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toMed Therapeutics (GDTC)
搜索文档
CytoMed Therapeutics’ Chairman Increases Effective Holdings to 21.95%
Globenewswire· 2025-10-22 20:00
公司股权变动 - 公司执行主席兼大股东Peter Choo通过公开市场增持105,824股公司股票[1] - 增持后其个人持股达187,500股,占公司总股份的2.50%[1] - 该主席同时是持有2,282,422股(占19.45%)的Glorious Finance Limited的55%股东,并全资持有EP Capital Inc[1] - 合计控制2,388,246股,占公司总流通股的21.95%[1] 增持动机与行业前景 - 增持动机基于对公司利用专有技术开发负担得起的、“即用型”癌症疗法的价值和潜力的认可[2] - 亚洲特别是中国对生物疗法的投资兴趣日益增长[2] - 东南亚医疗和医疗旅游生态系统的扩张,以及西方医疗成本的上升,为能够创新并提供成本竞争力患者解决方案的公司带来独特机遇[2] - 该地区生物技术发展势头加速、并购机会以及支持性的监管环境进一步支持增持决定[2] 公司业务与技术 - 公司是一家临床阶段生物制药公司,专注于利用其许可的专有技术开发新型细胞疗法[3] - 核心技术包括γδ T细胞和iPSC衍生的γδ自然杀伤T细胞,旨在创造用于治疗多种人类癌症的同种异体免疫疗法[3] - 公司于2018年从新加坡顶尖研发机构A*STAR分拆成立[3] - 新技术开发灵感来源于现有CAR-T疗法在治疗血液恶性肿瘤方面的临床成功,以及将其原理应用于实体瘤治疗时面临的临床局限性和商业挑战[3]
CytoMed makes cash bid for potential acquisition of TC BioPharm Limited’s relevant assets
Globenewswire· 2025-10-14 20:00
SINGAPORE, Oct. 14, 2025 (GLOBE NEWSWIRE) -- CytoMed Therapeutics Limited (NASDAQ: GDTC) (“CytoMed” or “Company”), a Singapore-based clinical stage biopharmaceutical company focused on harnessing its proprietary technologies to develop novel affordable donor-derived cell-based immunotherapies for the treatment of a broad range of cancers, including both blood and solid tumours, today announced that it has submitted a cash bid for an undisclosed sum with Michael Magnay and Rob Croxen of Alvarez and Marsal Eu ...
CytoMed Therapeutics Limited (GDTC) Q2 2025 Earnings Call Prepared Remarks Transcript
Seeking Alpha· 2025-10-03 00:02
财务表现概览 - 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15.6万新加坡元,同比增长100% [2][3] - 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为205万美元 [2] - 剔除股权支付、汇兑损失等项目后,调整后净亏损为144万美元 [2] - 每股亏损为0.19美元 [2] 财务状况与资产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银行存款为286万美元 [2] - 截至同一日期,公司有形资产净值为715万美元 [2] 收入来源与业务进展 - 2025年上半年开始产生收入,源于获得iPSC储存库相关牌照和资产后提供的私人银行服务 [3] - 其他运营收入同比下降8.5% [2]
CytoMed Therapeutics (GDTC) - 2025 H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10-02 23: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100%至156,000美元 [3] - 其他营业收入同比下降8.5% 从2024年上半年的422,000美元降至386,000美元 [5] - 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为2,050,000美元 若剔除股权支付、净汇兑损失、认股权证负债公允价值损失及上市公司相关成本 净亏损将缩减至1,440,000美元 [3] - 每股亏损为0.19美元 [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现金及银行存款余额为2,860,000美元 净有形资产为7,150,000美元 [4]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9.3% 从2024年上半年的974,000美元增至1,160,000美元 [5] - 员工福利费用同比增长28.8% 从2024年上半年的299,000美元增至386,000美元 [6] - 其他费用同比增长49.1% 从2024年上半年的558,000美元增至832,000美元 [6] - 与2024年12月31日相比 2025年6月30日现金及银行存款余额从4,970,000美元降至2,860,000美元 [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有72,371份认股权证尚未行使 认股权证负债公允价值变动导致2025年损益表记录76,000美元损失 [8]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收入增长源于通过马来西亚子公司IPSE depository获得牌照及部分资产后 开始提供私人银行服务并产生156,000美元收入 [4] - 其他营业收入下降主要因IPO收益定存利息收入减少105,000美元 部分被研究收入增加71,000美元所抵消 [5] - 