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ble View (ABLV)
icon
搜索文档
Able View (ABLV) - 2024 Q4 - Annual Report
2025-04-24 04:5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2023年和2022年总营收分别为1.29亿美元、1.49亿美元和1.45亿美元[41] - 2024年、2023年和2022年净(亏损)收入分别为 - 741.94万美元、975.00万美元和790.36万美元[41] - 截至2024年和2023年12月31日,总资产分别为4763.00万美元和5490.67万美元[42] - 截至2024年和2023年12月31日,总股东权益分别为709.12万美元和1141.56万美元[42] - 2024年、2023年和2022年经营活动提供(使用)的净现金分别为 - 224.45万美元、2357.33万美元和 - 1284.97万美元[43] - 公司总净收入从2016年的0.14百万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128.9百万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34%[7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短期债务约810万美元,长期债务约2290万美元,12个月净亏损约740万美元,总负债约4050万美元[79] - 2022 - 2024年,公司分别从银行借款5710万美元、4840万美元、3340万美元,还款5060万美元、5300万美元、3230万美元,借款年利率3.5% - 7.0% [80] - 2024年公司额外从另一家银行借款490万美元,年利率6.0% - 6.1%,截至报告日期未还款[81] - 截至2024年和2023年12月31日,公司第三方应收账款分别为1520万美元和1450万美元,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分别为42天和44天[87] - 截至2024年和2023年12月31日,公司库存分别为660万美元和1740万美元,库存周转天数分别为37天和60天[89] - 公司因收入下降降低库存,并对部分化妆品产品进行490万美元的库存减记[8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记录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为460万美元[211]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前三大品牌合作伙伴净收入分别占总净收入的71%、14%和4%,有15个品牌合作伙伴贡献了全部商品交易总额[53] - 2022 - 2024年,天猫和京东分别占公司总商品交易总额的20%和32%、22%和19%、29%和8%[60] 公司业务结构与风险 - 公司是开曼群岛控股公司,通过子公司开展业务,控股公司结构对投资者存在独特风险[33] 法规政策影响 - 2021年12月28日中国多部门联合颁布《网络安全审查办法》,2022年2月15日生效,公司认为目前无需通过网络安全审查,但新规影响不确定[36][38] - 2023年2月17日中国证监会颁布《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管理试行办法》,3月31日生效,公司已在美国上市,除报告未来证券发行或重大事件外无额外监管负担,但实施情况不确定[39] - 2015年7月1日新《国家安全法》生效,2021年6月10日《数据安全法》颁布并于9月1日生效,监管加强或增合规成本[118] - 2016年11月7日《网络安全法》颁布,2017年6月1日生效,要求运营商采取安全措施[118][119] - 2021年11月14日《网络数据安全(征求意见稿)》发布,规定特定数据处理活动需进行网络安全审查[120] - 2021年12月28日新《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修订颁布,2022年2月15日生效,公司暂不属强制审查范围但存不确定性[121][122] - 2019年3月15日《外商投资法》颁布,2020年1月1日生效,其解读和执行存在不确定性[128] - 2019年3月15日通过、2020年1月1日生效的《外商投资法》取代三部旧法,其实施对公司结构和运营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167] - 2024年11月1日实施的外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将外资准入全国负面清单从31条减至29条[169] - 2024年12月20日,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发布《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征求意见稿)》,修订2022年版鼓励目录,公开征求意见至2025年1月20日[170] - 2006年9月8日生效、2009年6月22日最新修订的《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规定》使外国投资者在中国的并购活动更耗时复杂[173] - 2018年3月1日生效的《企业境外投资管理办法》规定,境内企业或个人控制的境外实体在非敏感地区进行3亿美元及以上境外投资需在投资交割前向国家发改委备案[175] - 