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嘉医疗(09996)

搜索文档
沛嘉医疗-B(09996)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8 22:18
公司业绩 - 2023年截至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收入达到441,126千元,同比增长75.9%[1] - 公司TAVR产品在中国市场份额达到20%以上,植入量是2022年的两倍多[3] - 2023年截至12月31日止年度收入为441,126千元,较2022年增长76.1%[15] - 2023年截至12月31日止年度毛利为325,370千元,较2022年增长84.8%[15] - 2023年非流动资产总值为1,434,472千元,较2022年增长9.6%[16] - 2023年流动资产总值为1,237,492千元,较2022年减少38.4%[16] - 2023年负债总额为397,884千元,较2022年减少41.4%[17] - 公司在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每股基本虧損为0.58元,较上一年的0.61元有所下降[39] - 公司在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未向股东派发任何股息[41] 业务发展 - 沛嘉医疗主要从事研发、制造及销售医疗器械业务,包括經導管瓣膜治疗业务和神经介入手术医疗器械业务[18] - 公司在报告期内获得了两款神经介入产品的注册批准,分别为DCwire™微导丝和NRcoil™可解脱弹簧圈[48] - 公司研发的第一代TAVR系统TaurusOne®已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52] - 公司研发的第二代可回收TAVR系统TaurusElite®已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并商业化[55] 财务状况 - 2023年即期所得税为1,052千元,遞延所得税为0千元,总所得税开支为1,052千元[33] - 公司在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贸易应收款项总额为87,103千元,其中即期部分为80,211千元[42] - 公司在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向主要管理人员提供了8,000,000港元和人民币8,000,000元的贷款,无息且将于2025年1月和2月偿还[43] - 公司在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贸易应付款项总额为143,325千元,其中即期部分为137,835千元[46] - 公司在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财务收入淨额为39,259千元,包括銀行利息收入和租赁负债利息支出[33] 产品技术 - 公司拥有三项专利平台技术,分别是「非醛交联」干瓣技术、高分子瓣叶技术和冲击波钙化重构技术[81] - 第三代TAVR产品TaurusNXT®和第四代TAVR产品TaurusApex®使用了「非醛交联」干瓣技术和高分子瓣叶技术[82] - TaurusWave®系统使用了冲击波钙化重构技术,目前正在进行研究性临床试验,初步结果证实其安全性和有效性[83] 市场拓展 - 公司在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主要客户A贡献95,549千元收入,客户B贡献85,317千元收入,总计180,866千元[31] - 公司销售經導管瓣膜治療產品收入达人民幣185.6百萬元,同比增长72.9%[51] - 神经介入产品销售收入为人民币255.6百万元,较上一年增长78.1%[85]
沛嘉医疗-B(09996)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28 16:42
公司业绩 - 公司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收入为224,871人民币千元,同比增长89.3%[5][6] - 公司毛利为172,957人民币千元,同比增长107.9%[5] - 公司本期虧損为212,075人民币千元,同比增长130.6%[5] - 公司收入为人民币224.9百万元,同比增长89.3%[6] - 公司神经介入分部收入为117.1百万元,同比增长75.6%[13] - 公司TAVR产品市场份额估算超过20%[8] - 公司神经介入业务拥有16款商业化产品和8款在研产品[14] 产品和技术研发 - 公司TAVR产品加速商业化,现有神经介入产品持续贡献收入增长[7] - 公司成功启动TaurusTrioTM的多中心注册临床,推进下一代核心管线产品的注册临床[10] - 公司的下一代经导管瓣膜治疗产品线正在稳步推进,多个产品已进入注册临床阶段[11] - 公司新一代神经介入微导丝DCwireTM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14] 市场扩张和并购 - 公司专注于中國及全球高增长的介入手术医疗器械市场[20] - 公司在經導管瓣膜治療醫療器械市場和神經介入手術醫療器械市場有多款注册产品和在研产品[21] - 公司与Sutra Medical Inc.签订股份购买协议,合作开发Sutra Hemi Valve經導管二尖瓣治疗装置[40] 公司财务 - 公司资本负债比率在2023年6月30日为36.8%,较2022年12月31日的25.7%有所下降[88] - 公司流动资产净值为人民币1,217.4百万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429.4百万元减少15.7%[1] - 公司长期借款为人民币184.1百万元,短期借款为人民币56.0百万元,用于新总部建设融资[2]
沛嘉医疗-B(09996)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31 19:47
公司业务发展 - 公司TAVR产品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现有神经介入产品持续贡献收入增长[3] - 公司TAVR产品在报告期内完成植入120余间新医院,累计覆盖医院数量超过410间[5] - 公司成功启动TaurusTrioTM的多中心注册临床,推进下一代核心管线产品的注册临床[7] - 公司的下一代经导管瓣膜治疗产品线正在稳步推进,包括多款已商业化产品和在研产品[9] - 公司的神经介入产品收入同比增长75.6%,其中出血类、缺血类和通路类产品贡献较大[11] - 公司推出新一代神经介入微导丝DCwireTM,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12] - 公司的神经介入业务拥有多款已商业化产品和在研产品,不断推动行业发展[13] - 公司通过醫工結合首创行业新术式,引领神经介入行业发展,应用多项创新技术[14][15][16] - 公司专注于中、全球高增长的介入手术医疗器械市场,产品针对规模庞大、快速增长、准入壁垒高的市场,包括經導管瓣膜治療醫療器械市场及神經介入手術醫療器械市场[18] - 公司在报告期内获得了神经介入产品DCwireTM微导丝的注册批准,經導管瓣膜治療业务有五款注册产品和九款在研产品,神經介入业务有十六款注册产品和八款在研产品[19] - 公司經導管瓣膜治療业务收入达人民幣107.7百万元,较前六个月增长106.8%[21] - 公司的TaurusOne®为内部研发的第一代TAVR产品,已获得国家藥監局批准并商业化[22] - 公司的TaurusElite®为内部研发的第二代可回收TAVR产品,瓣膜设计类似于TaurusOne®,但輸送器已作出关键升级,可回收及重新放置人工主动脉瓣[24] - 公司已于2021年6月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TaurusElite®的注册申请,并于2021年7月开始商业化该产品[26] - TaurusElite®销售收入构成了公司经导管瓣膜治疗业务的大部分销售额[28] - TaurusNXT®是公司内部研发的第三代TAVR系统,采用非醛生物组织交联技术,有望提升人工主动脉瓣的耐用性和生物相容性[29] - TaurusApex®是公司内部研发的第四代TAVR系统,采用高分子瓣叶代替生物组织,提升人工瓣膜的耐久性和生物相容性[32] - TaurusWave®衝擊波瓣膜治療系統可用作独立的经导管主动脉瓣治疗,或在TAVR手术前使用,治疗效果已开始展现[35] - 