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拉近网娱(08172)
icon
搜索文档
香港稳定币条例生效在即,十倍概念牛股频现,警惕炒作风险
第一财经· 2025-07-28 20:51
香港《稳定币条例》实施与市场反应 - 香港《稳定币条例》将于8月1日正式实施 资本市场迅速反应 数字货币概念股迎来集体暴涨 [1] - 中国三三传媒(08087 HK)和加幂科技(08172 HK)年内涨幅超1000% 耀才证券(01428 HK)、欧科云链(01499 HK)、云锋金融(00376 HK)、易鑫集团(02858 HK)等稳定币概念股今年累计涨幅均超过100% [1] - A股市场涌现稳定币概念热潮 东信和平(002017 SZ)、四方精创(300468 SZ)、金证股份(600446 SH)等上市公司仅通过披露稳定币相关业务合作或战略布局 股价便应声上涨 [1] 稳定币概念股表现 - 国泰君安国际(01788 HK)在香港证监会批准其开展虚拟资产交易服务后 股价单日暴涨198% 创下港股金融科技板块最大单日涨幅纪录 在短短半个月内(6月25日至7月11日)从3 7港元飙升至7 07港元 累计涨幅达91% [3] - 中国三三传媒公告开展申请稳定币牌照的筹备工作后 股价从长期处于1港元以下的"仙股"状态飙升至6 4港元/股 年内累计涨幅高达1839% [4] - 加幂科技公告将进军稳定币赛道后 股价从7月22日的3 5港元快速攀升至28日的4 28港元 区间涨幅达22% 年内累计涨幅更达到1612% [4] 市场炒作与风险 - 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余伟文指出 市场出现了过度亢奋的情绪 一些上市公司只要宣称有意开拓稳定币业务即"点石成金" 股价即应声上涨 [5] - 绝大多数概念股在稳定币领域尚未形成实质性收入 多家被热炒的上市公司已通过公告紧急"灭火" 明确澄清相关业务贡献微乎其微 [8] - 已有不少概念股股东正在逢高减持 如四方精创董事兼高级管理人员陈荣发累计减持27 63万股 金证股份股东拟减持不超过1770万股 [9][10] 行业现状与监管态度 - 多数企业的稳定币相关业务仍处于早期布局阶段 并未产生实际业绩 稳定币牌照的申请也并非易事 香港金融管理局表示在初阶段充其量只会批出数个稳定币牌照 [1] - 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强调应防范稳定币过度概念化的风险 指出很多机构只停留在概念阶段 缺乏实际的应用场景和具体方案 [9] - 即使取得牌照 基于监管希望稳步发展的考虑 加上初期所需要的资源投入 对公司短期盈利的贡献会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1][9]
拉近网娱(08172)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31 22:40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益为533.2万港元,2023年为2891.5万港元,同比下降81.56%[4] - 2024年公司毛利为50.3万港元,2023年为905万港元,同比下降94.44%[4] - 2024年公司除税前亏损为3781.7万港元,2023年为4283.7万港元,同比收窄11.72%[4] - 2024年公司本年度亏损为3781.7万港元,2023年为4284.6万港元,同比收窄11.74%[4] - 2024年公司全面收益总额为 - 4115.7万港元,2023年为 - 4527.6万港元,同比收窄9.1%[5] - 2024年非流动资产总额为9116.8万港元,2023年为10342.1万港元,同比下降11.85%[6] - 2024年流动资产总额为4509.4万港元,2023年为8132.5万港元,同比下降44.55%[6] - 2024年流动负债总额为2118.2万港元,2023年为6631.8万港元,同比下降68.06%[6] - 2024年资产净值为7727.1万港元,2023年为11842.8万港元,同比下降34.75%[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净亏损3781.7万港元,营运活动所用净现金为2034.7万港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762.6万港元[9] - 2024年公司综合收益为5332千港元,2023年为28915千港元,同比下降81.56%[1][26] - 2024年公司综合业绩亏损25552千港元,2023年亏损16241千港元,亏损扩大57.33%[1] - 2024年公司除税前亏损37817千港元,2023年亏损42837千港元,亏损收窄11.72%[1] - 2024年中国内地市场收益为5332千港元,2023年为28915千港元,同比下降81.56%[1][24][26] - 2024年销售成本总额4,829,000港元,2023年为19,865,000港元[34] - 2024年员工总成本16,729,000港元,2023年为20,711,000港元[34] - 2024年母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每股亏损根据亏损31,277,000港元及4,209,130,000股计算,2023年根据亏损42,222,000港元及相同股数计算[38] - 2024年集团在香港产生税项亏损约6,660,000港元,2023年约为5,187,000港元;在中国大陆产生税项亏损约209,906,000港元,2023年为167,882,000港元[37] - 2024年无派付或拟派股息,2023年也无[45] - 2024年收益约为533.2万港元,较2023年的2891.5万港元减少81.6%[62] - 2024年销售成本减少至约482.9万港元,2023年为1986.5万港元[62] - 2024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亏损约为3127.7万港元,2023年亏损4222.2万港元[62] - 行政开支由2023年约3816.6万港元减少至2024年约3187.4万港元[66]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总值约为13626.2万港元,2023年为18474.6万港元,包括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762.6万港元,2023年为2633.9万港元[68] - 2024年资本负债比率约为59.6%(2023年:49.4%),主要因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由134,192,000港元减至98,949,000港元[86]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资本承担约为4506万港元,2023年为4473万港元[89] - 2024年度集团录得净亏损3781.7万港元,营运活动所用净现金为2034.7万港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7626万港元[103]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客户甲贡献收益3600千港元,占总收益比例超10%,2023年为22439千港元[25] - 2024年电视及网络节目收益3714千港元,2023年为6781千港元,同比下降45.23%[26] - 2024年电影发行收益31千港元,2023年为20472千港元,同比下降99.85%[26] - 2024年租金收入2181千港元,2023年为595千港元,同比增长266.56%[33] - 2024年预期一年内将确认收入的金额为6748千港元,2023年为0[32] - 