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科国际(08100)

搜索文档
智通港股52周新高、新低统计|9月19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9-19 16:43
52周新高股票表现 - 截至9月19日收盘 共有93只股票创52周新高[1] - 华科智能投资(01140)以22.30%创高率位居榜首 收盘价0.170港元[1] - 新晨动力(01148)创高率20.00% 收盘价0.300港元[1] - 华商能源(00206)创高率17.65% 最高价达0.400港元[1] 前十大创高率个股 - 滉达富控股(01348)创高率16.89% 收盘价0.158港元[1] - 美捷汇控股(01389)创高率13.75% 最高价0.910港元[1] - 中国罕王(03788)创高率8.55% 收盘价3.630港元[1] - MOS HOUSE(01653)创高率8.33% 收盘价0.990港元[1] - 长飞光纤光缆(06869)创高率7.35% 收盘价61.600港元[1] - A三星亚太元宇宙(03172)创高率7.09% 收盘价23.840港元[1] 中高创高率个股 - 民银资本(01141)创高率6.93% 最高价1.080港元[1] - 中创智领(00564)创高率6.87% 收盘价23.520港元[1] - 中国秦发(00866)创高率5.81% 收盘价3.150港元[1] - 普天通信集团(01720)创高率5.10% 收盘价0.153港元[1] - 南方港美科技(03442)创高率4.81% 收盘价9.580港元[1] 科技与半导体类表现 - 华虹半导体(01347)创高率2.98% 最高价62.300港元[1] - 商汤-W(00020)创高率2.95% 收盘价2.740港元[1] - 宁德时代(03750)创高率0.87% 最高价521.000港元[2] - 三星环球半导体(03132)创高率1.21% 收盘价31.480港元[2] 消费与医疗类个股 - 农夫山泉(09633)创高率0.46% 最高价54.900港元[2] - 药明合联(02268)创高率0.55% 最高价72.800港元[2] - 保诚(02378)创高率0.55% 收盘价108.800港元[2] 52周新低股票表现 - 山高控股(00412)创低率-34.98% 最低价3.160港元[3] - 华营建筑(01582)创低率-21.47% 收盘价0.360港元[3] - 中国信息科技股权(08568)创低率-17.74% 最低价0.255港元[3] - 太兴置业(00277)创低率-11.90% 收盘价1.500港元[3] 新低率较高个股 - 中庆股份(01855)创低率-8.91% 最低价3.580港元[3] - 企展控股(01808)创低率-6.56% 收盘价3.000港元[3] - 完美医疗(01830)创低率-4.61% 收盘价1.470港元[3] - 禹洲集团(02943)创低率-3.57% 收盘价0.270港元[3]
名科国际(08100) - 截至2025年8月31日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9-02 16:30
股份發行人及根據《上市規則》第十九B章上市的香港預託證券發行人的證券變動月報表 致: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公司名稱: 名科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於開曼群島註冊成立及於百慕達存續之有限公司) 呈交日期: 2025年9月2日 I. 法定/註冊股本變動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 不適用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註1) | |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8100 | 說明 | | | | | | | | | | | 法定/註冊股份數目 | | | 面值 | | | 法定/註冊股本 | | | 上月底結存 | | | 80,000,000,000 | HKD | | 0.01 HKD | | | 800,000,000 | | 增加 / 減少 (-) | | | | | | HKD | | | | | 本月底結存 | | | 80,000,000,000 | HKD | | 0.01 HKD | | | 800,000,000 | 本月底法定/註冊 ...
