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源科技(688565)

搜索文档
力源科技(688565) - 2022 Q1 - 季度财报
2022-04-28 00: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4147.85万元,同比增长2.70%[5] - 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2.7%至4147.85万元[2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9.40万元,同比增长46.42%[5] - 公司净利润为6,093,968.43元,同比增长46.4%[2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25.28万元,同比下降45.81%[5] - 营业利润达到7,010,688.72元,同比增长66.4%[21] - 基本每股收益0.06元/股,同比增长20%[22]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研发投入合计417.71万元,同比增长6.67%[6]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10.07%,同比增加0.37个百分点[6]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6.7%至417.71万元[20]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113.6%至167.16万元[20] - 所得税费用915,391.64元,同比增长1713.5%[21] 现金流表现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24.55万元,同比增长116.27%[6]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4,245,513.17元,同比改善116.3%[26] - 销售商品收到现金69,536,002.64元,同比增长146.3%[26] - 期末现金余额156,213,988.92元,较期初增长42.5%[27] - 筹资活动现金净流入47,586,095.77元,同比增长572.3%[27] 资产和负债变动 - 货币资金较期初增长34.7%至1.803亿元[15] - 应收账款较期初下降4.2%至3.184亿元[16] - 存货较期初增长31.7%至5553.76万元[16] - 合同负债较期初增长30.2%至3591.58万元[17] - 其他应付款激增至4954.9万元(期初为42.52万元)[17] - 短期借款保持稳定为3444.52万元[17] 其他财务数据 - 总资产9.71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4.23%[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6.60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04%[6]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增长1.0%至6.603亿元[18] -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452.01万元[7] - 利息收入大幅增长至497,414.90元,同比增长587.1%[21] - 信用减值损失转正为6,552,517.26元,同比改善107.8%[21] 股东信息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5259户[12]
力源科技(688565) - 2021 Q4 - 年度财报
2022-04-20 00: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4.202亿元同比增长55.26%[22][24]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42024万元同比增长55.26%[3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64万元同比下降16.85%[22] - 净利润3664万元同比减少16.85%[31] - 公司营业收入420,239,898.12元,同比增长55.26%[94][97] - 净利润36,639,644.35元,同比减少16.85%[94] - 火电行业收入245,077,057.51元,同比增长80.20%[101] - 工业行业收入130,856,612.00元,同比增长2,728.15%[101] - 整体毛利率同比下降7.84个百分点[98] - 第四季度营业收入2.601亿元占全年61.9%[25]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销售费用同比增加126.73%至12,091,387.98元[115] - 管理费用同比增加37.45%至12,770,752.09元[115] - 研发费用同比减少11.23%至15,822,353.54元[115] - 财务费用同比减少61.87%至1,153,792.10元[115]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3.77%同比下降2.82个百分点[23] - 费用化研发投入1582.24万元同比减少11.23%[79]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3.77%较上年6.59%下降[79] - 研发投入合计1582.24万元上年为1782.36万元[79] - 研发投入总额为1,582.25万元,累计投入总额为2,181.08万元[81][82] - 核电直接材料成本304.66万元,占总成本比例同比下降5.17个百分点[104] - 火电直接材料成本1.58亿元,占总成本比例同比上升2.24个百分点[105] - 