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弥明生活百货(08473)
icon
搜索文档
弥明生活百货(08473) - 2024 - 年度业绩
2024-06-24 21:16
经营业绩 - 本集团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经审计经营业绩收入约为148,800,000港元,较上一年度减少约13.2%[4] - 本集团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毛利约为93,300,000港元,较上一年度减少约15.4%[5]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本公司擁有人應佔溢利约为14,900,000港元,较上一年度减少约28.1%[6] - 本集团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本集团擁有人應佔溢利约为15,100,000港元,考虑到經營溢利、盈餘和未来资本需求,建议派发末期股息每股0.8港仙[7] - 董事会建议向于2024年8月23日名列本公司股东名册的股东派付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0.8港仙,总额约为9,000,000港元[8] - 董事会已于2023年12月29日向于2023年12月1日名列本公司股东名册的股东派付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之中期股息每股0.8港仙,总额约为9,000,000港元[9] - 本集团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綜合業績收入为148,835千港元,较上一年度减少约13.2%[10] - 本集团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每股基本及攤薄盈利为1.33港仙[11] - 本集团截至2024年3月31日的资产淨值为141,865千港元,较上一年度减少约2.1%[12] 业务范围 - 本公司主要从事多品牌美容及健康产品零售以及提供美容服务[13] - 本集团通过零售店、网上商店和寄售销售等渠道销售各类美容及健康产品[23] 会计政策 - 本集团首次应用了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多项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包括保险和会计政策披露等[14] - 修订的香港会计准则要求实体披露重大会计政策信息,而非主要会计政策,并提供了如何识别重要政策信息的指引[15] - 香港会计师公会发布了关于作出重要性判断的指引,以及如何将重要性概念应用于会计政策披露[16] - 本集团已应用修订的香港会计政策准则,并重新审视披露的会计政策信息,认为与修订一致[17] - 香港会计准则第12号修订澄清了与单一交易产生的资产和负债有关的递延税项规定[18] - 本集团已应用该修订,并确认了来自2022年4月1日或之后发生的租赁相关递延税项资产和负债[19] - 本集团已按照修订规定确认了自租赁产生的递延税项资产和负债[20] 销售情况 - 销售给分销商的货物在货物交付时确认收入,信贷期为交付后30天[24] - 本集团向顾客提供美容服务的收入在提供服务时确认[29] 地区业绩 - 二零二四年外部銷售收益为148,835千港元,较二零二三年的171,398千港元下降了13.2%[35] - 二零二四年分部业绩为15,050千港元,较二零二三年的21,328千港元下降了29.4%[35] - 香港是本集团外部销售收入最大的地区,二零二四年为148,376千港元,占总收入的86.6%[36] - 二零二四年香港利得税为3,002千港元,较二零二三年的4,354千港元下降了31.1%[37] 财务状况 - 每股基本盈利为0.013港元[38] - 已批准及已付中期股息为8,960千港元,较二零二三年的14,560千港元下降了38.4%[39] - 贸易应收款项中,超过90日的逾期款项为17千港元,较二零二三年的33千港元下降了48.5%[42] 其他 - 公司已采纳GEM上市规则的交易必守标准作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准则[91] - 公司已成立审计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负责协助董事会提供独立审查和监督审计程序[98]
弥明生活百货(08473) - 2024 - 中期财报
2023-11-10 21:29
财务表现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入为约77,500,000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约13.5%[7] - 毛利为约49,300,000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约14.3%[8]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本公司擁有人應佔溢利维持相对稳定,约为10,600,000港元[9]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基本每股盈利为0.64港仙[12]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9,596千港元,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3,231千港元,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4,289千港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减少为17,924千港元[15] - 公司的收入在2023年同期减少约12,100,000港元至77,500,000港元,主要是由于元朗店关闭和大宗采购客户销售减少导致的護肤品销售下跌以及COVID-19疫情减退导致食品及保健品需求下降[43] - 公司的销售成本主要包括已售存货成本、服务成本、佣金开支及运输费用[44] - 本集团的毛利由截至二零二二年九月三十日止六个月约57,600,000港元减少约8,300,000港元至二零二三年同期约49,300,000港元,跌幅约14.3%[46] - 本集团于截至二零二三年九月三十日止六个月录得收益约400,000港元,主要由于银行利息收入约1,200,000港元,租金收入约200,000港元,以及多种外币兑港元贬值导致的汇兑损失约1,100,000港元[47] 资产负债 - 彌明生活百貨控股有限公司中期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的非流动资产总额为80,956千港元,流动资产总额为94,615千港元,流动负债总额为23,849千港元,资产净值为146,571千港元[13]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股本为11,200千港元,合并储备为135,371千港元,总权益为146,571千港元[14] - 本集团截至九月三十日止三个月的外部销售收入为42,454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45,572千港元有所下降[23] - 本公司截至九月三十日止六个月的除所得税前溢利为8,922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0,808千港元有所下降[25] - 本公司截至二零二三年九月三十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为每股0.8港仙,总额约为9,000,000港元[26] - 本公司截至九月三十日止六个月的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9,596千港元,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3,231千港元,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4,289千港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减少为17,924千港元[15] - 本集团截至二零二三年九月三十日止六个月的物业、厂房及设备总开支约为422,000港元,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29] - 本集团在本中期期间续签多项租赁协议,确认使用权资产约为5,587,000港元和租赁负债约为5,517,000港元[30] - 投资物业方面,公司在2023年九月底的投资物业折旧为320千港元,年末投资物业总额为30,437千港元[31] - 贸易应收款项方面,公司在2023年九月底的贸易应收款项中,超过90天的部分为19千港元,总额为1,436千港元[33] 经营情况 - 公司主要从事多品牌美容及健康产品零售,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收入主要来源于货品销售额、寄售货品佣金收入和提供美容服务,总收入为77,452千港元[21] - 公司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零售店销售额为60,679千港元,网上商店销售额为13,375千港元,寄售销售额为2,344千港元,提供美容服务收入为896千港元[21] - 本公司截至九月三十日止六个月的除所得税前溢利为8,922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0,808千港元有所下降[25] - 香港利得税为本公司截至九月三十日止三个月的即期税项之一,为1,504千港元[26] - 本公司截至二零二三年九月三十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为每股0.8港仙,总额约为9,000,000港元[26] - 每股基本盈利根据本公司截至九月三十日止三个月的本公司擁有人應佔期內溢利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计算,为7,114千港元和1,120,000千计[28] 公司治理 - 公司设立薪酬委员会,檢討薪酬政策和高层管理人员薪酬架构[68][69] - 公司薪酬政策基于员工和行政人员的表现、资历、能力和市场水平奖励[69] - 公司全职员工数量为97人,兼职员工数量为15人,员工成本约为17,500,000港元[71] - 公司未进行重大附属公司和联属公司的收购或出售事项[72] - 公司未来没有任何重大投资和资本资产计划[73] - 公司董事和最高行政人员持有公司股份的情况[74][75] - 公司设有购股权计划,但截至目前未授出购股权[79] - 公司已采纳GEM
弥明生活百货(08473) - 2024 - 中期业绩
