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文档
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24年)
中国信通院· 2024-12-16 10:03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提及具体的投资评级 [1][1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和深度改变生产生活方式,推动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 [7][16] - 人工智能正处于迈向通用智能的初始阶段,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关键动力 [16] 总体态势 - 人工智能技术演进走向新范式,以Transformer架构为基础的大模型不断取得突破,展现出规模可扩展、多任务适应及能力可塑三大特征 [17][19] - 人工智能工程化迈向新阶段,工具链在数据处理、模型训练微调、部署推理、应用开发、监控运维和安全可信全流程中发挥核心作用 [21][23] - 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工作紧密推进,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合作持续升温,各主要经济体治理体系日渐明晰 [27][29] - 人工智能产业稳中有进迎来新动能,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将达到6233亿美元,同比增长21.5% [31][34] 技术创新 - 基础模型仍在快速演进迭代,缩放定律驱动下的模型能力持续提升,基础大模型的语言、视觉和多模态能力快速迭代 [41][43] - 计算平台与模型创新紧密耦合,大模型技术的原始创新和应用迭代落地高度依赖先进的软硬件协同技术生态体系 [72][75] - 工具链不断完善加速大模型研发应用,工具链的持续升级对于大模型开发和应用至关重要 [88][91] - 高质量多模态数据集成为模型能力提升的关键,大规模、高质量、多模态数据集对于多模态大模型能力提升愈加重要 [106][108] 应用赋能 - 人工智能赋能阶段性特征显现,专用智能应用逐步成熟,通用智能落地前景广阔 [126][128] - 重点行业人工智能应用走深向实,装备行业重点关注研发与制造流程优化、产品智能化升级等方向,逐步渗透并重塑生产模式 [137][140] - 消费品行业聚焦产品创新与智能化营销管理,正逐步改变消费者的购物习惯与体验,推动行业向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140][142]
2024年中国企业开源治理全景观察报告-云计算开源产业联盟
中国信通院· 2024-12-12 15:05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行业投资评级 [1] 核心观点 - 2024年中国企业开源治理全景观察报告深入分析了来自七大行业共121家企业的开源治理活动匿名数据 [7] - OSGMM框架由开源软件应用治理的3个能力要素和7个过程环节组成 包括组织机构 管理制度 风险管理 软件测评 开发测试 运维管理 持续跟踪 退出管理 存量软件管理 第三方软件管理等领域的40余项活动 [12] - 2024开源治理全景观察数据池中观察到次数最多的10项活动 包括制定开源软件的引入 使用 维护 退出等方面的制度规定 在引入开源软件后 对开源漏洞 许可证信息进行持续跟踪等 [14] 行业分析 金融行业 - 金融行业受到监管机构的严格监管和法规要求 在风险管理 软件测评和退出管理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40] - 金融行业对安全性和数据保护通常具有更高的要求 更加注重安全漏洞管理 漏洞修复和持续监测 [40] 通信行业 - 通信行业在开源软件治理方面存在不同的侧重点和成熟度水平 [37] 汽车行业 - 汽车行业在管理制度和开发测试方面表现较优 [43] - 汽车行业对软件的开发和测试往往更注重安全和功能性要求 在开源软件的开发测试方面可能投入更多资源 [46] 能源行业 - 能源行业在第三方软件管理和运维管理方面较为成熟 [43] - 能源行业通常涉及复杂的系统和设备 并依赖于多个供应商和合作伙伴提供软件解决方案 [43] 制造行业 - 制造行业的开源软件治理能力整体相对较弱 [43] - 制造行业注重自主研发和专有技术 对开源软件的使用相对较少或较为有限 [46] 软件和信息服务行业 - 软件和信息服务行业相对于互联网行业在开源软件治理能力成熟度方面表现较高 [49] - 软件和信息服务行业更注重存量软件管理 组织机制 软件测评和开发测试等方面的实践活动 [49] 互联网行业 - 互联网行业特点是业务快速迭代和创新 导致开源软件治理方面投入相对较少 [49] - 互联网公司需要依赖广泛的开源软件生态系统 确保大量开源软件的合规性和安全性可能是一个挑战 [49] 企业案例 中国联通软件研究院 - 中国联通软件研究院于2015年7月成立 经历了7年多的时间 从CB1 