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康健国际医疗(03886)
icon
搜索文档
康健国际医疗发盈喜,预期中期未经审核综合溢利约2520万港元至3960万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8-12 18:52
业绩预期 - 公司预期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取得未经审核综合溢利约2520万港元至3960万港元,而去年同期为综合亏损约2850万港元 [1] - 公司预期同期股东应占综合溢利约910万港元至1430万港元,而去年同期股东应占综合亏损约4770万港元 [1] 业绩改善驱动因素 - 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较去年同期减少 [1] - 联营公司权益未出现减值亏损,而去年同期则发生减值亏损 [1] - 应占联营公司业绩由亏损转为溢利 [1] - 集团毛利较去年同期有所减少 [1]
康健国际医疗(03886)发盈喜,预期中期未经审核综合溢利约2520万港元至3960万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8-12 18:49
业绩预期 - 公司预期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取得未经审核综合溢利约2520万港元至3960万港元 而去年同期为综合亏损约2850万港元 [1] - 公司预期同期股东应占综合溢利约910万港元至1430万港元 而去年同期为股东应占综合亏损约4770万港元 [1] 业绩变动原因 - 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较去年同期减少 [1] - 联营公司权益未出现减值亏损 而去年同期则发生减值亏损 [1] - 应占联营公司业绩由亏损转为溢利 [1] - 集团毛利较去年同期有所减少 [1]
康健国际医疗(03886.HK)预期中期溢利约2520万至3960万港元
格隆汇· 2025-08-12 18:49
业绩预期 - 公司预期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将录得未经审核综合溢利2520万港元至3960万港元 包括未经审核股东应占综合溢利910万港元至1430万港元 上年同期录得未经审核综合亏损2850万港元 包括未经审核股东应占综合亏损4770万港元 [1] - 业绩扭亏为盈主要由于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较上年同期减少 联营公司权益未录得减值亏损而去年同期录得 应占联营公司溢利而去年同期录得亏损 集团毛利较上年同期减少 [1] 经营表现 - 排除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后 公司预期业务经营将录得未经审核经营溢利2710万港元至4260万港元 包括未经审核股东应占经营溢利1100万港元至1730万港元 [2] - 公司正在对相关资产进行评估及估值 待取得最终结果后可能对期间相关资产金额作进一步调整 [2]
康健国际医疗(03886) - 正面盈利预告
2025-08-12 18:40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公告之內容概不負責, 對其準確性或完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就因本公告全部或任何部 分內容而產生或因倚賴該等內容而引致之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Town Health International Medical Group Limited 康健國際醫療集團有限公司 (於開曼群島註冊成立及於百慕達存續之有限公 司) (股份代 號:3886) 正面盈利預告 康健國際醫療集團有限公司(「本公司」,連同其附屬公司統稱「本集團」)乃根據香港 法例第571章證券及期貨條例第XIVA部項下之內幕消息條文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 公司證券上市規則第13.09(2)條發出本公告。 (i) 截至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錄得的本集團投資物業的公平值虧損較 截至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減少; 1 倘排除於未經審核簡明綜合損益表中所示的「其他收益及虧損淨額」後,本集團預期 截至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就其業務經營將錄得介乎約27,100,000港元 至42,600,000港元之未經審核經營溢利,當中包括介乎約11,000,000港元至17,300,000 港元之 ...
康健国际医疗(03886) - 截至2025年7月31日止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4 09:46
股份發行人及根據《上市規則》第十九B章上市的香港預託證券發行人的證券變動月報表 截至月份: 2025年7月31日 狀態: 新提交 致: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公司名稱: 康健國際醫療集團有限公司 呈交日期: 2025年8月4日 I. 法定/註冊股本變動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 不適用 |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註1) |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3886 | 說明 | 康健國際醫療 | | | | | | | | | 法定/註冊股份數目 | | | 面值 | | 法定/註冊股本 | | | 上月底結存 | | | 30,000,000,000 | HKD | | 0.01 HKD | | 300,000,000 | | 增加 / 減少 (-) | | | 0 | | | HKD | | 0 | | 本月底結存 | | | 30,000,000,000 | HKD | | 0.01 HKD | | 300,000,000 | | 2. 股份分類 | ...