其他收益/损失净额方面 集团从2024年上半年的361,000美元收益转为2025年上半年的273,000美元损失 主要受402,000美元净汇兑损失及227,000美元认股权证负债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影响 [5] - 研发费用增加主要因员工福利、临床前费用、临床试验费用及设施相关费用上升 部分被折旧费用减少所抵消 [5]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将企业银行业务品牌重塑为"长寿银行" [11] - 公司与MD Anderson癌症中心合作 于2025年9月在同行评审期刊上发表了关于项目CTM GDT用于淋巴瘤的临床前研究数据 [10] - 公司计划在马来西亚及其他地区申请开展GDT试验 [10] - 公司与国际伙伴开展具有收入潜力的合作 [10] - 公司于2025年8月与Levity签署ATM协议 计划融资高达430万美元 [10]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公司目标在2026年完成CTM项目的I期临床试验 [9] - 公司对项目iPSC GDNKT仍在进行临床前研究 [9] - 公司对项目CTM GDG(改良版γδ T细胞)的IND申请正在进行中 [9] - 公司就项目CTMMSE用于软骨损伤 正与新加坡医院合作进行临床前研究 并计划在新加坡申请临床试验 [9]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PGNP生产设施已通过马来西亚卫生部的审计 [11] - 公司展示了其长寿银行设施的视频 [12] 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 无提问记录 会议直接结束 [12]
CytoMed Therapeutics Announces Publication of Collaborative Research with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Demonstrating the Potential of Allogeneic γδ T Cells in Acute Myeloid Leukemia
Globenewswire· 2025-10-02 19:00
公司研发进展 - 公司宣布其同种异体γδ T细胞疗法CTM-GDT的临床前研究结果已发表,该研究展示了其在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方面的潜力[1] - 该研究是与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合作完成,合作基于2023年5月宣布的研究协议[1] - 公司首席科学官表示,这些发现为推进同种异体γδ T细胞治疗AML及其他癌症的临床研究提供了依据[2] 产品管线与临床策略 - 公司的主导产品CAR-γδ T细胞目前正在新加坡进行1期临床试验[2] - 公司计划在主导产品之后,将下一代γδ T细胞产品推进至临床试验阶段[2] - 公司计划在东南亚推进同种异体γδ T细胞治疗血液恶性肿瘤的临床试验[3] 公司背景与技术平台 - 公司成立于2018年,从新加坡顶尖研发机构A*STAR分拆而来[3] - 公司是一家临床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专注于利用其许可的专有技术开发新型细胞疗法[3] - 公司技术平台包括γδ T细胞和iPSC衍生的γδ自然杀伤T细胞,旨在治疗多种人类癌症[3]
CytoMed Therapeutics (GDTC) - 2025 Q2 - Quarterly Report
2025-09-30 19:00
收入和利润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15.59万新元,而2024年同期为零收入[3] - 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扩大至224.58万新元,较2024年同期的108.85万新元增长106%[3] - 2025年上半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0.19新元,较2024年同期的0.09新元增长111%[3]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总收入为155,887新加坡元,其中私人血液储存服务收入130,280新加坡元,私人血液检索服务收入25,607新加坡元[22] - 2025年上半年公司综合亏损总额为2,269,263新加坡元[7] - 2025财年其他营业收入总额为38.5779万新元,其中研究收入为29.4799万新元,但利息收入从19.054万新元下降至8.5794万新元[26] - 2025财年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等净损失为27.2848万新元,而2024财年为净收益36.0871万新元,主要因认股权负债产生7.6323万新元损失[27] 成本和费用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为116.25万新元,较2024年同期的97.44万新元增长19.3%[3] - 2025年上半年员工福利费用为38.61万新元,较2024年同期的29.92万新元增长29%[3] - 2025年上半年确认基于股份支付的费用为447,680新加坡元[7] - 2025财年研发费用增至116.2467万新元,同比增长约19.3%,员工福利支出和临床试验费用是主要增长点,分别为42.3613万新元和28.3559万新元[28] - 2025财年员工福利总费用为80.9704万新元,其中计入研发费用的部分为42.3613万新元,股权支付费用为8.6941万新元[29] - 截至2025年6月30日,以股权结算的股份支付费用总额为448,327新加坡元,其中员工福利费用86,941新加坡元,其他费用361,386新加坡元[54] 现金流状况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59.92万新元,较2024年同期的115.59万新元增长38.3%[5] - 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为负,金额为1,599,164新加坡元[17] - 