公司与JenaValve合作开发TrilogyTM心脏瓣膜系统,用于治疗主动脉瓣反流和狭窄,已在香港成功推出并展开多中心临床试验[36] - TrilogyTM心脏瓣膜系统是全球首个获得CE认证批准用于治疗主动脉瓣反流和狭窄的商用经股动脉TAVR系统[37] - 公司与HighLife签订独家许可协议,合作开发用于治疗二尖瓣反流的新型经房间隔置换系统,目前正在进行多中心注册临床试验[40] - GeminiOne®是公司内部研发的緣對緣修復裝置,用于治疗二尖瓣及三尖瓣疾病,正在进行多中心注册临床试验[43] - 公司与Sutra Medical Inc签订股份购买协议,开发治疗心脏瓣膜病的經導管解決方案[46] - Sutra Hemi Valve是一款經導管二尖瓣治疗设备,目前处于动物试验阶段[46] - 公司已收购inQB8 Medical Technologies, LLC的TTVR技术MonarQTM,计划在美国进行早期可行性研究[47] - MonarQTM是一项治疗三尖瓣反流的创新技术选择,已成功完成两例人道主义使用手术[49] - 公司推出了Syphonet®取栓支架、Tethys AS®血栓抽吸導管和Fluxcap®球囊導引導管,为医生提供更全面的一站式解决方案[65] - 血栓抽吸導管(大內腔)是治療AIS的在研產品,具有8F外徑和0.097英吋內徑,擁有大內腔以提高抽吸效能[66] - 公司的血管通路产品在报告期内产生的总收入为人民币38.8百万元,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增加89.9%,占神经介入业务总收入的33.1%[72] - Tethys®中間導引導管协助将诊断装置和/或治疗装置输送至神经血管及外周血管系统,适用于多种手术,包括动脉瘤栓塞手术、機械取栓術及ICAD手术[73] - 公司的Heralder® DA遠端通路導引導管在2021年6月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注册申请,为将器械输送到不同位置提供更多选择[74] - 公司的DCwireTM微導絲基于「微構」理念设计,实现了精准操控,易于超选等优异性能,让临床医生在术中快速便捷地搭建手术通路[75] - 公司与Sutra共用美国的研发设施,协助增强在北美的研发能力,Sutra的创始团队由在学术界及工业界均拥有
沛嘉医疗-B(09996)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7 16:55
公司使命和产品管线 - 公司专注于中國高增长的介入手术医疗器械市场[3] - 公司的使命是通过持续创新提供安全、有效和患者可及的产品和解决方案[5] - 公司的产品管线包括經導管瓣膜治療和神經介入的产品及在研产品[6] 公司业务发展和市场份额 - 公司在2022年取得了约14%的市场份额,新增入院195家,累计覆盖醫院近300家[11] - 公司在神經介入业务实现了51.7%的收入增长,不断扩展产品组合[14] - 2022年沛嘉醫療收入从2019年的23.9百万元增长至250.8百万元,增长幅度为83.7%[15] 财务表现 - 2022年沛嘉醫療的毛利为176,201千元,较2021年增长84.2%[18] - 2022年沛嘉醫療的研发开支为373,127千元,较2021年减少16.3%[18] - 公司2022年销售经导管瓣膜治疗产品收入达1.07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5.9%[43] 产品和技术 - 公司在报告期内获得四款神经介入产品的注册批准,包括取栓支架、血栓抽吸导管、球囊扩张导管和球囊导引导管[40] - TrilogyTM心脏瓣膜系统是首个获得CE认证批准用于治疗主动脉瓣反流或狭窄的瓣膜系统[29] - HighLife® TSMVR系统采用独特的Valvein-Ring概念,已完成技术转移并成功进行了多中心注册临床试验[30] 供应链和生产 - 公司持续努力优化供应链和生产流程,提高产能和生产效率,引入更多关键原料供应商,优化自产原料制造工艺[37] 公司发展战略 - 公司专注于中中国和全球高增长的介入手术医疗器械市场,产品针对瓣膜治疗和神经介入手术市场[39] - 公司将继续致力于心脏和神经血管疾病介入解决方案的开发和商业化,专注于TAVR产品的商业化和推进在研产品的临床试验[96] 公司治理和人员 - 公司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共有927名员工,员工福利开支总额约为262.0百万人民币,包括工资、社保、住房福利和股份为基础的报酬开支[2] - 公司根据中国劳动法与员工签订个人雇佣合同,涉及年期、工资、奖金、员工福利、工作场所安全、保密责任、不竞争和解雇理由等事项[3]
沛嘉医疗-B(09996) - 2022 Q4 - 业绩电话会
2023-04-03 15:3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收入在2022年增长83.7%,其中半导体业务收入占比达到17.5% [9] - 毛利润随收入增长而增长,毛利率有上升趋势 [9] - 研发费用相对可控,剔除非经常性支出后保持12%左右的健康增速 [10][11] - 销售费用率较高,主要由于作为后来者需要大量投入建立销售团队和市场推广 [10][11] - 经营活动现金流有所下降,但公司仍有充足的现金储备支持业务发展 [12][13]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半导体业务收入增长迅猛,占比不断提升 [9] - 神经介入业务保持50%以上的高增长,收入占比和毛利率均有提升 [33] - 公司在头部医院和广覆盖医院的市场份额不断提升 [1][2][19][20][44][45]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上海等地区医保纳入后,公司在当地的市场份额有大幅提升 [74][75] - 公司在长三角等重点区域的市场份额也在不断提升 [74][75] - 公司预计2023年全年市场份额有望达到22%-25% [42]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 -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管线产品不断推进临床 [27][28][29][30][31][62][63] - 加快国际化进程,海外临床试验和注册申请有进展 [4][5][8][28] - 持续优化商业化团队,提升学术推广和市场覆盖能力 [6][7][16][17][58] - 扩大生产能力,为未来业务发展做好准备 [18]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对半导体市场保持乐观,认为国产替代趋势明确 [19][20][21][22][23][24][25][26] - 对神经介入业务保持高增长预期,并有信心在集采环境下保持增长 [33][34][35][36][39][48][49] - 认为公司在产品创新、商业化能力等方面具有竞争优势 [58][59][60][61][67][68][69][70][71][72] - 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将继续加大投入推动业务增长 [15][16][17][18][58]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Yolanda Chen 提问** 询问公司2023年一季度的销量情况以及与行业的对比 [38] **Lei Chen 回答** 公司2023年一季度销量达550台,已超过2022年全年,显示出强劲增长势头。公司预计全年市场份额有望达到22%-25% [40][41][42] 问题2 **Xin Shi 提问** 询问公司在神经介入业务集采环境下的应对策略 [39][48][49] **Lei Chen 回答** 公司认为集采政策对国产企业有利,公司有信心在集采环境下保持收入增长。同时公司将通过产品创新和学术推广等方式提升竞争力 [48][49][50] 问题3 **Shuang Bai 提问** 询问公司对未来市场竞争格局的判断 [66][67][68][69][70][71][72] **Jiazhen Zhao 回答** 公司认为进口产品在中国市场份额有限,国产企业凭借创新和商业化能力有望保持领先地位。公司将专注于自身产品和团队建设,不过多关注竞争对手 [67][68][69][70][71][72]
沛嘉医疗-B(09996)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31 19:02