名科国际(08100)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8-28 22:01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入为3972.3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4723.6万港元下降15.9%[20] - 2025年中期毛利为3041.1万港元,毛利率为76.5%,较2024年同期3150.2万港元下降3.5%[20] - 2025年中期经营亏损550.1万港元,而2024年同期为经营溢利142.2万港元[20] - 2025年中期税前亏损553.0万港元,2024年同期为税前溢利139.4万港元[20] - 2025年中期净亏损628.6万港元,2024年同期为净溢利61.6万港元[20] - 公司期内亏损628.6万港元,相比去年同期盈利61.6万港元,由盈转亏[22]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为742万港元,相比2024年同期的58.5万港元亏损扩大1168%[63] - 2025年上半年集团总收入为39,723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47,236千港元下降15.9%[86] - 公司收入为3972.3万港元,同比下降15.9%[191][197] - 毛利为3041.1万港元,同比下降3.5%[192][198] - 公司录得净亏损628.6万港元,去年同期为盈利61.6万港元[194][200]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销售成本为931.2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1573.4万港元下降40.8%[20] - 其他收入及收益净亏损225.2万港元,2024年同期为收益257.5万港元[20] - 员工成本增长9.6%至791万港元,其中薪资福利支出增长9.7%至770.1万港元[53] - 无形资产摊销支出增加3.2%至1968.8万港元[53] - 所得税开支减少2.8%至75.6万港元,其中香港利得税拨备下降21.9%至55万港元[57]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减值拨备减少63.4%至17.5万港元[53] - 无形资产摊销费用达1907.2万港元[76] - 贸易应收款项减值亏损拨备61.9万港元[76] - 融资成本为2.9万港元,同比增加3.6%[193][199] 各业务线表现 - 公司主要业务包含软件研发、电商平台、证券投资及IT服务四大板块[33][37] - 收入按服务线划分披露,但具体金额未在提供内容中显示[45][46] - 总收入同比下降15.9%至3972.3万港元,其中企业解决方案及IT合约服务收入锐减71.7%至314.7万港元[47] - 电脑及移动电话软件销售保持稳定,微增1.3%至3657.6万港元[47] - 软件业务分部收入为3657.6万港元,占集团总收入3672.3万港元的99.6%[70] - 企业管理和IT合约服务业务收入为314.7万港元,占集团总收入的7.9%[70] - 软件业务分部业绩盈利551.3万港元,而证券投资业务亏损53.6万港元[70] - 企业管理和IT合约服务业务分部亏损324.8万港元,B2C平台和B2B产品贸易业务亏损40.5万港元[70] - 无形资产摊销支出1968.8万港元,全部来自软件业务[72] - 商誉减值损失230万港元,发生在企业管理和IT合约服务业务[72] - 贸易应收款项减值拨备21万港元,发生在企业管理和IT合约服务业务[72]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总收入为4723.6万港元[74] - 软件业务收入为3609.1万港元,占总收入76.4%[74] - 企业管理解决方案及IT合约服务业务收入为1114.5万港元,占总收入23.6%[74] - 证券投资业务实现已变现及未变现收益238.6万港元[76] - 软件业务收入约3657.6万港元,同比增长1.3%[167] - 软件业务分部利润约551.3万港元,同比下降2.5%[167] - 历史同期(2024年)软件业务利润565.2万港元[167] - 软件业务收入约3657.6万港元,分部溢利约551.3万港元,同比下降2.5%[171] - 企业IT服务业务收入约314.7万港元,同比下降71.8%[174] - 企业IT服务业务亏损约324.8万港元,包含商誉减值损失230万港元[174] - B2C/B2B业务无收入,分部亏损约40.5万港元[177] - 证券投资业务亏损约53.6万港元,去年同期盈利245万港元[184] - 软件业务收入为3657.6万港元,占集团总收入92.1%[191][197] - 证券投资业务分部亏损53.6万港元,去年同期为盈利245万港元[194][200] - 企业IT服务业务收入为314.7万港元,分部亏损324.8万港元[191][194][197][200] 各地区表现 - 香港地区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11,321千港元下降至2025年同期的3,284千港元,降幅达71%[86] - 美国地区收入为16,361千港元,占总收入41.2%,是最大收入来源地[86] - 特定非流动资产主要集中在香港,2025年6月30日金额为156,706千港元[86]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商誉减值损失230万港元,涉及威发系统(香港)有限公司[49][50] - 