2025年上半年购置不动产、厂房和设备约为34.7797万新元,远低于2024年全年的140.0225万新元[34] 资产和债务状况 - 截至2025年6月30日,现金及银行存款余额为285.5万新元,较2024年底的497.04万新元下降42.6%[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总资产为835.71万新元,较2024年底的1006.77万新元下降17%[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累计亏损为1709.19万新元,较2024年底的1484.81万新元增长15.1%[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银行存款余额为2,854,958新加坡元[1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营运资金为3,380,056新加坡元[1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合同负债余额为79,299新加坡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07,742新加坡元有所下降[2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85.4958万新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469.7047万新元显著减少,主要因短期定期存款减少[33] - 无形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9.305万新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7.2556万新元,部分原因是终止许可导致损失0.535万新元[3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认股权负债公允价值为8.8268万新元,期内因公允价值变动确认7.6323万新元损失[45] - 总借款从2024年12月31日的46.325万新元小幅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48.9604万新元[5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为4,063,570新加坡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3,846,096新加坡元增长5.7%[56] 业务运营与市场 - 公司于2024年8月15日通过间接子公司IPSC Depository Sdn. Bhd.收购了Cellsafe International Sdn Bhd的牌照及部分资产[12] - 公司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运营,主要子公司包括CytoMed Therapeutics (Malaysia) Sdn. Bhd.(持股100%)、Puricell Lab Pte. Ltd.(持股95%)和LongevityBank Pte. Ltd.(持股90%)[1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未履行的履约义务预计在未来1至5年内确认收入33.5万新元,5至10年内确认21.9万新元,10年以上确认2.3万新元[25] - 按地理位置划分,马来西亚非流动资产为3,016,378新加坡元,新加坡为547,192新加坡元,中国为500,000新加坡元[5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资本承诺总额为637,234新加坡元,包括最低特许权使用费承诺137,234新加坡元和贷款承诺500,000新加坡元[60] - 贷款承诺500,000新加坡元为向第三方提供的年利率5.0%的贷款,用于在中国建立业务[61] 资本和股本活动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普通股数量为11,540,000股,股本金额为23,793,950新加坡元[51] - 2024年1月公司通过权证转换发行10,672股普通股,价值73,930新加坡元[51] - 2025年7月1日,公司向专业服务提供商发行130,431股普通股,价值约309,121美元,并向关键管理人员发行63,281股普通股,价值约142,382美元[63] - 2025年8月18日,公司签订ATM销售协议,可通过销售代理发售普通股,累计筹资额最高达430万美元[64] 其他财务信息 - 财务报表编制采用的汇率为1美元兑1.2719新加坡元[16]
Update on recent acquisition - CytoMed Therapeutics expands into auto-immune diseases building on its recent cord blood bank acquisition
Globenewswire· 2025-08-28 21:00
核心观点 - 公司成功从冷冻超过十年的脐带血中扩增临床级自然杀伤细胞 建立新业务平台以创造额外收入来源和未来增长 [1] - 公司重组集团架构 在LongevityBank旗下创建脐带血衍生生物技术新平台 该平台全资持有持牌脐带血库IPSC Depository [2] - 战略规划为LongevityBank专注于利用个性化细胞存储服务的自体疗法 母公司CytoMed专注于同种异体疗法 后者已在新加坡获批IND I期临床试验 在印度进行II期IIT试验 [3] 业务重组与战略定位 - LongevityBank将作为独立脐带血生物制药公司分拆 生产脐带血衍生NK细胞等解决方案 该疗法被广泛研究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安全有效疗法 [6] - 公司于2024年10月3日完成对马来西亚持牌脐带血库的资产收购 该库为当地仅有三家持牌机构之一 提供稀有脐带血作为免费原材料 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癌症的新疗法开发 [4] - 脐带血富含造血干细胞和多种免疫细胞(包括NK细胞) 与成人来源细胞相比更不易引起移植物抗宿主病 [4] 技术优势与临床进展 - 同种异体疗法具有治疗速度快、可及性强和成本效益高的优势 自体疗法更不易被自身免疫系统排斥且患者接受度更高 [3] - 公司利用亚洲成本竞争力的研发制造基础设施 