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住集团(01179) - 2025 Q1 - 季度业绩

2025-05-20 18:00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第一季度酒店营业额同比增加14.3%至225亿元,不计入Legacy - DH同比增加15.3%,Legacy - DH分部增加2.9%[6] - 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2.2%至54亿元(744百万美元),管理加盟及特许经营收入同比增长21.1%至25亿元(344百万美元),Legacy - Huazhu分部收入45亿元,同比增长5.5%,Legacy - DH分部收入918百万元,同比下跌11.3%[6] - 2025年第一季度归属公司净利润894百万元(123百万美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659百万元,上一季度为49百万元[6] - 2025年第一季度EBITDA(非公认会计准则)为16亿元(222百万美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13亿元,上一季度为974百万元[6]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调整EBITDA(非公认会计准则)为15亿元(206百万美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14亿元,上一季度为12亿元[6] - 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预期收入较2024年第二季度增长1% - 5%,或3% - 7%(不计入DH),管理加盟及特许经营收入增长18% - 22%[7] - 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为54亿元,同比增长2.2%,环比下降10.4%[13] - 2025年第一季度管理加盟及特许经营酒店收入为25亿元,同比增长21.1%,环比持平[14] - 2025年第一季度酒店经营成本为36亿元,同比增长1.1%,占收入百分比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15] - 2025年第一季度销售、一般及行政费用为7.55亿元,同比下降1.8%[16]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利润为11亿元,同比增长7.9%,经营利润率为20.1%[16] - 2025年第一季度归属净利润为8.94亿元,同比增长35.7%[17] - 2025年第一季度EBITDA为16亿元,经调整EBITDA为15亿元[17][18]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现金流入5.8亿元,投资现金流入7.57亿元,融资现金流出6.28亿元[18] - 2025年3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结余为人民币82亿元(11亿美元),受限制现金为人民币121百万元(16百万美元)[19] - 2025年3月31日,公司总债务及净现金余额分别为人民币53亿元(726百万美元)及人民币30亿元(418百万美元),未动用信贷融资为人民币30亿元[19] - 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预期收入较2024年第二季度增长1% - 5%,或增长3% - 7%(不计入DH)[20] - 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预期管理加盟及特许经营收入较2024年第二季度增长18% - 22%[20]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62,552百万元人民币,2025年3月31日为61,559百万元人民币[32]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负债为50,281百万元人民币,2025年3月31日为50,937百万元人民币[33]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权益为12,271百万元人民币,2025年3月31日为10,622百万元人民币[33]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7,474百万元人民币,2025年3月31日为8,184百万元人民币[32]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短期投资为3,603百万元人民币,2025年3月31日为2,682百万元人民币[32]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短期债务为880百万元人民币,2025年3月31日为849百万元人民币[33]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应付股息为0百万元人民币,2025年3月31日为2,137百万元人民币[33]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未分配利润为2,449百万元人民币,2025年3月31日为1,207百万元人民币[33] - 2024年3月31日、2024年12月31日和2025年3月31日总收入分别为52.78亿元、60.23亿元和53.95亿元人民币,对应7.44亿美元[35] - 上述三个时间点经营利润分别为10.03亿元、9.02亿元和10.82亿元人民币,对应1.49亿美元[35] - 上述三个时间点净利润分别为6.67亿元、0.61亿元和8.99亿元人民币,对应1.24亿美元[36][38] - 2024年3月31日、2024年12月31日和2025年3月31日基本每股股份盈利分别为0.21元、0.02元和0.29元人民币,对应0.04美元[36] - 上述三个时间点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分别为8.86亿元、27.04亿元和5.8亿元人民币,对应8000万美元[38] - 上述三个时间点投资活动产生的净现金分别为3.48亿元、-30.99亿元和7.57亿元人民币,对应1.03亿美元[38] - 上述三个时间点融资活动产生的净现金分别为-22.58亿元、-0.37亿元和-6.28亿元人民币,对应-8600万美元[39] - 2024年3月31日、2024年12月31日和2025年3月31日期初现金、现金等价物及受限制现金分别为77.1亿元、79.4亿元和75.24亿元人民币,对应10.37亿美元[39] - 上述三个时间点期末现金、现金等价物及受限制现金分别为66.64亿元、75.24亿元和83.05亿元人民币,对应11.44亿美元[39] - 归属公司经调整净利润(非公认会计准则)在2024年3月31日、2024年12月31日和2025年3月31日分别为7.71亿元、3.21亿元和7.75亿元人民币,对应1.07亿美元[41] - 2025年第一季度归属华住集团净利润8.94亿元,2024年3月31日和12月31日分别为6.59亿元和0.49亿元[42]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调整EBITDA为16.15亿元,2024年3月31日和12月31日分别为13.09亿元和9.74亿元[42] - 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为44.81亿元,2024年3月31日和12月31日分别为42.46亿元和47.89亿元[44] 公司酒店数量及客房数量情况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有11,685家在营酒店,1,142,158间在营酒店客房[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在19个国家经营11,685家酒店,拥有1,142,158间在营客房[2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以租赁及自有模式经营8%的酒店客房,以管理加盟及特许经营模式经营92%的酒店客房[2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Legacy - DH有121家在营酒店,25,758间在营酒店客房,23家待开业酒店[1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在营酒店总数为11,685家,客房总数为1,142,158间,待开业酒店总数为2,888家[52] - 经济型酒店在营数量为5,677家,客房数为464,841间,待开业数量为1,123家[52] - 汉庭酒店在营数量为4,269家,客房数为370,138间,待开业数量为699家[52] - 中档酒店在营数量为4,835家,客房数为517,060间,待开业数量为1,116家[52] - 全季酒店在营数量为3,092家,客房数为351,344间,待开业数量为756家[52] - 中高档酒店在营数量为994家,客房数为132,474间,待开业数量为527家[52] - 高档酒店在营数量为152家,客房数为22,016间,待开业数量为112家[52] - 奢华酒店在营数量为16家,客房数为2,325间,待开业数量为5家[52] - 城际酒店56家在营及121家待开业酒店归属Legacy - Huazhu分部[53] - 施柏阁12家在营及8家待开业酒店归属Legacy - Huazhu分部[53] Legacy - Huazhu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第一季度,Legacy - Huazhu业务开设694家酒店,关闭155家酒店,截至3月31日有2,865家待开业酒店[8] - 2025年第一季度,Legacy - Huazhu日均房价272元,入住率76.2%,混合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208元,同店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205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下降8.3%[9] - 2025年第一季度Legacy - Huazhu租赁及自有酒店开业2家、关闭7家,净减少5家;管理加盟及特许经营酒店开业692家、关闭148家,净增加544家[4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经济型酒店待开业1114家,中档、中高档酒店及其他待开业1751家,总计待开业2865家[46] - 2025年第一季度综合日均房价272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下降2.6%;入住率76.2%,下降1.0个百分点;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208元,下降3.9%[47] - 成熟阶段酒店2025年第一季度同酒店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205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下降8.3%;同酒店日均房价269元,下降5.3%;同酒店入住率76.5%,下降2.5个百分点[48] Legacy - DH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第一季度Legacy - DH分部混合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同比增长12.7%,日均房價增长2.8%,入住率增长5.3个百分点[11] - 2025年第一季度Legacy - DH租赁酒店开业0家、关闭11家,净减少11家;管理加盟及特许经营酒店开业10家、关闭0家,净增加10家[4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Legacy - DH总计3家酒店因维修及翻新而暂时关闭[50] - 2025年第一季度Legacy - DH综合日均房价107欧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增长2.8%;入住率61.1%,增长5.3个百分点;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65欧元,增长12.7%[51] 公司财务计量标准相关 - 公司使用美国证交会界定的非公认会计准则计量标准,包括经调整净利润等[23] - 公司认为EBITDA是评估经营及财务表现的有用指标,经调整EBITDA更能反映酒店财务业绩能力[24][25] - 使用EBITDA及经调整EBITDA有一定限制,公司通过相关披露弥补[25] - EBITDA及经调整EBITDA非美国公认会计准则定义,不能替代相关计量标准[26] - 公司非公认会计准则财务计量标准与综合经营报表资料的对账载于公告尾部[26] 公司会议安排 - 公司管理层将于2025年5月20日美国东部时间上午8时(香港时间下午8时)举行电话会议[22] 公司开店目标 -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新开694家酒店,目标全年新开约2300家[11]
奇富科技(03660) - 2025 Q1 - 季度业绩

2025-05-20 06:30
平台连接数据及用户数据变化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平台累计连接163家金融机构合作伙伴和2.682亿名潜在信贷需求消费者,较上年增长11.1%[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累计获批授信额度用户为5840万人,较2024年同期增长11.6%[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累计成功提款借款人(含重复借款人)为3550万人,较2024年同期增长13.8%[5] 贷款业务数据 - 2025年第一季度,金融机构合作伙伴通过平台发起24401374笔贷款[5] - 2025年第一季度,总撮合及发起贷款规模达8888.3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加15.8%,较上季度减少1.1%[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在贷余额总额为14027.3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加5.5%,较2024年12月31日增加2.4%[5] - 2025年第一季度,平台金融机构发起贷款加权平均合约期限约为10.17个月,2024年同期为10.10个月[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平台金融机构发起贷款的90天+逾期率为2.02%[5] - 2025年第一季度,平台金融机构发起贷款的复贷量为95.1%[5] 财务关键指标数据(净收入) - 2025年第一季度,净收入总额为469.07亿元(6.464亿美元),上季度为448.23亿元[10] - 2025年第一季度净收入总额4690.7百万元(646.4百万美元),2024年同期为4153.2百万元,上季度为4482.3百万元[13] - 2025年第一季度净收入总额为46.91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的41.53亿元人民币增长12.94%[45] 财务关键指标数据(营收、利润等综合) - 2025年第一季度总营收46.9亿元,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19.3亿元,成功发行6.9亿美元可转换票据[11] - 2025年第一季度信贷驱动服务净收入3110.9百万元(428.7百万美元),2024年同期为3016.3百万元,上季度为2889.5百万元[13] - 2025年第一季度运营成本及开支总额2716.0百万元(374.3百万美元),2024年同期为2789.1百万元,上季度为2591.9百万元[15]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收益1974.7百万元(272.1百万美元),2024年同期为1364.1百万元,上季度为1890.3百万元[18] - 2025年第一季度非公认可会计准则经营收益2104.3百万元(290.0百万美元),2024年同期为1408.7百万元,上季度为1950.0百万元[18] - 经营利润率为42.1%,非公认会计准则经营利润率为44.9%[19] - 所得税开支前收益为人民币22.202亿元(3.06亿美元),2024年同期为人民币15.262亿元,上季度为人民币19.327亿元[19] - 净利润为人民币17.966亿元(2.476亿美元),2024年同期为人民币11.601亿元,上季度为人民币19.127亿元[19] - 每股全面摊薄美国存托股净收益为人民币12.62元(1.74美元)[21] - 净利润率为38.3%,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率为41.1%[20] - 公司应占净利润为人民币18.002亿元(2.481亿美元),2024年同期为人民币11.643亿元,上季度为人民币19.166亿元[20] - 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为17.97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的11.60亿元人民币增长54.91%[45]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普通股股东应占净利润为18.00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的11.64亿元人民币增长54.64%[45] - 2025年第一季度基本每股普通股净收益为6.41元人民币,较2024年的3.73元人民币增长71.85%[46] - 2025年第一季度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率为38.3%,较2024年的27.9%增长10.4个百分点[51] - 2025年第一季度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率为41.1%,较2024年的29.0%增长12.1个百分点[51] - 2025年第一季度公认会计准则经营利润率为42.1%,较2024年的32.8%增长9.3个百分点[51] 贷款撮合及服务 - 重资本数据 - 2025年第一季度贷款撮合及服务 - 重资本为429.8百万元(59.2百万美元),2024年同期为243.8百万元,上季度为363.0百万元[13] 逾期及回收数据 - 