2024年电影及电视节目版权成本2,034,000港元,2023年为11,776,000港元[34] - 2024年新媒体业务成本2,713,000港元,2023年为8,021,000港元[34] - 2024年就电影版权及在制影片及电视节目确认的减值亏损为5,464,000港元,2023年为2,273,000港元[34] - 2024年电影、电视节目及网络内容分部的电影版权及在制影片和电视节目确认减值亏损约546.4万港元,2023年为227.3万港元[43] - 2024年末一年内应付贸易账款为42.7万港元,2023年为16.2万港元[44] - 2024年电影、电视节目及网络内容分部收益约为379.4万港元,2023年为2819.6万港元[63] - 2024年艺人管理分部收益约为28.5万港元,2023年为34.3万港元[64] - 2024年新媒体业务分部收益约为125.3万港元,2023年为37.6万港元[65] - 2024年其他开支中,电影版权及在制影片及电视节目减值亏损约546.4万港元,2023年为227.3万港元;联营公司投资减值亏损约45万港元,2023年无;其他应收款项减值亏损约327.5万港元,2023年为1389.1万港元[67] - 截至2024年和2023年12月31日,OPCO1收益分别为11千港元(0.2%)、45千港元(0.2%),总资产分别为10,435千港元(7.7%)、15,446千港元(8.4%)[82] - 截至2024年和2023年12月31日,OPCO2收益均为0,总资产分别为100千港元(0.1%)、4,968千港元(2.7%)[82] 财务报表相关事项 - 综合财务报表涵盖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财务报表[11] - 2024年1月1日开始的年度报告期,采纳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对集团综合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14] - 2025年1月1日开始的年度报告期,“缺乏可兑换性”修订本生效[17] - 2026年开始的年度报告期,部分修订本生效,但文档未明确具体修订内容[17] - 2027年1月1日开始的年度报告期,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生效,将对报表呈列及披露产生重大影响[17] - 公司不符合选择应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9号编制财务报表的资格[18] 公司经营与发展相关 - 集团有三个可报告经营分部,分别是艺人管理、电影等内容、新媒体分部[20] - 董事认为按持续经营基准编制综合财务报表适宜,但存在重大不确定性[10] - 公司一名主要股东有意为集团提供持续财务支持,维持未来12个月持续经营[11] - 集团正在为公司寻求新投资者或资金,并计划发展新媒体业务带来正现金流[11] - 2022 - 2024年分账破千万的网络电影数量从50部降至38部再降至20部,2024年获发行许可证的网络电影219部,较2023年的307部减少28%[46] - 2024年集团发行的《千鹤先生》获三平台累计票房1074万元,位列全网2024年度票房榜第19位[47] - 2024年全国电影总票房425亿元,较2023年的549.15亿元下降近23%;总观影人次10.1亿,较2023年的13亿人次下降23.1%,场均人次从10人降至7人,下降30%[49] - 2024年近六成观众只看一次电影,其中84%是冲着热门档期电影而来[49] - 2024年票房前五均含喜剧元素,如《热辣滚烫》34.6亿、《飞驰人生2》33.98亿等[49] - 集团投资的《窗前明月,咣!》获近4000万票房,低于映前预期[50] - 《发财日记》前作有效播放市场份额达25.45%,续作《发财日记2》预计2025年开机并择期上映[50] - 公司尝试变现音乐版权,但估计可收回金额低于资产成本,管理层作出相应减值[52] - 公司打造琥珀APP,结合多种技术为创作者提供创作与出版体验,让原创音乐人拥有100%版权自主[53] - 音乐PASS卡融合NFC技术与收藏理念,为音乐人提供新变现方式,获市场热烈反响和行业高度认可[54] - 2025年春节档总票房、观影人次、大年初一单日票房等数据打破历史记录,但多部大片票房成绩惨淡或亏损严重[56] - 公司将审慎发掘有价值的投资项目,深入探索“多元化喜剧”类型的电影投资及制作[56] - 2025年公司可凭借牌照及渠道优势,在影视板块探索新业务线,与合作方研发制作网络平台定制电影[57] - 公司正研究部署打造去中心化的短视频版权交易平台,解决传统版权交易痛点[58] - 公司构建完整音乐宣传发行渠道,与国内主流音乐平台合作并打通海外发行信道,与近百家电台成为业务合作伙伴[52] - 公司依托音乐渠道资源和新媒体业务优势,打造为原创独立音乐人提供“自我出版”一站式服务的商业模式[52] - 琥珀APP结合ISRC认证,全方位提升原创音乐的价值[53] - 公司有望在2025年实现业务全面爆发和持续增长[61] 公司许可证相关 - OPCO1 - 4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换发日期分别为2025年11月21日、2025年11月21日、2027年3月7日、2025年3月31日,可在两年内从事相关业务[80] - OPCO1营业性演出许可证换发日期为2021年9月9日,2021年6月11日至2024年6月10日可从事演出经纪及艺人管理业务[80] - OPCO4《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换发日期为2024年8月12日,2024年8月12日至2027年8月11日可经营动漫及音乐产品业务[81] - OPCO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换发日期为2022年7月29日,2022年7月29日至2025年7月29日可提供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81] - OPCO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换发日期为2021年11月12日,2021年11月12日至2026年11月12日可从事信息服务业务[81] 公司股权与人员相关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4,209,131,046股普通股[85]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无资产抵押[87]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无或然负债,2023年也无[90]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有48名雇员,其中约44名驻中国,4名驻香港[9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买卖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9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审核委员会由三名成员组成[10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业绩已由审核委员会审阅[101] - 公布日期,执行董事为Colin Xu先生及梁伟信先生等[106] 公司信息披露相关 - 全年业绩公布将在联交所网站刊载,2024年年报将寄发股东并在联交所及公司网站刊载[104] 公司服务协议相关 - 服务协议初步期限为10年,期满WOFEs可每10年延期,OPCOs不得拒绝,OPCOs每年需按除税前溢利100%向WOFEs支付服务费[75]