公司业务及产品 - 公司研发的四款缺血性产品陆续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市场布局良好[7] - 神经介入业务收入在2022年同期增长51.7%,未来产品收入构成将进一步多元化[9] - 公司通过外部收购和内部研发建立了强大的研发产品管线,推进了TrilogyTM心脏瓣膜系统技术转移[11] - TrilogyTM心脏瓣膜系统是首个获得CE认证批准用于治疗主动脉瓣反流或主动脉瓣狭窄的经股主动脉瓣置换装置[12] - HighLife® TSMVR系统是全球二尖瓣置换领域的领先产品,采用独特的“Valve-in-Ring”概念[13] - GeminiOne®是公司自研的经导管缘对缘修复装置,具有独特设计和多项创新功能[14] - MonarQTM TTVR系统是公司治疗三尖瓣反流的创新选择,成功完成了FIM临床试验首例患者植入[15] - 公司在神经介入业务方面推出了四款新产品,其中包括Fastunnel®輸送型球囊擴張導管、Syphonet®取栓支架、Tethys AS®血栓抽吸導管和Fluxcap®球囊導引導管[16][17][18][19] - TaurusOne®TAVR、TaurusElite®TAVR、TaurusNXT®TAVR、TaurusWave®FIM等产品表现优异[55] - TrilogyTMTAVR、HighLife®TSMVR等产品在市场上取得成功[55] - GeminiOne®、MonarQTMTTVR等产品的市场表现值得关注[55] - TaurusOne®是公司的第一代TAVR系統,用於治療重度主動瓣膜鈣化性狹窄[58] - TaurusElite®是公司的第二代可回收TAVR系統,具有可回收及可調彎的輸送器,提高手術成功率[60] - TaurusNXT®是公司的第三代TAVR系統,採用非醛交聯技術,有望提升人工主動脈瓣的耐用性及生物相容性[64] - Syphonet®取栓支架是专为治疗AIS设计的产品,具有独特網籃设计,有效防止碎栓逃逸[93] - Tethys AS®血栓抽吸导管经过专门设计,具有0.071英寸大内腔,可大大提高血栓抽吸能力[94] - Fluxcap®球囊导引导管拥有0.087英寸大内腔,可兼容6F中间导管或抽吸导管,提供稳定的器械通路[95] - Fastunnel®輸送型球囊擴張導管是专为治疗ICAD设计的产品,采用“球囊+微导管”一体化设计,重新定义了ICAD治疗[99] - NeuroStella®顱內支架是专为治疗ICAD设计的产品,兼容0.017英寸微导管,具有优化的径向支撐力设计[100] - Tethys®中间导引导管协助将诊断装置及治疗装置输送至神经血管及外周血管系统,具有强支撐性和稳定性[102] - Heralder® DA遠端通路导引导管提供更多选择,用于将器械输送到不同位置[103] 财务状况 - 公司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实现收入250,833千元,毛利176,201千元,经营亏损442,548千元,全年亏损407,809千元,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0.61元[21] - 公司资产总值为3,316,474千元,其中非流动资产总值为1,309,026千元,流动资产总值为2,007,448千元;负债总额为678,859千元,其中非流动负债总额为100,836千元,流动负债总额为578,023千元;公司本公司擁有人應佔權益为2,637,615千元[22][23] - 2022年公司未派付或宣派任何股息[48] - 2022年和2021年的除所得税前虧損分别为398,235千元和574,216千元,按各集团实体适用的法定税率计算的稅項分别为67,314千元和63,468千元[44] - 公司的中小企业的税项虧損将于十年内到期[45] - 每股基本虧損分别为0.61元和0.86元[46] - 每股攤薄虧損与每股基本虧損相同[47] - 公司根据中国国家税务总局的相关法律和法规,研发活动企业可将已产生的研发开支的175%-200%作为可扣税开支[42] - 美国注册的控股企业按淨资产计算所得税,所得税税率为0.26%[42] - 公司已安排香港注册的附属公司将研发中的知识产权分许可给沛嘉苏州,产生由香港附属公司承担的所得税人民币8,966,000元[43] - 公司的主要适用税项及税率包括中国内地的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25%或15%税率[41] 公司治理及股权 - 公司已采纳标准守则作为董事及高级管理层购买公司证券的行为守则[179] - 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的受托人已购买合共5,859,000股股份[181] - 審核委員会认为公司年度业绩符合适用会计准则、法律及法规[184] - 本公司的董事会包括执行董事张一博士、张叶萍太太、葉紅女士、非执行董事喻志云博士、关继峰先生、陈飞先生、杨俊先生,以及独立非执行董事Stephen Newman Oesterle博士、Robert Ralph Parks先生、叶伟明先生、卫华诚先生[196]
沛嘉医疗-B(09996) - 2022 Q3 - 季度财报
2022-10-27 17:52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动用情况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已动用5.7515亿港元,其中开发及商业化核心产品等已动用1.4502亿港元,管线中其他在研产品相关已动用1.55亿港元,加强研发能力已动用0.2798亿港元,通过战略机会扩大产品组合已动用1.5797亿港元,营运资金及其他用途已动用0.8918亿港元[2] 配售所得款项净额动用情况 - 2021年12月31日,配售所得款项净额为9.7148亿港元,已动用6.1021亿港元,未动用3.6127亿港元。其中二尖瓣置换术等领域已动用2.5292亿港元,占比30%;其他领域已动用2.6995亿港元,占比40%;技术产品开发及研发已动用0.8734亿港元,占比25%;其他一般公司用途未动用,占比5%[6] 购股期权相关情况 - 2021年12月7日,公司向集团若干雇员授出780.1386万份购股权,授出日期公允值约为5311.7万港元,行使价为15.97港元[8] - 截至2021年年报日期,假设所有未行使购股期权已获行使,购股期权计划下可供发行余下股份总数为5320.2814万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约7.86%[8] - 购股期权计划自2020年4月28日起10年有效,截至2021年年报日期的购股期权计划余下年期约为8年[8] - 申请或接纳购股期权计划下相关购股期权应付1.00港元,付款期限为要约函件交付合资格参与者当日起计五个营业日内[8]
沛嘉医疗-B(09996) - 2022 - 中期财报
2022-09-13 16:30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上半年收入1.188亿元,2021年同期为5170万元,同比增加129.8%[6] - 2022年上半年毛利8320.2万元,2021年同期为3740万元,同比增加122.5%[6] - 2022年上半年除所得税前亏损9179.4万元,2021年同期为1.75174亿元,同比减少47.6%[6] - 2022年上半年归属公司拥有人的亏损9198.6万元,2021年同期为1.75174亿元,同比减少47.5%[6] - 2022年上半年现金、现金等价物及定期存款20.57886亿元,2021年同期为30.24659亿元,同比减少32.0%[6] - 2022年上半年研发开支8342.8万元,2021年同期为1.31291亿元,同比减少36.5%[6] - 2022年上半年一次性费用化的BD款项1234.3万元,2021年同期为7973.9万元,同比减少84.5%[6] - 报告期内公司收入为1.188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5170万元增加129.8%[42][44] - 报告期内销售成本为3560万元,较2021年同期的1430万元增加149.1%[46] - 公司毛利由2021年同期的3740万元增加122.5%至报告期内的8320万元,毛利率从72.4%降至70.0%[47] - 销售及分销开支由2021年同期的2170万元增加327.5%至报告期内的9270万元[48] - 行政开支由2021年同期的5310万元增加12.3%至报告期内的5960万元[49] - 研发开支由2021年同期的1.313亿元下降36.5%至报告期内的8340万元[50] - 其他收益╱(亏损)净额从2021年同期的净亏损2140万元增加到报告期内的净收益4160万元[52] - 