2025年第一季度首日逾期率为5.0%,30天回收率为88.1%[11] 新增授信用户渠道数据 - 2025年第一季度新增授信用户中近半数来自嵌入式金融合作夥伴,该渠道放款量大幅增长[11] 轻资产模式等在贷余额占比数据 - 截至季度末,轻资产模式、智信和全面技术解决方案的在贷余额占比达约56%[11] 股份回购计划数据 - 2025年股份回购计划授权公司自2025年1月1日起12个月内回购不超4.5亿美元美国存托股或A类普通股,截至2025年5月19日已回购约440万股,金额约1.78亿美元[28] - 2025年3月股份回购计划授权公司用发售可转换优先票据所得款项净额回购股份,已发售本金总额6.9亿美元可转换优先票据,定价时回购约510万股,价值约2.27亿美元,预计用剩余约4.5亿美元继续回购[29] 第二季度业绩预计数据 - 2025年第二季度预计净利润16.5亿 - 17.5亿元,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17.5亿 - 18.5亿元,同比增长24% - 31%[30] 已发行在外普通股数据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已发行在外普通股为2.68930496亿股[23] 资产负债权益数据 - 2024年12月31日资产总值为48132618千元人民币,2025年3月31日为55627168千元人民币(7665629千美元)[43] - 2024年12月31日流动资产总值为42780568千元人民币,2025年3月31日为50412741千元人民币(6947061千美元)[43] - 2024年12月31日非流动资产总值为5352050千元人民币,2025年3月31日为5214427千元人民币(718568千美元)[43] - 2024年12月31日负债总额为23886399千元人民币,2025年3月31日为32511226千元人民币(4480165千美元)[44] - 2024年12月31日流动负债总额为17472209千元人民币,2025年3月31日为16377238千元人民币(2256843千美元)[44] - 2024年12月31日非流动负债总额为6414190千元人民币,2025年3月31日为16133988千元人民币(2223322千美元)[44] - 2024年12月31日权益总额为24246219千元人民币,2025年3月31日为23115942千元人民币(3185464千美元)[44] 财务指标评估及决策依据数据 - 公司使用非公认会计准则经营收益等指标评估经营业绩及进行财务和营运决策[39] 前瞻性陈述风险数据 - 公告中的前瞻性陈述存在风险和不确定性,实际业绩可能与陈述内容有重大差异[41] 现金流量数据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28.06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的19.58亿元人民币增长43.27%[48] - 2025年第一季度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32.40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的31.38亿元人民币增长3.25%[48] - 2025年第一季度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54.49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的17.75亿元人民币增长206.98%[48] 汇率换算数据 - 2025年3月31日人民币按7.2567元兑1.00美元的汇率换算为美元[40]
携程集团(09961) - 2025 Q1 - 季度业绩

2025-05-20 06:05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第一季度净营业收入为138亿元人民币(19亿美元),同比上升16%,环比上升9%[5] - 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为43亿元人民币(5亿9600万美元),与2024年同期持平,较上季度的22亿元人民币增长[9] - 2025年第一季度经稀释的每股普通股和每股存托凭证收益为6.09元人民币(0.84美元)[1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现金及等价物等余额为929亿元人民币(128亿美元)[10] - 截至美国东部时间2025年5月16日,公司已回购约160万股美国存托凭证,总对价约8400万美元[11] - 2025年3月31日公司现金、现金等价物及受限制现金为563.6亿元人民币(77.67亿美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510.93亿元人民币增长10.3%[19] - 2025年3月31日公司短期投资为217.39亿元人民币(29.96亿美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284.75亿元人民币下降23.66%[19] - 2025年3月31日公司应收账款净额为133.57亿元人民币(18.41亿美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24.59亿元人民币增长7.21%[19] - 2025年3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总额为1122.88亿元人民币(154.75亿美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121.2亿元人民币增长0.15%[19] - 2025年3月31日公司资产总额为2477.62亿元人民币(341.43亿美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2425.81亿元人民币增长2.13%[19] - 2025年3月31日公司短期负债及长期负债的即期部分为225.77亿元人民币(31.11亿美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94.33亿元人民币增长16.18%[20] - 2025年3月31日公司应付账款为169.79亿元人民币(23.4亿美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65.78亿元人民币增长2.41%[20] - 2025年3月31日公司流动负债总额为767.77亿元人民币(105.8亿美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740.1亿元人民币增长3.74%[20] - 2025年3月31日公司负债总额为1007.76亿元人民币(138.87亿美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990.99亿元人民币增长1.69%[20] - 2025年3月31日公司携程集团有限公司股东权益总额为1451.53亿元人民币(200.03亿美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418.07亿元人民币增长2.36%[20] - 2025年3月31日止3个月公司收入合计138.5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19.21亿元增长16.18%[21] - 2025年3月31日止3个月公司净利润43.14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43.25亿元微降0.25%[22][23] - 2025年3月31日止3个月公司归属携程集团有限公司净利润42.77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43.12亿元下降0.81%[22][23] - 2025年3月31日止3个月公司基本每股普通股收益6.48元,较2024年同期的6.62元下降2.11%[22] - 2025年3月31日止3个月公司经调整EBITDA为42.47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39.74亿元增长6.87%[23] - 2025年3月31日止3个月公司经调整EBITDA利润率为31%,与同期美元口径一致,2024年同期为33%[23] - 2025年3月31日止3个月公司归属携程集团有限公司净利润(非公认会计准则)为41.88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40.55亿元增长3.28%[23] - 2025年3月31日止3个月公司每股普通股摊薄收益(非公认会计准则)为5.96元,较2024年同期的6元下降0.67%[23] 住宿预订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第一季度住宿预订营业收入为55亿元人民币(7亿6400万美元),同比上升23%,环比上升7%[5] - 2025年3月31日止3个月住宿预订收入55.41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44.96亿元增长23.24%[21] 交通票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第一季度交通票务营业收入为54亿元人民币(7亿4700万美元),同比上升8%,环比上升13%[7] - 2025年3月31日止3个月交通票务收入54.18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50亿元增长8.36%[21] 出境及国际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第一季度出境酒店和机票预订超2019年疫情前同期120%[5] - 2025年第一季度国际OTA平台总预订同比增长超60%,入境旅游预订同比增长超100%[6] 营业成本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成本为27亿元人民币(3亿7300万美元),同比上升21%,环比上升2%,占净营业收入的20%[7]