【LME有色金属库存日报】金十期货7月1日讯,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有色金属库存及变化如下:1. 铜库存91250吨,增加625吨。2. 铝库存348625吨,增加2875吨。3. 镍库存203886吨,减少120吨。4. 锌库存114900吨,减少2575吨。5. 铅库存270075吨,减少1850吨。6. 锡库存2220吨,增加45吨。
快讯· 2025-07-01 16:27
有色金属库存变化 - 铜库存增加625吨至91250吨 [1] - 铝库存增加2875吨至348625吨 [1] - 镍库存减少120吨至203886吨 [1] - 锌库存减少2575吨至114900吨 [1] - 铅库存减少1850吨至270075吨 [1] - 锡库存增加45吨至2220吨 [1] 库存变动方向 - 铝铜锡三种金属出现库存累积现象 [1] - 锌铅镍三种金属呈现库存去化态势 [1] - 铝库存增幅最大达2875吨 [1] - 锌库存降幅最大达2575吨 [1]
康健国际医疗(03886)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9 16:39
财务表现:收入与利润 - 公司本年度录得亏损约158,207,000港元,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203,703,000港元[21] - 排除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后,公司本年度经营溢利约70,855,000港元,公司拥有人应占经营溢利约25,359,000港元[21] - 公司本年度毛利约487,389,000港元,较去年501,948,000港元减少[23] - 香港医疗服务收入增长至约7.87053亿港元(2023年:约7.70996亿港元),占集团总收入约42.92%(2023年:约42.06%)[31] - 医疗网络管理收入约4.893亿港元,占集团年度收入26.69%[38] - 医疗网络管理收入同比下降约1.8%,从4.982亿港元降至4.893亿港元[38] 财务表现:成本与费用 - 联营公司权益减值亏损增加至约7676.2万港元(2023年:2970.2万港元),主要归因于香港及中国内地整体不利经济环境[24] - 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减少至约6849.5万港元(2023年:9862.6万港元),主要由于香港物业市场持续萎缩[25] - 商誉减值亏损减少至约7000万港元(2023年:约1.02877亿港元),主要归因于香港整体不利经济环境[26] - 公司雇员总数1441名,雇员成本总额约7.437亿港元,包含董事酬金1174.5万港元[68] - 公司董事酬金减少435.6万港元(从1610.1万降至1174.5万)[68] 业务网络与规模 - 公司通过自营及联营医疗服务中心的435个医疗服务点提供医疗服务[10] - 医疗网络总数增至435个(2023年:419个),其中医疗服务点319个(2023年:307个)[30] - 普通科医疗服务点增至255个(2023年:239个),专科医疗服务点64个(2023年:68个)[30] - 牙科服务点增至26个(2023年:21个),辅助服务点90个(2023年:91个)[30] - 医疗专业人员总数增至821人(2023年:780人),包括普通科医生409人(2023年:384人)和专科医生230人(2023年:238人)[30] - 牙医数量增至36人(2023年:34人),辅助服务人员增至146人(2023年:124人)[30] - Vio医疗网络拥有600多位联营服务提供者[13] - TBMG在2024年拥有香港12间、深圳9间、上海8间和广州3间门店[49] - TBMG聘用全职或兼职医生共13位与2023年持平[49] 香港业务运营 - 北上求医趋势对香港私营医疗市场构成重大挑战,尤其影响牙科服务[31] - 香港人口净移出及劳动力下降导致整体求诊者规模收缩[38] - Vio面临员工成本上升和整体求诊者规模收缩的双重挑战[38] - 中卓医务提供超过二十种专科医疗及专职医疗服务[35] - 中卓医务肿瘤科日间治疗中心于2024年11月搬迁至中环中建大厦九楼[35] - 自营牙科医务中心参与公务员牙科服务先导计划第二期,服务期为2025年2月1日至2026年7月31日[36] - Vio成为香港首个同时拥有ISO 9001:2015和ISO 27001:2022认证的医疗网络[13] - Vio成为香港首个获得ISO 9001:2015和ISO 27001:2022双认证的医疗网络[39] - Vio在中环、尖沙咀、荃湾及沙田设有四家自营医务中心[41] 中国内地业务运营 - 南石医院互联网医院累计服务超过130.5万人次[15] - 公司整合粤港澳大湾区现有医疗资源,服务8,600多万居民[17] - 公司管理中国内地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南石医院,采用总院+分院运营模式[14][15] - 公司在广州、深圳、济南设立三间健康管理机构提供体检及特色保健服务[14][16] - 南石医院成为南阳市首批通过国家"三级甲等"复审的医院之一[42] - 南石医院互联网医院自2022年3月至2024年12月累计服务超过130.5万人次[43] - 南石医院互联网医院涵盖65个科室并有约400名医生提供远程医疗服务[43] - 南石医院拥有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5个省级重点专科[44] - 南石医院神经分子诊疗与转化实验室于2024年9月开业并加入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44] - 南阳瑞视眼科医院截至2024年12月已完成超过16,000台屈光手术[45] - 南阳南石康复中医院新华西路门诊于2024年4月开业并增设残疾人康复服务站[45] - 康健国际健康管理中心2024年举办超过550场会议及活动[48] - 济南历康与中国国寿山东签订租赁协议租期自2024年10月至2027年3月[48] - TBMG已构建完整客户数据库并利用大数据分析客户消费习惯以提供个性化服务[50] 扩张与投资计划 - 公司斥资约1800万港元购入彩虹汇八坊商场铺位用于开设医务中心[12] - 新购置铺位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英尺[12] - 公司旗下心脏科品牌将于2025年第一季度在屯门柏丽广场增设医务中心[12] - 公司将于2025年第一季度在沙田好运中心重新开设三间普通科医务中心及一间儿科医务中心[12] - 公司计划2025年第一季度在沙田好运中心新开设3间普通科医务中心及1间儿科医务中心[54] - 香港心脏专科中心选址屯门柏丽广场增设医务中心于2025年第一季度起提供服务[54] - 公司战略性调整TBMG门店网络布局,优化资源配置[17] 战略举措与未来指引 - Vio作为香港唯一ISO双认证医疗网络将加强服务品质关注以符合ISO 9001:2026新要求[55] - 公司计划加强Vio与自营医疗中心的合作[55] - 南石医院获批建设南阳市骨病阶梯化治疗及心脏急危重症多学科联动救治两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8] - 南石医院自2025年2月起试用AI+诊前评估系统实现知识库+数据共享就诊全流程[58] - 公司通过参与政府资助及公私协作基层医疗计划加强香港政府合作关系[53] - 公司计划成立医务顾问委员会以规范医疗服务符合法律及社会需求[54] - 南石医院与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共建临床学院由医院医师全过程授课[58] 财务健康状况 - 公司持有银行结余及存款总额约14.202亿港元,其中包含银行定期存款约2.277亿港元及银行结余及现金约11.914亿港元[63] - 公司银行借贷约为8068.3万港元,其中674.6万港元需一年内偿还,未动用银行融资为2000万港元[63] - 公司流动资产净值约为13.006亿港元,流动比率为3.19,负债比率为2.71%[64] - 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约为29.769亿港元[67] - 公司银行定期存款较去年减少803.6万港元(从2.358亿降至2.277亿)[63] - 公司已抵押银行存款大幅减少至110.7万港元(去年为1.636亿港元)[63] - 公司流动比率从3.25略微下降至3.19[64] - 公司负债比率微增0.01个百分点至2.71%[64] - 已质押资产总值从2023年的3.131亿港元大幅下降至2024年的1.205亿港元,降幅达61.5%[70] - 租赁土地及楼宇质押价值从2023年的3356万港元下降至2024年的3043.8万港元,降幅9.3%[70] - 投资物业质押价值从2023年的1.16亿港元下降至2024年的8900万港元,降幅23.3%[70] - 银行存款质押价值从2023年的1.6357亿港元大幅下降至2024年的110.7万港元,降幅99.3%[70] - 