除盐水处理系统BOOT项目直接材料成本1.14亿元,占总成本比例同比上升33.85个百分点[105] 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329万元同比下降195.41%[22][24]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7348万元同比下降231.37%[22][24]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329万元同比减少195.41%[3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减少195.41%至-23,290,141.64元[116]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减少231.37%至-73,479,069.45元[116]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加8609.64%至174,217,920.53元[117] 资产和负债 - 货币资金同比增加125.43%至133,848,178.75元[119] - 在建工程减少99.16%至931,176.33元,主要因热法水处理工程完工所致[120] - 无形资产增长713.98%至128,893,075.37元,主要因取得热法水处理工程运营权所致[120] - 短期借款减少46.80%至34,445,217.52元,主要因本期归还借款所致[120] - 应付账款减少9.00%至159,497,531.81元,主要因支付募投项目款项所致[120] - 应交税费增长230.31%至13,045,711.61元,主要因申请增值税缓交所致[120] - 股本增长33.35%至106,950,000.00元,主要因本期上市发行新股所致[120] - 资本公积增长118.35%至316,696,032.31元,主要因本期上市发行新股所致[120] - 报告期末使用权受限存款为115.50万元,其中涉诉冻结款115.00万元[122] 业务线表现 - 凝结水精处理系统设备收入18441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43.92%[31] - 除盐水处理系统设备收入16919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40.30%[31] - 污水处理系统设备收入4769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11.36%[31] - 凝结水精处理系统设备收入184,412,255.83元,占比43.92%[95] - 除盐水处理系统设备收入169,188,883.04元,占比40.30%[95] - 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2022年一季度形成收入[32] - 公司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业务2021年下半年样机通过国家检测,2022年已签署订单并完成交付[130] - 公司水处理业务主要集中在火电、核电水处理领域,并已涉足冶金、化工等工业水处理以及市政水处理领域[131] - 公司积极进入其他工业水处理细分领域,形成较为全面的产品体系和综合竞争力[131] - 公司大力推广膜技术和能量回收装置相组合的节能环保型海水淡化系统[132] - 公司在内陆缺水地区推广利用膜技术脱盐的苦咸水淡化业务[132] - 公司积极开展污水和其他废水处理业务,包括其他工业废水的处理与回用、工业排放水的处理与中水回收[132] - 公司水处理系统产品已应用于越南沿海一期火力发电2×622MW机组、印尼宏发韦立氧化铝公司热电厂等海外项目[133] - 公司系唯一为中国"走出去"的三代核电"华龙一号"提供凝结水精处理系统的供应商,应用于巴基斯坦卡拉奇K-2/K-3核电项目[133] 地区表现 - 西南地区营业收入30.64亿元,营业成本21.11亿元,毛利率31.11%[102] - 华南地区营业收入1429.2万元,营业成本44.33万元,毛利率68.98%[102] - 韩国地区营业收入167.61万元,营业成本58.1万元,毛利率65.34%[102] 业务模式表现 - EP模式营业收入2.74亿元,营业成本1.96亿元,毛利率28.35%,同比减少1.82个百分点[102] - EPC模式营业收入2047.71万元,营业成本1407.81万元,毛利率31.25%[102] - BOOT模式营业收入1.17亿元,营业成本1.09亿元,毛利率6.95%[102] - 其他模式营业收入912.44万元,营业成本511.41万元,毛利率43.95%,同比减少1.46个百分点[102] 研发和技术 - 研发人员占比41.50%拥有43项授权专利[33] - 研发人员61人占员工总数比例41.50%[76] - 拥有授权专利43项其中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32项[76][77] - 软件著作权15项[76][77] - 本年度新增发明专利2项累计发明专利达11项[77] - 本年度新增实用新型专利4项累计实用新型专利达32项[77] - 报告期内新增软件著作权4项累计达15项[77] - 研发人员数量为61人,占公司总人数的41.50%[85]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为1,037.88万元,平均薪酬为17.01万元[85] - 基于膜法工艺的河道治理新工艺研究项目投入337.38万元,预计总投资规模300万元[80] - 蒸馏法处理工业废水的研究项目累计投入425.78万元,本期投入198.00万元[80] - 热法膜法海水淡化耦合工艺研究项目累计投入481.87万元,本期投入240.53万元[80] - 分散式继电保护系统的无线嵌入解决方案研究项目累计投入189.44万元,本期投入117.49万元[81] - 桌面模块式继电保护装置教学试验平台开发项目累计投入168.79万元,本期投入111.03万元[81] - 三段式凝结水精处理系统的开发项目投入168.86万元[81] - 