中国煤层气(08270)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5-19 22:28
购股权计划详情 - 新購股權計劃有效期為自採納日期起10年,截至2024年12月31日餘下期限約為7.24年[4] - 2024年12月31日可供授予的購股權數目為零股份(2023年同期:零),佔已發行相關類別股份加權平均數約0%[4] - 新購股權計劃項下可供發行之股份總數(計劃上限)為零,佔已發行股份(不包括庫存股份)的0%[4] - 每名參與者於新購股權計劃項下之最高配額不得超過已發行股份之1%[5] - 承授人須支付1.00港元的象徵式代價以接納購股權[6] - 新購股權計劃項下股份之認購價不得低於要約日期收市價、前5個營業日均價或面值的最高者[7] 董事会成员构成 - 公司執行董事包括王忠勝、常建、王琛、陳毅凱及梁志豪,非執行董事為李斯亮,獨立非執行董事為徐願堅、劉振邦及王之和[8]
大麦娱乐(01060) - 2025 - 年度业绩
2025-05-19 21:11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5年全年收入67.02亿元,较2024年的50.36亿元同比增长33%[4][9] - 公司2025年归属所有者利润3.64亿元,较2024年的2.85亿元同比增长28%[4][9] - 公司2025年经营利润6.49亿元,较2024年的3.10亿元同比增长109%[4] - 公司2025年经调整EBITA为8.09亿元,较2024年的5.04亿元同比增长61%[4][9] - 2025年经营利润为648,735千元,2024年为309,680千元;2025年经调整EBITA(未经审核)为809,302千元,2024年为503,576千元[13] - 2025年总部分收入为6,702,326千元,2024年为5,035,713千元;2025年总部分业绩为1,709,244千元,2024年为1,324,689千元[14] - 2025年及2024年无形资产摊销总费用分别约为人民币0.36亿元及0.20亿元,因业务合并产生的无形资产摊销费用分别约为人民币0.33亿元及0.18亿元[14] - 报告期内,集团收入约67.02亿元,较过往期间的约50.36亿元同比增长33%;经调整EBITA盈利约8.09亿元,同比增长61%;归属公司所有者净利润约3.64亿元,同比增长28%[38] - 报告期内,集团每股盈利(基本及摊薄)约1.23分,与过往期间的约1.03分相比,同比增长19%[38] - 报告期内,集团销售及市场费用约7.89亿元,较过往期间的约7.10亿元同比增长11%,占收入比重从14%降至12%;管理费用从过往期间的约9.78亿元增长至约12.37亿元,同比增长27%[39] - 报告期内,集团录得财务净收益约1.93亿元,含银行利息收入及汇兑损失,汇兑损失因人民币兑美元波动导致[40] - 2025年3月31日,集团持有20项合营及联营投资,按权益法入账,总账面价值约9.15亿元;持有11项非上市公司和1项上市公司投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损益,总账面价值约6.10亿元[4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集团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到期日在一年内的银行存款约33.65亿元,2024年3月31日约为67.15亿元[43] - 2025年3月31日,集团短期借款约为3.97亿元,2024年3月31日为零,年利率介于1.0%至1.2%[43] - 2025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为67.02326亿元,2024年为50.35713亿元[50] - 2025年持续经营业务利润为3.86392亿元,2024年为3.58955亿元[50] - 2025年年度利润为3.86392亿元,2024年为2.97469亿元[50] - 2025年归属公司所有者的基本每股收益为1.23元,2024年为1.03元[50] - 2025年年度利润为386,392千元,2024年为297,469千元,同比增长约29.9%[51] - 2025年年度其他全面收益(扣除税项)为46,160千元,2024年为118,274千元,同比下降约61.0%[51] - 2025年年度总全面收益为432,552千元,2024年为415,743千元,同比增长约4.0%[51] - 2025年总资产为23,499,383千元,2024年为21,459,900千元,同比增长约9.5%[52] - 2025年总负债为5,639,020千元,2024年为7,034,083千元,同比下降约19.8%[53] - 2025年总权益为15,820,880千元,2024年为16,465,300千元,同比下降约3.9%[53] - 2025年3月31日,阿里巴巴控股拥有公司约53.85%的权益[55] - 2025年物业、厂房及设备为115,328千元,2024年为38,423千元,同比增长约200.2%[52] - 2025年投资物业为396,498千元,2024年为443,546千元,同比下降约10.6%[52] - 2025年商誉3,844,125千元,2024年为3,554,882千元,同比增长约8.1%[5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分部收入总额为6702326千元人民币,2024年为5035713千元人民币[70][72] - 2025年公司除所得税前利润为293992千元人民币,2024年为300345千元人民币[73][75] - 2025年公司销售及服务成本为4224196千元人民币,2024年为3018670千元人民币[73][74] - 2025年已分配的销售及市场费用为768886千元人民币,2024年为692354千元人民币[73][74] - 2025年公司其他收入为39821千元人民币,2024年为57366千元人民币[73][74][77] - 2025年公司其他收益净额为45249千元人民币,2024年其他损失净额为24224千元人民币[73][74][78] - 2025年公司财务收益为239314千元人民币,2024年为182614千元人民币[73][74] - 2025年公司财务费用为45940千元人民币,2024年为781千元人民币[73][74] - 2025年无单一客户占公司收入的10%或以上,2024年公司总收入约13%源自一名外部客户[76] - 2025年应收贷款之利息收入为27339千元人民币,2024年为35376千元人民币[77] - 2025年销售及服务成本、销售及市场费用及管理费用总额为6250931千元,2024年为4706540千元[79] - 2025年财务收益净额为193374千元,2024年为181833千元[80] - 2025年所得税开支及抵免后为92400千元,2024年为58610千元[81] - 2025年来自持续经营业务并归属公司所有者的利润为363576千元,2024年为334583千元[84][85] - 2024年来自已终止经营业务并归属公司所有者的亏损为49793千元,2025年无亏损[84][85] - 2025年已发行普通股股份加权平均数减股份奖励计划持有股份为29467845千股,2024年为27651787千股[84][85] - 2025年每股基本收益总额为1.23元,2024年为1.03元[84][85] - 2025年按权益法入账投资年末为914748千元,2024年为1672220千元[8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就按权益法入账之投资确认减值损失4.27629亿元,2024年为1.12552亿元[87] - 2025年3月31日,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预付款项总额为46.73423亿元,2024年为38.13559亿元[89] - 2025年3月31日,应付账款及其他应付款、应计费用总额为54.11893亿元,2024年为50.94022亿元[93] - 2025年,应收账款0 - 90日为10.62632亿元,91 - 180日为1.68535亿元,181 - 365日为4.33165亿元,超过365日为10.07322亿元[92] - 2025年,应付账款0 - 90日为5.43717亿元,91 - 180日为0.79188亿元,181 - 365日为0.39312亿元,超过365日为0.39631亿元[94] - 公司董事会决定不建议派发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的股息,2024年亦无[94] - 董事会决定不派发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末期股息[100] 中国电影市场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报告期内中国电影市场票房约505亿元,较往期的556亿元下降约51亿元[5] - 报告期内中国电影市场观影人次约11.7亿,较往期的13.3亿减少约1.6亿[5] 