公司2024年无已签约但未拨备的资本开支承诺(2023年同样为零)[71] 公司治理与董事会 - 执行董事蔡加讚持有公司28.21%股份,约19.11亿股[73] - 执行董事张霄雪于2024年4月5日获任命为集团首席财务官[76] - 执行董事黄宇于2025年2月24日获委任并自2025年2月26日起担任集团内地业务副总裁[78] - 非执行董事李蕙苓为主要股东蔡博士妻子的妹妹,与执行董事蔡加讚存在亲属关系[80] - 公司主要股东包括中国人寿保险,其全资附属公司国寿股权投资有限公司为张霄雪前雇主[77] - 刘淑卿女士63岁于2023年12月15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81] - 刘阳先生45岁于2024年1月12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81] - 刘阳先生拥有超过20年股权及财务管理经验[81] - 张蕾娣女士45岁于2024年1月12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82] - 张蕾娣女士拥有超过20年股权投资及项目管理经验[83] - 于学忠先生67岁自2015年6月起任独立非执行董事[85] - 徐卫国博士73岁自2021年3月31日起任独立非执行董事[85] - 韩文欣先生50岁自2022年8月15日起任独立非执行董事[86] - 陈伟根先生67岁于2023年12月15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86] - 陈伟根先生于2024年1月1日获任审核委员会主席[86] 业务概述与运营范围 - 公司报告期涵盖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94] - 报告期内上述业务经营贡献了公司约98%的收入[94] -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在香港提供医疗及牙科服务、管理医疗网络及第三方医疗网络管理服务[93] - 公司在中国内地提供医疗及牙科服务以及医院管理及相关服务[93] - 公司其他业务包括物业租赁[93] - 公司业务覆盖香港沙田总办事处、上环后勤办事处及医疗中心[95] - 公司在中国南阳祥瑞设有医院管理及医疗服务业务办事处[95] 环境、社会及管治(ESG)表现 - 公司已建立衡量系统监督环境、社会及管治数据收集的准确性及可靠性[103] - 公司2021年设定了减排减废、节能减水等环保目标[103] - 董事会每年通过会议检讨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表现、管理及目标[103] - 公司收集了来自董事会成员、前线员工、病人及供应商关于环境、社会及治理层面的21个重要回应[109] - 公司监测范围1、范围2及范围3温室气体排放量(以吨二氧化碳当量计算)及温室气体排放密度(以吨二氧化碳当量╱百万港元计算)[163] - 气候风险可能导致供应链中断、医疗设施破坏及服务中断,并增加资本成本、营运成本及保险费[161] - 未采用节能新技术可能导致成本增加及效率降低[161] - 环境监管加强可能增加能源、水成本及合规成本[161] 环境数据:排放与能源 - 公司2024年温室气体总排放量为1,171.36吨二氧化碳当量,排放密度为0.64吨二氧化碳当量/百万港元收入[121] - 公司2024年范围2电力购买产生的排放为1,070.58吨二氧化碳当量,较2023年1,975.57吨下降45.8%[121] - 公司2024年氮氧化物排放量为92.40千克,较2023年116.61千克下降20.8%[118] - 公司2024年硫氧化物排放量为0.17千克,较2023年0.19千克下降10.5%[118] - 公司2024年悬浮颗粒排放量为7.04千克,较2023年8.59千克下降18.0%[118] - 公司2023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2,006.14吨二氧化碳当量,排放密度为1.09吨二氧化碳当量/百万港元收入[121] - 公司2022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1,296.07吨二氧化碳当量,排放密度为0.84吨二氧化碳当量/百万港元收入[121] - 公司2024年范围1柴油燃烧排放为15.24吨二氧化碳当量,较2023年3.39吨增长349.6%[121] - 公司2024年范围1汽油燃烧排放为14.97吨二氧化碳当量,较2023年27.04吨下降44.6%[121] - 温室气体排放量为1,171.36吨二氧化碳极当量,较基准年1,389.69吨下降15.7%,已实现减排目标[131] - 能源总消耗量为2,658兆瓦时,密度为1.45兆瓦时/百万港元总收入[141][142] - 电力消耗量为2,544兆瓦时,较2023年3,083兆瓦时下降17.5%[142] - 汽油消耗量为5,609升,较2023年7,700升下降27.2%[142] - 柴油消耗量为5,705升,较2023年13升大幅增加[142] - 能源消耗密度同比减少16%[145] - 能源消耗量从2023年基线3173兆瓦时降至2658兆瓦极时,已超额完成2025年目标3141兆瓦时[146] - 水消耗量为3519立方米,水消耗密度为1.92立方米/百万港元总收入[148] - 水消耗量3519立方米超出2025年目标3466立方米[150] - 使用AdBlue柴油排气液减少车辆氮氧化物排放[157] 环境数据:废弃物与材料 - 有害废弃物产生量为0.602吨,密度为0.33公斤/百万港元总收入[125][126] - 医疗废弃物产生量为0.602吨,密度较2023年0.43公斤/百万港元下降至0.33公斤/百万港元[126] - 化学废物收集量为687.71升及130.89千克,较2023年20升及50千克大幅增加[127] - 无害废弃物产生量为10.92吨,密度为5.95公斤/百万港元总收入[129] - 办公用纸弃置量为13.80吨,密度为7.52公斤/百万港元,较2023年1.03公斤显著上升[129] - 包装材料总消耗量2632345个,消耗密度1435.46个/百万港元总收入[153][154] - 药袋消耗量从2023年288490极0个降至2024年2023000个[154] - 药水樽消耗量从2023年522450个降至2024年366000个[154] - 胶袋消耗量从2023年60000个增至2024年172200个[154] - 采用可生物降解iQ™植物基生物聚合物替代传统塑料[156] 人力资源数据 - 公司总雇员人数为1,279名,其中全职占89%,兼职占11%[169] - 雇员流失率为21%,按性别、年龄和地区分类的流失率分别为男性7%、女性26%、18-25岁37%、26-35岁20%、36-45岁17%、46-55岁24%、56岁或以上18%、香港34%、中国内地0%[172][173] - 雇员性别分布为男性占74%,女性占26%[170] - 雇员年龄分布为18-25岁占10%、26-35岁占28%、36-45极岁占39%、46-55岁占14%、56岁或以上占11%[170] - 雇员地区分布为香港占61%,中国内地占37%[170] - 雇员类别分布为一般员工占42%、管理层占2%、医生占19%、护士占37%[170][171] - 报告期内工伤损失天数109.6天,较去年225.5天下降51.4%[183] - 多於3個損失天數的工傷個案3起,較去年7起下降57.1%[183] - 公司提供新入職培訓總時數達1,801.55小時,覆蓋380名僱員[186] - 整體僱員培訓覆蓋率30%,人均受訓1.41小時[187] - 管理層培訓覆蓋率達90%,人均受訓5.89小時[187] - 護士群體培訓覆蓋率23%,人均極受訓2.63小時[187] - 女性員工培訓覆蓋率35%,高於男性員工的13%[187] - 過去三年致命工作意外率持續保持0%[182][183] - 醫生群體培訓覆蓋率僅0.4%,人均受訓0.1小時[187] - 一般員工培訓覆蓋率46%,人均受訓0.71小時[187] 供应链与运营管理 - 公司共聘用421家供应商,其中香港397家占94.3%,中国内地24家占5.7%[192] - 香港供应商主要为药物经销商,所有供应商均通过公司评估[192] - 公司采用实时登记系统管理药物采购和库存,并每月由高级护士核查库存[192] - 公司使用互联网电子采购平台,通过
康健国际医疗(03886)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8 19:26