公司拥有43项授权专利包括11项发明专利和32项实用新型专利另有15项软件著作权[87] - 凝结水精处理系统出水TDS要求低于0.15mg/L,远高于生活饮用水1000mg/L标准[38] - 公司凝结水精处理系统处理水量达7325m³/h,设备直径达3600mm[40] - 公司业务覆盖300MW至1000MW超临界/超超临界火电厂及三代/四代核电项目[40] - 公司海水淡化项目采用热膜耦合技术,规模达10万吨/天(含3×2.5万吨/天膜法及2.5万吨/天热法)[48] - 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通过半透膜在压力下分离淡水与盐分[46] - 低温多效蒸馏技术通过多效蒸发罐在真空状态下生产蒸馏水[48] - 除盐水处理系统采用超滤+反渗透+电去离子组合工艺[44] - 公司承接的核电项目包括2×1000MW机组(如方家山、福清、卡拉奇等)及2×600MW示范快堆项目[43] - 公司核电及大型火电项目水处理系统设备需通过严格招标流程,技术方案和设计水平是中标关键因素[50] - 公司业务执行模式以EP和EPC为主,EP模式不涉及施工安装,EPC模式则包含规划设计、土建施工、设备采购及安装调试等全流程[50][52] - BOOT模式特许经营期内公司负责投资、建设、经营与维护水处理系统并获取回报,经营期结束后无偿移交业主方[52] - 公司采购分为直接采购通用设备(泵/仪表/管道等)和向协作供应商定制非标设备(罐体)两种模式[53] - EPC模式下土建施工部分由合格施工供应商执行完成[53] - 公司产品应用于电力、冶金、化工等行业大中型项目,设备质量直接影响工厂安全运行[53] - 公司供应凝结水精处理系统设备的核电机组数量为14台[63] - 公司为国内53台商运核电机组中的14台提供设备占比约26.4%[63] - 公司产品覆盖1000MW以上大型核能火电厂凝结水处理系统[62] - 10万吨/天热膜联产海水淡化装置入选浙江制造精品[64] - 热膜耦合海水淡化技术应用于10万吨/天项目为国内规模最大之一[64] - 公司掌握高塔法凝结水精处理技术实现氨化运行[69] - 核电凝结水精处理技术要求高于火电[68] - 公司技术可缩短启动周期延长机组寿命[69] - 凝结水精处理技术分树脂粉末覆盖与前置过滤+离子交换两类[69] - 热膜耦合海水淡化技术应用于10万吨/天项目(国内规模最大)[73][75] - 公司将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提升技术研发、材料研究、工艺优化以及水质检测的能力[134]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将继续加大在除盐水处理、水汽取样、化学加药、其他废水处理、水网控制系统等方面创新研发投入[131] - 公司将构建与业务发展相结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135] - 2025年全国海水淡化总规模目标达到290万吨/日以上,新增规模125万吨/日以上,其中沿海城市新增105万吨/日,海岛地区新增20万吨/日[57] - 2025年全国火电平均供电煤耗目标降至300克标准煤/千瓦时以下,供电煤耗超300克标准煤/千瓦时的煤电机组改造规模不低于3.5亿千瓦[58] - 截至2021年底中国商运核电机组53台,总装机容量5463.7万千瓦,在建机组16台总装机容量1750.8万千瓦[59] - 2025年中国核电在运装机目标达7000万千瓦,2030年达1.2亿千瓦,预计每年核准建设7-8台核电机组[59] - 国内在建核电机组16台[63] 公司治理和股东信息 - 公司2021年度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00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2255.3万元[5] - 现金分红总额占2021年度合并报表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61.55%[5] - 公司2021年度拟以资本公积金每10股转增4股[5] -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尚未实现盈利的状态为"否"[4] - 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审计意见为标准无保留意见[5] - 公司2021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尚需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5] - 公司不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7] - 公司不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8] - 公司注册地址于2020年12月变更为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武原街道长安北路585号[15] - 公司办公地址位于上海市嘉定区胜辛南路1968弄1号,邮编201801[15] - 董事长兼总经理沈万中持有公司股份34,330,000股,年度税前报酬总额为43.15万元[145] - 董事、副总经理曹洋持有公司股份470,000股,年度税前报酬总额为24.82万元[145] - 董事林虹辰持有公司股份650,000股,年度税前报酬总额为21.60万元[145] - 董事杨建平持有公司股份240,000股,年度税前报酬总额为24.10万元[145] - 董事黄瑾持有公司股份650,000股,年度税前报酬总额为12.00万元[145] - 董事金史羿持有公司股份330,000股,年度税前报酬总额为24.00万元[145] - 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沈学恩持有公司股份2,800,000股,年度税前报酬总额为24.00万元[145][146] - 核心技术人员韩延民年度税前报酬总额为27.29万元[146] - 