2023年3月31日生效的《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管理试行办法》明确了间接境外发行上市的认定等多方面内容[179] - 若发行人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合并财务报表中50%或以上的营业收入、利润总额、总资产或净资产来自中国境内公司,且主要业务活动在中国内地进行等,需按《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管理试行办法》进行备案[179] - 未遵守《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管理试行办法》负面清单或备案义务等,境内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可能面临100万至1000万元人民币(约13.7万至137万美元)罚款,相关个人可能面临50万至500万元人民币(约6.85万至68.5万美元)罚款[181] - 为境内公司境外证券发行和上市提供相关证券服务的证券公司和证券服务机构在中国境内生成的工作底稿应留存境内,未经相关主管部门批准不得转移境外[183] - 中国居民投资境外公司的法规可能使公司相关主体面临责任或处罚,限制注资、增资或分配利润能力,未按SAFE Circular 37登记会有不利后果[185] - 公司无法确保所有中国居民实益拥有人遵守SAFE Circular 37及后续规则,未及时登记或修改可能使相关主体受处罚,影响公司业务和财务状况[186] - 境外控股公司向中国实体贷款和直接投资的法规可能延迟或阻止公司使用募资,贷款有法定限额且需登记或备案[187] - 多项SAFE通告对外国投资企业外汇资本结算和使用有规定,SAFE Circular 28放宽部分限制,允许符合条件企业进行境内股权投资[188] - 公司无法确保能及时完成对中国运营实体贷款、注资及资金兑换的政府登记或备案,否则将影响业务资金和流动性[189] - 2014年3月生效的修订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加强消费者保护,对公司提出更严格要求[162] - 2018年8月颁布、2019年1月1日生效的《电子商务法》对电商经营者有诸多义务要求,公司可能面临合规风险[166] - 化妆品批发和零售行业未被现行2024年负面清单禁止或限制,但未来负面清单若调整可能影响公司业务[171][172] - 公司未来发行或融资可能需中国证监会许可、批准或备案,能否获得不确定[177] - 公司及其子公司目前无需获得中国监管机构批准即可在美国交易所上市或向外国投资者发行证券,但未来不确定是否需要及能否获批,否则将影响投资者利益[184] - 2023年综合拨款法案将触发《外国公司问责法》禁令的连续非检查年数从三年减至两年[198] - 2022年8月26日,PCAOB与中国相关部门签署协议,获检查和调查的自主决定权等权限[202] - 2022年12月15日,PCAOB宣布能完全检查和调查中国内地和香港的审计公司,并撤销先前相反决定[203] 业务经营风险 - 公司作为品牌管理合作伙伴,营收依赖中国电商市场增长,若市场不增长或增长慢于预期,服务和解决方案需求将受不利影响[47] - 公司与品牌合作伙伴的合同期限通常为12 - 36个月,多数2025年合同已续签,但续约率可能因多种因素下降或波动[52] - 与现有品牌合作伙伴的非竞争条款可能限制公司业务发展和品牌合作伙伴基础的扩张[54] - 若未完成与品牌合作伙伴合同规定的销售目标,品牌合作伙伴有权单方面终止协议[55] - 若无法维持与电商渠道的关系或适应新兴电商渠道,公司业务将受不利影响[58] - 部分品牌合作伙伴收入基于商品交易总额,其变化或定价机制改变会影响公司财务结果[61] - 公司在综合品牌管理市场面临激烈竞争,竞争加剧可能导致定价降低和市场份额减少[63] - 第三方技术平台故障或无法及时升级改进,会对公司业务和声誉造成不利影响[67] - 自然灾害、健康疫情等事件可能对公司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大不利影响[74] - 公司业务受季节性影响,旺季增加库存和费用,若季节性收入低于预期,经营业绩可能低于分析师和投资者预期[76][77] - 若消费者短时间大量访问公司网店,可能导致系统中断,影响交易和网店吸引力[78] - 公司依赖营销推广安排吸引流量和新品牌合作伙伴,若无法维持或签订新协议,可能影响营收和市场份额[92] - 公司业务依赖中国电信基础设施,基础设施不足可能导致服务中断,影响经营业绩[95] - 公司租赁8处中国大陆办公场所,部分出租人未提供足够文件证明其所有权或租赁权,且大量租赁权益未按规定登记,逾期未整改将面临1000元(约140美元)至10000元(约1403美元)罚款[109] - 公司依赖第三方交付服务提供商,若其服务不可靠,公司业务和声誉可能受重大不利影响[98] - 公司仓库由第三方运营管理,若其无法有效管理,公司成本占收入的比例将上升[99] - 公司接受多种支付方式,需支付信用卡和借记卡的交换费等费用,且面临欺诈等风险,违规可能导致罚款和交易费增加[100] - 若公司无法提供高质量客户服务,可能失去品牌合作伙伴,对业务和财务状况产生重大不利影响[101] - 负面宣传可能影响公司业务、声誉和普通股交易价格,包括关于公司、品牌、管理、合作伙伴和产品的负面信息[102] - 若公司经营的店铺或分销渠道销售假冒产品,可能面临法律制裁、声誉损害和业务损失[104] - 公司业务受中国内地和香港相关政府部门监管,若无法获得或续期必要的批准、许可证,可能面临行政处罚[105][107] - 