拉近网娱(08172)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18 16:34
公司基本信息 - 拉近网娱集团有限公司股份代号为8172[2] 董事会会议安排 - 董事会将于2025年3月31日举行会议[3] - 会议将省览及通过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的经审核全年综合业绩[3] 公司董事信息 - 截至公布日期,执行董事为Colin Xu先生及梁伟信先生[3] - 截至公布日期,非执行董事为邹晓春先生、周亚飞先生、李雪松先生及吴茜女士[3] - 截至公布日期,独立非执行董事为吴伟雄先生、林长盛先生及王炬先生[3]
拉近网娱(08172)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8-12 17:04
财务表现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及六个月的收益分别为895千港元和4,658千港元,与2023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10]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及六个月的毛利分别为-394千港元和708千港元,显示出波动[10]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及六个月的除税前亏损分别为7,500千港元和13,155千港元,亏损扩大[10]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及六个月的全面亏损总额分别为8,181千港元和15,390千港元,亏损显著增加[13]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母公司普通權益持有人應佔每股虧損为0.24港仙,较2023年同期的0.12港仙有所增加[15]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非流動資產總額为97,473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03,421千港元有所减少[18]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流動資產總額为66,170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81,325千港元有所减少[20]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流動負債總額为60,605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66,318千港元有所减少[23]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權益總額为103,038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18,428千港元有所减少[25]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为18,923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6,339千港元有所减少[19] - 经营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7,869)千港元,相比去年同期为(1,529)千港元[30] - 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10)千港元[31]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7,875)千港元,相比去年同期为(1,539)千港元[31] - 报告期末之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8,923千港元,相比去年同期为27,801千港元[32] - 来自外界客戶之收益总计为4,658千港元,相比去年同期为12,845千港元[48] - 分部業績总计为(7,895)千港元,相比去年同期为(4,877)千港元[48] - 新媒體業務收益为884千港元,相比去年同期为145千港元[51] - 電視及網絡節目收益为2,713千港元,相比去年同期为6,084千港元[51] - 發行代理服務收益为855千港元,相比去年同期为525千港元[51] - 藝人管理收益为205千港元,相比去年同期为207千港元[51] - 电影投资收益为250千港元,租金收入为334千港元[54] - 可转债补偿收入为57千港元,汇兑差额净额为10千港元[56] - 折旧费用为2,683千港元,员工成本(包括董事酬金)为8,067千港元[59] - 母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为10,140,000港元[63] - 应收贸易账款为7,077千港元,应收贸易账款账龄分析为1年以内[67] - 应付贸易账款为979千港元,应付贸易账款账龄分析为1年以内[73] - 影片版权及在製影片及電視節目为45,493千港元[82] - 主要管理人員之酬金为1,072千港元[84]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益为4,658,000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63.7%[86] - 销售成本增加至约3,950,000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8.4%[87] - 行政开支由去年同期的约15,331,000港元增加至约16,363,000港元[87]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期间亏损约为10,140,000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96.1%[87] - 电影、电视节目及网络内容分部的收益约为3,569,000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71.5%[88] - 艺人管理分部的收益约为205,000港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89] - 新媒体业务分部的收益约为884,000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503.4%[89] - 网络电影市场规模进一步缩小,上半年票房过千万的项目仅十五部,较去年同期减少50%[90] - 上半年新片备案数量为224部,较去年同期减少36%[90] - 上半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238.97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9%,恢复至2019年的76%[92] - 公司资产总值约为163,643,000港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18,923,000港元[113] - 资本负债比率约为49.9%[115] - 公司已发行普通股总数为4,209,131,046股[114] - 公司资本承担约为45,493,000港元[118] 业务发展 - 公司构建了完整的音乐宣传发行渠道,并与国内主流音乐平台及海外发行通道展开合作[99] - 公司推出了琥珀APP,结合区块链、AIGC、数字水印、NFC、AR等技术,为创作者提供创新平台[101] - 