核心技术人员邹丰辉年度税前报酬总额为28.00万元[146] - 全体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合计持有公司股份40,130,000股,年度税前报酬总额合计357.14万元[146] - 金史羿于2014年6月至2019年10月担任力源科技董事及副总经理[148] - 柴斌锋自2021年5月起担任浙江工商大学社会科学部副部长及副院长[148] - 柴斌锋自2019年11月起担任力源科技独立董事[148] - 李彬自2019年1月起担任万商天勤(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148] - 张学斌自2006年起担任合肥工业大学金属材料系副教授[148] - 危波于2010年至2014年6月担任力源有限电气部项目经理[148] - 周浙川于2009年10月至2014年6月担任力源有限水处理工程师[148] - 康婉莹自2017年11月起担任力源科技销售部经理[148] - 裴志国自2014年6月起担任力源科技副总经理及销售总监[148] - 沈学恩自2019年10月起担任力源科技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兼财务总监[148] - 公司总经理年度薪酬为42万元人民币[154] - 公司副总经理(包括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年度薪酬在20万至30万元人民币之间[154] - 独立董事津贴为6万元人民币/人/年(税前)[153] - 核心技术人员赵洁莲因个人原因离任[155] - 董事长沈万中直接持有嘉诚动能71.96%股权[151] - 沈学恩直接持有嘉诚动能1.36%股权[151] - 薪酬决策需经股东大会批准(董事)及董事会批准(高级管理人员)[153] - 高级管理人员薪酬包含固定工资和绩效奖金两部分[154] - 绩效奖金与公司年度经营指标及个人绩效评价挂钩[154] - 报告期内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实际报酬与披露情况一致[154] - 公司2021年共召开9次董事会会议,全部为现场会议,无通讯方式召开[158] - 所有董事2021年均亲自出席全部9次董事会会议,无缺席或委托出席情况[158] - 审计委员会2021年召开2次会议,分别审议2020年度审计报告及2021年半年度财务报告等事项[160] -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2021年召开2次会议,审议确认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2020年度薪酬及2021年度薪酬方案[161] - 公司董事会下设4个专门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和战略委员会[159] - 2021年4月29日董事会审议通过2020年度利润分配预案及2021年度财务预算报告等多项议案[156] - 2021年6月2日董事会审议通过使用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议案[157] - 2021年11月10日董事会审议通过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157] - 2021年8月23日董事会审议通过2021年半年度报告及募集资金存放与实际使用情况专项报告[157] - 2021年10月27日董事会审议通过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157] - 公司现金分红比例要求不低于当年实现可分配利润的10%[169] - 现金分红累计要求:三年回报规划期内累计现金分红不少于该期间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171] - 成熟期无重大资金支出安排时现金分红比例最低要求为80%[171] - 成熟期有重大资金支出安排时现金分红比例最低要求为40%[171] - 成长期有重大资金支出安排时现金分红比例最低要求为20%[171] - 公司现金分红政策符合公司章程和股东大会决议要求 分红标准和比例明确清晰 决策程序机制完备 独立董事履职尽责 中小股东权益得到充分保护[174] - 公司对高级管理人员建立了绩效月度跟踪和年度评价机制 依据业绩考核发放月度和年度薪酬[175] - 公司建立了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覆盖业务活动和内部管理各方面 报告期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与财务报表相关的有效内部控制[176] - 公司对子公司管理控制情况良好 形成良好内部控制体系和长效监督机制 加强资源配置和风险防范[177] - 公司召开1次业绩说明会[200] - 公司官网设置投资者关系专栏
力源科技(688565) - 2021 Q3 - 季度财报
2021-10-28 00: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本报告期营业收入为4530.21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1.50%[5] - 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8.8%至1.6018亿元(2020年同期:1.7567亿元)[20] - 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08.43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5.29%[5] - 净利润同比下降8.8%至1885万元(2020年同期:2068万元)[21] - 年初至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879.15万元人民币,同比上升6.18%[5] - 基本每股收益同比下降23.1%至0.20元/股(2020年同期:0.26元/股)[22] - 