31日无[37] - 2021年和2020年12月31日,集团持有的上市股票投资公允价值分别约为870万新加坡元和710万新加坡元[38]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无重大资产负债表外交易[39]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约有370名雇员,2020年12月31日为551名[39] - 2021财年和2020财年,集团产生的工人及员工成本分别约为1280万新加坡元和1340万新加坡元[39]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可供分派储备亏绌约300万新加坡元,股份溢价总和约1490万新加坡元,累计亏绌约1790万新加坡元[100] - 本年度集团捐赠合共54000新加坡元,2020财年为56000新加坡元[101]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约有370名雇员[104] - 2021年服务收益为19,858,170新加坡元,2020年为22,471,557新加坡元;2021年产品收益为1,558,283新加坡元,2020年无产品收益数据[174] - 2021年服务成本为21,416,453新加坡元,产品销售成本为12,255,012新加坡元;2020年服务成本为22,471,557新加坡元,产品销售成本为13,616,695新加坡元[174] - 2021年毛利为 - 13,656,186新加坡元,2020年为 - 13,616,695新加坡元[174] - 2021年除税前亏损为28,187新加坡元,2020年溢利为1,425,725新加坡元[174] - 2021年所得税开支为435,460新加坡元,2020年为162,646新加坡元[174] - 2021年除税后亏损为463,647新加坡元,2020年溢利为1,263,079新加坡元[174] - 2021年其他全面收益(除税后)为146,738新加坡元,2020年为24,968新加坡元[174] - 2021年年度全面亏损总额为316,909新加坡元,2020年全面收益总额为1,288,047新加坡元[174] - 2021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212,022新加坡元,非控股权益应占亏损为251,625新加坡元;2020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1,263,079新加坡元[174] - 2021年基本及摊薄每股盈利为 - 0.02新加坡分,2020年为0.10新加坡分[174]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3368.5346万新加坡元,较2020年的3941.2823万新加坡元下降14.53%[175]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总负债为851.183万新加坡元,较2020年的1392.2398万新加坡元下降38.86%[176] - 2021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336.6537万新加坡元,较2020年的738.3573万新加坡元下降54.40%[181] - 2021年公司非流动租赁负债为25.4012万新加坡元,较2020年的70.8701万新加坡元下降64.16%[176] - 2021年公司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为498.6789万新加坡元,较2020年的755.1236万新加坡元下降33.96%[176] - 2021年公司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为873.5795万新加坡元,较2020年的713.7155万新加坡元增长22.39%[175] - 2021年公司存货为87.3637万新加坡元,2020年无存货[175] - 2021年公司保留盈利为680.2621万新加坡元,较2020年的701.4643万新加坡元下降3.02%[175] - 2021年公司非控股权益为 - 25.1073万新加坡元,2020年为0[175] - 2021年公司本年度全面收益(亏损)总额为 - 31.6909万新加坡元[178] - 2021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264.4387万新加坡元,2020年为604.2652万新加坡元[182] - 2021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480.9383万新加坡元,2020年为414.7807万新加坡元[182] - 