电子商务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变化,公司可能需要获得新的许可证或扩大现有许可证范围[106] - 公司销售第三方制造的产品,可能面临产品责任索赔,且未购买产品责任保险,索赔可能导致资金和管理时间的支出[111] - 公司未来成功依赖关键人员,人才竞争激烈,吸引和留住人才失败或致业务受扰[112][113] - 公司业务产生大量数据,数据处理不当或损害声誉和业务[116] - 香港法律与内地不同,公司在港业务或受数据安全相关法规影响[124] - 公司采购的设备和软件是否属“关键网络设备”或“专用网络安全产品”不明,可能增合规成本[126] - 公司依赖多种方式保护知识产权,但保护可能不足,维权困难且成本高[127][128] - 公司可能面临知识产权侵权指控,可能需支出大量财务和管理资源、支付赔偿或获取许可,还可能因商标相似面临额外成本[130] - 若公司线上商店信息违反中国内容限制,可能面临没收收入、罚款、停业和吊销执照等处罚[131] - 公司未来融资能力受限,融资可能无法以可接受条件获得,股权融资会稀释股东权益,债务融资会限制运营灵活性和降低盈利能力[133] - 自2015年9月起,中国国家发改委要求外债发行备案,2016年5月要求境外公司和个人在境外发债定价和交割前备案并进行发行后报告,否则将被列入信用黑名单[134] - 公司可能没有足够保险覆盖业务风险,第三方服务伙伴的保险可能无法完全赔偿损失,索赔可能耗时且成本高[136] - 中美政治和贸易紧张可能导致美国品牌缩减在华业务或退出中国市场,影响公司经营和财务状况[140][141] - 公司业务受中国经济和政治状况、消费者信心和支出影响,中美贸易紧张可能影响品牌合作伙伴产品关税和定价[143] - 公司依赖关键运营指标评估业务,指标不准确可能损害声誉并导致潜在诉讼或纠纷[145] - 公司服务美容和个人护理产品品牌合作伙伴,相关产品类别电商表现不佳会对公司业务和经营成果产生重大不利影响[146] - 2025年2月和3月,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20%关税,后续一系列加征使关税最高达145%,中国对等反制[148][149] - 公司业务主要在华,收入基本源于中国,受中国政治、经济政策影响大[150] - 中国政府新政策影响教育和互联网等行业,未来可能出台影响公司业务的政策[151] - 中国法律解释和执行存在不确定性,新法规可能未覆盖所有经济活动,公司可能面临合规风险[155] - 公司旗下上海京跃在2022年和2024年因化妆品广告不合规,分别被罚款人民币2600元(约360美元)、32400元(约4400美元)和500000元(约68566美元)[161] 税务相关风险 - 公司可能被视为中国税收居民企业,需按25%税率就全球收入缴纳中国企业所得税,影响盈利能力和现金流[191] - 外国投资者获得的股息和股票转让收益可能需缴纳中国税,非居民企业适用10%预扣税,若公司被视为中国居民企业,非中国居民个人投资者适用20%税率[192] - 非中国居民企业间接转让中国应税资产可能被重新定性为直接转让,需缴纳中国企业所得税,相关交易转让方和受让方可能受处罚[194] - 公司在涉及中国应税资产的交易中面临不确定性,可能需承担申报、代扣义务或缴税,影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195] - 中国公司向非中国居民企业支付股息,预扣税率最高可达10%[227] - 若香港居民企业作为受益所有人持有中国实体不少于25%的股份,预扣税率可降至5%[228] 公司运营与管理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有五家中国内地运营子公司,收入以人民币计价[208] - 公司审计机构Marcum Asia总部位于纽约曼哈顿,定期接受PCAOB检查,不在2021年12月PCAOB确定名单中[200] - 公司高级执行官多为中国公民且大部分时间居住在中国,股东可能难以对公司或高管送达法律文书[205] - 人民币与美元汇率波动可能对公司现金流、收入、收益和财务状况产生重大不利影响[209] - 中国可用于减少汇率波动风险的对冲选择非常有限,公司尚未进行对冲交易[210] - 公司未能按中国法规为员工福利计划足额缴费可能面临处罚[212] - 中国运营实体使用外包服务可能被视为劳务派遣,若超过法定派遣工数量上限,每人将面临5000元(约702美元)至10000元(约1403美元
Able View (ABLV) - 2024 Q2 - Quarterly Report
2024-12-20 05:29
UNITED STATES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WASHINGTON, D.C. 20549 FORM 6-K REPORT OF FOREIGN PRIVATE ISSUER PURSUANT TO RULE 13a-16 OR 15d-16 UNDER THE SECURITIES EXCHANGE ACT OF 1934 Able View Global Inc. (Exact name of Registrant as specified in its charter) Floor 16, Dushi Headquarters Building No. 168, Middle Xizang Road Shanghai, 200001,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86 185 0177 0425 (Address of principal executive office) Indicate by check mark whether the registrant files or will file annual repo ...