本报告期基本每股收益为0.07元/股,同比下降80.56%[6]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同比下降14.5%至1.074亿元(2020年同期:1.2557亿元)[20]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2.6%至1193万元(2020年同期:973万元)[20] - 年初至报告期末研发投入合计为1193.13万元人民币,同比上升22.61%[6]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9.57%,同比增加7.37个百分点[6]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86.6%至532万元(2020年同期:285万元)[20] - 信用减值损失改善24.6%至-627万元(2020年同期:-833万元)[21] - 所得税费用同比下降51.6%至112万元(2020年同期:232万元)[21] 现金流量 - 年初至报告期末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139.73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6527.35%[6]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转负为-6139.7万元(2020年同期:+23.2万元)[26]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32.51百万元,同比增长73.6%[27]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0.45百万元,同比扩大65.0%[27]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332.89百万元,同比增长158.9%[27] - 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为217.79百万元[27] - 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为49.37百万元,同比下降21.3%[27] - 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为89.70百万元,同比增长146.7%[27] - 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为1.88百万元,同比下降73.6%[27]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4.44百万元,同比增长1111.8%[27]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62.59百万元,去年同期为-5.48百万元[27]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94.78百万元,同比增长321.8%[27] - 公司货币资金较年初增长106.1%至1.223亿元[16] 资产和负债状况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为8.86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21.77%[6] - 流动资产总额同比增长31.1%至6.679亿元[17] - 应收账款同比增长16.6%至3.549亿元[16] - 存货同比大幅增长115.3%至6288.63万元[17] - 合同资产同比增长48.2%至5688.29万元[17] - 短期借款同比下降62.3%至2440万元[17] - 本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6.34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51.56%[6]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同比增长51.6%至6.341亿元(2020年同期:4.184亿元)[19] - 实收资本同比增长33.4%至1.0695亿元[18] - 资本公积同比增长117.3%至3.151亿元[18] 非经常性损益与股东信息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为-9.48万元人民币[10] - 控股股东沈万中持股比例32.1%[13] - 中信证券转融通借出股份66.39万股[14]
力源科技(688565) - 2021 Q2 - 季度财报
2021-08-25 00: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2021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人民币1.14亿元[13] - 公司2021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1,234万元[13]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87.35%至1.15亿元人民币[2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247.34%至1176.55万元人民币[20] - 基本每股收益同比增长210%至0.11元/股[19]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同比增加4.39个百分点至2.25%[19]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同比增加5.05个百分点至2.22%[19] -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488万元,同比增长587.35%[58] - 