2021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408.7233万新加坡元,年初为1860.2537万新加坡元,年末为1463.7357万新加坡元;2020年减少净额为280.6886万新加坡元,年初为2166.0275万新加坡元,年末为1860.2537万新加坡元[182] - 2021年租赁负债年初为550.3726万新加坡元,年末为186.8425万新加坡元;2020年年初为1009.0621万新加坡元,年末为550.3726万新加坡元[184]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劳务派遣及配套服务收益从2020财年约1520万新加坡元减至2021财年约1380万新加坡元,减少约9.1%[17] - 宿舍服务收益从2020财年约590万新加坡元下跌至2021财年约480万新加坡元[18] - 2021财年建造配套服务收益较2020财年减少约30万新加坡元[18] - 资讯科技服务收益从2020财年约36万新加坡元上升至2021财年约57万新加坡元[19] - 2021财年微创外科解决方案产品收益约160万新加坡元[19] 董事变动情况 - 柴志敏先生于2022年1月31日辞任非执行董事、审核委员会成员、提名委员会成员、薪酬委员会成员[4][6] - 杨美华女士于2022年1月31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审核委员会成员、提名委员会成员、薪酬委员会成员[4][6] - 蒋江雨先生于2021年8月6日辞任董事会成员、薪酬委员会成员[4][6] - 王华生56岁,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及审核委员会成员,2019年7月19日生效,有15年房地产行业经验[49] - 严健军56岁,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审核及薪酬委员会主席、提名委员会成员,2019年7月19日生效,有逾24年信息技术行业经验[50] - 范一民39岁,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及审核、薪酬、提名委员会成员,2019年7月19日生效,有逾13年银行业及金融业经验[51] - 杨美华62岁,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及审核、薪酬、提名委员会成员,2022年1月31日生效,在会计及财务领域经验丰富[52] - 2022年1月31日杨美华女士获委任为董事,柴志敏先生辞任董事;2021年8月6日蒋江雨先生辞任董事[60][61][63][65][67] - 四名董事(王振飞先生、李云平先生、范一民先生及杨美华女士)将在2022年股东周年大会上退任并有意膺选连任[106] 董事会及委员会相关情况 - 董事会负责监察及监管集团业务管理和整体表现,确立价值和标准,制订业务和投资计划等[57] - 董事会由八名董事组成,包括执行董事、非执行董事和独立非执行董事[58] - 执行董事为陈国宝(主席)、王振飞(首席执行官)[59] - 非执行董事为杨福康(副主席)、李云平、王华生,蒋江雨于2021年8月6日辞任[59] - 公司有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符合上市规则规定,即人数须占董事会成员人数至少三分之一,且至少有一名具备适当专业资格或会计等相关财务管理专业知识[60] - 独立非执行董事及非执行董事任期分别为三年及一年,杨美华女士任期为一年[61] - 本年度董事会计划每年举行4次会议,实际举行4次定期会议和1次会议[64][65] - 陈国宝、王振飞、杨福康出席董事会会议次数为4/4;李雲平为0/4;王华生为3/4;严健军为2/4;范一民为3/4;杨美华女士为0/0;蒋江雨先生为1/1;柴志敏先生为3/4[65] - 2021年6月24日举行股东周年大会,陈国宝、王振飞、杨福康、蒋江雨先生、柴志敏先生出席次数为1/1;李雲平、王华生、严健军、范一民出席次数为0/1;杨美华女士为0/0[67] - 董事会主席及行政总裁分别由陈国宝先生及王振飞先生担任[68] - 董事会已设立审核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及薪酬委员会三个董事委员会[69] - 审核委员会于2017年9月26日设立,本年度举行2次会议,2022年3月30日举行1次会议[70][71] - 本年度审核委员会各董事出席会议情况:严健军先生1/2,杨福康先生2/2,王华生先生2/2,范一民先生1/2,杨美华女士0/0,柴志敏先生1/2[72] - 提名委员会于2017年9月26日成立,本年度举行2次会议,2021年11月23日举行1次会议[73] - 本年度提名委员会各董事出席会议情况:陈国宝先生2/2,李云平先生0/2,严健军先生0/2,范一民先生1/2,杨美华女士0/0,柴志敏先生2/2[74] - 薪酬委员会于2017年9月26日成立,本年度举行2次会议,2022年3月30日举行1次会议[75][76] - 本年度薪酬委员会各董事出席会议情况未完整给出,但2022年3月30日会议主席及成员均出席[76] - 董事出席会议情况:严建军1/2,王振飞2/2,范一民2/2,蒋江雨1/1,柴志敏2/2[77] - 董事会负责企业管治职能,本年度已检讨企业管治守则合规性及年报披露,监管董事及高管培训发展[78] - 公司采纳提名政策,提名委员会提名董事需考虑技术、多元化等因素[79] - 各董事须根据组织章程细则在股东周年大会上轮值退任及重选,三分之一董事(或最接近但不少于三分之一人数)须轮值退任,且每位董事最少每三年轮值退任一次[80][81] - 董事会有权委任董事填补临时空缺或增加成员,获