Able View (ABLV) - 2023 Q4 - Annual Report
2024-05-01 04:3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2022年、2021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49亿美元、1.45亿美元、1.17亿美元,毛利率分别为25%、22%、22%[33] - 2023年、2022年、2021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975.00万美元、790.36万美元、869.58万美元[3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和2022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分别为5490.67万美元和5462.13万美元[3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和2022年12月31日,公司总负债分别为4349.11万美元和4908.99万美元[35] - 2023年、2022年、2021年公司经营活动所得收入分别为1332.10万美元、1014.29万美元、1114.30万美元[33] - 2023年经营活动提供的净现金为2357.333万美元,2022年为 - 1284.9693万美元,2021年为 - 189.799万美元[36] - 2023年投资活动提供的净现金为25.3662万美元,2022年为 - 110.7279万美元,2021年为5.3119万美元[36] - 2023年融资活动使用的净现金为 - 1621.6022万美元,2022年为1294.4067万美元,2021年为450.4857万美元[36] - 公司总净收入从2016年的0.14百万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149.0百万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达170%[7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短期债务约为9.76百万美元,长期债务约为26.41百万美元,十二个月净收入约为9.75百万美元,总负债约为43.49百万美元[79] - 2023年和2022年,公司与银行签订贷款协议分别借款48.44百万美元和57.06百万美元,年利率在3.5% - 7.0%之间,分别还款52.97百万美元和50.63百万美元[80] - 2023年,公司与另一家银行签订贷款协议借款0.28百万美元,年利率为4.0%,截至报告日期已还款[80] - 2023年和2022年,公司与金融机构签订贷款协议分别借款9.52百万美元和28.48百万美元,年利率在6.0% - 7.5%之间,分别还款17.86百万美元和22.15百万美元[8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和2022年12月31日,公司应收账款分别为1450万美元和2110万美元,2023年和2022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分别为45天和40天[8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和2022年12月31日,公司存货分别为1740万美元和1870万美元,2023年和2022年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60天和46天[89] 公司治理结构 - 公司董事会由五名董事组成,包括两名执行董事和三名独立董事[25] - 截至2023年7月14日,董事会成员中女性、非二元性别人数为0,男性为5人[28] - 公司高管和董事之间不存在家庭关系[26] 审计师变更 - 2021年9月10日至2022年10月5日,Friedman LLP担任公司独立审计师;2022年10月5日至2022年12月31日,Marcum LLP担任公司独立审计师[30] - 2021年和2022年,Marcum Asia CPAs LLP担任目标公司独立审计师;2022年10月1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以及2023年全年,Marcum Asia CPAs LLP担任上市公司独立审计师[30] 品牌合作业务数据 - 2023年净收入相关排名前三的品牌合作伙伴分别占公司总收入的50%、14%和11%[46] - 2023年公司有15个品牌合作伙伴贡献了全部总商品价值(GMV),其中三个品牌合作伙伴的产品销售贡献超过公司收入的10%,排名第一的品牌合作伙伴娇韵诗贡献了50%[46] - 2023年公司与四个新品牌建立了合作关系[46] - 2021 - 2023年,天猫分别占公司总GMV的18%、20%和22%,京东分别占31%、32%和19%[57] 品牌合作合同情况 - 公司与品牌合作伙伴的合同期限通常为12 - 36个月,续约过程通常在次年年初开始,需约一个月协商年度最低采购目标,截至报告日期,2023年所有合同已续约[45] - 公司与品牌合作伙伴的部分合同包含非竞争条款,可能限制业务发展和扩张,违反条款可能导致潜在责任和处罚[48][49] - 公司与品牌合作伙伴的部分合同规定了销售目标,未完成目标品牌合作伙伴有权单方面终止协议[50] 公司业务风险 - 竞争加剧可能对公司业务和财务结果产生不利影响[62] - 电商渠道中断会影响公司向品牌合作伙伴提供服务并减少门店销售[64] - 第三方技术平台故障会对公司业务、声誉和财务状况产生重大不利影响[65] - 新冠疫情对公司业务、运营结果和财务状况产生负面影响,未来影响仍不确定[73][74][75] - 公司业务存在季节性波动,旺季库存管理不当会影响经营结果[76][77][78] - 若无法有效管理库存,公司可能面临库存过时、价值下降、大幅减记或注销等风险,还可能需降价销售[90] - 若低估产品需求、品牌合作伙伴供货不及时或供应链受干扰,公司可能出现库存短缺,导致销售损失、品牌忠诚度下降和收入减少[91] - 若无法维持或签订营销推广协议,公司吸引新品牌合作伙伴和客户的能力将受损,影响市场份额、收入和盈利能力[92] - 