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永顺控股香港(06812)
icon
搜索文档
永顺控股香港(06812.HK)4月14日收盘上涨21.82%,成交2010港元
金融界· 2025-04-14 16:32
股价表现 - 4月14日股价收报0.134港元/股 单日上涨21.82% 成交量1.5万股 成交额2010港元[1] - 近一个月累计下跌45% 年初至今累计下跌12% 跑输恒生指数同期4.26%的涨幅[1] 财务数据 - 截至2024年9月30日营业总收入2.19亿元 同比增长3.74%[1] - 归母净利润亏损687.34万元 同比减少159.41%[1] - 毛利率9.66% 资产负债率26.35%[1] 行业估值 - 支援服务行业市盈率TTM平均值6.04倍 行业中值2.56倍[1] - 公司市盈率为-6.91倍 行业排名第72位[1] - 同业比较:友联国际教育租赁市盈率1.37倍 中国科教产业1.38倍 新高教集团1.58倍 希教国际控股1.62倍 光正教育2.06倍[1] 业务概况 - 1983年创立 初期为小型环境清洁及灭虫服务企业[2] - 核心业务涵盖环卫服务、虫控管理及航空餐饮支援服务[2] - 客户群体包括发展商、房地产投资者、公用事业、公共交通系统及航空配餐营运商[2] 战略发展 - 2021年11月与历思联行设施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订立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 - 正探索大湾区业务横向发展机会 寻求与现有环境卫生服务产生协同效应的新服务[2]
永顺控股香港(06812) - 2025 - 中期财报
2024-11-29 16:3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16年5月31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股份于港交所主板上市[32][37]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主要业务为在香港提供环境卫生及相关服务以及航空餐饮支援服务[33][3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收益与利润 - 2024年上半年收益为242,449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33,710千港元,同比增长3.74%[18] - 2024年上半年毛利为23,409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9,786千港元,同比下降41.16%[18] - 2024年上半年除所得税前亏损7,440千港元,2023年同期溢利15,646千港元[18] - 2024年上半年期内亏损7,622千港元,2023年同期溢利12,830千港元[18] - 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亏损1.27港仙,2023年同期每股基本盈利2.14港仙[1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期内亏损7,622千港元,2023年同期溢利12,830千港元[47][53] - 2024年上半年总营收约为2.424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约2.337亿港元增长约3.7%[118] - 公司期内总收益从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23370万港元微增至约24240万港元,增幅约3.7%[119] - 期内毛利从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3980万港元减少约1640万港元至约2340万港元,减幅41.2%;毛利率从约17.0%降至约9.7%[121][122] - 期内其他收入从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150万港元减少46.0%至约80万港元[123][124] - 公司一般经营开支从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2560万港元增加约600万港元至约3160万港元,增幅约23.4%[125][126] - 期内公司呈报亏损约760万港元,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溢利约1280万港元[129][133] - 2024年和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溢利分别为 - 762.2万港元和1283万港元[7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资产与负债 - 截至2024年9月30日,非流动资为57,688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59,578千港元下降3.17%[21]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流动资为212,935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222,450千港元下降4.28%[21]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流动负为56,063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54,886千港元上升2.14%[21]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流动资净额为156,872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167,564千港元下降6.37%[21]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总资产减流动负为214,560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227,142千港元下降5.54%[21] - 2024年9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为15,244千港元,3月31日为15,842千港元[23] - 2024年9月30日净资产为199,316千港元,3月31日为211,300千港元[23] - 截至2024年9月30日,环境卫生及相关服务分部资产为148,744千港元,航空餐饮支援服务为1,713千港元,总计150,457千港元;2024年3月31日分别为185,661千港元、1,655千港元和187,316千港元[56]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总负债为71,307千港元,2024年3月31日为70,728千港元[56]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和3月31日,贸易应收款一个月内分别为7381.2万港元和4386.6万港元,一至三个月分别为1036.2万港元和6544.6万港元,三个月以上分别为383.8万港元和1170.4万港元[86]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和3月31日,预付款项非流动分别为49万港元和39.2万港元,流动分别为441万港元和616.7万港元[89]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和3月31日,贸易应付款一个月内分别为951.5万港元和1151万港元,一至三个月分别为371.2万港元和548.2万港元,三个月以上分别为94.9万港元和168.8万港元[92]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和3月31日,银行贷款分别为13.5万港元和93.8万港元,均含按需偿还条款,分类为流动负债[97] - 2024年9月30日及3月31日银行贷款全部结馀分类为流动负债[98] - 2024年9月30日及3月31日一年内到期银行贷款分别为135,000港元及938,000港元[101] - 2024年9月30日及3月31日银行借款浮动利率均为每年3.03厘[101] - 2024年9月30日及3月31日银行借款抵押物账面净值分别约为22,696,000港元及23,191,000港元[101] - 2024年9月30日,公司流动比率约为3.6倍,2024年3月31日约为4.1倍[137][140] - 2024年9月30日,公司租赁土地及建筑物账面价值约2180万港元(2024年3月31日为2320万港元)已质押以担保银行贷款[145] - 2024年9月30日集团抵押账面价值约2180万港元的租赁土地及楼宇获银行贷款,2024年3月31日为2320万港元[14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现金流 - 2024年9月30日经营活动现金净额为30,622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 - 2,378千港元[29] - 2024年9月30日投资活动现金净额为 - 926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 - 24,714千港元[29] - 2024年9月30日融资活动现金净额为 - 5,449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 - 10,764千港元[29] - 2024年9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24,247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 - 37,856千港元[29] - 2024年9月30日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93,559千港元,期末为117,806千港元[29] - 2024年9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1.178亿港元,2024年3月31日约为9360万港元[138][14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其他收支与成本 - 2024年上半年废料销售其他收入及收益为214千港元,杂项收入为617千港元,总计831千港元;2023年同期分别为276千港元、1,262千港元和1,538千港元[61] - 2024年上半年银行借款利息融资成本为10千港元,租赁负债利息为34千港元,总计44千港元;2023年同期银行借款利息为36千港元[64] - 2024年上半年确认为开支的存货成本为8,719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5,958千港元[67] - 2024年上半年折旧为3,434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040千港元[67] - 2024年上半年雇员成本(包括董事酬金)为164,683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38,810千港元[67] - 2024年9月30日,公司有1589名雇员,2023年9月30日为1733名;期内员工成本及相关开支总额约为1.647亿港元,较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增加18.6%[142][14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税务与股息 - 2024年和2023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合资格实体首2,000,000港元应评税利润按8.25%征税,超过2,000,000港元的应评税利润按16.5%征税[69] - 截至2024年及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合资格实体首200万港元应课税溢利按8.25%税率缴税,超过部分按16.5%税率缴税[70] - 2024年和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即期税项-香港利得税分别为18.2万港元和276万港元,递延税项分别为0和5.6万港元[71]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0.727港仙,总额436.2万港元已支付,2023年为每股1.65港仙,总额990万港元;董事会不宣派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股息[73][74][75]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0.727港仙,总额436.2万港元已在期内确认及支付,董事会决定不就本期宣派中期股息[157][165][166] - 2024年9月30日期内已付末期股息4,362千港元,期内亏损7,622千港元[27]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环境卫生及相关服务收益为238,835千港元,航空餐饮支援服务收益为3,614千港元,总计242,449千港元;2023年同期分别为231,673千港元、2,037千港元和233,710千港元[47][50] - 2024年营收增长主因是与铁路服务运营商续约及航空餐饮支持业务收入增加[118] 公司业务动态 - 2024年11月14日公司完成收购历思联行设施管理服务有限公司37.5%股权[102][103] - 2024年6月公司订立协议收购目标集团37.5%权益,11月完成收购[112][115] - 2024年6月7日,公司全资附属公司Perma Growth有条件同意以约1980.92万港元收购目标公司37.5%已发行股份,收购于2024年11月14日完成[146] - 2024年11月14日公司完成收购目标公司37.5%已发行股份,现金代价为人民币1837.5万元(约1980.92万港元)[149][158][167] - 公司已在公共卫生服务领域获得两份合约[111][114] 公司业务风险与政策 - 集团期内大部分收益及成本以港元计值,无重大汇率风险,未制定外汇对冲政策,必要时管理层会考虑对冲[153][161] 公司重大事项情况 - 2024年9月30日集团无资本承担,2024年3月31日约为10万港元[154][162] - 2024年9月30日及2024年3月31日,集团无重大或然负债[152][160] - 2024年9月30日,集团无重大投资[155][163] - 截至2024年9月30日,集团无重大投资或资本资产计划[156][164] 公司股权结构 - 2024年9月30日,吴醒梅、施丹妮、施伟伦分别持有公司4.32亿股股份,占比均为72%;洪明华持有6.4万股,占比0.01%[172] - 2024年9月30日,吴醒梅在施氏控股有限公司、丰悦发展有限公司分别持有1股,占比均为100%;施丹妮、施伟伦在施氏控股有限公司分别持有1股,占比均为100%[175] - 施丹妮女士和施伟伦先生因是施氏家族信托受益人,被视为在施氏控股有限公司实益拥有的432,000,000股股份中拥有权益[180,182] - 洪明华先生在公司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权计划获授的全部购股权获悉数行使后,可能获配64,000股股份[181,183] - 截至2024年9月30日,除已披露情况外,无董事及主要行政人员或其联系人有须披露权益及淡仓[184,185] - 施氏控股有限公司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432,000,000股股份,占公司权益72%[190,191] - 丰悦发展有限公司作为施氏家族信托受托人,被视为在432,000,000股股份中拥有权益,占公司权益72%[191,192] 公司购股计划 - 2017年2月21日公司采纳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计划,目的是留住集团关键和高级员工[198] - 2017年2月23日,以每股0.42港元的行使价向执行董事和部分员工授予192,000份购股权,该计划不再授予新购股权[199] - 截至2024年4月1日,购股计划未行使购股权为144,000份,截至9月30日仍为144,000份[200] - 董事洪明华截至2024年4月1日和9月30日未行使购股权均为64,00
永顺控股香港(06812) - 2025 - 中期业绩
2024-11-25 20:22
财务报告基本信息 - 公司公布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简明综合业绩[21] - 编制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的会计政策及计算方法,与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年度财务报表一致[45][48] - 公司已采用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对2024年4月1日开始财政年度有效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未提早应用尚未生效的新订及经修订准则[46][48] - 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业绩按历史成本基准编制,以港元呈列,数值调整至最接近千位[43] - 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业绩应与公司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综合财务报表一并阅读[43]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年度对比) - 2024年收益为242,449千港元,2023年为233,710千港元[23] - 2024年服务成本为219,040千港元,2023年为193,924千港元[23] - 2024年毛利为23,409千港元,2023年为39,786千港元[23] - 2024年其他收入及收益为831千港元,2023年为1,538千港元[23] - 2024年一般经营开支为31,636千港元,2023年为25,642千港元[23] - 2024年融资成本为44千港元,2023年为36千港元[23] - 2024年除所得税前亏损为7,440千港元,2023年溢利为15,646千港元[23] - 2024年期内亏损为7,622千港元,2023年期内溢利为12,830千港元[23] - 2024年每股基本亏损为1.27港仙,2023年每股基本盈利为2.14港仙[23] - 2024年和2023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收入及收益分别为83.1万港元和153.8万港元,其中废料销售分别为21.4万港元和27.6万港元,杂项收入分别为61.7万港元和126.2万港元[66] - 2024年和2023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成本分别为4.4万港元和3.6万港元,其中银行借款利息分别为1万港元和3.6万港元,租赁负债利息分别为3.4万港元和0[69] - 2024年和2023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确认为开支的存货成本分别为871.9万港元和595.8万港元,出售物业、厂房及设备之(收益)╱亏损分别为343.4万港元和304万港元,撇销物业、厂房及设备分别为 - 1.5万港元和6万港元,贸易应收款项减值亏损拨备分别为1.4万港元和34万港元,雇员成本分别为1646.83万港元和1388.1万港元[72] - 2024年和2023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所得税开支分别为18.2万港元和281.6万港元,其中即期税项 - 香港利得税分别为18.2万港元和276万港元,递延税项分别为0和5.6万港元[76] - 2024年和2023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溢利分别为 - 762.2万港元和1283万港元[82] - 总收益从2023年约2.337亿港元增至约2.424亿港元,增幅约3.7%[125][129] - 毛利从约3980万港元降至约2340万港元,减少约1640万港元或41.2%,毛利率从约17.0%降至约9.7%[126][130] - 其他收入减少46.0%,从约150万港元降至约80万港元[127][131] - 一般经营开支从约2560万港元增至约3160万港元,增加约600万港元或约23.4%[128][132] - 融资成本与2023年相同,约为4万港元[134][138] - 期内亏损约760万港元,2023年同期溢利约1280万港元[135][139] - 资本开支从约2860万港元降至约150万港元[137][141]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半年对比) - 2024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额为30,622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 - 2,378千港元[35] - 2024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 - 926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 - 24,714千港元[35]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 - 5,449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 - 10,764千港元[35] - 2024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24,247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 - 37,856千港元[35] 资产负债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9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57,688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59,578千港元有所下降[26]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流动资产为212,935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222,450千港元有所下降[26]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流动负债为56,063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54,886千港元有所上升[26]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净流动资产为156,872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167,564千港元有所下降[26] - 