威发香港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入约为314.7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约1114.5万港元大幅下降71.7%[99][101] - 威发香港现金产生单元于2025年6月30日的可收回金额约为745万港元,低于其账面价值约971.4万港元[99][101] - 公司确认商誉减值损失230万港元(2024年:无)[99][101] - 用于计算可收回金额的关键假设包括:市销率倍数0.48、企业价值比销售倍数0.59、缺乏市场流通性折让15.6%、控制权溢价25%[103] - 公司管理层每年至少一次检阅第三级公平价值计量,并聘请外部估值专家执行估值[148][149] - 新产品版本预计2025年底发布[169] - 软件业务新增用户超1700万(含付费与非付费)[170] - 软件业务新增用户总数超过1700万名[172] 现金流表现 - 经营业务现金净流入14,395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净流出3,683千港元显著改善[31] - 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19,950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20,458千港元略有减少[31] - 融资活动现金净流出16,085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323千港元大幅增加[31]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减少21,640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24,464千港元减少11.5%[31] - 期末现金及银行结余60,039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58,909千港元增长1.9%[31] - 汇率变动导致现金减少29千港元,2024年同期为增加31千港元[31] 资产和负债变动 - 公司总权益从2024年末的22.1226亿港元下降至2025年中的20.2024亿港元,减少1.9202亿港元(降幅8.7%)[26]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4年末的8170.8万港元减少至2025年中的6003.9万港元,下降2164.9万港元(降幅26.5%)[24]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从2024年末的1148.4万港元增长至2025年中的1700.7万港元,增加552.3万港元(增幅48.1%)[24] - 透过损益以公平价值列账的金融资产从2024年末的2744.9万港元减少至2025年中的2521.2万港元,下降223.7万港元(降幅8.2%)[24] - 使用权资产从2024年末的31.1万港元大幅增加至2025年中的287.4万港元,增长256.3万港元(增幅824%)[24] - 公司资产净值从2024年末的22.1226亿港元下降至2025年中的20.2024亿港元[24] - 累计亏损从2024年末的13.28375亿港元扩大至2025年中的13.35795亿港元,增加741.9万港元[29]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总资产达26.15亿港元,其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351.5万港元[81] - 软件开发成本资本化2042.9万港元[81] - 公司总资产为278,105千港元,其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9,814千港元[83] - 公司总负债为56,879千港元,其中分部负债为54,235千港元[83] - 软件开发成本资本化金额为41,583千港元[83] - 现金及质押银行存款总额为6068.3万港元,较去年末8234.9万港元下降26.3%[196] - 以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总额为2672.5万港元,占集团总资产不足5%[189] 金融资产投资表现 - 银行利息收入增长106.1%至43.9万港元[49] -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产生54.1万港元亏损,较去年同期238.6万港元收益大幅恶化[49][51] - 非上市股本证券公平价值从2024年12月31日的106.7万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51.3万港元,增长41.8%[10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上市股本证券公平价值为2521.1万港元,较2024年末的2744.8万港元下降8.1%[121] - 非上市股本证券公平价值保持稳定,均为1000港元[121] - 暂停交易的上市证券及非上市证券采用第三级估值,使用指数回报法进行估值[12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金融资产公平价值总额为26,725千港元,其中第一级19,552千港元,第三级7,173千港元[140] - 