2023-11-10 21:21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主要于香港从事多品牌美容及健康产品零售[14] - 公司在香港以“MI MING MART”品牌经营9间零售店,出售美容及健康产品[40] 收益情况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收益约775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1210万港元或13.5%[4]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益为7745.2万港元,较2022年的8958.3万港元有所下降[19][21][22] - 2023年上半年护肤品类收益为5054.7万港元,化妆品类为461.6万港元,食品及保健产品为1811.1万港元[22]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来自香港的外部销售收益为7729.7万港元,美国为14万港元,澳门为1.5万港元[22] - 公司收益从2022年同期约8960万港元减少约1210万港元至2023年同期约7750万港元,跌幅约13.5%[45] 利润情况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毛利约493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14.3%[5]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为1060万港元,与去年同期持平[6]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每股基本盈利为0.95港仙,与去年同期持平[9]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期内溢利为1061.4万港元,2022年为1063.1万港元[21] -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1.0614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1.0631亿港元[27] - 毛利从2022年同期约5760万港元减少约830万港元至2023年同期约4930万港元,跌幅约14.3%;毛利率从约64.3%下跌至约63.7%[47] - 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净额约40万港元,2022年同期亏损约550万港元[48]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纯利约1060万港元,与去年同期持平,纯利率由约11.9%增至约13.7%[52] 股息情况 - 董事会宣派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每股0.8港仙,总额约为900万港元,去年同期为每股1.3港仙,总额约1460万港元[7] - 2023年末期股息每股0.8港仙,总额约为900万港元,已于2023年9月15日或相近日子派付,2022年为每股0.6港仙,总额约670万港元[8] - 公司宣派2023年前三季度中期股息每股0.8港仙,总额约900万港元,2022年同期每股1.3港仙,总额约1460万港元[24] - 2023年公司派付末期股息每股0.8港仙,总额约900万港元,2022年每股0.6港仙,总额约670万港元[26] - 2023年11月10日,董事宣派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股息每股0.8港仙,总额约900万港元(去年同期:每股1.3港仙,约1460万港元)[65] - 2023年股东周年大会批准派付2023年末期股息每股0.8港仙,总额约900万港元(2022年:每股0.6港仙,约670万港元),已于9月15日派付[66] - 中期股息除权基准日为2023年11月28日[89] - 递交股份过户文件最后时限为2023年11月29日下午4时30分[89] - 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时间为2023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89] - 记录日期为2023年12月1日[89] - 派息日期为2023年12月29日[89] 资产负债情况 - 2023年9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8095.6万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8166.6万港元略有减少[10] - 2023年9月30日流动资产为9461.5万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9569万港元略有减少[10] - 2023年9月30日流动负债为2384.9万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2711.4万港元有所减少[10] - 2023年9月30日资产净值为14657.1万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14491.7万港元有所增加[10] - 公司非流动资产主要分布在香港、日本和美国,截至2023年9月30日分别为4099.1万港元、2431.3万港元和1231.8万港元[22]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投资物业账面值为562.2万港元,较年初减少2481.5万港元[30] - 截至2023年9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为143.6万港元,较3月31日减少20.9万港元[32] - 2023年9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中约5.5万港元已逾期,3月31日为3.6万港元[34] - 公司将账面价值2449.5万港元的日本住宅物业从投资物业重新分类为自有物业[28][30] - 截至2023年9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30日内为230.7万港元,31至60日为0,总计230.7万港元;2023年3月31日分别为113万港元、13.4万港元,总计126.4万港元[37] - 2023年3月31日和9月30日,法定股份数目均为20亿股,已发行及缴足股份数目均为11.2亿股[38] - 2023年9月30日及3月31日,流动比率分别为4.0及3.5[53] - 2023年9月30日,银行结余及现金以及原到期日超三个月的定期存款总额为5360万港元(2023年3月31日:7070万港元)[54] 现金流情况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959.6万港元,较2022年的1793.5万港元减少[12] - 2023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323.1万港元,2022年为409.8万港元[12]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428.9万港元,2022年为566万港元[12]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1792.4万港元,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489.8万港元[12] 成本开支情况 - 销售成本从2022年同期约3200万港元减少约390万港元至2023年同期约2810万港元,跌幅约12.1%[46] - 销售及分销开支在2023年上半年约为1870万港元,与2022年同期1860万港元相比保持稳定[49] - 行政及经营开支从2022年同期约1930万港元减少约140万港元至2023年同期约1790万港元,跌幅约7.0%[50] - 租赁负债利息在2023年上半年约为30万港元,与2022年同期约30万港元相比保持相对稳定[50] - 2023年前三季度所得税开支为215.5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326.3万港元[24] - 截至2022年及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所得税开支分别约为330万港元及220万港元,实际税率分别约为23.5%及16.9%[51] - 2023年前六个月购置物业、厂房及设备开支约42.2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97万港元[28] - 2023年前六个月确认使用权资产约558.7万港元,租赁负债约551.7万港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195.5万港元和192万港元[29]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员工成本(包括董事酬金)约为1750万港元(去年同期:1850万港元)[70] 股权结构情况 - 截至2023年9月30日,袁弥明女士、林雨阳先生分别拥有公司5.42亿股股份权益,占股权48.39%;袁弥望女士、张肇汉先生分别拥有4700万股股份权益,占股权4.20%[74] - 截至2023年9月30日,Prime Era持有公司5.42亿股股份,占股权48.39%;邢家珏女士持有2.4453亿股股份,占股权21.83%[79] 公司治理情况 - 公司设有购股计划,自2018年1月23日采纳后,未根据该计划授出购股[81] - 公司采纳GEM上市规则交易必守标准作为董事证券交易准则,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6个月,董事均遵守该标准[82]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6个月,董事、控股股东及其联系人无竞争业务权益[83] - 公司应用GEM上市规则企业管治守则原则及常规,将其作为企业管治准则[85]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6个月,除主席与行政总裁角色未区分外,公司遵守企业管治守则[86] - 袁弥明女士担任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董事会认为此安排符合集团利益[87]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曾咏仪女士任主席[90] - 审核委员会职责为协助董事会检讨财务申报等系统有效性并监督审核程序[91]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未经审核财务报表及中期报告[91] 其他情况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无有关附属公司及联属公司的重大收购或出售事项[71] - 2023年9月30日,公司无任何重大投资及资本资产计划[72]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6个月,公司及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上市证券行为[88] - 公告将在港交所网站保留最少七天并在公司网站刊载[92]