截至2024年9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为15,244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15,842千港元有所下降[28]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净资产为199,316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211,300千港元有所下降[28]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和3月31日,贸易应收款项分别为8801.2万港元和12101.6万港元,其中一个月内分别为7381.2万港元和4386.6万港元,一至三个月分别为1036.2万港元和6544.6万港元,三个月以上分别为383.8万港元和1170.4万港元[91] - 2024年9月30日非流动预付款项为490千港元,3月31日为392千港元;流动其他预付款项为4024千港元,3月31日为5522千港元;按金为138千港元,3月31日为644千港元;其他应收款项为248千港元,3月31日为1千港元[94] - 2024年9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一个月内为9515千港元,3月31日为11510千港元;一至三个月为3712千港元,3月31日为5482千港元;三个月以上为949千港元,3月31日为1688千港元[97] - 2024年9月30日应计员工成本为33847千港元,3月31日为26367千港元;其他应计开支为5414千港元,3月31日为6152千港元;其他应付款项为1334千港元,3月31日为1680千港元;按金为547千港元,3月31日为562千港元[100] - 2024年9月30日银行贷款为135千港元,3月31日为938千港元,且全部银行贷款结余已分类为流动负债[102] - 2024年9月30日和3月31日银行借款所附的浮动利率均为每年3.03%[108] - 2024年9月30日银行借款以集团所持账面价值约22696000港元物业作抵押,3月31日约为23191000港元[108] - 2024年9月30日,集团流动资产约202.9百万港元,流动负债约56.1百万港元,流动比率约3.6倍;2024年3月31日,流动资产约222.5百万港元,流动负债约54.9百万港元,流动比率约4.1倍[146] - 2024年9月30日,集团总资产约270.6百万港元,负债总额约71.3百万港元,权益总额约199.3百万港元,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117.8百万港元;2024年3月31日,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93.6百万港元[146] - 2024年9月30日,集团银行融资约87.0百万港元,资本负债比率为0.01倍,与2024年3月31日持平[146] - 2024年9月30日,集团租赁土地及楼宇账面价值约21.8百万港元,2024年3月31日为23.2百万港元,已抵押以获银行贷款[151][154] - 截至2024年9月30日,集团无资本承担,2024年3月31日约为0.1百万港元[160][168] 业务线划分信息 - 公司分为环境与卫生相关服务和航空餐饮支援服务两个经营分部,除可收回税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银行借款、应付税项、董事酬金、银行借款相关融资成本、所得税开支及总部部分开支外,资产、负债、损益均分配至经营分部[50]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环境与卫生相关服务收益为238,835千港元,航空餐饮支援服务收益为3,614千港元,总计242,449千港元;2023年同期分别为231,673千港元、2,037千港元和233,710千港元[53][56][65]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环境与卫生相关服务分部业绩为399千港元,航空餐饮支援服务为271千港元,总计670千港元;2023年同期分别为21,139千港元、151千港元和21,290千港元[53][58] - 截至2024年9月30日,环境与卫生相关服务分部资产为148,744千港元,航空餐饮支援服务为1,713千港元,未分配资产150,457千港元,总资产270,623千港元;2024年3月31日分别为185,661千港元、1,655千港元、187,316千港元和282,028千港元[61] - 截至2024年9月30日,环境与卫生相关服务分部负债为70,558千港元,航空餐饮支援服务为524千港元,未分配负债中银行借款135千港元、应付税项90千港元,负债总额71,307千港元;2024年3月31日分别为69,516千港元、274千港元、938千港元、无应付税项和70,728千港元[61] 税务政策信息 - 香港利得税按两级制计提,2024年和2023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合资格实体首200万港元应课税溢利按8.25%税率缴纳,超过部分按16.5%税率缴纳[74][75] 股息分配信息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0.727港仙,总额436.2万港元已在期内获批及支付,2023年为每股1.65港仙,总额990万港元;董事会决定不宣派2024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股息(2023年同期无)[78][79][80]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0.727港仙,总额4,362,000港元已在期内确认及支付;董事会决定不就本期宣派中期股息[163][171][172] 股份收购信息 - 2024年11月14日,公司完成收购历思联行设施管理服务有限公司的37.5%股权[109][110] - 2024年6月公司签订协议收购目标集团37.5%权益,11月完成收购[119][122] - 2024年6月7日,公司全资附属公司Perma Growth有条件同意以人民币18,375,000元(约19,809,185港元)收购目标公司37.5%已发行股份,收购于2024年11月14日完成[152][155] - 2024年11月14日,集团完成收购历思联行设施管理服务有限公司37.5%股权,此为须披露及关连交易,已获独立股东批准[164][173] 业务投标续约信息 - 2024年新投标成功率约为12.6%,2023年为30.7%[114][116] - 2024年续约成功率约为57.5%,2023年为88.9%[114][116] 业务拓展信息 - 公司于去年设立“医疗保健与设施管理”团队,已获两份公共卫生服务领域合约[118][121] 员工信息 - 2024年9月30日,集团有1,589名雇员,2023年9月30日为1,733名;期内员工成本及相关开支总额约164.7百万港元,较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138.8百万港元增加18.6%[148][153] 股权结构信息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吴醒梅、施丹妮、施伟伦所持股份数为432,000,000,占公司权益概约百分比为72%[177]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洪明华所持股份数为64,000,占公司权益概约百分比为0.01%[177]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吴醒梅在施氏控股有限公司、丰悦发展有限公司所持股份数均为1,权益百分比均为100%[180] - 截至2024
永顺控股香港(06812) - 2024 - 年度财报
2024-06-26 16:30
财务表现 - 公司财报显示,2024年度收入为470.7百万港元,较上年增长1.8%[7] - 2024年度净利润为10.9百万港元,较上年下降55.9%[7] - 公司总资产为282.0百万港元,较上年增长2.5%[7] - 毛利率为14.1%,净利率为2.3%[7] - 股本回报率为5.2%,总资产回报率为3.9%[7] - 2024财年,本集团总收入约为470.7百万港元,较上一财年增长约1.8%[22] - 本公司于FY2024和FY2023年的融资成本分别约为0.1百万港元[30] - FY2024和FY2023年,本公司的溢利和全面收益分别约为9.9百万港元和24.7百万港元,分别占相应年度总收入的2.1%和5.4%[31] - FY2024期间,本公司的资本支出包括购买物业、厂房和设备,金额约为31.1百万港元(FY2023:0.7百万港元),主要由经营活动产生的资金支持[32]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本公司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分别约为222.5百万港元和54.9百万港元,流动比率约为4.1倍(2023年3月31日:约4.6倍)[33]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本公司的总资产约为282.0百万港元,由约70.7百万港元的总负债和约211.3百万港元的总权益支持,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93.6百万港元(2023年3月31日:约154.0百万港元)[34]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本公司的资本负债比率为0.01倍,根据总租赁负债和银行借款除以本公司总权益计算[35] - 本公司的已发行股本为6,000,000港元,分为600,000,000股每股面值0.01港元[37]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本公司有1,789名员工,员工成本及相关费用约为291.8百万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增加约2.9%或约8.1百万港元[39] 业务表现 - 环境衛生服務业务分部在2024财年维持了相对稳定的收益表现[18] - 新合同的投标成功率为22.7%,较上一年度有所增长[18] - 本集团在2024财年获得的新合同总价值超过7000万港元,包括为城市轨道线路车站设施提供服务的重要合同[18] - 环境卫生服务收入约为465.4百万港元,占总收入的98.9%;航空餐饮支援服务收入约为5.3百万港元,占总收入的1.1%[23] - 环境卫生及相关服务的毛利从上一财年的77.5百万港元降至65.8百万港元,毛利率从16.8%降至14.1%;航空餐饮支援服务的毛利为0.7百万港元,毛利率为14.1%[27] 公司治理 - 公司已采纳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的企业管治守则作为自身的企业管治守则[53] - 董事会认为,除企业管治守则C.2.1外,公司在2024年3月31日结束的年度内已遵守企业管治守则[54] - 公司已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3所载的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作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操守守则[55] - 董事会负责集团的整体领导,制定战略、政策、业务计划和财政预算,并监督业务表现[56] - 董事会由七名成员组成,包括四名執行董事和三名獨立非執行董事[59] - 董事会成员之间没有财务、业务、家族或其他重大关系[60] - 截至2024年3月31日,董事会一直符合上市规则3.10和3.10A的要求,至少有三名獨立非執行董事[61] - 公司已与独立非执行董事续签了为期两年的委任函,除非提前三个月书面通知终止[63] - 公司主席和首席执行官的职责应分开,不应由同一人担任[64] - 公司目前未委任首席执行官,而是由所有执行董事共同履行该职责[65]