琥珀APP通过与中国版权链公司的合作,为原创音乐作品提供官方区块链存证[102] - 公司推出了音樂PASS卡,融合NFC技术与收藏理念,为音乐人提供新的变现方式[103] - 公司的新媒体业务在2024年上半年实现了重要合作及突破,包括与北京音樂家協會搖滾音樂分會的合作等[104] - 公司参与了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并探讨AI+Web3.0对音乐产业的影响和发展趋势[109] 公司治理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拥有49名员工,包括约46名中国员工及3名香港员工[120] - 公司主要股东稼軒集團有限公司、鵬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黃光裕先生、偉浩環球控股有限公司及許鐘民先生各自持有1,982,561,725股,占已发行股本的47.10%[126] - 公司主要股东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及中国中信股份有限公司各自持有459,934,954股,占已发行股本的10.93%[126] - 公司主要股东Famous Peak Investments Limited及高振順先生各自持有459,934,954股及311,545,414股,分别占已发行股本的10.93%及7.40%[127] - 公司已审阅截至2024年6
拉近网娱(08172)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12 16:58
财务表现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益为12,845千港元,去年同期为4,658千港元[10]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毛利为9,202千港元,去年同期为708千港元[10]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除税前亏损为13,155千港元,去年同期为6,842千港元[10]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本期間虧損为13,155千港元,去年同期为6,850千港元[10]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全面虧損總額为15,390千港元,去年同期为12,230千港元[12]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母公司擁有人應佔虧損为10,140千港元,去年同期为5,177千港元[12]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非控股權益應佔虧損为3,015千港元,去年同期为1,673千港元[12]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母公司普通權益持有人應佔每股虧損为0.24港仙,去年同期为0.12港仙[12]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益为4,658,000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63.7%[88]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本期亏损约为10,140,000港元[89] - 母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为10,140,000千港元,去年同期为5,177,000千港元[67] 资产与负债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流動資產總額为66,170千港元,去年同期为81,325千港元[18]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流動負債總額为60,605千港元,去年同期为66,318千港元[21]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综合其他储备总额为79,339,000港元,相比2023年12月31日的92,102,000港元有所减少[29] - 公司资产总值约为163,643,000港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18,923,000港元[115] - 公司资本负债比率约为49.9%[117] 现金流量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经营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7,869)千港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1,529)千港元有所增加[32]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7,875)千港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1,539)千港元有所增加[33]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8,923千港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27,801千港元有所减少[34] 业务分部收益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新媒体业务收益为884千港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145千港元有所增加[55]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电视及网络节目收益为2,713千港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6,084千港元有所减少[55]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发行代理服务收益为855千港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525千港元有所增加[55]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电影发行收益为0千港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5,884千港元有所减少[55]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艺人管理收益为205千港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207千港元基本持平[55] - 电影、电视节目及网络内容分部的收益约为3,569,000港元[90] - 艺人管理分部的收益约为205,000港元[91] - 新媒体业务分部的收益约为884,000港元[91] 其他收入与成本 - 电影投资收益为1,039千港元,去年同期为0[58] - 利息收入为39千港元,去年同期为47千港元[58] - 租金收入为1,037千港元,去年同期为0[58] - 可转债补偿收入为57千港元,去年同期为57千港元[60] - 汇兑差额净额为10千港元,去年同期为172千港元[60] - 其他收入为1,195千港元,去年同期为-227千港元[60] - 折旧为2,683千港元,去年同期为3,018千港元[63] - 