今海医疗科技(02225) - 2021 - 中期财报
2021-09-17 12:07
财务收益情况 - 2021年上半年收益为964.6384万新加坡元,较2020年同期的1382.2745万新加坡元有所下降;除税后溢利为73.7081万新加坡元,较2020年同期的114.79万新加坡元减少[7] - 2021年上半年每股盈利基本及摊薄为0.06分,较2020年同期的0.09分减少[7] - 2021年上半年其他全面收益(除税后)为17,951新加坡元,主要是海外运营所产生之货币换算差额,2020年同期无此项收益[7] - 2021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775,513新加坡元,2020年同期为1,383,014新加坡元[12] - 2021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2,416,456新加坡元,2020年同期为6,427,451新加坡元[12] - 2021年上半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2,000,059新加坡元,2020年同期为(48,210)新加坡元[13] - 2021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2,770,371)新加坡元,2020年同期为(1,916,163)新加坡元[13] - 2021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末余额为20,087,768新加坡元,2020年同期为26,688,155新加坡元[13] - 2021年上半年提供劳务派遣及配套服务收益为6,830,862新加坡元,2020年同期为10,116,687新加坡元[18] - 2021年上半年总收益为9,646,384新加坡元,2020年同期为13,822,745新加坡元[18] - 2021年上半年其他收入为1,016,013新加坡元,2020年同期为1,504,846新加坡元[20] - 2021年和2020年就业扶持计划补助分别为672,779新加坡元和928,038新加坡元,加薪补贴计划补助分别为110,661新加坡元和116,463新加坡元,2020年员工培训及进修计划补助为145,995新加坡元[21] - 2021年和2020年其他收益分别为810,018新加坡元和690,510新加坡元[22] - 2021年和2020年除税前溢利扣除的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分别为430,089新加坡元和525,919新加坡元,工人及员工成本总额分别为5,806,283新加坡元和9,095,794新加坡元[23] - 2021年和2020年所得税开支分别为38,432新加坡元和235,114新加坡元,税率均为17%[24] - 2021年和2020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分别为737,081新加坡元和1,147,900新加坡元,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分别为0.06新加坡分和0.09新加坡分[26] - 2021年上半年公司收益约960万新加坡元,较2020年同期减少约30.2%[33][35] - 2021年上半年劳务派遣及配套服务收益约680万新加坡元,较2020年同期降幅约32.5%[36] - 2021年上半年宿舍服务收益约220万新加坡元,较2020年同期减少,主要因入住率低[37] - 2021年上半年毛利约290万新加坡元,毛利率约29.6%,较2020年同期均减少[39] - 2021年上半年其他收入约100万新加坡元,较2020年同期减少,因政府补助减少[40] - 2021年上半年行政开支约380万新加坡元,较2020年同期减少,因长期裁员及成本节约策略[40] - 2021年上半年其他收益增加约12万新加坡元,部分被汇兑收益净额减少抵消[41] - 2021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3.8万新加坡元,较2020年同期减少,因应课税溢利较低[42] - 2021年上半年公司录得溢利约74万新加坡元,主要归功于扶持计划、出售收益及成本管理措施[43] - 