弥明生活百货(08473) - 2024 Q1 - 季度财报
2023-08-11 19:51
财务表现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收益为34,998千港元,同比下降20.5%[7]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毛利为22,042千港元,同比下降21.6%[7]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期内溢利及全面收益总额为3,500千港元,同比下降32.2%[7]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每股基本盈利为0.31港仙,同比下降32.6%[7]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销售成本为12,956千港元,同比下降18.4%[7]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销售及分销开支为9,071千港元,同比下降0.2%[7]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行政及经营开支为8,809千港元,同比上升9.6%[7]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租赁负债利息为171千港元,同比下降7.6%[7]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所得税开支为651千港元,同比下降58.9%[7]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的总收益为34,998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44,011千港元下降20.5%[14][24] - 公司零售店销售收益为27,396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34,878千港元下降21.4%[14] - 公司网上商店销售收益为5,753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6,925千港元下降16.9%[14] - 公司除所得税前溢利为3,500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5,162千港元下降32.2%[16] - 公司销售成本为13,000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5,900千港元下降18.4%[26] - 公司毛利为22,000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28,100千港元下降21.6%,毛利率从63.9%下降至63.0%[27]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录得轻微收益约200,000港元,而去年同期录得亏损约4,100,000港元[28]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的销售及分销开支保持相对稳定,金额约为9,100,000港元[29] - 行政及经营开支增加至8,800,000港元,增幅约9.6%,主要由于行政人员薪金及津贴增加[30] - 租赁负债利息保持稳定,金额约为200,000港元[31] - 所得税开支由1,600,000港元减少至700,000港元,实际税率由23.5%降至15.7%[32] - 期内纯利由5,200,000港元减少至3,500,000港元,减幅约32.2%,纯利率由11.7%降至10.0%[33] - 每股基本盈利由0.46港仙减少至0.31港仙[34] 股息分配 - 公司建议派付末期股息每股0.8港仙,总额约为9,000,000港元,较去年同期的6,700,000港元增加34.3%[18] - 公司建议派付2023年末期股息每股0.8港仙,总额约9,000,000港元[37] - 2023年末期股息预期将于2023年9月15日派付[38] 公司业务 - 公司主要在香港从事多品牌美容及健康产品零售[10] 资本及负债 - 公司无任何重大资本承担[40] - 公司无任何重大或然负债[42] 股东及股权 - 主要股东Prime Era持有公司股份542,000,000股,占公司股权的48.39%[46] - 邢家珏女士持有公司股份244,530,000股,占公司股权的21.83%[46] 公司治理 - 董事及最高行政人员在公司及其相联法团股份中的权益及淡仓情况[43][44] - 公司未在2023年第一季度根据购股权计划授出购股权[48] - 公司董事在2023年第一季度遵守了证券交易的操守准则[49] - 公司董事及控股股东在2023年第一季度未持有与公司业务竞争的权益[50] - 公司已采纳GEM上市规则附录十五企业管治守则作为企业管治常规的准则[52] - 公司主席袁弥明女士同时担任行政总裁,董事会认为此举符合公司最佳利益[54] - 公司在2023年第一季度未进行任何上市证券的购买、出售或赎回[55] - 公司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负责财务报告和内部监控的独立检讨[56] - 公司审核委员会已审阅2023年第一季度的未经审核季度业绩[57]
弥明生活百货(08473) - 2024 Q1 - 季度业绩
2023-08-11 19:48
财务表现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收益为34,998千港元,同比下降20.5%[4] - 2023年第一季度毛利为22,042千港元,同比下降21.6%[4] - 2023年第一季度期內溢利及全面收益總額为3,500千港元,同比下降32.2%[4] - 2023年第一季度每股盈利为0.31港仙,同比下降32.6%[4]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的收益为35,000,000港元,同比下降20.5%,主要由于零售店及网上商店销售的产品减少[22]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的销售成本为13,000,000港元,同比下降18.4%,主要由于销售额下跌[23]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的毛利为22,000,000港元,同比下降21.6%,毛利率由63.9%下跌至63.0%[24]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的纯利为3,500,000港元,同比下降32.2%,纯利率由11.7%减少至10.0%[30]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的每股基本盈利为0.31港仙,同比下降0.15港仙[31]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的行政及经营开支为8,800,000港元,同比增加9.6%,主要由于行政人员薪金及津贴增加[27]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的所得税开支为700,000港元,实际税率为15.7%,同比下降7.8个百分点[29]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未派发中期股息,与去年同期相同[15] - 公司建议派发2023年末期股息每股0.8港仙,总额约为9,000,000港元,较2022年的每股0.6港仙和总额6,700,000港元有所增加[34] 销售与收入 - 2023年第一季度零售店销售货品收益为27,396千港元,同比下降21.5%[12] - 2023年第一季度网上商店销售货品收益为5,753千港元,同比下降16.9%[12] - 2023年第一季度提供美容服务收益为478千港元,同比下降41.8%[12]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的其他收入为200,000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4,100,000港元,主要由于外币兑港元贬值[25] 税务与开支 - 2023年第一季度香港利得税开支为651千港元,同比下降58.9%[13]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的所得税开支为700,000港元,实际税率为15.7%,同比下降7.8个百分点[29] 公司治理与股东结构 - 袁弥明女士通过Prime Era Holdings Limited持有公司542,000,000股股份,占公司股权的48.39%[39][40] - 邢家珏女士持有公司244,530,000股股份,占公司股权的21.83%[43] - 公司自2018年1月23日采纳购股权计划以来,未授出任何购股权[45] - 公司已采纳GEM上市规则中的交易必守标准作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准则,并确认所有董事在2023年6月30日前三个月内均遵守该标准[46] - 公司董事及控股股东在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三个月内未持有与公司业务竞争的任何权益[47] - 公司已采纳GEM上市规则附录十五的企业管治守则作为企业管治常规的准则[49] - 公司主席袁弥明女士同时担任行政总裁,董事会认为此举符合公司最佳利益[51] - 公司在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三个月内未进行任何上市证券的购买、出售或赎回[52]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负责审查公司财务报告和内部监控系统[53]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的未经审核季度业绩[54] 资本与投资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无任何重大资本承担[36] - 公司全资附属公司Rosy Horizon Global Limited在2023年6月1日至8月7日期间认购了理财产品[3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无任何重大或然负债[38] 股息与股份 - 公司将于2023年8月17日至8月18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以确保股东有资格收取2023年末期股息[35] 战略与发展 - 公司计划通过扩大销售网络、丰富产品组合及拓展电商业务以提升竞争力[21]