员工成本(包括董事酬金)为8,562千港元,去年同期为8,904千港元[63] - 销售成本增加至约3,950,000港元,行政开支由去年同期约15,331,000港元增加至约16,363,000港元[89] 市场与行业动态 - 网络电影市场规模进一步缩小,上半年票房过千万的项目仅十五部,新片备案数量为224部,较去年同期减少36%[92] - 上半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238.97亿元,同比二零二三年下降9%,总观影人次5.50亿人次,同比二零二三年下降8.9%[95] - 网络电影《千鹤先生》在爱奇艺、优酷、腾讯三家视频平台上线,获得三平台累计票房人民币1074万元[97] - 公司参与投资的喜剧电影《发财日记2》和《窗前不止明月光》预计将在2024年内中国大陆院线首映[95][96] 技术创新与合作 - 公司推出琥珀APP,结合区块链、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数字水印、NFC、增强实景(AR)等技术[103] - 琥珀APP与中國版權鏈公司合作,为原创音乐作品提供官方区块链存证[104] - 音樂PASS卡融合NFC技術與收藏理念,首次在全球發行取得佳績[109] - 公司参与中国网络视听大会,探讨AI+Web3.0对音乐产业的影响和发展趋势[111] - 公司与中国男子三人篮球超级联赛各大赛区合作,推出赛场上的中国原创音乐舞台跨界合作项目[107] - 公司与中国古典音乐、新民乐、戏曲领域等合作发行音乐PASS卡专辑[108] - 公司参与中国版权年会和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展示在音乐版权保护和创新方面的成果[106] - 公司在全球Web3.0技术、AIGC技术的推动下,探索“创作者经济+音乐人自我出版+音乐潮玩”的新业务模式[112] 股权与治理 - 公司已采纳新的购股权计划,有效期为10年,将于2025年6月届满[12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无尚未行使的购股权[124] - 稼軒集團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方持有公司股份1,982,561,72
拉近网娱(08172)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7-30 16:30
公司信息 - 公司为拉近网娱集团有限公司,股份代号8172[1] 董事会会议 - 董事会将于2024年8月12日举行会议[4] 会议议程 - 会议将省览及通过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个月未经审核简明综合中期业绩[4]
拉近网娱(08172)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6 16:46
网络电影市场数据 - 2023年票房分账破千万的网络电影仅34部,比2022年减少17部,比2021年减少31部[7] - 2023年发行三部储备网络电影,分账票房低于预期,《千鹤先生》已定档2024年1月25日在三家平台上线[12] - 两部网络电影《窈窕老爹》《大漠神龙》于2023年二季度在芒果TV进行第三轮网络发行,提高资金回收率[12] 院线电影市场数据 - 2023年中国内地院线电影总票房为549.15亿,同比增长83.4%,国产电影票房为460.05亿,占全年总票房的83.77%[9] - 2023年中国内地院线电影全年总观影人次12.99亿,同比增长82.7%[9] - 《满江红》获2023年票房冠军,票房45.4亿[11] - 公司承制及联合出品的《忠犬八公》中国版获超2.86亿票房[11] - 2023年院线电影市场相比疫情期间过去三年票房大幅上涨七成,观影人次上涨六成,人均观影频次增长至2.58次[21] - 2023年中国以75.71亿美元累计票房位列全球票房第二位[21] - 2023年院线电影相比疫情期间过去三年票房大幅上涨七成,观影人次上涨六成,人均观影频次增长至2.58次[24] - 2023年中国以75.71亿美元累计票房位列全球票房第二位[24] 网络微短剧市场数据 - 2023年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为373.9亿元,约占同年院线电影市场规模的70%,较2022年同比增长267.65%,预估到2027年有望达千亿级别[22][25] - 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网络微短剧发行量多达150部,接近2022年全年总和的2倍[22][25] 音乐业务数据 - 2023年下半年音乐领域入驻音乐人数量超过300位[16] - 公司打造琥珀APP,为音乐人提供新变现方式,音乐PASS卡获国家版权局高度评价[18][19] - 公司以琥珀为品牌,作为原创音乐人自我出版的一站式变现工具平台[28] - 2024年琥珀将筹备与知名音乐人合作推出专辑PASS卡[29] - 琥珀尝试开拓NFC技术应用于不同领域的可能性[29] - 琥珀将寻求与海外音乐产业和市场的合作机会[29] 公司业务策略 - 公司将调整院线电影投资策略,探索“多元化喜剧”类型投资及制作[21] - 2024年网络电影市场投资遵循降本增效、提质减量原则[21] - 公司主推国内视频海外版权销售,已达成多个自有版权项目海外交易[14] 公司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公司收益约为2891.5万港元,较2022年的1053.3万港元增加174.52%[31] - 2023年销售成本减少至约1986.5万港元,2022年为2928.6万港元[31] - 2023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亏损约为4222.2万港元,2022年亏损9460.7万港元[32] - 2023年电影、电视节目及网络内容分部收益约为2819.6万港元,2022年为487.4万港元[33] - 2023年艺人管理分部收益约为34.3万港元,2022年为36.2万港元[34] - 2023年新媒体业务分部收益约为37.6万港元,2022年为529.7万港元[35] - 2023年行政开支约为3816.6万港元,2022年约为5352.8万港元[36] - 2023年其他开支中,电影版权及在制影片及电视节目减值亏损约227.3万港元,2022年为1234.8万港元[38] - 2023年公司资产总值约为18474.6万港元,2022年为22450.6万港元[39] - 2023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2633.9万港元,2022年为3193.8万港元[39] - 2023年资本负债比率约为49.4%(2022年:43.5%),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由161,855,000港元减至134,192,000港元[58]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资本承担约为44,730,000港元(2022年:24,759,000港元)[61]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可供分派给股东的储备为2.03767亿港元,2022年为3.01745亿港元[155] - 2023年收益为28,915千港元,2022年为10,533千港元[198] - 2023年销售成本为19,865千港元,2022年为29,286千港元[198] - 2023年毛利为9,050千港元,2022年亏损18,753千港元[198] - 2023年除税前亏损42,837千港元,2022年为102,691千港元[198] - 2023年本年度亏损42,846千港元,2022年为102,693千港元[198] - 