2021年上半年及2020年上半年,集团分别就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录得资本开支约零及5万新加坡元,2021年6月30日并无资本承担[58] - 2021年上半年及2020年上半年,集团产生的工人及员工成本分别约为410万新加坡元及870万新加坡元[60] 资产负债情况 - 2021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322.7352万新加坡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696.5895万新加坡元大幅减少;流动资产为3104.0454万新加坡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3244.6928万新加坡元略有减少[8] - 2021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759.0015万新加坡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1316.6527万新加坡元大幅减少;流动资产净值为2345.0439万新加坡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1928.0401万新加坡元有所增加[8] - 2021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为43.2334万新加坡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75.5871万新加坡元减少;资产净值为2624.5457万新加坡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2549.0425万新加坡元增加[9] - 2021年6月30日和2020年12月31日贸易应收款项(扣除亏损拨备)分别为1,640,425新加坡元和2,281,692新加坡元[27] - 2021年6月30日和2020年12月31日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分别为5,217,590新加坡元和7,551,236新加坡元[30] - 2021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2010万新加坡元,31.1%以新加坡元计值,67.5%以港元计值[54] - 2021年6月30日,集团即期及非即期租赁负债合共约为210万新加坡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约550万新加坡元减少,资产负债率约为8.1%,较2020年12月31日的约21.6%降低[55] - 2021年6月30日,若干租赁负债以总账面净值约31万新加坡元的租赁资产质押作抵押,集团并无重大或然负债[57] - 2021年6月30日及2020年12月31日,集团持有上市股票投资的公平值分别约为580万新加坡元及710万新加坡元[59] - 2021年6月30日,集团并无订立任何重大资产负债表外交易[6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注册办事处位于开曼群岛,总部及新加坡主要营业地点在新加坡,香港主要营业地点在香港[5] - 公司主要往来银行包括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分行、星展银行有限公司、华侨银行有限公司、大华银行有限公司等[5] - 公司股份于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股份代号为2225,每手买卖单位为5000股股份[5] - 公司独立核数师为Foo Kon Tan LLP(浩信国际之主要成员),法律顾问为温氐律师事务所[4] - 法定股本股份数目为2,000,000,000,面值0.01港元,股本20,000,000港元;已发行及缴足普通股股份数目为1,230,000,000,股本2,142,414新加坡元[32] 业务相关情况 - 无个别客户于各期间内占集团总收益超10%[19] - 集团主要于新加坡经营业务,几乎所有收益源自新加坡[19] - 公司成立上海今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3000万元[33] - 上市至2021年6月30日所得款项净额总计8260万港元,部分用于增购外籍工人宿舍、卡车、投资证券、偿还贷款、为今海医疗注资等[47] 风险相关情况 - 公司面临现金流量利率风险、公平值利率风险、外币风险、信贷风险、流动资金风险、公平值风险和股本价格风险[61][62][63][64][65] - 公司目前无利率对冲政策,管理层会监察利率风险并必要时考虑对冲,通过密切监察汇率变动管理外币风险[62] - 