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荣晖控股(08213)
icon
搜索文档
荣晖控股(08213) - 2024 - 年度财报
2024-07-30 16:53
报告期信息 - 报告期为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24] - 报告期为2023年4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142] 人员任免 - 张韬于2023年6月1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监察主任、提名委员会主席、法定代表[8][10][14][16] - 黄莉于2023年6月1日辞任执行董事、监察主任、薪酬委员会成员、提名委员会主席、企业管治委员会成员、法定代表[8][10][13][14][15][16] - 李鸿晨于2023年7月28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8] - 曾石泉于2023年7月4日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审核委员会成员、提名委员会成员、企业管治委员会成员[9][12][14][15] - 庞晓莉于2023年12月11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审核委员会成员、薪酬委员会成员、提名委员会成员、企业管治委员会成员[9][12][13][14][15] - 张文娟于2023年12月11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审核委员会成员、薪酬委员会主席[9][12][13] 餐饮业务情况 - 香港餐饮业务是集团主要收入来源,但业绩下滑[26] - 集团凭借Italian Tomato品牌优势,采取审慎务实经营方针,推出特色产品和推广活动[26] - 集团持续实施严格成本控制措施,如将生产流程外包[26] - 集团主要于香港从事餐饮业务,首席蛋糕旗舰品牌为Italian Tomato[48] 业务发展计划 - 公司计划于2024年底前安装10条光伏精密丝网生产线[30] - 公司在本财政年度上半年暂停口腔护理业务发展[28] - 公司将业务发展重心转移至新兴光伏及氢能市场[30] - 公司已与威海清影精工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光伏产品独家销售协议[30] - 公司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区)合作已成功生产出首批氢能钛纤维毡[30] 董事会相关 - 公司董事会现由5位成员组成,包括2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35] - 公司在报告期内一直遵守GEM上市规则有关委任最少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的规定[35] - 公司设立机制确保董事会可获得独立意见,该机制被认为有效[36][37] - 公司认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具有独立性,无业务或财务利益[38] - 独立非执行董事陈贻平任期至2024年11月7日,庞晓莉和张文娟任期至2024年12月10日[43][44] - 黄莉在2023年4月1日至5月31日任董事会主席,张晓文同期任行政总裁;张韬在2023年6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任董事会主席,李鸿晨同期任行政总裁[46] - 董事会现有五名成员,三名男性,两名女性;两名成员在40岁以下,三名在41至50岁之间[111] 审核委员会相关 - 审核委员会包括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报告期内举行三次会议[50][51] - 审核委员会权力包括调查活动、查询资料、征询外界意见[52] - 审核委员会职责包括考虑外聘核数师相关事宜、讨论审核性质范围等多项内容[53][54][55][56][57][58][59][60][61][62][63] - 报告期后原核数师大信梁学濂(香港)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辞任,审核委员会推荐和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为核数师[65] - 审核委员会已履行职责,审阅及讨论集团财务业绩、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等[64] 企业文化与策略 - 集团通过卓越、协作等六项核心原则加强企业文化[48] - 集团将不时检讨及改进业务策略以适应市场趋势和促进业务增长[49] 企业管治委员会相关 - 公司已成立企业管治委员会,报告期内举行一次会议[66][74] - 张韬于2023年6月1日获委任为企业管治委员会成员,出席该委员会会议次数为1/1[66][77] - 庞晓莉于2023年12月11日获委任为企业管治委员会成员[66] 董事出席情况 - 报告期内,张韬出席董事会会议次数为11/11,出席提名委员会会议次数为5/5,出席薪酬委员会会议次数为5/5,出席股东大会次数为1/1[77] 董事培训 - 全体董事均参与持续专业发展,培训类型包括出席培训课程、观看培训广播、阅读相关材料[81] 薪酬委员会相关 - 公司已成立薪酬委员会,陈贻平为成员[82] - 张韬于2023年6月1日获委任为薪酬委员会成员以接替黄莉职位[82] - 廖思洁于2023年7月28日获委任为薪酬委员会主席以接替杨海余职位[82] - 张文娟于2023年12月11日获委任为薪酬委员会主席以接替廖思洁职位[82] - 薪酬委员会主要职责包括就个别执行董事及高级管理层薪酬待遇向董事会建议、评估全体董事和高级管理层表现等[83][84] - 报告期内,薪酬委员会召开五次会议,审议董事及高管薪酬、委任和新购股权计划规则[93] - 薪酬委员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参照集团营运业绩等因素厘定董事及高管薪酬[90][93] 董事及高管薪酬 - 报告期内,董事及高管薪酬按范围划分,零至100万港元有5人,100.0001万至150万港元有2人[92] 提名委员会相关 - 报告期内,提名委员会召开五次会议,检讨董事会架构、人数、组成、成员多元化及董事提名等[112] - 提名委员会主要职责包括检讨董事会架构等,制定及维持提名政策和多元化政策[96][103][107] 核数师相关 - 自2024年4月25日起,和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获委任为公司新任核数师[113] - 报告期内,向和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支付审核服务酬金650千港元,无支付非审核服务酬金[114] 持续经营能力 - 公司外聘核数师提请关注综合财务报表附注2(d),存在可能对集团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问的重大不明朗因素[116] - 董事认为综合财务报表按持续经营基准编制恰当,集团有充足财务资源偿还到期财务负债[116] 公司秘书 - 2016年11月8日,林洁恩女士获委任为公司秘书及其授权代表之一[117] 雇员情况 - 截至2024年3月31日,集团有64名全职雇员及37名兼职雇员,其中男性23名,女性78名[123] 股东特别大会 - 持有公司实缴股本不少于十分之一且附带股东大会表决权的股东,有权要求董事会召开股东特别大会,大会须在呈交要求后两个月内举行[127] - 若董事会在呈交要求起计21日内未能召开大会,要求股东可自行召开,产生的合理开支由公司补偿[127] 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 - 董事会承诺维持健全有效的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制度,至少每年通过审核委员会检讨成效[118] - 公司设计并制定适当监控,保障资产安全,遵守规则,保存可靠财务记录,管理主要风险[119] - 集团风险管理程序先识别重大风险,采用控制及风险自我评估方法管理风险[120] - 外聘顾问采用以风险为基准的方法进行内部监控审查,三年期内部审计计划每年检讨[121] - 报告期内内部监控审查未发现需关注的重大事宜[121] - 董事会认为集团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制度有效充足,会计等职能资源、员工资历经验及培训课程充足[122] 公司章程 - 修订后的公司章程大纲及细则于2023年9月22日获股东批准及采纳[138] ESG报告相关 - 这是公司发布的第八份ESG报告[140] - 公司遵守重要性、量化、一致性的ESG报告原则[145] - 董事会负责所有ESG相关事务[147] - 公司报告期内ESG重要议题及其排序未发生重大变化[159] 沟通渠道 - 公司为股东建立的沟通渠道有股东大会、公司网站及刊物等[151] - 公司为贷款及债务持有人建立的沟通渠道有股东大会、公司网站及刊物等[152] - 公司为客户建立的沟通渠道有会议、客户满意度调查等[153] 环保措施 - 公司报告期内未发生违反重大地方环境法例及规例事件[168] - 公司通过记录消耗水平、实施节能措施等降低能源消耗[170] - 公司处理废弃物严格遵守内部指引,鼓励回收再利用[172] - 公司制定内部指引提升资源使用效率,减少废弃物[173] - 公司采取使用自然日光、LED照明等节能措施[175] - 公司在办公室及餐厅安装感应水龙头进行节水[175] - 公司旨在减少废气排放、废弃物产生以及水和能源消耗[176] - 公司通过刊发内部指引等提升雇员环保意识[178] - 公司餐厅部分海鲜采购自获认证的可持续渔场[179] - 公司将气候变化识别为ESG风险之一并制定应急预案[180] 环境数据 - 2024年氮氧化物排放量为0.04千克,硫氧化物排放量为0.0001千克[181] - 2024年范围1直接温室气体排放为0.49吨二氧化碳当量,范围2能源间接排放为415吨二氧化碳当量,总计415.49吨二氧化碳当量[181] - 2024年无害废弃物总计3.76吨,密度为0.00004吨/千港元收入[181] - 2024年直接能源使用量为2,555.28千瓦时,间接能源使用量为971,672千瓦时,总计974,227.28千瓦时[181] - 2024年包装材料总计71.36吨,密度为0.001吨/千港元收入[181] - 2024年总耗水量为4,879立方米,密度为0.05立方米/千港元收入[181] 员工管理 - 公司为应对雇员流失率上升定期检讨员工薪酬水平并提升福利,兼职工比例升高[185] - 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生违反薪酬、解雇等重大劳工法规事件[186] - 报告期内公司未违反有关员工健康及安全的重大法律法规[198] - 公司为雇员提供内部及外部培训课程,鼓励员工参加外部培训支持职业发展[199] 店铺数量 - 截至2024年3月31日,公司在香港拥有14间店铺[142]
荣晖控股(08213) - 2024 - 年度业绩
2024-06-28 22:48