弥明生活百货(08473) - 2023 - 年度财报
2023-06-28 17:03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是多品牌零售商,在香港以“MI MING MART”品牌经营九间零售店][9] - [公司在香港以“MI MING MART”品牌经营九间零售店,出售美容及健康产品][22] - [公司自2009年开展业务,秉持“择善美麗”理念,过去十年向顾客提供更多不同品牌产品][161] 财务业绩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收益及毛利较去年分别增加6.4%及5.7%][10] - [公司收益从2022年约1.61亿港元增至2023年约1.714亿港元,增幅约6.4%][16][27] - [公司2023年毛利约1.103亿港元,较上一年度增加约5.7%,毛利率由约64.7%降至约64.3%][17][31] - [公司2023年拥有人应占溢利约2070万港元,较上一年度增加约3.1%][18] - [撇除非经常性因素,公司2023年拥有人应占溢利约1910万港元,因外币兑港元贬值确认约420万港元汇兑亏损][19] - [撇除相关补贴、费用及捐款,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由2022年约2380万港元减少约470万港元或19.8%至2023年约1910万港元][12] - [公司销售成本从2022年约5680万港元增至2023年约6110万港元,增幅约7.7%][29] - [2023年销售货品收益占总收益约98.1%,美容服务及寄卖货品佣金收入分别占约1.7%及0.2%][28] - [公司2023年销售及分销开支约3890万港元,较上一年度增加约1.9%][33] - [公司2023年行政及经营开支约4310万港元,较上一年度增加约5.0%][34] - [公司贸易应收款项预期信贷亏损由2022年的40万港元降至2023年的0港元][35] - [公司融资成本在2023年保持相对稳定,约为70万港元][36] - [公司2022年和2023年所得税开支分别约为420万港元和430万港元,实际税率分别约为17.1%和17.2%][37] - [公司纯利由2022年约2010万港元增至2023年约2070万港元,增幅约3.1%,纯利率由约12.5%降至约12.1%][38] - [公司2023年3月31日银行结余及现金以及定期存款为7070万港元,较2022年的9230万港元减少,流动比率由4.5倍降至3.5倍][41] 收益增长原因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搬迁零售店、改善客户网上购物体验、与承销商合作销售活动促成收益增长][11] 股息分配 - [董事会建议派发末期股息每股0.8港仙][12] - [董事会建议2023年末期股息每股0.8港仙,总额约900万港元,2022年为每股0.6港仙,总额约670万港元][20] - [董事会建议2023年末期股息每股0.8港仙,总额约900万港元,高于2022年的每股0.6港仙及总额670万港元][50] - [2023年公司已派付中期股息每股1.3港仙,总额约1460万港元,2022年为特别股息每股1.8港仙,总额约2020万港元][51] - [公司于2018年12月27日采纳股息政策,宣派及派付股息受公司章程细则及开曼群岛法规限制,不保证未来派息][144][145] 公司发展策略 - [公司认为数字化发展对未来可持续增长至关重要,目标是加强客户关系、提高运营效益][13] - [公司将使用现有业务分析工具和新技术分析客户行为及需求][13] - [公司将继续利用科技提高运营效益][13] - [公司将继续物色适合的中长期投资机会以实现资本增值][13] 上市所得款项使用情况 - [公司股份发售所得上市所得款项净额总额约为4570万港元,截至2023年3月31日已全數動用][58] - [通过增设零售店及翻新现有零售店扩大零售网络计划使用所得款项净额1621.5万港元,实际动用1321.5万港元][58] - [购入一个仓库计划使用所得款项净额1318.1万港元,实际动用1318.1万港元][58] - [扩大产品组合及发掘新供应商计划使用所得款项净额158.1万港元,实际动用158.1万港元][58] - [通过增加及发掘更有效的网上营销策略等计划使用所得款项净额1059.1万港元,实际动用1059.1万港元][58] - [完善及整合系统计划使用所得款项净额153.3万港元,实际动用153.3万港元][58] - [提升集团的现有自营网上商店计划使用所得款项净额100万港元,实际动用100万港元][58] - [开发及使用零售分析解决方案计划使用所得款项净额200万港元,实际动用200万港元][58] - [一般营运资金计划使用所得款项净额261.4万港元,实际动用261.4万港元][58] 公司人员情况 - [袁彌明女士为公司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兼行政总裁,于2016年11月4日获委任为董事][59] - [陈思例女士于2018年1月23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在制药行业有逾12年经验][69][70] - [曾咏仪女士于2018年1月23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在机构融资领域有逾15年经验][72][73] - [黄婉君女士于2022年12月15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在银行业有逾18年经验][75][76] - [何文迪先生自2015年11月起参与公司物流工作,2017年5月出任物流部总监][77] - [麦又焜先生于2017年1月11日获委任为公司秘书,2022年9月晋升为首席财务官,有逾6年审计经验][79][80] - [2023年3月31日公司全职雇员87名、兼职雇员11名,员工成本约4170万港元,高于2022年的84名全职、13名兼职及3890万港元成本][55] 企业管治 - [公司董事会致力于实践良好企业管治标准,以保障股东权益等][82][83] - [公司企业管治常规以联交所GEM上市规则附录十五企业管治守则为依据][84] - [除守则条文第C.2.1条外,公司自上市日期至年报日期已采纳及遵守企业管治守则][85] - [公司采纳“交易必守标准”作为董事证券交易准则,董事确认遵守][86] - [公司为可能拥有未公布价格敏感资料的雇员制定书面指引,未发现雇员不遵守事件][87] - [董事会于2022年3月31日至2023年3月31日举行六次会议,袁彌明等7位董事出席率为100%,陳思例出席率为83.3%,洪遠樺出席率为80%,黃婉君出席率为100%][91] - [袁彌明身兼董事会主席和行政总裁,公司偏离企业管治守则,但董事会认为该安排必要且有足够保障维持权力平衡][92] - [董事会符合GEM上市规则,委任至少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占董事会成员三分之一,且其中一人具备相关专长][93] - [公司非执行董事(包括独立非执行董事)以三年特定任期获委任,期满可续任][96] - [袁彌明、袁彌望、黃兆祺及黄婉君将在2023年7月28日股东周年大会上退任,符合资格可膺选连任][98] - [董事会负责领导、控制公司,监督运营和财务表现,确保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有效][100] - [独立非执行董事负责确保公司监管报告高水平,对董事会发挥平衡作用][102] - [董事会于2018年6月15日采纳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后经修订,追求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多元化][105] - [公司追求董事会成员多元化考虑性别等一系列客观准则,最终取决于候选人价值及贡献][106] - [2023年3月31日,董事会及高级管理人员由50%男性成员及50%女性成员组成][107] - [董事会由八名董事组成,其中五名女性,三名男性][108] - [董事会目标是实现性别平等,期望有适当比例董事具备核心市场直接经验和不同种族背景][109] - [提名委员会监督多元化政策实施并每年向董事会报告][110] - [公司为董事及高管投购责任保险,保障范围每年检讨][111] - [新获委任董事首次获委任时会获入职介绍][113] - [公司建议董事参与持续专业发展,鼓励出席培训课程,费用公司承担][114] - [董事会成立审核、薪酬和提名三个委员会,各有明确书面职权范围][116]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每年至少举行四次会议,2023财年举行了四次][117][120] - [薪酬委员会由三名成员组成,每年至少举行一次会议,2023财年举行了三次][123][125] - [高级管理层薪酬范围详情载于2023财年经审核财务报表附注10][126] - [提名委员会由三名成员组成,袁弥明女士为主席,2022/2023年度举行两次会议][127][129] - [提名委员会成员出席情况:袁弥明女士2/2,陈思例女士2/2,黄婉君女士0/0,洪远桦女士1/2][130] - [董事会2018年12月27日采纳提名政策,供提名委员会考虑并向股东提供推荐建议][130] - [提名新董事时,提名委员会考虑品格与诚信等六项准则][131] - [委任新董事和重选董事有相应程序,提名委员会需评估候选人并提出推荐建议][132][133] - [董事会负责履行企业管治守则相关职能,年内检讨多项公司政策及情况][134][135] - [董事会负责评估和厘定公司愿承担风险的性质及程度,建立和维持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系统][137] - [董事会与高级管理层进行风险评估,高级管理层识别风险并排列优先级,向审核委员会和董事会报告][139][140] - [董事会认为负责员工资格和经验及培训计划和预算足够,管理认为将内部审核职能外判较合适][141] - [公司制定披露政策和监控程序,确保内幕消息处理合规,2023年5月董事会确认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系统有效足够][142] 股东权益与沟通 - [股东可就重大独立事项提独立决议案,股东大会决议以投票表决,结果将公布][148] - [持有公司股本投票权不少于十分之一的股东可书面要求召开股东特别大会][149] - [公司制定股东通讯政策,确保股东意见和关注得以解决,已年度检讨并妥善实施][151][152] 