公司净利润为1177万元,同比增长247.34%[58] - 营业收入114,878,217.66元同比增长587.35%[72] - 公司2021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14,878,217.66元,较2020年同期16,713,142.02元增长587.4%[165] - 公司2021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176.55万元,相比2020年同期的净亏损798.53万元实现扭亏为盈[166] - 营业收入从2020年上半年的1671.31万元大幅增长至2021年上半年的1.15亿元,增幅达587%[169] - 基本每股收益从2020年上半年的-0.10元/股改善至2021年上半年的0.11元/股[167] - 母公司净利润为1217.81万元,相比2020年同期的净亏损693.23万元显著改善[170] - 营业利润从2020年上半年的-1225.74万元转为2021年上半年的1245.49万元[166] - 所得税费用从2020年上半年的-203.80万元转为2021年上半年的74.94万元[166]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79,757,578.86元同比增长586.75%[72]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同比下降30.65个百分点至6.61%[19] - 研发投入总额759.74万元同比增长21.99%[45]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6.61%较上年37.26%下降[45] - 研发费用从2020年上半年的622.80万元增至2021年上半年的759.74万元,增长22%[166][169] - 销售费用从2020年上半年的208.95万元增至2021年上半年的314.50万元,增长51%[166][169] - 信用减值损失从2020年上半年的-344.09万元扩大至2021年上半年的-450.56万元,增加31%[166] - 管理费用从2020年上半年的417.31万元增至2021年上半年的554.57万元,增长33%[166] 现金流量 - 公司2021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1,567万元[1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减少251.53%至-4186.57万元人民币[20]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4187万元,同比减少251.53%[58]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1,865,727.80元同比下降251.53%[72]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67,890,628.75元同比增长2,236.47%[72]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下降41.4%,从1.16亿元降至6806万元[17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转负,为-4187万元,同比下降251.6%[173]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1389万元,同比增长24.5%[173]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大幅增长241.7%,从9146万元增至3.12亿元[173] - 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达2.18亿元,上年同期无此项收入[173]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同比增长298.7%,从3670万元增至1.46亿元[174] - 支付给职工的现金同比增长12.6%,从770万元增至867万元[173] - 支付的各项税费同比增长20.3%,从774万元增至931万元[173] - 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下降88.4%,从412万元降至47.8万元[172] - 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支付的现金为1347万元,同比增长20.7%[175] 资产和负债变化 - 公司2021年6月30日总资产为人民币8.23亿元[13] - 公司2021年6月30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人民币5.67亿元[1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较上年度末增长50.19%至6.28亿元人民币[20] - 总资产较上年度末增长22.80%至8.94亿元人民币[20] - 资产总额89357万元,较上年末增长22.8%[58] - 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资产62838万元,较上年末增长50.19%[58] - 货币资金大幅增加至17881万元,占总资产比例20.01%,同比增长201.16%[73] - 资本公积增长至31651万元,占总资产比例35.42%,同比增长118.22%[74] - 实收资本增至10695万元,占总资产比例11.97%,同比增长33.35%[74] - 短期借款减少至3697万元,占总资产比例4.14%,同比下降42.90%[73] - 应收票据减少至840万元,占总资产比例0.94%,同比下降76.51%[73] - 合同资产增至5688万元,占总资产比例6.37%,同比增长48.30%[73] - 存货增至3851万元,占总资产比例4.31%,同比增长31.82%[73] - 