第三级公平价值资产较2024年末的5,544千港元增长29.4%至7,173千港元[140] - 上市股本证券公平价值从2024年末27,448千港元下降至25,211千港元,降幅8.2%[140] - 非上市股本证券(FVTOCI)公平价值从2024年末1,067千港元增长41.8%至1,513千港元[140][141] - 第三级上市股本证券公平价值从4,476千港元增长26.4%至5,659千港元[140][141] - 2025年上半年第三级上市股本证券在损益中确认收益1,183千港元[141] - 非上市股本证券(FVTOCI)在其他全面收益中确认收益446千港元[141] - 2024年度第三级上市股本证券在损益中确认亏损506千港元[145] - 2024年度非上市股本证券(FVTOCI)在其他全面收益中确认收益54千港元[145] - 无形资产开发成本资本承诺2042.9万港元[165] - 上市股本证券公允价值554.4万港元,相关指数回报率33.52%[154] - 非上市股本证券(FVTPL)公允价值0.1万港元,流动性折现率35%[154] - 非上市股本证券(FVTOCI)公允价值151.3万港元[154] - FVTPL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约2521.2万港元[186] - FVTOCI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约151.3万港元[186] - 持有Goldstream股份334.3万股,市值约3296.2万港元[187] - 期间出售35.7万股Goldstream股份,总对价约287.9万港元[187] - 金涌股份投资市值从643.8万港元增至3296.2万港元,增值412%[190] 应收款项和信贷风险 - 贸易应收款项减值损失拨备从2024年12月31日的4.2万港元大幅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25.2万港元[109] - 逾期1至3个月的贸易应收款项从2024年12月31日的6.7万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81.7万港元[111] - 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从2024年12月31日的163万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546.5万港元[109] - 应收经纪款项从2024年12月31日的36.2万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211.7万港元[109] - 君阳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的其他应收贷款为无抵押、免息且需经全体股东同意方可要求偿还[116] - 集团在君阳能源的持股比例从约35%大幅稀释至约1.67%[116] - 集团于2018年就应收贷款确认全周期预期信用损失拨备2723万港元,因管理层评估ECL率为100%[117] 应付账款和资本结构 - 贸易应付款项总额为625.3万港元,其中账龄少于3个月的占262.5万港元[127][128] - 集团法定股本为8亿股普通股,每股面值0.01港元,总面值800万港元[130] - 已发行股本为4.44448亿股普通股,总面值444.4万港元[130] - 根据2024年6月特别决议,集团股份溢价账约5.17181亿港元被注销并转入实缴盈余账户[132] 租赁和资本承诺 - 确认新增使用权资产2,938千港元及相应租赁负债[89] - 物业厂房设备资本承诺2.8万港元[165] 股息分派 - 公司支付股息1333.3万港元[29] - 每股派发2024年度股息合计0.03港元,总金额约1333.3万港元[59][61] 会计政策和列报 - 财务报表以港元列示,所有金额单位为千港元[34][37] - 采用香港会计准则第21号修订版"缺乏可兑换性",未对会计政策产生重大影响[40][43] - 非控股权益应占溢利113.4万港元,2024年同期为120.1万港元[20]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742.0万港元,2024年同期为亏损58.5万港元[20] - 基本每股亏损1.67港仙,2024年同期为0.13港仙[20] - 非控股权益应占期内溢利113.4万港元[22] - 公司企业开支731万港元,是导致经营亏损550.1万港元的主要原因[70] - 公司期內溢利为61.6万港元[74] - 企业管理和IT合约服务业务单一客户贡献集团总收入的11.5%[87] - 商誉减值损失2,300千港元,期末账面价值为40,225千港元[95] - 每股基本亏损从2024年上半年的0.13港仙恶化至2025年上半年的1.67港仙[63]
名科国际发布中期业绩 股东应占亏损742万港元 同比扩大1168.38%
智通财经· 2025-08-23 00:47
财务表现 - 集团收入3972.3万港元 同比减少15.91% [1] - 股东应占亏损742万港元 同比扩大1168.38% [1] - 每股亏损1.67港仙 [1]
名科国际(08100)发布中期业绩 股东应占亏损742万港元 同比扩大1168.38%
智通财经· 2025-08-22 23:11
财务表现 - 公司收入3972.3万港元 同比减少15.91% [1] - 股东应占亏损742万港元 同比扩大1168.38% [1] - 每股亏损1.67港仙 [1] 经营期间 - 报告期覆盖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中期业绩 [1]