股息分配 - 董事会建议派付本年度末期股息每股0.12港仙,与2023年相同[2] - 2024年和2023年宣派的末期股息总额均约为8,128,000港元[33] - 董事会建议向股东派付本年度末期股息每股0.12港仙,与2023年相同[99] 集团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集团收入约18.34亿港元,2023年约18.33亿港元[3] - 2024年集团净亏损约1.58亿港元,2023年约1.59亿港元;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2024年约2.04亿港元,2023年约1.94亿港元[3]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净值约33.80亿港元,2023年约36.19亿港元[3]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净值约13.01亿港元,2023年约13.45亿港元[3] - 2024年集团流动比率为3.19,2023年为3.25;负债比率2024年为2.71%,2023年为2.70%[3] - 2024年毛利约4.87亿港元,2023年约5.02亿港元[4] - 2024年全面开支总额约2.24亿港元,2023年约2.07亿港元[5] - 2024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3.01港仙,2023年为2.87港仙[5] - 2024年公司总收入为18.23021亿港元,2023年为18.2198亿港元[16][17][18] - 2024年公司除税前亏损1.21691亿港元[21] - 2024年对外销售收入为1833038千港元,2023年为1833038千港元[22][26] - 2024年除税前亏损为120863千港元[22] - 2024年利息收入为33178千港元,2023年为31700千港元[24][25][29] - 2024年股息收入为1063千港元,2023年为1545千港元[24][25][29] - 2024年投资物业公平值变动为68495千港元,2023年为98626千港元[24][25][29] - 2024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56991千港元,2023年为58794千港元[24][25] - 2024年使用权资产折旧为71965千港元,2023年为75571千港元[24][25] - 2024年无形资产摊销为7706千港元,2023年为11264千港元[24][25] - 2024年融资成本为20514千港元,2023年为23416千港元[24][25] - 2024年客户A占总收入21%,2023年占22%[28] - 2024年融资成本为20,514千港元,2023年为23,416千港元[30] - 2024年所得税开支为36,516千港元,2023年为38,226千港元[30] - 2024年员工成本为743,697千港元,2023年为740,650千港元[32] - 2024年核数师酬金为4,700千港元,2023年为4,000千港元[32] - 2024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总额为56,991千港元,2023年为58,794千港元[32] - 2024年无形资产摊销总额为7,706千港元,2023年为11,264千港元[32] - 2024年来自投资物业的净租金收入为9,594千港元,2023年为9,928千港元[32] - 2024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亏损为203,703千港元,2023年为194,210千港元[34] - 2024年商誉减值亏损约为70,000,000港元,2023年为102,877,000港元[36] - 2024年集团亏损约1.58207亿港元(2023年:1.59089亿港元),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2.03703亿港元(2023年:1.9421亿港元)[48] - 2024年集团毛利约4.87389亿港元(2023年:5.01948亿港元),联营公司权益减值亏损约7676.2万港元(2023年:2970.2万港元),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约6849.5万港元(2023年:9862.6万港元),商誉减值亏损约7000万港元(2023年:1.02877亿港元)[50][51][52][53]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结余及存款总额约为14.20245亿港元(2023年:14.31426亿港元),其中银行定期存款约为2.27741亿港元(2023年:2.35777亿港元)、已抵押银行存款约为110.7万港元(2023年:1.6357亿港元)、银行结余及现金约为11.91397亿港元(2023年:10.32079亿港元)[86]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借贷约为8068.3万港元(2023年:8756.3万港元),其中约674.6万港元(2023年:656.8万港元)须于一年内偿还[86]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可获得的未动用银行融资为2000万港元(2023年:3亿港元)[86]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净值约为13.00647亿港元,2023年为13.44516亿港元;流动比率为3.19,2023年为3.25;负债比率为2.71%,2023年为2.70%[87]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约为29.76914亿港元,2023年为32.42129亿港元[90]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聘用1441名雇员,2023年为1399名;本年度雇员成本总额约为7.43697亿港元,2023年为7.4065亿港元;其中董事酬金约为1174.5万港元,2023年为1610.1万港元[91]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已质押的若干资产总值约1.20545亿港元,2023年为3.1313亿港元[93]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香港医疗服务收入7.87053亿港元,2023年为7.70996亿港元[16] - 2024年香港医疗网络管理业务收入4.89353亿港元,2023年为4.98189亿港元[16] - 2024年中国内地医院管理及医疗服务收入5.46615亿港元,2023年为5.52795亿港元[16] - 2024年租金收入1077.4万港元,2023年为1105.8万港元[16] - 2024年按总额基准确认服务收入18.19007亿港元,按净额基准确认401.4万港元;2023年分别为18.17027亿港元和495.3万港元[18] - 2024年公司香港医疗服务收入约7.87亿港元,2023年约7.71亿港元[58] - 2024年公司香港医疗服务收入占本年度收入约42.92%,2023年约42.06%[58] - 2024年集团香港医疗网络管理收入约4.89353亿港元,占本年度收入约26.69%,2023年约为4.98189亿港元,占比约27.18%[64] 业务运营相关 - 中国内地医院管理服务及相关服务信用期为180日至270日(2023年相同)[18]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435个涵盖多科目医疗服务网络,2023年为419个[56] - 2024年12月31日提供医疗服务的人员总数为821人,2023年为780人[57] - 2024年公司医疗服务网络中联营248个、自营71个,合计319个,2023年合计307个[56] - 2024年公司普通科医疗服务网络中联营216个、自营39个,合计255个,2023年合计239个[56] - 2024年公司专科医疗服务网络中联营32个、自营32个,合计64个,2023年合计68个[56] - 2024年公司牙科服务网络中联营12个、自营14个,合计26个,2023年合计21个[56] - 2024年公司辅助服务网络中联营65个、自营25个,合计90个,2023年合计91个[56] - 2024年公司物理治疗服务网络中联营39个、自营6个,合计45个,2023年合计46个[56] - 集团旗下自营牙科医务中心自2023年7月起参与公务员及合资格人士牙科服务(洗牙)先导计划第一期,先导计划服务期延长18个月,旗下自营牙科医务中心将参与第二期,时间为2025年2月1日至2026年7月31日[62] - 南石医院互联网医院自2022年3月投入服务起至2024年12月,累计服务超130.5万人次,囊括65个科室,约400名医生提供远程医疗服务[67] - 2024年南石医院成为南阳市首批通过国家“三级甲等”复审的医院之一[66] - 南石医院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个(烧伤整形外科),省级重点专科5个(烧伤整形外科、神经内科、康复医学科、脊柱科、肿瘤科),2024年肿瘤科入选省级临床重点专科[69] - 2024年9月,南石医院神经分子诊疗与转化实验室开业,加入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协同研究体系,成为“脑血管病精准双抗行动”项目分中心[69] - Vio成为香港首个也是唯一获得ISO 9001:2015优质管理系统和ISO 