2023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42,222千港元,2022年为94,607千港元[198] - 2023年非控股权益应占亏损624千港元,2022年为8,086千港元[198] - 2023年母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每股亏损1.00港仙,2022年为2.25港仙[198] - 2023年全面亏损总额45,276千港元,2022年为120,620千港元[200] - 2023年海外业务换算产生之汇兑差额亏损3,183千港元,2022年为15,225千港元[200] 公司运营主体数据 - 截至2023年和2022年12月31日,OPCO1收益分别为45千港元(占比0.2%)和823千港元(占比7.8%),总资产分别为15,446千港元(占比8.4%)和16,155千港元(占比7.2%)[55] - 截至2023年和2022年12月31日,OPCO2收益均为0,总资产分别为4,968千港元(占比2.7%)和25,070千港元(占比11.2%)[55] - 截至2023年和2022年12月31日,OPCO3收益分别为28,539千港元(占比98.7%)和5,242千港元(占比49.8%),总资产分别为31,827千港元(占比17.2%)和41,259千港元(占比18.4%)[55] - 截至2023年和2022年12月31日,OPCO4收益分别为261千港元(占比0.9%)和94千港元,总资产分别为21,310千港元(占比11.5%)和15,565千港元(占比6.9%)[55] 公司股权与股本信息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合共4,209,131,046股普通股[57] - 稼轩集团等持有公司1,982,561,725股,占已发行股本47.10%[169] - 中国中信集团等持有公司459,934,954股,占已发行股本10.93%[169] - First Charm Investments Limited等持有公司311,545,414股,占已发行股本7.40%[169] 公司董事与管理层信息 - 执行董事Colin Xu先生34岁,2016年加入公司附属公司,负责业务拓展等[69] - 执行董事梁伟信先生50岁,在审计等方面累积逾25年经验,现为公司公司秘书及授权代表[70] - 非执行董事邹晓春先生54岁,作为执业律师已有30年,在资本市场法律范畴执业达20年,2015年3月起任公司非执行董事[71] - 周亚飞先生55岁,在中国会计等方面拥有超30年经验,2021年3月起任国美金融科技执行董事,现为公司审核及提名委员会成员[73] - 李雪松先生55岁,在中信集团多家附属公司任高管,有丰富通信与广电业务经验[74] - 独立非执行董事吴伟雄先生60岁,1992年起在香港取得律师资格,现为公司提名委员会主席等[75] - 2023年12月31日董事会由8名董事组成,包括2名执行董事、3名非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87] - 全体非执行董事获委任,重续任期为3年[91] - 周亚飞先生及邹晓春先生将在股东周年大会上退任并符合资格及愿意膺选连任[93][157] - 梁伟信先生、Colin Xu先生、周亚飞先生、邹晓春先生、林长盛先生董事会会议出席情况为5/5[103] - 吴伟雄先生、王炬先生董事会会议出席情况为3/5[103] - 李雪松先生股东大会出席情况为0/1,林长盛先生股东大会出席情况为0/1[103] - 2023年董事均参与持续专业发展,包括网上课程、阅读相关主题材料及出席培训班[109] - 2023年12月31日,薪酬委员会由林长盛、吴伟雄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及邹晓春一名非执行董事组成,年内举行两次会议[111][112] - 2023年高级管理层(董事除外)薪酬情况:1 - 500,000港元有1人,500,001 - 1,000,000港元有1人,1,000,001 - 1,500,000港元有1人[113] - 2023年12月31日,提名委员会由吴伟雄、林长盛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及周亚飞一名非执行董事组成,年内举行两次会议[114][117] - 提名委员会正制定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待落实及董事会批准[118] - 2023年12月31日,审核委员会有三名成员,年内举行四次会议,审核集团年报、中期报告及季度报告[119] - 梁伟信先生自2018年10月1日起获委任为公司秘书,2023年接受不少于15小时相关专业培训[130] 公司企业管治情况 - 公司需在2024年12月31日或之前完成必要委任以符合GEM上市规则第17.104条规定[9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除企业管治守则条文A.2.1、A.4.1及A.6.7外,已遵守GEM上市规则附录十五所载之企业管治守则[97] - 董事会每年至少举行4次会议,召开例会会向全体董事发出最少14日通知[101] - 回顾年度内,集团已举行7次董事会会议[10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除6月30日举行的股东周年大会外,公司未举行其他股东大会[10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核数师提供核数服务酬金为132万港元,2022年为158.4万港元,非核数服务费用为零[121] - 公司建议在即将举行的股东周年大会上提名委任香港立信德豪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为核数师[120] - 董事会已检讨公司有关企业管治的政策及常规[126] - 董事会确认监督管理集团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的全面责任,并已下放给管理层[127] - 集团建立内部审计章程,进行年度风险评估,设计连续三年的审计计划[129] - 审核委员会和董事会认为内部监控及风险管理系统整体运作良好[129] - 公司为董事会成员及高级管理层成员投购董事及高级人员责任险[133] - 公司承诺维持高水平透明度,向股东公开及适时披露资料[134] - 董事会每年检讨转授不同委员会的所有权力[132] - 股东周年大会通函需在大会前不少于21天或20个完整营业日发送,其他股东大会通告需在会前不少于14天或10个完整营业日发送[136] - 持有公司缴足股本(附带股东大会投票权)不少于十分之一的股东有权要求召开特别股东大会[137] 公司其他运营信息 - 公司拥有《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等多个国内娱乐文化业务所需牌照[27] - 中国农村院线发行有序推进,计划推广到全国32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共300多条农村院线[12] - 《发财经记》有效播放市场占有率达25.45%[11]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无任何资产抵押[59]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并无或然负债(2022年:无)[62]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有51名雇员,包括约48名驻中国雇员及3名驻香港雇员[63] - 公司为雇员提供有竞争力薪酬组合和良好工作环境,提倡互相尊重、人人平等[66] - 公司会不时提供在职培训,为雇员筹办工余活动并进行小组讨论[66] - 公司无倚重单一供应商或客户,年内无与客户及供应商的未决纠纷[66] - 公司薪酬策略是建立论功行赏文化,奖励表现优异、提升股东价值的雇员[67] - 2014年6月10日公司采纳新购股权计划,有效期十年,将于2024年6月届满[161] - 2023年12月31日,已无尚未行使之购股权[16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作出慈善及其他捐赠约22.21万港元,2022年无[166] - 最大客户占本年度销售比例为77.60%[172] - 五大客户合计占本年度销售比例为92.63%[172] - 香港立信德豪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自2021年12月21日起任外聘核数师,2023年6月30日获续聘[177] - 公司2023年度综合财务报表由香港立信德豪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审核,任期将在即将举行的股东周年大会届满,届时将提呈续聘决议案[178]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