名科国际(08100)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2 22:03
财务报告编制与审阅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财务报告已根据香港会计准则第34号编制[12][18] - 中期财务报告包括简明综合财务状况表、损益表、其他全面收益表、权益变动表及现金流量表[12] - 审阅范围远小于全面审计,无法保证发现所有重大事项[13][15] - 审阅机构未发现中期财务报告存在重大违反会计准则的情况[18][19] - 审阅工作由罗申美会计师事务所于2025年8月22日完成[20] - 中期报告将于2025年8月28日在联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公布[3] 上市与市场风险 - 公司股份于香港联交所GEM上市(股份代号:8100)[2] - GEM市场定位为中小型公司上市平台,投资风险较高[5][9] - GEM证券流动性较低且市场波动性高于主板[6][10] 公司治理 - 董事会由两名执行董事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3] 收入与利润(同比变化) - 收入同比下降15.9%至3972.3万港元(2024年:4723.6万港元)[23] - 公司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47,236千港元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39,723千港元,降幅为15.9%[50] - 公司总收入同比下降15.9%,从4723.6万港元降至3972.3万港元[72][76] - 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39.723百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47.236百万港元下降15.9%[89] - 公司总收入为39,723,000港元,同比下降15.9%[194] - 毛利下降3.5%至3041.1万港元(2024年:3150.2万港元)[23] - 经营亏损为550.1万港元(2024年:经营溢利142.2万港元)[23] - 期内亏损为628.6万港元(2024年:溢利61.6万港元)[23]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扩大至742.0万港元(2024年:亏损58.5万港元)[2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为628.6万港元,其中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742万港元,非控股权益贡献盈利113.4万港元[32] - 公司最终净亏损628.6万港元,去年同期为盈利61.6万港元[72][76] - 集团净亏损6,286,000港元,去年同期盈利616,000港元[197] - 2025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7,420,000港元,较2024年的585,000港元大幅增加1168.4%[66] - 每股基本亏损为1.67港仙(2024年:0.13港仙)[23] - 2025年基本每股亏损为1.67港仙,较2024年的0.13港仙扩大1184.6%[66] 成本与费用(同比变化) - 员工成本从2024年上半年的7,216千港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7,910千港元,增长9.6%[56] - 无形资产摊销从2024年上半年的19,072千港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19,688千港元,增长3.2%[56] - 无形资产摊销增加3.2%,从1907.2万港元增至1968.8万港元[74][79] - 法律及专业费用从2024年上半年的985千港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774千港元,下降21.4%[56] - 公司确认商誉减值亏损230.0万港元[74] - 公司录得商誉减值亏损2,300千港元,与威发系统(香港)有限公司相关[52][53] - 商誉确认减值损失230万港元,主要由于Wafer HK收入大幅下降[98][102] 现金流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21.7%至6003.9万港元(2024年末:8170.8万港元)[27]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4年末的39.814百万港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23.515百万港元,降幅达40.9%[84][86] - 现金及等价物总额60,683,000港元,较期初下降26.3%[199] - 2025年上半年经营现金流净额为1439.5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净流出368.3万港元显著改善[34] - 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1995万港元,与2024年同期的2045.8万港元流出规模基本持平[34] - 