0到CB2 0上线 从启动云化架构到全面云原生架构 持续构建平台化 生态化 全栈云平台——联通云 使用开源 商业及自主研发的软件300多种 开源组件20000多个 支撑中国联通1300多个生产业务系统 [82] - 自2021年 中国联通软件研究院启动了开源治理工作 并在联通软研院内部建立开源治理组织保障机制 包括决策团队 专家团队 运营团队 专业团队 法务团队及安全团队 为开源软件治理工作奠定基础 [82] - 2022年9月 中国联通软件研究院参与OSGMM评估工作 该评估帮助软研院梳理和整合了其在开源治理相关资源和机制 并帮助其实现了开源治理工作从松散管理 到统一管控 再到统一治理的能力跨越 [82] 某银行 - 经过赋能计划服务后 该银行已达开源治理成熟度评估增强级水平 [89] - 赋能前 该银行无开源治理团队 开源治理处于权责不清的状态 无开源治理相关制度手册 未制定相关开源治理制度 对开源软件引入数量及风险无认知 开源软件在银行引入到退出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手段缺失 [90] - 通过赋能计划 该银行制定了组织职责分工与流程 建立了开源软件扫描工具 梳理了重点系统开源软件使用情况 完善了开源组件资产清单 将自动化检测融入研发和交付环节 开展了全量系统开源软件使用情况梳理和开源组件漏洞修复 [90]
低空智联云技术研究报告1.0
中国信通院· 2024-12-10 14:45
行业投资评级 - 无明确投资评级信息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低空经济是指在垂直高度1000米到3000米的空域范围内,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主的经济活动,涉及飞行器的研发制造、运营服务、综合保障、空域管理等多个方面 [4] - 低空智联云在低空智联网中承担着重要角色,通过汇聚、处理通信、导航、感知、算力等数据,实现数据的云上存储和流通,并利用大数据分析、分布式部署架构等技术推动低空智联网的智能化发展 [5] - 发展低空智联云对于推动低空智联网建设和加快低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6] 政策趋势市场解读 (一)政策发布解读 1. 国外政策解读 - 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发布《先进空中交通(AAM)实施方案》V1.0,推动城市空中交通(UAM)发展,并在无人机监管方面建立完善的法规体系 [9] - 欧盟提出"U-space"概念,通过SESAR解决方案提升机场运营效率和空中交通服务,并推动航空基础设施升级 [9] - 日本发布《空中交通革命路线》,提出"下一代空中交通"概念,力争在2025年大阪·关西世界博览会上实现飞行汽车的应用和商业化 [9] 2. 国内政策解读 - 我国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低空经济,提出"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并发布《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推动低空智联网技术发展 [10][11] - 各地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出台促进低空经济发展行动方案,推动低空飞行器制造、基础设施保障、监管及运行服务、应用场景等方面的建设 [11] (二)市场趋势解读 - 我国低空市场在政策支持下迅速发展,多家公司已发布eVTOL产品并进行试飞测试,武汉市已获批开通18条低空商业试点航线,广州开发区低空物流首飞验证成功 [12][13] - 全球多家eVTOL厂商推进全尺寸验证机型的首次飞行测试,展示eVTOL技术的可行性和商业化潜力,亚马逊在美国部分地区使用Prime Air无人机送货,标志着低空经济应用的广泛化和日常化 [13][14] 低空智联云体系概述 (一)技术发展现状 - 低空智联云技术体系取得显著进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度融合显著增强了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低空通信、导航、感知等关键技术的突破提升了低空交通的安全性和效率 [15] - 5G、卫星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低空智联云的技术体系,提升通信速度和覆盖范围,满足低空经济发展的需求 [15] (二)现阶段发展挑战 - 挑战一:低空设施种类繁多异构性高,导致互联难度大,各设施间的信息串联渠道、数据交换协议、数据交换接口等由于异构性较高,导致短期内出现无法兼容的情况 [16][17] - 挑战二:空域环境复杂无法得到全面监管,导致飞行器起降受限,低空环境复杂且飞行器对环境、气象要求高,目前对于飞行空域的全量化、实时性监测仍处在起步阶段 [17] - 挑战三:缺乏行业云平台用以支撑低时延、智能化业务场景,当前低空服务平台运作机制大部分依赖人力处理,无法匹配业务需求,未来需搭建一体化公共云平台服务 [18] 低空智联云技术应用 (一)低空智联云技术架构 1. 