应付票据增至4662万元,占总资产比例5.22%,同比增长51.30%[73] - 应收款项融资增至677万元,以公允价值计量[76] - 货币资金从2020年末的59,375,184.19元增至2021年6月30日的178,811,589.55元,增长201.1%[156] - 应收账款从2020年末的304,395,526.59元增至2021年6月30日的342,663,575.36元,增长12.6%[156] - 存货从2020年末的29,214,484.43元增至2021年6月30日的38,510,286.19元,增长31.8%[156] - 合同资产从2020年末的38,356,062.98元增至2021年6月30日的56,882,925.00元,增长48.3%[156] - 短期借款从2020年末的64,750,000.00元降至2021年6月30日的36,973,720.78元,减少42.9%[157] - 应付票据从2020年末的30,815,502.52元增至2021年6月30日的46,623,627.41元,增长51.3%[157] - 应付账款从2020年末的175,268,678.64元降至2021年6月30日的150,211,063.85元,减少14.3%[157] - 资产总计从2020年末的727,660,054.80元增至2021年6月30日的893,571,999.57元,增长22.8%[156] - 公司总资产从2020年12月31日的727,660,054.80元增长至2021年6月30日的893,571,999.57元,增长22.8%[158] - 公司货币资金从2020年12月31日的59,350,460.44元大幅增加至2021年6月30日的178,643,963.76元,增长201.0%[161] - 公司实收资本从80,200,000.00元增加到106,950,000.00元,增长33.4%[158][163] - 公司资本公积从145,040,798.30元增加到316,509,713.35元,增长118.2%[158][163] - 公司短期借款从64,750,000.00元减少至36,973,720.78元,下降42.9%[162] - 公司应收账款从304,395,526.59元增加至342,663,575.36元,增长12.6%[161] - 公司存货从29,214,484.43元增加至38,510,286.19元,增长31.8%[162] - 公司合同资产从38,356,062.98元增加至56,882,925.00元,增长48.3%[162] - 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从418,390,994.92元增加至628,375,412.54元,增长50.2%[158] - 实收资本从8020万元增加至1.0695亿元,增幅33.4%[179][180] - 资本公积从1.4504亿元大幅增长至3.1651亿元,增幅118.2%[179][180] - 未分配利润从1.7222亿元增至1.8398亿元,增幅6.8%[179][180] - 所有者权益总额从4.184亿元增至6.284亿元,增幅50.2%[179][180] - 实收资本(或股本)从年初的80,200,000元增至期末的106,950,000元,增加26,750,000元[185][186] - 资本公积从年初的145,040,798.30元增至期末的316,509,713.35元,增加171,468,915.05元[185][186] - 未分配利润从年初的173,480,855.46元增至期末的185,658,988.90元,增加12,178,133.44元[185][186] - 所有者权益合计从年初的419,654,771.03元增至期末的630,051,819.52元,增加210,397,048.49元[185][186] 业务线表现 - 凝结水精处理系统设备收入6551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57.03%[58] - 除盐水处理系统设备收入2788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24.27%[58] - 污水处理系统设备收入1294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11.26%[58] - 核电凝结水精处理系统设备市场占有率约28.70%[62] - 火电凝结水精处理系统设备市场占有率约10.47%[62] - 海水淡化系统设备市场占有率约6.37%[62] - 公司凝结水精处理系统设计处理水量达7,325立方米/小时[29] - 公司设计制造的凝结水精处理设备直径可达3,600毫米[29] - 凝结水精处理出水TDS要求低于0.15毫克/升,远高于生活饮用水1,000毫克/升标准[28] - 核电厂机组对出水TDS要求趋近于0毫克/升[28] - 凝结水精处理系统需满足高压管道压力大于5兆帕的要求[28] - 公司采用高塔法技术实现阴阳树脂分离率高达95%以上[36] - 公司掌握热膜耦合海水淡化技术,可处理苦咸水/海水等复杂水源[30][36] - 污水处理采用改良AAO生化处理技术,有效降解有机物及氮磷物质[30][31] - 公司拥有PLC/DCS控制全自动运行系统的全套软件著作权[29] - 高塔法技术对厂房高度有特殊要求,塔身较高[36] - 热膜耦合技术应用于10万吨/天海水淡化项目[38][39] - 每年20-30%的零部件来自进口采购[65] 研发与技术 - 研发人员66人占员工总数比例49.62%[41] - 授权专利37项含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28项[41][44] - 软件著作权11项[41][44] - 研发投入总额759.74万元同比增长21.99%[45]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6.61%较上年37.26%下降[45] - 发明专利新增申请2项累计申请21项[44] - 实用新型专利累计申请32项[44] - 报告期内新增知识产权申请数2个[44] - 资本化研发投入占比0%[45] - 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合计1750万元[48] - 