环境、社会及管治(ESG) -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按港交所GEM上市规则附录二十编制,报告期为2022年4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155][156] -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涵盖12个地点,遵守重要性、量化、平衡、一致性四项报告原则][156][157][158][159][160] - [董事会及管理层于2023年6月20日审阅并认可环境、社会及管治重要性评估及报告][162] - [董事会负责制定环境、社会及管治策略,评估和识别相关风险和机会等][163] - [公司通过行业比较等方式识别环境、社会及管治风险,从发生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评估风险重要性][170][171] - [公司重视与持份者沟通,制定营运策略时考虑其对环境、社会及管治事宜的期望][173] - [顾客期望产品质素、安全等,通过零售店、数码平台等渠道与公司沟通][174] - [供应商期望稳定业务关系、符合环境准则等,通过供应商评估、进度会议等沟通][174] - [股东和投资者期望投资回报、资讯披露等,通过财务报告、业绩公布等沟通][174] - [雇员期望职业培训、生涯发展等,通过培训、上司指导等沟通][175] - [地方社区等期望就业机会、生态环境等,公司通过慈善活动、社区投入等沟通][175] - [报告期内范围2能源间接排放物排放量为111.86吨,密度为11.19;范围3其他间接排放物排放量为1.94吨,密度为0.19,2022年范围2排放量为101.19吨,密度为10.12,范围3无排放][181] - [报告期内集团合计排放约112吨范围2温室气体排放物,相当于每月平均排放约9.3吨,2022年分别为101吨和8.4吨][184] - [2022年就范围2温室气体排放设定目标,若业务模式无重大变化,目标为维持每间零售店10.12吨二氧化碳当量的密度,报告期内因线下业务增长轻微超标][186] - [报告期内集团未产生有害废弃物,未向水及土地排污,不计划就减少有害废弃物设定目标,若业务模式变化涉及排放将评估设定目标的必要性][188] - [集团产生的废弃物为无害性质,实行减废措施后仅产生少量,因目前无害废弃物极少,不计划就减少无害废弃物设定目标][189] - [集团重视环境保护,定期采取措施管理排放物及废弃物,遵守适用环保法规,报告期内无相关投诉和违规][179][180] - [集团意识到气候变化风险,以对环境负责的方式经营业务,降低业务运营对环境的不利影响][178] - [集团主要能源为电力,用于业务运营各方面,包括办事处、零售店和仓库的照明及设备供电][191] - [集团不就范围1直接温室气体排放制定排放目标计划,若业务模式变动使排放量显著增加将评估制定目标的需要][185] - [集团将持续改善环境、社会及管治表现,以达到持份者期望及解决风险][177] - [2023年电力耗用量为194,965千瓦,2022年为172,783千瓦;水耗用量2023年为87吨,2022年为128吨;纸张耗用量2023年为393千克,2022年为480千克][195] - [2023年樽装容器和滴管耗用量为5.36吨,2022年为6.53吨;包装盒2023年耗用量为1.23吨,2022年为1.49吨][196] - [公司将继续追踪能源及资源消耗情况并采取纠正措施以符合环保目标][194] - [公司更新员工手册及政策加入环保概念,如鼓励员工节省能源和纸张、减少使用办公耗材及回收废弃物][199] - [公司投放资源物色环保产品和设备,如安装节水水龙头、使用节能照明设备和电器][200] - [公司保持工作场所温度舒适以减少电力浪费][200] - [公司定期举办运营培训课程培养员工环保意识][200] - [公司重复使用业务运营中产生的废弃物
弥明生活百货(08473) - 2023 - 年度业绩
2023-06-20 22:30
集团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集团收益从2022年约1.61亿港元增至2023年约1.714亿港元,增幅约6.4%[4] - 集团2023年毛利约1.103亿港元,较上一年度增加约5.7%[5]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2070万港元,较上一年度增加约3.1%[6] - 撇除非经常性项目后,2023年集团拥有人应占溢利约1910万港元,2022年约2380万港元[6] - 2023年确认重大汇兑亏损约420万港元[6] - 2023年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1.85港仙,2022年为1.80港仙[9] - 2023年非流动资产为8.1666亿港元,2022年为5.4268亿港元[10] - 2023年资产净值为14.4917亿港元,2022年为14.5457亿港元[10] - 2023年总收益为17.1398亿港元,2022年为16.1049亿港元[14] - 2023年外部销售收益为17.1398亿港元,2022年为16.1049亿港元;2023年分部业绩为2.1328亿港元,2022年为2.3818亿港元[28] - 2023年香港地区外部销售收益为17.1299亿港元,2022年为16.0901亿港元;2023年日本非流动资为2.4738亿港元,2022年为0 [29] - 2023年除所得税前溢利扣除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426.5万港元,2022年为449.1万港元[30] - 2023年香港利得税本年度为439.1万港元,2022年为427.4万港元[30]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基本盈利计算中,盈利为20740千港元,股份加权平均数为1120000千股;2022年盈利为20122千港元,股份加权平均数为1120000千股[33] - 2023年已付中期股息14560千港元,已付上一年度末期股息6720千港元,拟派末期股息8960千港元;2022年已付特别股息20160千港元,已付上一年度末期股息6720千港元,拟派末期股息6720千港元[34] - 2023年3月31日贸易应收款项中约36000港元逾期,2022年为928000港元[39] - 公司收益从约1.61亿港元增至约1.714亿港元,增幅约6.4%[47] - 销售成本由上一年度约5680万港元增至约6110万港元,增幅约7.7%[49] - 毛利由上一年度约1.043亿港元增至约1.103亿港元,增幅约5.7%,毛利率由约64.7%减至约64.3%[50] - 2023年录得亏损约260万港元,2022年录得收益约40万港元[51] - 销售及分销开支由上一年度约3820万港元增至约3890万港元,增幅约1.9%[52] - 行政及经营开支由上一年度约4100万港元增至约4310万港元,增幅约5.0%[53] - 2023年无贸易应收款项预期信贷亏损,2022年为40万港元[54] - 纯利由2022年约2010万港元增至2023年约2070万港元,增幅约3.1%,纯利率由约12.5%减至约12.1%[57] - 2023年3月31日银行结余及现金等为7070万港元,2022年为9230万港元,流动比率由4.5倍减至3.5倍[60] 股息分配情况 - 董事会建议派发2023年末期股息每股0.8港仙,总额约900万港元[7] - 2022年已派付特别股息每股1.8港仙,总额约2020万港元[8] - 董事会建议2023年末期股息每股0.8港仙,总额约900万港元,2022年为每股0.6港仙,总额约670万港元[69] - 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已在2022年12月30日向股东派付中期股息每股1.3港仙,总额约1460万港元,2022年已派付特别股息每股1.8港仙,总额约2020万港元[70] - 末期股息除权基准日为2023年8月15日,派息日期为2023年9月15日[79]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零售店销售货品收益为1.328亿港元,2022年为1.2852亿港元[14] - 2023年网上商店销售货品收益为2980.6万港元,2022年为2644.5万港元[14] - 2023年提供美容服务收益为281.2万港元,2022年为165.6万港元[14] - 2023年护肤产品收益为1.09766亿港元,2022年为1.05823亿港元[14] - 零售店销售收益增加约430万港元,网上商店销售收益增加约340万港元,承销商销售收益增加约160万港元[47]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销售货品收益占总收益约98.1%,美容服务及寄卖货品佣金收入分别占约1.6%及0.2%[48] 贸易款项情况 - 2023年贸易应收款项30日内为1241千港元,31 - 60日为367千港元,61 - 90日为4千港元,超过90日为33千港元;2022年对应分别为1293千港元、1167千港元、116千港元、276千港元[38] - 2023年贸易应付款项30日内为1130千港元,31 - 60日为134千港元;2022年对应分别为1825千港元、48千港元[41] 公司运营相关 - 公司在香港以“MI MING MART”品牌经营9间零售店[42] - 旺角及屯门两店搬迁吸引更多人流,疫情使客户更爱网购[47] - 2023年3月31日,集团聘用87名全职雇员(2022年:84名)及11名兼职雇员(2022年:13名)[74]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员工成本(包括董事酬金)约为4170万港元(2022年:3890万港元)[74] 上市所得款项及重大事项 - 公司进行股份发售所得的上市所得款项净额总额约为4570万港元,截至2023年3月31日已获全数动用[77] - 自上市日期起至公告日期止,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78]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无进行有关附属公司、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的重大收购或出售事项[75] - 2023年3月31日,集团无任何重大投资及资本资产计划[76] - 自2023年3月31日起至公告日期无重大事件发生[89] 公司治理及合规 - 公司已采纳GEM上市规则第5.48至5.67条所载的“交易必守标准”作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准则,董事确认在有关期间内一直遵守[86][87] - 公司企业管治常规以GEM上市规则附录十五企业管治守则为依据,但因袁弥明女士身兼董事会主席和行政总裁,偏离守则条文第C.2.1条[82][84] - 公司为可能拥有未公布价格敏感资料的雇员制定证券交易书面指引,未发现雇员不遵守事件[88] - 公告日期公司维持GEM上市规则规定的公众持股量[90] 股东大会及股份过户 - 2023年股东周年大会定于7月28日举行,召开通告将于6月29日刊发给股东[91] - 公司将在7月25日至7月28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股份过户文件需在7月24日下午4时30分前送交指定地点办理登记[92] 审核委员会相关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曾咏仪女士担任主席[93]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的集团经审核末期业绩[94] - 集团核数师致同(香港)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同意初步公告所载数字与本年度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数额相符[95] - 公司已成立审核委员会并制定书面职权范围[93] 公告刊载 - 公告将由刊登日期起最少七天于联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刊载[97] 税务政策 - 合资格集团实体首200万港元溢利按8.25%征税,超过部分按16.5%征税,不符合资格的按16.5%统一税率征税[31]