财务收入由2021年同期的1300万元上升至报告期内的1810万元[53] - 2022年6月30日公司资产负债比率由2021年12月31日的4.8%上升至7.1%[54] - 2022年6月30日,集团现金、现金等价物及定期存款总额约为人民币20.579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22.961亿元减少10.4%[57] - 报告期内,集团资本开支总额约为人民币1.21亿元,主要用于新总部建设、设备采购及技术[5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集团有807名雇员,雇员福利开支总额约人民币1.217亿元[60] - 2022年6月30日,集团已抵押若干土地使用权以取得长期银行融资,其中已提取人民币900万元[61] - 董事会已议决不就报告期间宣派任何中期股息(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无)[62] - 2022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普通股总数为676,814,177股[70][75] - 全球发售及超额配股权行使所得款项净额约2,587.98百万港元[99] -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25.8798亿港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已动用10.3841亿港元,未动用15.4957亿港元[100] - 开发及商业化核心产品及其他主要在研产品占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总额的65%,金额为16.8218亿港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已动用3.2643亿港元,未动用13.5575亿港元,预计2025年使用完[100] - 2021年1月29日配售完成,配售股份3380万股,所得款项净额约9.7148亿港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已动用6.2342亿港元,未动用3.4806亿港元[102][103] - 配售股份占公司于配售协议日期现有已发行股本约5.3%,占紧随配售完成后经扩大已发行股本约5.1%[10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1.18799亿元,2021年同期为5168.9万元[10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毛利为8320.2万元,2021年同期为3740万元[10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经营亏损为1.08753亿元,2021年同期为1.87814亿元[10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本期亏损及归属于本公司拥有人的亏损为9198.6万元,2021年同期为1.75174亿元[10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0.14元,2021年同期为0.27元[108] - 2022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值为1064328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12月31日的737307千元人民币增长44.35%[109] - 2022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值为2093760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12月31日的2426361千元人民币下降13.71%[109] - 2022年6月30日资产总值为3158088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12月31日的3163668千元人民币下降0.18%[109] - 2022年6月30日权益总额为2948070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12月31日的3019185千元人民币下降2.36%[110] - 2022年6月30日负债总额为210018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12月31日的144483千元人民币增长45.35%[11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本期亏损91986千元人民币[11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211683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的142177千元人民币增长48.89%[11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310449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的70015千元人民币增长343.40%[11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60325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的800140千元人民币下降92.46%[112] - 2022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887886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6月30日的3024659千元人民币下降37.58%[112] - 2022年上半年货品销售于某一时间点收入118,799千元,2021年为51,689千元[123] - 2022年上半年销售成本总计35,597千元,2021年为14,289千元[122] - 2022年上半年销售成本、销售及分销开支、行政开支及研发开支总计271,304千元,2021年同期为220,341千元[124] - 2022年上半年其他收入为2,195千元,2021年同期为2,237千元[125] - 2022年上半年外汇收益净额为60,900千元,2021年同期亏损21,341千元[126] - 2022年上半年财务收入净额为16,959千元,2021年同期为12,640千元[127] - 2022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为192千元,2021年同期无所得税开支[128] - 2022年上半年每股基本亏损为0.14元,2021年同期为0.27元[132] - 2022年6月30日使用权资产土地使用权账面价值为16,669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16,928千元[133] - 2022年6月30日使用权资产楼宇账面价值为4,530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8,086千元[13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物业、厂房及设备期末账面净值为2.13801亿人民币,较2021年12月31日的1.51205亿人民币增长41.4%[13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投资物业期末账面净值为727.9万人民币,较2021年12月31日的754.9万人民币下降3.6%[139][14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无形资产期末账面净值为3.99471亿人民币,较2021年12月31日的2.76502亿人民币增长44.5%[14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按权益法入账的合营企业投资为50万人民币,2021年12月31日为0[142][14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总计7749.8万人民币,较2021年12月31日的3333.3万人民币增长132.5%,流动部分为6485.4万人民币[145] - 