融资活动现金净流出1608.5万港元,主要由于支付股息1333.3万港元[32][34]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2164万港元,期末余额为6003.9万港元[34] - 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为-2.9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3.1万港元转为负向[34] 资产与权益 - 资产净值下降8.7%至2.020亿港元(2024年末:2.212亿港元)[27] - 总权益下降8.7%至2.020亿港元(2024年末:2.212亿港元)[29] - 商誉减值至4022.5万港元(2024年末:4252.5万港元)[2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261.476百万港元,较2024年末的278.105百万港元下降6.0%[84][86] - 使用权资产从2024年末的0.311百万港元大幅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2.874百万港元,增幅达824.1%[84][86] - 租赁负债从2024年末的0.328百万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2.980百万港元,增幅达808.5%[84][86] - 新签办公室物业租赁协议确认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293.8万港元[95] - 办公室设备租赁确认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4.8万港元[95] - 当期使用权资产折旧费用为37.4万港元(2024年同期:29.7万港元)[96] - 贸易应收款项净额从2024年末的940.4万港元略降至2025年中的933.7万港元[112][114] - 贸易应收款项减值损失拨备大幅增加,从2024年末的4.2万港元增至2025年中的25.2万港元,增幅达500%[112] - 逾期1至3个月的贸易应收款项显著增加,从2024年末的6.7万港元增至2025年中的81.7万港元,增幅超过11倍[114] - 逾期超过3个月但少于12个月的贸易应收款项从2024年末的6.0万港元增至2025年中的23.6万港元,增幅近3倍[114] - 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从2024年末的163.0万港元增至2025年中的546.5万港元,增幅达235%[112] - 应收经纪款项从2024年末的36.2万港元增至2025年中的211.7万港元,增幅达485%[112] - 贸易应付款项从2024年末的82.1万港元增至2025年中的262.5万港元,增幅达220%[130] - 应计费用及其他应付款项从2024年末的883.8万港元降至2025年中的382.8万港元,减少501.0万港元[130] - 公司对君阳能源的其他应收贷款维持全额减值拨备2723.0万港元,预期信贷亏损率为100%[120][122] - 2025年上半年资本化开发成本为20.429百万港元,较2024年全年的41.583百万港元大幅减少[84][86] - 资本承担总额2045.7万港元,其中无形资产开发成本2042.9万港元,物业厂房及设备成本2.8万港元[168] 其他财务数据 - 其他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345千港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482千港元,增长39.7%[52] - 银行利息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213千港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439千港元,增长106.1%[52] - 股息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123千港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43千港元,下降65%[52] - 当期税项总额为756,000港元,其中香港利得税拨备550,000港元,预扣税84,000港元,递延税项122,000港元[60] - 香港利得税拨备同比下降21.9%,从2024年的704,000港元降至2025年的550,000港元[60] - 预扣税同比增长13.5%,从2024年的74,000港元增至2025年的84,000港元[60] - 公司支付2024年度末期股息每股0.002港元及特别股息每股0.028港元,总计每股0.030港元,总额约13,333,000港元[62][64] - 加权平均普通股数量保持不变,均为444,448,000股[66] - 公司未发行任何潜在摊薄普通股,因此未计算稀释每股亏损[66][67] - 2025年上半年其他全面收益为41.7万港元,主要来自投资重估储备增加44.6万港元[32] - 公司于2024年注销股份溢价5.17181亿港元并转入实缴盈余[32] - 实缴盈余从2024年末的15.09335亿港元减少至2025年中的14.96002亿港元,主要因支付股息[32] - 累计亏损从2024年末的13.28375亿港元扩大至2025年中的13.35795亿港元[32] - 公司股本结构保持稳定,已发行普通股4444.48万股,面值444.4万港元[133] - 股份溢价账户约5.17亿港元被注销并转入实缴盈余账户[135][138] 业务线表现 - 销售电脑及移动电话软件以及工具栏广告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36,091千港元微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36,576千港元,增长1.3%[50] - 提供企业管理解决方案及IT合约服务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11,145千港元大幅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3,147千港元,降幅达71.8%[50] - 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从3609.1万港元增至3657.6万港元[72][76] - I.T.