拉近网娱(08172)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8 20:25
财务表现 - 二零二三年度收入为28,915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度的10,533千港元增长[6] - 二零二三年度毛利为9,050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度的亏损18,753千港元有显著改善[6] - 二零二三年度净亏损为42,846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度的102,693千港元有所减少[6] - 非流动资产总额为103,421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度的110,392千港元略有下降[8] 会计准则变更 - 公司将于2023年1月1日开始的财政年度首次强制采用新订或修订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对公司财务报表的影响将在披露中体现[19] - 公司将会计政策披露更具信息性,修订了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和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实务报告第2号,对公司财务报表的计量或呈列没有影响,但影响了会计政策的披露[20] 业务分部 - 公司根据产品和服务划分业务单位,有三个可报告的经营分部:藝人管理分部、电影、电视节目及网络内容分部、新媒体分部[24] 市场表现 - 二零二三年电影、电视及网络内容市场整体表现下滑,網絡電影市场吸引力降低,票房分账难逆势增长[60] - 二零二三年院线电影市场呈现强劲复苏态势,中国大陆全年院线电影总票房同比增长83.4%,预期市场会回归良性循环模式[62] 发行业务 - 公司在发行策略上不断优化,推进历史项目二轮、三轮的海外和其他新媒体预售工作,提高资金回收率[66] - 公司在中国农村院线发行有序推进,计划推广到全国32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共300多条农村院线[67] 公司治理 - 公司遵守企业管治常规,重视董事会质量和内部监控[142] - 公司審核委員會负责审阅财务报表并提供意见[146]
拉近网娱(08172)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15 19:29
董事会会议安排 - 拉近网娱集团董事会将于2024年3月28日举行会议[3] - 会议将省览及通过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的经审核全年综合业绩[3] 公司董事情况 - 截至公布日期,执行董事为Colin Xu先生及梁伟信先生[3] - 截至公布日期,非执行董事为邹晓春先生、周亚飞先生及李雪松先生[3] - 截至公布日期,独立非执行董事为吴伟雄先生、林长盛先生及王炬先生[3]
拉近网娱(08172) - 2023 Q3 - 季度财报
2023-11-14 16:51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收益为1297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006千港元;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收益为1414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8470千港元[5]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销售成本为3656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752千港元;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销售成本为729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7818千港元[5]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毛利为 - 235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54千港元;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毛利为6843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652千港元[5]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除税前亏损为1077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6634千港元;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除税前亏损为1761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43434千港元[5]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本期亏损为1077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6634千港元;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本期亏损为1762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43434千港元[5]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海外业务换算之汇兑差额为 - 163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 - 4592千港元;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海外业务换算之汇兑差额为 - 5543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 - 