永顺控股香港(06812) - 2024 - 年度业绩
2024-06-19 22:40
公司财务表现 - 截至2024年3月31日的财年,公司收入为470.7百万港元,较上一年增长1.8%[8] - 公司毛利为66.6百万港元,较上一年下降14.1%[8] - 公司年内溢利为10.9百万港元,较上一年下降55.9%[8] - 公司总资产为282.0百万港元,较上一年增长2.5%[8] - 公司总权益为211.3百万港元[8] - 公司毛利率为14.1%,净利率为2.3%[8] - 公司股本回报率为5.2%,总资产回报率为3.9%[8] - 公司派息比率为40.0%[8] 香港商业活动 - 香港商业活动自2022年后期至2023年全年逐渐复苏,主要受入境游客人数和本地消费需求增加推动[10] 业务发展展望 - 集团在疫情暂停两年后,2024财年航空餐饮支援业务分部恢复运营,预计未来将有进一步增长[12] - 集团预见環衛服務業務分部将面临重大挑战,但已采取多项策略措施以提升市场地位[14] - 集团将继续定制和创新環衛服務品类,特别是提供和设计新的环保和科技辅助的環衛服務解决方案,以符合客户的ESG目标[14] - 集团已与中国潜在业务单位签订合作协议,预计有助于集团业务和财务绩效的可持续增长[14] 财务数据 - 2024财年总收入约为4.707亿港元,较上一年增长约1.8%[23] - 環境衛生及相关服务收入约为4.654亿港元,航空餐飲支援服务收入约为0.5267亿港元[24] - 2024财年服务成本约为4.041亿港元,占收入的85.9%[25] - 毛利从2023财年的约7.75亿港元下降至2024财年的约6.66亿港元,毛利率从16.8%下降至14.1%[27] 资产和负债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本集团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分别约为2.225亿港元和5490万港元,流动比率约为4.1倍(2023年3月31日约为4.6倍)[34]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本集团的总资产约为2.82亿港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9360万港元(2023年3月31日约为1.54亿港元)[35] - 2024年3月31日,本集团的资本负债比率为0.01倍[36] 公司治理 - 公司董事会由七名成员组成,包括四名执行董事和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60] - 公司在2024年度始终符合上市规则3.10和3.10A的要求,至少有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62] - 董事会已建立机制以确保董事会获得独立意见和建议,包括安排适当资源、提前通知公司秘书以获取独立意见[70]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 公司认识到良好的风险管理对业务的长期和可持续增长至关重要[122] - 公司委托外部顾问对截至2024年3月31日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进行了审查[125] - 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的主要特点包括监控环境、风险评估、监控活动、信息和沟通以及监察[126][127][128][129][130]
永顺控股香港(06812) - 2024 - 中期财报
2023-11-24 16:30
公司财务状况 - 2023年9月30日截至的六个月内,公司收入为23.371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略有下降[6] - 毛利为3.9786亿港元,较去年同期有所减少[6] - 净资产为21.4215亿港元,较上一财政年度有所增加[7]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股本为6,000千港元,股份溢价为48,177千港元,合并储备为20,917千港元,保留溢利为139,095千港元,总计为214,215千港元[8]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负2,378千港元,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负24,714千港元,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负10,764千港元,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16,101千港元[9] - 2022年9月30日截至的六个月内,员工成本及相关开支总额约为138.8百万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截至的六个月的143.8百万港元减少了约3.5%[77]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租赁土地和建筑的账面价值约为23.7百万港元,用于担保公司的银行贷款[82] 公司业务情况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在香港提供环境卫生及相关服务以及航空餐饮支援服务[12] - 公司在2023年9月份取得了新的环境卫生服务项目,合同总额超过6700万港元[52] - 公司的招标成功率在本期间从20.5%增加到30.7%[54] - 公司预计环境卫生和相关服务的需求将持续增长,特别是在酒店、餐饮和零售领域[58] 财务细节 - 公司其他收入和收益包括废料销售、政府补助和杂项收入,总计为1,538千港元[34] - 融资成本在2023年的前六个月为36千港元,较2022年的55千港元有所下降[36] - 本集团在期内除所得税前溢利中,员工成本(包括董事酬金)为138,810千港元,较2022年的143,810千港元略有减少[36] - 香港利得税按利得税两级制计提,当前税为2,760千港元,较2022年的3,576千港元有所下降[37]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12,830千港元,较2022年的14,975千港元有所减少[39] - 2023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物业、厂房及设备的总成本约为28,583,000千港元,较2022年的527,000千港元大幅增加[40] - 贸易应收款项的账龄分析显示,截至2023年9月30日,一至三个月的款项为11,702千港元,较一年前的41,719千港元有所减少[43] - 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中,其他预付款项为6,066千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3,919千港元有所增加[44] 公司股权结构 - 施氏控股有限公司持有公司股份432,000,000股,占公司股份的72%[100] - 豐悅發展有限公司作为施氏家族信托的受托人,持有公司股份432,000,000股,占公司股份的72%[100] 公司治理 - 永順控股香港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包括吳醒梅女士、施丹妮女士、洪明華先生和施偉倫先生[121] - 独立非执行董事包括袁靖波先生、鍾琯因先生和陳振聲先生[121]
永顺控股香港(06812) - 2024 - 中期业绩
2023-11-20 19:47
财务报告公布信息 - 公司公布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简明综合业绩[6] 年度财务关键指标对比 - 2023年收益为233,710千港元,2022年为236,071千港元[7] - 2023年服务成本为193,924千港元,2022年为194,990千港元[7] - 2023年毛利为39,786千港元,2022年为41,081千港元[7] - 2023年其他收入及收益为1,538千港元,2022年为2,513千港元[7] - 2023年一般经营开支为25,642千港元,2022年为24,932千港元[7] - 2023年融资成本为36千港元,2022年为55千港元[7] - 2023年除所得税前溢利为15,646千港元,2022年为18,607千港元[7] - 2023年所得税开支为2,816千港元,2022年为3,632千港元[7] - 2023年期内溢利及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全面收益总额为12,830千港元,2022年为14,975千港元[7] - 2023年和2022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分别为233,710千港元和236,071千港元,其中环境卫生及相关服务收益分别为231,673千港元和236,071千港元,航空餐饮支援服务收益2023年为2,037千港元,2022年为0 [35] - 2023年和2022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其他收入及收益分别为1,538千港元和2,513千港元,其中废料销售分别为276千港元和261千港元,政府补贴2023年为0,2022年为2,238千港元,杂项收入分别为1,262千港元和14千港元 [35] - 2023年和2022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融资成本分别为36千港元和55千港元,其中银行借款利息分别为36千港元和45千港元,租赁负债利息2023年为0,2022年为10千港元 [37] - 2023年和2022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所得税开支分别为2,816千港元和3,632千港元,其中即期税项 - 香港利得税分别为2,760千港元和3,576千港元,递延税项均为56千港元 [38] - 2023年公司已付末期股息总额为9,900,000港元,每股普通股1.650港仙;2022年已付末期股息总额为8,838,000港元,每股普通股1.473港仙,董事会决定不宣派2023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 [38] - 2023年和2022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基本及摊薄每股盈利计算中,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分别为12,830千港元和14,975千港元,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均为600,000千股 [40] - 总收益从2022年约2.361亿港元略微减少约1.0%至2023年约2.337亿港元[62] - 毛利从2022年约4110万港元略微减少约130万港元或3.2%至2023年约3980万港元,毛利率从17.4%降至17.0%[64] - 其他收入及收益减少38.8%至2023年约150万港元,2022年约为250万港元[66] - 一般经营开支从2022年约2490万港元略微增加约70万港元或2.8%至2023年约2560万港元[69] - 融资成本从2022年约10万港元减少34.5%至2023年约4万港元[70] - 期内溢利从2022年约1500万港元减少约210万港元或14.3%至2023年约1280万港元,撇除补贴后溢利略微增加约10万港元或0.8%[71] - 期内纯利率约为5.5%,2022年约为6.3%[72] - 期内资本开支约为2860万港元,2022年约为50万港元[73] - 期内员工成本及相关开支总额约1.388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约1.438亿港元减少约3.5%[78][79] 