股本与储备情况 - 2024年和2023年股本均为41,662千港元,2024年储备为(174,879)千港元,2023年为(158,440)千港元[4] 贷款还款情况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汤先生提供贷款的尚未偿还本金及利息结余约99,431,000港元还款日期延至2025年6月22日[7] - 2024年3月31日,来自贷款人的其他贷款约97,864,000港元,利率0.1%,还款日期延至2025年6月22日;剩余贷款2,536,000港元不计息[129] - 2024年3月31日,其他贷款约8,149,000港元不计息,应于2025年2月26日偿还,2023年为4,718,000港元,年利率4.35%[130] 业务出售情况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出售华胤生物科技集团全部权益,总现金代价约2港元[8] - 公司出售华胤生物科技集团全部股本,现金代价人民币2元(折合约2港元),录得出售收益约610万港元[174] 员工与销售成本变化 - 2024年其他员工成本30,682千港元,2023年为57,270千港元;2024年销售成本51,206千港元,2023年为75,191千港元[18] - 2024年销售成本为5.1205亿港元,2023年为7.5531亿港元[52] 每股亏损情况 - 2024年基本每股亏损3.11港仙,2023年为2.38港仙[28] - 每股基本亏损根据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及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计算,2024年亏损约16,205,000港元,2023年为12,391,000港元,加权平均数均为520,771,875股[109] 全面亏损情况 - 2024年年度全面亏损总额17,674千港元,2023年为12,712千港元[29] - 2024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度全面亏损总额16,439千港元,2023年为10,451千港元;2024年非控股权益应占1,235千港元,2023年为2,261千港元[33] - 2024年全面亏损总额为1.7674亿港元,2023年为1.2712亿港元[55] 汇兑情况 - 2024年换算海外业务财务报表产生汇兑收益920千港元,2023年为1,313千港元;2024年出售附属公司后拨回汇兑储备(2,290)千港元[32] 资产情况 - 2024年厂房及设备1,437千港元,2023年为3,114千港元;2024年使用权资产8,668千港元,2023年为14,224千港元[35] - 使用权资产成本2024年3月31日为26,754千港元,2023年3月31日为32,033千港元[112][116] - 2024年公司合并资产总值54543千港元,2023年为72739千港元[159] - 中国市场2024年非流动资产1101千港元,2023年为853千港元;香港市场2024年非流动资产16906千港元,2023年为22773千港元[163] 负债与权益情况 - 2024年负债净额(133,217)千港元,2023年为(118,788)千港元;2024年权益总额(133,217)千港元,2023年为(118,788)千港元[37][38] - 2024年3月31日集团流动负债净额及负债净额分别约为1.49492亿港元及1.33217亿港元[47] - 2024年公司合并负债总额187760千港元,2023年为191527千港元[160] 收益情况 - 2024年收益为9.9391亿港元,2023年为16.2508亿港元[52] - 2024年收益为99,391千港元,2023年为162,508千港元,其中提供餐饮服务及其他2024年为20,786千港元(2023年32,055千港元),销售蛋糕及其他2024年为78,605千港元(2023年130,263千港元),销售医疗保健产品2024年为0千港元(2023年190千港元)[99] - 公司2024年经审核收益约99400000港元,较2023年约162500000港元减少约38.8%[166] - 餐饮分部2024年收益99391千港元,2023年为162318千港元;2024年亏损5130千港元,2023年亏损3513千港元[159] - 医疗保健分部2024年无收益,2023年为190千港元;2024年亏损870千港元,2023年亏损6090千港元[159] - 中国市场2024年收益为0,2023年为190千港元;香港市场2024年收益99391千港元,2023年为162318千港元[163] - 报告期内公司总收入约9940万港元,较2023年约1.625亿港元减少约38.8%,餐饮业务收入约9940万港元,2023年分别来自餐饮服务及销售医疗保健产品约1.623亿港元及20万港元[179] 毛利情况 - 2024年毛利为4.8186亿港元,2023年为8.6977亿港元[52] 经营亏损情况 - 2024年经营亏损为1.2017亿港元,2023年为0.9406亿港元[52] 年度亏损情况 - 2024年年度亏损为1.6304亿港元,2023年为1.4025亿港元[52] 除税后其他全面(亏损)/收入情况 - 2024年除税后年度其他全面(亏损)/收入为 - 0.137亿港元,2023年为0.1313亿港元[54] 收购情况 - 2022年4月15日集团收购华胤(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约30%已发行股本,现金代价约114港元,收购前该30%非控股权益负账面价值为112.6万港元[63] 会计准则应用情况 - 集团本年度首次应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对财务状况及表现无重大影响,但影响会计政策披露[66][67][68] 其他收入情况 - 2024年其他收入为850千港元,2023年为8,838千港元,其中政府补助2023年为6,053千港元,2024年为0千港元;利息收入2024年为379千港元(2023年578千港元)等[73] 出售附属公司相关情况 - 出售附属公司之收益为6,087千港元,所出售负债净额为7,042千港元,所出售现金及银行结余为506千港元[77] 所得税前亏损情况 - 2024年所得税前亏损为3,906千港元,2023年为5,519千港元[79] - 2024年税前亏损15,923千港元,2023年为14,925千港元;2024年所得税开支为381千港元,2023年为抵免900千港元[107] 所得税开支情况 - 2024年所得税开支为381千港元,2023年所得税抵免为900千港元,其中即期税项2023年过往年度超额拨备为14千港元,2024年为0千港元;递延税项开支2024年为381千港元(2023年抵免886千港元)[80] 租赁物业情况 - 租赁物业2023年4月1日为52,798千港元,汇兑调整为 - 30千港元,添置为779千港元,租赁安排届满为 - 26,793千港元;另一项2023年4月1日为32,033千港元,汇兑调整为 - 8千港元,年内支出为8,313千港元,租赁安排届满为 - 26,793千港元[84][85] - 2022年4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租赁相关数据有变动,如汇兑调整为-118千港元,年内支出21,976千港元等[138] 财务费用情况 - 2024年财务费用中其他贷款之利息开支为1,174千港元(2023年1,657千港元),可换股债券之利息开支为800千港元(2023年800千港元)等[103] 其他项目情况 - 2024年其他项目中其他无形资产之摊销为830千港元(2023年764千港元),厂房及设备折旧为2,183千港元(2023年3,406千港元)等[104] 税率情况 - 公司香港附属公司按16.5%税率缴纳香港利得税,中国附属公司按25%税率缴纳中国企业所得税,与2023年相同[106] 业务终止情况 - 集团终止华胤生物科技集团买卖医疗保健产品业务[76] - 报告期内上半年,公司终止口腔护理业务[174] 税项亏损情况 - 集团来自香港附属公司的税项亏损2024年约为71,908,000港元,2023年为64,435,000港元;来自中国附属公司的税项亏损2024年约为人民币34,782,000元,2023年为人民币37,584,000元[108] 应收贸易账项情况 - 未逾期亦未减值的应收贸易账项2024年为643千港元,2023年为1,669千港元;已逾期但未减值的应收贸易账项2024年为50千港元,2023年为63千港元[124] - 2024年应收贸易账项693千港元,2023年为1,937千港元,2023年有亏损拨备205千港元[146] - 2024年应收贸易账项0至30天为643千港元,2023年为1,669千港元[149] 现金及银行结余情况 - 现金及银行结余2024年为21,233千港元,2023年为31,390千港元[126] - 2024年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约10,208,000港元,2023年约1,232,000港元[153] 董事及主要管理人员酬金情况 - 董事及主要管理人员酬金2024年为4,840千港元,2023年为4,743千港元[133] 集团业务单位情况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主要运营餐饮及医疗保健两个业务单位[134] 租赁付款情况 - 租赁付款方面,不具可变租赁付款的办公室物业等付款4,547千港元,餐厅等付款684千港元,具可变租赁付款的餐厅等付款25,622千港元[140] - 租赁付款总计42个租约,固定付款20,475千港元,可变付款539千港元,付款总额21,014千港元[141] - 因疫情出租人宽免或豁免约115,000港元租赁付款,确认为负可变租赁付款[144] 应付贸易账项情况 - 2024年应付贸易账项16,556千港元,2023年为6,379千港元[154] - 2024年应付贸易账项0至30天为969千港元,2023年为4,185千港元[154] 应付贷款人利息情况 - 2024年应付此贷款人利息约1,567,000港元,2023年为393,000港元[155] - 应付贷款人利息约零港元,2023年为15.9万港元[182] 最低租赁付款情况 - 2024年最低租赁付款现值为7609千港元,2023年为20927千港元;2024年最低租赁付款为7933千港元,2023年为21814千港元[183] 厂房及设备折旧情况 - 2024年餐饮厂房及设备折旧2091千港元,2023年为3274千港元;2024年医疗保健厂房及设备折旧为0,2023年为131千港元[189] 使用权资产折旧情况 - 2024年餐饮使用权资产折旧6620千港元,2023年为19426千港元;2024年医疗保健使用权资产折旧278千港元,2023年为696千港元[189] 公司业务计划情况 - 公司计划于2024年底前安装十条光伏精密丝网生产线,安装后首年预计产能将达8000万[177] 公司业务措施情况 - 自上一财政年度第四季度开始,公司外包生产流程,执行严格库存控制措施、运营标准和采购效率[172] 公司餐饮业务情况 - 公司餐饮业务受香港居民赴内地旅游人数增加等因素影响,经营困难[171] - 公司通过改进餐厅设计、改良菜单、推出折扣优惠和主题产品等方式提高餐饮业务吸引力[171] 市场数据情况 - 2024年第一季度香港本地生产总值实际增长2.7%,较2023年第四季度的4.3%低[196] - 2024年第一季度香港私人消费支出实际增长1%,与2023年第四季度相比下降2.5%[196] - 2023年中国GDP较2022年增长5.2%[197] - 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GDP较2023年第四季度增长5.3%[197] 电子烟监管情况 - 截至2023年已有121个国家和地区
荣晖控股(08213) - 2024 - 中期业绩
2023-11-14 21:11
潜在投资款项使用情况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分配用于潜在投资机会的所得款项净额2300万港元尚未动用,预期于2025年7月31日前获悉数动用[2] 疫情对业务的影响 - 2019年底爆发的冠状病毒疫情扰乱全球及本地经济,影响公司餐饮业务拓展和潜在投资机会寻找[3] 潜在投资计划安排 - 2023年11月至2024年6月,公司将通过多种方式积极物色餐饮业潜在投资目标并筛选[4] - 2024年6月至2024年12月,公司将与筛选出的潜在投资目标及其股东接洽并磋商收购商业条款[4] - 2024年12月至2025年3月,公司将比较磋商结果并选择最合适的投资目标[4] - 2025年3月至2025年7月,公司将与选定投资目标就收购详情进行磋商并达成共识[4] - 2025年7月,公司计划完成对选定投资目标的建议收购[4] 潜在投资考察对象 - 公司一直在考察部分中国的中式餐厅连锁店,如火锅、川菜及湘菜连锁店[4] 潜在投资目标现状 - 截至公告日期,董事会未物色到任何合适的投资目标[4] 潜在投资信息披露 - 有关潜在投资目标及潜在收购的进一步公告将根据GEM上市规则适时刊发[4]
荣晖控股(08213) - 2024 - 中期财报
2023-11-14 16:41