27001:2002资讯安全管理系统双认证的医疗网络[65] - 集团本年度邀请更多医生和专职医疗人员加入专业医疗团队,招募大量医护助理和牙科手术助理员[63] - 集团积极推动旗下医务中心参与医健通,使医生能按原则取览患者电子健康记录[62] - 集团通过设立WhatsApp客户服务热线、客户问卷调查及投诉处理机制了解客户需求和意见[63] - 南阳瑞视眼科医院截至2024年12月完成逾16000台屈光手术[70] - 南阳运动康复综合服务中心暨南阳南石康复中医医院新华路门诊于2024年4月开业,8月增设残疾人康复服务站[71] - 康健国际健康管理中心助力中国人寿山东各地级市分公司举办各类会议及活动逾550场[74] - 2024年9月27日,济南历康与中国人寿山东就租赁中国人寿大厦南楼第5层01至06室签订租赁协议,租期自2024年10月1日至2027年3月31日[74] - TBMG 2024年聘用全职或兼职医生13位,与2023年持平[75] - TBMG位于香港、深圳、上海及广州的门店数目2024年分别为12间、9间、8间和3间,2023年分别为14间、10间、9间和3间[75] - 2025年第一季将在沙田好运中心重新开设三间普通科医务中心及一间儿科医务中心,心脏专科品牌“香港心脏专科中心”将在屯门柏丽广场增设医务中心[80] 未来业务发展策略 - Vio将发挥香港唯一ISO双认证医疗网络的竞争优势,加强对服务品质的关注,做好符合《私营医疗机构条例》发牌要求的准备[81] - 南阳祥瑞将提升对南石医院的全方位支援,南石医院将推动“医教研”一体化协同发展,加强院校合作,已获批建设两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5年2月起试用“AI + 诊前评估系统”[83] - 广东广州综合门诊部及深圳港和诊所将减少对生殖业务板块的依赖,拓展多元化业务布局,山东康健国际健康管理中心计划增设备省级专家解读体检报告服务[84] - TBMG将优化门店网络、业务范畴及市场推广策略,引进前沿产品、仪器及技术,围绕数字化提升客户满意度和留存率,寻找潜在并购机会[85] 财务准则相关 - 2024年应用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对集团财务状况及表现无重大影响[11]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等准则修订将于2027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期间生效,公司正评估其对综合财务报表的详细影响[14] 债务与应付款项 - 2024年应付账款17.2409亿港元(2023年:15.7265亿港元),其他应付款项3527.9万港元(2023年:2980.4万港元),已收订金518.3万港元(2023年:539.6万港元),应计费用1.13535亿港元(2023年:1.07052亿港元)[40] - 2024年银行借贷无抵押定期贷款340.5万港元(2023年:691.7万港元),有抵押按揭贷款7727.8万港元(2023年:8064.6万港元)[42] - 2024年其他应付款项中应付股息约261.3万港元(2023年:105万港元)[43] - 2024年应计费用中应付联营医生及专科医生顾问服务费约5751.8万港元(2023年:5530万港元
康健国际医疗(03886)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27 18:03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收入约9.1428亿港元,2023年为9.16833亿港元[9] - 公司2024年上半年亏损净额约2854.2万港元,2023年为溢利净额约3868.3万港元;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4767.6万港元,2023年为溢利约2106.1万港元[9][10] - 公司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约13.60735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3.44516亿港元;资产净值约35.24725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6.18746亿港元[9] - 公司2024年6月30日流动比率为3.78,2023年12月31日为3.25;负债比率为2.68%,2023年12月31日为2.70%[9] - 2024年6月30日,集团银行结余及存款总额约为13.91479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4.31426亿港元[48] - 2024年6月30日,集团银行借贷约为8419.2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8756.3万港元,其中约709.9万港元须于一年内偿还[48]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可获得之未动用银行融资为3亿港元,与2023年12月31日持平[48]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资产净值约为13.60735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3.44516亿港元[50]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流动比率为3.78,2023年12月31日为3.25[50] - 2024年6月30日,集团负债比率为2.68%,2023年12月31日为2.70%[50]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约为31.37907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2.42129亿港元[53]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已质押的若干资产总值约3.00802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1313亿港元[5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914,280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916,833千港元,同比下降约0.28%[10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销售成本为664,727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674,371千港元,同比下降约1.43%[10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毛利为249,553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42,462千港元,同比增长约2.93%[10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除税前亏损9,917千港元,2023年同期溢利58,100千港元[10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期内亏损28,542千港元,2023年同期溢利38,683千港元[103]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期内全面开支总额为84006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44602千港元[105] - 2024年上半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47676千港元,2023年同期溢利21061千港元[105]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2425660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558678千港元[106]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1850044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941888千港元[106]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489309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597372千港元[107]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为1360735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344516千港元[107]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为261670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84448千港元[107] - 