若无法适应电商平台变化,公司与现有品牌合作伙伴续约能力将受损[94] - 若未能预测消费者购买偏好变化并调整产品供应和销售策略,公司经营业绩将受重大不利影响[95] - 若履行订单业务中断,公司业务和财务状况将受不利影响,且未购买业务中断保险[101] - 若第三方支付处理出现问题,公司可能面临费用增加、欺诈风险、合规困难等,影响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105] - 公司在中国大陆的子公司受多部门监管,需持有相关业务运营许可证,无法保证未来能顺利续期或获取新证[114] - 中国电商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发展,公司无法保证当前业务活动不会违反未来或现行法规,未来业务扩张可能需获取新许可证[115] - 公司香港子公司受当地政府部门监管,目前仅需公司注册证书和商业登记证,无法保证未来能顺利续期或获取新证[116] - 公司在中国大陆租赁8处办公场所,部分出租方无法提供足够文件证明产权或租赁权,部分租赁权益未按规定登记,违规可能面临1000元(约140美元)至10000元(约1403美元)罚款[120] - 公司销售第三方制造的产品,可能面临产品责任索赔,且未购买产品责任保险,无法保证能从相关方获得赔偿[122] - 公司未来成功很大程度依赖关键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持续服务,中国人才竞争激烈,无法保证能吸引和留住合适人才[124] - 公司业务产生和处理大量数据,面临数据存储、使用和披露不当的风险,保护信息安全可能需要大量资源[128] - 若公司未能适应新监管要求、无证经营或违反法规,可能面临行政行动和处罚,品牌合作伙伴违规也可能影响公司[117] - 公司租赁物业权益可能存在缺陷,无法保证续租或找到合适替代场所,可能导致业务中断和运营结果受影响[119] - 公司获取的土地和建筑物使用权可能与批准用途不符,无法保证能解决缺陷或获得所需审批,可能影响业务和财务状况[121] - 公司可能需向中国政府和军事机构提供数据以遵守新国家安全法,或增加费用并损害声誉[131] - 公司依靠多种法律、保密程序和合同条款保护知识产权,但可能无法有效保护[141][142] - 公司可能被指控侵犯第三方知识产权和违反内容限制,或需承担费用和损失[144][145] - 公司未来可能需通过融资筹集资金,但融资可能无法按可接受条款获得[147] - 中美政治和贸易紧张局势可能导致美国品牌缩减在华业务或退出,影响公司经营和财务状况[157][158] - 全球或中国经济衰退、国际关系紧张、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乌克兰冲突等,可能对公司业务和财务产生负面影响[156][159] - 公司依赖关键运营指标评估业务,指标不准确可能损害声誉并引发法律纠纷[163] - 公司服务美妆和个人护理产品品牌伙伴,相关品类电商表现不佳会影响经营和业绩[164] - 中国政府经济和政治政策变化,如资本投资控制、税收法规调整等,可能对公司业务和财务产生不利影响[164][167] - 中国法律法规解释和执行存在不确定性,可能影响公司获取许可证、执行合同,增加合规成本[169][171][172] - 零售行业受经济、政治、政策等因素影响,消费者信心和支出变化会影响公司业务和财务状况[160][161] - 2022年公司旗下上海景跃因化妆品广告不合规,分别于8月10日和12月14日被处以32,400元(约4,547美元)和2,600元(约373.91美元)罚款[177] 中国相关政策法规 - 2021年外资准入全国负面清单从33条减至31条,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从30条减至27条[188] - 2020年12月28日和2022年10月22日分别发布《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0年版)》和《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2年版)》,后者于2023年1月1日起生效并取代前者[188] - 2021年12月27日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年版)》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年版)》,于2022年1月1日起生效[188] - 若海外实体由中国企业或个人控制,在非敏感领域进行3亿美元及以上的对外投资,需在投资交割前向国家发改委备案相关信息[194] - 若海外实体由中国企业或个人控制,在《境外投资敏感行业目录(2018年版)》所列敏感领域进行对外投资,需经国家发改委批准[194] - 2006年8月8日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于9月8日生效并于2009年6月22日最新修订[192] - 2011年8月商务部发布《商务部实施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制度的规定》[193] - 2017年1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企业境外投资管理办法》,于2018年3月1日起生效[194] - 2018年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境外投资敏感行业目录(2018年版)》,于2018年3月1日起生效[194] - 2023年2月17日,中国证监会颁布《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管理试行办法》,3月31日生效,若发行人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合并财务报表中50%以上的营业收入、利润总额、总资产或净资产来自境内企业,且主要经营活动在中国大陆等,需按办法履行备案程序[199] - 未遵守《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管理试行办法》负面清单或备案义务等,境内企业及其控股股东可能面临100万至1000万元人民币(约145,647至1,456,473美元)罚款,相关个人可能面临50万至500万元人民币(约72,824至728,237美元)罚款;证券上市或发行顾问及相关个人也会面临相应罚款[201] - 