基础设施 - 基础设施层涵盖低空智联网及其下设的各项基础设施以及云主机、云存储、云网络、云安全等云上基础设施,采用"端边云"一体化的部署思路,支持低时延、高并发的多重任务处理 [19][20][21][22][23] 2. 协同平台 - 协同平台层包含低空数字平台和低空业务平台,低空数字平台实现对低空各类终端数据的汇总、清洗、分类、筛选、分析,低空业务平台包含智慧飞行、监控管理、安全管理三个业务平台 [24][25][26] - 无人机与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的结合是低空智联云研究布局的重点,无人机群体智能执行路径图展示了无人机群具备集体潜意识的"蜂巢式"思维智能大脑,提升任务执行效率 [27][28][29] 3. 顶层应用 - 顶层应用层明确了城市管理、林业巡检、河道巡查、能源设施检测等特色场景,利用低空智联云技术赋能,提高任务执行效率和优化执行体验 [30] (二)低空智联云特色行业应用 1. 特色应用一:政务场景 - 低空智联云在高速公路巡检、城市消防应急处置、智慧水利、光伏巡检、城市管理、应急救援等政务场景中得到应用,提高了政务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应急处置能力 [31][32][33][34][35] 2. 特色应用二:民生场景 - 低空智联云在低空物流、城市交通、竞技娱乐等民生场景中得到应用,推动无人机外卖配送、紧急医疗物资运送、大型物流运送、空中商务出行、景区空中观光、无人机操作技能竞赛等发展,丰富了民生场景的实现方式 [35][36]
智联网行业:2024年低空智联网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信通院· 2024-12-10 14:03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具体的投资评级 [1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低空经济正逐渐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12] - 低空智联网是低空经济发展的数字化底座,服务于低空应用的"通、监、导、气象、算"需求 [1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低空经济成为各国战略型产业竞争的新高地 - 低空经济成为产业竞争新赛道,形成万亿新市场,涵盖航空装备制造、新型基础设施、低空应用等多个万亿级的产业环节 [20] - 低空经济开辟"三维立体"交通新模式,有效弥补了高空与地面的出行和运输空档区,构成"地面-低空-高空"立体出行体系 [21] - 低空经济构建科技创新源发地,促进航空技术与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材料科学等的深度融合 [24] - 全球积极布局低空经济,交通和经济成为两大主题,国外低空经济发展重点关注低空交通属性,我国低空经济布局范围更加广泛,包含交通和经济双属性 [26][30] 低空智联网定义及重要性 - 低空智联网形成"五网"协作的数字化系统,包括通信网、感知网、导航网、气象网、算力网,服务于低空应用的"通、监、导、气、算"需求 [32][35] - 低空智联网构建低空经济发展的数字化底座,承载空域的管理数据流和监测数据流,确保空域开放后能够有效监管和运营 [38] 低空智联网业务需求 - 低空智联网业务需求涵盖通信速率、时延、感知导航精确度等,针对低空快递物流、巡检巡查、应急救援、文旅直播、载人飞行、文保测绘、农林植保等不同应用场景 [43] - 快递物流业务对低空智联网的需求包括通信速率、导航需求、感知需求、气象需求和算力需求 [46][47] - 巡查巡检业务对低空智联网的需求包括通信速率、导航需求、感知需求、气象需求和算力需求 [51][52] - 应急救援业务对低空智联网的需求包括通信速率、导航需求、感知需求、气象需求和算力需求 [55][57] - 文旅直播业务对低空智联网的需求包括通信速率、导航需求、感知需求、气象需求和算力需求 [58][62] - 载人飞行业务对低空智联网的需求包括通信速率、导航需求、感知需求、气象需求和算力需求 [63][64] - 勘探测绘业务对低空智联网的需求包括通信速率、导航需求、感知需求、气象需求和算力需求 [65][66] - 农林植保业务对低空智联网的需求包括通信速率、导航需求、感知需求、气象需求和算力需求 [68][69] 低空智联网发展趋势与布局重点 - 低空通信网发展趋势与面临挑战,未来低空通信网以5G网络为主体,综合采用WiFi、卫星通信等多种技术手段 [78][79] - 低空感知网发展趋势与面临挑战,未来低空感知网将综合运用雷达、光电、ADS-B、5G-A通感一体等多种技术,构建多源感知能力融合感知体系 [104][105] - 低空导航网发展趋势与面临挑战,未来低空导航网以高精度北斗卫星定位系统为基础,融合惯性导航、视觉导航等辅助定位手段 [120][121] 中国联通低空智联网的实践行动 - 中国联通在低空智联网的实践行动包括技术验证、部署试点、应用示范等产业化现状 [18] 低空智联网推进建议 - 加强顶层规划研究,完善低空智联网发展布局 [18] - 打造创新试验区,健全低空智联网技术培育体系 [18] - 加强标杆示范作用,培育低空智联网产业生态 [18] - 构建低空保障体系,壮大低空智联网支撑服务能力 [18] - 加强频率规划研究,促进空地网络协调发展 [18]