综合收入变化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综合收入约594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约7840万港元减少约24.2%[3] - 2023年上半年收入59443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78424千港元[5] - 2023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来自客户收入为59,443,000港元,2022年同期为78,424,000港元[20] - 2023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总收入为6013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8529.9万港元,同比减少约29.5%[40] - 2023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未经审核收入约为5940万港元,较上一财政年度同期减少约24.2%[44]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约5940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约7840万港元减少约24.2%[60]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变化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由去年同期380万港元增加至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590万港元[3] - 2023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由去年同期约380万港元增加至约590万港元[44]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590万港元,2022年约为380万港元,亏损增加[61] 成本、毛利及相关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销售成本30091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33392千港元[5] - 2023年上半年毛利2935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45032千港元[5] - 2023年上半年所得税前亏损的财务费用为2166千港元,2022年为2756千港元;其他项目为10505千港元,2022年为12885千港元[22] - 2023年上半年所得税抵免为1305千港元,2022年为114千港元;香港利得税税率为16.5%,中国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23] - 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约为49.4%,2022年约为57.4% [63] - 公司经营开支总额减少约23.9%,至约4120万港元,2022年约为5420万港元 [63] 资产项目变化 - 2023年9月30日厂房及设备为1149千港元,3月31日为3114千港元[9] - 2023年9月30日其他无形资产为5496千港元,3月31日为5907千港元[9] - 2023年9月30日使用权利资产为5879千港元,3月31日为14224千港元[9] - 2023年9月30日应收贸易账项为1471千港元,较3月31日的1937千港元减少;应收账项、按金及预付款项总计18598千港元,较3月31日的17354千港元增加[26] - 2023年9月30日和3月31日应收贸易账项的亏损拨备均为205千港元[27] - 2023年9月30日0 - 30天应收贸易账项为950千港元,较3月31日的1669千港元减少;180天以上为243千港元,3月31日为0[28] - 2023年9月30日既未逾期亦未减值的应收贸易账项为950千港元,较3月31日的1669千港元减少;已逾期但未减值的为316千港元,较3月31日的63千港元增加[29] - 2023年9月30日,集团非流动资为1424.4万港元,2022年3月31日为2103.9万港元[40] - 2023年9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约为4760万港元,流动负债约为1.805亿港元 [64] - 2023年9月30日公司未兑现资本承担约为218万港元,2023年3月31日约为799.6万港元 [72] 负债项目变化 - 2023年9月30日流动负债净额为 - 132904千港元,3月31日为 - 95350千港元[9] - 2023年9月30日负债净额为 - 122916千港元,3月31日为 - 118788千港元[11] - 2023年9月30日公司拥有人应占总计为-122,916,000港元,较2022年9月30日的-107,464,000港元有所下降[13] - 2023年9月30日应付贸易账项为15680千港元,较3月31日的6379千港元增加;应付账项及应计费用总计131004千港元,较3月31日的129446千港元增加[32] - 2023年9月30日应付贷款人利息约980000港元,较3月31日的约393000港元增加[33] - 2023年9月30日应付贸易账项0 - 30天为7925千港元,较3月31日的4185千港元增加;180天以上为2713千港元,较3月31日的301千港元增加[35] - 2023年9月30日公司流动比率及速动资产比率均为0.26,2023年3月31日为0.34 [65] - 2023年9月30日公司资产负债率为299%,2023年3月31日为263% [65] 现金流量变化 - 2023年经营业务所用现金净额为-5,344,000港元,2022年为1,343,000港元;投资业务所用现金净额2023年为-85,000港元,2022年为-2,511,000港元;融资业务所得现金净额2023年为2,364,000港元,2022年为-12,580,000港元[15] - 2023年9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为28,622,000港元,较期初31,390,000港元减少;2022年9月30日为38,631,000港元,较期初51,474,000港元减少[15] 每股基本亏损变化 - 2023年每股基本亏损根据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5869000港元及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520771875股计算,2022年分别约为3798000港元和520771875股[25] 业务出售情况 - 2023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出售华胤生物科技集团全部权益,总现金代价约2港元,出售收益为6,087,000港元[21] - 所出售华胤生物科技集团负债净额为-9,332,000港元[21] - 所出售华胤生物科技集团产生现金流入净额为-506,000港元[21] - 出售华胤生物科技全部权益,总现金代价约2港元,录得出售附属公司收益约610万港元 [63][70] - 公司于2023年4月起暂停口腔护理亏损业务,出售华胤生物科技集团全部已发行股本获约610万港元收益[53] 财务支持与贷款延期 - 最终控股公司唯一实益拥有人及董事黄莉女士将向公司提供持续财务支持[19] - 2023年6月14日,贷款人将约98,453,000港元贷款还款日期延至2024年6月22日[19] 关联交易情况 - 2023年和2022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与关联方及关连人士概无重大交易[36] 董事及管理人员酬金变化 - 2023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董事及主要管理人员酬金为170.2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224.3万港元[37] 股息分配情况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2023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股息,2022年同期亦无[43] 业务面临挑战 - 集团餐饮业务面临激烈竞争和劳动力短缺导致劳工成本上升等挑战,影响收入增长[50] 宏观经济情况 - 2023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增长前景疲弱,IMF将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调整为3.0%[54] - 2023年中国经济预计增长5.0%,低于七月调查预测的5.5%;2023年香港实际本地生产总值增长预测修订为4.0% - 5.0%[56] 供股及所得款项使用情况 - 2017年公司供股筹集约1亿港元(扣除开支前) [75] - 截至2023年9月30日,供股所得款项净额约9900万港元,其中约3160万港元用于经营及拓展现有餐饮业务,约2000万港元用作公司企业开支,约290万港元用于在中国投资电子烟业务,约1850万港元用于投资医疗及保健业务,约2600万港元仍未动用[77][78] - 公司变更所得款项净额原定分配,将原计划用于偿还银行贷款的1500万港元重新分配至电子烟研发、销售及营销[80] - 截至2023年9月30日,集团已动用约290万港元在中国投资电子烟业务,余下未动用余额约300万港元预期于2025年7月31日前悉数动用[80]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原本留作投资电子烟业务及潜在投资机会的供股所得款项净额合共约1850万港元,已重新分配并用于投资国内医疗和保健业务[81] - 用于潜在投资机会的所得款项净额尚未动用余额约2300万港元,预期于2025年7月31日前悉数动用[81] 证券交易情况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内,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84] 人员权益情况 - 2023年9月30日,董事及公司主要行政人员在公司或其相联法团的股份、相关股份或债券中无须知会公司及联交所的权益或淡仓[85] 股权结构情况 - 截至2023年9月30日,瀚堡控股有限公司持有296,887,066股,占公司已发行具投票权股份约57.01%[87] - 截至2023年9月30日,黄莉女士直接持有5,280,000股,占比1.01%,通过瀚堡控股间接持有296,887,066股,占比57.01%[87]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汤圣明先生可换股债券转股后将持有71,428,571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约13.72%[87][88] - 截至2023年9月30日,何明懿女士被视为拥有71,428,571股权益,占比13.72%[87] - 公司已发行普通股数目为520,771,875股(按2023年9月30日计算)[88] 购股计划情况 - 根据购股计划,可授出购股涉及股份数目上限不得超公司已发行股本30%[89] - 任何十二个月内授予一名参与者最高股份配额不得超已发行股份总数1%,特殊情况除外[90] - 2023年9月22日,公司服务供应商分项限额为已发行股份总数1%[90] - 报告期内无购股获授出、行使、失效或注销,2023年9月30日及3月31日无尚未行使购股[92] 人员变动情况 - 2023年7月4日起,曾石泉先生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冯星玮先生获委任[93] - 2023年7月28日起,吴先生辞任执行董事,李先生获委任为执行董事,杨先生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廖小姐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96] 人员信息情况 - 李先生24岁,于公司多家附属公司拥有逾4年管理经验,2021年6月获华南理工大学教育学学士学位[96] - 廖小姐27岁,于管理咨询及营运管理方面拥有逾3年经验,2018年5月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理学学士学位,2021年5月获美国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理学硕士学位[99] 董事任期及酬金情况 - 冯先生、李先生及廖小姐任期至获委任后公司首届股东大会届满,符合资格重选连任,须至少每三年轮值退任一次[99] - 冯先生、李先生及廖小姐分别有权收取每月15,000港元、20,000港元及15,000港元董事袍金[99] 业务竞争与利益冲突情况 - 2023年9月30日,公司董事、控股股东或其各自联系人无与集团业务竞争或可能竞争业务权益及利益冲突[101] 审核委员会情况 - 2020年9月30日,审核委员会包括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即陈贻平先生、冯星玮先生及廖思洁小姐[103] - 截至批准集团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业绩当日,审核委员会已举行两次会议并审阅相关报告及账目[103] 公司守则遵守情况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采纳董事买卖证券操守守则,所有董事均已遵守[104]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遵守GEM上市规则附录十五所载企业管治守则之守则条文[105] 员工数量变化 - 2023年9月30日公司全职雇员88名,2023年3月31日为115名 [74] 借贷利率情况 - 2023年9月30日公司按固定利率作出的借贷占借贷总额的100% [69]
荣晖控股(08213) - 2024 - 中期业绩