弥明生活百货(08473) - 2023 Q3 - 季度财报
2023-02-14 21:51
财务数据对比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收益为41,839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40,155千港元;九个月收益为131,422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114,248千港元[7]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毛利为26,199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25,704千港元;九个月毛利为83,767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73,912千港元[7]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除税前溢利为10,142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8,232千港元;九个月除税前溢利为24,036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19,319千港元[7]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期内溢利及全面收益总额为8,672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6,921千港元;九个月期内溢利及全面收益总额为19,303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15,959千港元[7]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基本每股盈利为0.77港仙,2021年同期为0.62港仙;九个月基本每股盈利为1.72港仙,2021年同期为1.42港仙[7] - 2022年确认分派的股息为21,280千港元,2021年为26,880千港元[8]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公司收益为1.31422亿港元,2021年同期为1.14248亿港元[18]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公司除所得税前溢利为2700.8万港元,2021年同期为2319.3万港元[18]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公司所得税开支为473.3万港元,2021年同期为336万港元[19]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公司收益约1.314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1720万港元,增幅约15.0%[30] - 同期销售成本约477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740万港元,增幅约18.1%[32] - 毛利约838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990万港元,增幅约13.3%;毛利率由约64.7%下跌至约63.7%[33]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录得亏损约350万港元,主要因汇兑亏损等因素[34] - 销售及分销开支约277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120万港元,升幅约4.8%[36] - 行政及经营开支约280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110万港元,增幅约4.2%[37] - 租赁负债利息约50万港元,与去年同期60万港元相比保持相对稳定[38] - 所得税开支约470万港元,实际税率约19.7%,较去年同期有所提高[39] - 期内纯利约193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330万港元,增幅约21.0%;纯利率由约14.0%轻微增加至约14.7%[40]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公司支付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每股1.3港仙,总金额约为1460万港元;2021年同期已付特别股息每股1.8港仙,总金额约为2020万港元[43] - 公司向股东派付2022年末期股息每股0.6港仙,总金额约为670万港元,与2021年相同[44]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16年11月4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为投资控股公司,集团主要于香港从事多品牌美容及健康产品零售[9][10] - 公司总部及香港主要营业地点为香港边宁顿街18号广旅集团大厦16楼,股份代号为8473[6] - 公司在香港以“MI MING MART”品牌经营十间零售店,出售美容及健康产品[25] 财务报表编制 - 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根据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编制,按历史成本基准编制,惟透过损益按公平值列账之金融资产除外[11] - 公司首次应用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多项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本,对财务状况及表现无重大影响[13] - 公司本期应用投资物业相关会计政策,投资物业初始按成本计量[14][15] 人员变动 - 黄婉君女士于2022年12月15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审核委员会成员、薪酬委员会成员、提名委员会成员;洪远桦女士于2022年12月15日离职[6] 股息情况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公司已支付中期股息每股1.3港仙,总金额约为1460万港元[22] - 公司已支付2022年末期股息每股0.6港仙,总金额约为670万港元[23]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三个月无建议、宣派或派付进一步中期股息[22] 税务政策 - 香港利得税两级制适用公司,首200万港元溢利按8.25%征税,超过部分按16.5%征税[20] - 公司仅一间附属公司可选择按利得税两级制征税,选择不可撤回[21] 资产情况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团并无任何重大资本承担和或然负债[45][47]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公司全资附属公司完成购买位于日本的住宅物业,现金代价及直接应占支出合共约为4.35295亿日圆(相当于约2530.4万港元)[46] 股权结构 - 2022年12月31日,袁弥明女士、林雨阳先生分别于5.42亿股股份中拥有权益,占公司股权百分比48.39%;袁弥望女士、张肇汉先生分别于4700万股股份中拥有权益,占公司股权百分比4.20%[48] - 2022年12月31日,Prime Era、邢家珏女士分别持有5.42亿股、2.4453亿股股份,占公司股权百分比分别为48.39%、21.83%[51] 购股计划 - 公司设有一项购股计划,自2018年1月23日采纳日期起,公司概无根据购股计划授出购股[53] 证券交易准则 - 公司采纳GEM上市规则交易必守标准作为董事证券交易准则,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董事均遵守该标准[54] 竞争业务权益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董事、控股股东及其联系人无竞争业务权益[55] 企业管治 - 公司应用GEM上市规则企业管治守则原则及常规,并采纳其作为企业管治准则[57]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公司除主席与行政总裁未区分外遵守企业管治守则[58] - 袁弥明女士担任公司主席与行政总裁,董事会认为符合集团最佳利益[59] 证券买卖情况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上市证券行为[60] 审核委员会 - 公司成立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曾咏仪女士任主席[61] - 审核委员会职责为协助董事会检讨内部审核、财务申报等,已审阅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未经审核季度业绩[62]
弥明生活百货(08473) - 2023 - 中期财报
2022-11-14 20:12