2024年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报告之核心实践篇
中国信通院· 2024-12-09 19:5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无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是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关键举措,也是捕捉新兴市场机遇、提高服务效率和增强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14] - 核心系统建设是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石和引领者,是引领整个转型进程、树立行业标杆的关键所在 [32] - 技术应用持续深化成为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方向,前沿技术的深度融合将成为关键驱动力 [2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第1章 核心建设在金融业数字化转型中的重要角色 -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改变了金融服务提供方式,提升了客户体验、业务模式和行业竞争格局 [14] - 数字化转型成为金融机构最关注的话题之一,是对传统业务模式进行现代化升级的有效途径 [14] - 核心系统建设是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石和引领者,是引领整个转型进程、树立行业标杆的关键所在 [32] 1.1 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背景分析 - 政策层面为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与引导 [16] - 全球数字化浪潮汹涌,客户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促使金融行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 [22] - 技术创新是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不断涌现 [23] 1.1.1 政策层面 - 中央和部委发布了一系列重要政策,为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和明确的发展方向 [17] - 《数字经济2024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要适度超前布局数字基础设施,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深入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 [17] - 央行2024年科技工作会议强调要深入推进金融科技应用与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央行规划建设 [17] 1.1.2 环境层面 - 消费者对金融服务需求的多元化和个性化趋势愈发明显,促使金融机构加快数字化转型速度 [22] - 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至关重要,金融数字化转型有助于加强信息安全保护,提高数据治理能力 [22] 1.1.3 技术层面 - 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大型商业银行积极投入人工智能的研发与应用 [23] - 大数据技术创新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在金融服务领域发挥了关键作用 [24] - 区块链技术日益成熟,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24] 1.2 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未来趋势 - 技术应用持续深化成为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方向,前沿技术的深度融合将成为关键驱动力 [28] - 服务模式在便捷性与客户体验方面呈现出全新的发展态势,金融服务将越发注重客户体验 [29] - 数据价值进一步凸显,数据资产化趋势明显,金融机构越发重视数据的积累、管理和应用 [29] 1.3 核心建设数字化转型中的示范效应 - 核心系统建设是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石和引领者,是引领整个转型进程、树立行业标杆的关键所在 [32] - 核心系统建设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与教训,可为金融机构其他系统的改造提供大量实践 [33] - 核心系统所展现的模块化与解耦、接口标准化等先进架构设计思想,为外围系统乃至整个金融生态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蓝本 [38] 1.3.1 技术与经验的积累 - 核心系统建设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与教训,可为金融机构其他系统的改造提供大量实践 [33] - 核心系统的高复杂性为非核心系统改造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33] 1.3.2 架构设计的借鉴 - 核心系统所展现的模块化与解耦、接口标准化等先进架构设计思想,为外围系统乃至整个金融生态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蓝本 [38] - 核心系统的复杂性要求系统具备高度的模块化和解耦能力 [38] 1.3.3 安全稳定性的验证 - 核心系统在安全与稳定性方面的高要求,为外围系统改造树立了高标准 [40] - 核心系统的自主创新性和稳定性对于非核心系统的改造至关重要 [40] 1.3.4 项目管理的实践 - 核心系统建设所伴随的项目管理实践,可以为金融机构培养一支能够驾驭复杂项目、有效应对各类风险的专业团队 [43] - 核心系统项目管理复杂度高,在核心改造过程中会积累大量项目管理经验 [43] 1.4 核心建设落地实践的问题困境 - 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积极开展核心系统建设工作,作为银行最重要的应用系统,银行核心系统建设一直是IT建设的重中之重 [44] - 技术选型需兼顾稳定安全与先进创新,核心系统建设技术路线选型是整个工作的关键步骤 [45] - 核心系统建设模式须综合考量银行自身条件选择合适路径 [48] 第2章 核心系统建设驱动因素 - 银行核心系统建设不仅是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关键举措,也是推动银行业务创新、提升客户体验、增强风险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 [51] - 银行核心系统建设的驱动因素包含业务驱动、技术驱动和安全驱动,这些驱动因素共同推动了银行核心系统的未来发展 [51] 2.1 业务驱动 - 客户体验提升驱动业务创新,银行核心系统建设应以提升客户体验为核心目标 [53] - 业务创新驱动管理能力提升,金融科技管理需求已成为推动银行业务发展的关键因素 [56] - 客户及市场变革驱动创新经营,数字化转型被视为银行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59] 2.2 技术驱动 - 分布式架构是核心系统建设的必选之路,传统银行核心系统架构面临诸多技术挑战 [62] - 云技术应用是核心系统建设的坚实底座,新一代技术平台的使用,为银行核心系统建设提供了完备的技术支撑 [79] - 分布式技术驱动核心系统应用架构转型,分布式技术驱动银行核心系统应用架构转型是银行业应对技术挑战、市场变化及提升服务质量的必然选择 [87] 2.3 安全驱动 - 业务革新安全驱动,核心系统建设的主要驱动力除银行业务的变化、信息技术的升级外,还包括金融行业安全及国家关键基础设施安全 [93] - 信息网络安全驱动,金融行业作为经济社会运行的神经中枢,其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94] - 风险控制安全驱动,风险控制是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能够有效保障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和业务的连续性 [98] 第3章 核心系统建设成功要素 - 成熟产品及新技术应用是核心系统建设成功的重要保障 [103] - 人力资源保障是核心系统建设成功的关键因素 [103] - 组织架构保障是核心系统建设成功的重要支撑 [103] 3.1 成熟产品及新技术应用 - 成熟的业务模型是核心系统建设成功的重要保障,行业中的最佳实践包括TOGAF、BIAN、DDD、IBM五级建模等 [103] - 灵活的功能架构是核心系统建设成功的重要保障,行业主流架构采用微服务和分布式技术体系 [113] - 先进的技术架构是核心系统建设成功的重要保障,构建新一代技术平台,支持高扩展性、高可用性和高性能的应用系统 [119] 3.1.1 成熟的业务模型 - TOGAF是一个开放的、可扩展的企业架构框架,它提供了一套用于设计、规划、实施和管理企业架构的方法和工具 [103] - BIAN是银行业架构网络,提供了一套针对银行业务的逻辑组件蓝图,专注于银行IT环境的逻辑蓝图和服务域规范 [103] - DDD是一种软件设计方法,它侧重于通过领域模型来解决业务复杂性问题 [103] 3.1.2 灵活的功能架构 - 行业主流架构采用微服务和分布式技术体系,充分利用微服务的分层解耦、面向服务接口、相互独立、层次化设计的最佳实践 [113] - 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设计的模块化、松耦合、产品化及参数化等设计原则,也可以通过在线生产环境应用部署的横向扩展 [113] 3.1.3 先进的技术架构 - 构建新一代技术平台,支持高扩展性、高可用性和高性能的应用系统 [119] - 云原生金融PAAS平台整体架构主要包括:容器云、分布式技术底座、低代码应用开发平台,并提供应用开发到运维的完整的DevOps能力 [122] - 容器云平台基于Docker容器、Kubernetes和Istio服务网格等相关云原生技术和云原生理念 [127] 3.2 人力资源保障 - 无相关内容 3.3 组织架构保障 - 无相关内容
手机行业:权威发布:2024年10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2967.4万部,其中5G手机占比90.1%。
中国信通院· 2024-12-03 15:52
国内手机市场总体情况 - 2024年10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为2967.4万部,同比增长1.8%,其中5G手机出货量为2672.2万部,同比增长1.1%,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90.1% [1] - 2024年1-10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为2.50亿部,同比增长8.9%,其中5G手机出货量为2.14亿部,同比增长13.6%,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85.5% [3] 国内手机市场新机型情况 - 2024年10月,国内手机上市新机型37款,同比下降26.0%,其中5G手机上市新机型22款,同比下降29.0%,占同期手机上市新机型数量的59.5% [4] - 2024年1-10月,国内手机上市新机型353款,同比下降8.3%,其中5G手机上市新机型186款,同比增长1.1%,占同期手机上市新机型数量的52.7% [4] 国内手机市场国内外品牌构成 - 2024年10月,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为2345.8万部,同比增长30.2%,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79.1%;上市新机型37款,同比下降24.5%,占同期手机上市新机型数量的100% [6] - 2024年1-10月,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为2.11亿部,同比增长16.7%,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84.6%;上市新机型331款,同比下降7.0%,占同期手机上市新机型数量的93.8% [6] 国内智能手机发展情况 - 2024年10月,智能手机出货量为2788.4万部,同比下降1.1%,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94.0%;智能手机上市新机型29款,同比下降19.4%,占同期手机上市新机型数量的78.4% [8] - 2024年1-10月,智能手机出货量为2.34亿部,同比增长6.4%,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93.5%;智能手机上市新机型247款,同比下降21.6%,占同期手机上市新机型数量的70.0% [8]
2024年三季度互联网投融资运行情况
中国信通院· 2024-11-22 15:09
中国互联网投融资情况 - 我国互联网投融资金额环比回升案例数环比下跌18.4%同比下跌28.1%披露金额环比上涨97.9%同比下跌18.4% [3][9] - 早期投资占比环比同比均上涨 [13][14] - 企业服务投融资活跃度大幅领先 [16] - 企业服务IT服务占比增长 [19] - 金额超1亿美元的投融资案例本季度有2笔融资金额共9.9亿美元占本季总融资额的73.3% [22] 全球互联网投融资情况 - 全球互联网投融资环比下降案例数环比下跌4.3%同比上涨3.1%披露金额环比下跌27.2%同比上涨24.2% [28] - 早期投资占比环比同比均上涨 [31][32] - 企业服务投融资跃度遥遥领先 [34] - 企业服务互联网金融占比增长 [36] - 美国投融资金额环比大幅下跌 [39]
信息无障碍动态(2024年第10期)
中国信通院· 2024-11-14 11:02