2022年6月30日贸易应收第三方款项为1622.7万人民币,2021年12月31日为0[145][146] - 其他应收员工款项为2880.2万人民币,其中提供给员工的无息贷款为1264.4万人民币,将于2024年3月偿还[145][14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预付款项总计6015.3万人民币,较2021年12月31日的8342.2万人民币下降27.9%,流动部分为5696万人民币[147] - 2022年上半年投资物业折旧及摊销费用为27万人民币,与2021年上半年持平[140] - 2022年上半年无形资产摊销费用为602.5万人民币[141] - 2022年6月30日银行现金减初始期限超一年定期存款后为1887886千元人民币,2021年12月31日为2296112千元人民币[148] - 2022年6月30日非上市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为236241千元人民币,2021年12月31日为224424千元人民币[149] - 集团持有的三家非上市实体优先股金额分别约为28188000元、154362000元、53691000元人民币,持股分别为14%、50%、3%[150] - 2022年6月30日存货总计84060千元人民币,2021年12月31日为66107千元人民币[151] - 2022年6月30日已发行普通股数目为676814177股,股本为477千元人民币,股份溢价为6368985千元人民币,总计6369462千元人民币[152] - 2021年1月公司配售33800000股配售股份,相当于扩大后已发行股本的5.1%[153] - 2022年6月30日以信托形式持有的库存股数目为(4985093)股,金额为(84507)千元人民币[15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個月,授予董事的受限制股份單位為101,442份,授予顧問的為65,876份;2021年同期,授予董事的為26,374份,授予顧問的為21,800份[160][16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已授出受限制股份單位於綜合全面虧損表確認的總支出約為人民幣1,162,000元,2021年同期為人民幣958,000元[161] - 2022年6月30日,22,720份受限制股份單位尚未歸屬或未行使,2021年12月31日為169,615份[16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個月,購股權相關行政開支6,514千元、研發開支3,291千元、銷售及分銷開支2,974千元、銷售成本975千元;受限制股份單位行政開支512千元、研發開支650千元,總計14,916千元,2021年同期總計10,010千元[163] - 2022年1月1日遞延稅項資產為20,280千元,6月30日為18,911千元;2022年1月1日遞延稅項負債為40,600千元,6月30日為39,231千元[165][166] - 2022年6月30日,非流動有擔保銀行借款9,025千元,流動無擔保銀行借款56,000千元,總計65,025千元,2021年12月31日無相關借款[167][169] - 2022年3月有擔保銀行貸款融資最高金額為人民幣400,000,000元,6月30日已提取人民幣9,025,000元,利率3.85%;2022年1月無抵押一般銀行借款本金為人民幣56,000,000元,利率3.58%[168] - 2022年6月30日貿易應付款項10,445千元,其他應付款項等合計118,454千元,流動部分112,208千元;2021年12月31日貿易應付款項54,168千元,其他應付款項等合計1
沛嘉医疗-B(09996) - 2021 - 年度财报
2022-04-27 16:3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公司全年收入较2020年同期增长253.2%[14] - 2021年公司收益136,534千元,较2020年的38,655千元增长253.2%[20] - 2021年公司毛利95,654千元,较2020年的25,223千元增长279.2%[20] - 2021年公司经营亏损598,801千元,较2020年的403,717千元增长48.3%[20] - 2021年公司研发开支445,879千元,较2020年的103,365千元增长331.4%[20] - 2021年公司为4个BD项目支付一次性费用化款项314,575千元[20] - 2021年公司经导管瓣膜治疗业务和神经介入业务收益分别达41.9百万元和94.6百万元,总收入较2020年增长253.2%[22] - 神经介入业务收入2021年增长144.7%[22] - 2021年出血性产品线收入较2020年增幅达52.3% [29]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来自销售经导管瓣膜治疗产品的收益达人民币4190万元,2020年同期收益为零[40] - 2021年公司销售神经介入产品收益达9460万元,较2020年的3870万元增加144.7%[64] - 2021年公司自出血性产品产生的总收入为5130万元,占神经介入业务总收入的54.2%,较2020年的3370万元增加52.3%[66] - 2021年公司自缺血性产品产生的总收入为1950万元,占神经介入业务总收入的20.6%,较2020年的280万元增加596.2%[67] - 2021年公司自血管通路产品产生的总收入为2350万元,占神经介入业务总收入的24.9%,较2020年的200万元增加1094.3%[73]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收入由2020年的人民币3870万元增加253.2%至人民币1.365亿元[84][88][89] - 2021年亏损净额为人民币5.742亿元,2020年同期则为人民币20.687亿元[88] - 2021年研发费用一次性支出人民币3.146亿元,导致亏损净额增加[88] - 2021年来自神经介入业务的收益为人民币9460万元,较2020年的人民币3870万元增加144.7%[89] - 2021年销售成本为人民币4090万元,较2020年的人民币1340万元增加204.3%[92] - 2021年毛利由2020年的人民币2520万元增加279.2%至人民币9570万元,毛利率上升至70.1%[93] - 2021年销售及分销开支由2020年的人民币2110万元增加341.4%至人民币9330万元[94] - 2021年行政开支由2020年的人民币1.18亿元下降3.0%至人民币1.144亿元[95] - 2021年研发开支由2020年的人民币1.034亿元上升331.4%至人民币4.459亿元[96] - 2021年其他收入由2020年的人民币1240万元下降至人民币970万元[99] - 财务收入从2020年的3360万元降至2021年的2480万元[100] - 财务成本从2020年的2300万元降至2021年的20万元[101] - 资本负债比率从2020年的2.42%升至2021年的4.79%[102] - 流动资产净值从2020年的24.997亿元降至2021年的23.077亿元[103]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额从2020年的24.582亿元降至2021年的22.961亿元,减少6.6%[105] - 2021年资本开支总额约为2.013亿元[107] -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25.8798亿港元,截至2021年12月31日已动用7.1409亿港元,未动用18.7389亿港元[115][116]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配售所得款项净额已动用61021万港元,未动用36127万港元,未动用金额预计2025年使用[118]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来自集团五大客户的收益占总收益的36.79%(2020年:27.08%),单一最大客户的收益占总收益的15.18%(2020年:7.04%)[183]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向集团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占同年总采购额约22.45%(2020年:19.65%),最大供应商占同年总采购额约8.53%(2020年:7.37%)[183] 各条业务线产品获批情况 - 