半年财务关键指标对比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对外部客户销售总额为233,710千港元,期内溢利为12,830千港元[31]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对外部客户销售总额为236,071千港元,期内溢利为14,975千港元[32]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活动现金净额为 - 2,378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7,714千港元[10]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 - 24,714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 - 598千港元[10]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 - 10,764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 - 9,787千港元[10] 不同时间点资产负债对比 - 截至2023年9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58,512千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35,575千港元有所增加[8]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流动资产为220,817千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239,438千港元有所减少[8]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流动负债为52,722千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51,788千港元有所增加[8]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净流动资产为168,095千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187,650千港元有所减少[8]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净资产为214,215千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211,285千港元有所增加[8]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279,329千港元,负债总额为65,114千港元[33]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275,013千港元,负债总额为63,728千港元[33] - 截至2023年9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为97,690千港元,较3月31日的80,884千港元有所增加[44] - 截至2023年9月30日,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为6,869千港元,较3月31日的4,521千港元有所增加[45] - 截至2023年9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为14,244千港元,较3月31日的14,653千港元略有减少[45]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应计费用、按金及其他应付款项为32,848千港元,较3月31日的32,463千港元略有增加[46] - 截至2023年9月30日,银行借款为1,729千港元,较3月31日的2,506千港元有所减少,借款利率为1.50%[46][48] - 截至2023年9月30日,银行借款以账面价值约23,692,000港元物业作抵押,3月31日为24,188,000港元[49]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约2.208亿港元,流动负债约5270万港元,流动比率约为4.2倍,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1.161亿港元[74][75]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银行融资约8700万港元,资本负债比率为0.01倍[76]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抵押账面价值约2370万港元的租赁土地及楼宇以获银行贷款,3月31日为约2420万港元[83]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末期股息每股1.65港仙,总额990万港元已获批及支付[90]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无资本承担,3月31日约为2340万港元[87] 股息分配情况 - 2023年已付末期股息9,900千港元,期内溢利及全面收益总额为12,830千港元[9] - 董事会决定不宣派2023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 [38] - 董事会决议不就本期宣派任何中期股息[91] - 董事会决定不宣派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股息[125] 现金及等价物情况 - 截至2023年9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16,101千港元,较期初的153,957千港元有所减少[10] 财务准则及政策相关 - 公司采用对2023年4月1日开始财政年度有效的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20] - 香港特区政府将于2025年5月1日起取消强积金 - 长服金对冲机制,并预期推出补贴计划[21] - 管理层已开展实行取消强积金 - 长服金对冲机制变动的程序,但目前无法合理评估其影响[26] - 香港利得税按两级制计提,截至2023年及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合资格实体首2,000,000港元应课税溢利按8.25%税率缴纳,超过部分按16.5%税率缴纳 [38] 业务线相关信息 - 公司分为环境卫生及相关服务、航空餐饮支援服务两个经营分部[27] - 环境卫生及相关服务在2023年9月30日的分部资产为162,073千港元,负债为58,900千港元[33] - 航空餐饮支援服务在2023年9月30日的分部资产为1,142千港元,负债为584千港元[33] - 公司航空餐饮支援服务于2023年4月恢复运营[57] 业务经营指标 - 2023年1 - 9月访港旅客累计逾2330万人次,2022年全年仅为60万人次[52] - 2023年公司新环境卫生服务项目增至13个,合约总额超6700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10个项目,合约价值2250万港元[53] - 2023年公司合约续约率稳定在88.9%,2022年同期为88.6%[53][55] - 2023年公司得标率从2022年同期的20.5%上升至30.7%[54][55] 物业、厂房及设备情况 - 2023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新增物业、厂房及设备总成本约为28,583,000港元,2022年同期约为527,000港元 [41] - 2023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出售账面价值约为6,000港元的物业、厂房及设备,2022年同期约为22,000港元 [41] 贸易款项情况 - 贸易应收款项以港元计值,信贷期自开票日期起介于0至60天(2023年3月31日:0至60天) [42][43] 股权结构情况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吴醒梅持有公司4.32亿股股份,占公司权益约72%[94]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施丹妮持有公司4.32亿股股份,占公司权益约72%[94]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施伟伦持有公司4.32亿股股份,占公司权益约72%[94]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洪明华持有公司6.4万股股份,占公司权益约0.01%[94]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吴醒梅持有施氏控股有限公司1股普通股,权益百分比为100%[95]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吴醒梅持有丰悦发展有限公司1股普通股,权益百分比为100%[95]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施丹妮持有施氏控股有限公司1股普通股,权益百分比为100%[95]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施伟伦持有施氏控股有限公司1股普通股,权益百分比为100%[95] - 所有4.32亿股股份均由施氏控股有限公司实益拥有,施氏控股有限公司由丰悦发展有限公司(为施氏家族信托的受托人)拥有[95] - 洪明华于根据公司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权计划获授的全部购股权获悉数行使后可能获配及发行的6.4万股股份中拥有权益[99]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施氏控股有限公司和豐悅發展有限公司分别持有4.32亿股公司股份,占比均为72%[101] 购股权计划情况 - 2017年2月21日,公司唯一股东采纳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权计划[104] - 2017年2月23日,以每股0.42港元的行使价授予一名执行董事及集团若干雇员合共19.2万份购股权[106]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根据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权计划,董事和3名雇员分别有6.4万份和8万份购股权未行使,总计14.4万份[107] - 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权计划授予的购股权限定行使方式,50%可在2017年3月16日至2027年3月15日行使,另50%可在2018年3月16日至2027年3月15日行使[109] - 2017年2月21日,公司唯一股东通过决议案批准购股计划,但自采纳后未授出购股权[110] 企业管治情况 - 公司采纳上市规则附录14第二部分所载的企业
永顺控股香港(06812) - 2023 - 年度财报
2023-06-26 16:30