14068千港元[7]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本期全面亏损总额为10933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1226千港元;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本期全面亏损总额为23163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57502千港元[7] - 2023年基本及摊薄每股亏损,截至9月30日止三个月为 - 0.25港仙,2022年同期为 - 0.39港仙;截至9月30日止九个月为 - 0.37港仙,2022年同期为 - 0.96港仙[7]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收益约为1414.2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847万港元增加67.0%[21]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销售成本减少至约729.9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781.8万港元[21] - 行政开支由上一期约4228.4万港元减少至约2318.8万港元,员工薪金及相关开支减少至约1329.8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2457.5万港元[21]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母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约为1548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4037.5万港元[16][21] - 中国地区赚取的应课税溢利按25%税率计算税项约8000港元,2022年同期无[15]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之股息,2022年同期亦无[20]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并无已发行的潜在摊薄普通股[17]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新媒体业务截至9月30日止三个月收益为4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375千港元;截至9月30日止九个月收益为194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5095千港元[11] - 2023年电视及网络节目截至9月30日止三个月收益为103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407千港元;截至9月30日止九个月收益为7116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2382千港元[11]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电影、电视节目及网络内容业务收益约为1361.4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289.3万港元[23]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艺人管理业务收益约为33.4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32.1万港元[24]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新媒体业务收益约为19.4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509.5万港元[25] 电影市场行业数据 - 2023年暑期档累计票房206.2亿,接近今年前九个月总票房一半[29] - 截止2023年第三季度末,中国内地电影市场票房达455.88亿,同比增长77.6%,上映电影数量较同期增加100部[29] - 截止2023年第三季度,票房排名前九位影片均为国产片且票房均过10亿[30] 公司业务项目进展 - 公司承制及联合出品的《忠犬八公》中国版截至报告日获超2.86亿票房[31] - 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共发行三部网络电影储备项目,分账票房低于预期[32] - 公司储备网络电影《千鹤先生》预计2024年第一季度上线[32] - 两部已首播网络电影《窈窕老爹》《大漠神龙》于2023年第二季度在芒果TV进行第三轮网络发行[34] - 公司农村院线发行将推广到全国32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共300多条农村院线[34] - 公司已达成多个自有版权项目海外版权交易并计划扩展至外部项目[34] - 公司继续与业内经纪团队合作,为艺人管理业务注入动力[37] 音乐业务数据 - 第三季度音乐领域入驻音乐人数量超100位[38] - 过去一季帮助70多位音乐人完成10000张音乐PASS专辑出版[43] 音乐产品信息 - 琥珀APP让创作者获100%版权自主[41] 公司股份及购股计划情况 - 2023年9月30日公司已发行4209131046股普通股[47] - 2014年6月10日公司采纳新购股计划,有效期10年,2024年6月届满[48] - 2023年9月30日已无尚未行使之购股权[49]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9个月内公司无其他购股或债券安排[50] 公司股权结构 - 截至2023年9月30日,稼轩集团等持有公司1982561725股,占已发行股本47.10%;中国中信集团等持有459934954股,占10.93%;First Charm Investments Limited等持有311545414股,占7.40%[52] - 稼轩由鹏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及伟浩环球控股有限公司分别拥有55%及45%,黄光裕拥有鹏建100%,许钟民拥有伟浩100%[53] - Famous Peak Investments Limited为中信投资管理(香港)有限公司之全资附属公司,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为中国中信股份有限公司之控股公司[53] - 高振顺先生拥有First Charm Investments Limited之100%[53] 公司人员权益情况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无董事及主要行政人员或其联系人在公司或其相联法团股份等中拥有权益或淡仓[55] - 截至2023年9月30日,董事、主要股东或其联系人无在与集团业务构成竞争业务中拥有权益[56] 公司证券交易情况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内,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买卖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57] 公司合规情况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内,公司除部分条款外已遵守GEM上市规则企业管治守则[60] - 公司已就董事证券交易采纳不比GEM上市规则宽松行为守则,董事确认遵守[65] 公司审核情况 - 审核委员会由林长盛等三人组成,已审阅集团第三季度报告及业绩[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