全国营业性演出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全国营业性演出场次48.84万场,同比增长10.85%[6] - 2024年全国营业性演出票房收入约579.54亿元,同比增长15.37%[6] 中国授权商品及二次元周边衍生产业数据 - 2024年中国市场年度授权商品零售总额约1550.9亿元,授权金收入规模约59.9亿元[7] - 2016 - 2023年中国二次元周边衍生产业规模从约53亿元增长至约1023亿元,复合增长率达53%[7][8] 电影科技与投资制作宣发平台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电影科技与投资制作宣发平台业务2025年分部收入为2,711,809千元,2024年为2,999,459千元;2025年分部业绩为73,209千元,2024年为811,901千元[14] - 公司电影科技与投资制作宣发平台分部报告期内收入约27.12亿元,较往期29.99亿元减少10%,业绩约0.73亿元,较往期8.12亿元减少91%[24] 大麦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大麦业务2025年分部收入为2,057,205千元,2024年为612,585千元;2025年分部业绩为1,230,283千元,2024年为280,565千元[14] - 大麦票务平台报告期内交付逾3800场大型项目[26] - 大麦票务平台秒级并发购票用户超10万的项目过千场,同比增加63%[27] - 大麦现场娱乐内容业务参与逾120个IP的投资与制作[29] - 大麦分部报告期内收入约20.57亿元,较往期6.13亿元增长236%,业绩约12.30亿元,较往期2.81亿元增长339%[29] IP衍生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IP衍生业务2025年分部收入为1,433,393千元,2024年为827,545千元;2025年分部业绩为380,349千元,2024年为217,764千元[14] - 报告期内,阿里鱼授权IP商品零售额同比大幅增长,收入与过往期间相比增幅逾90%[31] - 报告期内,集团IP衍生业务分部收入约14.33亿元,较过往期间的约8.28亿元增长73%;分部业绩约3.80亿元,较过往期间的约2.18亿元增长75%[33] - 锦鲤拿趣已自主研发或签约逾10个原创潮玩IP和二次元IP,与逾40部影视内容结合[33] 剧集制作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剧集制作业务2025年分部收入为499,919千元,2024年为596,124千元;2025年分部业绩为25,403千元,2024年为14,459千元[14] - 报告期内,集团剧集制作分部收入约5.00亿元,较过往期间的约5.96亿元同比下降16%;分部业绩约0.25亿元,较过往期间的约0.14亿元同比增长76%[34] - 目前剧集工作室重点储备项目超20部,开发中项目超30部[34] 公司业务发展动态 - 报告期内公司已上映主要电影项目票房如《抓娃娃》33.3亿元、《默杀》13.5亿元等[19] - 截至公告日公司重点储备影片约40部,其中投资待映项目约20部,自主研发与合制项目约20部[20] - 报告期内云智业务保持全国出票影院数量第一及出票人次第一,并拓展海外业务与多个影院签订合作协议[17] - 海纳国际青年导演发展计划累计已招纳58位青年导演[21] - 公司已在横店、周庄等地建设并投产四个虚拟拍摄影棚[22] - 公司推出5个全新数字人实现商业化变现[23] - 公司启动制片人、导演、编剧工作室计划,多部项目进入筹备或开机阶段[21] - 文娱行业智能宣发数据产品“灯塔AI”接入通义千问大模型[23] 公司投资与收购动态 - 2024年7月23日,集团间接全资附属公司以3.5亿元购买东阳美拉全部股权的70%,于2024年11月完成[47] - 2024年7月23日,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北京阿里巴巴与华谊兄弟订立买卖协议,以3.5亿元购买东阳美拉全部股权的70%,收购于2024年11月完成[95] - 购买东阳美拉股权透过结清华谊兄弟结欠贷款金额为35亿元[96] - 2024年4月3日公司附属公司拟51%股权2亿元收购天浩盛世,2025年1月完成[99] - 收购天浩盛世现金代价200,000千元,所收购可辨认净资产82,206千元,商誉148,905千元[99] 会计准则相关情况 - 集团于2024年4月1
阿里健康(00241) - 2025 - 年度业绩

2025-05-19 19:04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5财年公司总收入30,598.3百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2%[4][8] - 2025财年净利润额1,432.0百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2.2%[4][8] - 2025财年调整后净利润额1,949.7百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6%,调整后净利率从5.3%提升至6.4%[4][8] - 2025年公司收入305.98292亿元,较2024年的270.26555亿元增长13.2%[21] - 2025年公司毛利74.32091亿元,较2024年的58.95321亿元增长26.1%[21] - 2025年公司年度利润14.32014亿元,较2024年的8.83136亿元增长62.2%[21] - 2025年公司经调整后利润净额19.49673亿元,较2024年的14.37928亿元增长35.6%[21] - 报告期内公司收入为305.98亿元,较同期增加35.18亿元或13.2%[22] - 报告期内公司毛利为74.32亿元,较同期增加15.37亿元或26.1%,毛利率为24.3%,较同期上升2.5个百分点[26] - 报告期内公司经调整后利润净额为19.50亿元,较上一财政年度增加5.12亿元[35] - 截至2025年和2024年3月31日,公司年度利润分别为14.32亿元和8.83亿元,经调整后净利润分别为19.50亿元和14.38亿元[37] - 2025年公司收入为人民币305.98292亿元,较2024年的270.26555亿元增长13.21%;本年度利润为人民币14.32014亿元,较2024年的8.83136亿元增长62.15%[52] - 2025年母公司普通股权持有人应占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8.91分,摊薄盈利为人民币8.88分;2024年基本盈利为人民币6.29分,摊薄盈利为人民币6.27分[52] - 2025年公司全面收益总额为人民币14.97116亿元,较2024年的11.30127亿元增长32.47%[53] - 2025年3月31日,公司非流动资产总值为人民币89.02237亿元,较2024年的61.931亿元增长43.74%;流动资产总值为人民币122.7618亿元,较2024年的135.12237亿元下降9.14%[54] - 2025年3月31日,公司流动负债总值为人民币47.42172亿元,较2024年的50.25458亿元下降5.64%;流动资产净值为人民币75.34008亿元,较2024年的84.86779亿元下降11.23%[54] - 2025年3月31日,公司非流动负债总值为人民币1.23085亿元,较2024年的1.62275亿元下降24.15%;净资产为人民币163.1316亿元,较2024年的145.17604亿元增长12.37%[55] - 2025年客户合约收入总计30598292千元,2024年为27026555千元,其中医药自营业务2025年为26124420千元,2024年为23739246千元[63] - 2025年销售产品收入24058732千元,提供服务收入6539560千元;2024年销售产品收入22561428千元,提供服务收入4465127千元[63] - 2025年计入报告期开始时合约负债的销售产品收入为154875千元,提供服务收入为399808千元;2024年分别为4078千元和490988千元[64] - 2025年其他收入总额609598千元,2024年为600730千元,其中银行利息收入2025年为464654千元,2024年为477266千元[67] - 2025年收益总额53638千元,2024年为74025千元,其中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收益2025年为51364千元,2024年为0千元[67] - 2025年其他收入及收益总额663236千元,2024年为674755千元[67] - 2025年销售商品成本为20,726,222千元,2024年为18,974,776千元[68] - 2025年本年度税项支出总额为127,954千元,2024年为56,263千元[71] - 2025年母公司普通股权持有人应占年内利润为1,432,427千元,2024年为883,477千元[73][74] - 2025年计算每股基本盈利所用的年内尚未回购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16,070,669,722股,2024年为14,044,082,144股[73][74] - 2025年应收账款为1,083,331千元,2024年为815,780千元[76] - 2025年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总额为1,052,523千元,2024年为785,136千元[76] - 