2024年6月30日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3137907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242129千港元[107] - 2024年上半年每股亏损0.70港仙,2023年同期每股盈利0.31港仙[105] - 2024年上半年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之股本工具公平值变动为 - 22422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 - 19685千港元[105] - 2024年上半年经营业务产生的现金净额为141587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76704千港元[112] - 2024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236943千港元,2023年同期产生现金净额55070千港元[112]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活动耗用的现金净额为174600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96409千港元[114] - 2024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269956千港元,2023年同期增加35365千港元[114] - 2024年上半年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032079千港元,期末为748776千港元[114] - 2023年上半年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971939千港元,期末为985990千港元[114] - 2024年上半年汇率变动影响为减少13347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减少21314千港元[114] - 2024年上半年赎回可换股债券耗用现金120000千港元[114] - 2024年上半年总收入9.1428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9.16833亿港元[125]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991.7万港元[130]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来自外界客户收入为914,280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916,833千港元[134]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入为18,660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3,124千港元[135]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为 - 69,572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219千港元[137]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成本为11,969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0,915千港元[138] - 2024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为18,625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9,417千港元,香港利得税按16.5%计算,中国内地附属公司税率为25%[140] - 2024年上半年员工成本为380,535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74,556千港元[142] - 2024年中期宣派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末期股息总额约8,128,000港元,与2023年相同,不建议派付2024年上半年中期股息[144]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47,676千港元,2023年同期溢利21,061千港元[14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约7,053,000港元,2023年约3,924,000港元[146]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就使用零售店及办公室订立新租赁协议平均为期3.10年,2023年为2.36年,确认使用权资产及租赁负债约6,289,000港元,2023年为52,883,000港元[14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投资物业公平值减少约2687万港元,2023年为289.6万港元[14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确认与使用权资产相关的减值亏损约132.9万港元,2023年为减值亏损拨回约174.7万港元[147]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贷款结余为5326.4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5435.6万港元[150] - 2024年6月30日商誉账面金额(已扣除累计减值亏损)为66564.1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67168.6万港元[15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对联营公司之权益确认减值亏损3670万港元,2023年为零[154] - 2024年6月30日对A公司普通股投资账面金额约2476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4700.1万港元[15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A公司公平值亏损约2226.1万港元,2023年为公平值收益约56.5万港元[156]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项总计492,095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511,071千港元[157] - 2024年6月30日0 - 60日应收账款及票据为228,436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61,055千港元[159] - 2024年6月30日应付账款及其他应付款项总计316,725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99,517千港元[161] - 2024年6月30日0 - 60日应付账款为78,093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89,972千港元[161] - 2024年6月30日银行借贷总计84,192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87,563千港元[162] - 2024年6月30日银行借贷非即期部分为64,052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65,561千港元[162] - 2024年6月30日按揭贷款抵押的租赁土地及楼宇账面价值约为31,999,000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3,560,000港元[163] - 2024年6月30日按揭贷款抵押的投资物业账面价值约为104,000,000港元,2023年为116,000,000港元[163] - 2024年6月30日可换股债券负债部分为109,633千港元,权益部分为20,895千港元,总计130,528千港元[167] - 