公司设有信贷风险管理政策,管理层认为信贷风险已大幅减少[63] 股权及董事情况 - 2021年6月30日,董事陈国宝先生通过受控制法团权益持有6.325亿股股份,占公司权益约51.42%[67] - 2021年6月30日,宝来、陈国宝先生、蒋霞宏女士分别以实益拥有人、受控制法团权益、配偶权益持有6.325亿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份约51.42%[69] - 公司未采纳任何购股权计划[70] - 公司、附属公司或同系附属公司期内未订立使董事或其联系人获利益的安排,董事及其配偶或子女无认购公司证券权利及未行使相关权利[71] - 蒋江雨先生自2021年8月6日起辞任公司非执行董事及薪酬委员会成员[72] 其他情况 - 2021年6月30日后至中期报告日期无影响集团的重大事项[73] - 期内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回、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董事遵守证券交易行为守则[74] - 期内董事及控股股东无在与集团业务竞争业务中拥有权益,无利益冲突[75] - 公司应用企业管治守则原则并采纳适用条文作为自身守则[76] - 公司遵守企业管治守则所载所有适用条文[76] - 审核委员会审阅期内未经审核中期业绩,认为财务资料按规定编制且无异议[77] - 2021年上半年,集团因港元兑新加坡元升值录得未变现汇兑收益约30万新加坡元[56] - 2021年6月30日,集团拥有445名雇员,较2020年12月31日的541名减少[60]
今海医疗科技(02225) - 2020 - 年度财报
2021-04-29 08:09
财务业绩 - 2020财年公司收益较去年大幅下滑约56.7%[8] - 2020财年公司毛利减少约28.5%,至约890万新加坡元[8] - 2020财年公司收益约2250万新加坡元,较2019财年的约5190万新加坡元大幅下跌约56.7%[12][13] - 劳务派遣及配套服务收益从2019财年约4470万新加坡元减至2020财年约1520万新加坡元,减少约66.0%[14] - 宿舍服务收益由2019财年约570万新加坡元增至2020财年约590万新加坡元[15] - 建造配套服务收益2020财年较2019财年增加约10万新加坡元[16] - 资讯科技服务收益由2019财年约66万新加坡元减少至2020财年约36万新加坡元[16] - 公司毛利由2019财年约1240万新加坡元减至2020财年约890万新加坡元,毛利率由约23.9%增至约39.4%[17] - 其他收入从2019财年约140万新加坡元增至2020财年约320万新加坡元[18] - 行政开支减少约260万新加坡元[19] - 其他收益于2020财年增加约31万新加坡元[20] - 2020财年公司录得约126万新加坡元溢利,2019财年为亏损约69万新加坡元[23] - 2020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126万新加坡元,2019年亏损约69万新加坡元;每股基本盈利为0.10新加坡分,2019年每股亏损0.06新加坡分[24] - 2020年实际税后溢利约126万新加坡元,低于盈利预喜公告预期金额,因部分非经常性政府补贴补助收入递延至2021财年[25] - 2020年收益为22471557新加坡元,2019年为51899239新加坡元[177] - 2020年毛利为8854862新加坡元,2019年为12383485新加坡元[177] - 2020年除税前溢利为1425725新加坡元,2019年为85517新加坡元[177] - 2020年除税后溢利为1263079新加坡元,2019年亏损685782新加坡元[177] - 2020年年度全面收益总额为1288047新加坡元,2019年亏损685782新加坡元[177] - 2020年基本及摊薄每股盈利为0.10新加坡分,2019年亏损0.06新加坡分[177] - 2020年末总资产为3941.28万新加坡元,较2019年末的4264.46万新加坡元有所下降[179] - 2020年末总负债为1392.24万新加坡元,较2019年末的1844.22万新加坡元减少[180] - 2020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2549.04万新加坡元,较2019年的2420.24万新加坡元增加[182] - 2020年公司实现溢利126.31万新加坡元,2019年亏损68.58万新加坡元[182] - 2020年其他全面收益为2.50万新加坡元,2019年无此项收益[182] - 2020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738.36万新加坡元,2019年为790.21万新加坡元[185] - 2020年除税前溢利为142.57万新加坡元,2019年为8.55万新加坡元[185] - 