合约服务业务收入暴跌71.8%,从1114.5万港元降至314.7万港元[72][76] - 软件业务收入约3657.6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约3609.1万港元小幅增长[170] - 软件业务分部溢利约551.3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约565.2万港元下降2.5%[170] - 企业解决方案及IT合约服务业务收入约314.7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约1114.5万港元大幅下降[177] - 企业解决方案及IT合约服务业务录得亏损约324.8万港元,主因行业竞争及商誉减值230万港元[177] - B2C在线销售及B2B产品贸易业务录得亏损约40.5万港元,本期无收入[180] - 软件业务收入为36,576,000港元,占总收入主要部分[194] - 企业IT解决方案业务收入为3,147,000港元,同比大幅下降[183] - 企业IT解决方案业务亏损3,248,000港元,主要因商誉减值2,300,000港元[183] - B2C及B2B业务无收入产生,亏损405,000港元[184] - 证券投资业务分部业绩从盈利245.0万港元转为亏损53.6万港元[72][76] - 证券投资业务亏损536,000港元,去年同期盈利2,450,000港元[187] - I.T.合约服务业务分部业绩从盈利9.1万港元转为亏损324.8万港元[72][76] - 分部业绩总额从盈利754.3万港元转为亏损132.4万港元,同比下降117.6%[72][76] - 集团按业务线和地理位置分为四个可报告分部:软件业务、证券投资业务、企业解决方案与IT合约服务业务、B2C及B2B电子商务业务[68][69] - 分部业绩计算不包含中央行政成本、融资成本及所得税开支[69][70] - 软件开发业务分部资产为167.864百万港元,占集团分部资产总额的72.0%[84] 地区表现 - 香港地区收入从2024年同期的11.321百万港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3.284百万港元,降幅达71.0%[89] - 美国地区收入为16.361百万港元,占集团总收入的41.2%,是最大收入来源地区[89] - 企业管理和IT合约服务业务分部的一个客户贡献了集团总收入的11.5%[90] - 企业管理和IT合约服务业务最大客户收入贡献占比从2024年同期的16.5%下降至11.5%[94] 金融资产与投资 - 上市股本证券投资公平价值从2024年末的2744.8万港元降至2025年中的2521.1万港元,减少223.7万港元[124] - 按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FVTPL)价值25,212,000港元,较期初下降8.1%[189] - 公司金融资产公平价值总额从2845.6万港元下降至2672.5万港元,减少173.1万港元(6.1%)[143] - 上市股本证券公平价值从2744.8万港元降至2521.1万港元,减少223.7万港元(8.1%)[143] - 第三级金融资产公平价值从554.4万港元增至717.3万港元,增长162.9万港元(29.4%)[143] - 透过其他全面收益列账的非上市股本证券从106.7万港元增至151.3万港元,增长44.6万港元(41.8%)[144] - 透过损益列账的上市股本证券第三级资产从447.6万港元增至565.9万港元,增长118.3万港元(26.4%)[144] - 少于3个月的金融资产从43.0万港元大幅增至262.5万港元,增长510.7%[131] - 非上市股本证券公平价值保持稳定,维持在1000港元[143] - 金融资产采用三级公平价值计量体系,第二级输入数据未使用[140][143] - 第三级金融资产FVTPL上市股本证券于2025年6月30日公平价值为554.4万港元,使用指数回报法估值,股价输入为0.057港元,市场指数回报率33.52%,流动性折现率15%[158] - 第三级金融资产FVTPL非上市股本证券于2025年6月30日公平价值为0.1万港元,使用指数回报法估值,股价输入为0.167港元,市场指数回报率5.95%,流动性折现率35%[158] - 第三级金融资产FVTOCI非上市股本证券于2025年6月30日公平价值为151.3万港元,使用指数回报法估值,股价输入为0.167港元,市场指数回报率5.95%,流动性折现率35%[158] - 第三级金融资产FVTOCI非上市股本证券于2024年12月31日账面值从年初101.3万港元增至106.7万港元,增幅5.3%[148] - 第三级金融资产FVTPL上市股本证券于2024年12月31日账面值从年初397.0万港元增至447.6万港元,增幅12.7%[148] - 2024年度FVTPL上市股本证券在损益中确认亏损50.6万港元[148] - 