公司财务表现 - 公司2023年度财报显示,收入为462.2百万港元,较上年473.7百万港元下降2.4%[7] - 年内溢利为24.7百万港元,较上年22.1百万港元增长12.0%[7] - 总资产为275.0百万港元,较上年264.2百万港元增长4.08%[7] - FY2023总收入约为462.2百万港元,较FY2022下降约2.4%[25] - 环境卫生及相关服务收入在2023财年略微下降2.4%,但毛利提升至77.5百万港元[19] - 环境卫生及相关服务收入占总收入的100%,约为462.2百万港元[27] - 环境卫生及相关服务毛利略有增加,约为77.5百万港元,毛利率为16.8%[29] - 公司FY2023的净利润和全面收益分别约为24.7百万港元和5.4%的总收入[34] - 一般经营开支增加约0.5%,主要由于长期服务金撥备增加[32] - 2023财年,公司的资本支出主要包括机器设备和汽车,分别约为0.7百万港元[35] 公司业务发展 - 公司在疫情期间提供了深度清洁和消毒服务,签订了新的环境卫生服务合同,合同续约率达到87.1%[18] - 公司航空餐饮支援服务业务自2020年3月起暂停,但随着香港和中国疫情控制措施放宽,乘客航空交通逐渐恢复,公司于2023年4月重新开始航空餐饮支援服务[20] 公司财务状况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分别约为239.4百万港元和51.8百万港元,流动比率约为4.6倍[37]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的总资产约为275.0百万港元,现金及银行存款约为154.0百万港元[38] - 2023年3月31日,公司的资本负债比率为0.01倍,根据集团的总租赁负债和银行借款除以总权益计算[39] 公司治理与管理 - 公司已采纳香港联交所上市规则附录第二部分的企业治理守则作为自身的企业治理守则[54] - 董事会认为公司在2023年3月31日结束的年度内已遵守企业治理守则的规定[55] - 公司已采纳上市规则附录第十部分的上市发行人董事证券交易模型守则作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操守守则[56] - 董事会已向全体董事作出特定查询,确认他们在2023年3月31日结束的年度内已遵守模型守则中规定的交易必守准则[57] - 董事会负责集团的整体领导、指导和决策,监督业务和绩效,已成立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和提名委员会[58] - 董事会已制定董事会委员会的职责,详细内容载于本年报[59] - 董事会由七名成员组成,包括四名执行董事和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各董事具备符合公司业务要求的相关经验、能力和技能[61] 公司人力资源管理 - 公司的员工总数为1,647人,员工成本及相关费用约为283.6百万港元,较上一年减少约3.4%[41] - 公司为员工提供不同部门的持续培训,包括信息技术、ISO培训、环境保护和监督职能培训等[43] 公司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 - 公司截至2023年3月31日没有重大或然负债,租赁土地和建筑物价值约为24.2百万港元,已抵押以担保银行贷款[46] - 公司截至2023年3月31日在购买物业、厂房和设备方面有23.4百万港元的资本承诺[47] - 公司委托外部顾问对截至2023年3月31日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进行了审查[126] - 公司没有内部审计部门,董事会认为委任外部独立专业人士进行独立审查比设立独立内部审计部门更具成本效益[145] - 董事会将继续每年审视内部审计部门的需要[146]
永顺控股香港(06812) - 2023 - 年度业绩
2023-06-19 22:01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财年公司收益为4.622亿港元,较2022年的4.737亿港元下降2.4%[8] - 2023财年公司毛利为7750万港元,较2022年的7630万港元增长1.5%[8] - 2023财年公司年内溢利为2470万港元,较2022年的2210万港元增长12.0%[8] - 2023财年公司总资产为2.75亿港元,较2022年的2.642亿港元增长4.08%[8] - 2023财年公司权益总额为2.113亿港元,较2022年的1.954亿港元增长8.14%[8] - 2023财年公司毛利率为16.8%,2022年为16.1%[8] - 2023财年公司纯利率为5.4%,2022年为4.7%[8] - 2023财年公司股本回报率为11.7%,2022年为11.3%[8] - 2023财年公司总资产回报率为9.0%,2022年为8.4%[8] - 2023财年和2022财年公司派息比率均为40.0%[8] - 2023财年公司总收益约4.622亿港元,较2022财年的约4.737亿港元减少约2.4%,主要因临时消毒工作需求下降减少约1150万港元收益[26] - 2023财年和2022财年公司服务成本分别约为3.847亿港元和3.973亿港元,分别占相应年度收益的约83.2%和83.9%[29] - 公司毛利从2022财年的约7630万港元略增至2023财年的约7750万港元,整体毛利率从约16.1%增至约16.8%[30] - 一般经营开支从2022财年约5110万港元增加约0.5%或约30万港元至2023财年约5140万港元[33] - 2023财年及2022财年融资成本均约为10万港元[34] - 2023财年及2022财年公司拥有人应占集团溢利及全面收益总额分别约为2470万港元及2210万港元,分别占相应年度总收益的约5.4%及4.7%[35] - 2023财年资本开支约为70万港元,2022财年为590万港元[36] - 截至2023年3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及流动负债总额分别约为2.394亿港元及5180万港元,流动比率约为4.6倍;2022年3月31日分别约为2.264亿港元及5550万港元,流动比率约为4.1倍[38] - 截至2023年3月31日,集团总资产约为2.75亿港元,由负债总额及权益总额分别约6370万港元及2.113亿港元拨付;现金及银行结余约1.54亿港元,2022年3月31日约为1.172亿港元[39] - 截至2023年3月31日,集团的资本负债比率为0.01倍,2022年3月31日为0.02倍[40] - 截至2023年3月31日,集团有1647名雇员,2022年3月31日为1886名;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员工成本及相关开支总额约为2.836亿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约2.937亿港元减少约3.4%或约1010万港元[42]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及2022年3月31日,集团并无任何重大或然负债[46] - 集团已抵押于2023年3月31日账面价值约2420万港元的租赁土地及楼宇以获得银行贷款,2022年3月31日约为2520万港元[47] - 截至2023年3月31日,集团有关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的已订约但未拨备的资本承担为2340万港元,2022年3月31日为无[48] - 按发售价每股0.42港元计算,股份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经扣除上市相关开支后)约为4010万港元,截至2023年3月31日已全数按拟定用途使用[53]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并无对附属公司、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作出任何重大收购及出售[49] - 截至2023年3月31日,集团并无持有任何重大投资[50] - 除2023年2月17日公告披露的建议收购办公室物业外,截至2023年3月31日,集团并无任何其他重大投资或资本资产计划[52] 环境卫生及相关服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财年公司环境卫生及相关服务总收益约4.622亿港元,较2022财年的约4.737亿港元减少约2.4%[26][28] - 环境卫生及相关服务毛利从2022财年的约7630万港元略增约1.5%至2023财年的7750万港元,毛利率从约16.1%增至16.8%[31] 航空餐饮支援服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航空餐饮支援服务自2020年3月起暂停,2023年4月重新开始(非全面启动)[21] - 2023财年航空餐饮支援服务仍受疫情影响,无收益[28] - 2022年底航空业务恢复正常,商业航班增加,航空餐饮支援服务需求逐步恢复[200] - 提供航空餐饮支援服务是公司重要收入来源之一[199] 市场环境相关数据 - 2023年1 - 3月访港旅客累计逾440万人次,2022年全年为60万人次[10] 公司业务合约相关数据 - 2023财年公司合约续约率为87.1%,2022财年为74.2%[19] - 2023财年公司新合约中标率提升至19.7%,2022财年为15.7%[19] - 2023年3月31日公司在手合约总数上升至117份,2022年3月31日为106份[19] - 2023财年公司与多个新客户签订环境卫生服务合约,包括公共医疗供应商、高等教育机构等[12][19] 公司业务发展战略与预期 - 2023财年公司业务表现相对稳定,搭建了强大且多元的网络为未来增长奠基[18] - 公司在疫情期间提供环境卫生服务,增进与客户的信任和关系[12][19] - 公司预计未来环境卫生及相关服务需求增长,尤其在酒店、餐饮和零售领域[14] - 公司将继续瞄准政府及公共服务界别的公共卫生项目[14] - 公司期待就潜在横向业务发展机会恢复磋商,对长远前景乐观[14][15] - 本地消费和业务活动回升及访港游客增多,预计将拉动环境卫生服务需求[23] - 公司与铁路、购物中心等建立长期关系,近期与新客户签订新合约[23] 公司面临的风险与应对措施 - 公司面临劳动力短缺、法定最低工资调整及物料价格上涨风险,将提供先进方案应对[25] - 公司预计2023年夏天会遭遇劳动力短缺问题,或面临昂贵人工成本压力[200] - 若公司无法妥善控制成本上涨,盈利能力将面临挑战[200] - 自然灾难、疫病或疫情爆发可能对公司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造成重大不利影响[198] - 公司业务、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增长前景可能受相关风险及不确定性影响[197] 公司企业管治相关情况 - 公司已采纳上市规则附录14所载的企业管治守则中的守则条文作为自身的企业管治守则[55] - 公司已采纳上市规则附录10所载的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作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操守守则,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董事已遵守相关准则[57][58] - 截至报告日期,董事会由七名成员组成,包括四名执行董事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62] - 于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董事会一直遵守上市规则第3.10条及第3.10A条,包括至少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占董事会成员人数至少三分之一),且其中至少一名具备适当专业资格及会计及相关财务管理专长[64] - 公司已获独立非执行董事年度独立性确认,董事会评估后认为全体独立非执行董事均属独立[65] - 公司与独立非执行董事的委任函续期,自2022年3月16日起为期两年[66] - 截至年报日期,董事会由七名董事组成,其中两名女性[72] - 截至年报日期,公司员工男女性别比例为27:73[72] - 董事会须至少每年一次审查其架构、规模、组成及多元化政策[73] - 董事会计划每年定期召开至少四次董事会会议,大约每季一次[76] - 