中央动态 - 习近平强调民政工作要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4] - 李强指出要通过民政工作保障各类群体利益[5] 部委动态 - 工信部发布2024年第三季度电信服务质量通告线上业务办理量超90%视频客服服务超2800万人次[6] - 民政部全国老龄办发布公报2023年末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9697万人占总人口21.1%[9]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一批适老化国家标准[10] - 民政部上线试运行全国养老服务信息平台[13] - 《第五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基本数据公报》发布[15] 地方进展 - 浙江省通信管理局发布浙里适老活动进展[16] - 江苏省通信管理局推动数字技术适老化发展[18] - 福建省通信管理局推动数字适老中国行活动[21] 企业及社会团体行动 - 第十八届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论坛在天津举行[26] - 荣耀开发者大会科技向善论坛在北京举办[28] - 2024深圳国际智慧养老产业博览会启幕[29]
通信行业:新通话安全技术研究报告(2024年)
中国信通院· 2024-11-12 15:0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无]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新通话作为传统通话业务的创新载体面临多种安全风险包括网络侧、小程序、终端侧、数据和互通方面的安全风险同时未来业务如防诈骗、能力开放、AI治理方面也存在安全风险需要从内生安全、衍生安全等方面构建业务安全能力体系[3][44][5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一、新通话业务发展态势 - 新通话业务发展态势良好其基于传统音视频通话提供创新应用可分两个阶段商用能满足不同用户群体多元化场景下的通信需求且与多行业深度融合网络架构基于IMS网络增强产业发展方面国内外均有标准化进展国内运营商、终端、垂直行业企业等在新通话业务发展上各有进展且成立了新通话工作组推动规范发展[6][7][18][19][21] 二、新通话安全风险及防护策略 - 网络侧安全存在控制面和媒体面安全风险控制面安全风险包括SBA网元传递消息篡改等风险和传统IMS网络的SIP信令安全风险媒体面安全风险包括数据通道用户消息传递时的风险针对这些风险有相应的标准化安全策略[22][23][24][25][26] - 小程序安全包括上架、下载、运行和使用安全上架安全需审核合规性和安全性下载安全有标准化机制运行安全需平台实施策略使用安全要加强访问控制权限管理[29][30][31][32][33][34][35][36] - 终端侧安全中新通话SDK存在自身安全风险和承载小程序相关风险应对风险有相关安全要求和技术手段[37][38] - 数据安全方面新通话业务涉及多种个人隐私数据在信息收集、存储、使用、传输环节要保障安全性遵循相关规定和原则[39][40] - 互通安全方面运营商间小程序互信是跨网使用前提条件可采用CA认证机制同时第三方服务提供方也要做好安全管理[42][43] 三、新通话未来业务安全 - 防诈骗安全方面企业主叫名片业务存在安全风险可通过加强企业与IMS网络双向认证等方案解决[46][47][48] - 能力开放安全方面新通话平台向第三方开发者开放网络和业务能力需要明确安全管控要求和策略具备监控审查等功能[49] - AI治理安全方面新通话网络侧引入AI能力存在风险可通过添加提示标识和加强检测审核机制应对[50][51] 四、新通话业务安全发展策略建议 - 以标准化手段主动强化业务内生安全风险管控要重新认识评估业务风险建立主动的内生安全风险管控体系[53][54] - 将动态业务衍生安全风险识别融入日常业务运营衍生安全风险需在业务使用中不断识别评估要在业务运营中引入风险识别与响应能力[54][55] - 向互联网业务学习快速迭代业务的风险管控措施要为新通话业务设计更开放包容的安全管控措施提升业务衍生安全风险发现识别及管控能力[55]
2024年度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集
中国信通院· 2024-10-25 17:20
| --- | --- | |---------------------------|------------| | | | | | | | | .AICT | | | 中国信通院 | | | | | 2024年度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2024年9月 Җ䘇ᒩᙱҜ䇦ᕰ䈹θ㾷᧞ࣞ䙖ѐᮦᆍौθ⭞ӈ㚊㖇᯦ᢶᵥሯՖ㔕ӝѐ䘑㺂ޞᯯփȽޞ䬴ᶗ Ⲻ᭯䙖θᨆ儎ޞ㾷㍖⭕ӝ⦽θਇᥛᮦᆍᢶᵥሯ㔅⎄ਇኋⲺ᭴ཝȽਖࣖȽك໔֒⭞χ㾷᧞ࣞᇔ։㔅⎄ ૂᮦᆍ㔅⎄㷃ਾਇኋθԛؗᚥौฯ㛨᯦ࣞ㜳θ⭞᯦ࣞ㜳᧞᯦ࣞਇኋȾࣖᘡ䙖ѐᮦᆍौ䖢ශᱥ᧞ࣞ 䙖ѐ儎䍞䠅ਇኋȽᨆॽӝѐള䱻ㄔҿ࣑Ⲻ䘡࠽䴶㾷θҕᱥᔶᤉᮦᆍ㔅⎄᯦ć㬓⎭ĈȽ᭥᫇㔅⎄ഔ ॽੇླⲺ䘡࠽䴶㾷ȾᡇԢ㾷ᣘᣉᵰ䙽θ࣑᧞ࣞ䙖ѐᮦᆍौ䖢ශੇᴪཝ㤹പᤉኋȽᴪぁᓜ䙅Ƚ ᴪ儎ቸ⅗╊䘑θѰ㔅⎄儎䍞䠅ਇኋૂ䙖ᕰളᔰ䇴ᨆבᴿ࣑᭥᫇Ⱦ Ѱ䍥ᖱ㩳ᇔɅ䙖ѐᮦᆍौ䖢ශ㺂ࣞᯯṾɆθᕋሲᒵཝ䙖ѐԷѐࡱ䇚䇼ᮦᆍौ䖢ශⲺ䠃ཝ ᝅѿθ䈹ࣞ◶ਇԷѐᇔ᯳ᮦᆍौ᭯䙖Ⲻ〥ᶷᙝθӚ⍷ӈ䢪ᇔ᯳ᮦᆍौ᭯䙖Ⲻᡆࣕ㔅僂ڐ⌊θᐛѐૂ ؗᚥौ䜞㓺㓽ᔶኋҼ ᒪᓜ䙖ѐᮦᆍौ䖢ශޮශṾׁᖷ䳼Ⱦ ᐛѐૂؗᚥौ䜞ညᢎθѣളؗᚥ䙐ؗ⹊ガ䲘ሯᣛ䘷Ṿ ...