2024年度FVTOCI非上市股本证券在其他全面收益中确认亏损5.4万港元[148] - 公司采用外部估值专家进行第三级公平价值计量,管理层每年至少审查一次[153] - 第三级估值关键输入包括无风险利率、收益差幅、预期波幅及股息率等不可观察参数[154] - 流动性折现率是影响第三级公平价值的关键输入参数,增加会导致价值减少[158] - 上市股本证券公允价值计量:股价0.057港元,市场指数回报率8%,流动性折现率15%[164] - 非上市股本证券公允价值计量:股价0.167港元,市场指数回报率-55.42%,流动性折现率35%[164] - 证券投资业务金融资产实现及未实现亏损541.0万港元,去年同期为收益238.6万港元[74][79] - 非上市股本证券公允价值从106.7万港元上升至151.3万港元,增幅约42%[109] - 缺乏市场流通性折让率为15.6%,控制权溢价为25%[106] - 金涌股份投资市值从6,438,000港元增至32,962,000港元[190][193] 业务运营与展望 - 软件产品新用户总数超过1700万名,含非付费及活跃付费用户[173] - 新版软件产品预计2025年末推出,重点为软件更新及硬件驱动优化[172] - Wafer HK收入从2024年同期的1114.5万港元大幅下降至314.7万港元,降幅约72%[102] - Wafer HK现金产生单元可收回金额为745万港元,低于账面价值971.4万港元[102] - 采用市销率倍数0.48和企业价值销售倍数0.59进行减值测试估值[106]
名科国际(08100.HK) :预期中期除税前亏损不多于600万港元
搜狐财经· 2025-08-19 11:00
业绩表现 - 公司预计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录得除税前亏损不多于600万港元 而2024年同期录得除税前溢利约140万港元 [1] - 软件业务分部溢利约550万港元 较2024年同期的570万港元略有下降 [3] - 证券投资业务分部亏损约50万港元 较2024年同期的溢利250万港元大幅恶化 主要由于金融资产已变现及未变现亏损净额约50万港元 而2024年同期为收益240万港元 [3] - 企业管理解决方案及IT合约服务业务分部亏损320万港元 较2024年同期溢利9万港元显著下滑 主要由于行业竞争激烈及商誉减值亏损230万港元 [3] - 网上销售平台及产品贸易业务分部亏损40万港元 较2024年同期亏损70万港元有所收窄 [3] - 其他企业开支增加至约730万港元 较2024年同期的650万港元有所上升 [3] 业务构成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 主要业务包括研究开发及分销个人电脑性能软件 防毒软件 移动电话应用程式及工具栏广告 [4] - 业务范围涵盖企业对消费者网上销售平台 企业对企业产品贸易运营 证券投资 以及提供企业管理解决方案和资讯科技合约服务 [4] 财务数据说明 - 中期业绩数据基于管理账目初步审阅评估 未经核数师审阅确认或审核 可能须作出调整及最终确定 [3]
名科国际(08100.HK)发盈警 预期中期除税前亏损不多于600万港元,同比盈转亏
金融界· 2025-08-18 22:31
财务表现 - 公司预期2025年中期除税前亏损不超过600万港元 [1] - 公司2024年同期实现除税前溢利约140万港元 [1] - 公司财务状况从盈利转为亏损 同比恶化幅度超过528% [1]
名科国际发盈警 预期中期除税前亏损不多于600万港元,同比盈转亏
智通财经· 2025-08-18 22:23
业绩预期 - 公司预期2025年中期除税前亏损不超过600万港元 较2024年同期140万港元溢利出现大幅下滑[1] - 软件业务保持盈利但略有下降 分部溢利约550万港元 较2024年同期570万港元减少20万港元[1] - 证券投资业务由盈转亏 分部亏损约50万港元 较2024年同期溢利250万港元恶化300万港元[1] 业务表现 - 企业管理解决方案及IT合约服务业务出现重大亏损 分部亏损约320万港元 较2024年同期溢利9万港元大幅恶化[1] - 该业务亏损主要由于行业竞争激烈及商誉减值亏损230万港元[1] - 企业对消费者网上销售平台及企业对企业产品贸易业务亏损收窄 分部亏损约40万港元 较2024年同期亏损70万港元改善30万港元[1] 财务数据 - 证券投资业务金融资产出现亏损净额约50万港元 较2024年同期收益240万港元减少290万港元[1] - 企业开支略微增加至约730万港元 较2024年同期约650万港元上升80万港元[1]
名科国际(08100)发盈警 预期中期除税前亏损不多于600万港元,同比盈转亏
智通财经网· 2025-08-18 22:16
业绩预期 - 公司预期2025年中期除税前亏损不超过600万港元 较2024年同期140万港元溢利出现大幅逆转 [1] - 软件业务分部溢利约550万港元 较2024年同期570万港元小幅下降3.5% [1] - 证券投资业务分部亏损约50万港元 较2024年同期250万港元溢利恶化300万港元 [1] 业务表现 - 证券投资业务亏损主要源于金融资产已变现及未变现亏损净额50万港元 而2024年同期为收益240万港元 [1] - 企业管理解决方案及IT合约服务业务分部亏损320万港元 较2024年同期9万港元溢利大幅恶化 [1] - 该业务亏损主要由于IT行业竞争激烈及商誉减值亏损230万港元 2024年同期无商誉减值 [1] 成本结构 - 企业对消费者网上销售平台及企业间产品贸易业务分部亏损40万港元 较2024年同期70万港元亏损有所收窄 [1] - 其他企业开支略微增加至730万港元 较2024年同期650万港元上升12.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