2023年2月24日,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相关保密和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定》,3月31日生效,境内企业等应建立保密和档案管理制度,未经批准工作底稿不得转移境外,违规可能面临罚款等处罚[203] - 2014年7月4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37号文,要求中国居民就境外投资融资设立或控制特殊目的公司进行登记及变更登记,未履行可能导致境内运营实体利润分配受限等[207] - 2008年8月29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142号文,2011年11月9日发布45号文,对外国投资企业外汇资本结算进行规定;2015年3月30日发布19号文,2016年6月发布16号文,对相关规定进行调整;2019年10月23日发布28号文,放宽部分限制[212] - 2021年12月24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国务院关于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的管理规定(草案征求意见稿)》和《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备案管理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198] - 中国并购规则要求境外特殊目的公司上市交易前需获中国证监会批准,若未获或延迟获得批准,或批准被撤销,公司可能受制裁,影响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197] - 中国政府有意加强对海外发行和外资投资中国发行人的监管,可能限制公司证券发行能力,导致证券价值大幅下降或归零[217][218] - 中国政府近期出台政策影响特定行业,未来可能发布影响公司所在行业的法规政策,影响公司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218] 公司外汇及税务相关 - 公司可能无法确保所有中国居民受益所有人遵守37号文及后续实施规则,未及时登记或变更登记可能使受益所有人或境内运营实体面临罚款和法律制裁[208] - 公司向境内运营实体提供贷款不能超过法定限额,需向国家外汇管理局登记或备案;进行资本出资,境内运营实体需向相关部门登记和报告[211] - 公司无法保证能及时完成对中国运营实体未来贷款、追加资本出资及相关资金兑换的政府登记或备案,若失败将影响公司流动性和业务扩张能力[213] - 公司及获授期权的中国籍董事、高管和员工需遵守外汇登记相关规定,未完成登记可能面临罚款和法律制裁,限制股权激励计划支付及资金运作能力[214] - 中国员工行使股票期权或受限股/受限股单位归属时需缴纳个人所得税,公司运营实体有文件备案和代扣义务,未履行可能面临税务机关制裁[216] 其他 - 工信部网站已公布八批合格关键网络设备[140] - 网络数据安全征求意见稿规定处理超100万用户个人信息的数据处理者海外上市需申请网络安全审查[134] - 新网络安全审查办法规定拥有超100万用户个人信息数据的网络平台运营商海外上市前需申请网络安全审查[135] - 公司因不符合相关条件无需按新网络安全审查办法获得CAC批准[136] - 中国存款保险覆盖限额为50万元人民币(约78,461美元),香港存款保障计划补偿上限为50万
Able View (ABLV) - 2023 Q3 - Quarterly Report
2023-10-28 04:20
资产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5879.1943万美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5462.1331万美元增长约7.64%[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股东权益为798.7572万美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39.559万美元增长约233.43%[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为1752.7468万美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3072.0546万美元减少约42.94%[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负债为3002.1122万美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836.9414万美元增长约63.43%[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和2022年12月31日,公司对应收账款确定无需计提坏账准备[3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和2022年12月31日,公司存货减记分别为0和31,202美元[39]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6149339美元,其中3996036美元存于香港金融机构,2143858美元存于中国大陆金融机构[4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和2022年12月31日,预付款项和其他流动资产分别为10897546美元和3113139美元[5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和2022年12月31日,物业及设备净值分别为727630美元和374005美元,2023年和2022年上半年折旧费用分别为83493美元和53075美元[5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