2023-11-10 16:35
综合收入变化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综合收入约为594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约7840万港元减少约24.2%[2] - 2023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收入为59443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78424千港元[3]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来自客户收入及于某一时间点确认的收入2023年为59,443千港元,2022年为78,346千港元[15] - 2023年公司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收入约为59400000港元,较2022年同期约78400000港元减少约24.2%[33]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收入约5940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约7840万港元减少约24.2%[53] 公司亏损情况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由去年同期的380万港元增加至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590万港元[2] - 2023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期内亏损为586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3798千港元[3] - 2023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所得税前亏损为1305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14千港元[3]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拥有人应占总计为 -122,916千港元,较2022年9月30日的 -118,788千港元有所下降[7]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由去年同期约3800000港元增加至约5900000港元[33]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590万港元,2022年约为380万港元[53] 毛利与经营亏损 - 2023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毛利为687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6875千港元[3] - 2023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亏损为2166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756千港元[3] 每股基本亏损 - 2023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每股基本亏损为1.13港仙,2022年同期为0.73港仙[3] - 2023年和2022年所有期间每股基本亏损分别根据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5,869,000港元和约3,798,000港元以及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520,771,875股计算[19] 资产与负债情况 - 2023年9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14244千港元,3月31日为23626千港元[5] - 2023年9月30日流动负债净额为132904千港元,3月31日为95350千港元[5] - 2023年9月30日公司有流动负债净额约132,904,000港元及负债净额约122,916,000港元[12] - 2023年9月30日和3月31日应收贸易账项分别为1,471千港元和1,937千港元,亏损拨备分别为205千港元和478千港元[20][21] - 2023年9月30日和3月31日应付贸易账项分别为15,680千港元和6,379千港元[23]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应付贸易账项总计15680千港元,较3月31日的6379千港元有所增加[26] - 2023年9月30日,集团流动资产约为4760万港元,流动负债为约1.805亿港元[56] - 2023年9月30日,流动比率及速动资产比率分别为0.26及0.26,资产负债比率为299%[56] - 2023年9月30日,集团其他贷款及可换股债券分别约为4000万港元,按固定利率作出的借贷占借贷总额的100%[59] - 2023年9月30日,集团未兑现资本承担约为218万港元,2023年3月31日约为799.6万港元[62] 现金流量情况 - 2023年经营业务所用现金净额为 -5,344千港元,2022年为1,343千港元;投资业务所用现金净额2023年为 -85千港元,2022年为 -2,511千港元;融资业务所得现金净额2023年为2,364千港元,2022年为 -12,580千港元[8] - 2023年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减少净额为 -3,065千港元,2022年为 -13,748千港元;期末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2023年为28,622千港元,2022年为38,631千港元[8] 业务收入构成 - 2023年提供餐饮服务及其他收入为0千港元,2022年为78千港元;销售医疗保健产品收入2023年为59,443千港元,2022年为78,424千港元[15] 出售附属公司情况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出售华胤生物科技集团已发行股本中的全部权益,总现金代价为人民币2元(相当于约2港元)[15] - 所出售华胤生物科技集团的已出售负债净额为 -2,290千港元[16] - 出售华胤生物科技集团拨回汇兑储备为 -9,332千港元,非控股权益为3,245千港元,出售收益为0千港元[16] - 集团出售华胤生物科技全部权益,总现金代价为人民币2元(相当于约2港元),录得出售附属公司的收益约610万港元[55] 所得税情况 - 2023年和2022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所得税前亏损分别扣除财务费用587千港元和949千港元、其他项目411千港元和380千港元等后达成[17] - 2023年和2022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综合损益表内即期税项分别为(1,305)千港元和(114)千港元,递延税项相同[17] - 公司于香港及中国注册成立的附属公司须分别缴纳16.5%的香港利得税及25%的中国企业所得税(2022年相同)[18] 信贷期与结算方式 - 就买卖医疗保健产品集团通常授予客户180天信贷期,提供餐饮服务除部分企业客户获30至60天信贷期外主要以现金及非现金结算,非现金结算对手方通常于2至60天内结清结余[22] 贷款情况 - 2023年9月30日贷款人的其他贷款约97,864,000港元为无抵押及按月利率0.1%计息,须于2023年6月22日偿还,剩余贷款2,519,000港元为不计息、无抵押及须按要求偿还[23] - 2023年6月14日贷款人的98,453,000港元贷款还款日期延至2024年6月22日[12] - 2023年6月14日一位贷款人将其提供贷款于该日的尚未偿还结余及利息约98,453,000港元的还款日期由2023年6月22日延长至2024年6月22日[24] - 2023年3月31日其他贷款约4,718,000港元为无抵押及按年利率4.35%计息,2024年3月23日及2023年4月13日分别偿还约3,575,000港元及1,143,000港元[25] 董事及管理人员酬金 - 2023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董事及主要管理人员酬金总计1702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2243千港元减少[27] 地区收入与资产情况 - 2023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中国地区总收入为60130千港元,香港地区为60128千港元,综合为6013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中国地区为85299千港元,香港地区为85212千港元,综合为85299千港元[30] - 截至2023年9月30日,非流动资中国地区为14244千港元,香港地区为13631千港元;2022年3月31日中国地区为21039千港元,香港地区为18649千港元[30] 股息分配 - 公司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之中期股息(2022年:无)[32] 业务调整与发展 - 公司自2023年4月起暂停亏损的口腔护理业务,并出售华胤生物科技集团全部已发行股本,录得出售附属公司收益约1800万港元[43] - 公司餐饮业务面临竞争激烈、劳动力短缺致劳工成本上升等挑战,实施成本控制措施,包括外包Italian Tomato生产流程[41][42] - 公司将继续专注餐饮业务,通过升级销售点系统等提高店铺运营效率和效益[47] - 公司将多角度了解顾客需求,创新优化菜单,推出季节性特色美食[48] - 公司将推进业务数字化计划,改进忠实会员计划,加强与线上点餐外卖平台合作[49] - 公司因全球对电子烟监管日益严格,对电子烟业务保持审慎态度[44][51] - 公司将持续专注核心餐饮业务,寻求有利可图的投资项目促进业务多元化[50] 全球与地区经济预测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调整为3.0%[45] - 路透社调查显示2023年中国经济预计增长5.0%,低于7月调查预测的5.5%[46] - 2023年全年香港实际本地生产总值增长预测修订为4.0%至5.0%[46] 集团财务指标 - 报告期内,集团毛利率约为49.4%,2022年约为57.4%[54] - 集团经营开支总额减少约23.9%,至约4120万港元,2022年约为5420万港元[54] 供股所得款项使用情况 - 2017年公司按每2股现有股份获发1股供股股份的基准,以每股0.072港元配發及發行13.88725亿股供股股份,筹集约1.388725亿港元(扣除开支前)[65] - 2023年9月30日供股所得款项净额约9900万港元,其中约3160万、2000万、290万、1850万港元分别用于经营及拓展餐饮业务、企业开支、投资电子烟业务、投资医疗及保健业务,约2600万港元未动用[65] - 截至2023年9月30日,经营及扩展现有餐饮业务所得款项净额原定分配2900万港元,已动用3160万港元[66]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企业开支所得款项净额原定分配2000万港元,已动用2000万港元[66] - 公司将原计划用于偿还银行贷款的1500万港元所得款项净额,重新分配用于电子烟研发、销售及营销[67] - 截至2023年9月30日,集团已动用约290万港元供股所得款项净额于中国投资电子烟业务,约260万、650万港元分别重新分配至餐饮业务和医疗保健业务投资,未动用余额约300万港元预计2025年7月31日前用完[67]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原本留作投资电子烟业务及潜在投资机会的650万、1200万港元,共约1850万港元,已重新分配用于投资国内医疗和保健业务[68] - 用于潜在投资机会的所得款项净额尚未动用余额约2300万港元,预计2025年7月31日前用完[69] 证券交易情况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内,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71] 股权结构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已发行普通股数目为520,771,875股[77] - 瀚堡控股有限公司持有296,887,066股,占已发行股本约57.01%[74] - 