集团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集团收益从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约7410万港元增至2022年同期约8960万港元,增幅约1550万港元或约20.9%[7] - 集团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毛利约5760万港元,较2021年同期增加约19.4%[7] - 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1060万港元,较2021年同期增加约17.6%[7] - 2022年9月30日止三个月收益4557.2万港元,销售成本1613万港元[9] - 2021年9月30日止三个月收益4153.4万港元,销售成本1449.1万港元[9] - 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收益8958.3万港元,销售成本3201.5万港元[9] - 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收益7409.3万港元,销售成本2588.5万港元[9] - 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每股基本盈利0.95港仙,2021年同期为0.81港仙[9]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益为89,583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74,093千港元[27][31][36]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期内溢利为10,631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9,038千港元[31]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三个月,香港利得税即期税项为167.8万港元,2021年同期为124.2万港元;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香港利得税即期税项为326.3万港元,2021年同期为204.9万港元[42]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盈利546.9万港元,2021年同期为560.4万港元;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盈利1063.1万港元,2021年同期为903.8万港元[49] - 公司收益从2021年同期约74,100,000港元增至2022年约89,600,000港元,增幅约20.9%[73] - 销售成本从2021年同期约25,900,000港元增至2022年约32,000,000港元,增幅约23.7%[74] - 毛利从2021年同期约48,200,000港元增至2022年约57,600,000港元,增幅约19.4%;毛利率从约65.1%降至约64.3%[75] - 2022年6个月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录得亏损约5,500,000港元,2021年同期约700,000港元[76] - 销售及分销开支从2021年同期约17,100,000港元增至2022年约18,600,000港元,升幅约8.4%[77] - 公司纯利从2021年同期约9,000,000港元增至2022年约10,600,000港元,增幅约17.6%;纯利率从约12.2%降至约11.9%[82] 股息分配情况 - 董事会宣派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股息每股1.3港仙,总额约1460万港元;2021年同期特别股息每股1.8港仙,总额约2020万港元[7] - 董事会建议向股东派付2022年末期股息每股0.6港仙,总额约6700万港元,已获批准并于2022年10月31日或相近日子派付[8] - 2022年11月14日,公司宣派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股息每股1.3港仙,总额约1460万港元,2021年同期特别股息每股1.8港仙,总额约2020万港元[45] - 2022年董事会建议向股东派付末期股息每股0.6港仙,总额约670万港元,与2021年相同,该末期股息已在2022年10月31日或相近日子派付[45] - 2022年11月14日宣派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股息每股1.3港仙,总额约1460万港元;2021年同期特别股息每股1.8港仙,总额约2020万港元[97] - 董事会建议2022年末期股息每股0.6港仙,总额约6700万港元,已获股东批准并于2022年10月31日派付[97] 资产负债相关数据变化 - 截至2022年9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80,174千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54,268千港元增长约47.74%[12]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流动资产为71,922千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63,745千港元增长约12.83%[12]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流动负债为32,633千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27,695千港元增长约17.83%[12]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为71,865千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95,964千港元下降约25.11%[12] - 截至2022年9月30日,资产总额减流动负债为152,039千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150,232千港元增长约1.19%[12] - 截至2022年9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为2,671千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4,775千港元下降约44.06%[12] - 截至2022年9月30日,资产净值为149,368千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145,457千港元增长约2.70%[12] - 2022年9月30日集团银行结余及现金总额为7190万港元,2022年3月31日为9230万港元[84] - 2022年9月30日集团流动比率为3.2倍,2022年3月31日为4.5倍,下降因购买日本及美国住宅物业[83][84] 现金流量相关数据变化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7,935千港元,较2021年的15,912千港元增长约12.71%[17]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4,098千港元,较2021年的1,949千港元增长约110.26%[17]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5,660千港元,较2021年的25,128千港元下降约77.47%[17] 各业务线收益数据变化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护肤品类收益为58,783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53,374千港元[36]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食品及保健产品收益为21,062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13,821千港元[36] 成本费用相关数据变化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董事酬金为3,529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2,520千港元[39]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雇员福利开支总额为18,544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15,102千港元[39]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2,378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2,227千港元[39]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投资物业折旧为210千港元[39]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汇兑亏损为5,844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655千港元[39]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個月,集团购置物业、厂房及设备总开支约97万港元,2021年同期为252.4万港元[50]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個月,集团确认使用权资产约195.5万港元,2021年同期为349.8万港元;确认租赁负债约192万港元,2021年同期为346.3万港元[50] - 本中期期间利息开支为338,000港元,2021年同期为356,000港元[62] - 2022年与关联方销售制成品3个月交易额为6,000港元,6个月为12,000港元;2021年同期分别为15,000港元和30,000港元[65] - 2022年主要管理人员薪酬3个月为2,082,000港元,6个月为4,183,000港元;2021年同期分别为1,591,000港元和3,181,000港元[66]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员工成本约1850万港元,2021年同期为1510万港元[99] 业务运营相关情况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超过99%的外部客户收益于香港产生,2021年同期也超99%[37]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投资物业为3092.2万港元,期内添置3113.2万港元,折旧21万港元[51]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個月,公司附属公司Inwell US Limited购买美国住宅物业,代价及开支共约74.7万美元(相当于约582.8万港元)[51]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個月,公司附属公司Rosy Horizon Global Limited购买日本住宅物业,代价及开支共约4.35295亿日圆(相当于约2530.4万港元)[52] - 于2022年9月30日,集团贸易应收款项结余中账面价值约50万港元已逾期,其中逾期结余40.1万港元与2022年3月31日相同[60] - 2022年9月30日集团聘用94名全职雇员(2021年9月30日为81名)及16名兼职雇员(2021年9月30日为14名)[99] - 2022年9月30日集团无重大投资、资本承担、或然负债[88][90][91]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无附属公司及联属公司重大收购或出售事项[100] - 