2021年4月和6月,公司TaurusOne®和TaurusElite®两代TAVR产品先后获国家药监局批准[14] - 公司TaurusOne®于2021年4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治疗主动瓣膜狭窄[41] - 公司TaurusElite®于2021年6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7月开始商业化,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其销售收入构成经导管瓣膜治疗业务大部分销售额[43] - 2022年2月,公司Syphonet®取栓支架注册申请获国家药监局批准,成为第十一款获批的神经介入产品[68] - 2021年6月,公司Heralder®远端通路引导导管的注册申请获国家药监局批准[73]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从国家药监局获得七款产品的注册批准;截至2022年3月31日,有16款注册产品和16款处于不同开发阶段的在研产品[37]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已就Tethys AS®血栓抽吸导管向国家药监局提交批准申请,预期2022年内获批[69]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已就Fluxcap®球囊引导导管向国家药监局提交批准申请,预期2022年内获批[71]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已就NewayTM球囊微导管向国家药监局提交批准申请,预期2022年内获批[72]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有五款经国家药监局批准的经导管瓣膜治疗产品[81] 各条业务线产品销售及市场覆盖情况 - 2021年,公司TaurusOne®和TaurusElite®分别实现入院95家(102个中心),销售量452台[15] - 截至年报日期,公司经导管瓣膜治疗业务拥有两款已商业化的TAVR系统和三款已商业化的手术配件[7] - 截至年报日期,公司神经介入业务拥有十一款已商业化的产品和三款注册中的产品[7] - 截至2021年底,经导管瓣膜治疗业务产品共进入95家医院(相当于102个中心)[22]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已成功于95间医院(相当于102个中心)达成TAVR产品的商业化植入[43]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在95家医院(相当于102家中心)实现TAVR产品商业植入,包括前四家中心中的三家及前40家中心中的29家[83]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神经介入业务拥有143家分销商,覆盖全国逾约1,700家医院[83] 各条业务线产品研发进展 - 公司自研的TaurusNXT®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系统多中心确证性临床在中国大规模开展[15] - 公司高分子瓣叶TAVR系统TaurusApex正在进行动物试验[15] - 公司非植入冲击波钙化重构系统TaurusWave®已进入FIM临床[15] - 公司二尖瓣缘对缘修复系统GeminiOne正在进行临床前准备[15] - 公司TaurusNXT®首名患者植入于2021年9月完成,正在进行多中心确证性临床试验[44] - 公司TaurusApex正在进行动物试验,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47] - 2021年10月完成使用TaurusWave®的首名患者治疗,目前正在进行该产品的FIM临床试验[48] - GeminiOne目前处于临床前评估阶段,目标于2022年进行确证性临床试验[56] - 2021年4月与Sutra订立股份购买协议,Sutra Hemi Valve目前处于动物试验阶段[59] - 内部开发的经心尖TMV置换产品目前处于动物试验阶段[60] - 2021年5月收购TTVR技术MonarQ,目前处于临床前评估阶段,预期2022年进行FIM临床试验[61] - 冲击波钙化重构系统目前用于TaurusWave®,正在进行FIM临床试验,初步结果证实该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63] 公司人员及设施情况 - 截至2021年底,公司拥有研发人员110名,市场销售人员157名[17] - 2021年11月,公司位于苏州工业园区总面积86,000平方米的新总部破土动工[19]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内部研发团队有110名雇员,占雇员总数的16.0%[77] - 公司苏州生产设施总面积为18,843.9平方米,上海租赁物业总面积为1,188.4平方米[80]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销售及营销团队有157名雇员,其中神经介入55名,经导管瓣膜治疗102名[82]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集团有689名雇员,均位于中国,雇员福利开支总额约17130万元人民币[120]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集团有689名雇员,均位于中国,雇员福利开支总额约为人民币1.713亿元[179] - 集团有一名雇员参加香港强制性公积金,中国雇员为中国政府经营的国家管理退休金计划的成员[180] 公司股权及合作情况 - 自2020年底至2021年,公司在海外收获4个重要产品[15] - 自2020年末至报告日期,公司收获4个BD项目,布局在主动脉瓣置换、二尖瓣置换、三尖瓣置换、二尖瓣对合缘增强领域[23] - 2021年1月22日公司配售最多3380万股新普通股,配售价每股29.38港元,净价约每股28.74港元[117] - 配售股份占配售协议日期现有已发行股本约5.3%,占配售完成后经扩大已发行股本约5.1%[117] - 2021年1月29日完成配售,共3380万股配售股份成功配售,所得款项净额约97148万港元[118] - 2021年12月与JenaValve订立协议获Trilogy™独占许可,截至年报日期已开始技术转移,正准备在港澳及大湾区其余地区植入[50][51] - 2020年12月与HighLife订立独占许可协议,2021年第三季度完成技术转移并在中国本土生产,2021年12月完成首例使用该装置的二尖瓣置换手术,预计2022年开始在中国进行确证性临床试验[54][55] - 公司与inQB8的孵化器所有权比例为50 - 50[75] 公司管理层情况 - 董事会包括3名执行董事、4名非执行董事及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23] - 张一博士为公司执行董事、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2012年5月30日获委任为董事,2020年1月21日调任为执行董事[124] - 张博士自2009年9月起担任XinYue International Limited的董事,持有该公司65%权益[124] - 张博士于1988年7月获浙江大学化学工程学士学位,1991年3月获浙江大学化学工程硕士学位,1997年3月于托雷多大学获工程科学哲学博士学位[127] - 张叶萍太太54岁,2018年8月28日获委任为公司董事,2020年1月21日调任为执行董事,负责集团整体管理、业务及战略[129] - 叶红女士50岁,2012年10月23日获委任为公司董事,2020年1月21日调任为执行董事,负责集团整体管理、业务、战略及企业管治发展等[133] - 喻志云博士43岁,2016年3月22日获委任为公司董事,2020年1月21日调任为非执行董事,负责提供集团业务及战略发展指导并监督董事会管理[135] - 关继峰先生52岁,2016年3月 - 2019年9月任公司董事,2019年10月22日再次获委任,2020年1月21日调任为非执行董事,负责提供集团业务及战略发展指导并监督董事会管理[136] - 张叶萍太太1989年6月获浙江大学聚合物工程学士学位,1993年5月获艾克朗大学工程学理学硕士学位,1996年12月获雷德兰兹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30] - 