可生产经济实惠的自体和同种异体细胞疗法 [7] - 新型技术开发受到现有CAR-T疗法在血液恶性肿瘤临床成功及当前临床局限性和商业挑战的启发 [9] 运营与资源整合 - IPSC Depository拥有超过2600名回归脐带血存储会员 将重启原有脐带血存储业务 新增免疫细胞存储等服务 并加速研发冷冻脐带血作为NK和T细胞扩增来源 [5] - 管理层及董事长持有的EP Capital Inc计划寻求董事会批准 向LongevityBank股权投资最多50万美元 估值至少为CytoMed收购估值的两倍 资金用于购买新设备和翻新实验室 [5] - IPSC Depository将获得CytoMed的资源和技术支持 旨在建立可扩展的免疫细胞平台 [5] 市场前景与行业趋势 - 自身免疫病例随全球老龄化迅速增加 许多卫生当局对个性化自体疗法更加宽容 [7] - 脐带血衍生治疗提供商较少 主要由于脐带血单位不可用 这被视为新机遇 [6] - 脐带血库收购表现远超预期 预计LongevityBank和IPSC Depository将对集团收入做出积极贡献 [7]
CytoMed Therapeutics Limited Announces At-the-Market (ATM) Offering Program
GlobeNewswire· 2025-08-19 09:00
公司融资安排 - 公司与R F Lafferty & Co Inc签订市场销售协议 通过该代理机构发行普通股 [1] - 计划通过ATM项目发行最高4304945美元价值的普通股 具体发行时间与数量将根据市场条件及公司资金需求决定 [2] - 发行所得将用于一般企业用途 包括业务多元化发展计划 资本支出 以及探索潜在收购或战略投资 [3] 资金运用规划 - 部分净收益可能用于聘请专业机构评估互补业务或技术的收购机会 但目前尚未达成任何确定性协议 [3] - 闲置资金将暂时以现金或银行存款形式持有 [3] - 公司旗下脐带血库自2024年8月收购后新增约2500名客户注册 为2025年贡献收入 [3] 公司背景与业务 - 公司2018年从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分拆成立 处于临床阶段生物制药领域 [4] - 专注于利用γδ T细胞和iPSC衍生γδ自然杀伤T细胞技术 开发治疗多种人类癌症的同种异体细胞免疫疗法 [4] - 技术开发受现有CAR-T疗法治疗血液恶性肿瘤临床成功的启发 旨在解决CAR-T原理应用于实体瘤治疗的临床局限性与商业挑战 [4]
Update On Clinical Trial Milestone - CytoMed Therapeutics Achieves Completion of Dose Level 1 of its ANGELICA TRIAL, and Proceeding to Dose Level 2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Solid Tumors or Ha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
Globenewswire· 2025-07-21 22:01
文章核心观点 - 新加坡临床阶段生物制药公司CytoMed Therapeutics宣布其首个针对晚期癌症患者的人体I期剂量递增临床试验ANGELICA Trial已成功完成剂量水平1,并计划于2025年第三季度开始剂量水平2的试验 [1] 公司信息 - CytoMed于2018年从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分拆出来,是一家临床阶段生物制药公司,专注利用其许可的专有技术开发新型细胞异体免疫疗法治疗各种人类癌症 [5] - 公司利用γδ T细胞和iPSC衍生的γδ自然杀伤T细胞技术,灵感源于现有CAR - T疗法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成功以及将CAR - T原理应用于实体瘤治疗的临床局限性和商业挑战 [5] 试验信息 - ANGELICA Trial评估异体NKG2DL靶向嵌合抗原受体嫁接(CAR)γδ T细胞(CTM - N2D)治疗包括晚期实体瘤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在内的一系列癌症适应症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2] - 试验已成功完成4名晚期癌症患者的剂量水平1,计划2025年第三季度开始剂量水平2 [1] 产品信息 - CTM - N2D使用来自健康供体的γδ T细胞,经扩增和修饰后表达靶向许多癌症中常见的NKG2DL的CAR,可在无需供体 - 患者兼容性匹配的情况下注入患者体内 [3] - 与传统的CAR - αβ T细胞疗法不同,传统疗法通常收集患者自身血细胞并进行修饰后再回输,而CTM - N2D无需收集患者自身细胞;且与化疗不同,CAR - T细胞能特异性识别癌细胞上的靶点来杀死癌细胞 [3][4]
CytoMed Therapeutics (GDTC) - 2024 Q4 - Annual Report
2025-04-29 05:00
收入和利润 - 2024年总收入为624,771美元,较2023年的588,423美元有所增长[3] - 2024年净亏损为185万美元,较2023年的303万美元改善39%,主要由于未发生IPO相关费用[4] 成本和费用 - 2024年研发费用为140万美元,较2023年的116万美元增加234,099美元,主要因临床试验费用和员工福利增加[6] - 2024年员工福利费用为453,321美元,较2023年的332,413美元增加,主要因员工人数和薪资水平上升[7] 现金及财务状况 - 2024年现金及银行存款为364万美元,较2023年的658万美元减少[3][5] - 公司预计现有现金可支持运营至2026年,但计划2025年加强财务状况以把握并购机会[19] 业务线表现 - 2024年11月启动首个人体CAR-T临床试验(ANGELICA试验),招募不超过20名晚期癌症患者[9] - 2024年8月收购马来西亚一家持牌脐带血库,计划将其分拆为独立子公司[16] - 计划2025年提交美国FDA的IND申请,针对供体来源的同种异体γδ T细胞治疗白血病[17] 资产和债务 - 公司拥有5处位于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生产用房产,2024年底借款金额为316,176美元[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