2022年9月30日集团无其他重大投资及资本资产计划[101] - 公司开设三间零售店,分别位于铜锣湾、观塘及九龙湾/大埔,观塘店于2019年4月开业,葵芳店于2021年11月开业[104] - 公司增聘八名员工以应付铜锣湾较大零售店及观塘、葵芳新零售店的人手需要[105] - 公司收购位于柴湾的一个仓库[107] 所得款项使用情况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扩大零售网络计划原计划使用所得款项净额16,215千港元,调整后为13,215千港元,实际动用12,685千港元,未动用530千港元[113] - 截至2022年9月30日,购入仓库计划使用所得款项净额13,181千港元,实际动用13,181千港元,无未动用款项[113]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扩大产品组合及发掘新供应商计划使用所得款项净额1,581千港元,实际动用1,581千港元,无未动用款项[113]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加强营销策略计划使用所得款项净额10,591千港元,实际动用10,591千港元,无未动用款项[113]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完善及整合系统计划使用所得款项净额1,533千港元,实际动用1,533千港元,无未动用款项[113]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提升现有自营网上商店计划使用所得款项净额1,000千港元,实际动用1,000千港元,无未动用款项[113]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开发及使用零售分析解决方案计划使用所得款项净额2,000千港元,实际动用1,916千港元,未动用84千港元[113] 股权结构情况 - 袁彌明女士和林雨陽先生持有公司股份5.42亿股,占股48.39%[116] - 袁彌望女士和張肇漢先生持有公司股份4700万股,占股4.20%[116] - 袁彌明女士持有相聯法團Prime Era 1股,占股100%[116] - 袁彌望女士持有相聯法團Webber 1股,占股100%[116] - Prime Era持有公司股份5.42亿股,占股48.39%[120] - 邢家珏女士持有公司股份2.4453亿股,占股21.83%[120] 公司治理相关情况 - 公司自2018年1月23日採納購股權計劃以來,未授出購股權[121]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6個月,董事遵守證券交易操守準則[122]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6個月,公司偏離企業管治守則C.2.1條[125]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6個月,公司未購買、出售或贖回本公司上市證券[126] - 公司成立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28] - 曾咏仪女士具备适当专业会计资格及相关财务管理专长,担任审核委员会主席[128] - 审核委员会主要职责是协助董事会对集团财务申报程序等
弥明生活百货(08473) - 2023 Q1 - 季度财报
2022-08-12 21:25
财务数据对比(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三个月)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收益为44,011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32,559千港元[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毛利为28,126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21,165千港元[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除税前溢利为6,747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4,241千港元[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期内溢利及全面收益总额为5,162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3,434千港元[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每股基本盈利为0.46港仙,2021年同期为0.31港仙[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收益为4401.1万港元,2021年同期为3255.9万港元[1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三个月除所得税前溢利相关董事酬金为177.4万港元,2021年同期为124.9万港元[2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三个月所得税开支中香港利得税为158.5万港元,2021年同期为80.7万港元[2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溢利为516.2万港元,2021年同期为343.4万港元[26] - 用以计算每股基本盈利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11.2亿股,2021年同期相同[27] - 公司收益从2021年同期约3260万港元增至2022年同期约4400万港元,增幅约35.2%[33] - 销售成本从2021年同期约1140万港元增至2022年同期约1590万港元,增幅约39.4%[34] - 毛利从2021年同期约2120万港元增至2022年同期约2810万港元,增幅约32.9%,毛利率从约65.0%降至约63.9%[35] - 2022年Q2亏损约410万港元,主要因多种外币兑港元贬值确认汇兑亏损约420万港元;2021年Q2亏损约80万港元,主要因澳元兑港元贬值确认汇兑亏损约70万港元[37] - 销售及分销开支从2021年同期约810万港元增至2022年同期约910万港元,升幅约11.8%[38] - 行政及经营开支在2022年Q2保持相对稳定,金额约为800万港元[40] - 所得税开支在2021年和2022年Q2分别约为80万港元及160万港元,实际税率分别约为19.0%及23.5%[42] - 纯利从2021年Q2约340万港元增至2022年Q2约520万港元,增幅约50.3%,纯利率从约10.5%增至约11.7%[43] - 每股基本盈利从2021年Q2约0.31港仙增至2022年Q2约0.46港仙[44] 公司财务状况(2022年6月30日) - 于2022年6月30日,公司股本为11,200千港元,股份溢价为48,247千港元,合并储备为 - 37,316千港元,保留溢利为128,488千港元,总额为150,619千港元[8] 公司概况 - 公司于2016年11月4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为投资控股公司,集团主要于香港从事多品牌美容及健康产品零售[10] - 公司为多品牌零售商,在香港以“MI MING MART”品牌经营十间零售店[30] - 公司出售美容及健康产品,包括护肤品、化妆品、食品及保健产品[30] - 公司部分产品通过网上商店和其他电商平台、承销商及分销商出售,还以寄卖形式收取佣金[30] - 公司于2021年9月起推出美容服务[30] 财务报表编制 - 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以港元呈列,根据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编制[11] - 简明综合财务报表未经审核,但经审核委员会审阅并由董事会批准刊发[12] - 简明综合财务报表根据历史成本基准编制,除透过损益按公平值列账之金融资产除外[13] 股息分配 - 公司无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三个月中期股息,董事会建议2022年末期股息每股0.6港仙,总额约670万港元[28] - 董事会建议向股东派付2022年末期股息每股股份0.6港仙,总额约为670万港元[48] 股东权益 - 截至2022年6月30日,袁弥明女士和林雨阳先生分别拥有公司542,000,000股股份权益,占比48.39%[5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袁弥望女士和张肇汉先生分别拥有公司47,000,000股股份权益,占比4.20%[5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袁弥明女士拥有相联法团Prime Era Holdings Limited 1股股份权益,占比100%[5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袁弥望女士拥有相联法团Webber Holdings Limited 1股股份权益,占比100%[5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主要股东Prime Era拥有公司542,000,000股股份权益,占比48.39%[6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主要股东邢家珏女士拥有公司244,530,000股股份权益,占比21.83%[60] 购股计划 - 公司设有购股计划,自2018年1月23日采纳后未授出购股[62] 董事相关情况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三个月,董事遵守证券交易准则[6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三个月,董事等无竞争业务权益[65] - 报告日期,执行董事为袁弥明女士及袁弥望女士[72] - 报告日期,非执行董事为张肇汉先生、林雨阳先生及黄兆祺先生[72] - 报告日期,独立非执行董事为陈思例女士、洪远桦女士及曾咏仪女士[72] 公司证券交易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及附属无买卖或赎回上市证券[69] 审核委员会 - 公司成立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曾咏仪女士任主席[71] - 审核委员会职责包括协助董事会检讨财务申报、内部监控及风险管理系统有效性,监督审核程序[71]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三个月未经审核季度业绩[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