所有董事会例行会议通知将在会议举行前至少14日送呈全体董事[76] - 其他董事会及董事会委员会会议的议程及相关文件将在会议召开前至少3日寄发[77] - 为取得独立意见,董事应向公司秘书至少提前三个工作日发出通知[73] - 倘全体独立非执行董事已任职逾九年,公司应在应届股东周年大会上委任新独立非执行董事[74]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董事会举行4次会议并通过书面决议案[79]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举行1次股东大会,即2022年8月2日的2022年股东周年大会[80] - 公司于2017年2月21日成立审核委员会,由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82]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审核委员会举行3次会议并以传阅书面决议案方式处理事宜[85][86]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集团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的综合财务报表,认为符合相关规定并已充分披露[89] - 公司于2017年2月21日成立薪酬委员会,由2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1名执行董事组成[90] - 薪酬委员会主要职责是就董事及高级管理层薪酬政策和架构向董事会作推荐建议并设立相关程序[91] - 薪酬委员会采纳企业管治守则条文E.1.2(c)(ii)方式就薪酬待遇向董事会提供推荐建议[92] - 审核委员会职责包括审阅报告和账目草案、考虑特殊项目、检讨财务申报等系统[83] - 审核委员会执行企业管治职能,包括制定和检讨公司企业管治政策等[84]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薪酬委员会举行2次会议,讨论及检讨董事和高级管理层现有薪酬政策及架构,并就薪酬调整计划向董事会作推荐建议[94][95] - 公司于2017年2月21日成立提名委员会,由一名执行董事和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执行董事吴醒梅为主席[96] - 提名委员会主要职责是就董事委任和继任计划向董事会提推荐建议,评估董事会组成时会考虑多元化政策因素[97][98] - 考虑候选人是否符合资格的标准包括对公司事务投入时间精力、为董事会多元化作贡献及有效履行职责等[100] - 若建议委任候选人为独立非执行董事,须根据上市规则第3.13条评估其独立性,必要时评估其专业资格或专长[101]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提名委员会举行1次会议,检讨董事会架构、规模、组成及多元化,评估独立董事独立性,并就2022年股东周年大会重选退任董事向董事会作推荐建议[104]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各执行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的出席率均为100%(4/4),出席股东大会的出席率也均为100%(1/1)[105]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各独立非执行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的出席率均为100%(4/4),出席股东大会的出席率也均为100%(1/1)[105] - 所有董事在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均参与持续专业发展,培训类型多为阅读相关报刊、期刊及资讯(类型B)[107] - 截至2023年3月31日,薪酬在1 - 100万港元的高级管理层(含董事)有5人,100.0001 - 150万港元、150.0001 - 200万港元、300.0001 - 350万港元、400.0001 - 450万港元的各有1人[108] - 公司于2017年3月13日采纳股东通讯政策[108] - 公司通过财务报告、股东大会等向股东传达信息,公司通讯文件等会刊载于公司网站[109] - 公司鼓励股东参与股东大会,不能出席可委派代表投票[111] - 董事会成员、行政人员及外聘核数师会出席股东大会回答股东提问[111] - 公司鼓励股东提供邮箱地址以利通讯,会保障股东隐私[112] - 董事会认为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股东通讯政策得到有效执行[114] - 公司每年举行一次股东周年大会,地点由董事会厘定,其他股东大会称为股东特别大会[115][116] - 若自递呈要求日期起21天内董事会未召开特别大会,递呈要求的股东可自行召开,公司需偿付相关合理开支[117]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通过2022年股东周年大会特别决议案修订组织章程大纲及细则[121] - 董事会负责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系统,至少每年检讨集团该等系统有效性[122] - 董事会将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职责转授予审核委员会,管理层确认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系统有效[123] - 股东可按程序就书面要求指定事宜召开特别大会,书面要求需说明目的并寄至公司香港主要营业地点[119] - 股东可随时书面通过平邮或电邮经公司秘书向董事会寄送查询及关注事项[120] - 公司修订后的组织章程大纲及细则可于公司及联交所网站查阅[121] - 集团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系统旨在管理风险,仅能对重大失实陈述或损失提供合理保证[122] - 董事会负责厘定集团业务策略与目标,评估接纳风险程度,监督系统设计、实施及监控[124] - 审核委员会至少每年一次检讨集团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有效性,每年审阅集团新产生风险[125] - 公司委聘外部顾问对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的有效性进行检讨[127] - 公司实施的内部控制系统包括监控环境、风险评估、监控活动、资讯及沟通、监察等组成部分[128][129][130][131][132] - 识别、评估及管理重大风险的程序包括识别风险负责人、业务目标及风险,分析风险可能性及影响,考虑风险应对并持续监督剩余风险[134][135][136
永顺控股香港(06812) - 2023 - 中期财报
2022-11-25 16:32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2022年上半年与2021年同期对比) - 公司2022年上半年收益为236,071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242,224千港元[18] - 公司2022年上半年服务成本为194,990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203,529千港元[18] - 公司2022年上半年毛利为41,081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38,695千港元[18] - 公司2022年上半年其他收入及收益为2,513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544千港元[18] - 公司2022年上半年一般经营开支为24,932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26,230千港元[18] - 公司2022年上半年融资成本为55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58千港元[18] - 公司2022年上半年除所得税前溢利为18,607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12,951千港元[18] - 公司2022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为3,632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2,535千港元[18] - 公司2022年上半年期内溢利及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全面收益总额为14,975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10,416千港元[18] - 公司2022年上半年基本每股盈利为2.50港仙,2021年同期为1.74港仙;摊薄每股盈利2022年上半年为2.50港仙,2021年同期为1.74港仙[18] 公司资产负债关键指标变化(截至2022年9月30日与2022年3月31日对比) - 截至2022年9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35,411千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37,784千港元有所下降[20]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流动资产为232,620千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226,449千港元有所上升[20]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流动负债为53,362千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55,469千港元有所下降[20]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流动净资产为179,258千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170,980千港元有所上升[20]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净资产为201,515千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195,378千港元有所上升[20]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总资产为268,031千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264,233千港元有所增加;负债总额为66,516千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68,855千港元有所减少[53] - 截至2022年9月30日,环境卫生及相关服务分部资产为133,489千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147,001千港元有所减少;分部负债为58,036千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63,161千港元有所减少[53]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可收回税项为0千港元,2022年3月31日为19千港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34,542千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117,213千港元有所增加[53] - 