研发项目本期累计投入金额759.74万元[48] - 研发项目累计投入金额1365.16万元[48]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66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49.62%[50]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545.47万元同比增长28.5%[50] - 研发人员平均薪酬8.26万元同比增长18.7%[50] - 研发人员学历构成本科及以上占比63.64%其中博士1人硕士5人[50] - 研发人员年龄结构21-40岁占比66.67%其中21-30岁25人31-40岁19人[50] - 基于膜法工艺的河道治理研究预计总投资300万元本期投入154.56万元[46] - 蒸馏法处理工业废水研究累计投入350.07万元完成工艺设计[46] - 公司拥有37项授权专利,包括9项发明专利和28项实用新型专利[52] - 公司拥有11项软件著作权,包括力源核电机组凝结水精处理控制系统软件等[52] 公司治理与股东信息 - 公司注册地址变更为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武原街道长安北路585号[13] - 公司办公地址位于上海市嘉定区胜辛南路1968弄1号[13] - 公司股票简称力源科技,代码688565,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16] - 公司报告期内无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5]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金额为13.89万元人民币[23] - 子公司力泉环保净资产132万元,报告期净亏损41万元[77] - 半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不分配不转增每10股送红股0股派息0元转增0股[83] - 公司无股权激励计划员工持股计划或其他员工激励措施[84] - 公司非环保重点排污单位报告期内无环境行政处罚[86] - 募投项目环保设施投入54万元用于购置通风除尘污水处理等设备[87] - 报告期内公司无重大诉讼、仲裁事项[124] - 报告期内无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123] - 报告期内无违规担保情况[123] - 公司确认2020年度关联交易并预计2021年度日常关联交易[124] - 报告期内公司无重大合同托管、承包、租赁事项[126] - 首次公开发行后总股本增至106,950,000股[135] - 有限售条件股份占比77.24%(82,611,764股)[134] - 无限售流通股占比22.76%(24,338,236股)[134] - 保荐机构跟投限售股1,337,500股(解除限售日2023/5/15)[138] - 网下摇号限售股1,074,264股(解除限售日2021/11/15)[138]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8,671户[140] - 第一大股东沈万中持股34,330,000股,占比32.10%[142] - 深圳市中广核汇联二号新能源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持股5,000,000股,占比4.68%[142] - 金善杭持股2,950,000股,占比2.76%[142] - 沈学恩持股2,800,000股,占比2.62%[142] - 海盐联海股权投资基金持股2,554,000股,占比2.39%[142] - 王伯华持股2,050,000股,占比1.92%[142] - 张琪持股1,800,000股,占比1.68%[143] - 中信证券投资有限公司持股1,141,900股,占比1.07%[143] - 沈万中持有的34,330,000股限售股将于2024年5月13日解禁[146] - 沈家雯、沈家琪、罗文婷为沈万中女儿,合计持股3,000,000股,各占比0.94%[143][146] - 最大股东沈万中持有34,330,000股,表决权比例为32.10%[148] - 中信证券投资有限公司持有1,337,500股,表决权比例为1.25%[148] - 公司注册资本为10,695万元,总股本10,695万股[190] - 公司于2021年5月13日在科创板上市,股票代码688565[190] - 合并报表范围包括直接持股100%的唐山力泉环保科技[193] - 记账本位币为人民币[200] 募集资金使用 - 募集资金总额为1.984亿元,本年度投入募集资金总额为7071.67万元[128] - 已累计投入募集资金总额为9007.28万元[128] - 水处理系统集成中心及PTFE膜生产项目承诺投资总额为5000万元,截至期末累计投入金额为1935.61万元,投入进度38.71%[128] -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承诺投资总额为4840.52万元,截至期末累计投入金额为0元,投入进度0%[128] -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承诺投资总额为1亿元,截至期末累计投入金额为7071.67万元,投入进度70.72%[128] - 公司以自筹资金预先投入募投项目实际金额为1935.61万元[129] - 自筹资金支付发行费用(不含增值税)290.97万元[129] - 批准使用不超过8000万元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129] - 截至2021年6月30日现金管理余额为0万元[129] 股东承诺与股份锁定 -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沈万中承诺股票锁定期为上市后36个月[92] - 控股股东承诺锁定期满后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