黄莉女士通过控制瀚堡控股有限公司间接持有296,887,066股,占比57.01%,直接持有5,280,000股,占比1.01%[74] - 汤圣明先生可换股债券转股后将持有71,428,571股,占已发行股本约13.72%[75] - 何明懿女士被视为拥有与汤圣明先生相同数目股份权益,即71,428,571股,占比13.72%[76] 购股计划 - 根据购股计划可授出股份上限不得超过公司已发行股本的30%[82] - 任何十二个月内授予一名参与者最高股份配额不得超过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特殊情况除外[83] - 参与者接纳购股要约时须支付1港元[84] - 2023年9月22日,公司服务供应商分项限额为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85] - 报告期内无购股获授出、行使、失效或注销,2023年9月30日及3月31日无尚未行使购股[87] 人员变动 - 2023年7月4日,曾石泉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冯星玮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冯先生38岁,有逾10年投资管理经验[88] - 2023年7月28日,吴晓文辞任执行董事,李鸿晨获委任为执行董事,李先生24岁,有逾4年公司附属公司管理经验;杨海余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廖思洁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廖小姐27岁,有逾3年管理咨询及营运管理经验[91][92] 董事袍金 - 冯先生、李先生及廖小姐分别有权收取每月15,000港元、20,000港元及15,000港元董事袍金[93] 利益冲突情况 - 2023年9月30日,公司董事、控股股东或其联系人无与集团业务竞争权益或利益冲突[95] 审核委员会情况 - 公司遵照GEM上市规则第5.28至5.29条成立审核委员会,2020年9月30日,审核委员会包括陈贻平、冯星玮及廖思洁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96] - 截至批准集团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业绩当日,审核委员会已举行两次会议并审阅相关报告及账目[97] 证券交易守则与企业管治
荣晖控股(08213) - 2024 Q1 - 季度财报
2023-08-14 16:43
综合收入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集团综合收入约为311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约3930万港元减少约20.9%[3] - 2023年二季度收入为3105.9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3928.2万港元[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提供餐饮服务及其他收入3105.9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3921.8万港元;销售保健产品收入2023年为0,2022年为6.4万港元[15] - 2023年报告期内未经审核收入约3110万港元,2022年约393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20.9%;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由去年同期约50万港元增加至约600万港元[20] - 报告期内公司收入约3110万港元,较2022年的约3930万港元减少约20.9%[33] 公司亏损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由去年同期约50万港元增加至约600万港元[3] - 2023年二季度经营亏损为552.3万港元,2022年同期经营溢利为17.1万港元[5] - 2023年二季度所得税前亏损为664.8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124.1万港元[5] - 2023年二季度期内亏损为607.7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129.2万港元[5] - 2023年二季度期内全面亏损总额为523.1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46.5万港元[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597.8万港元,2022年约为53.1万港元;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520771875股,与2022年相同[17]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600万港元,2022年约为50万港元,亏损增加主要因其他收入减少和餐饮服务收入减少[34] 成本与毛利数据 - 2023年二季度销售成本为1550.2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1621.2万港元[5] - 2023年二季度毛利为1555.7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2307万港元[5] - 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约为50.1%,2022年约为58.7%,下降因销售成本增加[36] 税项相关数据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即期税项为 - 57.1万港元,2022年为8.1万港元;递延税项2023年为0,2022年为 - 3万港元;所得税抵免为 - 57.1万港元,2022年开支为5.1万港元[16] - 公司于香港及中国注册成立的附属公司分别缴纳16.5%的香港利得税及25%的中国企业所得税,与2022年相同[18] 每股亏损情况 - 2023年二季度每股基本亏损为1.15港仙,2022年同期为0.1港仙[5] 负债情况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负债净额约9589.2万港元,负债净额约12401.9万港元[13] 贷款还款延期 - 2023年6月14日,汤圣明先生提供贷款的尚未偿还本金及利息结余约9845.3万港元还款日期延至2024年6月22日[14] 股息分配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的中期股息,2022年也无[19] 经营开支情况 - 公司经营开支总额减少约21.8%至约2140万港元,2022年约为2740万港元[36] 业务调整策略 - 自2023年4月起公司暂停口腔护理产品的销售渠道[26] - 公司对电子烟业务采取审慎态度,保持观望并积极寻找潜在机会[28] - 公司将更着重主营业务,通过宣传营销活动提高连锁店及餐厅销售额[29] - 公司计划分配更多资源发展会员计划,推动长期可持续增长[30] 市场预测 - 香港政府预测2023年本地生产总值实际增长率为3.5%至5.5%[29] 证券交易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内,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37] 股权结构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普通股数目为520,771,875股[42] - 瀚堡控股有限公司持有296,887,066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约57.01%[40] - 黄莉女士控制瀚堡控股有限公司,拥有296,887,066股股份权益,占已发行股本约57.01%;另直接持有5,280,000股,占比1.01%[40] - 汤圣明先生持有未偿还本金40,000,000港元可换股债券,转换后将持有71,428,571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约13.72%[42] - 何明懿女士作为汤圣明先生配偶,被视为拥有71,428,571股股份权益,占已发行股本约13.72%[40] 购股计划情况 - 公司曾采纳的购股计划已分别于2013年2月25日和2022年7月19日届满,报告期及去年同期无授出购股,2023年6月30日无尚未行使购股[43] 董事人事变动 - 2023年7月4日起,曾石泉先生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冯星玮先生获委任,冯先生38岁,有逾10年投资管理经验[44] - 2023年7月28日起,吴晓文先生辞任执行董事,李鸿晨先生获委任,李先生24岁,有逾4年公司附属公司管理经验[47] - 2023年7月28日起,杨海余先生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廖思洁小姐获委任,廖小姐任审核委员会成员及薪酬委员会主席[47] 董事袍金 - 冯先生、李先生及廖小姐分别有权收取每月15,000港元、20,000港元及15,000港元董事袍金[50] 审核委员会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审核委员会包括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即陈贻平先生、杨海余先生及曾石泉先生[53] - 曾石泉先生和杨海余先生分别于2023年7月4日及2023年7月28日辞任审核委员会成员,冯星玮先生及廖思洁小姐分别获委任[5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内,审核委员会已举行一次会议,并审阅草擬季度报告及账目[53] 公司守则遵守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内,公司已采纳有关董事买卖证券之操守守则,所有董事均已遵守[5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内,公司一直遵守GEM上市规则附录十五所载企业管治守则之守则条文[56] 报告刊登安排 - 报告由刊发当日起计至少一連七天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网站及公司网站刊登[56] 董事信息 - 廖小姐27岁,于管理咨询及营运管理方面拥有逾3年经验[50] 业务竞争权益情况 - 2023年6月30日,董事、公司控股股东或彼等各自之联系人并无于与集团业务竞争或可能竞争之业务中拥有权益或利益冲突[52] 报告期董事构成 - 报告刊发日期,执行董事为张韬先生及李鸿晨先生;独立非执行董事为陈贻平先生、冯星玮先生及廖思洁小姐[56]
荣晖控股(08213) - 2024 Q1 - 季度业绩