和2022年12月31日,短期贷款分别为9873115美元和15685674美元[5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和2022年12月31日,使用权资产分别为1981657美元和175004美元,总经营租赁负债分别为2259666美元和318855美元[6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和2022年12月31日,公司流通普通股均为100万股[9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和2022年12月31日,公司受限净资产均为86.9535万美元[9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和2022年12月31日,客户A应收账款分别占合并应收账款的28%和60%,客户C分别占29%和17%[11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和2022年12月31日,供应商F应付账款分别占合并应付账款的32%和19%,供应商G分别占32%和*(小于10%)[12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和2022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610万美元和580万美元,变动主要因经营、投资和融资活动现金变化[159][16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和2022年12月31日,公司应收账款分别为1690万美元和2110万美元,减少因收回部分逾期账款[159][16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和2022年12月31日,公司存货分别为1620万美元和1870万美元,减少因2022年底疫情影响员工病假导致库存积压[159][16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和2022年12月31日,公司短期借款分别为987万美元和1569万美元,金融机构借款减少670万美元,银行借款保持稳定[159][170][17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和2022年12月31日,应付关联方款项中,流动部分分别为0和938.0129万美元,非流动部分分别为2862.9568万美元和1835.002万美元[17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610万美元,2023年和2022年上半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分别为42天和49天[176] 营收利润情况 - 2023年上半年总营收为8166.3901万美元,较2022年同期的6080.9982万美元增长约34.3%[11] - 2023年上半年毛利润为1967.0215万美元,较2022年同期的1432.3051万美元增长约37.33%[11] - 2023年上半年净利润为564.8757万美元,较2022年同期的390.6347万美元增长约44.6%[11] - 2023年上半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544.3029万美元,较2022年同期的383.307万美元增长约42.0%[11] - 2023年上半年基本和摊薄每股收益为5.44美元,2022年同期为3.65美元[11]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收入为807.5367万美元,较2022年同期的553.9861万美元增长约45.77%[11] - 2023年和2022年上半年产品销售净收入分别为8170万美元和6080万美元,同期运营净收入分别为810万美元和550万美元[129] - 2023年和2022年上半年成本收入分别为6200万美元和4650万美元[139] - 2023年和2022年上半年销售和营销费用分别为922.9698万美元和730.7119万美元[142] - 2023年和2022年上半年一般和行政费用分别为236.515万美元和147.6071万美元[144] - 公司六个月营收从2022年的6080万美元增长34%至2023年的8170万美元,主要因品牌收购和渠道开发投入增加[149][150] - 公司六个月收入成本从2022年的4650万美元增长33%至2023年的6200万美元,毛利率保持24%稳定[149][151] - 公司六个月销售和营销费用从2022年的730万美元增长26%至2023年的920万美元,主要因促销广告、仓储运营和人力成本增加[149][153] - 公司六个月一般和行政费用从2022年的150万美元增长60%至2023年的240万美元,主要因专业咨询和办公租金费用增加[149][154] - 公司六个月净利润从2022年的390万美元增长45%至2023年的560万美元[149][156] - 2023年和2022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中分别有22%和30%为人民币形式,预计未来大部分收入仍将以人民币形式存在[178] - 2023年和2022年上半年,公司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51天和57天,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分别为42天和49天[191] 现金流量情况 - 2023年6月经营活动提供的净现金为7,277,110,2022年为(12,453,162)[17] - 2023年6月投资活动使用的净现金为(1,775,014),2022年为(37,445)[17] - 2023年6月融资活动使用的净现金为(5,187,484),2022年为10,385,545[17] - 2023年6月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375,959,2022年为减少(1,969,012)[17] - 