2024年6月30日可换股债券流动负债为零,非流动负债约为109,633,000港元[167] - 2023年1月1日已发行及缴足股份数目为6,836,374,452股,金额为68,364千港元[168] - 2024年6月30日已发行及缴足股份数目为6,773,522,452股,金额为67,735千港元[168] - 2024年与绰峰有限公司租金收入为487千港元,2023年为460千港元[170] - 2024年与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医疗相关服务收入为869千港元,2023年为150千港元[170] - 2024年与香港体检及医学诊断中心有限公司租金收入为2,665千港元,2023年为2,609千港元[17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按公平值計入損益之非上市衍生工具公平值為2,428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為6,772千港元[17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按公平值計入其他全面收益之香港非上市股本證券公平值為26,224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為48,626千港元[175] - 2024年6月30日,非上市衍生工具波動率為67.75%,2023年12月31日為66.57%;無風險利率為4.50%,2023年12月31日為3.92% [175] - 2024年6月30日,香港非上市股本證券收入年度增長率介乎8.54%至147.53%,2023年12月31日介乎15.00%至208.95%;最終增長率為3.00%,2023年12月31日為2.50% [17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按公平值計入損益之金融資產公平值虧損約4,348,000港元,2023年為收益約6,155,000港元[17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按公平值計入其他全面收益之股本工具公平值虧損約22,422,000港元,2023年為19,685,000港元[178]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医疗服务收入约3.94462亿港元,2023年约为3.89333亿港元,占2024年上半年收入约43.14%,2023年约为42.46%[18] - 2024年上半年,
康健国际医疗(03886)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9 20:41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约9.1428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9.16833亿港元[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亏损净额约2854.2万港元,2023年同期溢利净额约3868.3万港元;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4767.6万港元,2023年同期溢利约2106.1万港元[1]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资产净值约13.60735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3.44516亿港元;资产净值约35.24725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6.18746亿港元[1]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流动比率为3.78,2023年12月31日为3.25;负债比率为2.68%,2023年12月31日为2.70%[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毛利为2.49553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2.42462亿港元[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除税前亏损991.7万港元,2023年同期溢利5810万港元[2] - 2024年上半年总收入914,280千港元,2023年为916,833千港元[13] - 按确认时间,2024年某一时间点确认收入876,563千港元,某一时间段确认收入32,319千港元;2023年分别为877,771千港元和33,045千港元[13] - 2024年上半年总收入9.1428亿港元,较2023年上半年的9.16833亿港元略有下降[16][17][18]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991.7万港元,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5810万港元[16][17]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入1866万港元,较2023年上半年的2312.4万港元有所减少[18]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为亏损6957.2万港元,2023年为收益121.9万港元[19]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成本1196.9万港元,较2023年上半年的1091.5万港元有所增加[20] - 2024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2023.3万港元,2023年为2093.6万港元[22] - 2024年上半年员工成本3.80535亿港元,较2023年上半年的3.74556亿港元略有增加[23] - 2024年中期未建议派付中期股息,2023年也无中期股息;2024年宣派2023年末期股息总额约812.8万港元,与2023年相同[24] - 2024年上半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4767.6万港元,2023年为溢利2106.1万港元[2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未经审核亏损约2854.2万港元,2023年为溢利约3868.3万港元;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4767.6万港元,2023年为溢利约2106.1万港元[3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约2687万港元,2023年约为289.6万港元[3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于联营公司权益的减值亏损约3670万港元,2023年无此项亏损[32] - 2024年上半年,公司金融资产公平值亏损约434.8万港元,2023年为公平值收益约615.5万港元[33]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应占联营公司亏损约199.1万港元,2023年为应占溢利约339.9万港元[34] - 排除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后,2024年上半年公司业务经营未经审核经营溢利约4103万港元,2023年为3746.4万港元;公司拥有人应占经营溢利约2189.6万港元,2023年为1984.2万港元[34]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未经审核经营溢利约4103万港元,2023年为3746.4万港元;2024年录得未经审核亏损约2854.2万港元,2023年为溢利约3868.3万港元[36] - 2024年6月30日,集团银行结余及存款总额约为13.91479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4.31426亿港元[55] - 