2023-08-10 16:3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综合收入约为311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约3930万港元减少约20.9%[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由去年同期约50万港元增加至约600万港元[4] - 2023年二季度收入为3105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39282千港元[5] - 2023年二季度销售成本为1550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6212千港元[5] - 2023年二季度毛利为35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4506千港元[5] - 2023年二季度经营亏损为1125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412千港元[5] - 2023年二季度财务费用为6648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241千港元[5] - 2023年二季度所得税前亏损为571千港元,2022年同期亏损51千港元[5] - 2023年二季度期内亏损为5978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531千港元[5] - 2023年二季度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1.15港仙,2022年同期为0.1港仙[5]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负债净额及负债净额分别约为9589.2万港元及1.24019亿港元[1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来自客户收入及于某一时刻确认的收入为3.1059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3.9218亿港元;销售保健产品收入为3.1059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3.9282亿港元[1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综合损益表内税项为 - 57.1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8.1万港元;所得税抵免为 - 57.1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5.1万港元[1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597.8万港元,2022年同期约为53.1万港元[14] - 集团于报告期内未经审核收入约为3110万港元,2022年约为393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20.9% [1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由去年同期约50万港元增加至约600万港元[17] - 每股基本亏损根据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597.8万港元以及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5.20771875亿股计算(2022年:分别约为53.1万港元及5.20771875亿股)[14] - 报告期内公司收入约3110万港元,2022年约393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20.9%[34]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600万港元,2022年约50万港元,亏损增加主要因其他收入减少和餐饮服务收入减少[34] - 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约为50.1%,2022年约58.7%,下降因销售成本增加[34] - 公司经营开支总额减少约21.8%至约2140万港元,2022年约2740万港元[34] 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自2023年4月起公司暂停口腔护理产品的销售渠道[24] 市场环境与行业趋势 - 香港政府预测2023年本地生产总值实际增长率为3.5%至5.5%[27] - 香港餐饮预期在2023 - 2027年实现健康增长[27] 公司业务发展策略 - 公司将更着重主营业务,通过宣传营销活动提高连锁店销售额[28] - 公司将加强与日本地方机构联乘合作,推出季节性特色产品[29] - 公司将深化与本地线上点餐外卖平台合作,发展会员计划[30] 证券交易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内,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35] 股权结构 - 2023年6月30日,瀚堡控股有限公司持有296,887,066股,占已发行股本57.01%;黄莉女士持有5,280,000股,占1.01%;汤圣明先生持有71,428,571股,占13.72%;何明懿女士持有71,428,571股,占13.72%[36] - 汤圣明先生持有未偿还本金40,000,000港元可换股债券,行使后公司将发行71,428,571股普通股,占2023年6月30日已发行股本约13.72%[37] - 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已发行普通股数目为520,771,875股[39] 购股计划 - 公司曾采纳的购股计划已分别于2013年2月25日和2022年7月19日届满,董事会将建议采纳新购股计划[41] - 报告期及去年同期无授出购股,2023年6月30日及2022年6月30日无尚未行使购股[42] 管理层变动 - 自2023年7月4日起,曾石泉先生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冯星玮先生获委任,冯先生38岁,有逾10年投资管理经验[44] - 自2023年7月28日起,吴小文先生辞任执行董事,李鸿晨先生获委任,李先生24岁,有逾4年公司附属公司管理经验[47] - 自2023年7月28日起,杨海余先生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廖思洁小姐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及薪酬委员会主席[47] - 冯先生、李先生及廖小姐分别有权收取每月15,000港元、20,000港元及15,000港元董事袍金[49] 审核委员会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审核委员会包括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即陈贻平先生、杨海余先生及曾石泉先生[52] - 曾石泉先生和杨海余先生分别于2023年7月4日及7月28日辞任审核委员会成员,冯星玮先生及廖思洁小姐分别获委任为审核委员会成员[52] - 直至批准集团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未经审核业绩之日,审核委员会已举行一次会议并审阅相关报告及账目[53] 企业管治与合规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内,公司已采纳有关董事买卖证券的操守守则,所有董事均已遵守相关标准和守则[54] - 公司在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内一直遵守GEM上市规则附录十五所载企业管治守则的守则条文[55] - 公告刊发日期,执行董事为张韬先生及李鸿晨先生,独立非执行董事为陈贻平先生、冯星玮先生及廖思洁小姐[55] - 公告由刊发当日起计至少一连七天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网站及公司网站刊登[55] 股息政策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的中期股息(2022年:无)[16] 贷款还款日期延长 - 2023年6月14日,汤圣明先生提供贷款的尚未偿还本金及利息结余约9845.3万港元的还款日期由2023年6月22日延长至2024年6月22日[11] 税务政策 - 公司于香港及中国注册成立的附属公司须分别缴纳16.5%的香港利得税及25%的中国企业所得税(2022年分别为16.5%及25%)[14]
荣晖控股(08213) - 2023 - 年度财报
2023-06-29 16:33
报告期信息 - 报告期为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10] - 报告期为2022年4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2023年3月31日公司在香港拥有34间店铺[87] 宏观经济形势 - 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跌至近半世纪以来最低水平[10] - 2023年全球经济形势黯淡,但取消疫情限制将带动餐饮行业,香港旅游消费有所提升[14] - 中国2022年经济增长同比仅3.0%,远低于5.5%的目标,餐饮行业收入下降6.3%,2023年第一季度餐饮收入上升13.9%[160] - 香港2022年GDP缩减3.5%,全年零售业总销售额轻微下降0.9%,12月同比上升1.1%,2023年前两个月飙升17.3%,2023年1月餐饮收入增长约20.0%[161] - 2022年全球口腔护理市场价值为337亿美元,中国增长至28亿美元,中国口腔护理行业五大龙头企业合计占40%市场份额[163]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全球经济增长将从2022年的3.4%放缓至2023年的2.8%[170] - 中国2023年首季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4.5%,是自2022年首季以来最高增幅[172] - 香港政府预料2023年经济增长为3.5%至5.5%,接近预测区间上限[172] - 中国2022年CPI同比增长2.0%,2023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5.8%[160] 餐饮业务情况 - 2022下半年香港社交距离措施逐步放宽,2023年初跨境限制解除,餐饮业务重上复苏轨道[10] - 餐饮业务是集团核心业务及整体财务表现主要贡献来源[11] - 集团主要餐厅、咖啡店及蛋糕店品牌Italian Tomato业绩相对稳定,为集团贡献稳定收益[11] - 公司餐饮业务受疫情及食材成本上涨影响,收益不容乐观,截至2023年3月31日在香港有4间咖啡厅及30间蛋糕店[165] - 公司自2023年第四季度开始外包Italian Tomato生产流程以控制成本[165] 口腔护理业务情况 - 2020年集团进军医疗保健市场,专注口腔护理产品生产和销售[12] - 报告期内集团开始量产抗菌消炎类牙膏,并与知名电商平台合作及开展营销活动[12] - 口腔护理业务因市场竞争激烈和行业门槛高,贡献远低于集团预期[12] - 公司自2020年进军保健市场,销售及生产口腔护理产品,虽全力推动但销售业绩低于预期[168][169] - 公司深化与知名电商平台合作,参与购物节宣传推广活动提升口腔护理产品市场曝光率[168] 电子烟业务情况 - 公司拟对电子烟业务采取“观望”态度,同时探索潜在商机并寻找新合资企业实现业务多元化[15] - 公司在电子烟业务上采取审慎的“观望”态度[169] 公司管理层变动 - 张韬于2023年6月1日获委任为公司主席[6] - 黄莉于2022年10月13日获委任为公司主席,于2023年6月1日辞任[6] - 2023年6月1日黄莉女士辞任后,张韬先生获委任为执行董事,董事会现由5名成员组成,包括2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21] - 黄超先生在2022年4月1日至2022年10月12日期间担任董事会主席,黄莉女士在2022年10月13日至2023年3月31日期间担任董事会主席,期间主席与行政总裁角色区分,未一人兼任[32] - 2022年10月13日黄超辞任主席,黄莉获委任;2023年6月1日黄莉辞任,张韬获委任为薪酬及提名委员会成员[50][58] 独立非执行董事情况 - 独立非执行董事陈贻平先生具备适当专业资格或会计及相关财务管理专业知识,所有独董于2023年3月31日独立于集团[25] - 守则条文规定填补临时空缺获委任之董事应在首次股东大会接受选举,每位董事至少每三年轮流退任一次,公司董事会主席张韬先生须轮流退任[25] - 独立非执行董事陈贻平先生重新订立委任函件,任期至2023年11月7日止为期1年[27] - 独立非执行董事曾石泉先生重新订立委任函件,任期至2024年3月27日止为期1年[30] - 独立非执行董事杨海余先生重新订立委任函件,任期至2023年12月10日止为期1年[30] - 各独立非执行董事首次获委任日期分别为:陈贻平先生2016年11月8日、曾石泉先生2018年3月28日、杨海余先生2020年12月11日[31] 公司治理会议情况 - 审核委员会包括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报告期内共举行四次会议[36][39] - 企业管治委员会已举行一次会议[43] - 薪酬委员会报告期内召开两次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56] - 报告期内提名委员会举行两次会议,认为董事会已有充分的多元化,将每年检讨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62] 董事出席会议情况 - 执行董事黄莉出席董事会会议次数为1/3[46] - 执行董事黄超出席董事会会议次数为3/3,提名委员会会议次数为2/2,薪酬委员会会议次数为2/2,企业管治委员会会议次数为1/1,股东大会次数为1/1[46] - 执行董事吴晓文出席董事会会议次数为6/6,股东大会次数为1/1[46] - 