2020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101.73万新加坡元,2019年为101.34万新加坡元[185] - 2020年投资物业折旧为298.59万新加坡元,2019年为301.93万新加坡元[185] - 2020年使用权资产折旧为225.69万新加坡元,2019年为215.78万新加坡元[185] - 2020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6042652新加坡元,2019年产生现金净额为3074359新加坡元[186] - 2020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4147807新加坡元,2019年为5228457新加坡元[186] - 2020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8602537新加坡元,2019年末为21660275新加坡元[186] - 2020年租赁负债年初为10090621新加坡元,年末为5503726新加坡元[187] - 2019年租赁负债年初为14656406新加坡元,年末为10090621新加坡元[187] 行业展望与业务策略 - 新加坡建筑与建设局估计2021年建筑业将增长到230亿至280亿新加坡元之间[9] - 董事会预期新加坡建造业2021年或面临不利状况[9] - 董事会积极物色商机,多元化现有业务及扩阔收入基础[9] - 董事会认为成立合营公司可让公司进入医疗解决方案行业[9]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每手买卖单位为5000股股份[6] - 集团主要在新加坡向建筑及建造承包商提供劳务派遣及配套服务,还提供宿舍、信息技术及建造配套服务[97] - 公司主要业务为提供劳务派遣及配套服务、宿舍服务、资讯科技服务及建造配套服务[188] - 公司名称于2019年10月16日由「Kakiko Group Limited 」更改为「Jinhai International Group Holdings Limited」[188] - 公司证券简称于2019年10月21日由「KAKIKO GROUP 」更改为英文「JINHAI INTL 」及中文「今海國際」[188] 股息政策 - 董事会不建议就2020财年派付股息,2019财年也无派息[26] - 2020财年董事会决议不派付股息,2019财年也无派息[98] - 公司采纳推荐股息的股息政策,允许股东分享溢利及留存储备用于未来发展[129] - 董事会保留更新、修订、修改及取消股息政策的全权绝对酌情决定权[129] 财务状况 - 2020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1860万新加坡元,32.4%以新加坡元计值,67.5%以港元计值[28] - 截至报告日期,集团已动用所得款项净额约1180万港元,占比14.3%;未动用所得款项净额约7080万港元,占比85.7%[30] - 2020年12月31日,集团即期及非即期租赁负债合共约550万新加坡元,2019年12月31日约为1010万新加坡元[33] - 2020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负债率约为21.6%,2019年12月31日约为41.7%[33] - 2020财年因港元兑新加坡元贬值,集团产生未变现汇兑亏损约24万新加坡元[34] - 2020年12月31日,部分租赁负债以账面价值约39万新加坡元的租赁资产质押作抵押,2019年12月31日约为53万新加坡元[35] - 2020年和2019年12月31日,集团持有的上市股票投资公平值分别约为710万和10万新加坡元[36] - 2020财年和2019财年资本开支分别约为0.74百万新加坡元和0.93百万新加坡元[37] - 2020年和2019年12月31日,集团无资本承担[37] - 2020年12月31日集团有541名雇员,2019年12月31日为1650名[38] - 2020财年和2019财年工人及员工成本分别约为13.8百万新加坡元和24.0百万新加坡元[38] - 2020年12月31日,集团无重大资产负债表外交易[38] - 2020年12月31日可供分派给股东的储备约为190万新加坡元,由股份溢价总和约1500万新加坡元减累计亏绌约1310万新加坡元得出[102] - 2020年12月31日,集团处于净现金状况,无银行借贷[125] 风险管理 - 集团因银行结余面临现金流量利率风险和公平值利率风险,暂无利率对冲政策[39] - 集团拥有以美元及港元计值资产,面临外币风险,通过密切监察汇率变动管理风险[40] - 集团设政策减少信贷风险,管理层认为信贷风险已大幅减少[41] - 集团面临金融资产公平值风险和股本价格风险,通过多元化组合管理股本价格风险[42][43] - 集团会监察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水平,维持充足水平以拨付运营所需[42] 公司治理 - 王华生55岁,2019年7月19日起任非执行董事及审核委员会成员,有15年房地产行业经验[51] - 严健军55岁,2019年7月19日起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审核及薪酬委员会主席等职,有超24年信息技术行业经验[52] - 范一民38岁,2019年7月19日起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及多委员会成员,有超13年银行及金融行业经验[54] - 柴志敏58岁,2020年7月1日起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及多委员会成员,有超30年审计和会计领域工作经验[55] - 公司在本期采纳并遵守联交所上市规则附录十四所载企业管治守则的所有适用守则条文[58] - 公司采纳上市规则附录十所载标准守则作为董事证券交易行为守则,全体董事确认本年度遵守该守则[59] - 董事会负责监察及监管集团业务管理和整体表现,确立集团价值和标准等[60] - 年报日期时,董事会由九名董事组成[61] - 公司有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符合上市规则规定[62] - 各董事首次接受委任时获提供就任须知,公司鼓励董事参加培训[64] - 2020年董事会举行4次定期会议,2021年3月30日举行一次会议[66][67] - 2020年6月29日公司举行股东周年大会[68] - 董事会采纳多元化政策,委任以用人唯才为原则[70] - 董事会主席和行政总裁由不同人担任,职责有区分[71] - 董事会设立审核、提名、薪酬三个委员会[72] - 公司于2017年9月26日设立审核委员会,严健军任主席,杨福康、王华生等为成员[73] - 本年度审核委员会举行三次会议,2021年3月30日举行一次会议[74] - 严健军、杨福康出席审核委员会会议次数为2/3,王华生、范一民为3/3,柴志敏为1/1,刘国辉为2/2[75] - 公司于2017年9月26日成立提名委员会,陈国宝任主席,李云平、严健军等为成员[76] - 本年度提名委员会举行两次会议,2021年3月30日举行一次会议[76] - 李云平、严健军、范一民出席提名委员会会议次数为2/2,柴志敏为0/0,刘国辉为0/2[77] - 公司于2017年9月26日成立薪酬委员会,严健军任主席,王振飞、蒋江雨等为成员[78] - 2020年7月1日柴志敏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刘国辉自董事会辞任[79][80][83] - 本年度薪酬委员会举行两次会议,3月30日会议审阅董事及高管薪酬事项并向董事会提建议[79] - 严健军、王振飞、蒋江雨、范一民出席薪酬委员会会议次数为2/2,刘国辉为0/2,柴志敏为0/0[80] - 董事会负责企业管治职能,本年度检讨企业管治守则合规性及年报披露,监管董高培训及发展[81] - 公司采纳提名政策,提名委考虑技术、经验、多元化等因素提名董事[82] - 执行董事任期自2019年7月19日起初步三年,独董任期三年(柴志敏自2020年7月1日起),非执行董事任期一年[83] - 2000001 - 2500000薪酬区间有1人,3500001 - 4000000薪酬区间有1人[84] - 股东周年大会上三分之一董事须轮值退任,每位董事最少每三年轮值退任一次[84] - 公司可在股东大会选任董事填补临时空缺或增加成员,董事会也有权委任[84] - 董事会委任填补临时空缺的董事任期至首次股东大会,加入现存董事会的任期至下届股东周年大会[84] - 本年度已付╱應付核數師Foo Kon Tan LLP酬金為175,000新加坡元[87] - 持有公司附有表決權利的實繳股本不少於10%的股東有權要求召開股東特別大會[93] - 股東提名董事候選人通知須不早於股東大會通知翌日且大會召開日期前至少七日結束,通知期不少於七日[93] - 公司內部審核職能由外部專業公司執行,負責評估風險管理及內部監控系統[90] - 董事会预期每年对风险管理及內部監控系統進行檢討[90] - 公司已委任黃文耀先生為公司秘書,自2019年11月1日起生效[92] - 股東可向香港股份過戶登記分處查詢持股等事宜,可郵件或電郵向董事會提問[94] - 公司向股東及投資人士傳達資訊主要渠道為財務報告、股東大會及公司網站[95] - 公司本年度章程文件無變動,組織章程大綱及細則載於聯交所及公司網站[96] - 公司已就風險管理及內部監控設立政策及程序,董事會認為系統充足有效[89] - 陈国宝、杨福康、严健军及柴志敏先生将在2021年股东周年大会上退任并有意膺选连任[109] - 执行董事及独立非执行董事与公司委任协议年期为三年,非执行董事为一年[110] - 2020年12月31日,陈国宝先生通过宝来国际有限公司持有6.325亿股公司股份,占已发行股份51.42%[112] - 2020年12月31日,陈国宝先生为宝来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