叶红女士1992年毕业于四川外语学院(现称四川外国语大学),加入集团前在英属哥伦比亚理工学院修读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提供的课程[133] - 喻志云博士1999年7月获北京大学应用化学理学学士学位,2004年10月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2009年6月获达特茅斯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36] - 关继峰先生1991年8月就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业企业管理专业,2005年11月获北弗吉尼亚大学及北京工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联合颁发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17年12月获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颁发的中国基金从业人员资格证[137] - 从2005年6月至2010年5月,关先生于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136] - 从2013年7月至今,关先生担任北京天峰汇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兼总经理[136] - 陈飞先生42岁,2019年6月6日获委任为公司董事,2020年1月21日调任非执行董事,在生物医药行业研发及投资有超11年高级管理经验[138] - 杨俊先生41岁,2020年
沛嘉医疗-B(09996) - 2021 - 中期财报
2021-09-24 16:44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12年5月30日根据开曼群岛法律注册成立[4] - 上市日期为2020年5月15日[5] - 公司股票代码为9996,于2020年5月15日上市[11] - 公司于2012年5月30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股份自2020年5月15日起在港交所主板上市[92] - 公司主要从事经导管瓣膜治疗医疗器械及神经介入手术医疗器械研发业务[92] 股份发行与配售 - 资本化发行将发行434,654,450股股份[3] - 配售3380万股配售股份[6] - 2021年1月29日,公司按每股配售股份29.38港元配發及發行3380万股新股份[45] - 2021年1月公司配售33,800,000股配售股份,每股29.38港元,佔擴大後已發行股本5.1%[125] - 2020年4月公司通過資本化43,465.45美元,配發及發行434,654,450股入賬列作繳足的股份[125] - 2020年6月公司行使超額配股權,發行22,876,000股每股面值0.0001美元的普通股,每股15.36港元[125] 优先股情况 - A系列优先股为190万股,每股面值0.0001美元[7] - A - 1系列优先股为208.8204万股,每股面值0.0001美元[7] - B系列优先股为152.711万股,每股面值0.0001美元[7] - C系列优先股为196.9118万股,每股面值0.0001美元[7] - C - 1系列优先股为340.6191万股,每股面值0.0001美元[7] 报告期信息 - 报告期为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7] 购股计划与方案 - 购股计划于2019年12月27日批准及采纳[8] - 购股方案于2020年4月28日有条件采纳[8] - 公司于2019年12月27日批准及采纳购股计划,根据该计划可授出购股权或奖励涉及股份数目上限为2,911,989股,资本化发行后经调整为58,239,780股,占全球发售完成前公司已发行股本总数约12.7%[57] - 公司收讫由承授人正式签署授出函副本并支付不可退还的0.10港元或等值人民币作为授出购股的代价时,购股被视为已授出及获承授人接纳并生效[57] - 上市日期后将不再根据购股计划授出任何购股或奖励,但上市前已授出或须授出的购股仍可有效行使[57] - 承授人行使购股时按董事会批准价格认购股份,价格不得少于股份面值[57] - 承授人无权于上市日期前行使任何购股[58] - 承授人因身故等原因不再是合格参与者,其或私人代表有权在12个月内完全行使购股(未行使范围内)[58] - 承授人因导致购股失效事件终止与集团关系,购股将在终止日期无偿终止[58] - 承授人因其他原因终止与集团关系,可在终止日期起60天内行使购股(未行使范围内)[58] - 董事会可变更购股计划条款,但不得对购股发行条款产生不利影响,除非获承授人书面同意或特别决议通过[59] - 公司可通过董事会普通决议案终止购股计划运作,终止前授予的购股继续有效及可行使[59] - 购股方案下每股股份认购价不得低于建议授出日期收市价等三者中最高者 [76]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无根据购股方案授出、行使等购股情况 [76] 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 - 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于2020年4月28日有条件批准及采纳[7] - 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最高可授出股份数为6100420股,占上市日期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69] - 2021年6月30日,受托人根据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购买1417000股股份,相当于公司已发行股本总数约0.21%[69] - 2021年6月30日,根据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授予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共57062股股份,相当于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约0.009%[69] - 2021年6月30日,根据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授予一名集团外部顾问共53643股股份,相当于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约0.008%[69] - 19名合资格参与者开始归属日期为2020年12月31日,行使价0.39美元(约3.04港元)[69] - 1名合资格参与者开始归属日期为2019年7月31日,行使价0.65美元(约5.06港元)[69] - 14名合资格参与者开始归属日期为2019年12月27日,行使价0.73美元(约5.69港元)[69] - 1名合资格参与者开始归属日期为2021年8月18日,行使价0.39美元(约3.04港元)[69] - 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项下总数上限为6,100,420股股份,授予选定人士最高股份数不超2020年4月28日已发行股本1%[130]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授予董事57,062份、顾问53,643份受限制股份单位;2020年12月31日,授予董事30,688份、顾问31,843份[131][132]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已授出受限制股份单位确认总支出为人民币958,000元,2020年同期为零[132] - 2021年6月30日,92,167份受限制股份单位尚未归属,2020年12月31日为55,751份[132] 产品相关信息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有15款注册产品和14款处于不同开发阶段的在研产品,上半年获国家药监局七款产品注册批准[13] - 公司第一代TAVR产品TaurusOne®于2021年4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5月商业化,上半年销售收入为人民币938万元[16] - 公司第二代TAVR产品TaurusElite®于2021年6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报告期后已成功推向市场[17] - 