独立非执行董事陈贻平出席董事会会议次数为6/6,审核委员会会议次数为4/4,提名委员会会议次数为2/2,薪酬委员会会议次数为2/2,企业管治委员会会议次数为1/1,股东大会次数为1/1[46] - 独立非执行董事曾石泉出席董事会会议次数为6/6,审核委员会会议次数为4/4,提名委员会会议次数为2/2,企业管治委员会会议次数为1/1,股东大会次数为1/1[46] - 独立非执行董事杨海余出席董事会会议次数为6/6,审核委员会会议次数为4/4,薪酬委员会会议次数为2/2,股东大会次数为1/1[46] 董事培训与发展 - 报告期内全体董事均参与持续专业发展,培训类型包括出席课程、观看广播、阅读材料[47][49] - 公司为董事安排持续专业发展培训,新董事获指引资料,董事获简报资讯[47] 薪酬委员会相关 - 薪酬委员会主要职责包括建议薪酬待遇、评估表现、审批方案等[51][57] - 执行董及高管薪酬由薪酬委员会参考业绩等因素厘定,无董事参与决定自身薪酬[54] - 报告期内薪酬零至100万港元有5人,100.0001万至150万港元有2人[56] 提名委员会相关 - 提名委员会主要职责包括检讨董事会架构、物色董事等[59] - 董事会2013年8月起采纳成员多元化政策,提名委员会每年讨论多元化达成方式[61] - 提名委员会将适时检讨多元化政策并向董事会提修订建议[61] 核数师相关 - 报告期内核数师审核服务酬金为679千港元,非审核服务酬金为0[63] - 外聘核数师提请关注综合财务报表附注2(d),表明存在可能导致对集团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问的重大不明朗因素,但董事信纳集团有充足财务资源偿还到期财务负债,认为报表按持续经营基准编制恰当[65] 公司秘书相关 - 2016年11月8日林洁恩女士获委任为公司秘书及其授权代表之一,回顾年度内已妥为遵守GEM上市规则的相关专业培训规定[66] 风险管理与内部监控 - 报告期内公司委聘外聘顾问就集团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制度是否有效进行检讨[67] - 集团风险管理程序先识别重大风险,采用控制及风险自我评估方法定期评估及管理风险,风险分类为策略、营运、财务及合规风险[70] - 外聘顾问采用以风险为基准的方法进行内部监控审查,三年期内部审计计划须每年检讨,报告期内审查未发现需关注的重大事宜,董事会认为制度有效充足[71] 雇员情况 - 2023年3月31日集团有115名全职雇员及105名兼职雇员,其中男性43名及女性177名,集团认为雇员属多元化,不设实施雇员多元化政策衡量目标[72] - 公司为应对市场竞争导致的雇员流失率上升,定期检讨员工薪酬水平并提升福利,兼职工比例升高[117] - 公司制定了解雇违反规定或表现不佳雇员的相关指引,具体条款列于雇佣合约内[121] - 公司全面遵守《职业安全及健康条例》,实施多项措施确保雇员工作安全,提供培训和参加防火演练[123] - 公司鼓励雇员实现工作与生活平衡,提供健康与安全资料提升其健康意识[126] - 报告期内公司无违反员工健康及安全法律法规情况[127] - 公司采取多项措施应对新冠疫情,如为雇员提供防护用品、要求体温检测等[128] - 公司为雇员提供内部和外部培训课程,鼓励内部晋升[130][131] - 2023年公司雇员总数209人,男性37人,女性172人[155] - 2023年公司全职雇员104人,兼职/合约雇员105人[155] - 2023年公司香港地区雇员流失比率为155%[157] - 2023年公司因工伤损失工作日364天[157] - 2023年公司男性受训雇员百分比为43%,女性为48%[157] 股东相关 - 持有不少于公司实缴股本十分之一的股东有权要求召开股东特别大会,大会须在呈交要求后两个月内举行[76] - 公司通过法定公布、公司网站、股东大会、作出查询等方式与股东及投资界交流,董事会每年审阅股东通讯政策[81][82] ESG报告相关 - 这是公司发布的第七份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报告[86] - 公司遵守ESG报告指引的重要性、量化、一致性原则[89] - 董事会负责所有ESG相关事务,公司设立专责团队管理ESG事宜,委聘外聘顾问提供服务[90] - 公司为利益相关者建立多种沟通渠道,包括股东大会、公司网站及刊物等[92][93][96] - 公司参考利益相关者关注点等制定ESG管理相关议题,报告期内ESG重要议题排序未重大变化[97] - 报告期内识别的最重要议题包括用水管理、废弃物管理、反贪污制度等[98] - 公司遵守《空气污染管制条例》等相关环境法例[99] - 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生违反重大地方环境法例及规例的事件[101] - 公司业务运营产生间接温室气体排放,采取措施降低能耗和碳足迹[102] - 公司生产及日常运营产生的废弃物处理遵守内部指引,鼓励回收再利用[103][105] - 公司制定内部指引提升资源使用效率,不产生或排放有害废弃物[105] - 公司遵守环保地方法例及规例,制定内部指引实现节能减排[106] - 报告期内公司采取安装感应水龙头等措施提升能源效益和节约水资源[107] - 2023年废气排放中氮氧化物为382.90千克、硫氧化物为0.51千克、颗粒物为17.73千克[115] - 2023年温室气体排放范围1直接排放为106.83吨二氧化碳当量、范围2能源间接排放为797.14吨二氧化碳当量,总计903.97吨二氧化碳当量,密度为0.01吨二氧化碳当量/千港元收入[115] - 2023年无害废弃物总量为7.92吨,密度为0.05千克/千港元收入[115] - 2023年直接能源无铅汽油为315,973.04千瓦小时、间接能源外购电力及煤气为1,962,466.1千瓦小时,总计2,278,439千瓦小时,密度为14.04千瓦小时/千港元收入[115] - 2023年包装材料总量为78.76吨,密度为0.49千克/千港元收入[115] - 2023年总耗水量为14,977.50立方米,密度为0.10立方米/千港元收入[115] 顾客与产品相关 - 公司确保顾客进入餐厅前登记资料,限制人数和餐台距离等[132] - 公司内部规则和劳工制度遵照相关法例制定,报告期内无童工或强制劳工情况[134][135] - 公司供应商主要来自香港及日本,全部供应商聘用前均通过评估程序[136] - 公司强化卫生及清洁水平管理指引,遵守多项健康与安全等相关法例[139] - 公司实施多项措施确保食品及服务达标准,蛋糕厂房取得牌照[140] - 报告期内公司无因安全及健康原因召回产品情况[141] - 报告期内公司无重大产品及服务相关投诉[145] - 报告期内公司捐赠总额约110,000港元的可安全食用蛋糕与月饼支持公益事业[152] - 2023年公司香港供应商28家,日本1家,中国内地1家[15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报告期内公司经审核收益约162,500,000港元,较上一财年减少约5.5%[159] - 报告期内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12,400,000港元,较2022年减少[159] - 报告期内公司获保就业计划薪金补贴约5,600,000港元,持牌食物业界别资助计划一次性补贴400,000港元[159] - 报告期内公司总收入约1.625亿港元,较2022年约1.719亿港元减少约4.8%,餐饮服务及医疗保健产品收入分别约1.623亿港元及20万港元,较2022年分别减少约4.8%及86.7%[177]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1240万港元,2022年约1980万港元[178] - 集团经营业务毛利率约54%,2022年约55%[179] - 集团报告期内其他收入增加164.0%至约880万港元,2022年约330万港元[181] - 集团经营业务经营开支总额减少约6.0%至约1.056亿港元,2022年约1.123亿港元[182] - 报告期内集团以215.9万港元出售蛋糕生产业务,录得约40万港元出售业务收益[185] - 2022年3月出售祛斑及美白业务,录得出售附属公司亏损约170万港元[186] - 2023年3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约4910万港元(2022年约8140万港元),流动负债约1.445亿港元(2022年约1.728亿港元)[187] - 2023年3月31日,公司发行的可换股债券约4亿港元(2022年约4000万港元)[188]
荣晖控股(08213) - 2023 - 年度业绩
2023-06-26 22:59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收益为162,508千港元,较2022年的171,884千港元下降约5.45%[3] - 2023年毛利为8,838千港元,较2022年的3,348千港元增长约164%[3] - 2023年经营亏损为5,519千港元,2022年为5,554千港元,亏损幅度基本持平[3] - 2023年年度亏损为14,025千港元,较2022年的20,688千港元减少约32.2%[3] - 2023年每股亏损2.38港仙,较2022年的3.80港仙减少约37.4%[3] - 2023年非流动资产为3,114千港元,较2022年的5,759千港元下降约45.9%[5] - 2023年流动资产为49,113千港元,较2022年的81,408千港元下降约39.7%[5] - 2023年流动负债为129,321千港元,较2022年的151,411千港元下降约14.6%[5] - 2023年负债净额为118,788千港元,较2022年的106,455千港元增加约11.6%[6] - 2023年收益为16.2508亿千港元,2022年为17.1884亿千港元[15] - 2023年政府补助为605.3万千港元,2022年为110万千港元[15] - 2023年利息收入为57.8万千港元,2022年为14.8万千港元[15] - 2023年服务费收入为0,2022年为14.3万千港元[15] - 2023年出售厂房及设备收益为5.6万千港元,2022年为1.6万千港元[15] - 2023年汇兑收益净额为37.5万千港元,2022年为0[15] - 2023年豁免其他贷款利息开支为30.1万千港元,2022年为26.7万千港元[15] - 2023年所得税前亏损为14925千港元,2022年为20936千港元[25] - 2023年应收账项、按金及预付款项为17354千港元,2022年为17582千港元[39] - 2023年应收贸易账项亏损拨备年末为205千港元,2022年为478千港元[40] - 2023年现金及银行结馀(含原到期日少于三个月之定期存款)为31390千港元,2022年为51474千港元[43] - 2022年3月31日,定期存款25000000港元固定年利率为1.02% - 1.18%,2023年3月31日无定期存款[43] - 2023年3月31日,以人民币列值之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约1232000港元,2022年约18206000港元[43] - 2023年应付账项及应计费用分类为流动负债之款项为129321千港元,2022年为151411千港元[43] - 2023年3月31日,贷款人其他贷款约97864000港元,2022年约102991000港元,按月利率0.1%计息[43] - 2023年3月31日,其他贷款约4718000港元,2022年为16190000港元,按年利率4.35%计息[44] - 2023年董事及主要管理人员酬金为4743千港元,2022年为4536千港元[47]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1240万港元,2022年约为1980万港元[80] - 集团经营业务毛利率约为54%,2022年约为55%[81] - 集团报告期内其他收入增加164.0%至约880万港元,2022年约为330万港元[82] - 集团经营开支总额减少约6.0%至约1.056亿港元,2022年约为1.123亿港元[83]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厂房及设备折旧开支总额约为340.6万港元,2022年约为345.2万港元[84]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使用权资产折旧开支总额约为2197.6万港元,2022年约为2268.1万港元[85]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员工成本总额约为5727万港元,2022年约为6289.9万港元[86] - 2023年3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约为4910万港元,2022年约为8140万港元;流动负债约为1.445亿港元,2022年约为1.728亿港元[89] - 2023年3月31日,公司发行的可换股债券为约4000万港元,2022年约为4000万港元[89] - 