2025年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总额为2,852,381千元,2024年为3,350,566千元[80] - 2025年应收阿里巴巴集团附属公司款项约为502,821千元,2024年约为323,776千元[77] - 2025年应付阿里巴巴集团附属公司款项约为495,487千元,2024年约为907,537千元[80]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天猫健康平台在线主营商家同比增长35%至4.83万个,在线SKUs同比增长超91%至1.33亿[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在线自营店自营SKU同比增长33.6%至123万[9] - 慢病用户人均DOT时长同比增长9%[9] - 药品次日送货上门服务拓展至13个城市[9] - 截至报告期末,签约提供在线健康咨询服务的执业医师、执业药师和营养师合计近24万[10] - 天猫健康类目广告业务收入同比高速增长[4][11] - 2025财年天猫健康平台年度GMV保持健康增长,支付口径年度活跃用户数持续提升[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天猫健康平台在线主营商家数同比增长35%至4.83万个,在线SKUs增长超91%至1.33亿[12] - 报告期内,医药自营业务收入达261.244亿元,同比增长10.0%,在线自营店SKU同比增长33.6%至123万[1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与公司签约提供在线健康咨询服务的执业医师、执业药师和营养师合计增长至近24万[1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小鹿中医注册中医师增长至14万人,调剂中心增长至137家[16] - 码上放心平台已为1500余家药品生产企业、上市许可持有人及7100余家流通企业提供服务,累计发送电子药检报告850余万份[17] - 医药自营业务收入达261.24亿元,同比增长10.0%[23] - 医药电商平台业务收入总额达35.88亿元,同比增长54.0%[24] - 医疗健康及数字化服务业务收入为8.85亿元,同比下降7.6%[25] 现金流量相关数据变化 - 截至2025年和2024年3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22.18亿元和34.90亿元[38] - 2025年和2024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3.95亿元和10.80亿元[39] - 2025年和2024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5.96亿元和48.81亿元[39] - 2025年和2024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7251.7万元和19.82亿元[39] - 2025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主要归因于持续经营业务除所得税前利润15.60亿元,并经多项调整[40] - 2025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主要由于存放定期存款、认购短期结构性理财等[41] - 2025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主要由于支付租赁本金和回购公司股票[42] 公司运营成本及费用相关数据变化 - 报告期内履约支出为25.68亿元,较同期增加1.54亿元或6.4%,履约费用占医药自营业务收入比例为9.8%,较同期下降0.4个百分点[27] - 报告期内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为22.58亿元,较同期增加4.82亿元或27.1%,占总收入比例从6.6%上升至7.4%[28] - 报告期内行政开支为4.07亿元,较同期增加0.47亿元或13.2%,占总收入比例1.3%,较去年同期保持稳定[29] - 报告期内产品开发支出为7.20亿元,较同期增加0.15亿元或2.1%,占总收入比例从2.6%下降至2.4%[30] 公司股权及股息相关情况 - 2025年4月1日至5月19日,718,312份认股权附带之认购权获行使,发行718,312股,获现金代价2,927千元[81]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报告期的末期股息,同期亦无派息[50] 公司业务运营及管理相关情况 - “助听行动2024”公益活动在全国25个社区为5011位老人提供听力检测服务[19] - 报告期内,集团无重大投资、重大收购及出售附属公司、联营公司及合资公司[49] - 2025年3月31日后及截至公告日期,集团除综合财务报表附注11所披露者外,无发生重大事项[5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所有来自外部客户的收入及超99%来自非流动资产业务收入来自中国内地[6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无与单一外部客户交易产生的收入占集团收入10%或以上[62] - 集团主要从事医药自营、医药电商平台、医疗健康及数字化服务业务,以单一业务分部运营管理[60] - 修订后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对集团财务状况或表现无影响[58][59] 公司股份及奖励计划相关情况 - 2024年4月及11月,2014年股份奖励计划的一名受托人以约4369.3万港元(约人民币3993.1万元)购买1269.7万股公司普通股[84] - 2025年3月31日,公司无库存股份[85] 公司治理及审核相关情况 - 公司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1所载的企业管治守则,但未遵守守则条文第D.1.2条[82] - 公司采纳的证券交易守则条款不逊于上市规则附录C3所载标准守则条款,全体董事报告期内遵守相关守则[83] - 集团报告期内年度业绩由审核委员会审阅,委员会讨论核数、内控及财务报告事宜[86] - 集团核数师安永确认初步业绩公告数字与综合财务报表数额相符,但未作保证[87] - 初步业绩公告登载于联交所和公司网站,年报将适时寄发股东并在网站供查阅[88] - 公告日期,董事会成员包括2名执行董事、3名非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89]
零跑汽车(09863) - 2025 Q1 - 季度业绩
2025-05-19 19:0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为人民币100.2亿元,同比增长187.1%[4] - 2025年第一季度毛利率达14.9%,2024年同期为(1.4)%,2024年第四季度为13.3%,环比提升1.6个百分点[4]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为人民币1.3亿元,2024年同期亏损人民币10.1亿元,2024年第四季度盈利人民币0.8亿元[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等结余为人民币257.0亿元[4] - 2025年第一季度收益100.2亿元,同比增187.1%,环比降25.6%[17] - 2025年第一季度销售成本85.3亿元,同比增141.6%,环比降26.9%;毛利率14.9%,2024年同期为 - 1.4%,2024年第四季度为13.3%[18] - 2025年第一季度研发开支8.0亿元,同比增53.8%,环比降10.1%;销售开支6.1亿元,同比增41.9%,环比降11.6%;行政开支3.8亿元,同比增171.4%,环比增5.6%[19][20]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利润 - 1.5亿元,2024年同期 - 11.3亿元,2024年第四季度 - 0.4亿元[2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现金相关结余257.0亿元;第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净额3.4亿元,2024年同期 - 11.8亿元,2024年第四季度62.4亿元;自由现金流 - 3.6亿元,2024年同期 - 15.0亿元,2024年第四季度54.8亿元[23] 汽车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第一季度汽车交付量为87,552辆,较2024年同期增长162.1%[5] - 2025年第一季度C系列交付67,812辆,占总销量的77.5%,较2024年同期占比增长5.7个百分点[5] 智驾投入规划 - 2025年预计智驾总投入人民币8亿[9] 销售与服务网络布局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已布局销售门店756家,服务门店449家,覆盖279个城市,较2024年3月底新增97个城市[10] 单店店效情况 - 2025年一季度单店店效比2024年一季度提升50%左右[10] 潜客指标变化 - 2025年第一季度,潜客有效跟进率较2024年12月底增长4.0%,有效试驾率提升9.3%,潜客锁单率增长1.5%[11] 服务指标变化 - 2025年第一季度,专属服务群15min响应率99.4%,环比提升0.4%;车辆一次性修复率97.8%,环比提升2.1%;备件48H送达率90.8%,环比提升5.2%[12] 出口与海外布局 - 2025年1至4月出口13,632台,第一季度出口7,546台;截至3月底海外超500家网点,环比增超100家;预计年底前启动零跑C10马来西亚本地化组装项目[13] 欧洲本地化制造规划 - 预计2026年实现欧洲本地化制造[14] ESG评级情况 - 本季度连续第二年获MSCI ESG AA级[15] 社会捐赠情况 - 2025年第一季度向浙江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捐赠500万元[16] 前瞻性陈述相关 - 公告包含有关公司未来财务状况、策略等的前瞻性陈述[26] - 前瞻性陈述基于公司业务策略和营商环境假设,存在风险和不确定因素[26] - 公司不承担更新前瞻性陈述的责任和义务,资料截至公告日期[26] 投资提醒 - 公司提醒股东及潜在投资者买卖股份时谨慎行事[27] 公告日期 - 公告日期为2025年5月19日[27] 董事会成员构成 - 董事会包括执行董事朱江明、曹力、周洪涛[27] - 董事会包括非执行董事Grégoire Olivier、Douglas Ostermann、金宇峰[27] - 董事会包括独立非执行董事付于武、万家乐、沈林华[27]