2024年6月30日,集团银行借贷约为8419.2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8756.3万港元[55]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流动比率为3.78,2023年12月31日为3.25;负债比率为2.68%,2023年12月31日为2.70%[56]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约为31.37907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2.42129亿港元[58]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已质押的若干资产总值约3.00802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1313亿港元[6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個月的簡明綜合財務資料未經審核,已由董事會審核委員會審閱,核數師已根據相關準則審閱該期間簡明綜合中期財務報表[68] 公司资产负债项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6月30日,投资物业为5.67285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5.94155亿港元[4] - 2024年6月30日,存货为5479.7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5249.9万港元[4] - 2024年6月30日,应付账款及其他应付款项为3.16725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99517亿港元[5] - 2024年6月30日,银行借贷(流动负债)为5718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6.875亿港元;银行借贷(非流动负债)为6405.2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6556.1万港元[5]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账款为380905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53199千港元[26] - 2024年6月30日应付账款为157265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60714千港元[27] - 2024年6月30日银行借贷为87563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84192千港元[28] - 法定股本方面,截至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及2024年6月30日,股份数目均为300亿股,金额为30万港元;已发行及缴足股份方面,2023年1月1日为6836374452股,金额为68364千港元,2024年6月30日为6773522452股,金额为67735千港元[30]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上半年香港医疗服务收入394,462千港元,2023年为389,333千港元[12] - 2024年上半年香港医疗网络管理业务收入250,043千港元,2023年为238,105千港元[12] - 2024年上半年中国内地医院管理及医疗服务收入264,377千港元,2023年为283,378千港元[12] - 2024年上半年香港医疗服务对外销售收入3.94462亿港元,香港医疗网络管理业务2.50043亿港元,中国内地医院管理及医疗服务2.64377亿港元[16]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医疗服务收入约3.94462亿港元,2023年约为3.89333亿港元,占2024年上半年收入约43.14%,2023年约为42.46%[38] - 2024年上半年香港医疗网络管理业务收入约2.50043亿港元,2023年约2.38105亿港元,占2024年上半年收入约27.35%,2023年约25.97%[41] 公司业务运营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拥有422个涵盖多科目医疗服务点,包括239个普通科、68个专科、25个牙科和90个辅助服务点[3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共有798名医生、牙医及辅助服务人员,包括386名普通科医生、237名专科医生、37名牙医及138名辅助服务人员[37] - 中卓医务提供23种专科医疗及临床服务,面向香港市民及大湾区旅客[40] - 公司普通科门诊参与多项政府资助或公私营协作基层医疗健康计划[39] - 公司旗下心脏科品牌响应医管局放射诊断造影服务公私营机构合作计划[39] - 公司骨科发展运动创伤物理治疗子品牌应对运动创伤个案增加[39] - 公司全線牙科医务中心参与公务员及合资格人士牙科服务(洗牙)先导计划[40] - 公司推动旗下医务中心参加医健通,提供更连贯医疗服务[40] - 南石医院互联网医院自2022年3月至2024年6月累计服务超85万人次,目前有44个科室,约400名医生长期在线[42] - 广州综合门诊部围绕辅助生殖服务周边及女性生命周期保健服务发展一站式保健服务平台,已孵化多个诊疗基地及药店[44] - 港和诊所作为业务枢纽促进跨境医疗联动,与广州综合门诊部联手提供的生殖科VIP服务受VIP客户欢迎[44] - 康健国际健康管理中心主营体检等业务,体检是主要收入来源,推出五年电子化健康档案和“三高”用药适应性检测[45] - 南石医院在门诊人次、住院人次及处理手术台数均录得增长,“总院 + 分院”营运模式有效[42] - 南石康复中医院业绩突出,儿童康复科及康复医学科发展势头佳[42] - 南石医院成为南阳首批通过国家“三级甲等”复审的医院,获专家全方位评审肯定[42] - 南石医院多学科联合诊疗门诊正式开诊,为患者提供高水平诊疗和优质服务[43] - 南阳运动康复综合服务中心暨南阳南石康复中医院新华西路门诊于2024年4月开业,是南阳首家“体医融合”运动康复中心[43] - TBMG聘用医生数量从2023年的13位降至2024年的12位,香港、深圳、上海及广州门店数目分别从2023年的15间、10间、9间、3间变为2024年的13间、9间、9间、3间[46] 公司未来发展规划 - 2024下半年集团将探索创新运营模式,优化香港医疗服务网络布局,骨科设于上水的医务中心将迁往大埔[50] - 2024下半年Vio将加强与集团旗下自营及联营医务中心合作,投入资源推进提升数据安全项目[51] - 2024下半年南石医院沿用“总院+分院”运营模式,加强“医教研”协同发展和普及互联网医院服务,心脏康复中心开展国家标准认证工作[52] - 2024下半年康健国际健康管理中心在山东济南针对客户需求制订体检产品,扩充服务人员团队及提供在职培训[53] - 广州综合门诊部与港和诊所在广东依托集团香港经验,结合内地市场需求,加强广州和深圳两地优质资源共享[53] - 2024下半年TBMG优化门店网络及市场推广策略,以保有现有客户及吸纳新客户[54] - TBMG围绕数字化核心,用大数据提升客户忠诚度和满意度,促进美容保健和医疗美容客户转化[54] - TBMG在香港和内地寻找潜在并购机会,与不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扩大运营规模及拓展业务范围[54] 公司其他信息 - 公司于百慕达注册,股份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注册办事处位于百慕达,主要营业地点在香港新界沙田[6] - 简明综合财务报表按历史成本法编制,采用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对财务状况及表现无重大影响[8][9] - 已颁布但未生效的新订及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生效时间从待定至2027年不等,公司正在评估影响[10] - 公司确定四个报告及经营分部:香港医疗服务、香港医疗网络管理业务、中国内地医院管理及医疗服务以及其他[15] - 未向行政总裁提供资产及负债的分部资料,未呈列相关分部资料[15] - 因未履行溢利保证,卖方人士应向买方支付申索金额9795.669万港元,买方已提起法律程序[63] - 2024年6月30日,集团聘用1427名雇员,2023年12月31日为1399名[6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雇员成本总额约为3.80535亿港元,2023年为3.74556亿港元[65] - 回顾期内,集团无重大投资、重大收购及出售[60] - 回顾期内,集团无使用任何金融工具进行对冲活动[57] - 董事会主席蔡加讚兼任行政總裁,偏離企業管治守則條文第C.2.1條規定,但董事會認為此安排可確保領導能力、優化運營效率且不損害權力平衡,公司暫不建議遵守該條文,將繼續檢討職位安排[67] - 公司執行董事有4人,非執行董事有4人,獨立非執行董事有6人,董事會共14人[67][69] - 2024年是康健成立35周年,集团换上新标志,新企业颜色为蓝色和湖水绿色[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