2023年6月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末余额为5,773,380,2022年为4,750,968[17] - 2023年6月支付利息费用现金为711,891,2022年为303,651[17] - 2023年6月支付所得税现金为143,197,2022年为300,286[17]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提供净现金730万美元,主要归因于净收入560万美元及应收账款减少等调整项;2022年上半年使用净现金1250万美元,主要因净收入及应收账款增加等调整项[182][183][184] - 2023年上半年投资活动使用现金180万美元,主要用于向第三方和关联方贷款;2022年上半年使用极少现金,主要用于购买财产设备和向关联方贷款[185]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活动使用现金520万美元,主要用于偿还短期借款等;2022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提供现金1040万美元,主要来自短期借款等[182][186][187] 借款贷款情况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向第三方提供总计1236742美元无息贷款,截至报告日期已收回736111美元,预计2023年12月31日前收回剩余款项[53] - 2023年和2022年上半年,公司从银行分别借款30443701美元和21746651美元,还款29835664美元和14814639美元,借款年利率3.5%[59] - 2023年上半年,公司从另一家银行借款288671美元,年利率4.0%,截至6月30日未还款[60] - 2023年和2022年上半年,公司从金融机构分别借款9732979美元和11961538美元,还款16275367美元和10727794美元,借款年利率7.5% - 12.3%[61] - 2023年和2022年上半年,公司分别借款3040万美元和2170万美元,年利率3.5%,分别还款2980万美元和1480万美元;2023年额外借款30万美元,年利率4.0%,未还款[171] - 2023年和2022年上半年,公司分别从金融机构借款970万美元和1200万美元,还款1630万美元和1070万美元,借款年利率在7.5%至12.3%之间[172] 税收情况 - 香港公司首200万港元应评税利润税率为8.25%,超过部分为16.5%,自2018/2019课税年度起生效[72] - 中国内地企业所得税法定税率为25%,部分小微企业2022年有税收优惠,2023 - 2027年首300万元应评税利润税率为5%,超过部分为25%[73][74] - 新加坡公司企业所得税税率为17%[75] - 2023年和2022年上半年所得税费用分别为102.2634万美元和87.3365万美元[7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净经营亏损结转额为674.5593万美元,其中650.1927万美元来自中国内地子公司,24.3666万美元来自香港子公司[78] - 香港子公司首200万港元应评税利润适用税率为8.25%,超过200万港元部分税率为16.5%;中国自2023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首300万人民币应评税利润适用税率为5%,超过部分为25%[146][147] 股权情况 - 2022年5月11日,公司发行15750股A系列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筹集300万美元[8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和2022年12月31日,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账面价值分别为325.5781万美元和313.5781万美元[82] - 公司董事朱健、CEO王军和CFO唐静分别持有公司73%、19%和8%的股份[101] 关联方交易情况 - 2023年上半年向关联方销售产品,Merit Zone销售额为0美元,2022年为10608美元[103] - 2023年上半年关联方收取的租金费用为13218美元,2022年为109786美元[103] - 2023年上半年关联方收取的服务费为45440美元,2022年为17699美元[103] - 2023年上半年支付给关联方的股息为57402美元,2022年为190315美元[103] - 2023年上半年从关联方借款5835307美元,还款4212145美元;2022年借款8681171美元,还款11529198美元[10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应收关联方款项总计1858756美元,2022年12月31日为3053451美元[10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应付关联方款项总计28629568美元,2022年为18350020美元[114] - 2022年上半年,Healthy Great和Smartest Star分别指定475.0174万美元和200.9749万美元应付股息给Skinist Global,预计2025年1月支付[115] 业务合并与交易情况 - 2023年8月2日,公司完成与Hainan Manaslu Acquisition Corp.的业务合并,8月18日起,Able View的B类普通股和认股权证将在纳斯达克资本市场交易[126] 市场份额情况 - 2022年公司在美容和个人护理跨境品牌管理市场份额为16.5%,在功能性美容和个人护理品牌管理市场份额为38.1%[128] 股息情况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未宣告股息,支付5.7402万美元;2022年上半年宣告股息868.8985万美元,支付19.0315万美元[91][92] 会计政策情况 - 公司于2017年1月1日采用ASC 606确认收入[40] 经营租赁情况 -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