北京健康(02389)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5-19 18:41
2013年计划相关情况 - 2013年计划项下可供发行股份总数为599,889,841股,占公司2024年12月31日已发行股本约9.9%[4] - 2013年计划已于2023年5月23日届满,此后不得根据该计划授出购股权[4] 个人未行使购股股权情况 - 祝仕兴先生2024年1月1日未行使购股股权为30,000,000股,12月31日仍为30,000,000股[8] - 刘学恒先生2024年1月1日未行使购股股权为30,000,000股,12月31日仍为30,000,000股[8] - 顾善超先生2024年1月1日未行使购股股权为30,000,000股,12月31日仍为30,000,000股[8] - 王正春先生2024年1月1日未行使购股股权为30,000,000股,12月31日仍为30,000,000股[8] - 萧健伟先生2024年1月1日未行使购股股权为10,000,000股,12月31日仍为10,000,000股[8] - 胡湘麒先生2024年1月1日未行使购股股权为15,000,000股,年内失效15,000,000股,12月31日为0股[8] 祝仕兴先生购股股权行使期及行使价情况 - 祝仕兴先生2015年4月2日授出的20,000,000股购股股权行使期为2016年4月2日至2025年4月1日,行使价每股0.61港元[8] - 祝仕兴先生2016年1月28日授出的10,000,000股购股股权行使期为2016年1月28日至2017年1月27日,行使价每股0.53港元[8] 购股权总数及失效情况 - 2024年1月1日购股权总数为258,000,000[10] - 2024年内失效购股权数量为22,000,000[10] - 2024年12月31日购股权数量为236,000,000[10] - Robert于2015年获授5,000,000购股权,于2024年全部失效[10] 部分参与者购股股权行使价、归属期及行使期情况 - 部分参与者2015年4月2日获授购股权限行使价为每股0.61港元,归属期分三阶段,分别为30%(2016年4月2日起)、30%(2017年4月2日起)、40%(2018年4月2日起),可行使至2025年4月1日[10][14] - 部分参与者2016年1月28日获授购股权限行使价为每股0.53港元,归属期分三阶段,分别为30%(2017年1月28日起)、30%(2018年1月28日起)、40%(2019年1月28日起),可行使至2026年1月27日[10][14] 个人获授购股权情况 - 吴永新先生2015年4月2日和2016年1月28日分别获授2,000,000购股权,共计4,000,000[10] - 谢文杰先生2015年4月2日和2016年1月28日分别获授2,000,000购股权,共计4,000,000[10] - 张运周先生2016年1月28日获授2,000,000购股权[10] 其他雇员获授购股权情况 - 其他雇员2015年4月2日和2016年1月28日获授购股权小计为96,000,000[10]
迪臣发展国际(00262) - 2025 - 年度业绩
2025-05-19 16:35
新计划购股权及可发行股份情况 - 因行使新计划授出购股权可能发行新股份总数为146,682,060股,不得超公司新计划采纳日股份总数10%[4] - 2023年4月1日和2024年3月31日,新计划可供授出购股权数目均为146,682,060份[4] - 2024年6月27日,新计划可供发行新股份总数为146,682,060股,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约10%[4]
通天酒业(00389)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5-19 12:12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4年公司收益为107,988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189,139千元人民币下降42.9%[4] - 2024年公司毛利润为7,361千元人民币,毛利率为7%,较2023年的14.88%显著下降[4] - 2024年公司净亏损为347,437千元人民币,净亏损率为322%,较2023年的70,806千元人民币亏损扩大390.7%[4] - 2024年集团总收益为107,988,000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2.9%,主要原因是无法获取标的附属公司的财务数据,未包含通化地区的销售收入(2023年占比21%)[36] - 2024年集团毛利为7,361,000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3.8%,毛利率为7%,较去年下降7.9个百分点[41] - 2024年集团录得亏损及全面开支总额347,437,000元人民币[45] - 集团录得亏损及全面开支总额为人民币347,437,000元[4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净亏损人民币321,302,000元,流动负债为人民币60,109,000元,可用现金余额为人民币755,000元[76][82]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4年销售及分销费用为7,947,000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9.5%,仅包含烟台附属公司的费用[42] - 2024年行政及其他经营费用为12,322,000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3%,仅包含烟台附属公司和母公司的数据[43] - 集团销售及分销开支为人民币7,947,000元,同比下降79.5%[46] - 行政及其他营运支出为人民币12,322,000元,同比下降63%[47] - 2024年公司员工薪酬及相关成本总额约为人民币19,421,000元[185] - 2024年总薪金及相关成本为人民币19,421,000元,较2023年的人民币17,980,000元增长约8%[187] 业务线表现 - 甜葡萄酒和干葡萄酒销售合计占集团总收入的84.2%,白兰地及其他酒类产品占15.8%[36] - 公司主要业务为在中国大陆生产和销售葡萄酒,收入和营业利润主要来自中国大陆[111] - 公司主要业务为在中国内地生产和销售葡萄酒,收入和经营溢利主要来自中国内地业务[116] - 白葡萄酒、起泡葡萄酒等细分品类呈现增长趋势,公司预计多元化将成为未来关键趋势[67] - 2024年公司线上销售占比55%,线下占比45%[66] - 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总销售额56%,最大客户占比20%[188] - 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总采购额44%,最大供应商占比24%[188] 资产和负债 - 2024年公司股东权益为92,577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403,920千元人民币下降77.1%[9] - 2024年公司流动比率为3.14,较2023年的6.7下降53.1%[9] - 2024年公司速动比率为2.33,较2023年的4.2下降44.5%[9] - 2024年公司资产负债率为28%,较2023年的10%上升180%[9] - 2024年因标的附属公司财务信息不可用,计提流动资产减值132,143,000元人民币和长期资产减值118,813,000元人民币,合计减值250,956,000元人民币[4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因不再合并标的附属公司,处置净负债收益为71,931,000元人民币[44] - 对部分附属公司的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进行减值,共计人民币250,956,000元[47] - 公司因终止综合入账子公司产生收益人民币71,931,000元,但审计师无法确认其准确性[71][7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可供分派的储备为人民币零元(2023年为人民币123,446,000元)[146] 