2023年3月31日集团流动比率及速动比率分别为0.34及0.34,2022年分别为0.47及0.46;资产负债比率为263%,2022年为193%[89] - 2023年3月31日,集团未兑现资本承担为约799.6万港元,2022年约为850.5万港元[93] - 2023年3月31日,集团在香港及中国有115名全职雇员,2022年有198名[95] 业务出售相关 - 2022年出售无斑时代集团全部已发行股本,总现金代价为100元人民币(约123港元)[19] - 出售无斑时代集团资产净额为19千港元,其中厂房及设备2098千港元、商誉6721千港元等[20] - 出售蛋糕生产业务收益为2159000港元,资产净额为418千港元[21][22] - 报告期内,公司以215.9万港元出售蛋糕生产业务,录得约40万港元出售业务收益[87] - 2022年3月出售祛斑及美白业务,录得出售附属公司亏损约170万港元[88] 股权交易与股本变动 - 2022年4月15日,公司收购华胤(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约30%已发行股本,现金代价为人民币100元(相当于约114港元)[7] - 2022年1月11日,公司每8股每股面值0.01港元的已发行及未发行普通股合并为1股每股面值0.08港元的普通股,所有呈列期间已发行合并股份加权平均数为520,771,875股[29] - 2017年4月27日公司宣布供股,以每股0.072港元配發及發行13.88725億股供股股份,籌集約1億港元(扣除開支前),6月14日完成供股[97] - 2023年3月31日供股所得款項淨額約9900萬港元,其中2870萬港元用於經營及拓展現有餐飲業務、2000萬港元用於企業開支、290萬港元用於中國電子煙業務、1850萬港元用於投資醫療及保健業務,2890萬港元未動用[97] - 公司變更所得款項淨額原定分配,將1500萬港元從償還銀行貸款重新分配至電子煙研發、銷售及營銷[98] - 截至2023年3月31日,集團已動用290萬港元於中國投資電子煙業務,650萬港元重新分配至醫療和保健業務投資,電子煙業務餘下未動用餘額560萬港元預計2025年7月31日前用盡[98]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原本用於投資電子煙業務及潛在投資機會的1850萬港元(由1200萬港元和650萬港元組成)重新分配用於投資國內醫療和保健業務[99] - 考慮到2019冠狀病毒影響,公司業務擴展採取審慎做法,2023年3月31日尚未就收購事項訂立協議,用於潛在投資機會的2300萬港元未動用餘額預計2025年7月31日前用盡[100] - 2023年3月31日,公司已发行普通股520,771,875股[110][115] 租赁相关数据变化 - 2022年3月31日,使用权资产成本总计56,891千港元,累计折旧总计29,069千港元,累计减值6,541千港元,账面价值总计21,281千港元[30] - 2023年3月31日,使用权资产成本总计52,798千港元,累计折旧总计32,033千港元,累计减值6,541千港元,账面价值总计14,224千港元[31] - 餐厅、咖啡厅及蛋糕店租赁付款含基于销售额9%至25%的可变租赁付款,2022年付款总额33,371千港元,2023年为30,853千港元[33] - 2023年,若干餐厅、咖啡厅及蛋糕店出租人因2019冠状病毒疫情提供租金减免,减免租赁付款115,000港元,2022年为460,000港元[36] - 2023年公司拥有1间蛋糕店续租选择权,与2022年数量相同[37] - 截至2023年3月31日,蛋糕店未计入租赁负债的潜在未来租赁付款(未贴现)为1,620千港元,2022年确认之租赁负债为726千港元[38] - 转拨自厂房及设备的账面价值为146,000港元的使用权资产指租赁物业拆除及现场恢复估计成本[31] - 集团租赁(除短期租赁外)一般初步为1至6年[32] - 集团定期订立蛋糕店短期租赁,相关开支资料披露于附注6(b) [34] - 2023年租赁负债最低租赁付款现值一年內为13988千港元,第二年至第五年內为6939千港元[45]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可呈報經營分類包括餐飲及醫療保健,过往年度分类披露已重新呈列[49] - 2023年公司餐饮、医疗保健分部收益(外部)分别为162,318千港元、190千港元,2022年分别为170,460千港元、1,424千港元;2023年总收益为162,508千港元,较2022年的171,884千港元减少约5.5%[50][57] - 2023年公司餐饮、医疗保健分部(亏损)/溢利分别为(3,513)千港元、(6,090)千港元,2022年分别为1,500千港元、(4,994)千港元;2023年总(亏损)/溢利为(9,603)千港元,2022年为(3,494)千港元[50] - 2023年3月31日,公司餐饮、医疗保健分部资产分别为37,136千港元、5,168千港元,2022年分别为53,651千港元、24,968千港元;2023年总资产为42,304千港元,2022年为78,619千港元[51] - 2023年3月31日,公司餐饮、医疗保健分部负债分别为134,946千港元、8,984千港元,2022年分别为152,255千港元、22,482千港元;2023年总负债为143,930千港元,2022年为174,737千港元[52] - 2023年公司来自中国、香港的收益分别为190千港元、162,318千港元,2022年分别为1,424千港元、170,460千港元;2023年总收益为162,508千港元,2022年为171,884千港元[55] - 2023年公司来自中国、香港的服务费用收入分别为0千港元、1,475千港元,2022年分别为0千港元、1,674千港元;2023年总服务费用收入为1,475千港元,2022年为1,674千港元[55] - 2023年公司来自中国、香港的总收益及其他收入分别为190千港元、163,793千港元,2022年分别为1,424千港元、172,134千港元;2023年总计为163,983千港元,2022年为173,558千港元[55] - 报告期内公司总收入约1.625亿港元,较2022年的约1.719亿港元减少约4.8%,餐饮服务和医疗保健产品收入分别减少约4.8%和86.7%[80] 市场环境相关 - 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同比仅3.0%,远低于5.5%的目标,餐饮行业收入下降6.3%,消费物价指数同比增长2.0%;2023年第一季度消费物价指数同比增长5.8%,餐饮行业收入上升13.9%[59] - 2022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缩减3.5%,全年零售业总销售额轻微下降0.9%,最后一个月同比上升1.1%,2023年前两个月较去年同期飙升17.3%;2023年1月香港餐饮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约20.0%[59] - 2022年全球口腔护理市场价值为337亿美元,中国口腔护理市场增长至28亿美元,中国口腔护理行业五大龙头企业合计占40%的市场份额[61][62]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全球经济增长将从去年的3.4%放缓至2023年的2.8%[72] 业务发展策略 - 集团将在新一财政年着重主营餐饮业务,完善业务策略,把握市场趋势[75] - 集团将与日本企业及县市政府合作,推出日本季节性特色餐点,利用消费券推出优惠和推广活动[
荣晖控股(08213) - 2023 Q3 - 季度财报
2023-02-14 16:41
财务表现 - 本公司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的综合收入约为11.5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7.8亿港元[4] - 本公司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的经营开支为5.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6亿港元[5] - 本公司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的每股基本虧損为1.49港仙,较去年同期减少0.72港仙[5] - 2022年截至12月31日的收入为121,276千港元,较2021年同期下降[14] - 未经审计的每股虧損为7,753,000港元[16] - 公司截至2022年12月30日止九个月录得收入约121.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7.2%[43] - 公司净亏损约为7.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主要受政府补贴影响[44] - 公司毛利率约为57%,成功通过调整价格和控制成本维持稳定[44] - 公司经营开支总额减少至约81.3亿港元,与收入减少一致,部分抵消了医疗保健业务带来的增加[45] 市场环境 - 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22] - 中国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但消费物价指数稳步复苏[22] - 香港疫情影响下,餐饮业市场扩张预期乐观[24] - 中国政府对电子烟销售实施一系列管制法规,包括设定最低法定购买年龄、禁止在某些教育场所附近销售电子烟等[26] - 香港餐饮业受到新冠疫情影响,但在解除部分检疫措施后,业务得以持续发展[27] - Italian Tomato是公司旗下知名餐厅品牌,未来业绩可能受社交距离和检疫措施解除导致租金支出增加影响[28] - 中国在线医疗保健市场预计2022年至2026年复合年增长率为36.89%,市值将达到3114.8亿美元[40] - 全球烟草及电子烟行业面临不明朗的发展前景,公司将根据市场动态调整业务方针[42] 业务发展 - 公司扩展至医疗保健领域,重点发展口腔卫生及护理产品,稳步加强业务运营以把握市场机遇[30] - 公司批量生产抗菌消炎类牙膏,优化线上线下销售渠道,调整市场营销策略[31] - 公司完成口腔护理业务的建设期和发展期,通过市场营销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销售稳步增长[32] - 公司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合作推广,积极参与各平台宣传推广活动以提升客户回购率[33] - 公司与多家渠道合作改善产品定位、优化销售渠道,计划与抖音直播间深入合作提高销售效率[34] - 公司保持审慎态度应对政府限制电子烟销售的措施,将继续探索业务增长潜力并准备扩展业务[35] - 公司将投入更多资源发展口腔护理业务,推出更多季节性推广和优惠,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客户关系[41] - 餐厅堂食逐渐复苏,公司将继续开设实体店和推出更多季节性特色餐点和优惠券计划[39] 公司治理 - 公司或其任何附属公司截至2022年12月31日概无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46] - 公司主席持有公司股份约为296,887,066股,占比约57.01%[48] - 瀚堡控股有限公司持有本公司股份约为296,887,066股,占股份总数的57.01%[51] - 湯聖明先生持有的可转换债券将在行使后增持13.72%的普通股[52] - 何明懿女士被视为持有与湯聖明先生相同数量的股份权益[53] - 本公司已发行的普通股总数为520,771,875股[54] - 本公司实施了购股权计划,旨在激励员工继续为公司做出贡献[56] - 购股权计划的行使价格由委员会确定,不得低于股份面值[61]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尚无购股权被授出、行使、失效或注销[62] - 公司董事会发生了变动,黃超先生辞任执行董事及董事会主席,由黃莉女士接任[63] - 公司设立了审计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负责审阅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程序[65]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审计委员会已审阅并批准了截至该日的季度报告和账目[66] - 本公司截至二零二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九个月期间,所有董事均遵守董事财务交易规定[67] - 本公司致力于维持高水平的企业治理标准,并持续审查和改进企业治理规范[68] - 本公司将至少连续七天在香港联合交易所网站和公司网站内刊登最新公告[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