截至2022年9月30日,银行借款为3,277千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4,034千港元有所减少;应付税项为5,203千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1,660千港元有所增加[53]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和3月31日贸易应收款项分别为95987千港元和104019千港元[89] - 2022年9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为14,860千港元,3月31日为16,331千港元[95] - 2022年9月30日应计费用、按金及其他应付款项为29,710千港元,3月31日为33,036千港元[98] - 2022年9月30日银行贷款为3,277千港元,3月31日为4,034千港元[100] - 2022年9月30日银行借款浮动利率为每年2.60%,3月31日为1.98%[106] - 2022年9月30日银行借款抵押物账面净值约为24,689,000港元,3月31日为25,185,000港元[107] 公司现金流量关键指标变化(2022年和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对比) - 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额为27,714千港元,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598千港元,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9,787千港元[27] - 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17,329千港元,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34,542千港元[27] - 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额为30,998千港元,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4,680千港元,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36,717千港元[27] - 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10,399千港元,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11,274千港元[27] 环境卫生及相关服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与2021年同期对比)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环境卫生及相关服务收益为236,071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242,224千港元;期内溢利为14,975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10,416千港元[45][48]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环境卫生及相关服务分部业绩为24,345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18,595千港元[45][48]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董事酬金为5,261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5,347千港元;融资成本为45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47千港元[45][48]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未分配企业收入及开支净额为432千港元,2021年同期未分配企业开支为250千港元[45][48]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除所得税前溢利为18,607千港元,所得税开支为3,632千港元;2021年同期除所得税前溢利为12,951千港元,所得税开支为2,535千港元[45][48]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收入及收益为2,513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544千港元[58] 公司其他财务指标对比(2022年和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 - 2022年和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银行借款利息分别为45千港元和47千港元,租赁负债利息分别为1055千港元和1158千港元[63] - 2022年和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确认为开支的存货成本分别为6297千港元和6136千港元,出售物业、厂房及设备的亏损分别为2950千港元和3373千港元[66] - 2022年和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贸易应收款项减值亏损拨备╱(拨回)净额分别为35千港元和 - 81千港元[66] - 2022年和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短期租赁开支及雇员成本分别为202千港元和171千港元,其中工资、薪金及补贴分别为138348千港元和143726千港元,退休计划供款分别为5462千港元和5816千港元[66] - 2022年和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即期税项-香港利得税分别为3576千港元和2479千港元,递延税项均为56千港元[70] - 2022年和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分别为14975千港元和10416千港元[78] - 2022年和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计算每股基本盈利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均为600000千股,计算每股摊薄盈利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分别为600000千股和600010千股[81] - 2022年和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总成本分别约为527000港元和3764000港元,出售账面价值分别约为22000港元和55000港元[84][86] 公司股息分配情况 - 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1.473港仙,总额8838000港元已支付,2021年为每股5.9港仙,总额35400000港元;2022年未宣派中期股息[72][73] - 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每股股份1.473港仙,总额883.8万港元已於期内批准及支付,董事会决就本期不宣派任何中期股息[168][169] 公司业务相关指标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主要业务是在香港提供环境卫生及相关服务以及航空餐饮支援服务[31] - 公司航空餐饮支援服务业务自2020年3月起暂停,2022年及2021年同期均无收益[117] - 中长期环境卫生及相关服务需求预计将持续上升[119] - 2022年新合约中标率为20.5%,2021年同期为18.4%[112] - 2022年现有合约续签率为88.6%,2021年同期为68.3%[112]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手头未完成合约价值约为461.7百万港元[112] 公司综合财务指标变化说明 - 公司总收益从2021年6个月约2.422亿港元略减2.5%至约2.361亿港元,主要因部分购物商场合同完成[123][128] - 毛利从2021年6个月约3870万港元上升6.2%至约4110万港元,毛利率从16.0%升至17.4%,得益于中小型合同和消毒服务[124][129] - 其他收入从2021年6个月约50万港元上升400.0%至约250万港元,主要因防疫抗疫基金补贴约220万港元[125][130] - 一般经营开支从2021年6个月约2620万港元减少5.0%至约2490万港元,因薪金开支从约710万港元减至约590万港元[126][131] - 期内溢利从2021年6个月约1040万港元增加约460万港元或43.8%至约1500万港元,撇除补贴增加约260万港元或25.8%[134][139] - 纯利率从2021年6个月约4.3%升至约6.3%,撇除补贴从约4.2%升至5.4%[135][140] - 资本开支从2021年6个月约380万港元降至约50万港元,主要为购置设备[136][141] 公司人员及财务状况相关(2022年9月30日) - 2022年9月30日,流动资产约2.326亿港元,流动负债约5340万港元,流动比率约4.4倍[137][142] - 2022年9月30日,公司有员工1707人,较2021年9月30日的1867人减少,员工成本约1.438亿港元,较2021年6个月减少3.8%[146] - 2022年9月30日,公司账面价值约2470万港元的租赁土地及建筑物被抵押以获取银行贷款[149] - 2022年9月30日,集团银行融资约为8720万港元,资本负债比率为0.02倍[150] - 2022年9月30日,公司已发行股本为600万港元,分为6亿股每股面值0.01港元的普通股股份[150] - 2022年9月30日,集团有1707名雇员,较2021年9月30日的1867名减少[151] - 期内员工成本及相关开支总额约为1.438亿港元,较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1.495亿港元减少约3.8%[151] - 2022年9月30日,集团抵押账面价值约2470万港元的租赁土地及楼宇以获得银行贷款[152] - 2022年9月30日,集团有关已签约但未拨备的物业、厂房及设备购置的资本承担约为7.1万港元,2022年3月31日无[157] 公司股份发售款项使用情况 - 2017年股份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4010万港元,截至2022年9月30日,已动用3940万港元,未动用70万港元[172][173] - 未动用所得款项净额约70万港元拟用作加强资讯科技系统,预计2023年3月31日前完成动用[175][178] 公司重大事项情况 - 报告期后及直至报告日期,无发生任何重大事项[177][179] 公司股权结构情况(截至2022年9月30日)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吴醒梅、施丹妮、施伟伦分别持有公司432,000,000股股份,占公司权益约72%[183]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洪明华持有公司64,000股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