运营效率 - 2024年公司存货周转天数为329天,较2023年的408天下降19.4%[9] - 2024年公司贸易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328天,较2023年的241天上升36.1%[9] - 2024年公司贸易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为44天,较2023年的15天上升193.3%[9] - 集团存货周转日数为329.24天,较去年同期的408天有所改善[53][58] - 贸易应收账款为人民币76,680,000元,周转日数为327.74天[54][59] 管理层变动 - 孙佳良先生于2024年9月30日获委任为主席及行政总裁[11][16] - 王光远先生于2024年6月12日辞任主席、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11][16] - 王丽君女士于2024年6月12日获委任为主席并于2024年11月25日辞任[11][16] - 张和彬先生于2024年9月30日被罢免执行董事职务[11][16] - 杨强先生于2024年9月30日被罢免独立非执行董事职务[18][24] - 雷美嘉女士于2024年9月30日获委任为审核委员会主席[21][24] - 李良先生于2024年9月30日获委任为薪酬委员会主席[21][24] - 孙佳良先生于2024年9月30日获委任为提名委员会主席[25] - 刘崇达博士于2024年9月25日获委任并于2024年12月2日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18][24] - 郑嘉福博士于2024年6月13日退任并于2024年6月14日重获委任后于2024年9月1日辞任[18][24] - 王俊堯先生於2024年9月30日被罷免董事職務[166] 股东结构和持股 - 黄楚武先生通过顺途发展有限公司持有公司40,000,000股股份,约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的13.27%[84][86] - 天源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持有公司主要股东上昇国际有限公司49%的权益[87][89][91] - 李瑜鴻先生和朱明徽先生均为天源国际投资有限公司的成员及董事[87][89][91] - 王光遠先生持有公司49,517,872股股份,占股權百分比16.42%[165][166] - 李瑜鴻先生和朱明徽先生各自持有公司49,517,872股股份(受控制法團權益),占股權百分比16.42%,同時各自實益擁有20,000,000股股份,占股權百分比6.63%[166] - 王俊堯先生持有公司3,940,000股股份,占股權百分比1.31%[166] - 天源國際投資有限公司持有公司69,517,872股股份,占股權百分比23.05%[166] - 上昇國際有限公司持有公司49,517,872股股份,占股權百分比16.42%[172] - 張敏女士通過配偶權益持有公司49,517,872股股份,占股權百分比16.42%[172] - 公司已發行股份總數為301,561,800股[166] - 天源國際投資有限公司和上昇國際有限公司分別持有公司16.42%和16.42%的股份[172] - 顺途发展有限公司持有公司40,000,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的13.26%[173] - 王赫先生持有公司30,160,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的10.00%[173] - 于昕鑫先生持有公司25,760,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的8.54%[173] - 晏绍华先生持有公司23,758,2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的7.88%[173] - 上昇国际有限公司减持至30,080,872股公司股份[173] - 于昕鑫先生减持至4,760,000股公司股份[173] - 王赫先生以每股0.6港元的价格收购30,160,000股股份[18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301,561,800股[183] 市场趋势和行业数据 - 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人民币48.3万亿元,同比增长3.5%[48][50] - 烟酒类零售总额约为人民币6,159亿元,同比增长5.7%[48][50] - 中国规模以上酒类企业葡萄酒年产量为11.8万千升,同比下降14.5%[48][50] - 2024年中国GDP达人民币134,908.4万亿元,同比增长5.0%[49][51] - 2024年上半年快速消费品线上渠道增长率为9.6%,其中葡萄酒在社交电商平台的增长率更高[64][67] - 2024年中国葡萄酒进口量达2.8亿升,进口额为人民币115.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6%和37.2%[67] - 澳洲葡萄酒重新成为中国最大葡萄酒进口来源地,公司认为取消“双反”政策将对中国市场产生积极影响[67] 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 - 公司发现前执行董事对部分子公司进行未经授权及非法交易,已委托律师调查[72][73] - 公司委任郑郑风险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审查内部控制系统并改进控制政策[74][80] - 公司董事会包含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占董事会三分之一以上[152] - 审计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负责审查会计原则及年度业绩[189][193] - 公司已为董事及高管投购责任保险,保障截至2024年底有效[192][195] - 公司获得业务及生产设施所需的环境许可,并遵守相关法规[197] - 公司提议重新任命Prism Hong Kong Limited为审计师[200] 员工和薪酬 - 2024年公司员工总数为82名(不包括通化附属公司),较2023年的252名(包括通化附属公司)大幅减少[187] - 2024年总薪金及相关成本为人民币19,421,000元,较2023年的人民币17,980,000元增长约8%[187] 投资和资本支出 - 公司2024年度在物业、厂房及设备上新增投资约人民币540,000元,主要用于扩大和提升生产能力[113][118] - 公司及其附属公司在2024年度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120][125] 购股权计划 - 公司2023年购股权计划可授予的最高购股权数量为294,054,800股,后因股份合并调整为29,405,480股[123][127] - 公司于2023年12月15日向十名全职员工授予总计29,405,480股每股面值0.10港元的普通股购股权[124][127] - 公司2023年购股权计划旨在激励员工及服务提供商对集团的贡献,有效期为10年[122][127][129] - 公司2023年购股权计划的合资格参与者包括雇员、关联实体及服务提供商[130][132] - 服务提供商的资格评估包括服务连续性、频率及对集团业务的促进作用[133] - 公司无优先购股权条款,不按比例向现有股东发售新股[121][126] - 根据2023年购股权计划,可发行的股份总数不得超过采用日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0%[134] - 服务提供商分项限额不得超过采用日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134] - 计划授权限额和服务提供商分项限额可在股东批准最后更新日起三年后通过普通决议更新[135] - 12个月内向任何参与者授予的期权相关股份不得超过公司已发行股本的1%[138] - 期权认购价不得低于(i)授出日收盘价、(ii)前五个交易日平均收盘价及(iii)股份面值中的最高者[138] - 授予的期权最短归属期为12个月[138] - 期权接受期限为授出要约日起21天内,需支付象征性代价1港元[138] - 期权行使期限不超过授予日起10年[13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年度,公司根据2023年购股权计划授予的期权发生变动[140] - 公司于2023年12月15日授予员工购股权总数29,405,480股,占2024年12月31日已发行股份总数的约9.75%[142] - 2024年度内没有购股权被行使[141][142] - 根据2023年购股权计划,尚未授予的购股权可发行股份最高数目为零股,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的0.00%[143] 股息和分红 - 公司2024年度未建议支付任何末期股息(2023年同样未支付)[112][117] 其他重要事项 - 公司计划通过业务重组、资产处置及降低成本(包括削减董事薪酬)改善财务状况[77][78][82] - 公司维持上市规则要求的公众持股量[191][194] - 公司强调与商业伙伴(包括农户、供应商和分销商)及客户保持长期关系的重要性[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