公司第三代TAVR产品TaurusNXT®已启动多中心临床试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已成功完成首例植入[18]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神经介入产品收益达4231万元,较2020年同期的1424万元增加197.1%[23]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SacSpeed®球囊扩张导管收益为825万元,占神经介入产品总销售收益的19.5%[23]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Tethys®中间导管收益为652万元,占神经介入产品总销售收益的15.4%[23] - 公司与HighLife订立许可协议,预计2021年第四季度在中国开始该款产品的可行性临床试验[20] - TaurusWave®冲击波系统预计2021年下半年开始首次人体试验[22] - Jasper® SS于2021年6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并在报告期后推出市场[23] - Heralder®远端通路引导导管注册申请于2021年6月获批,预计2021年第三季度商业化[23] - 申翼®支架取栓器已递交注册申请,预计2022年第二季度获批[23] 专利相关信息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拥有60项注册专利及75项申请中的专利,预计获HighLife四项现有专利独家许可权[24] 销售团队信息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销售团队有85名全职雇员,43名专注神经介入产品,42名专注经导管瓣膜治疗设备[2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收益为5169万元人民币,较2020年同期的1424万元人民币增加263.0%[27]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神经介入业务收益为4231万元人民币,较2020年同期的1424万元人民币增加197.1%[27]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销售成本为1429万元人民币,较2020年同期的529万元人民币增加170.4%[29]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毛利为3740万元人民币,较2020年同期增加317.7%,毛利率升至72.4%[30]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销售及分销开支为2168万元人民币,较2020年同期的516万元人民币增加320.0%[31]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行政开支为5308万元人民币,较2020年同期的6533万元人民币下降18.7%[32]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研发开支为13129万元人民币,较2020年同期的4116万元人民币上升219.0%[33] - 2021年上半年研发服务费用90,250千元,占比68.7%;2020年为7,037千元,占比17.1%[34] - 其他收入从2020年上半年的716万元降至2021年上半年的224万元[35] - 财务收入从2020年上半年的791万元升至2021年上半年的1298万元[36] - 财务成本从2020年上半年的2298万元降至2021年上半年的34万元[37] - 2021年6月30日,集团资产负债率从2020年12月31日的2.42%降至2.03%[38] - 2021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资产净值为3116.22百万元,2020年12月31日为2499.67百万元[39] - 2021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额约为3024.66百万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2458.16百万元增加23.1%[39] - 报告期内,集团资本开支总额约为3777万元[40] - 2021年上半年收益为51,689千元人民币,2020年同期为14,239千元人民币[87] - 2021年上半年经营亏损为187,814千元人民币,2020年同期为98,328千元人民币[87] - 2021年上半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175,174千元人民币,2020年同期为1,788,926千元人民币[87] - 2021年上半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0.27元人民币,2020年同期为8.68元人民币[87] - 2021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值为362,904千元人民币,2020年12月31日为337,186千元人民币[88] - 2021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值为3,159,230千元人民币,2020年12月31日为2,544,063千元人民币[88] - 2021年6月30日资产总值为3,522,134千元人民币,2020年12月31日为2,881,249千元人民币[88] - 2021年6月30日权益总额为3,452,099千元人民币,2020年12月31日为2,813,255千元人民币[88] - 2021年6月30日负债总额为70,035千元人民币,2020年12月31日为67,994千元人民币[89] - 2020年1月1日权益总额为-558,206千元,2020年6月30日为3,109,246千元,2021年1月1日为2,813,255千元,2021年6月30日为3,452,099千元[90] - 2021年上半年期内亏损175,174千元,2020年上半年期内亏损1,788,926千元[90] - 2021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42,177千元,2020年上半年为-106,123千元[91] - 2021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70,015千元,2020年上半年为-203,496千元[91] - 2021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800,140千元,2020年上半年为2,377,071千元[91] - 2021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587,948千元,2020年上半年为2,067,452千元[91] - 2021年上半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024,659千元,2020年上半年末为2,595,607千元[91]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货品销售收益为51,689千元,2020年同期为14,239千元[100] - 2021年上半年销售成本、销售及分销开支、行政开支及研发开支总计220,341千元,2020年同期为116,936千元[101] - 2021年上半年其他收入为2,237千元,2020年同期为7,157千元[102] - 2021年上半年其他亏损净额为21,399千元,2020年同期为2,788千元[103] - 2021年上半年财务收入╱(成本)净额为12,640千元,2020年同期为 - 15,072千元[104] - 2021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175,174千元,2020年同期为1,788,926千元[108] - 2021年上半年已发行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为659,910千股,2020年同期为206,033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